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中心仪器设备管理程序

合集下载

环境监测管理程序

环境监测管理程序

环境监测管理程序一、引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监测成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

为了高效、准确地进行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管理程序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环境监测管理程序的作用、流程和优势,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管理和维护。

二、作用与流程1. 作用环境监测管理程序的主要作用是保障环境监测的质量和可靠性,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通过建立科学严谨的管理程序,可以使监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为环境保护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2. 流程(1)制定监测计划:根据监测目的和需求,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包括监测项目、监测方法、监测频次等内容。

(2)采样与分析:按照监测计划进行采样和分析,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分析数据的准确性。

(3)数据处理与评估:对采样和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评估,包括数据的整理、统计和分析,以及结果的解读和评价。

(4)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对监测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5)报告编制与发布:根据监测结果编制监测报告,并及时发布给相关部门和公众,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三、管理与维护1. 管理(1)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制定相关管理文件和工作指导,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确保监测工作的有序进行。

(2)培训与考核:对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同时,建立考核机制,对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价和奖惩,激励其积极性和责任心。

(3)设备和仪器的管理:建立设备档案,定期对设备和仪器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度。

2. 维护(1)校准与验证:定期对监测仪器进行校准和验证,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制定标准操作程序和质量控制样品,对监测过程进行规范和控制。

(3)数据存档与备份:建立数据存储和备份机制,确保监测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四、优势与展望1. 优势(1)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为环境保护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试论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

试论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

试论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随着环境保护法规的日益严格,环境监测已成为各行各业必须遵守的重要法规要求。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是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基础,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管理,不仅关系到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还关系到环境监测工作的安全和质量。

因此,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非常重要。

1.合理购置,优化配置合理购置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是保证环境监测数据准确的关键,合理购置包括在购置前做好市场调查,了解不同类型的仪器设备的特点、性能、价格等,并根据需求特点、工作环境、目的、经济效益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地选型,使其性能稳定、功能齐全、价格实惠,那么就可以达到“优选”目的。

2.规范使用,细致管理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应按规定使用,使用前应检查设备是否完好,检定结果是否合格,使用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技能考核才能上岗。

在使用中,要注意保护设备,避免摔、碰、触电等事故。

在设备的日常维护中,还应受到严格的管理,有针对性地对设备进行细致的管理和保养。

3.认真维修,做好保养任何一台设备在使用中都会出现一些小的故障或者是磨损,因此需要及时维修。

在进行维修的时候,要对故障点进行仔细的排查,确保准确找出具体问题所在,并在维修过程中尽量让设备处于保养状态,保证设备在维修后更加严谨可靠、处于良好的状态。

1.车间化管理车间管理指把一些相似类型的设备分配在一个车间进行专业管理,车间可以采用自主管理和全员参与的形式,设置专职工作人员,制定标准、流程和工作程序,对仪器设施进行保护和维护,让每一台设备充分发挥其效益。

2.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可以将每台设备的资料输入系统中,对仪器设施进行实时查询、实时监测,对仪器设施的修、检、校、保养等服务进行全面记录。

这样可以使管理人员深入了解设备运转情况,加强对仪器设施的监测、管理,提高仪器设施的使用率。

3.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分析通过安装仪器数据分析软件,可以定期对所有设备的检测数据进行收集和统计,根据数据分析和处理等工作,及时发现有异常的设备及时进行修理,将异常的设备进行修复维护及时得到处理,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试论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

试论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

试论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因此环境监测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环境监测的核心就是监测设备,包括传感器,检测仪器等。

这些设备的运作、维护、管理,对环境监测工作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十分重要。

以国内的环境监测机构为例,就目前的环境监测设备管理状况而言,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存在不同的监测质量控制条件、监测区域、监测目标等,导致监测设备的规格、种类、数量不尽相同,因此难以进行标准化的管理。

另一方面,一部分环境监测机构由于存在经费和人力不足的情况,难以进行有效的设备管理。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设备管理:1. 采用标准化的管理手段和程序环境监测设备包括上百种类型的探头、分析仪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设备,我们需要制定不同的标准化管理手段和程序。

例如,针对大型分析设备,需要制定定期的日常维护保养计划,并加强设备的防护,保持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

同时,要定期检查设备的精度和准确性,在出现问题时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

2. 制定统一的质量控制标准对于同类型的设备,应制定一套质量控制标准,包括设备采集频率、采集样本、检修、校准方法等,以保证数据可靠性和准确性。

而对于不同类型的设备,则应针对其具体性能进行制定,以保证数据的良好可比性。

3. 建立有效的设备台帐对所有监测设备建立设备台帐,包括设备名称、编号、位置、型号、保养情况、校准情况、维修情况、使用情况等信息,以便于监测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和跟踪记录。

设备台帐还可以用于设备的维修保养及更新换代的规划管理。

通过台账管理,我们可以及时了解到设备的实时状态,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作。

4. 强化人员培训只有经过专业的人员培训,才能有效规范使用和维护设备。

因此,环境监测机构应及时提供培训,并要求监测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使用和管理设备。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一、引言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实施环境保护政策、评价环境状况和监测环境污染等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保障环境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制定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对仪器设备的采购、使用、维护和更新等进行规范管理,将对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推动环境保护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采购管理1. 采购需求的确定在确定采购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时,首先要明确具体的采购需求。

采购需求应以工作任务为依据,根据环境监测的需要确定所需的仪器设备种类、规格、数量等。

2. 供应商的选择在选择供应商时,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和政策进行采购。

选择供应商时应考虑供应商的信誉度、技术力量、售后服务等因素,保证选用的仪器设备质量可靠。

3. 采购合同的签订在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前,应对合同中的条款进行仔细审查,确保各项要求、条件和配送时间等都明确规定。

同时,采购合同中应明确仪器设备的质保期、售后服务承诺等内容。

三、使用管理1. 设备验收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在到达使用地点后,应进行仔细的验收工作。

