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精神病人管理方案
社区服务中心精神病人管理计划
社区服务中心精神病人管理计划根据卫生部提出的社区对精神病人管控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现就我社区开展精神防治康复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及做法.一.任务目标.在全社区范围内全面开展精神病调查摸底,建档立卡、康复、治疗,尤其是重性精神疾病的建档、随访和信息报告工作,逐步提高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治疗率,逐步实现由基础管理转为个案管理目标,降低危险行为发生率.并接受上级机关检查验收.二.主要措施.1.建立精神病防治小组,由分管卫生工作的同志任组长全面开展工作.2.搞好摸底调查,建档立卡,康复治疗指导工作.3.完成年度下达的新增筛选、复核和登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指标任务,进行危险性评估,签署参加“管理治疗网络知情同意书”,建立健康档案、立卡.4.精神病患者的监护人和社会各界都要关心、帮助尊重精神病人,管好精神病人的生活和治疗.三.具体做法.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精神病防治康复日常工作,摸底调查,建档立卡.配合精神病患者的监护人送往医院诊断及治疗、康复训练.2.建立社会化工作服务体系,切实做好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充分利用技术资源,发挥基层组织和社区居委会的作用,为精神病人提供医疗康复等方面的服务.3.做好摸底调查,建档立卡,全面准确掌握社区精神病患者基本情况,重症、轻症、阵发性、先天性、后天性病人,因疾病或家庭遗传性引起精神病和各种疾病引起的病史调查,并按规定时间填写各种调查报表.4.筛查重症精神疾病患者,签署参加“管理治疗网络知情同意书”,并登记、上报当地疾控中心;登记已确诊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并建立“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指导下,定期随访患者,指导患者服药,向患者家庭成员提供护理指导,将随访结果上报卫生部区疾控中心;协助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重性精神病患者应急医疗处置;向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转诊疾病复发患者;参与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工作.5.完成年度下达的对有危险行为倾向的贫困患者提供免费药物治疗,并由上级精神科专科医生每月1次开展服药后免费疗效评价与治疗方案调整;在免费服药治疗患者中至少选择10%的患者实施个体服务计划,每季度评价患者病情,提供康复指导.6.及时发现和报告失访患者、死亡患者情况,填写失访死亡患者登记表,并每月上报区疾控中心.7.对患者家属和社区居民开展健康教育.。
精神病人管控方案
精神病人管控方案精神病人管控方案一、引言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精神疾病的患者数量逐年增加。
精神病人不仅对自身安全构成威胁,也可能危及社会安全和公众利益。
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精神病人管控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精神病人管控方案,旨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指导和帮助。
二、背景信息精神病人的管理与治疗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多学科专业人员的合作和支持。
在考虑管控方案时,需要充分了解精神病人的病情、特征和行为表现,以便制定有针对性的管控策略。
三、精神病人管控方案的目标精神病人管控方案的目标是确保精神病人的安全,同时保护社会安全和公众利益。
具体目标如下:1.提供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减少精神病症状;2.预防和控制精神病人的危险行为;3.保护精神病人的人权和尊严;4.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精神病人的身体和心理伤害;5.加强与精神病人家属、社区和其他相关机构的合作。
四、精神病人管控方案的内容1. 评估和诊断在制定管控方案之前,应对精神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包括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和心理评估等步骤。
评估结果将为制定个性化的管控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精神病人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医务人员应用药物来控制病情、缓解症状。
在进行药物治疗时,需密切监测病人的反应和副作用,并及时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3.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理解自己的病情,改变不良行为和思维模式,提高生活质量。
医务人员可通过个体治疗、家庭治疗、支持小组等形式进行心理治疗。
4. 管控措施为确保精神病人的安全,特别是在危急时刻,需要采取一系列管控措施。
如下所示:•病室设施安全措施:确保病人居住环境的安全,如防止跳窗、防护设施等;•查验物品和访客:对病房、随身物品和访客进行严格检查,防止患者自残或他杀;•电子监控系统:在必要的区域安装摄像头和门禁系统,监控精神病人的活动,提前预防危险行为;•限制自由:在必要时,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如束缚、隔离等,但需尽量遵守相关法律和伦理规范。
精神病人社区康复方案
精神病人社区康复方案概述精神病是一种常见疾病,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传统的治疗方式主要是住院治疗,但住院治疗周期长、费用高、副作用大等问题使得社区康复成为解决精神病康复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本文将介绍精神病人社区康复方案的实施和效果。
社区康复方案的内容家庭治疗精神病人回归社区后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融入家庭和社区,因此家庭治疗成为社区康复方案的重要内容。
治疗家庭需要提供全面的教育和支持,帮助家庭成员了解精神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患者。
