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一课《在山的那边》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课《在山的那边》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课《在山的那边》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在山的那边》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主题,感悟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理解。

2.分析诗歌的写作特色,体会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3.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分析诗歌的写作特色。

2.教学难点:诗歌中意象和象征手法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请同学们谈谈对山的印象,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与山相关的素材。

2.邀请一位同学分享自己爬山的经历,引出诗歌主题。

二、诗歌朗读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朗读技巧。

三、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引导学生发现诗歌的节奏美。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大海、山、小溪等,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

3.讨论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如“大海”象征理想,“山”象征困难等。

四、诗歌感悟1.邀请同学们谈谈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引导学生认识到追求理想的过程是曲折的。

2.分享自己追求理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共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2.邀请同学分享自己的感悟。

二、诗歌写作特色分析1.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如简洁、明快、富有音乐性等。

2.分析诗歌的句式特点,如排比、对仗等。

三、诗歌仿写1.请同学们模仿诗歌的写作特色,创作一首关于追求理想的诗歌。

2.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2.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追求理想的诗歌。

五、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诗歌。

2.写一篇关于自己追求理想的作文。

六、课后反思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学会分析诗歌的写作特色,激发对文学的热爱,培养追求理想的勇气和毅力。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主题——追求理想的坚定与执着。

2.分析诗歌中的写作特色——象征手法的运用和富有节奏感的句式。

教学过程补充:第一课时二、诗歌朗读1.(教师):“请大家先自己试着朗读这首诗,注意感受诗中的情感。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在山的那边》教育教学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在山的那边》教育教学课件
1984年写出组诗《中国画》《长江组诗》,广受关注。1985 年借调北京《诗刊》从事编辑工作,出版诗集《告别》《纪念》, 1986年始诗风有所转变,更为凝重,告别青春写作。
1992年赴英作访问学者,1994年回国,后调入北京教育学院 中文系,任副教授。2006年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聘为教授,为中 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写作的代表性诗人。
课文赏析
三、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
这是拟人手法。“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 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 起来就像“铁青着脸”。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 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 笑。
四、“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课文赏析
一、“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的是什么?在这里有 什么意义?
“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大山外面 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 而向往外面的世界。
二、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
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而这个想望并没 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与想望。”
一眨眼之间。
形似字
幻 huàn 幻想 幼 yòu 幼小
喧 xuān 喧闹 渲 xuàn 渲染
飘 piāo 飘扬 瓢 piáo 水瓢 缥 piāo 缥缈 漂 piāo 漂泊
竟 jìng 究竟 竞 jìng 竞争
惑 huò 诱惑 感 gǎn 感想
诱 yòu 诱惑 绣 xiù 绣花
漫 màn 漫长 慢 Màn 缓慢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人教版《在山的那边》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及教案

人教版《在山的那边》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及教案

人教版《在山的那边》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及教案教案:课文:《在山的那边》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在山的那边》这篇课文,了解儿童间相互欺凌的现象,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互助合作的精神。

2. 分析文章结构和语言运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学会运用“在……上/下面”、“跑起来/走起来”等相关词汇进行句子拓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互助合作的精神。

难点:运用相关词汇进行句子拓展。

教学准备:课文《在山的那边》及相关教辅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标题《在山的那边》,提问:你们听过这个故事吗?你们有类似的经历吗?Step 2:阅读课文1. 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识别出不理不睬、虚张声势等词语。

2. 分组讨论:请学生就课文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例如:“为什么阿东一会在山的这边,一会在山的那边?”“怎样才能解决他们之间的纠纷呢?”3.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并逐段解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Step 3:语言运用1.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句子结构和语言运用,例如:使用“在……上/下面”、“跑起来/走起来”等进行句子拓展。

2. 教师提供相关例句,引导学生运用相关词汇进行句子拓展。

Step 4:情感教育1.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如果你们是课文中的小明,你们会怎么做?2. 分组讨论:请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并记录下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3.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并进行总结。