验收应着重检查仪器设备的外观完整性、功能是否正常以及齐全性等方面,确保仪器设备符合要求。

2. 设备登记对已验收合格的仪器设备,应及时进行设备登记。

登记内容包括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编号、生产日期、供应商等信息,以便于对设备进行追溯和管理。

3. 设备保管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应存放在专门的设备柜或专用的仓库中,确保设备的安全和完好。

对于易损、易腐蚀等特殊设备,还应采取相应的保管措施。

四、维护管理1. 日常保养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应进行定期的日常保养工作。

保养工作包括仪器设备的清洁、润滑、校准、调试等,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2. 故障维修对于出现故障的仪器设备,应及时进行维修。

维修工作应由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维修过程中应做好记录和标识,以便于分析故障原因和进行后续的改进工作。

3. 备件管理对于常用备品备件,应做好备件管理工作。

环境监测站管理制度

环境监测站管理制度

环境监测站管理制度环境监测站是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形成全面、科学、规范、高效的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环境监测站的有效运行和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有必要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环境监测站管理制度。

本文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以下环境监测站管理制度。

一、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1.确定环境监测站的管理机构和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2.设立环境监测站管理委员会,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组成,负责指导和监督环境监测站的运行。

二、设备和仪器管理1.确定环境监测站的设备和仪器的使用和保养规定,确保设备和仪器的正常运行。

2.制定设备和仪器的维护保养计划,并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其准确可靠。

三、环境监测质量管理1.确立环境监测数据的获取、分析和报告的程序,并对其进行质量控制。

2.建立环境监测站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目标、质量控制程序、监督和审核机制等。

四、环境监测工作流程1.制定环境监测工作流程,并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要求,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

2.确定环境监测项目和频次,确保对各项环境指标的全面监测。

3.建立环境监测记录和数据管理制度,确保原始记录的保存和数据的安全可靠。

五、人员管理和培训1.确定环境监测站人员的岗位职责和要求,并建立人员的考核机制。

2.组织有关培训,提升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

3.建立目标考核和激励机制,鼓励和激励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应急管理1.制定环境监测站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方案,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响应和处置。

2.组织应急演练,提升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协同配合能力。

七、信息管理和公开1.建立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的管理系统,确保数据和信息的安全可靠。

2.依法公开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提高透明度和公信力。

八、科研和技术创新1.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推动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2.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开展技术交流和合作,提升环境监测站的技术能力。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和管理公司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包括采购、验收、安装、使用、维护和报废等环节。

三、仪器设备的采购1. 仪器设备的采购需由相关部门提出申请,并注明详细的使用需求和技术要求。

2. 采购部门根据申请编制采购计划,并组织招标、比选等采购活动。

3. 采购部门负责仪器设备的验收工作,对采购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测、测试,并编制验收报告。

4. 仪器设备验收合格后,采购部门将设备交付给使用部门,并进行资产登记。

四、仪器设备的安装和调试1. 仪器设备的安装由专职人员或合作单位负责进行,确保设备安全稳定地运行。

2. 安装完成后,进行设备的调试和功能测试,确保设备工作正常,并记录相关调试数据。

五、仪器设备的使用和保管1. 设备使用前,使用部门应对仪器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熟悉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 使用人员必须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并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数据记录的准确性。

3. 仪器设备应放置在专用柜台或仓库中,定期进行清洁和保养,并记录维护信息。

4. 仪器设备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停止运行,关闭设备电源,并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六、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1. 定期维护是保证仪器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使用部门应制定维护计划,并执行维护工作。

2. 维护工作包括设备的外观清洁、内部清理、技术检测和零部件更换等,维护记录应详细记录维护日期、内容和维护人员。

3. 对于常用的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验证,确保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七、仪器设备的报废1. 使用部门应定期检查仪器设备的工作状况,对于不能修复或修复费用过高的设备,应及时报废。

2. 报废的设备应填写报废申请,经相关部门批准后进行销毁,并编制报废报告。

3. 报废设备的有关资料和记录应妥善保管,以备日后参考和比对。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是指对环境监测仪器设备使用、维护和管理的规定和程序。

下面是一份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的示例:
1. 设备分类管理:按照功能和特性将环境监测仪器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包括大型仪器设备和常规仪器设备。

2. 购置程序:对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购置提出明确要求,包括编制购置计划、评估仪器设备的质量和性能、开展竞争性招标、签订购买合同等。

3. 配置和调拨:对使用部门进行仪器设备的配置和调拨,需提出使用申请,经过审批后方可调拨。

4. 使用管理:对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使用提出具体要求,包括操控技术规范、检测方法和操作规程的制定和遵守,仪器设备的运行和维护等。

5. 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制定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的制度和计划,对每台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长期稳定性。

6. 仪器设备检验修理:规定仪器设备的定期检验和修理手续,包括维修要求、检验周期和检验人员的资质要求等。

7. 仪器设备台账管理:建立仪器设备的台账管理制度,记录每台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维修记录和维护保养情况,并定期进行审核。

8. 信息管理:建立仪器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对仪器设备的基本信息、购置信息、使用记录等进行统一管理和归档。

9. 使用培训和考核:对仪器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其能够正确操作和使用仪器设备。

10. 废弃处理:对报废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进行集中处理,确保其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以上是一份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的示例,具体实施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监测设备器械管理制度

监测设备器械管理制度

监测设备器械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和加强监测设备器械的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保障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监测设备器械的购置、验收、登记、维护和报废等管理事项。

三、责任部门1.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整个监测设备器械的管理工作,包括设备的购置、验收、维护、维修、更新等事务。

2. 监测部门:负责具体监测工作中对设备的使用和保管工作。

3. 财务部门:负责设备的采购预算和费用核算。

四、监测设备器械的购置1. 设备采购前需由设备管理部门进行需求评估,确定购置的设备种类和数量。

2. 设备采购需遵循公司的采购流程,经过多家供应商竞标选取并签订正式合同。

3. 设备验收需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

五、设备的登记和管理1. 设备管理部门需建立设备档案,对每台设备进行登记,并做好设备的台账管理。

2. 每台设备都需有专门的使用人员,由监测部门负责具体的设备的使用管理。

3. 设备的日常使用需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稳定性。

六、设备的维护和维修1. 设备管理部门需制定设备的维护计划,确保设备的定期保养和检查。

2. 发现设备出现故障需及时处理,需要维修时需由设备管理部门联系厂家或专业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3. 维修后需进行设备的验收,并保留维修记录。