家庭治疗还包括家庭成员的精神疾病筛查,以保证患者家庭环境的稳定和安全。
社交技巧训练精神病人在住院治疗期间由于长期与外界隔离导致社交技能下降,因此需要进行社交技巧训练,帮助他们逐渐恢复拓展社交圈子的能力。
社交技巧训练包括沟通技巧、表现技能等内容,可以通过个人或小组训练方式进行。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精神病人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患者解决焦虑、抑郁等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心理治疗包括个体心理治疗和团体心理治疗,个体心理治疗针对个体需求进行,团体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认识到其他人也有相似的问题,并且充分利用互相分享的机会。
职业康复职业康复是指帮助精神病人逐步回归社会,并适应和恢复工作的能力。
职业康复包括职业培训、职业指导、就业机会获取以及职业生活平衡的技能培养。
通过职业康复,精神病人可以逐渐成为独立自主、自食其力的社会成员。
社区康复方案的效果社区康复方案在精神病人康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有以下优点:1.减少住院治疗时间:社区康复方案可以减少患者住院治疗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和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2.增加社会自我管理能力:社区康复方案可以帮助精神病人通过训练和治疗,增加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维护能力,提高社会融入度。
3.增加生活自理能力:社区康复方案可以帮助精神病人逐步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增加独立生活能力。
4.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社区康复方案可以帮助精神病人解决心理问题,减少焦虑抑郁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最新 村委精神病人收治监管方案-精品
村委精神病人收治监管方案为建立健全预防和控制精神病人肇事肇祸行为的长效机制,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根据省综治办、财政厅、公安厅、卫生厅、民政厅、残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七家联合下发的《省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收治管理办法》和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收治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预防精神病人肇事肇祸行为为目标,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落实管理措施,维护社会稳定。
二、收治管理对象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发生肇事肇祸行为或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应予以收治监护。
三、强化收治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一)对在家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收治1.人员收治。
对有肇事肇祸行为或出现严重肇事肇祸倾向的在家精神病人,公安部门和村(居)委会应在一周内督促其监护人将病人送专门医院治疗;对于监护人不愿意或无力将病人送治的,一律由当地公安机关在当地民政部门和村(居)委会的协助下,直接送市第三人民医院或其他应急收治医院进行精神医学鉴定。
对经鉴定确认有肇事肇祸行为或有严重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一律由医院强制进行治疗。
2.病愈接回。
经治疗,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病情已稳定或痊愈需出院,由监护人或者所在单位负责接回。
对因其监护人经济困难,无力抚养而不领回的,由公安部门负责接送到病人所在村(居),各村(居)委会负责衔接,民政部门予以相关救助;对有条件而拒不领回的,由公安部门负责接回,各村(居)委会做好监护人工作,责成其履行好监护责任。
3.后续治疗。
对家庭贫困的重症精神病人和经公安部门送治后出院的贫困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其监护人及其所的村(居)委会及时向县残联申请领取维持治疗期间的基本治疗药品,村(居)卫生服务机构应指导监护人做好病人的后续治疗。
(二)对流浪社会的精神病人的收治1.人员送治。
对流浪社会的精神病人,由公安部门应收尽收,将其送精神病医院进行精神医学鉴定。
经鉴定为肇事肇祸或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予以。
精神患者的管理制度
精神患者的管理制度首先,社区管理是精神患者康复的一个重要环节。
大多数患者不需要长期住院治疗,而是可以通过社区康复的方式融入社会生活。
为了保障他们的安全和稳定,社区管理制度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健全的社区康复服务体系,提供适合患者的康复方案和支持服务,包括心理咨询、职业培训、社交活动等。
2. 设立专门的社区康复机构,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和康复师,进行定期的康复评估和监测。
3.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具体的康复目标和计划,并监督执行。
4. 加强社区精神卫生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和理解,减少歧视和排斥。
其次,医院管理是重症精神患者的主要治疗场所。
对于那些需要长期住院治疗或者行为不稳定的患者,医院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1. 建立科学的医院管理制度,包括病区管理、医护人员配备、医疗设备和用药监管等方面。
2. 制定严格的入院评估和诊断程序,确保患者的入院合理有效,避免滥用强制措施。
3. 配备专业医护人员,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和心理支持,确保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和照料。
4. 加强医患沟通和互动,建立患者心理支持团队,帮助患者建立信任感和治疗合作意愿。
最后,监狱管理是针对有精神障碍且犯罪的患者的专门管理制度。
