赤壁赋(公开课优秀教案)(整理精校版)
赤壁赋的优秀教案5篇
赤壁赋的优秀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报告大全、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事迹材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comprehensive reports, reflectio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legal documents, historical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rehensiv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赤壁赋的优秀教案5篇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管理,通过教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速度,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进度,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赤壁赋的优秀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赤壁赋的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
赤壁赋的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语文》必修二,具体内容为《赤壁赋》。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散文,描绘了东晋末年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文章的篇章结构、修辞手法和主题思想。
二、教学目标1. 掌握《赤壁赋》的篇章结构,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 学会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国家历史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的篇章结构分析、修辞手法理解。
2. 教学重点:文章主题思想的领悟、爱国情怀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赤壁古战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教师巡回指导。
3. 讲解:教师对文章的篇章结构、修辞手法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领悟文章主题思想。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苏轼,面对赤壁之战的景象,会产生怎样的感慨。
5.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一段精彩描写,讲解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章中的其他精彩段落。
8.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文章《赤壁赋》2. 章节内容:赤壁之战的景象、作者感慨、主题思想3. 修辞手法:对比、排比、设问、引用等4. 主题思想:国家兴亡、人生哲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赤壁赋》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其作用。
2. 答案:见教材课后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学生的掌握程度如何,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苏轼的其他作品,了解他的生平事迹,提高文学素养。
《赤壁赋》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赤壁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赤壁赋》的作者、背景和写作意图;2. 掌握《赤壁赋》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4.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了解《赤壁赋》的作者、背景和写作意图;2. 掌握《赤壁赋》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师指导学生了解《赤壁赋》的作者、背景和写作意图;2. 教师示范解读《赤壁赋》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3. 学生自主阅读与研究《赤壁赋》原文,并进行文本分析和理解;4. 学生小组合作解读《赤壁赋》中的重要段落,并展示给全班;5.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个人或小组写作活动,根据《赤壁赋》的启示,写一篇短文或小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什么是文学名篇,引导学生联想《赤壁赋》这篇名篇作品。
2. 了解作者和背景:通过PPT展示《赤壁赋》的作者——东晋末年文学家曹操和赤壁之战的背景,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的背景和作者的身份。
3. 分析赋文:先让学生阅读《赤壁赋》原文,并进行文本理解,然后老师带领学生分析《赤壁赋》的结构、语言风格、艺术手法等。
4. 学生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赤壁赋》中的一个重要段落进行深入研读,并进行个人或小组解读。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解读成果,以小组展示的方式呈现给全班。
展示结束后,全班进行互动和讨论。
5. 个人或小组写作:要求学生根据《赤壁赋》的启示,展开思考,并写一篇独立的短文或小说。
可以提供一些写作素材和角度的引导,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思考和创造。
六、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和表现评估:包括课堂讨论的积极参与、解读展示的深度和准确性、写作的完整性和创造性等;2. 作业评估:评估学生的写作作业,包括内容的连贯性、表达的准确性和思考的深度。
七、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邀请相关专家或文化人士到校,给学生进行赤壁文化讲解,加深学生对《赤壁赋》的理解和文化素养;2. 推荐学生拓展阅读《赤壁赋》的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培养学生学术研究能力和文化底蕴。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赤壁赋》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掌握赋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意境和主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感受作者博大的人文情怀。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赤壁赋》的文言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2. 分析《赤壁赋》的艺术特色,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句式的理解与应用。
2. 把握《赤壁赋》的意境和主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赤壁赋》的内涵。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文章的艺术特色进行详细解读。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文学地位,激发学生对《赤壁赋》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赤壁赋》,了解文章大意,标记生僻字词。
3. 讲解字词:针对学生标记的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
4. 分析结构:引导学生分析《赤壁赋》的结构,领悟作者的行文思路。
5. 解读意境:通过分析文章中的意象,引导学生感受苏轼的思想情感。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赤壁赋》的艺术特色和主旨。