七、设备的更新与报废1. 设备管理部门需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若发现设备严重老化或不兼容现有监测需求,需提出设备更新的计划。

2. 设备报废需经过公司审批,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对于报废的设备需进行拆解和销毁,以及做好相关记录。

八、设备的安全管理1. 设备的使用人员需定期进行设备安全培训,了解设备的使用规范和安全操作流程。

2. 使用设备时需按照操作手册来进行操作,不得私自修改设备程序或参数。

3. 发现设备有不安全因素时需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汇报设备管理部门。

九、附则1. 若本制度存在不足之处,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修订。

安全检测和计量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安全检测和计量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安全检测和计量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安全检测和计量仪器设备的管理,保证设备的安全、准确、可靠运行,提高检测和计量工作的质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特制定本制度。

一、总则1.1 安全检测和计量仪器设备是指用于安全检测、质量控制、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各类仪器设备。

1.2 安全检测和计量仪器设备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高效的原则。

1.3 本制度适用于安全检测和计量仪器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使用、维护、检验、报废等全过程的管理。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2.1 成立安全检测和计量仪器设备管理小组,负责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

2.2 管理小组的职责包括:2.2.1 制定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2.2 负责仪器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验收等工作。

2.2.3 负责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检验、报废等管理工作。

2.2.4 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准确、可靠运行。

2.2.5 建立仪器设备档案,记录仪器设备的采购、使用、维护、检验、报废等全过程信息。

三、采购与验收3.1 采购安全检测和计量仪器设备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实际需求。

3.2 采购前应进行市场调研,选择信誉好、质量高的供应商。

3.3 采购合同应明确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质量要求、售后服务等条款。

3.4 仪器设备到货后,应进行开箱验收,核对设备型号、规格、数量、外观质量等是否符合合同要求。

3.5 验收合格后,应进行安装调试,确保仪器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四、使用与维护4.1 仪器设备应由经过培训、具备相应资质的人员操作。

4.2 使用前应仔细阅读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书,了解设备性能、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

4.3 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仪器设备的安全、准确、可靠运行。

4.4 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持设备清洁、干燥、通风,防止设备损坏和故障。

4.5 发现仪器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管理小组进行维修。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管理制度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管理制度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管理制度1. 背景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是确保其准确可靠性的重要工作,对于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具有关键意义。

为了规范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工作,制定本管理制度。

2.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工作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以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3.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内部相关部门负责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工作的所有人员。

4. 责任和权限4.1 指定专人负责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4.2 确保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的资金和设备需求。

4.3 审核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的结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4.4 监督和检查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工作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5 确保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的记录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5. 检定和校准程序5.1 制定检定和校准计划,确保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5.2 选择符合要求的检定和校准机构进行合作。

5.3 进行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工作,并记录相关数据和结果。

5.4 对检定和校准结果进行评估,确保符合规定的准确度和可靠性要求。

5.5 对于检定和校准不合格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重新进行检定和校准。

6. 文件和记录管理6.1 制定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管理文件,确保管理的规范性。

6.2 对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的记录进行妥善保存,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可查性。

6.3 定期对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的文件和记录进行复查和归档。

7. 培训和提升7.1 组织相关人员参加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相关的培训和研究活动。

7.2 定期组织内部培训,提高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的工作水平和质量。

7.3 不断总结和分享检定和校准的经验和教训,促进工作的改进和持续发展。

8. 法律责任8.1 对于故意篡改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数据的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仪器设备的控制与管理程序文件

仪器设备的控制与管理程序文件

1 目的:确保仪器设备始终处于受控条件下和保持完好状态,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和有效。

2 范围:所有用于检测、数据处理、环境监测和安全监控的仪器设备(包含检测软件)、量/器具的采购、验收、建档、使用与维护保养、修理、借入与借出、降级与报废及其标识与档案管理等。

3 职责3.1检测组负责人(1)提出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要求;(2)组织对仪器设备的验收;(3)组织对仪器设备实施维修和维护;(4)组织编写仪器设备操作规程;(5)提出降级或报废的处理意见;(6)提出仪器设备的配制需求。

3.2仪器设备使用人员(1)按照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要求正确地操作与维护仪器设备;(2)做好仪器设备使用时的相关记录;(3)维护仪器设备所需的环境条件。

3.3仪器设备保管人员(1)按照仪器设备的维护要求正确地保管仪器设备;(2)按照仪器设备的核查要求检查仪器设备的完好性、对设备状态进行确认;(3)负责仪器设备的领用和归还的登记工作。

3.4仪器设备管理员(1)负责仪器设备的采购;(2)建立仪器设备档案,或将其报送所档案室存档;(3)协助计量室进行仪器设备的溯源;(4)负责仪器设备管理标识的日常维护。

(5)办理仪器设备的借出和借入的相关手续。

3.5技术主管(1)批准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程序;(2)发现仪器设备存在缺陷时,负责组织对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追溯:(3)批准仪器设备的借入和借出。

3.6 主任批准仪器设备的采购计划。

3.7技术主管负责维护本文件的有效性。

4 程序4.1仪器设备的配置与采购4.1.1各检测组负责人根据检测工作需要提出仪器设备的配置要求。

配置应满足承检标准和能力的要求。

配置要求应当考虑以下因素:(1)仪器设备的测量参数范围要求;(2)仪器设备的测量参数准确度要求;(3)仪器设备的准确度应与被测参数的允差相适应:1.计量仪器的检定误差: U ≤(1/3 ~ 1/10)T (T:被检参数的允差)2.不能按计量检定规程检定的检测仪器应进行复现性试验。