Step 5:小结与拓展1.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小结。

2. 提问学生:你们还能想到其他与课文相似的故事吗?请用词语和句子描述这个故事。

课后作业:1. 思考:你们能够想象出阿东和小明后来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吗?请写一篇小短文描写他们之间的友谊。

2. 阅读课外书籍或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关爱他人、互助合作的故事。

语文第1课《在山的那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精品PPT课件

语文第1课《在山的那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精品PPT课件
与之相对应,“海”则是那种永远呼唤着 我们出发的诱人的愿望的象“在山的那边”
妈妈给我说过:海
妈妈,那个海呢?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题目解说
从表面上来说,“山那边还是山”这样的 发现,自然不过是“山那边是海”一类幼稚幻 想的破灭.然而,“山”在诗中,是阻碍诗人通 向他无比向往的“大海”的一个屏障,是一种 阻碍他梦想实现的现实存在.所以,这种挫折 也就预示了诗人生活中所有的伤痛和失败,它 超越了具体的生活经历而成为一种普遍性的 情感经验的象征.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共同探讨。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 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 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完全 落空。
“在山的那边,是海”,对这个“山”字,“我”小 时侯的理想和今天的理解有什么不同?文 中的“山”和“海”指的是什么?运用了什么 手法?
在科学的道路上没 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 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 的人,才能达到科学的顶
点。
—— 马克思
下列划横线的字你都认识吗?
chī 痴想
yīn 隐秘
níng 凝成
yòuhuò xuān
诱惑
喧腾
shùn 一瞬间
阅读诗的第一部分,你觉得小 时侯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 子? 一个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 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而愿 追求新天地的孩子。
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
着脸”?
这是拟人手法.“我”爬上山顶,满 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 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 山,看起来就像“铁青着脸。”山色是 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象 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 笑我幼稚可笑。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在山的那边》 PPT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在山的那边》 PPT课件

作业 (1)根据“山”与“海”在文中的含 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终 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也可 以写自然的海)。 (2)抄写生字。
在山的那边
在山的那边
原意:发呆地想;诗里的意思是:作者神 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 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 的天地,立志追求“全新的世界”。
在山的那边
2.“隐秘的想望”指什么?为什么说“隐 秘”?
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 了望见大海,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 人,所以说“隐秘”。

在山的那边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 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这句诗中“铁青”什么意思?是 写山的颜色吗?如果不是,那又是 表现什么?
困难;“爬山”比喻艰苦奋斗。
诗歌主旨: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
是,只要不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
会实现。
在山的那边
讨论,理解重点词语含义。 诗歌的语言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
涵的,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
的诗句细细品味,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
子也画下来一起讨论。
在山的那边
1、如何理解“痴想”在文中的意思?
在山的那边
全诗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诗人把自己的人生感悟,把自己的坚 定信念,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
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
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在山的那边
“山的那边是海”,这个“海”是 怎样的“海”呢?
“用信念凝成的海”、
“全新的世界”。
在山的那边
为什么说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海 是“全新的世界”? 作者所说的“海”是指人所追求的最 终目的,或者说奋斗目标,即理想。
在山的那边
请同学们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

七年级语文上册《在山的那边》课文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在山的那边》课文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在山的那边》课文原文及赏析《在山的那边》课文原文一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妈妈给我说过:海哦,山那边是海吗?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一一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妈妈,那个海呢?二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今天啊,我竟没想到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在山的那边,是海吗?是的!人们啊,请相信一一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在山的那边》课文赏析《在山的那边》是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述自己攀登山峰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是充满坎坷和挫折的,但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整首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描述了作者小时候对山的另一边充满好奇和向往,但在攀登山顶后却发现依然是山,感到失望和沮丧。