7.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体会苏轼的人文情怀。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9.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10.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赤壁赋》的文言文内容理解程度,以及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
2. 评价方法:通过课后作业、课堂问答和小组讨论,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3. 评价指标:字词掌握情况、文章结构分析、意境感悟、合作探讨能力。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提前熟悉《赤壁赋》的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集合7篇)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赤壁赋》公开课教案(集合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赤壁赋》公开课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1学习目标:1、学习文言知识2、体会感情,领悟思想教学过程一、导入:先看一组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沧海一粟遗世独立不绝如缕正襟危坐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水光接天成语是我们民族语言的瑰宝,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如此多的成语竟然出自同一篇文章《赤壁赋》,由此可见这篇文章的生命力之旺盛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这篇文章二、诵读1、让我们在朗朗书声中走进文本要求标画出体现感情变化的字眼,同时标画出和你产生共鸣或者电到你的句子2、学生交流自己标的句子,读给同位听,之后站起来读给大家听老师作出点评同时告诉大家诵读的几个层次:读准字音――学会断句(语法结构、句首句末语气词)――控制语速――融入感情3、老师可以给学生示范背诵第二段前三个层次只是技术层面的,最后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需要心灵的参与让我们更加的接近苏轼,走进心灵三、感情概况刚才大家已经把有关情感的字眼标画了是哪几个词语呢?乐――悲――喜(考验大家的筛选能力)这里有赋的写法:往往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其实很多时候就是内心的一种斗争,或者为了便于表达自己复杂在情感那么为何而乐,为何而悲,又为何而喜呢?四、赏析“乐”1、为何而乐?赏到了美景如何表达自己的乐?喝酒、吟诵、唱歌2、大家选取一句表现“乐”的句子先解释,之后赏析给同位听沟通交流达到悟读3、文言知识:纵??凌??:替代法翻译3、指导赏析的角度:翻译、内容、字词的表现力(语言)、情感、联想(诗词、东坡其人、自己经历体会)老师示范赏析: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写出了喝酒唱歌的场面,一个甚字写出了自己快乐的程度,而扣舷的动作则表现了沉醉其中的心情这让我忽然就想到了笑傲江湖里面的一个场景,一群人围坐篝火旁齐唱“沧海一声笑”,当时看了非常感动,沧海?为何还笑?那种经历江湖一切险恶之后笑看苍生的心态体现了出来4、快乐到一定程度,人们都会唱起来那么苏轼唱了什么呢?体会唱词,前后四人一起研讨,一个同学按照自己体会的感情读出来,其他三人一起分析读析融为一体1兮:来自屈原,屈原经常叹息,所以此字要拉长读,属于长叹2美人:来自屈原,往往以香草美人入诗,香草自比,美人则是自己在理想或者圣主贤臣的代表对美人什么态度?从悲伤中我们体会出苏轼那种不放弃人生追求的精神?什么追求?还是有儒家思想的入世精神所以我们要从悲伤的歌声中体会出这种昂扬向上写作此文,被贬偏远的黄洲做团练副使,相当于被流放,远离都城这时他已年迈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流水,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知人论世)五、赏析“悲”1、想起自己的遭遇,本来还喝酒唱歌的忽然悲从心来那么,悲伤哪些内容呢?在朗读中体会并且赏析,有体会你先别告诉别人,一会儿考考别人提问要具体2、文言知识:渺:渺小哀:哀伤羡:羡慕(补字翻译法)侣鱼虾而友麋鹿,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结构分析(对文:结构相似的上下两句,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其意义或相同或相反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表达了人生的短暂与渺小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到底算什么?这个问题引发古今中外无数人的感慨比如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比如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比如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比如杨慎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4、方其??而今安在哉!:1读出前后情感的变化最后一个句子重读以表达感慨之情2体现了苏轼的什么情感?有钦佩,有羡慕,有悲哀为何钦佩?因为自己也希望有象曹操一样的功业,强烈的入世思想的体现到这里如果文章结束,那就不是苏轼了他的伟大之处在于能够在这种无路可走的时候,找到一个突破口,从而超越自己,从而也就超越了别人正如莫泊桑所言:人的一生,不像你想的那么好,也不像你想的那么坏关键看你如何突围六、感悟“喜”苏轼如何超越了自己呢?他的超越体现在哪些方面?讨论给你带来什么感悟(1)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回扣了首段,一开始本来就沉浸在美景之中的回归自然,回归纯净,回归自我(2)“物与我皆无尽也”如何理解?物是永恒的,但人为何也说永恒呢?从儒家思想来说,人可以不朽,但需要通过一些途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达到三者任何一个,都算作永恒从道家思想来说,讲究“一死生”,注意道家思想和道教的区别道家尊崇崇尚自然,顺应事物发展规律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方式佛家思想的禅宗:讲究生死轮回,生命完成一次生死如同月亮完成一次圆缺,生生死死循环不止,生命的轮回让人不再感觉生命的短暂(3)苟非吾之所有??:轻视物质的东西,轻视有限的时空《观棋》:胜固欣然,败亦可喜《渡海》:兹游奇绝冠平生当别人都在关心你到底能飞多高的时候,有个人还在关心你飞的累不累,这就是友情(4)这里的“喜”和开头的“乐”内涵一样吗?区别是什么?乐:面对突来的美景的欣然反应,未经思考的接受,侧重感官的体验如同当今很多人登山后的“啊??啊??”但我们已经看到“乐极生悲”喜:是理性思考之后达到的一种精神的解脱,是感情淬火后发自内心的欣喜,这里的喜是“喜从悲来”七、自我救赎在入世与出世,在积极与消极的斗争中,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儒释道多种文化的浸润,三种思想完整的融入了苏东坡的内心并达到了和谐与统一为何会达到这种和谐?的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理解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情商比较高当然情商的来源还是一个人不断的积累当年苏轼从海南回内陆,运河夹道千万人观看,他们看的哪里是苏轼,他们的表现只能解释为对文化的敬仰,对一种豁达人生态度的执着,这观摩的人群在空间上的延伸我们不可考,在时间的延伸上我们也是观摩者之一这充分的说明了苏轼的不朽,中国文化的不朽当年苏轼看到这种情况,他怎么反应?既没有挥手“同志们好”,也没有受宠若惊他的一句“莫非看杀轼否”,以苏东坡式的豁达与幽默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精神八:背诵你最喜欢的句子板书设计赤壁赋苏轼诵读:字音、断句、语速、情感《赤壁赋》公开课教案2教学目标:1、指导预习,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利用工具书,自主疏通字词句意的习惯。
《赤壁赋》教学设计(整理精校版)
《赤壁赋》教学设计必修教案0405 17:36::【教学设想】1、此文是辞赋,特别注重音韵美,应先向学生讲明这一点,并让学生反复朗读,教师加以指导学生注意韵脚和对偶句。
2、本文有两个主要的特点:一是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二是语言优美精练,像意味深长的散文诗。
