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必修二知识点生物的进化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梳理(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梳理(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梳理单选题1、对于突变与进化的关系,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有利的突变太少,不能作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突变可以增加等位基因的数量,但突变了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D.不同细胞增殖过程中发生的突变传给下一代的机会可能不同答案:D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A、突变的有利与有害性是由环境决定的,突变频率虽然低,但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A错误;B、突变可以增加等位基因的数量,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故突变了的基因不都是隐性基因,B错误;C、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C错误;D、不同细胞增殖过程中发生的突变传给下一代的机会可能不同,如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突变传给下一代的机会较大,D正确。

故选D。

2、下列有关基因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某地区红绿色盲患者在男性中约占8%,在女性中约占0.64%,由此可知红绿色盲基因的基因频率约为8%B.基因频率变化是由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引起的,不受环境的影响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的定向改变D.一个种群中某个体的死亡就会引起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答案:B分析:1 .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Y染色体上没有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

若种群处于遗传平衡状态,已知种群基因型频率,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计算出种群基因频率。

2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自然选择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A、若控制色盲的基因为b,已知女性中色盲X b X b=0 .64%,男性中X b Y=8%,推出女性中X b基因频率约为8%,男性中X b基因频率为8%,故人群中红绿色盲X b基因频率约为8%,A正确;B、可遗传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表现型,使有利的变异积累,相应的基因型也被保留,从而改变基因频率,故可遗传变异、环境都可能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B错误;C、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024年高中生物进化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4年高中生物进化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4年高中生物进化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进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进化的定义:指生物种类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逐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2. 进化的基本原理:- 遗传变异:生物个体之间存在遗传差异,这些差异可以通过突变和重组等方式产生。

- 适应性选择: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从而传递其有利的遗传特征。

- 种群遗传漂变:随机性的遗传变异在小种群中有较大的影响,可以导致某些基因频率的改变。

- 基因流动: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包括迁徙和基因交配等。

3. 进化的推动力:- 突变:随机的基因突变改变了基因组的组成,可以导致新的遗传变异。

- 选择压力:环境因素对个体生存和繁殖的影响,从而选择出适应环境的个体。

- 隔离:种群间的遮断,导致基因流动受限。

二、进化的证据1. 直接观测:- 观察到一些物种在短时间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鸟喙长度的改变。

- 观察到人工选择育种导致的动植物品种改良。

2. 古生物学证据:- 化石记录:显示出不同地层和时期的化石形态的变化和演化过程。

- 古地理分布:某些已经灭绝的物种在不同大陆上都有发现,表明它们的祖先曾经存在于一个大陆。

- 层序学原理:地层中上下的先后次序也反映了生物地理分布的依据。

3. 生物地理分布证据:- 可以通过生物地理分布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来推断物种的起源和演化关系。

- 相似环境下的生物有更高的相似性,而相异环境下的生物则有较大的差异。

4. 分子生物学证据:- 基因测序:比较相同或不同物种的DNA序列,可以推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 蛋白质比较:比较物种的蛋白质序列和结构,可以揭示它们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

三、进化的模式1. 渐进进化模式:- 直线渐进进化:物种在较长时间内逐渐发生形态、生理和行为的改变和演化。

- 分支渐进进化:物种在较长时间内发生分支,分化为不同亚种或新物种。

2. 适应辐射模式: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发生急剧的演化过程,形成多个适应不同生态位的新物种。

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知识汇总大全

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知识汇总大全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知识汇总大全单选题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一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越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越强C.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答案:A分析:1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 .协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错误;B、一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越丰富,表现型种类就更多,对环境的适应性越强,B正确;C、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C正确;D、协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故选A。