环境监测设备运行维护与管理指南

环境监测设备运行维护与管理指南

环境监测设备运行维护与管理指南第1章环境监测设备概述 (5)1.1 设备分类与功能 (5)1.2 设备选型与配置 (5)第2章设备安装与调试 (5)2.1 设备安装要求 (5)2.2 设备调试方法 (5)2.3 设备验收标准 (5)第3章设备运行管理 (5)3.1 设备运行监控 (5)3.2 运行记录与数据分析 (5)3.3 故障排查与处理 (5)第4章设备维护与保养 (5)4.1 维护保养计划 (5)4.2 维护保养方法与要求 (5)4.3 备品备件管理 (5)第5章设备校准与质控 (5)5.1 校准方法与周期 (5)5.2 质量控制措施 (5)5.3 质量保证体系 (5)第6章数据采集与处理 (5)6.1 数据采集方法 (5)6.2 数据处理与分析 (5)6.3 数据传输与存储 (5)第7章环境监测设备安全管理 (5)7.1 安全操作规程 (5)7.2 安全防护措施 (5)7.3 突发事件应对 (5)第8章人员培训与管理 (5)8.1 培训内容与方法 (5)8.2 人员职责与考核 (6)8.3 人员激励与约束 (6)第9章设备运行效果评估 (6)9.1 评估指标与方法 (6)9.2 评估结果应用 (6)9.3 持续改进措施 (6)第10章节能减排与环保 (6)10.1 节能措施 (6)10.2 减排措施 (6)10.3 环保法规与标准 (6)第11章设备更新与改造 (6)11.1 更新改造原则 (6)11.3 改造效果评估 (6)第12章设备报废与处置 (6)12.1 报废条件与程序 (6)12.2 处置方法与要求 (6)12.3 环保与资源利用 (6)第1章环境监测设备概述 (6)1.1 设备分类与功能 (6)1.1.1 大气环境监测设备 (6)1.1.2 水质监测设备 (7)1.1.3 土壤监测设备 (7)1.1.4 辐射监测设备 (7)1.2 设备选型与配置 (7)1.2.1 大气环境监测设备选型与配置 (7)1.2.2 水质监测设备选型与配置 (8)1.2.3 土壤监测设备选型与配置 (8)1.2.4 辐射监测设备选型与配置 (8)第2章设备安装与调试 (8)2.1 设备安装要求 (8)2.2 设备调试方法 (9)2.3 设备验收标准 (9)第3章设备运行管理 (9)3.1 设备运行监控 (9)3.1.1 设备运行监控的重要性 (10)3.1.2 设备运行监控方法 (10)3.2 运行记录与数据分析 (10)3.2.1 运行记录的收集与整理 (10)3.2.2 数据分析 (10)3.3 故障排查与处理 (10)3.3.1 故障排查 (10)3.3.2 故障处理 (10)第4章设备维护与保养 (11)4.1 维护保养计划 (11)4.1.1 保养制度的建立 (11)4.1.2 保养计划的制定 (11)4.2 维护保养方法与要求 (11)4.2.1 日常维护保养 (11)4.2.2 定期维护保养 (11)4.3 备品备件管理 (12)第5章设备校准与质控 (12)5.1 校准方法与周期 (12)5.1.1 校准方法 (12)5.1.2 校准周期 (12)5.2 质量控制措施 (12)5.2.2 校准管理 (13)5.2.3 期间核查 (13)5.3 质量保证体系 (13)5.3.1 人员培训与管理 (13)5.3.2 文件管理 (13)5.3.3 质量记录 (13)5.3.4 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 (13)第6章数据采集与处理 (13)6.1 数据采集方法 (13)6.1.1 硬件传感器采集 (14)6.1.2 软件爬虫采集 (14)6.1.3 人工录入 (14)6.1.4 无线传感器网络 (14)6.2 数据处理与分析 (14)6.2.1 数据预处理 (14)6.2.2 数据挖掘 (14)6.2.3 机器学习 (14)6.2.4 深度学习 (15)6.3 数据传输与存储 (15)6.3.1 数据传输 (15)6.3.2 数据存储 (15)第7章环境监测设备安全管理 (15)7.1 安全操作规程 (15)7.1.1 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15)7.1.2 设备操作流程 (16)7.1.3 设备维护与保养 (16)7.2 安全防护措施 (16)7.2.1 电气安全 (16)7.2.2 化学安全 (16)7.2.3 生物安全 (16)7.3 突发事件应对 (16)7.3.1 报警 (17)7.3.2 紧急处置 (17)7.3.3 调查与处理 (17)第8章人员培训与管理 (17)8.1 培训内容与方法 (17)8.1.1 培训内容 (17)8.1.2 培训方法 (17)8.2 人员职责与考核 (18)8.2.1 人员职责 (18)8.2.2 考核方法 (18)8.3 人员激励与约束 (18)第9章设备运行效果评估 (18)9.1.1 设备运行效率 (18)9.1.2 设备功能指标 (19)9.1.3 设备维护保养情况 (19)9.1.4 评估方法 (19)9.2 评估结果应用 (19)9.2.1 优化设备运行策略 (19)9.2.2 指导设备维护保养 (19)9.2.3 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19)9.3 持续改进措施 (19)9.3.1 加强设备运行监控 (19)9.3.2 提高设备操作人员技能 (19)9.3.3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 (20)9.3.4 优化设备采购和更新策略 (20)9.3.5 推广先进设备管理方法 (20)第10章节能减排与环保 (20)10.1 节能措施 (20)10.1.1 技术节能 (20)10.1.2 管理节能 (20)10.1.3 结构节能 (20)10.2 减排措施 (20)10.2.1 能源减排 (21)10.2.2 工业减排 (21)10.2.3 交通减排 (21)10.3 环保法规与标准 (21)10.3.1 环保法律法规 (21)10.3.2 环保标准 (21)第11章设备更新与改造 (21)11.1 更新改造原则 (22)11.2 更新改造方案 (22)11.3 改造效果评估 (22)第12章设备报废与处置 (23)12.1 报废条件与程序 (23)12.1.1 报废条件 (23)12.1.2 报废程序 (23)12.2 处置方法与要求 (23)12.2.1 处置方法 (23)12.2.2 处置要求 (24)12.3 环保与资源利用 (24)好的,以下是一份环境监测设备运行维护与管理指南的目录:第1章环境监测设备概述1.1 设备分类与功能1.2 设备选型与配置第2章设备安装与调试2.1 设备安装要求2.2 设备调试方法2.3 设备验收标准第3章设备运行管理3.1 设备运行监控3.2 运行记录与数据分析3.3 故障排查与处理第4章设备维护与保养4.1 维护保养计划4.2 维护保养方法与要求4.3 备品备件管理第5章设备校准与质控5.1 校准方法与周期5.2 质量控制措施5.3 质量保证体系第6章数据采集与处理6.1 数据采集方法6.2 数据处理与分析6.3 数据传输与存储第7章环境监测设备安全管理7.1 安全操作规程7.2 安全防护措施7.3 突发事件应对第8章人员培训与管理8.1 培训内容与方法8.2 人员职责与考核8.3 人员激励与约束第9章设备运行效果评估9.1 评估指标与方法9.2 评估结果应用9.3 持续改进措施第10章节能减排与环保10.1 节能措施10.2 减排措施10.3 环保法规与标准第11章设备更新与改造11.1 更新改造原则11.2 更新改造方案11.3 改造效果评估第12章设备报废与处置12.1 报废条件与程序12.2 处置方法与要求12.3 环保与资源利用第1章环境监测设备概述1.1 设备分类与功能环境监测设备是一类用于检测、测试和监测环境污染和变化的设备。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6篇)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6篇)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切实管好用好各类测绘仪器设备,充分发挥每一台仪器设备的作用,是保证测绘产品的质量水平的重要因素。