这一部分表达了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很多挫折和困难。

第二部分则是作者长大后对山的另一边的思考和领悟,他明白了山的另一边并不是海,而是需要用信念和勇气去凝成的全新世界。

这一部分表达了作者在经历人生的挫折和困难后,逐渐领悟了人生的真谛,鼓励读者也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去面对人生的挑战。

在诗歌的语言方面,作者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易于理解和感受。

同时,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也把握得很好,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美感。

总之,《在山的那边》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启示性的诗歌,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鼓励读者也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去面对人生的挑战。

人教版小学七年级上册语文电子书

人教版小学七年级上册语文电子书

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

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在山的那边》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在山的那边》课件
原产于我国中部。性喜光, 耐寒、耐旱, 适应性强;繁殖用 播种、扦插、分株、压条均可。 紫藤枝叶茂密, 花大且香, 是棚架、门廊绿化的优良树种。 紫藤的花和种子可供食用;树皮纤维可织物;根和种子可杀 虫;果实入药, 治食物中毒, 驱除蛲虫。
检查项目 1.课本: 包书皮 2.红蓝钢笔或水笔 3.小纸片 4.小字本: 抄写《静夜思》 5.笔记本: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今天我学到了…” 2)复习《在山的那边》 ①朗读 2 遍,家长签字 ②字词注音、解释 ③课后第一题作业: 1、第二题(语文本) 2、第三题(笔记本) 3、预习《短文两篇》(笔记本)
【tips】本文由王教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要抓紧!
凝结而成。 使用手段, 使人认识模糊而做坏事; 吸引, 招引。
喧闹, 沸腾。 一眨眼之间。 检查预习 讨论品味词语: 痴想: 铁青着脸: 诱惑: 枯干: 童年的幻想
困难的艰巨性 成功的喜悦 理想破灭后的失望与痛苦 认读生字 整体感 知 探究词义 品味词语 小时侯,我常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3、要不怕困难,坚持奋斗,才能实现 人生理想。
从时间上说, 第一诗节写我童年的时候;第二诗节写我长大 以后。
从内容上说, 第一诗节写我想望和困惑;第二诗节写我长大 以后的拼搏和奋斗。
从象征意义上说, 第一诗节写的“山”和“海”就是现实中“山”和 “海”, 第二诗节中的”山“象征了困难, ”海“象征了信念。 研读赏析
1)标段序
2)字词: 注音,解释,造句 3)朗读: 签字
4)第一题 下课啦! 放飞理想展翅翱翔 紫藤萝瀑布

初一语文上册《在山的那边》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初一语文上册《在山的那边》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初一语文上册《在山的那边》教案教学目标:①朗读诗歌,品味言语②联系生活,感悟人生重点难点:重点是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言语,难点是对有数座山的理解。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2教学工夫: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直接揭题,板书课题、作者。

2、师:你们在刚看到这个标题时,有无猜想过山的那边是甚么?为甚么?猜一猜老师希望山的那边是甚么,为甚么?山的那边是甚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希望,这是由于大家所讲的城市、大海、草原等已不仅仅是单纯的自然景观,而曾经成为了一种理想。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王家新,看看在这个从湖北的大山中走出来的诗人的笔下,山的那边是甚么。

二、全体感知1、先生放声自在朗读,读前要求先生讲讲朗读的几点要求,然后尽量读出本人的最好程度。

2、组织各种方式的朗读,点评、指点。

3、教师配乐范读,师生有感情地配乐齐读。

4、我们曾经读了那么多遍,你们明白王家新要说甚么了吗?5、试着回答以下成绩:①在山的那边是甚么?“山”和“海”的含义是甚么?板书:山海困难理想②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

(可从不同角度)板书:工夫童年时期长大以后。

事情渴望“海”跟随“海”。

心思向往和困惑感悟和信心。

方式与妈妈的对话与读者的对话。

③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三、研读与赏析1、那么,诗人的这类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呢?诗歌的言语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入的诗句细细品味,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画下去一同讨论。