这类患者既存在安全风险,又需要专业的医疗和心理治疗,监狱管理制度需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保障患者的人身权益和康复需求。
1. 设立专门的监狱精神病区,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和安全人员,确保患者得到有效的监管和治疗。
2. 制定严格的监狱管理规章制度,对患者的行为和病情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确保安全稳定。
3. 提供全面的医疗和心理治疗服务,加强监狱医疗人员对精神障碍犯人的培训和支持。
4. 加强监狱医疗和社会协同机制,确保患者在服刑期间得到有效的康复治疗和社会融入支持。
总结来说,精神患者的管理制度旨在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促进其康复和社会融入。
社区、医院和监狱管理是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不同层面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确保患者得到全方位的治疗和保障。
精神病人社区康复方案
精神病人社区康复方案简介精神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已经成为世界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每5个人中就有一人患有精神疾病。
对于精神病患者的康复,不仅需要治疗,还需要社会支持和关注。
社区康复方案是指通过社区的各种资源,为精神病患者提供一系列的康复服务和支持,帮助他们尽快融入社会生活。
本文介绍了精神病人社区康复方案的各种内容和措施。
1. 身体康复精神病患者最初需要的是身体的康复。
如,通过适当的食物和锻炼控制体重,确保身体健康。
1.1 饮食调理精神病人的饮食控制与常人相差不大,但是如果患者在服药期间体重出现大幅增长,需要进行合理的饮食调理。
在此方面,需要专业的营养师和康复医师为患者制定适当的饮食计划。
1.2 运动锻炼达到适度的身体锻炼,有助于增强身体的适应能力,提高关注力,减少焦虑等症状。
适合精神病患者的运动包括:散步、跳绳、太极拳等。
锻炼时间不应过长,应坚持每天定时进行。
2. 心理康复精神病患者包括情感的、认知的和行为的三个层面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需要进行心理康复。
2.1 心理治疗精神病患者普遍存在自我否定的情绪,只有在稳定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辅助下才能得到改善。
比如,让患者表达自己的内心,调整消极的思维模式等。
2.2 规律生活与自我管理规律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患者需要遵守正常生活规律,建立起固定的作息时间,把握自我管理技能。
这些措施可以让患者更好地适应社区生活,从而缓解其抑郁和关注缺失等症状。
3. 社会康复社会康复是社区康复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帮助患者获得独立生活能力,提高其在社会中自我适应能力,从而达到社会融入的目的。
3.1 企业训练对于康复有很高道德要求的行业(如护理、食品加工等),患者可通过参与企业训练,培养能力并逐渐适应职场常规。
3.2 社区活动社区活动也是社会康复的重要方式,比如音乐会、文艺演出、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等。
它能够丰富社交圈子,增强社会交流技巧,降低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关于精神病人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精神病人管理,保障精神病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国境内居住的精神病人,包括精神障碍患者、疑似精神障碍患者以及有精神障碍风险的人员。
第三条精神病人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尊重和保护精神病人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二)预防为主,治疗结合,综合干预;(三)依法行政,公正公开;(四)社会参与,家庭支持。
第四条国家建立健全精神病人管理服务体系,包括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区康复机构、社会组织等,为精神病人提供预防、治疗、康复、救助等服务。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精神病人管理工作的领导,将精神病人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精神病人管理工作的经费投入。
第六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精神病人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七条各级公安机关、民政部门、司法行政部门、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等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精神病人管理工作。
第二章预防与早期发现第八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开展精神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精神卫生的认识,增强预防意识。
第九条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加强精神卫生服务,开展精神卫生知识普及和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知。
第十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精神卫生教育纳入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第十一条各级社区应当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网络,开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及时发现和报告疑似精神病人。
第十二条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档案,对精神病人进行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第十三条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精神卫生工作,发现精神病人及时报告。
