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诗《致橡树》(舒婷)赏析
致橡树 舒婷
致橡树舒婷概述《致橡树》是中国现代女性诗人舒婷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通过橡树与人之间的情感比喻,抒发出诗人对爱情的思考和表达。
本文将从诗歌内容、艺术特征和影响等方面对《致橡树》这首诗进行分析和解读。
诗歌内容《致橡树》由五首组成,以“致橡树”为整首诗的中心,围绕橡树与人之间的感情展开。
诗中描述了诗人与橡树之间的深情厚意和橡树对诗人的回应,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诗歌开篇即以“我如果爱你——”开头,表示诗人对爱情的真挚情感,将橡树作为借喻对象,用以表达自己的心声。
随后,诗人以“你不必回答我”为过渡,直接表明自己不求回报,只希望能够倾诉心声。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橡树的形象,将其比作一棵充满生命力的巨树,“如此伟岸而立”、“当初我未开口,你若含苞待放”,传递出橡树坚强而善良的品质,以及诗人一直心心念念的愿望。
在第三首中,诗人用“我如果爱你——”与“我如果不爱你——”构成对比,以反衬出诗人对橡树的深情厚意和她对爱情的坚定认识。
她宣称如果不再爱橡树,就意味着她对生活的追求也将被否定。
在第四首中,诗人再次强调自己的爱情观,表达了对橡树的痴情和对爱情的追求。
她将橡树比作一种信仰,认为只有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爱情才能长久。
最后,诗歌以“我爱你,就象这橡树”作为结尾,表达了诗人对橡树的真诚爱意,并表示自己愿意默默地守候,无论橡树是否回应。
艺术特征比喻与象征《致橡树》以橡树作为主要的比喻对象,将其比作坚实挺拔的爱情象征。
橡树在诗中象征着诗人对爱情的执著和追求,也体现了诗人对爱情的讴歌和赞美。
情感表达诗歌中充溢着浓厚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执着。
诗人通过对橡树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对爱情的向往和珍视。
简练的语言《致橡树》以简练精炼的语言风格著称,情感表达直接而深刻。
诗人巧妙地使用反问句、排比和对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表达更加生动。
影响《致橡树》以其简洁、深情的语言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这首诗描绘了爱情的纯粹与追求,深深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
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
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她的诗注重自我表现,追求心灵的自由,诗作贯穿着以个性和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忧患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人的处境的关怀。
她的诗富于想象,而且刻意有新的创造,能在一些常常被人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在艺术表现上往往采用暗示、局部或整体象征的手法,注重诗歌意象的组合,由意象群构成整体性的诗歌象征结构,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阐述的余地,从而给诗歌带来了朦胧美、含蓄美、弹性美。
【诗歌原文】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舒婷《致橡树》经典爱情诗及赏析
舒婷《致橡树》经典爱情诗及赏析舒婷《致橡树》经典爱情诗及赏析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舒婷《致橡树》经典爱情诗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作品赏析:《致橡树》一诗,采取“木棉树”的独白口吻与“橡树”对话,在当时的诗歌创作上,这种手法是具有开拓性的。
橡树是一种木质紧实而高大的用材树,而木棉树又叫英雄树,形象亦高大挺拔,是花树中最高大的一种。
我们不得不承认诗人在选取诗歌创作材料时的精心设计:橡树是那样适合代表男性的`阳刚之美,而木棉则又是那样贴切地代表了女性的自强自立以及与男性的平等要求。
诗人通过拟物化的艺术手法,用木棉树的内心独白,热情而坦城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
这首诗一诞生,橡树和木棉,就成为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这组形象的树立,不仅否定了老旧的青藤缠树、花叶依风的旧的情爱描写模式,同时也超越了牺牲自我偏重于给予的互爱原则,完美地体现出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性爱品格:真诚、高尚的互爱,建立在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的前提下。
致橡树的赏析