1.仪器的保管与使用____公司设专门的仪器设备室由办公室管理并设兼职设备管理员一名,负责本公司仪器设备的归档、登记、发放、入库、检查、保养、送检等各项工作。

1.2每台仪器设备均应有自己的使用记录卡,记录卡由设备管理员负责填写并保存。

1.3仪器领用者(测绘工程部负责人或项目部兼职设备管理员)根据工作需要,以书面形式提出需用仪器(设备)的类型和数量。

报办公室主任审批后,由设备管理员与使用者一起清点、登记发放出库。

1.4仪器出库时,领用者应对每一台仪器进行开箱检查,确认仪器状态正常、箱内附件齐全,检查无误后,在仪器领用登记簿上签字设备管理员填写“仪器使用登记卡”。

1.5工程施工期间,仪器操作员负责所用仪器的安全保护。

作业过程中,仪器(包括主、付站)周围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有人看护。

如雨天作业,必须采取防雨措施避免仪器淋雨。

需要迁站时,仪器应装箱上锁。

1.6工程完工后,仪器领用者应将所有的仪器设备进行清查。

如有丢失或(损坏),应由直接责任人填写仪器丢失(损坏)登记表。

设备管理员与仪器领用者共同对照领用记录簿进行查对,并逐台仪器开箱检查。

发现问题由领用者负责解释并处理检查确认后,归还人在“仪器使用登记卡”的“归还人”栏内签字经保洁处理后,仪器方可入库。

1.7仪器入库后,由设备管理员对“仪器丢失(损坏)登记表”进行____,按有关规定确定赔偿金额,报公司领导审批。

2.仪器维修与检定2.1仪器设备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设备管理员负责____安排,报办公室主任审批后送仪器维修站或厂家进行维修。

在外地施工的仪器需要维修时,经测绘工程部负责人批准后可在当地就近维修。

2.2设备管理员负责制定仪器检定计划,保管仪器检定证书。

凡需强制鉴定的仪器应提前____个月报公司领导,以保证每台仪器的检定周期连续有效。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

环境科学H A I X I A K E X U E年第期(总第6期)3海峡科学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泉州市环境监测站佘日新[摘要]在环境监测系统,仪器设备管理是否到位,关系着监测数据的质量。

该文结合具体的工作实际,从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计量管理、档案规范化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总结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模式,从而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和水平,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有效。

[关键词]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国家和社会对环境监测越来越重视,各级环境监测站在标准化达标建设中仪器设备的投入比重也越来越大,加强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保证监测数据的科学、有效、准确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各级环境监测站在仪器设备管理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者没有制定设备管理程序,或者程序不规范。

二是仪器计量检定管理不到位。

由于仪器计量没有计划,仪器设备得不到及时维护,未能及时送检,影响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三是购置仪器设备时,因对计划仪器设备的性能指标与其所需匹配资金调研不足,导致未能及时采购到仪器,造成监测工作的滞后。

四是仪器设备档案建立和管理不到位,如一些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证书缺失,使得仪器使用人员不能正确修正监测数据。

针对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的问题,如何使仪器设备的管理更加合理、规范,本文根据笔者从事仪器设备的管理经验,谈谈对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的看法。

1建立规范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1.1建立仪器设备管理程序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编写一个完整的仪器设备管理程序,包括仪器管理人员的职责,仪器设备的购置、安装、调试、验收,仪器设备的保管与使用,仪器设备计量检定与校准,期间核查,仪器设备的维护和检修,设备停用与报废等内容。

建立标准的作业程序,如设备购置申请表、设备维修申请表、设备停用申请表等,具体标明申请的原由,明确申请人、审核人、批准人,责任到人。

环境监测设备维护管理规范

环境监测设备维护管理规范

环境监测设备维护管理规范环境监测工作对于了解和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至关重要,而环境监测设备则是获取准确监测数据的关键工具。

为了确保环境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制定一套完善的维护管理规范是必不可少的。

一、设备选型与采购在选择环境监测设备时,应充分考虑监测任务的需求、监测对象的特点以及设备的性能指标。

要选择具有良好稳定性、准确性和灵敏度的设备,同时要关注设备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

在采购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招标采购,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价比。

二、设备验收与入库新购置的设备到货后,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设备的外观完整性、配件齐全性、技术参数符合性以及随机文件的完整性等。