2、白车轴草中有毒物质氢氰酸(HCN)的产生由H、h和D、d两对等位基因决定,H和D同时存在时,个体产HCN,能抵御草食动物的采食。

如图示某地不同区域白车轴草种群中有毒个体比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草食动物是白车轴草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B.城市化进程会影响白车轴草种群的进化C.与乡村相比,市中心种群中h的基因频率更高D.基因重组会影响种群中H、D的基因频率答案:D分析:分析题意可知:H、h和D、d基因决定HCN的产生,基因型为D_H_的个体能产生HCN,有毒,能抵御草食动物的采食。

A、分析题意可知,草食动物能采食白车轴草,故草食动物是白车轴草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A正确;B、分析题中曲线可知,从市中心到市郊和乡村,白车轴草种群中产HCN个体比例增加,说明城市化进程会影响白车轴草的进化,B正确;C、与乡村相比,市中心种群中产HCN个体比例小,即基因型为D_H_的个体所占比例小,d、h基因频率高,C正确;D、基因重组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基因重组不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D错误。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遗传与进化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遗传与进化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遗传与进化遗传和进化是生物学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是研究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演化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对遗传和进化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遗传基础、遗传变异、进化驱动力和进化模式等方面。

一、遗传基础1.DNA是遗传物质,携带了生物所有的遗传信息。

DNA由四种碱基组成,包括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

2.DNA通过转录作用形成mRNA,随后再通过翻译作用形成蛋白质。

蛋白质是生物体的主要结构和功能物质。

3.基因是DNA的一个片段,负责编码蛋白质的合成。

一个基因通常对应一个蛋白质。

4.基因型和表型分别指代个体的基因组和表现形态。

基因型决定了表型。

二、遗传变异1.突变是遗传变异的基础,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突变。

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改变,染色体突变是指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

2.突变可分为点突变和染色体突变。

点突变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错移突变。

3.突变的发生可以是自然产生的,也可以是人为引起的。

4.突变会导致基因型的改变,从而影响个体表型的特征。

三、进化驱动力1.自然选择是进化的重要驱动力,由达尔文提出。

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2.适者生存导致了适应性进化,个体和种群的适应性增强。

3.环境因素的改变会导致选择压力的变化,从而影响物种的进化方向。

4.遗传漂变是另一个进化驱动力,是随机的。

四、进化模式1.适应性进化是物种对环境适应而产生的进化,表现为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的改变。

2.平衡进化指种群基因频率保持稳定的状态,而不发生明显的变化。

3.接合和选择导致了群体频率的变化,是进化的重要机制。

4.种群形成、分化和灭绝是进化的重要模式。

物种的形成是指群体之间的遗传隔离逐渐加强,最终形成新的物种。

5.进化速率是指物种在一定时间内产生新变体和进化的速度。

进化速率会受到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遗传和进化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理解生物多样性和演化有着重要意义。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单选题1、陆生脊椎动物和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会出现鳃裂,这说明()A.鳃裂将来发育成肺B.胚胎的呼吸依靠鳃裂C.胚胎在水环境中发育而成D.陆生脊椎动物和人的原始祖先生活在水中答案:D分析: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和人,彼此间的差异十分显著,但是它们的胚胎在发育初期都很相似,即都有鳃裂和尾,只是到了发育晚期,除鱼以外,其他动物和人的鳃裂都消失了,人的尾也消失了,这种现象说明高等脊椎动物是从某些古代的低等动物进化而来的,所以在生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迅速重演了它们祖先的主要发育阶段,即都有尾。

同时,也说明古代脊椎动物原始的共同祖先生活在水中,所以陆生脊椎动物和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了鳃裂。

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和人,彼此间的差异十分显著,但是它们的胚胎在发育初期都很相似,即都有鳃裂,只是到了发育晚期,除鱼以外,其他动物和人的鳃裂都消失了,由此可以说明脊椎动物和人的原始祖先生活在水中,D正确,故选D。

2、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基因重组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B.基因重组有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C.基因重组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D.基因重组有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答案:BA、基因重组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A正确;B、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或后期,有丝分裂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C、基因重组的来源之一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C正确;D、基因重组的来源之二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B。