留意:回答时要采用“我认为(词)用得好,好在”的句式;或“我认为(句子)写得好,好在”的句式。

2、先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教师巡查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

3、让我们一同交流本人的发现,边读边议边品味,揣摩诗歌言语的魅力。

看谁的眼睛最敏锐,能发现美,能发现成绩。

4、在讨论中结合先生的理解再次穿插朗读指点,精确把握重音、进展等。

5、试背。

四、体验与反思1、诗人成长中的艰难探求必然早已打动了成长中的你。

七级语文上:第1课《在山的那边》课件(人教新课标)(通用)

七级语文上:第1课《在山的那边》课件(人教新课标)(通用)
山:
课文朗读 认读生字 整体感 知 探究词义 品味词语
讨论品味词语: 痴想: 童年的幻想 铁青着脸:困难的艰巨性 诱惑: 成功的喜悦 枯干:理想破灭后的捻与痛苦
课文朗读 认读生字 整体感 知 探究词义 品味词语
再见

9、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2021/5/122021/5/12Wednesday, May 12,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5/122021/5/122021/5/125/12/2021 7:37:07 AM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2021/5/122021/5/122021/5/12May-2112-May-21

MOMODA POWERPOINT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1/5/122021/5/122021/5/12Wednesday, May 12, 2021

13、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2021/5/122021/5/122021/5/122021/5/125/12/2021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2021年5月12日星期三2021/5/122021/5/122021/5/12

1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2021年5月2021/5/122021/5/122021/5/125/12/2021
• • •
感 谢 您 的 16、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2021/5/122021/5/12May 12, 2021
1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2021/5/122021/5/122021/5/122021/5/12 9、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2021/5/122021/5/12Wednesday, May 12, 2021

语文课文《在山的那边》知识点

语文课文《在山的那边》知识点

语文课文《在山的那边》知识点语文课文《在山的那边》知识点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

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语文课文《在山的那边》知识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重点字词1.注音。

痴(chī)想诱(yòu)惑喧(xuān)腾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huàn)幻想(shùn)瞬间(níng)凝成3.解释下列词语。

(1)隐秘:隐蔽,不外露。

(2)一瞬间:一眨眼之间。

4.诗中的山指的是困难、挫折,海指的是理想、信念。

二、词语积累痴想:不能实现的痴心想法。

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

失望:①感到没有希望,失去信心;希望落了空。

②因为希望未实现而不愉快。

文中是指自己的希望落了空。

诱惑:①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而做坏事。

②吸引、招引。

文中的意思是指山在吸引着我。

依然:依旧。

喧腾:喧闹沸腾。

文中指大海的汹涌澎湃。

三、需掌握的字的读音痴想(chī)凝成(níng)喧腾(xuān)诱惑(yòu)一瞬间(shùn) 隐秘(mì)四、辨析近义词痴想幻想这两个词都可作名词或动词,都指非现实的想法。

但词义有所不同。

痴想:着重点在痴心,一方面说明这种想法实现的可能性不大,另一方面表现一种痴痴的情态。

如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幻想:着重点在以社会或个人的理想和愿望为依据,其想法通过努力有实现的可能性。

如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五、重点句子1.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2.──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六、文学常识1.《在山的那边》的作者是王家新。

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

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

1985年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

《在山的那边》说课

《在山的那边》说课

《在山的那边》说课一、说教材《在山的那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侧重于理想和信念。

这首诗通过“我”对山那边的向往和追寻,表达了一种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这首诗语言简洁,意象鲜明,情感真挚,对于刚刚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引导意义。

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还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二、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对未来充满憧憬,但同时也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

在语文学习方面,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对于诗歌这种文学体裁的理解和欣赏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学生能够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气馁、不放弃。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山”和“海”的象征意义,把握诗歌的主题。

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之美。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让他们能够对诗歌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五、说教法与学法1、教法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情感和韵味。