致橡树的赏析致橡树的赏析《致橡树》是舒婷笔下的一篇作文,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赏析《致橡树》这首情诗吧!欢迎阅读!致橡树赏析《致橡树》是一篇艺术形式的爱情宣言,在这首爱情诗里,包含着一位青年女性对于爱情的理想,对于女性在社会中的位置的思考。
经过了独立而深入地思考之后,诗人在作品一开始就表明,女性不应成为男性的附庸,不愿像“凌霄花”一样“攀援”,不愿学“痴情的鸟”“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不似“泉源”和“险峰”,“甚至日光”和“春”。
这六个比喻,强烈地否定了历来的爱情观,其中的意象凝聚着诗人对我国妇女生活的历史和现状的痛苦认识,表现了诗人争取女性的尊严、独立地位、人格价值的抗争的决心,这是诗人对旧的传统观念强加于女性身上的枷锁的有力批判。
从思想内容的表现上来说,就是我们常说的“破”。
有“破”当然就有“立”。
接下来,诗人在愤激的抗争之后,进入了理性的诉说,并且对爱情观的确立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如果说这首诗是爱情宣言的话,这两句就是本诗的中心观点的具体体现,也就是被称为“诗眼”的句子,它所昭示的也是全诗所要表达的,即“平等”二字。
爱情,不能作为交换的条件,不能变一方为另一方的附属物,每个人必须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诗人以阴柔的木棉自喻,对阳刚的橡树倾诉内心的幻想:“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在相知相恋、相互依存而又相互独立的平等的基础上,共建新的爱情观念。
诗人对爱情的要求和憧憬,表现了诗人对爱情和婚姻的认真、哲理的.思考,流露出了现代女性内心的期待与渴望:“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我们共同分担困苦,我们共享欢乐,我们有各自独立的人格,且又彼此忠贞不渝──这才是诗人理想中的爱情。
舒婷《致橡树》赏析
舒婷《致橡树》赏析【原诗】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吹过,我们都相互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赏析】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蕴隽永。
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叠加,给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代表诗人有北岛、舒婷、顾城等。
《致橡树》是完全没有朦胧意味的爱情诗,诗人运用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表达了明丽隽美的意象,在中国新诗八十年的发展史上,也许再没有其它任何一首爱情诗比它更优秀。
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创作于一九七七年三月,是文革后最早的爱情诗。
语言和意象鲜活感人,所歌唱的那种不卑不亢至纯至美的爱情,可谓理想境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曾令无数的年轻人向往和憧憬。
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
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
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
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
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
赏析舒婷《致橡树》
赏析舒婷《致橡树》我如果爱你一一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一一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一一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致橡树》是一首爱情诗,但它的蕴含又不止于爱情,而是把爱情深入到人格理想。
这正是它的独到和深刻之处。
作为爱情诗,它歌吟了忠贞、平等、高尚的爱情,而这种歌吟又是在鲜明的反衬和强烈的对比下进行的。
全诗的爱情的表白和昭告,婉曲而深邃地抒写了诗人的心迹,分否定与肯定两个层次。
开始诗人以假定句式,意脉递进地推出六种否定,表明她对各种庸俗爱情的鄙视:象冰霄花那样借高枝炫耀自己;象痴情的鸟儿只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象泉源只会传递慰藉;象险峰只能衬托威仪……,真正的爱情甚至也不能只有阳光般的温暖、春雨般的甜蜜。
这些爱情,是攀援的、依俯的、陪衬的、赐予的,其共同的一点,是“无我”,即缺乏人格的独立。
因而,它们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爱情。
在这些否定句中,诗人选用了一系列美丽的意象,如“冰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月光”、“春雨”等,一是为了化观念为意象,二是为了在外形与内质的反差中,造成惊人的艺术效果。