3、学生阅读时可以分别找出写景、抒情、议论的句子或段落,标出三者转换的句子。
结合语境,揣摩语言的精巧。
【教学目标】1、体会苏轼豁达乐观的情怀,理解的人生感悟。
2、品味和鉴赏写景、抒情、议论相交融的艺术特点。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方式】点拨。
【预习设置】1、提前要求学生熟读成诵。
2、你所了解的苏轼。
(本文意蕴深远,哲理与诗情高度融合,如果不了解的生平和当时的处境,就很难感受到他那种正直、傲岸的人格,也很难理解他矛盾痛苦、听任自然而又乐观旷达的复杂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一门三父子,娥眉共比高。
”是说宋代著名的散文大家苏荀及其子苏轼、苏辙。
今天,学习苏轼的一篇与赤壁有关的作品《赤壁赋》。
1、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人,与其父、弟同列“唐宋散文八大家”,后人称之为“三苏”。
苏轼一生宦海沉浮、仕途坎坷,自己总结一生为“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澹州”(《自题金山画像》)。
但是,他也铸炼了自己宏大旷达的胸怀,追求艺术的人生境界与心灵境界的高度和谐。
2、赋: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体制上有所变化,大体经历了汉赋(骚体赋、大赋、抒情小赋)、魏晋时期出现骈赋、唐代格律化的定型出现律赋、宋代出现文赋(散文化)。
二、诵读指导1、指导学生注意压韵字和换韵情况:第一段:间、天、然、仙第二段:桨、光、方、慕、诉、缕、妇第三段:稀、飞、诗、昌、苍、郎、东、空、雄鹿、属、粟、穷、终、风第四段:往、长、瞬、尽主、取、日、色、竭、适第五段:酌、藉、白2、注意字音:属客(zhǔ)桂棹(zhào)嫠妇(lí)匏(páo)愀然(qiǎo)舳舻(zhú lú)槊(shuò)扁舟(piān)酾酒(shī)三、内容简析1、第一段: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设计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设计赤壁赋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它描绘了三国时期著名战役赤壁之战的壮丽场景,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内涵。
设计一堂赤壁赋公开课,意在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研读和分析赤壁赋,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以下是我为您设计的《赤壁赋》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赤壁赋的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2. 掌握赤壁赋的基本内容和文学特点;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力和鉴赏能力;4. 提高学生的写作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复印赤壁赋的文本,每人一份;2. 播放赤壁赋的相关音乐或视频,营造氛围;3. 准备相关的课件或PPT,包括赤壁战役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画作。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利用音乐或视频的形式,营造出赤壁战役的氛围,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激发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好奇心。
步骤二:背景介绍(10分钟)简要介绍赤壁战役的历史背景,包括战役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参战人物等。
通过图片展示和简单的讲解,让学生对该历史事件有初步的了解。
步骤三:赤壁赋的学习(30分钟)1. 学生独立阅读赤壁赋,并在课本上进行标注和批注;2. 分组讨论:学生按小组讨论的形式,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合理的互动和辩论;3. 小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各组的讨论结果,归纳赤壁赋的主题、文学特点和思想内涵。
步骤四:赋诗与文学创作(30分钟)1. 学生选择赤壁赋中的一段进行背诵,并解读自己的理解;2.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可以是写诗、写赋或者写对赤壁赋的感悟等。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文学作品。
步骤五:展示与评价(15分钟)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文学创作成果,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指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评价和反思。
步骤六: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进行简要总结,强调赤壁赋的重要性和学生的收获。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研读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设计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高超的写景技巧。
3、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变化,体会其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疏通文意。
(2)欣赏文中的写景语句,学习作者的写景技巧。
(3)理解作者情感从乐到悲再转乐的变化过程及原因。
2、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和人生哲理。
(2)探究文中景、情、理的有机结合。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2、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重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有关赤壁的视频或展示一些赤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赤壁的历史文化意义。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赤壁之战吗?在赤壁这个地方,曾经发生过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赤壁赋》,就是苏轼在游览赤壁时所写的。
那么,苏轼在赤壁又有怎样的所见所感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篇文章。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包括他的文学成就、政治生涯等。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
(2)介绍《赤壁赋》的创作背景。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年),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两年多了。
他在黄州期间,多次游览赤壁,写下了多篇与赤壁有关的作品,《赤壁赋》就是其中之一。
此时的苏轼,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心情较为苦闷,但他在自然山水之间找到了心灵的慰藉。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标注字音和节奏。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初步理解文意。
赤壁赋教案(优秀6篇)
赤壁赋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里是作者美丽的编辑帮助大家分享的赤壁赋教案(优秀6篇),仅供参考。
《赤壁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指导诵读,引导学生掌握作者感情的变化。
2、通过研习探讨,把握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双重感悟。
2、通过预习交流,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汇,如“属”、“如”等实词,“之”、“然”、等虚词,同时积累常见的文言句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1、如何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看法。
