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课堂5: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课堂5: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我国宏观经济,有四大目标: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为实现这四大目标,国家会推出一系列的经济政策。我们经常能听到高层说要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其中,中国人民银行就是执行货币政策的机构。当货币政策目标(稳定)确定后,央行还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以保证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
今天主要聊聊央妈货币政策工具的“三板斧”。
央行借助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公开市场业务这三大工具,能够影响市场经济中的贷款成本和贷款规模。虽然“三板斧”操作各不相同,但是最终的目标都一样:调控市场中的货币供应量。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银行每收到一笔客户的存款S,都要向央行存入一笔法定存款准备金S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于S1/S。这在前几篇文章中,已经反复讲解过。
理论上,市场中的货币货币供应量等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乘积,而货币乘数等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我在文章纸面富贵:货币创造的逻辑中推导了这个公式。
根据该公式,央行通过调低或者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提高或者降低货币乘数,进而能够成倍数地增加或者减少市场中的货币供应量。
当经济处于衰退状态,中国人民银行为刺激经济增长,便可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扩大货币乘数,从而增加货币供应量;反之,如果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严重,说明市场中的货币供应量过多,则可以提高法定准备金率,以降低货币乘数和信贷规模。
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本质上是提高了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越多,银行能贷出去钱就会越多,最终市场上的货币量也会增多。我在文章你存入银行的钱,最后都去哪了?(一笔钱带你了解银行资产业务)中讲过,信贷就是将超额准备金转化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过程。
举个例子。假如市场中的货币供应量M2为100万亿,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1%。假设现在降低1个百分点的准备金率,则法定存款准备金会减少1万亿(100*1%),市场中的货币供应量就会增加10万亿(1/10%),市场中的货币供应量达到110万亿。
显而易见,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异常地猛烈。上面的例子中,存款准备金率降低了一个点,市场中的货币供应量就能增加了10万亿。因此,国家在动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都会比较谨慎,否则很容易造成流动性过剩,
引发一系列问题。
二、再贷款
我们都知道,贷款是个体、企业从商业银行获得资金,而再贷款则是商业银行从央行获得资金。再贷款有两种方式,影响市场中的货币供应量。
1、再贷款的数量。我在文章基础货币是如何创造的中介绍了,再贷款就是投放基础货币的过程。商业银行获得了央行的贷款,可以增加其在央行账户中上的法定存款准备金,通过货币乘数效应,能成倍数的扩大自己的贷款量。
2、再贷款利率。任何涉及资金借贷的交易,都会有利息。利息,是资金所有者贷出资金而取得的报酬。央行通过调整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利率,直接影响商业银行对公众的贷款利率,进而影响公众的贷款需求,并最终造成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我在文章简单聊聊LPR及其运作机制中,剖析了该传导机制,有兴趣的可以点击了解。
在外汇占款逐步下降的情况下,再贷款已经成为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重要补充,同时也是促进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手段。因此,该工具成为了央行常规性的操作。
三、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国人民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公开买卖债券的活动。债券买卖的种类包括: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等。
从交易的品种看,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主要包括:回购、现券交易和中国人民银行票据。
1、回购,是央行与一级交易商之间(经央行批准的、有资格作为其交易对手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证券公司等,共有49家)的交易,分正回购和逆回购。
若以央行为主体,正回购是央行先向一级交易商卖出债券,再买回来,是收缩流动性;逆回购是央行先向一级交易商买入有价证券,再卖回去,是释放流动性。
回购交易的本质,是一种质押式的贷款。通过质押债券(回购),获得贷款,并付出一定的利息。
2、现券交易,是央行直接在二级市场进行买卖交易,分为现券买断和现券卖断两种。
前者为央行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债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础货币;后者为央行直接卖出持有债券,一次性地回笼基础货币。
回购与现券交易都是买卖债券,区别在于:回购是有回购协议的买或者卖,而现券交易是直截了当的买或者卖。
3、央行票据,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券,交易发生在央行与一级交易商之间。央行通过发行票据可以回笼基础货币,票据到期则体现为投放基础货币。
相较于其他两类货币工具,公开市场业务更受央行的喜爱。理由有三点:1、可自主决定吞吐的货币总量;2、可以
经常、连续地操作;3、吞吐更加灵活,随时可以改变操作的方向。
以上就是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介绍,最后做个简单总结。
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都是为了调节市场中的货币供给量,进而实现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详细分析了货币供给量的三个决定因素:基础货币、存款准备金率和借贷意愿。
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实际上就是对这三个因素产生影响。再贷款、公开市场业务影响基础货币投放,再贷款、逆回购等的利率影响大众借贷意愿。
基础货币和存款准备金率决定了货币供应量的上限,而贷款意愿决定了实际供应的货币量。如果基础货币越多,存款准备金率越低,贷款意愿越强烈,市场中的货币供应量也会越大。
这三大工具的推出,对我国资本市场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如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会对股市产生一个向下的动力;而降低贷款市场利率LPR,则会对股市有一个向上的动力。关键在于,货币供给量的增减。供给量提升,对股市有向上的动力;反之,则会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