既然诗人不满意那些低下的爱情,那么她渴望的爱情是什么样的呢?在她对爱情的正面肯定中,表现了诗人冷静、深沉的思考: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这两句诗是理解全诗的关键,它提供了这首诗的两个核心意象:作为男性象征的橡树和作为女性象征的木棉。
致橡树的赏析
致橡树的赏析
《致橡树》是现代著名诗人舒婷的作品之一,字里行间透露出深刻的情感与人生哲理。
这首诗以橡树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坚贞执着和对生命奋发向前的态度。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诗中运用了橡树作为比喻,将作者对爱情的追求与橡树的生长相联系。
橡树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树种,能够顶住风吹雨打,经历岁月的洗礼而更加坚韧。
作者希望自己的爱情也能像橡树一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外界的风波。
这种比喻让人感受到深沉的情感和对坚持的渴望。
其次,诗中呈现了作者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
诗中的“至死方休”的承诺和“我爱你,就像河床爱着河水”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爱情的坚定信念和不顾一切的付出。
橡树在诗中象征着作者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种情感让人感到动容,也勾起了人们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
最后,诗中流露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奋发向前的精神。
诗中的“我不屈不挠”表达了作者对面对困难时的坚强和勇敢。
橡树的坚韧生长象征着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冀。
作者希望自己能像橡树一样,勇敢地面对一切挑战,奋发向前,不畏艰难,不言放弃。
《致橡树》以其深沉的情感、温暖的爱情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成为了人们喜爱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橡树的比喻,作者将自己的情感与生命态度传递给读者,引发了人们对坚持、追求以及对爱情和生命的思考。
总之,舒婷的《致橡树》通过橡树的象征意义,将作者对爱情和生命的追求融入其中,展现了深沉的情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引发了读者对于爱情、生命和坚持的思考,给人以力量和启示。
舒婷《致橡树》的女性意识解读
舒婷《致橡树》的女性意识解读《致橡树》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引用了橡树作为象征,通过对橡树的倔强与坚韧来表达女性对爱情的态度。
在这首诗中,舒婷通过橡树和女性之间的关联,表达了女性在爱情中的无奈和坚强。
本文将从女性意识的角度出发,解读舒婷《致橡树》中所蕴含的女性情感和态度。
舒婷通过描述橡树在遭受风雨侵袭时依然屹立不倒的形象,暗喻了女性对爱情的渴望和坚韧。
在诗中,舒婷写道:“你叶落归根,而我,永远地飘零”,表达了女性在爱情中的寻求和追求。
同样地,橡树在风雨中屹立不倒,执着地迎接每一片叶子的离开,这种宁愿孤独也要坚强面对的态度,正是女性在爱情中的真实写照。
女性在爱情中往往是被动的一方,但她们依然会坚持自己的选择,坚持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爱情,这种坚韧不拔的品质也是舒婷想要表达的。
舒婷在诗中对橡树的描述充满了对爱情的期待和向往。
她写道:“你可曾想过,为什么她要变得那样坚强?”,这里的“她”指的是橡树,但同时也可以理解为女性。
这句话表达了女性在爱情中希望能够获得男性的理解和关怀,同时也希望男性能够尊重自己的选择和坚持。
女性渴望能够得到男性的理解和关怀,同时也渴望能够得到爱情的坚韧和执着。
这种对爱情的向往和期待,也是舒婷想要通过诗歌传达给读者的。
舒婷通过描绘橡树在风雨中凄凉的形象,突显了女性在爱情中的无助和孤独。
她写道:“在黎明之前,你挺立在夜色中”,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橡树在黑夜中的凄凉和孤独。
同样地,女性在爱情中往往会遭遇到种种的挫折和困难,她们需要承受着孤独和无助。
在这种情况下,女性需要保持自己内心的坚强和勇敢,正如橡树一样,去面对爱情中的挫折和困难。
舒婷通过对橡树的描绘,表达了女性在爱情中的坚强和无畏,同时也揭示了女性在爱情中的无助和孤独。
舒婷通过对橡树的赞美和歌颂,表达了女性对爱情的无悔和忠诚。
她写道:“如果天是可以选择的,我愿变作一棵橡树,站在充满风云的高岗”,这句话表达了女性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守。
致橡树 赏析
致橡树赏析《致橡树》是中国现代文学巨匠舒婷所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以橡树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深沉思考和追求。
通过橡树在四季变幻中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品质,诗人表达了对爱情的坚持与追求,展示了爱情的伟大和无私。