2、个性化鉴赏:景、情、理的融合,语言特点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学生课前预习1、阅览相关材料收集关于赤壁的历史、关于赋的相关知识。
2、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并归纳文章的字词。
二、作者和解题:以苏轼图片导入,由小组学生介绍苏轼的相关经历,教师明确:黄州的苏轼:苏轼人生中较无用世机会的三处贬所:黄州、惠州、儋州。
赤壁赋的写作正是苏轼遭受人生一次挫折时。
简单的介绍苏轼躬耕东坡、黄州夜醉及两赋一词。
三、一环节:听录音或看多媒体课件,提醒学生注意字音的准确,语句节奏的缓急和节奏的变化。
教师点明五段文字的五次换韵。
四、第二环节:以诵读为纽带,落实以下几个步骤:1、正音读—识文字—通义训—察语气—明文法—断句读—辨辞采—别文体请四位学生分别朗读,其余同学根据注解疏通文意,找出骈句,用心读。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提示重要知识,举例:词类活用——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句式——定语后置:客有吹洞箫者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五、第三环节:理清文章的思路教师点拨:一节——月夜泛舟的陶醉第二节——悲凉箫声的伤感第三节——人生失意的悲情第四节——随缘而安的态度第五节——忘情尘世的洒脱、落实教学目标。
六、第四环节:学生按四组展开讨论:1、文章写了怎样的景?2、文章写了怎样的情?3、文章写了怎样的理?七、课堂演练,强化双基(略)八、布置作业:安排下节课的讨论话题:(1)搜集苏轼相关作品(词赋)中有“月亮”的句子,欣赏本文中的“水月”的意象,体会苏轼对自然的态度。
公开课《赤壁赋》教案
公开课《赤壁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赤壁赋》全文;(2)理解《赤壁赋》的历史背景、作者苏轼的生平和思想;(3)分析《赤壁赋》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赤壁赋》;(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2)理解苏轼对友情、人生、自然的深刻认识;(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赤壁赋》的历史背景、作者苏轼的生平和思想;2. 《赤壁赋》的韵律、对仗、意象等艺术特色;3. 苏轼的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和对友情、人生、自然的深刻认识。
三、教学难点1. 《赤壁赋》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2. 苏轼的文学成就和思想特点;3. 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赤壁赋》的历史背景、作者苏轼的生平和思想;2.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3. 案例分析法:分析《赤壁赋》中的典型意象、韵律和对仗,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友情、自然等主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赤壁赋》的历史背景和作者苏轼的生平和思想;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赤壁赋》,感受其韵律和意境;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赤壁赋》中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4. 案例分析:选取《赤壁赋》中的典型片段,深入剖析其文学价值;5. 启发思考:引导学生从《赤壁赋》中思考人生、友情、自然等主题;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赤壁赋》的情况;2. 学生对《赤壁赋》的艺术特色分析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展示;3. 学生对人生、友情、自然等主题的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体现;4. 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如心得体会的内容和创新性。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赤壁赋》全文;(2)理解《赤壁赋》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3)分析并欣赏《赤壁赋》中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赤壁赋》的内涵;(2)学会对比分析,将《赤壁赋》与其他名篇进行参照,提高鉴赏能力;(3)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赤壁赋》所描绘的画面,增强审美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2)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培养高雅的情趣;(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困境,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二、教学重点:1. 《赤壁赋》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2. 《赤壁赋》中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3. 理解并把握《赤壁赋》中所展现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难点:1. 《赤壁赋》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2. 对《赤壁赋》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的感悟和领会;3. 对比分析《赤壁赋》与其他名篇的差异和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赤壁赋》的内涵;2. 利用案例分析法,解析《赤壁赋》中的典型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学会欣赏《赤壁赋》的艺术特色;4. 运用情境教学法,帮助学生感受《赤壁赋》所描绘的画面,增强审美体验。
五、教学内容:1. 介绍《赤壁赋》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2. 分析《赤壁赋》中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3. 解读《赤壁赋》中所展现的人生哲理;4. 对比分析《赤壁赋》与其他名篇的差异和特点;5. 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简要介绍《赤壁赋》的创作背景和作者苏轼,激发学生的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赤壁赋》,了解文章大意,对文中的一些生僻字词进行查阅;3. 课堂讲解:对《赤壁赋》进行详细讲解,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4. 对比分析:组织学生对比分析《赤壁赋》与其他名篇的差异和特点;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赤壁赋》中所展现的人生哲理的感悟;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赤壁赋》的艺术价值和人生哲理;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进行《赤壁赋》的朗读和背诵,深入理解课文。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设计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反复诵读,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文章的意境和情感。
3、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处世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能准确翻译全文。
(2)体会文中景、情、理交融的艺术特色,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2、教学难点(1)领悟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和人生哲理。