验收合格的设备应及时入库,并建立设备档案,包括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厂家、购置日期、验收报告等信息。

三、设备安装与调试在安装环境监测设备时,应按照设备的安装说明书和相关标准进行操作。

安装位置应选择在具有代表性、便于维护和管理的地点,同时要考虑环境因素对设备的影响。

安装完成后,要对设备进行调试,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并对调试结果进行记录。

四、设备使用与操作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使用设备前,要认真阅读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操作。

严禁未经培训的人员擅自操作设备。

在使用过程中,要做好设备的运行记录,包括开机时间、关机时间、监测数据等。

五、设备维护与保养(一)日常维护1、每日检查设备的外观是否清洁,有无损坏和腐蚀现象。

2、检查设备的电源、电缆、信号线等连接是否牢固,有无松动和破损。

3、检查设备的传感器、探头等部件是否正常工作,有无异常信号。

(二)定期维护1、按照设备的维护手册要求,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校验,确保设备的测量精度和准确性。

2、定期更换设备的易损件和耗材,如过滤器、干燥剂、电极等。

3、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和保养,包括设备内部的清洁、润滑和防锈处理。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模版(二篇)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模版(二篇)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果,保障环境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所有拥有、使用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第四条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检验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五条管理人员应定期对环境监测仪器设备进行维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六条所有人员使用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时,应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定。

第七条违反本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经查实的,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二章仪器设备的购置和验收第八条购置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应经过招标或询价等程序,确保其价格合理、性能稳定。

第九条购置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前,应进行需求分析,明确所需的仪器设备类型、性能参数等。

第十条购置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应加强市场调查,充分了解市场上各类仪器设备的特点和性能。

第十一条初次购置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必须进行验收,验收应由专业人员进行。

第十二条验收时,应对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外观、性能参数、附件等进行检查,并进行功能验证。

第十三条验收合格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应及时登记入库,并做好相应的档案记录。

第十四条验收不合格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应履行退货或更换手续,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第三章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第十五条环境监测仪器设备使用前,应进行预热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六条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使用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人员进行,未经培训和考核合格的人员不得擅自操作。

第十七条环境监测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应按照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定进行操作,防止发生事故和损坏。

第十八条使用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时,应遵守工作流程,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九条使用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人员,应定期参加培训和考核,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水平。

第二十条使用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后,应及时清洁和保养,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二十一条长期不使用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应妥善存放,定期进行防锈处理和保养。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4篇)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4篇)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维护和保养,保证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监测质量体系要求》等法律法规进行制定,适用于所有环境监测单位的仪器设备管理。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环境监测单位所有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

第二章仪器设备的购置和验收第三条仪器设备的购置1.环境监测单位应根据监测需要,制定仪器设备采购计划,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采购。

2.采购前需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上的仪器设备供应商和产品情况。

采购时应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和信誉的供应商,并签订正式的采购合同。

3.采购的仪器设备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并具备相应的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

第四条仪器设备的验收1.在仪器设备到货后,验收人员应对其外观和功能进行检查,确保其外观完好,并且能正常使用。

2.仪器设备的验收应由验收人员填写相应的仪器设备验收表,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和验收情况。

3.如果有发现问题或质量不合格的情况,应及时联系供应商,进行退换货或维修。

第三章仪器设备的标定和校准第五条仪器设备的标定1.仪器设备的标定应按照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进行,以确保其测量指标的准确性。

2.仪器设备的标定应在设备购置后及时进行,标定周期一般为一年。

标定结果应记录在设备的标定证书和标定记录表中。

3.标定应由具有资质的实验室或机构进行,标定结果应可追溯至国家标准。

第六条仪器设备的校准1.仪器设备的校准应按照标定结果进行,以确保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校准应在设备标定后进行,校准周期根据使用情况和要求进行制定。

3.校准应由具有资质的实验室或机构进行,校准结果应记录在设备的校准证书和校准记录表中。

第四章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第七条仪器设备的使用1.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使用应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岗位培训和技能,并持有有效的资质证书。

监测与测量设备管理程序

监测与测量设备管理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1.0目的本程序的目的是对公司食品安全体系中的监视和测量装置(亦称计量器具)进行控制,确保其与要求的测量能力相一致,保证监视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同时对公司环境进行有效监督与测量。

2.0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环境,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所用的监视与测量装置的控制与过程检查。

3.0术语与定义3.1检定:依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确定并证实计量器具是否完全满足规定要求,而做的全部工作。

3.2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器具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标准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计量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3.3计量器具:凡能用来直接或间接测出被测对象量值的量具、仪器、仪表、标准物质和专用测量设备,统称为计量器具。

3.4检测设备:指用作检验,测量及试验产品和环境污染控制之检测使用的,仪表及量具,测试软件等。

3.5外校机构:指有资格,有能力且通过ISO/IEC17025认可,或具有同类国际认可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实验室。

3.6外校:由外校机构进行的校准工作。

3.6.1 需校正,而在本厂无法自行校正。

3.6.2 若为国内校正,则应追溯至国家标准,若为原厂校正,则应由原厂追溯至国际标准。

3.7内校:指具有经培训及合格的内部校正人员,依据可追溯至国家标准的系统进行的测量设备/装置的校准工作。

3.7.1 使用经外校合格之标准器,利用量值传递原理对检测设备进行校准。

3.7.2 凡先用标准件测量一组(比对件),再用被校件量测后比对者称为比对校法。

3.7.3 所有本程序出现的校验别“内校”或“校验作业”即为“仪器比对”。

3.7.4 “校验人员”即为“仪器比对人员”。

3.8免校:3.8.1 不用于产品品质上的测量,仅限于取值、维护任务或参考用的检测设备。

3.8.2 制造设备上用于观察机械状况的仪表等。

3.9控制计划中需要进行测量系统分析的检测设备按《测量系统分析管理程序》执行。

4.0权责4.1 管理者代表:负责监测和测量设备采购、报废的核准。

环境检测仪器管理规章制度

环境检测仪器管理规章制度

环境检测仪器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环境检测仪器的管理,提高仪器的使用效率和服务质量,保障环境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特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XXXX公司环境检测仪器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本规章和相关管理制度的规定进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违反本规定的,将受到相应的处分。