3、下列关于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漂变在大种群中更易发生B.遗传漂变能产生新的可遗传变异C.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不都是进化的因素D.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均可打破遗传平衡答案:D分析:发生在一个小群体内,每代从基因库中抽取形成下一代个体的配子时,会产生较大误差,由这种误差引起群体基因频率的偶然变化,叫做遗传漂变。

生物必修二进化知识点

生物必修二进化知识点

生物必修二进化知识点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1.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 主要内容:- 用进废退:生物各种器官的形成都是由于使用和不使用。

例如,食蚁兽的舌头之所以细长,是长期舔食蚂蚁的结果;鼹鼠长期生活在地下,眼睛就退化了。

- 获得性遗传:因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

- 意义: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论的基础。

- 局限性:拉马克提出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缺少科学证据的支持。

2.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 主要内容:- 过度繁殖: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这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例如,一对家蝇繁殖一年,每代如产1000个卵,每世代如为10天,如果后代均不死亡,这一对家蝇一年所产生的后代可以把整个地球覆盖2.54cm之厚。

- 生存斗争:生物个体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存在着生存斗争。

包括种内斗争(如两只雄鹿为争夺配偶而争斗)、种间斗争(如狼与羊的捕食关系)和生物与无机环境的斗争(如干旱环境下植物争夺水分)。

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 遗传变异:生物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现象。

遗传使生物保持物种的稳定性,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 适者生存: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例如,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无翅或残翅的昆虫容易生存下来,而有翅能飞的昆虫则容易被大风吹到海里淹死。

- 意义:- 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 给予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以致命的打击,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 局限性:- 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达尔文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 他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

- 达尔文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经典知识题库(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经典知识题库(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经典知识题库单选题1、若果蝇种群中,X B的基因频率为90%,X b的基因频率为10%,雌雄果蝇数相等,理论上X b X b、X b Y的基因型比例依次为()A.1%、2%B.0 .5%、5%C.10%、10%D.5%、0 .5%答案:B分析:基因频率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例。

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雌果蝇中X b X b的比例为10%×10%=1%,雄果蝇中X b Y的比例为10%,在果蝇种群中,X b X b的比例为1%×1/2=0 .5%,X b Y的比例为10%×1/2=5%。

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图中甲、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个体甲的变异对表型无影响B.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C.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D.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型无异常答案:B个体甲的变异属于缺失,会影响表现型,A错误;个体乙发生的变异是倒位,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呈“十字型”,B正确;含缺失染色体的配子一般是败育的,故其后代一般不会发生性状分离,C错误;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但发生倒位,可能导致表型异常,D错误。

3、过度繁殖是生物的一种能力,即可以产生大量后代的能力。

如果条件适宜,产生的大量后代会占满整个地球。

下列关于过度繁殖的叙述错误的是()A.繁殖能力强的生物才具有过度繁殖能力B.繁殖能力的强弱与生物的遗传因素有关C.生物繁殖较慢与环境因素有关D.过度繁殖有利于物种的延续答案:A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AD、达尔文认为过度繁殖有利于物种的延续,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即过度繁殖,A错误,D正确;B、繁殖能力的强弱与生物的遗传因素有关,一般繁殖能力强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存活并产生后代,B正确;C、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生物繁殖较慢与环境因素有关,C正确。

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带答案知识汇总笔记

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带答案知识汇总笔记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带答案知识汇总笔记单选题1、科学家通过比较与现代马相似的动物的骨骼化石,以及它们的生存时期(如下图所示),认为它们是现代马的祖先。