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诗歌的意境,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学法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诗歌,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在山的那边》教案设计优秀4篇

《在山的那边》教案设计优秀4篇

《在山的那边》教案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在山的那边》教案设计优秀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篇一一、导入在遥远偏僻的山区,在巍峨高峻的大山深处,有这样一位少年,他从小随父母辗转了五六个地方,但是一直没有走出山里。

山外的世界如此精彩,对此他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

于是面对无言的群山,他常常苦思冥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想的久了,内心竟流淌出一首诗歌。

诗歌的名字就叫《在山的那边》。

这节课,我们一起随同这位少年去寻找山那边的世界。

二、读诗诀窍师:1、学习诗歌,通常情况下诀窍有三。

他们分别是:读准字词、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先来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请一位同学读准词语,注意加色字的读音。

其他同学注意听读,看看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生活动)这些词语里面有个多音字:扎。

谁知道扎的其他读音。

从检查的结果来看,同学们预习得比较充分。

只是,老师不知道,同学们对于整首诗歌,是否也能读准呢?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读准诗歌。

其他同学听后评价。

2、诗歌的节奏,一般是按音节或意义来划分的。

同学们先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词,读出节奏。

(学生自由地、热烈读)读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刚才大家的朗读做到了眼到、口到、心到。

下面检查读书效果。

3、诗歌的朗读除了要做到字音准确、流利富有节奏之外,关键还要读出感情。

想要读出感情,就必须走进读诗三境界。

他们分别是读懂诗歌、读懂诗人、读出自我。

三、读懂诗歌师:1、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呢?海(板书:海)2、这个结论如何得出来的?(PPT )3、山和海除了字面的意思外,还有深层含义吗?(山就像困难,海就像理想;山就是艰难险阻,还就是理想境界)(板书:艰难险阻、理想境界)4、诗人在登山寻海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不怕困难,才能实现人生的理想。

《在山的那边》的说课稿

《在山的那边》的说课稿

《在山的那边》的说课稿《在山的那边》的说课稿1各位评委,各位同学,大家好。

我是来自中文××××的××,今天我说课的课文是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

这次说课我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一)教材定位《在山的那边》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是一篇讲读课文。

承担着单元目标引导学生追求理想、体味人生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1.教材总体要求:它的体裁是现代诗歌。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2.课文内容:《在山的那边》选自《长江文艺》,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信念,蕴含了一个哲理。

诗人以群山和大海为意象,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从而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不要企望一蹴而就,不要因为多次奋斗不能达到目的就灰心丧气。

二、说教法(一)教学目的1. 通过对作者简介和重点语句的理解把握__第一段的思想感情。

2. 引导学生理解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难免会遭遇挫败,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目标一体现了教学目标三层次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目标二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方法总体思路:结合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第一段的感情的设计,我对具体教学法做如下考虑:1.以创设情境法为主,通过完成征途的教学过程和板书,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展示诗人的追求想忘的过程和情感,突破__重点。

2.采用知人论事法,通过对诗人的介绍,引导学生进一步把握__的感情。

2.采用启发点拨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相结合,针对教师对诗歌关键语句的提问学生共同研究作答,体会诗人感情,解决__重点。

3.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恰当地利用教案、多媒体。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在山的那边》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在山的那边》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在山
的那边》课件
先请大家欣赏几幅山的画面
山对于我们大家并不陌生,当我们登高眺望,看到一眼望不到边的层峦叠嶂的崇山峻岭时,我们心中一定会有感慨万千。

而恰恰就是在这大山之中,有那幺一群勤劳善良的人们,他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无言的大山中,从孩提时他们就怀有最美丽的梦,便是对山那边世界的憧憬,让大海秀美的面容和自由奔放的豪情照亮眼睛和生命,便成为他们生活中不断的追求。

现在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去倾听有关“山”和“海”的
诉说。

导语设计一
同学们,你们已经从小学进入了中学,这个时候就是你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