第二章仪器的保管第四条仪器保管人员应当做好仪器的使用记录和保养记录,严防丢失和损坏。

第五条仪器保管人员应当对仪器进行定期检查,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修。

第六条仪器使用完毕后,应当及时清洁和保管,不得私自拆卸或改变仪器的设置。

第三章仪器的维护第七条仪器的维护应当由专业人员进行,任何人不得随意拆卸维修。

第八条仪器的维护人员应当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查和保养,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转。

第九条仪器维护过程中,如需更换零部件,应当使用符合要求的原厂配件。

第四章仪器的使用第十条仪器的使用人员应当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应的资质证书。

第十一条仪器的使用人员应当按照仪器的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私自更改参数或操作流程。

第十二条仪器使用完毕后,应当及时清洁并检查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如有问题应当及时报修。

第五章仪器的更新和报废第十三条仪器保管人员应当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仪器的使用情况,并提出更新或报废申请。

第十四条仪器更新应当按照公司规定的流程进行,并由公司统一购买和更换。

第十五条仪器报废应当由公司统一处理,不得私自处理或外借。

第六章管理制度第十六条公司应当建立完善的环境检测仪器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评估和完善。

第十七条管理人员应当对仪器管理规章进行监督,并及时纠正违规操作。

第七章处罚规定第十八条对违反本规定的人员,公司将给予相应的处分,严重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对仪器管理不善导致的事故,对相关责任人员将给予相应处罚,并追究其责任。

第八章附则第二十条本规章自XXXXX年XX月XX日起施行,如有修订,应当经公司领导批准后施行。

第二十一条对于本规章所未涉及的问题,应当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执行。

环境监视测量管制程序

环境监视测量管制程序

环境监视测量管制程序随着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生态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障公共卫生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各国政府和企业开展了大量的环境监测工作,以了解和控制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而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环境监视测量管制程序则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环境监视测量管制程序的定义环境监视测量管制程序是指对各种环境因素进行测量、分析和控制的程序和方法。

这些环境因素包括大气、水、土壤、噪声等各种因素。

环境监视测量管制程序可以帮助我们对环境污染的来源、程度和影响进行科学、全面的了解,有助于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和环境保护政策。

同时,规范的环境监视测量管制程序也可以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环境监视测量管制程序的要素环境监视测量管制程序通常包括以下要素:1.环境监测计划:环境监测计划是环境监测工作的基础,它指导了环境监测的实施方案和监测内容,明确了监测时间、地点、监测方法和监测频次等。

环境监测计划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环境监测的目的、对象、范围和专业技术要求等因素,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环境监测设备和器材:环境监测设备和器材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监测仪器、采样器、分析仪器等。

这些设备和器材需要具备准确、灵敏、稳定等特点,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3.环境监测人员:环境监测人员是环境监测工作的执行者,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环境监测人员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考核,才能胜任环境监测工作,保证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4.数据处理和管理:环境监测产生了大量的监测数据,其中包括各种指标的测量值、监测点的位置、时间等信息。

这些数据需要经过处理和管理才能得到有用的结果,为环境保护和决策提供支撑。

5.污染物排放控制:环境监视测量管制程序的最终目的是减少或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通过监测、分析和管制污染物排放,可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改善环境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监测中心仪器设备管理程序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好好学习社区
环境监测中心仪器设备管理程序
1目的
对全中心监测仪器设备进行有效的控制及管理,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建档、使用、维护、标识、修理、报废等项管理。

3职责
3.1技术负责人负责仪器设备的申购、维修、停用、降级的审批,中心主任负责仪器设备申购、报废的批准;
3.2各监测科室负责本室仪器设备购置申请、使用、日常维护以及仪器设备操作使用、维护规程的编写;
3.3质检室负责仪器设备的采购、验收、标识管理;
3.4 办公室负责仪器设备档案管理。

4程序
4.1购置
4.1.1监测科室需购置仪器设备,应填《仪器设备申购表》,室主任签署意见后,交技术负责人审批、报中心主任批准。

4.1.2对价值5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除填写《仪器设备申购表》外,监测业务科室还应提交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各供方同类仪器设备性能及主要技术指标、质量保证能力、同类仪器设备的价格比、用户使用情况等。

4.1.3批准后的《仪器设备申购表》交质检室采购,购置合同由办公室归档。

4.2验收
4.2.1仪器设备购入后应经调试、验收合格,计量器具经计量检定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由仪器设备管理员会同监测科室验收,仪器使用人在《仪器设备档案》本的仪器启用验收记录中填写验收记录。

验收内容包括:
(1)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整机完整性及外观检查,检查主机、附件及合同及装箱单是否一致,使用说明书等技术资料是否齐全。

(2)根据合同规定的技术要求和相应的标准、规程、使用说明书等对仪器设备的性能及技术指标进行质量验收。

4.2.2验收后处理
(1)验收合格的仪器设备按本程序4.3条款建档。

(2)验收不合格的仪器设备由质检室及供方进一步协商处理。

4.3建档
4.3.1仪器设备管理员负责仪器设备统一编号并登记。

4.3.2各监测科室协助仪器设备管理员做好仪器设备档案资料的整理收集工作,包括:申购表,购置合同及购置调研报告,出厂合格证,使用说明书,仪器设备使用、操作规程或自校规范,维护方法,校准、检定证书或自校记录,比对报告,期间核查记录,功能检查记录,使用维护记录,维护计划,自校仪器量值溯源图以及仪器设备档案本中包含的所有信息。

4.3.3办公室负责仪器设备档案管理,确保仪器设备档案的完整性。

4.4使用
4.4.1 仪器设备放置地点应满足标准、技术规范和使用说明书要求的环境条件,注意电源电压、温湿度、电磁干扰、有害气体、噪声及振动等因素,不应存在危及仪器设备及其辅助设施安全使用的外界因素。