第三章诊断与评估第十四条精神病人诊断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客观、公正的原则,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
第十五条精神病人评估应当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家庭状况、社会环境等因素,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各社区精神卫生工作制度
各社区精神卫生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社区精神卫生工作,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卫生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社区精神卫生工作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关注社区居民的精神健康需求,提供全面、综合、连续的精神卫生服务。
第三条社区精神卫生工作应在地方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推进。
第四条社区精神卫生工作应注重科学性、规范性、人性化,尊重居民意愿,保护居民隐私,提高服务质量。
二、组织管理第五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设立精神卫生科,配备合格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负责社区精神卫生工作。
第六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建立健全精神卫生工作制度,明确职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第七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加强与上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业务联系和协作,提高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能力。
第八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定期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
三、服务内容第九条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内容包括:心理健康咨询、心理评估、心理治疗、康复训练、药物治疗、健康教育等。
第十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居民需求,制定个性化的精神卫生服务计划,并提供上门服务。
第十一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加强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和随访,确保病情稳定,减少复发。
第十二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开展精神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和理解,消除歧视。
四、服务流程第十三条社区居民如有精神卫生需求,可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出申请。
第十四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在接到申请后及时安排精神卫生专业人员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服务计划。
第十五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按照服务计划,为居民提供全面、综合的精神卫生服务。
第十六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对服务过程进行记录,并及时向居民反馈服务效果。
五、质量控制第十七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服务达到国家标准。
第十八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定期对精神卫生服务质量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社区精神病人管理方案
第1篇
社区精神病人管理方案
一、背景与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精神卫生问题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社区精神病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疾病管理和康复治疗对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本方案旨在规范社区精神病人的管理,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社会不良事件发生率,确保社区安全与稳定。
二、适用范围
-增强社区对精神病患者的包容性和支持力度。
-降低精神病人肇事、肇祸风险,保障社区安全。
2.原则:
-尊重人权,保护病人隐私。
-以病人为中心,提供个性化服务。
-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
三、组织架构与职责
1.组织架构:
-成立社区精神病人管理领导小组,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安、民政、残联等相关部门代表组成。
5.家庭支持:
-提供家庭指导和支持服务,帮助家属应对护理压力。
-建立家属互助团体,分享经验和资源。
五、应急响应
1.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流程和职责分工。
2.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应对突发事件。
3.定期进行应急演练,确保各项应急措施的有效性。
六、培训与质量控制
1.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提升管理团队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3)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提高社区居民对精神病的认识和接纳程度。
五、应急预案
1.发现病人有暴力、自伤、出走等倾向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确保病人和社区居民的安全。