(2)探讨文章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有关赤壁之战的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
然后提问:“对于赤壁之战,大家都有所了解,那么宋代文学家苏轼在游览赤壁时又有怎样的感悟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赤壁赋》。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经历,突出他在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的成就,以及他一生多次被贬的坎坷遭遇。
2、讲述苏轼创作《赤壁赋》的背景,让学生了解他在被贬黄州期间的心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全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初步理解文意。
3、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四)再读课文,疏通文意1、学生分组讨论,逐句翻译课文,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针对重点词句进行讲解,如“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中的“冯虚”等。
3、让学生总结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做好笔记。
(五)研读课文,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思考:文章描绘了怎样的赤壁景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讨论后明确:文章描绘了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东山、白露横江等优美的景色,营造出一种空灵澄澈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夜游赤壁时的舒畅心情。
2、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1)提问:作者的情感在文中有没有发生变化?是如何变化的?(2)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赤壁赋》是苏轼的一篇散文,它需要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知识。在课前,教 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三国时期的历史,以及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课文。
学生课堂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 讨论等互动环节的表现。
学生对文章思想内涵的理解
评估学生对《赤壁赋》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价 值观的理解程度。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度和质量,以评估学生 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评价方式
01
02
03
04
课堂小测验
在每个阶段的教学结束后,进 行一次小测验,以检验学生对 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在线教学平台
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发布课程资料、作业和讨论主题 ,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课堂互动
利用课堂互动软件,进行实时问答、测试和投票, 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课堂互动性。
学生活动设计
80%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赤壁赋 》的主题、意境和艺术手法进行 讨论,并选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
100%
角色扮演
课堂观察
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表现 ,包括听讲、笔记、回答问题 等情况,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 状态。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观察 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 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思考能 力。
作业评阅
认真评阅学生的课后作业,了 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并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
公开课《赤壁赋》优秀教案
公开课《赤壁赋》优秀教案《赤壁赋》文笔优美,文采飞扬,骈散结合。
写景部分精警凝练。
形象鲜明。
议论部分自由豪放,恣肆雄健。
许多句子都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特别便于学生诵读。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公开课《赤壁赋》优秀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赤壁赋》优秀教案一【设计说明】本单元学习的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这类文章借对山水风物的描绘,往往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本文是苏轼的代表作,在语言和思想情感上都是上上之作。
对这类作品的解读往往是多层次,多角度的。
我的设计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体会为主,让学生了解本文诞生的背景,了解苏轼这位“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人物;重在启发、引导,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来表达蕴含在文字里的感情,从喜欢这篇文章开始,喜欢苏轼。
思考苦难、坎坷给生命带来的价值;思考当有一天世界以痛吻我时,我该以何相报。
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我很注重学生自主的学习,合作的探究,独立的表现,课后的延伸,我想把一颗种子埋进学生的心里,可能现在看不见他们的不同,但也许在他们成长的路上,这颗种子就会生出根,发出芽,甚至长出一棵参天的大树。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文体知识,督促学生读懂本文的字词句含义,并自主对内容进行梳理。
2、启发、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并表现本文的情感变化和思想意蕴。
3、让学生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和他面对人生风雨时的达观态度,从而对自己的成长有所启示。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诵读合作探究延伸阅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导入根据你课前的学习和阅读,说说这三个词之间的关系:黄州赤壁苏轼由于“乌台诗案”苏轼才与黄州结下了不解之缘,谁能根据我们自学方案中的资料,点出这个案子的关键。
冤案,文字狱余秋雨说:“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公开课《赤壁赋》教案
公开课《赤壁赋》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赤壁赋》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
分析并欣赏《赤壁赋》中的优美词句和独特的文学手法。
解读并运用文中的历史知识和哲学思想。
1.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赤壁赋》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关联和区别。