不能直接从图中获得的进化证据是()A.腿骨结构大部分相同B.足趾个数逐渐减少C.中足趾逐渐变得发达D.遗传物质基本相同2、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分布于不同的岛屿上,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正确的是()A.同种地雀→生殖隔离→地理隔离→不同种地雀B.不同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不同种地雀C.同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D.同种地雀→自然选择→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3、马(2N=64)和驴(2N=62)交配后产生的骡子既具有驴的负重能力和抵抗能力,又有马的灵活性和奔跑能力,是非常好的役畜,但不能生育。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骡子体细胞中含有63条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B.骡子不育与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异常有关C.马和驴能杂交生出骡子,但马和驴之间存在生殖隔离D.该实例说明动物的精卵识别具有高度的物种特异性4、就目前掌握的证据来看,生物进化并不是匀速进行的,在有性生殖出现后,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

这主要是因为有性生殖可以()A.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增加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使基因重组得以实现,增加变异的多样性C.让生物繁殖速度加快,从而使生物进化加快D.让后代更易受环境影响,环境的选择作用增强5、三倍体牡蛎(3n=30)肉鲜味美,其培育的过程是使二倍体牡蛎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次级卵母细胞不能分裂,然后让该细胞与二倍体牡蛎的精子结合获得三倍体牡蛎。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三倍体牡蛎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形成15个四分体B.三倍体牡蛎的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变化且该变化决定其进化的方向C.三倍体牡蛎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能观察到60条染色体D.三倍体牡蛎与二倍体牡蛎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两个物种6、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生活着13种地雀,这些地雀的喙差别很大,不同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高中生物进化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进化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进化的知识点生物进化是生物学中一个核心的概念,它描述了生物种类随时间的变化和发展。

以下是高中生物进化的一些关键知识点:1. 进化的定义:进化是生物种群中遗传特征随时间逐渐变化的过程。

2. 物种的概念:物种是自然界中具有共同特征、能够进行繁殖并产生后代的生物群体。

3. 自然选择:这是生物进化的主要驱动力,由查尔斯·达尔文提出。

自然选择是指在自然环境中,适应性较强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并繁殖后代,从而使得有利特征在种群中逐渐增加。

4. 遗传和变异:遗传是指生物体从父母那里继承的遗传信息,而变异是指遗传信息的变化。

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

5. 突变:突变是遗传信息改变的一种形式,可以是自然发生的,也可以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

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始动力。

6. 基因流:基因流是指基因在不同种群之间的交换,有助于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7. 基因漂变:基因漂变是指由于随机事件导致种群中某些基因频率的变化,这可能导致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减少。

8. 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分为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地理隔离是指由于地理障碍,不同种群无法进行基因交流;生殖隔离是指即使在地理上接近,不同种群也无法进行繁殖。

9. 共同祖先:所有现存的物种都来自一个共同的祖先,这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10. 进化树:进化树是一种图形表示方法,用来展示不同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

11. 化石记录: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通过分析化石可以了解古代生物的特征和生存环境。

12. 适应性辐射:适应性辐射是指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一个物种迅速分化成多个物种,以适应不同的生态位。

13. 灭绝:灭绝是生物进化的另一面,指的是物种由于各种原因无法适应环境变化而完全消失。

14. 人类对进化的影响:人类活动,如栖息地破坏、气候变化等,对生物进化产生了显著影响,有时会导致物种的快速灭绝。

15. 进化论的证据:除了化石记录外,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分子生物学等都为进化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上海市高中生物必修2:第四章生物的进化知识点

上海市高中生物必修2:第四章生物的进化知识点

第4章生物的进化1.化石: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深层、古老的地层中出现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简单、低等;浅层、新近的地层中出现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则较为复杂、高等。

2.差异:地壳运动导致化石分布有所差异3.化石证据证实的问题大量化石证据证实了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揭示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1.胚胎学证据:比较胚胎发育过程,找出生物进化的证据。

生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重演了其祖先的进化特征,并由此推测陆生脊椎动物是由原始的水生动物进化而来。