2.建立应急联系机制,加强与公安、民政、卫生等部门的沟通协作,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响应。
六、培训与考核
1.定期开展社区精神病人管理培训,提高管理小组成员的业务水平。
-设立社区精神病人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2.职责: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管理策略,协调资源,监督实施。
社区精神病患者的管理
社区精神病患者的管理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虹山社区位于昆明市西部城郊结合部,主要居住着军队离退休人员、城市拆迁人员、附近工厂的职工及家属。
常驻人口39575人。
2014年12月对全社区常驻人口做精神病普查。
全社区共有精神病患者68人,其中男性41人,女性27人。
确诊精神分裂症47人,精神发育迟滞16人,癫痫2人,情感性精神病3人。
对所有精神病患者做注册管理。
对享受低保或家庭困难精神病患者,社区免费发放精神科药品。
对社区全部精神病患者,采取相应的综合社区干预与康复。
精神病社区干预是以社区为基础,动员家庭和社会力量,开展对精神病人的社会、心理和生理康复。
精神病患者的预后及复发,不仅与药物维持治疗有关,而且与家庭及社会对病人的态度有关。
社会支持能提高精神病患者应付压力的能力和社会功能。
社区干预是在坚持药物治疗的条件下,帮助精神病患者建立巩固的、社会支持网络系统的一种实用的服务模式。
社区干预措施,为社区的每个精神病患者制定相应的康复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药物治疗控制发病期的症状及维持治疗,由省级医院精神专科医生下乡到社区,并联合社区医生进行定期家访,一般是每月迶访1次,发放药物。
药物治疗是当前治疗精神心理疾病主要手段。
对于住在社区的精神病患者,药物的维持治疗更是尤为重要。
社区专科精神病医生定期对精神病患者做家访,对患者做现场指导,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患者药物配置。
(2)心理治疗使患者认识到自己的病情的同时,鼓励不管别人怎样看待,自尊自爱,坚持治疗。
医生定期对康复期的病人进行解释性支持性心理治疗,帮助病人分析有关发病的因素,提高对精神病的认识能力,增加战胜疾病的勇气。
鼓励病人参加劳动、户外活动,指导精神病患者正确对在待生活、家庭及工作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增强患者对社会心理因素的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促进心理康复。
(3)社区医生定期随访,以巩固疗效,预防复发社区医生应定期随访,掌握患者的情况,如病情变化,是否坚持药物治疗等。
下半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
下半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一、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压力不断增大,精神卫生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有效管理和预防社区居民的精神卫生问题,保障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我们制定了下半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
二、目标1. 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健康意识,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2. 预防和减少社区居民的精神疾病发生率。
3. 提供及时有效的精神卫生服务,帮助患者康复。
三、计划内容1.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精神健康知识,教育居民正确对待压力、情绪管理、睡眠和饮食习惯等方面的问题。
2. 组织心理咨询活动建立社区心理咨询热线,并设立咨询室,安排专业心理咨询师定期在社区进行咨询服务,帮助居民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困扰。
3. 开展精神健康宣传活动利用社区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定期发布精神健康宣传资料,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醒居民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健康。
4. 创办精神健康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精神健康讲座,解答居民问题,增加居民对精神卫生的了解和认知。
5. 组织社区活动通过举办社区文化活动、运动健身活动等形式,增强社区居民的社交和交流机会,缓解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6. 建立社区志愿者队伍招募一批关心精神卫生的居民作为社区志愿者,组织志愿者培训,通过社区志愿者的参与,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加强社区居民的精神健康管理。
7. 加强精神病人管理建立健全精神病人管理制度,提供定期随访和康复指导,帮助精神病患者融入社区生活,预防再次发作。
8. 开展心理干预活动针对社区居民中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干预活动,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方式帮助居民解决心理困扰,增强抵抗能力。
四、组织与实施1. 成立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小组,负责计划的组织与实施工作,并定期召开会议,总结工作进展和问题。
2. 加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相关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
3. 制定详细的宣传计划、活动安排和时间表,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
2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流程
实验室检查:记录最近一次(3个月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包括在上级医院或其他医院的检查 5. 服药依从性:“规律”为按医嘱服药,“间断”为未按医嘱服 药,服药频次或数量不足,“不服药”即为医生开了处方,但 患者未使用此药
4.
6.
7.
8.
9.
10.
11.