运用角色扮演等互动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历史事件和个人情感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引导学生从《赤壁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赤壁赋》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分析并欣赏《赤壁赋》中的词句和文学手法。
理解并运用文中的历史知识和哲学思想。
2.2 教学难点《赤壁赋》中的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
理解并解读《赤壁赋》中的深层含义。
将《赤壁赋》中的知识和思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赤壁的图片或相关文物,引发学生对赤壁的兴趣。
简要介绍《赤壁赋》的作者苏轼及其文学地位。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赤壁赋》的主题和意义。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赤壁赋》,理解文意。
指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分析《赤壁赋》中的词句和文学手法。
3.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或讨论。
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赤壁赋》中的难点问题。
组织学生展示和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
3.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赤壁赋》中的历史知识和哲学思想。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
指导学生运用《赤壁赋》中的知识和思想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强调《赤壁赋》中的重要观点和价值观。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和思考。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口头报告、写作等多种评价方式。
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设计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积累文学常识。
2、反复诵读,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疏通文意。
3、感受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4、学习本文景、情、理交融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疏通文意。
(2)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变化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2、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景、情、理交融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不少苏轼的诗词,比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等。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情感丰富。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经典散文——《赤壁赋》,感受他在赤壁之下的所思所感。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1、苏轼(1037 年 1 月 8 日—1101 年 8 月 24 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2、写作背景:《赤壁赋》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年)被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
黄州城外有赤壁矶,风景优美,是三国时赤壁之战的旧址。
苏轼曾多次游览此地,触景生情,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散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初步理解文意。
3、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四)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句1、学生分组合作,疏通文意,遇到不懂的地方,小组内讨论解决。
2、教师巡视各小组,解答学生的疑问。
3、重点词句讲解(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徐,缓缓地。
兴,起。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公开课《赤壁赋》教案
公开课《赤壁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赤壁赋》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2)能够概括并描述《赤壁赋》中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
(3)能够分析并评价《赤壁赋》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赤壁赋》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赤壁赋》2. 教学重点:理解《赤壁赋》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教学难点:分析《赤壁赋》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赤壁赋》的作者苏轼及其文学地位。
(2)引发学生对《赤壁赋》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赤壁赋》,理解文本内容。
(2)学生通过注释和词典辅助理解生僻词汇。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梳理《赤壁赋》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班级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评估学生对《赤壁赋》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度和讨论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赤壁赋》相关内容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和文学评论,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参考。
3. 课后作业模板:提供读后感写作的模板,帮助学生组织思路和表达观点。
六、教学策略1. 讲授与引导:教师通过讲解《赤壁赋》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以及文学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文本。
2. 互动与探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开展课堂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表达。
3. 创意活动:设计情景剧表演、书画创作等创意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赤壁赋》的艺术魅力。
赤壁赋的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
赤壁赋的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赤壁赋》,具体内容包括文章的全文讲解,重点解析文章的背景、作者情感、修辞手法、描写技巧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赤壁赋》的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掌握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描写技巧的把握。
教学重点:《赤壁赋》的背景、作者情感、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背景介绍:讲解《赤壁赋》的背景,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历史背景。