在这个起点上,相信你们都有着新的憧憬和希望。

作为现代化都市中的孩子,你们追求的是一种什幺东西呢?
导语设计2
1.在山的那边王家新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诗歌的常识,反复朗读,理解蕴涵哲理.
2.品位诗歌语言,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3.体会本诗中“山”和“海”的艺术形象及蕴涵意味.
诗歌:文学的一种,“五四”以来产生的一种新的诗体。

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

偏重于抒情言志。

特点:高度集中的反映社会生活;包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富于想象;。

小学语文说课稿《在山的那边》(推荐16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在山的那边》(推荐16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在山的那边》〔推荐16篇〕篇1:小学语文说课稿《在山的那边》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在山的那边》一、说教材:《在山的那一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这首诗歌语言清新、凝练、意味隽永,因此既是指导学生朗读的好材料,又是引导学生体味人生的典范之作。

二、说目的:我把本课的教学目的确定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意在培养学生初步的语感。

)2、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意在培养学生的赏析才能及审美情趣。

)3、联络生活,感悟人生。

(意在引导学生在熏陶感染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其中目的1、2是教学重点,目的2同时又是本课的难点。

以上目的的`确定根据了新课标、单元学习目的、诗歌特点及学生实际。

第一:《新课标》对诗歌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第二:本课所在单元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络自己的生活体验,考虑人生,还要进步朗读才能。

”第三:丰富的想象、浓烈的感情、简约的语言是诗歌的根本特点。

本文语言的形象性、含蓄性及深化性的特点也决定了教学的重难点。

第四:对于刚踏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对于诗歌的知识知之甚少,因此只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整体感知形象,初步体会作者情感即可,三、说教法:为达成目的,我准备采用的方法有:创设情境法、朗读指导法、诱导点拨法。

1、创设情境法,诗以情成篇,以情动人。

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一种利于调动学生思维,引起共鸣的气氛。

如上课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大山绵延不绝的画面,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范读时,以钢琴曲《海边的星空》配上优美的画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带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讲析中,采用直观形象的板书,以促进学生的理解。

2、朗读指导法:有感情地朗读是诗歌朗读的最高境界,但对初一学生来说较难到达,因此应加强朗读指导,我将通过示范读、指导读等形式从停顿、节奏、情感等方面入手教给学生朗读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课《在山的那边》
素质检测
班级姓名: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31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3分)
①痴.想()②凝.成()③枯.干()④隐秘.()⑤诱.惑()
⑥一瞬.间()⑦幻.想()⑧朦.胧()⑨喧.腾()
2、给下面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4分)
①分()()②几()()③干()()④奔()()
3、诗歌的语言具有含蓄性,也就是除了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还有更深的做含义,说说诗中的“大海”和“群山”蕴含着什么意思?(3分)
4、联系上下文,品析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9分)
⑴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着我的山顶。

⑵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
..
⑶一次漫湿了我枯干
的心灵。

..
5、给下列语句排列顺序。

(3分)
①首先设法安慰自己,树立信心,镇定情绪,消除心理障碍。

②遇到无法下笔,思路阻塞,判断不清的难题时,不要着急。

③心里平静后再冷静思考就不怕难题了。

④这时候,你应该想:别人也难,何必畏惧呢?
正确的顺序是:
6、细看下面表格,想想其中数字的排列有何特点。

选出表达不准确的一项()(3分)
A.纵向、横向及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均为15。

B.纵向第二列、横向第二行的三个数字都是奇数。

C.表中共有九个数字,其中四角都是偶数。

D.两条对角线上不同的六个数字中有四个是偶数。

7、“1,2,3,5,8,13,21,34,55,89,144……”这是数字中有趣的斐波级数。

此级数的最大特征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述)(3分)
8、仿照示例扩写句子:(3分)
例:海为我喧腾海在远方为我喧腾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花向我微笑
二、阅读理解(共41分)
(一)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二)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这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1、诗的第(一)节中的“山”与“海”与第(二)节中的“山”与“海”的含义有什么不同?(3分)
2、第(一)节诗末尾句中,“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如何理解呢?这个“幻想”能否换成“理想”?为什么?(3分)
3、用诗句中的原句回答下面的问题。