整首诗由五个六言绝句组成。
通过描绘橡树在不同季节下的形态和特点,诗人生动地展现了爱情的多样性和持久性。
诗的开头两句,“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开门见山地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态度。
作者宣称,她对爱情的追求不会像凌霄花一样攀附在高峰上,而是像橡树一样,坚守自己的根基,迎接风雨的考验。
接下来的两句,“借你的枝干——/为爱情高歌猛进”中,作者以抒怀的笔触描述了自己如何依靠橡树的力量,在爱情的道路上迈进。
橡树的枝干被诗人视为她的依靠,因为它能给予她力量和支持,使她在爱情中信心十足。
进入第二节,诗人描绘了橡树在不同季节下的形态。
首先,诗人描述了春天的橡树,以“你不介意——/盛开的是你的笑脸”形容了橡树在春天时焕发出的生机和快乐。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橡树在这个时候呈现出崭新的面貌,象征着爱情的开始。
紧接着,诗人描绘了夏天到来时的橡树。
她使用“你敲打着窗棂——/轻拍我生命的门”来形容橡树在夏日阳光下的生命活力和活跃度。
夏天是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季节,橡树在这个时候象征着爱情的热情。
然后,诗人描述了秋天下的橡树景象。
“你带着霜雪——/为我披上金戈铁甲”中,橡树被赋予了坚强和勇敢的形象。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橡树在这个时候有如一位战士,为爱情的延续而战斗。
最后,诗人以冬天的橡树作结。
“当冬天枯萎——/你带着绿意来”描绘了橡树不畏寒冷,坚持自己的品质。
冬天是枯萎和死亡的象征,但橡树在这个时候依然带着绿意,象征着爱情的永恒和无尽。
整首诗通过描绘橡树在四季变幻中的特点,生动地展现了爱情的多样性和持久性。
诗人将橡树比作爱情中的坚韧力量和支持,在爱情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通过橡树,诗人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展示了爱情的伟大和无私。
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5篇)
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5篇)《致橡树》赏析1舒婷发表《致橡树》以后四年,又有《神女峰》面世。
《致橡树》通过“木棉”对“橡树”的倾诉,表现了对独立平等、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惜自身价值的爱情观念的呼唤。
而《神女峰》则更多地表现出对爱情婚姻中“正统”道德的反思与批判。
诗歌由巫山神女峰触发的灵魂惊悸写起。
神女峰凝结着许多内涵不同的爱情故事,而这首诗主要取意于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峰》。
两赋写楚怀王梦中亲幸了巫山神女,神女便树立了永远忠贞于他的志节。
怀王死后,他的儿子襄王和宋玉游巫山,神女虽一度对宋玉萌生爱意,又被襄王苦苦追求,却终于理性战胜情欲,毅然表示要永远忠于怀王,不再与别人恋爱。
沿着这一逻辑,民间传说又补充了神女日夜凝望怀王,日久化为石柱,成了人们万世景仰的偶像等内容。
于是,神女峰便成了不嫁二男、贞节重于生命的文化标本。
诗歌一开始就展现的意向是;:船到神女峰前,游客们向石像挥舞起各色手帕,对这一偶像狂热的崇敬,表现出在传统道德的强大磁场中,人们思维习惯和感情趋项的顽固惯性,然而觉悟者还是有的,她收回挥舞的手臂,捂住眼睛搽拭泪水——她分明觉察了神女偶像的可悲性。
人们离去后,她继续苦苦思索:那么多女人总是通过苦守贞洁来追求一种道德价值的实现,她们热衷于把美丽的梦想安排在一条可怕道路的尽头。
她们的悲惨充斥着社会生活和神话故事,以致悲剧“代代相传”,被铸造成道德楷模,被铺设成文化传统。
多么可悲。
“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这是困惑,更是质疑:那神女,那许多的妇女,本来有着鲜活的生命和正常的需求,怎么能甘心变成石头呢?她们为着一个没有价值的期待,错过许多俯拾即是、本该属于自己的幸福机遇。
多么荒谬。
下文的“金光菊”和“女贞子”是巫峡中的常见植物,它们聚凑成迎船而来的“洪流”。
它们生机蓬勃,自由活泼,体现着生命属于自己,应由自己支配的哲理,启发人们抛弃那为“规范”而生活的旧的伦理枷锁。
最后两句,指出“神女”们为了一种道德虚荣,在寂寞痛苦中挣扎,甘做一个毫无意义的展览品,实在不值得,不如步入世俗生活,向心爱的人倾诉心声,宣泄委屈,这才是幸福。
致橡树原文解析
致橡树原文解析《致橡树》是现代文学家舒婷创作的一首诗歌,该诗共800字,现已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致橡树》的原文进行解析,即题目含义、诗歌主旨和诗歌形式等。
一、题目含义《致橡树》的题目很明显与“爱情”这一主题息息相关,但其关联的植物并非夫妻树、情人树或者爱情树,而是橡树。
橡树在中国文化和文艺中有着深厚的渊源,被赋予着高贵和坚强的象征意义,同时也象征着“恒久不变”与“坚贞不屈”的精神。
而舒婷把自己比作此树,凭借自己的坚韧和不屈精神,去感受、去体验那份悲壮的爱情。
二、诗歌主旨《致橡树》的主旨是爱情。
爱情,是人类始终无法逃避的话题,同时也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