3.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4. 课文解析:a. 分析作者情感,讲解作者如何通过描绘赤壁景色来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b. 分析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拟人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c. 分析描写技巧,如对比、衬托等,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这些技巧。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赤壁赋》2. 主要内容:a. 背景介绍b. 作者情感c. 修辞手法d. 描写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赤壁赋》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题。
b.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举例说明。
c. 选取一段课文,进行朗读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 答案:a. 《赤壁赋》主题:忧国忧民,抒发壮志豪情。
b. 略c.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b. 组织学生参观赤壁古战场,加深对《赤壁赋》的理解。
高中语文《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范文
高中语文《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范文教案标题:《赤壁赋》的文学价值及其艺术表现教案目标:1. 了解《赤壁赋》的背景和作者杜牧的生平2. 理解赤壁战役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3. 掌握《赤壁赋》中的重要段落和典故,并解读其意义4. 思考《赤壁赋》的艺术表现方式及其在当时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赤壁赋》的话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并激发对《赤壁赋》的前期认知。
二、课堂讲解(25分钟)1. 给学生讲解《赤壁赋》的背景(三国时期的战乱)以及作者杜牧的生平。
2. 分析赤壁战役的历史背景,探讨其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赤壁赋》的创作背景。
3. 介绍《赤壁赋》中的重要段落和典故,并进行解读。
三、讨论与思考(15分钟)1. 小组讨论: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赤壁赋》的艺术表现方式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2. 个人思考:鼓励学生以个人思考的方式,思考《赤壁赋》在当时的影响与意义。
四、展示与总结(10分钟)1. 请学生将小组讨论的结果与个人的思考进行展示,并点评其观点的合理性。
2.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习《赤壁赋》的意义和价值,并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研究这一文化经典作品。
教学资源:1. 《赤壁赋》原文及注释的课件或打印材料。
2. 与赤壁战役相关的图片、音频或视频资源。
3. 典籍、文献或网络资料,用于学生参考《赤壁赋》的背景和作者杜牧的生平。
教学评估:1. 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讨论和展示的积极性。
2. 思考能力评估:通过学生的个人思考和小组讨论的结果来评估他们对《赤壁赋》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3. 汇报评估:评估学生的展示质量,并针对展示内容进行点评。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与《赤壁赋》相关的文学作品,比如苏轼的《赤壁赋》等,并进行比较研究。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化遗址或展览,比如赤壁战役的遗址等。
教案备注: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公开课《赤壁赋》教案
公开课《赤壁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赤壁赋》全文;(2)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赤壁赋》的思想内容;(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学会对比分析,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的豪放洒脱,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2)领会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赤壁赋》全文;(2)掌握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3)学会文言文阅读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中生僻字、难词的释义;(2)苏轼的文学思想及作品中的哲理;(3)如何把握作品中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苏轼的其他作品,深入理解《赤壁赋》的特点;4.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赤壁赋》朗诵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美感;(2)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3)提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赤壁赋》,理解大意;(2)分组讨论,解答生僻字、难词的含义;(3)教师辅导,解答疑难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赤壁赋》的创作背景;(2)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3)阐述苏轼的文学思想及作品中的哲理。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并背诵《赤壁赋》;(2)对比分析苏轼的其他作品,总结《赤壁赋》的特点;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文言文阅读技巧的重要性;(3)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古代文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赋(公开课优秀教案)
必修教案
0327 09:56
::
赤壁赋(公开课优秀教案)
学习目标:1、学习文言知识
2、体会感情,领悟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先看一组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沧海一粟遗世独立不绝如缕正襟危坐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水光接天成语是我们民族语言的瑰宝,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如此多的成语竟然出自同一篇文章《赤壁赋》,由此可见这篇文章的生命力之旺盛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这篇文章
二、诵读
1、让我们在朗朗书声中走进文本要求标画出体现感情变化的字眼,同时标画出和你产生共鸣或者电到你的句子
2、学生交流自己标的句子,读给同位听,之后站起来读给大家听老师作出点评同时告诉大家诵读的几个层次:读准字音——学会断句(语法结构、句首句末语气词)——控制语速——融入感情
3、老师可以给学生示范背诵第二段
前三个层次只是技术层面的,最后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需要心灵的参与让我们更加的接近苏轼,走进心灵
三、感情概况
刚才大家已经把有关情感的字眼标画了是哪几个词语呢?乐——悲——喜(考验大家的筛选能力)
这里有赋的写法:往往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其实很多时候就是内心的一种斗争,或者为了便于表达自己复杂在情感那么为何而乐,为何而悲,又为何而喜呢?