4.4.2仪器设备应办理领用手续,明确保管人和放置地点,保管人或放置地点有变化时应及时通知质检室,在《仪器设备档案本》中记录。

4.4.3凡对监测结果准确度和有效性有影响的测量仪器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必须经过检定或校准。

4.4.4当使用说明书不够详细、不足以指导操作,或会对监测工作带来危害时,由仪器设备使用科室负责编写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室主任审核后,交技术负责人批准。

仪器设备使用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为:
(1)设备开机前要求:包括环境条件要求和配件安装、接线等要求。

(2)接通电源开机后要求:包括开机步骤,预热时间、有关数据显示要求、状态记录等。

(3)仪器设备状态检查及自校操作要求:包括仪器设备零位、满量程调整及检查,及标准样品的比对及数据记录等。

(4)正常测试时的具体操作步骤。

(5)测试结束后仪器设备的操作要求:包括仪器设备及配件的复位,相关数字指示、显示复零要求等。

(6)设备使用完毕后操作要求:包括关闭水、气、电源的顺序,电源插头的连接及
必要的后处理等。

(7)仪器设备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8)操作过程中出现故障的处理。

必要时,仪器设备使用操作规程应包括维护和期间核查要求的内容。

4.4.5操作特殊类型仪器设备人员应由中心最高管理层授权,仪器使用者应经过技术培训,熟悉使用说明书或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的内容,防止操作不当造成人员和设备事故。

4.4.6使用仪器前,必须检查其是否在合格或准用有效期内,并检查环境条件是否符合使用要求,使用后应在《仪器设备使用登记本》中作好登记。

《仪器设备使用登记本》用完后应交办公室存档。

4.4.7凡发生仪器设备损坏或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使用,贴上“停用”标志,必要时进行有效隔离。

相关监测科室应核查由于上述缺陷对以前所进行监测工作的影响,并应执行《不符合的监测工作控制程序》。

4.4.8外单位借用仪器应经中心主任批准,仪器设备保管人员应做好借用前和归还时的功能检查工作,必要时按《期间核查程序》进行核查,并做好记录。

4.4.9必要时应进行仪器设备期间核查,以保持其校准状态的可信度,详见《期间核查程序》。

4.4.10 因工作需要需运输仪器设备时(如外出采样、现场监测、送检、外借等情况),在运输前后均应检查其功能,运输途中进行保护性包装,运输工具要合适,做到防震、防尘、防雨、防潮。

搬动时应轻拿轻放,有放置位置提示要求的,按位置提求要求摆放,无放置位置要求的,按正常使用状态摆放。

4.5 维护
4.5.1 根据仪器设备性能和说明书要求,在仪器设备使用操作规程中明确维护要求和维护方法。

4.5.2 对监测结果有重要影响的仪器设备由仪器设备管理员会同各监测科室共同制定年度维护计划,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由仪器设备使用人员实施维护。

4.5.3 仪器设备使用人员应对所使用的各类仪器设备做好日常维护保养,注意防震、防虫、防潮,使用后及时清理、保持整洁,保管好所有的附件和工具。

4.5.4 仪器设备较长时间不用时,也应定期维护,并按说明书要求定期通电,检查其功能是否正常。

4.5.5 仪器设备维护计划和维护记录由办公室归档。

4.6标识管理
4.6.1环境监测中心控制下的所有仪器设备应有校准状态标识,根据下述状态,分别贴上相应标识:
(1)合格证(绿色)
(a)经计量检定、校准或比对证明性能指标符合要求者;
(b)不必检定/校准,经检查功能正常者(如计算机、打印机、冰柜、冰箱、空压机、超声波提取器、振荡器、稳压器等)。

(2)准用证(黄色)
(a)经检定、校准或检验,证明其性能指标在一定量限、功能内符合使用要求的仪器设备,且写明限用范围;
(b)降级使用的仪器设备。

(3)停用证(红色)
(a)损坏的仪器设备;
(b)计量检定/校准/比对不合格的仪器设备;
(c)超过检定周期的仪器设备;
(d)暂不使用的仪器设备。

4.6.2每台仪器设备应有明显的标识表明其状态,由仪器设备管理员根据有效证书负责填写相应标识及其内容后交仪器设备使用科室粘贴。

4.7停用
4.7.1经使用科室主任同意、报技术负责人批准、质检室备案,可对暂不使用的仪器设备贴上“停用”标识。

4.7.2停用后重新启用的仪器设备应向技术负责人申报,经检定合格并贴上合格标识后方可使用。

4.8修理
4.8.1经检定/校准/比对不合格或监测过程中发现有问题的仪器设备,由使用科室填写《仪器设备维修申请表》报质检室确认并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由质检室负责组织修理。

4.8.2修复的仪器必须经过检定/校准或检验,证明满足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4.7.3修理情况需登入《仪器设备使用档案》。

4.9报废
4.9.1对因故无法满足监测要求并无法修复的仪器设备,可申请报废。

由使用科室在《仪器设备档案》本中填写《仪器设备报废审批表》,经室主任同意、报技术负责人审批、中心主任批准。

报废的仪器设备由质检室组织处理。

4.9.2报废后的仪器设备档案仍由办公室保存。

4.10利用外部设备的管理
4.10.1当仪器设备突然损坏、而工作又急需时,或对使用频率低且价值昂贵、环境监测中心尚未配置的仪器设备,可租借外部设备。

4.10.2租借外部设备必须先填写《使用外部设备登记表》,经室主任同意后,报技术负责人批准。

必要时,相关科室负责及对方签订协议并留档。

4.10.3利用外部设备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量程、准确度等技术指标符合监测工作的需要;
(2)具备有效的合格证明,计量器具必须具备有效检定证书;
(3)仪器设备的使用环境条件应满足相应监测工作要求。

5引用文件
《不符合的监测工作控制程序》
《档案管理程序》
《期间核查程序》
6相关记录
《仪器设备申购表》
《仪器设备档案(本)》
《仪器设备维护计划表》
《仪器设备维护记录表》
《仪器设备维修申请表》
《使用外部设备登记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