在诗歌中,舒婷通过对橡树的赞美和自比,赋予了自己以勇气和力量的象征,并把这种强大的精神落实到自己的感情世界当中,表现出了她独具匠心和超凡脱俗的爱情观。
此外,在《致橡树》中,舒婷还像是在回应那种长情稳健的爱情,这种爱情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被冲淡,反而会慢慢磨合出一份沉淀。
她认为,这种爱情就像一颗坚强的橡树,给人以信心和勇气,让人在坚定自己信念的同时,总是能够守护着自己的爱情。
三、诗歌形式第一、诗歌构思《致橡树》是一首铺陈的长诗,诗歌中没有分节的语言形式,通过长句、长行的铺陈式风格将思想深入而细致地表现出来。
此外,“橡树”在整首诗中贯穿始终,行文自然而得当。
第二、诗歌手法《致橡树》除了情感热烈外,还采用了夸张手法,用淋漓精致的写实手法,强化了爱情的凄婉和坚强。
全诗情感发泄奔放,朴素却满含真情,有着深刻的人性感悟,既表现了深瀚的人生感悟,又表现了一种个人的感情倾泻。
总之,《致橡树》以独特的诗歌形式展现了作者独一无二的人生观、爱情观和文学风格,是中国文学史上珍贵的一笔。
舒婷在《致橡树》中集中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将复杂的思想与感情昇华出优美的艺术呈现。
此篇作品,不仅堪称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一,也成功地把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以独特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舒婷 致橡树
舒婷致橡树舒婷的《致橡树》是一首经典的诗歌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深情向往和坚贞执着。
本文将对这首诗进行解析和赏析。
《致橡树》一诗,通过橡树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忠诚。
诗人以橡树为主题,将其作为爱情的象征,表达了自己在爱情中的坚贞和不变。
诗人用诗意的方式,将爱情浸润在橡树的形象中,使诗歌更加富有感情和生命力。
诗中的第一句:“我如果爱你——”,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态度和情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细腻地描绘了橡树的形象,把自己比作橡树,借助橡树对阳光的追求和依赖,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唯一信仰。
这样的比喻使得诗歌更加具有浪漫情怀和感人之处。
诗中的“阳光下的橡树”,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阳光是橡树得以生长的重要条件,意味着爱情对于诗人而言是生命的源泉和支撑。
诗中的形象描写使得诗歌更加饱满和具有生命力,读者在阅读时会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对爱情的热情和追求。
整首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用充满想象力的语言和形象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诗意表达。
在诗中,诗人将自己和橡树相比,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坚守和执着,以及对爱情忠诚的态度。
橡树在洪亮的诗声中站立,象征着爱情的长久和坚固。
《致橡树》一诗凭借其深情的表达和形象的描写,成为了中国现代诗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爱情的赞颂和渴望,诗人激发了读者对爱情的热爱和思考,引领读者陶醉于爱情的甜蜜与美好之中。
以上是对舒婷的《致橡树》的解析和赏析。
这首诗以橡树为象征,描绘了诗人对爱情的向往和坚守,用诗意的方式表达了对爱情的追求。
诗歌中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形象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舒婷《致橡树》赏析
舒婷《致橡树》赏析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
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
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
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
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
因此,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首先,橡树是高大威仪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高枝"和"绿陰"就是一种意指,此处采用了衬托的手法。
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
诗人也不愿要奉献施舍的爱情,不愿作整日为绿陰鸣唱的小鸟,不愿作一厢情愿的泉源,不愿作盲目支撑橡树的高大山峰。
诗人不愿在这样的爱情中迷失自己。
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