2.比较解剖学证据比较人的上肢与龟、马、蝙蝠、海豹的前肢以及鸟翼,发现尽管它们在外形和功能上差异很大,但骨骼的排列方式却具有很高的相似性。

同源器官:科学家将这种在发生上有共同来源,而在形态和功能上不完全相同的器官称为同源器官。

举例:①人类指间的蹼退化消失,而在龟、蝙蝠和海豹中得以保留;②人的五指保留,而马的合并为单趾。

③葡萄的卷须、洋葱的鳞茎、皂角树枝上的刺等都是茎的变态,花瓣、子房等则是叶的变态等。

痕迹器官:指生物体内存在但其功能已基本丧失的器官。

举例:①阑尾、盲肠、蛇和四肢骨等;②蟒蛇的外形上没有四肢,但是它的体内保留了后肢骨的残余。

(如果不是同源器官也不是痕迹器官,就不是比较解剖学证据)(1)细胞结构研究:尽管各种生物的形态差异很大,但组成这些生物的细胞却具有相似的特征,且分类学地位越近的生物,其细胞的特征越接近。

①不同的真核生物细胞都具有细胞核、细胞质膜和细胞器,表明这些生物可能具有相同的祖先。

②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之间的差异较大,而不同植物的细胞之间则差异较小,表明植物和动物在进化历程中的分支时间较早(2)分子生物学研究:从分子层面为生物进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①不同的真核生物细胞都具有细胞核,细胞质膜和细胞器,表明这些生物可能具有相同的祖先。

2023高考生物:《生物学》必修2 遗传与进化知识点

2023高考生物:《生物学》必修2 遗传与进化知识点

2023高考生物:《生物学》必修2 遗传与进化知识点1.豌豆做遗传学材料的优点:豌豆是雌雄同株(两性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豌豆花较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

生长周期短,繁殖快,后代多。

2.对分离现象或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假说)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③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3.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5.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分离定律)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彩球的组合有 3 种,各组合类型之间的数量比理论上应为DD:Dd:dd = 1:2:1。

6.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7.同源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联会时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8.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

联会后的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以交叉互换。

9.减数分裂Ⅰ的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10.减数分裂Ⅰ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1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Ⅰ。

12.减数分裂Ⅱ的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13.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稳定性的是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14.、萨顿假说:假说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推理方法:类比推理法;假说依据:基因和染色体在行为上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15.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实验者:摩尔根;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果蝇眼色杂交实验结论: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在染色体上16、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17.人类红绿色盲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是:①男患者多于女患者;②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必患病。

高三生物知识点:生物进化和遗传规律

高三生物知识点:生物进化和遗传规律

高三生物知识点:生物进化和遗传规律一、生物进化1.1 生物进化的概念生物进化是指生物种群在长时间内,由于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基因流和基因漂变等作用,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从而使得生物形态、结构和功能逐渐发生变化的过程。

1.2 生物进化的证据1.化石证据:化石是古生物的遗体、遗迹或遗物,在地层中保存下来的。

化石证据显示,生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

2.比较解剖学证据:比较解剖学是对不同物种的器官和结构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具有同源器官的物种,表明它们有共同的进化历史。

3.胚胎学证据: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

胚胎早期都有相似的发育阶段,如鳃裂,这表明它们有共同的祖先。

1.3 生物进化的机制1.遗传和变异: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中,通过复制传递给下一代。

在复制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突变,导致遗传变异。

2.自然选择: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则被淘汰。

这样,有利基因的频率逐渐增加,不利基因的频率逐渐减少。

3.基因流和基因漂变:基因流是指基因在种群间的传递,如生物的迁徙导致基因流动。

基因漂变是指由于种群规模较小,导致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化。

1.4 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经历了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等过程。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二、遗传规律2.1 遗传和变异的概念遗传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

变异是指生物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2.2 遗传物质的传递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

2.3 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1.分离规律: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知识点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知识点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知识点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七章:生物进化1. 进化的基本概念:生物进化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漫长的时间中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进化的驱动力包括自然选择、遗传突变、基因流和遗传漂变等。

2. 进化的证据:通过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生态相似性、胚胎发育和遗传分析等多种证据,可以证明生物进化的存在和过程。