(6分)
(1)“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过”一句中的“失望”是指什么?
(2)第(二)节诗的画线处,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3)“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一句中的“这样一座山顶”指的是什么?4、马克思说过这样的话:“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毛泽东有一句诗“无限风光在险峰”。

本诗中,与马克思的话、毛泽东的诗句意思相近的诗句是什么?(3分)
5、诗歌中往往有实写,有虚写,本诗第(一)节是,第(二)节是。

6、对实写与虚写的关系说明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实写是基础,虚写是升华。

B.虚写是基础,实写是升华。

C.实写和虚写是并列的关系。

D.实写概括中心,虚写叙述具体例子。

7、诗中加点词“竟”在诗句中起到的表达作用是()(3分)
A.强调自己的惊奇、出乎意料。

B.强调对海的渴望的程度很深。

8、“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代表的内容是什么?(3分)
答:
9、“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
10、诗句中“漫湿”一词如果改为“浸湿”好不好?为什么?(3分)
答:
11、诗中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什么?用在此处有何作用?(3分)
答:
12、联系上下文,品味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着脸。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
..
答:
三、课外阅读(28分)
(一)
乡愁
(台湾)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⑴《乡愁》以、、、分别构成四节诗的核心,而这一切无不一层深似一层地揭示出了“乡愁”的底蕴,最难抑、最伤感的“乡愁”,莫过于这“一湾浅浅的海峡”。

⑵作者以、象征祖国,又充分运用了强烈的手法,含蓄、委婉地把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切自然。

(16分)
(二)

臧克家
从碧澄澄的天空,
看到了你的颜色;
从一阵阵的清风,
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潮湿的衣角,
触到了你的体温;
深夜醒来,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⑴《海》写于1956年,是诗人所写大海组诗中的一首,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四个方面写出了对大海的感受,展示出大海的整体形象。

⑵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对壮观景色的惊喜。

(12分)
参考答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①chī②níng③kū④mì⑤yòu⑥shùn⑦huàn⑧méng⑨xuān
2、①fēn分别fèn分内②jī几乎jǐ几个③gān干净gàn干部④bēn奔跑bèn投奔
3、大海比喻理想境界;群山比喻困难重重。

4、⑴用“痴想”一词表达出我对山那边的强烈好奇。

神往山外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⑵山的诱惑力,表达出作者对大海的渴望。

⑶形容对理想的渴望。

5、②①④③
6、D
7、任意相邻的三个数,第三个数是前两个数之和。

8、开放性题,扩写句子正确即可。

二、阅读理解
1、第一节说的是真实的山与海;第二节说的是比喻义。

2、幻想全然落空。

不能,因为幻想是不切合实际的想法。

3、⑴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⑵理想在诱惑着我⑶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
4、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5、实写虚写
6、A
7、B
8、渴望见到山那边的海;对美好世界,美好事物的向往。

9、因为“我”对“山那边”的始终不变的幻想和始终不放弃的寻求。

10、不好。

“浸湿”不如“漫湿”的程度深。

“漫湿”更能体现“我”心中充溢的全是海的那种感觉;同时“漫湿”形容海潮更确切。

11、省略的内容是:海嘲对“我”心灵的冲击。

用省略号表示有很多感慨,更含蕴更强烈地表达了“我”内心对海的渴望。

12、强调出内心的失望程度。

三、课外阅读
㈠⑴邮票、船票、坟墓、海峡⑵母亲、新娘、对比、思念故乡的情怀㈡⑴视觉、嗅觉、触觉、听觉⑵大海、大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