舒婷《致橡树》原文阅读赏析
舒婷《致橡树》原文阅读赏析舒婷《致橡树》原文阅读赏析篇一 : 舒婷《致橡树》原文阅读我如果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1977年3月27日篇二 : 舒婷《致橡树》原文阅读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舒婷《致橡树》原文阅读赏析】。
中国当代诗《致橡树》(舒婷)赏析
中国当代诗《致橡树》(舒婷)赏析本文是关于中国当代诗《致橡树》(舒婷)赏析,感谢您的阅读!中国当代诗《致橡树》(舒婷)赏析《致橡树》赏析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蕴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诗人表达的爱情观与传统的爱情观的最大的区别在于,作为爱的双方必须保持人格的独立与平等,尤其作为女性更应强调自身的尊严与价值,而不能成为男性的附庸这其实是新时代觉醒了的女性所发出的呐喊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这组形象的树立,完美地体现了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性爱品格:真诚高尚的互爱应以不舍弃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为前提这是新时代的人格在性爱观念上对前辈的大跨度的超越这种超越出自向来处于仰视攀附地位的女性更为难能可贵诗歌对爱情理想的歌唱高扬,树立在极有思想含量极有力度的否定之上真正的爱情应该热爱双方的人品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妩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在艺术表现上,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因而这首富于理性气质的诗却使人感觉不到任何说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丰美动人的形象所征服诗歌从橡树与木棉的意象构成中合理地引申出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同情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同时又以平等的地位各自独立这种道德理想诗歌中有肯定与否定,对偶与排比,长短句的交错使用,使语言灵活多变有两行相对,隔行相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使诗歌错落有致,显出对称美同时也使诗歌的语言凝练鲜明优美和谐自然富有节奏感诗歌的形式美恰好与内质美相结合,使致橡树闪烁着迷人的艺术光彩。
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
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橡树根本是北方的,木棉根本是南方的,这两棵树永远不可能在一起,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
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
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她的诗注重自我表现,追求心灵的自由,诗作贯穿着以个性和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忧患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人的处境的关怀。
她的诗富于想象,而且刻意有新的创造,能在一些常常被人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在艺术表现上往往采用暗示、局部或整体象征的手法,注重诗歌意象的组合,由意象群构成整体性的诗歌象征结构,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阐述的余地,从而给诗歌带来了朦胧美、含蓄美、弹性美。
【诗歌原文】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诗歌赏析】《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
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
舒婷《致橡树》及赏析
舒婷《致橡树》及赏析《致橡树》是著名女诗人舒婷的代表作之一,诗中运用了橡树作为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定。
下面来一起赏析一下这首诗。
首先是全诗的整体结构。
这首诗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出发、中途、到达。
每一个部分都有两个节奏一样的短句,整首诗形成了交互呼应的韵律效果。
这样的结构可以让读者通过韵律把握全诗的情感走向。
然后我们来分析一下每一部分的意境和情感:出发:橡树还没开花,诗人就已经要向它示爱了。
诗中的“千万条,你就是其中一条”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信仰和决心。