3. 进化的模式:进化的模式包括渐进进化和急速进化两种。

渐进进化是指物种逐渐积累适应环境的变化,逐渐形成新的特征和物种。

急速进化是指某些物种在短时间内发生快速的进化,通常是由于环境变化或突发事件的影响。

4. 自然选择的原理:自然选择是指适应环境的个体能够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从而使其适应性特征在种群中逐渐累积的过程。

自然选择的原理包括存在遗传变异、适应性差异和适应性优势等。

5. 进化速率:进化速率是指物种适应环境和产生新物种的速度。

进化速率可以根据化石记录和遗传分析等数据进行估算,通常是以百万年为单位。

6. 生物分类和进化树:生物分类是将生物按照其相似性进行分类和命名的科学方法。

进化树是根据物种的遗传关系和共同祖先进行的分类方法,能反映物种的进化历史和亲缘关系。

7. 进化的实际意义:进化理论对人类的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解释物种的适应性、演化历史和多样性,对于农业、医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指导作用。

8. 人类的进化:人类是从类人猿进化而来的,通过进化树和化石记录可以了解人类的进化历史。

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发生了许多特殊的适应性变化,如直立行走、大脑发展和语言能力的提高等。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第六章 生物的进化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第六章 生物的进化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第1节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1)第2节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1)第3节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5)第1课时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5)专题七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 (12)第2课时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15)第4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8)第1节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第2节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及地层中陈列的证据——化石1.达尔文生物进化论2. 地层中陈列的证据——化石[典例1] 一个古生物学家研究岩石层中的化石后,鉴定出一个物种。

他认为这个物种在一个较长的历史年代中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这位古生物学家的依据是( )A.该物种的化石出现在较老的岩石层中B.该物种的化石出现在较新的岩石层中C.该物种的化石出现在较老和较新的岩石层中D.该物种的化石在岩石层中从未出现过答案 C当今生物体上进化的印迹——其他方面的证据[典例2] 蓝细菌的出现在生命进化的过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蓝细菌的出现,标志着地球生物由异养型开始逐渐进化出自养型B.蓝细菌的出现,逐渐使原始还原性大气进化为氧化性大气C.蓝细菌的出现,为厌氧型生物进化为好氧型生物创造了条件D.蓝细菌的出现,为陆生生物向水生生物的进化创造了条件解析蓝细菌的出现,使原始大气中逐渐出现了氧气,通过3O22O3的反应,使大气圈逐渐进化出臭氧层,能够有效滤过紫外线的辐射,为水生生物登陆创造了条件,所以D错误。

答案 D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典例3] 同物种的个体在形态特征上常有些差异,而形态有差异的个体,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上也会有些不同。

如图为某地三种不同植物的叶面积与个体数目的关系图,若此地遭遇干旱,则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A.在干旱时,乙物种比甲物种适应能力强B.在干旱时,丙物种比乙物种适应能力强C.在干旱时,甲物种比乙物种适应能力强D.在干旱时,甲、乙两物种适应能力相同解析根据题图分析可知,在干旱时,乙与甲相比,个体数目最大时,甲对应的叶面积更小,因此甲的适应能力更强,A错误;结合乙、丙曲线可知,长期干旱,叶面积较小时,乙的个体数目相对较多,因此乙的适应能力比丙强,B错误;结合甲、乙曲线,甲曲线峰值靠左,叶面积小时,曲线整体偏左,因此甲的适应能力比乙强,C正确、D错误。

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总结高三

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总结高三

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总结高三生物的进化是指生物种群在长时间的遗传变化中逐渐适应环境而产生的新品种或新群体的形成过程。

进化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高中生物进化这一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进化的基本概念进化论是指通过自然选择和遗传学机制推导出生物群体和物种进化的理论体系。

进化的基本概念包括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以及遗传变异等。

1.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适应环境的个体能够更好地生存和繁殖,从而在群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适应环境的个体具有更高的生存率和繁殖率,而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则逐渐被淘汰。