四、赏析“乐”
1、为何而乐?赏到了美景如何表达自己的乐?喝酒、吟诵、唱歌
2、大家选取一句表现“乐”的句子先解释,之后赏析给同位听沟通交流达到悟读
3、文言知识:纵……凌……:替代法翻译
3、指导赏析的角度:翻译、内容、字词的表现力(语言)、情感、联想(诗词、东坡其人、自己经历体会)
老师示范赏析: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写出了喝酒唱歌的场面,一个甚字写出了自己快乐的程度,而扣舷的动作则表现了沉醉其中的心情这让我忽然就想到了笑傲江湖里面的一个场景,一群人围坐篝火旁齐唱“沧海一声笑”,当时看了非常感动,沧海?为何还笑?那种经历江湖一切险恶之后笑看苍生的心态体现了出来
4、快乐到一定程度,人们都会唱起来那么苏轼唱了什么呢?体会唱词,前后四人一起研讨,一个同学按照自己体会的感情读出来,其他三人一起分析读析融为一体
1兮:来自屈原,屈原经常叹息,所以此字要拉长读,属于长叹
2美人:来自屈原,往往以香草美人入诗,香草自比,美人则是自己在理想或者圣主贤臣的代表对美人什么态度?从悲伤中我们体会出苏轼那种不放弃人生追求的精神?什么追求?还是有儒家思想的入世精神所以我们要从悲伤的歌声中体会出这种昂扬向上
写作此文,被贬偏远的黄洲做团练副使,相当于被流放,远离都城这时他已年迈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流水,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知人论世)
五、赏析“悲”
1、想起自己的遭遇,本来还喝酒唱歌的忽然悲从心来那么,悲伤哪些内容呢?在朗读中体会并且赏析,有体会你先别告诉别人,一会儿考考别人提问要具体
2、文言知识:渺:渺小哀:哀伤羡:羡慕(补字翻译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结构分析(对文:结构相似的上下两句,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其意义或相同或相反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表达了人生的短暂与渺小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到底算什么?这个问题引发古今中外无数人的感慨比如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比如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比如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比如杨慎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4、方其……而今安在哉!:
1读出前后情感的变化最后一个句子重读以表达感慨之情
2体现了苏轼的什么情感?有钦佩,有羡慕,有悲哀为何钦佩?因为自己也希望有象曹操一样的功业,强烈的入世思想的体现
到这里如果文章结束,那就不是苏轼了他的伟大之处在于能够在这种无路可走的时候,找到一个突破口,从而超越自己,从而也就超越了别人正如莫泊桑所言:人的一生,不像你想的那么好,也不像你想的那么坏关键看你如何突围
六、感悟“喜”
苏轼如何超越了自己呢?他的超越体现在哪些方面?讨论给你带来什么感悟
(1)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回扣了首段,一开始本来就沉浸在美景之中的回归自然,回归纯净,回归自我
(2)“物与我皆无尽也”如何理解?物是永恒的,但人为何也说永恒呢?
从儒家思想来说,人可以不朽,但需要通过一些途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达到三者任何一个,都算作永恒
从道家思想来说,讲究“一死生”,注意道家思想和道教的区别道家尊崇崇尚自然,顺应事物发展规律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方式
佛家思想的禅宗:讲究生死轮回,生命完成一次生死如同月亮完成一次圆缺,生生死死循环不止,生命的轮回让人不再感觉生命的短暂
(3)苟非吾之所有……:轻视物质的东西,轻视有限的时空《观棋》:胜固欣然,败亦可喜《渡海》:兹游奇绝冠平生当别人都在关心你到底能飞多高的时候,有个人还在关心你飞的累不累,这就是友情
(4)这里的“喜”和开头的“乐”内涵一样吗?区别是什么?
乐:面对突来的美景的欣然反应,未经思考的接受,侧重感官的体验如同当今很多人登山后的“啊……啊……”但我们已经看到“乐极生悲”
喜:是理性思考之后达到的一种精神的解脱,是感情淬火后发自内心的欣喜,这里的喜是“喜从悲来”
七、自我救赎
在入世与出世,在积极与消极的斗争中,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儒释道多种文化的浸润,三种思想完整的融入了苏东坡的内心并达到了和谐与统一为何会达到这种和谐?的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理解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情商比较高当然情商的来源还是一个人不断的积累
当年苏轼从海南回内陆,运河夹道千万人观看,他们看的哪里是苏轼,他们的表现只能解释为对文化的敬仰,对一种豁达人生态度的执着,这观摩的人群在空间上的延伸我们不可考,在时间的延伸上我们也是观摩者之一这充分的说明了苏轼的不朽,中国文化的不朽当年苏轼看到这种情况,他怎么反应?既没有挥手“同志们好”,也没有受宠若惊他的一句“莫非看杀轼否”,以苏东坡式的豁达与幽默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精神
八:背诵你最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赤壁赋
苏轼
诵读:字音、断句、语速、情感
喜入
世儒筛选信息
乐
文化翻译:替代、补字、结构(对文)
道
知人论世
悲出世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