这一部分的情感是被爱情驱动的冲动和憧憬。
中途:诗人在中途遇到了挫折,橡树并没有像诗人想象的那样温顺,而是强而有力地扭曲向天。
这让诗人意识到了爱情的复杂和艰难,但她仍然选择坚持。
这一部分的情感是艰难却又执着的爱情。
到达:在经历了一路的坎坷后,诗人终于到达了橡树的身边。
诗中的“这一生至少要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无私和奉献。
这一部分的情感是无私奉献和深沉感动的爱情。
最后是全诗的主旨和价值。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积极态度和不懈追求,即使道路曲折、艰难,但诗人仍然选择坚持,并将这份爱抒发到一棵橡树上。
这种关于爱情的信仰和执着,启示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勇敢追求自己所爱,无论遇到多少挫折都不要放弃。
总之,《致橡树》是一首以橡树为比喻的爱情诗,凝结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不懈追求。
通过整首诗整齐清晰的结构和精准的语言,诗人让读者透彻感受到了她对爱情的热情和信仰。
[舒婷致橡树赏析]舒婷《致橡树》赏析
[舒婷致橡树赏析]舒婷《致橡树》赏析篇一: 舒婷《致橡树》赏析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吹过,我们都相互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蕴隽永。
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叠加,给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代表诗人有北岛、舒婷、顾城等。
《致橡树》是完全没有朦胧意味的爱情诗,诗人运用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表达了明丽隽美的意象,在中国新诗八十年的发展史上,也许再没有其它任何一首爱情诗比它更优秀。
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创作于一九七七年三月,是文革后最早的爱情诗。
语言和意象鲜活感人,所歌唱的那种不卑不亢至纯至美的爱情,可谓理想境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曾令无数的年轻人向往和憧憬。
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
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
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
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代诗《致橡树》(舒婷)赏析导读:中国当代诗《致橡树》(舒婷)赏析
《致橡树》赏析
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蕴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
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诗人表达的爱情观与传统的爱情观的最大的区别在于,作为爱的双方必须保持人格的独立与平等,尤其作为女性更应强调自身的尊严与价值,而不能成为男性的附庸这其实是新时代觉醒了的女性所发出的呐喊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这组形象的树立,完美地体现了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性爱品格:真诚高尚的互爱应以不舍弃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为前提这是新时代的人格在性爱观念上对前辈的大跨度的超越这种超越出自向来处于仰视攀附地位的女性更为难能可贵诗歌对爱情理想的歌唱高扬,
树立在极有思想含量极有力度的否定之上真正的爱情应该热爱双方的人品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妩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在艺术表现上,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因而这首富于理性气质的诗却使人感觉不到任何说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丰美动人的形象所征服诗歌从橡树与木棉的意象构成中合理地引申出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同情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同时又以平等的地位各自独立这种道德理想
诗歌中有肯定与否定,对偶与排比,长短句的交错使用,使语言灵活多变有两行相对,隔行相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使诗歌错落有致,显出对称美同时也使诗歌的语言凝练鲜明优美和谐自然富有节奏感诗歌的形式美恰好与内质美相结合,使致橡树闪烁着迷人的艺术光彩。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