2. 适者生存适者生存是指适应环境的个体能够生存下来,为繁殖后代提供了机会。

只有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够生存并且繁殖,从而将自己的适应性特征传递给后代。

3. 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指个体之间存在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差异。

这种差异可以产生适应环境的优势,进而影响个体的生存和繁殖。

二、进化的证据进化的证据主要来自遗传学、古生物学、解剖学和生态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

1. 同源性证据同源性证据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相似的基因和结构。

同源性证据支持了进化的观点,说明不同物种之间具有共同的祖先。

2. 地质记录证据地质记录证据是通过研究地球上的岩石和化石来了解生命的演化过程。

化石记录了不同时期生物的形态和结构,揭示了生物的进化过程。

3. 生物地理学证据生物地理学证据是通过研究不同地理区域的物种分布来了解生物的进化。

物种在地理上的分布说明了它们的演化历史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三、进化的机制进化的机制主要包括突变、基因流、基因漂变和选择压力等。

1. 突变突变是指基因组中发生的突发性变化。

突变是进化的原始材料,为进化提供了遗传变异的基础。

2. 基因流基因流是指物种之间的基因交流。

基因流通过迁徙、交配等方式,导致基因在不同种群间的传递和混合,进而影响物种的进化。

3. 基因漂变基因漂变是指随机事件导致基因频率的变化。

基因漂变可通过遗传漂变和创始效应等方式发生,对群体基因组的演化产生影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2册 第6章 生物的进化-【必背知识】(教师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2册 第6章 生物的进化-【必背知识】(教师版)

新人教版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梳理第六章 生物的进化第一节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第二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1.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主要观点②进化顺序: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正确观点)③进化原因: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错误观点) 器官用的越多就越发达,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如食蚁兽的舌头之所以细长是由于长期舔食蚂蚁的结果,鼹鼠长期生活在地下眼睛就萎缩、退化。

这些因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

(2)意义①是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②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论的基础。

2.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的基础:过度繁殖;生物进化的内因:遗传变异;自然选择的手段:生存斗争;生物进化的动力: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

(2)评价①历史贡献:a.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

b.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

c.科学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②局限性:a.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b.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c.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实例分析】长颈鹿脖子长的原因分析①拉马克进化观点:长颈鹿主要以树叶为食,要想获得足够多食物就天天伸长脖子去取食高处的树叶,由于“用进废退”从而形成了现在的长颈鹿。

②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长颈鹿在繁殖后代中发生了变异,有的长颈鹿脖子长,生存斗争遗传有利变异有利变异有的脖子短。

在干旱的草原上,只有脖子长的才能够获得更多食物,在代代相传过程中,有利变异(脖子长)逐渐积累,最后形成了长颈鹿物种。

两种观点的比较:拉马克:变异是定向的,环境和动物的意愿可决定生物变异的方向。

两种观点的比较:达尔文:变异是不定向的,本来就有,环境和动物的意愿不能决定生物变异的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高三生物必修二知识点生物的进化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三生物必修二知识点生物的进化》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互相交配,并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7、隔离: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包括:
a、地理隔离:由于高山、河流、沙漠等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不能相遇而不能交配。

(如:东北虎和华南虎)
b、生殖隔离: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
);单位;隔
生物进化其实就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

5、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可称为突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生物个体间出现可遗传的差异。

6、种群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种群的繁殖使有利变异基因不断积累,不利变异基因逐代淘汰,使种群的基
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

因此,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实例——桦尺蠖在工业区体色变黑:
a、从宏观上看:19世纪中期桦尺蠖的浅色性状与环境色彩相似,
基因
基因
95%。

积累。

)
7、物种的形成:物种形成的方式有多种,经过长期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比较常见的方式。

(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4种地雀的形成过程,就是长期的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的结果。

)
8、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决定进化的方向。

隔离——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9、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①通过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

例如,
的个体
基因频率
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