药物不良反应:如果患者服用的药物有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具 体描述哪种药物,以及何种不良反应 此次随访分类:根据从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患者的总体情况进 行选择 是否转诊:根据患者此次随访的情况,确定是否要转诊,若给出患 者转诊建议,填写转诊医院的具体名称 用药情况:根据患者的总体情况,填写患者即将服用的抗精神病药 物名称,并写明用法 康复措施:根据患者此次随访的情况,给出应采取的康复措施,可 以多选 下次随访日期:根据患者的情况确定下次随访时间,并告知患者和 家属
登记确诊患者(1)
县级精防机构应将线索调查和患者报告中明确诊 断为重性精神疾病的本地居住患者,以及精神卫 生医疗机构治疗后出院的患者,纳入本地区重性 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的对象。同时,通知患者居住 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乡镇卫生院开展患者 管理,提供《出院信息单》复印件,并要求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上报患者《居民个人健康档案》相 关信息
对象:只对本《工作规范》“3.1 患者基础管理”中的“病情 基本稳定患者”开展个案管理。
实施ISP的人员
团队效应:成组成队,分工合作 主力成员:精防医师、精防护士 专业辅助:社会工作者、心理卫生人员 本地发展:可吸收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经过相关 培训并通过考试的执业(助理)医师、乡村医生、注册 护士参加 外围联合:经当地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同意,可吸收 民政干事、民警、助残员、村、居民委会人员
精神病人社区康复方案
精神病人社区康复方案引言精神病人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精神障碍,包括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出现异常表现的病人。
由于精神病的性质特殊,治疗过程相较于普通疾病更加复杂和漫长,对医疗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消耗也相对较高。
因此,如何更好地为精神病人提供社区康复服务一直是临床医生和社会工作者们所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阐述精神病人社区康复方案的相关内容,旨在推动社区化精神卫生服务的深入实践,提高精神病人的生活质量。
精神病人社区康复方案病人初诊在病人初诊阶段,医生需要对病人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心理评估,确定其具体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除了常规的体检和影像检查,医生还需要通过访谈等方式进一步了解病人的家庭、职业和社交情况,了解病人的患病历程和家族史,为病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提供依据。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案例我国自2004年起在全国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学校设置精神卫生服务机构,其中来自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经验获得了国家认可。
该研究所提出的基于社区的“第三方支付”模式,通过精神卫生服务用费的特殊支付方式,支持社区康复服务的发展。
门诊治疗门诊治疗是精神病人社区康复的重要环节之一。
门诊治疗包括定期的病情追踪、用药监测和不定期的康复辅导。
在康复辅导方面,医生可以借助社工、心理医生等多种方式实现个体化治疗目标,帮助病人更好地接受药物治疗,逐步恢复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交技能。
患者家庭治疗精神病人的家庭成员同样需要接受适当的培训和治疗,以正确对待和管理病人。
常见的培训内容包括病情了解、药物使用、危机处理等。
此外,对于有亲友关系的患者,家庭治疗也是一个重要的康复方式,由家人对病人进行心理支持和社交关系建立,帮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
社区康复社区康复是指针对患者病情稳定之后,为其提供集成的康复服务,包括居家康复、就业培训、社交技能训练等。
社区康复的实现需要多学科及社区团体之间的合作,相关机构包括医院、社会福利机构、精神康复中心等。
在康复过程中,患者发展出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会有更好的标志性表现。
市精神病人管控实施方案
比和比例复习题比和比例复习题在数学中,比和比例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们不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也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今天,我们来复习一些关于比和比例的题目,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1. 某班级有男生30人,女生40人。
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多少?解答: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30:40,即3:4。
2.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而一辆自行车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行驶。
两者的速度比是多少?解答:汽车的速度是自行车速度的3倍,所以两者的速度比是3:1。
3. 甲、乙两个人一起做某项工作,甲单独做需要6个小时,乙单独做需要8个小时。
他们一起做需要多长时间?解答:甲的工作效率是乙的2倍,所以他们一起做需要的时间是4个小时。
4.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行驶,而同一路程上的一辆自行车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行驶。
两者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比是多少?解答:汽车的速度是自行车速度的4倍,所以两者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比是1:4。
5. 甲、乙两个人一起做某项工作,甲单独做需要3天,乙单独做需要5天。
他们一起做需要多少天?解答:甲的工作效率是乙的5/3倍,所以他们一起做需要的时间是15/8天。
6.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90公里的速度行驶,而同一路程上的一辆自行车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行驶。
两者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比是多少?解答:汽车的速度是自行车速度的3倍,所以两者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比是1:3。
7. 甲、乙、丙三个人一起做某项工作,甲单独做需要4天,乙单独做需要6天,丙单独做需要8天。
他们一起做需要多少天?解答:甲、乙、丙三个人的工作效率比是3:2:1,所以他们一起做需要的时间是24/11天。
通过以上的题目,我们可以看到比和比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
比和比例可以帮助我们比较不同物体、人或事件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同时,通过比和比例的计算,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和规划一些情况下的结果。
街道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方案
街道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方案
标题:"街道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方案"
内容:
1. 前言
本方案旨在加强对街道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和服务,保障他们的基本权利,促进其康复融入社会。
2. 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居住在本街道范围内,并患有严重精神障碍的居民。
3. 工作机构
成立由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安派出所、民政部门等单位组成的工作小组,统筹协调相关工作。
4. 患者信息管理
4.1 建立患者信息库,收集患者基本信息、病情评估及家庭状况等。
4.2 定期更新患者信息,动态管理。
5. 服务内容
5.1 医疗服务:协助患者就医、用药管理、康复训练等。
5.2 生活服务:协助解决患者基本生活困难。
5.3 监护服务:对情况严重的患者提供监护看护。
5.4 康复服务:开展社区康复项目,促进融入社会。
6. 资金保障
政府给予适当补助,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7. 宣传教育
加强对精神疾病的宣传教育,消除社会歧视,营造良好氛围。
8. 执行与监督
工作小组负责方案实施,接受监督检查。
以上为街道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的基本框架,具体操作细则需进一步制定。
社区对精神病人管理工作计划
社区对精神病人管理工作计划社区对精神病人管理工作计划篇1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服务的内容和服务的范围都将随着工作的深入而不断的增加和扩大。
根据西安市及未央区卫生局的要求我社区卫生服务站目前社区精神卫生工作的服务计划主要有:一、为社区普通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在例行的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活动的评估,尤其是对于重点人群,如妇女在孕产期的情绪状态,老年人的记忆、智力活动等,以早期发现抑郁症、老年期痴呆等。
通过举办科普讲座、开展咨询活动、发放科普宣传读物、制作宣传展板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精神卫生知识,促进其精神健康水平。
二、继续精神疾病线索调查,建立疾病档案在社区继续进行精神疾病线索调查。
社区精神疾病的建档立卡率应达到上级要求。
并对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年度的免费健康检查。
如果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因病情复发加重,紧急住院治疗,出院后其住院治疗有关情况将被及时转入社区,以便社区卫生服务站继续进行社区康复治疗。
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疾病资料进行妥善保管,坚决维护患者的隐私权。
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疾病资料。
三、定期随访,对重性精神疾病进行管理治疗个案管理员,每月有电话或入户随访,并按时网络直报。
每季度至少一次主动对建档立卡的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进行随访,并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服药情况、病情稳定情况等,并指导家属开展家庭精神疾病的家庭护理。
以此提高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服药率,动态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
四、建立应急处置机制,避免不良事件发生不良事件包括:急性药物不良反应,自杀自伤行为和肇事肇祸行为。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有应急处置机制,制定有应急处置预案,将在最短的时间,最直接的"渠道,以最恰当的方式做出应急处置反应,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及周围人员提供应对精神疾病突发事件的专业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精神病人管理方案
精神疾病是一种常见但又容易被忽视的疾病,而社区精神病人的管理则显得尤
为重要。
有效的管理方案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还可以减少对家庭和社区的负担。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社区精神病人管理方案显得尤为紧迫。
首先,社区精神病人管理方案需要建立健全的社区服务网络。
这包括建立专门
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机构,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和康复服务。
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医生对精神病人的管理和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和康复指导。
其次,社区精神病人管理方案需要建立健全的社会支持体系。
精神疾病常常伴
随着患者的社会功能障碍,因此,社会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建立志愿者团队,为患者提供日常生活的帮助和支持,同时加强对患者家庭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患者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另外,社区精神病人管理方案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康复治疗和心理支持。
建立
多种形式的康复治疗项目,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职业康复等,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服务。
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自信,更好地融入社会。
最后,社区精神病人管理方案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监测和评估。
建立健全的患者
信息管理系统,对患者的病情、治疗和康复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最合适的治疗和康复指导。
总的来说,社区精神病人管理方案需要建立健全的服务网络,加强社会支持,
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治疗和心理支持,加强监测和评估。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康复,减少对家庭和社区的负担,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重视社区精神病人管理工作,共同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