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公共体育课准备活动的理论机制探索

合集下载

浅谈准备活动在体育课中的作用及意义

浅谈准备活动在体育课中的作用及意义

浅谈准备活动在体育课中的作用及意义准备活动是体育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课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

无论什么样的课堂结构和教学模式,都离不开准备活动。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全面深入的开展,体育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二)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三)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四)注意培养学生对运动爱好,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也就在准备活动的内容和组织中体现出来,进而完成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任务与目标。

课程理念是课程标准的灵魂。

如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中怎样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值得体育教师去思考。

一、二期课改教学理念下准备活动的任务与作用的思考(一)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基本任务体育课准备活动也称之为“热身运动”,它是一种提高身体技能水平和心理应激水平,从而以良好的机体状态参加体育锻炼。

它的组织通常由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的准备活动相结合进行,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适宜的身体练习来达到热身的效果,进而提高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降低肌肉、韧带的粘滞性,提高它们的弹性和伸展性;增加关节的灵活性,提高关节的活动幅度;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提高运动能力。

人体由相对安静进入兴奋状态,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通过准备活动能逐渐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大脑皮层对技术动作的分析、判断的综合能力,有利于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的调节,改善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消除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为基本的教学做好生理、心理上的准备。

(二)二期课改理念下准备活动的任务与作用二期课改理念下准备活动的组织在完成上述任务的同时,还应体现出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健身的习惯;通过准备活动激发学生运动参与的积极性,以及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任务与作用。

1、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健身的习惯青少年学生往往不重视准备活动的练习,教师要在加强准备活动重要性教育的同时,通过列举发生在同学们身上因准备活动不充分造成的运动损伤的实例,以引起学生对准备活动的重视。

浅论体育课的准备活动

浅论体育课的准备活动

浅论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摘要:本文旨在探索体育课准备活动的意义及其对学生健康发展的影响。

首先,通过分析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内容,包括体育课前的体育锻炼、体育课中的技术技能训练和体育课后的考核活动。

然后,研究表明体育课准备活动有助于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兴趣,强化身体素质和社会能力,从而推动学生身心双重发展。

最后,建议学校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构建一个全面的体育课准备系统,以更好地发挥体育课准备活动的余训作用。

关键词:体育课准备活动,学生健康发展,身体素质,社会能力正文:1. 引言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学习方式的革新,社会对学生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

因此,如何切实改善学生的发展水平成为一个关键性问题,而体育课准备活动就成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2. 内容体育课准备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前夕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包括体育锻炼、技术技能训练和考核活动等。

具体来说,体育课前的体育锻炼主要是锻炼学生对课程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

体育课中的技术技能训练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动作技术,提高他们的体育素质。

体育课后的考核活动主要是为了检测学生的进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 作用体育课准备活动有助于学生健康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更好地把握课程概念。

其次,通过技术技能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有动力去学习。

此外,通过考核活动,可以强化身体素质和社会能力,从而推动学生身心双重发展。

4. 结论综上所述,体育课准备活动对学生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学校应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构建一个全面的体育课准备系统,以更好地发挥体育课准备活动的余训作用。

在体育课准备活动中,有技术技能训练、体育课前的锻炼以及考核,对学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因此,科学有效地实施体育课准备活动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针对不同学校,应该根据学生年级和人数情况细化体育课准备活动,制定适当的体育课准备方案。

高校公共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实效性研究

高校公共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实效性研究

厦 门 3 12 ) 6 0 1
要 :如何 突破 高校体育课准备活动部分的传统教 学模 式,改变以往 的单调 、呆板和枯燥 无味 ,变教
条为灵活 ,化被 动为主动 ,通过引导大 学生积极主 动参与 ,由学生轮 流 负责 准备 活动 部分 的组织 工作 ,
通过教 学实践发现 ,学生在努力完成准备活动教 学任 务的 同时享受到 了其 中的 乐趣 ,并且能使得 学生 的 组织管理能 力得到一 定的锻炼和提 高,从而不断提 高体育课 准备 活动 的有效性。
育教学中 ,通过 引导大 学生 的主动参 与 ,由学生 轮流 负责 准备活动部分 的组织工作 ,实践 和实现不 同生命 之 间的对 话 ,在他 们能充分 享受到 准备活 动乐趣 的 同时 获得一 定 的
有效 教学应该是 一切教 学活 动永远 的追求 。有 效 的教 学有一 个共 同特征 ,就是 对生 命 的尊 重 、对 个 体 的尊 重。
第3 0卷 第 5期
21 0 1年 1 O月
福建体育科技
F j nSo sSi c n eh ooy ui pt c neadT cnl a e g
V L 3 No 5 o 0 .
Oco e 01 tb r2 1
高校 公共体 育课准备活动的实效性研究
伍 国忠
( 集关大学体 育学院 ,福建
关键词 :高校体 育教 学;准备活动 ;有效教 学 ;参 与 文章编号 :10 04—8 9 (0 1 5— 0 1 0 7 0 2 1 )0 0 — 2 4 中图分类号 :G 0 . 8 74 文献标识码 :A
S u y o h fe t e e s o a m —Up o H g u l y i a u a i n t d n t e E c i s fW r vn f Co e e P b i Ph sc l c Ed c t o

如何做好体育课前准备活动

如何做好体育课前准备活动

如何做好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第一篇:如何做好体育课前准备活动如何做好体育课的准备活动一、充分认识准备活动对体育教学的作用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的各种身体练习,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大脑皮层对运动的分析、判断的综合能力,加强中枢神经对运动器官的有效调节,以减少失误,使动作完成得更加协调、准确。

教师科学合理地安排准备活动,不仅能使学生有效地避免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运动损伤,而且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运动技术、技能,提高身体基本素质。

因此,准备活动的好坏直接影响体育课的教学效果的优劣。

另外,体育课一般安排在上午三四节课或下午,在这个时段要让学生精神饱满、情绪高昂地学习体育课有一定的困难。

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和教育学生,可以提高他们上体育课的兴趣,从而使体育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准备活动的内容(一)一般性准备活动。

一般性准备活动主要是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使全身各主要肌肉群、关节、韧带都得到充分运动,并根据教材性质和学生的特点组织安排的准备活动。

它由相对比较激烈的运动组成,目的是使内脏器官得到充分的活动,为将要开始的专门性准备活动和主要的训练做好准备。

它的内容既有逐步提高人体工作能力的走、跑、跳练习,又有为了保持学生正确身体姿势,促进学生生长发育的队列队形练习、基本体操。

如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车轮跑等跑的专门性练习,一般性的跳跃练习等;徒手操或轻器械练习、全身活动的游戏、集中注意力练习。

一般以集体练习为主,可以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姿态和体态。

(二)专门性准备活动。

专门性准备活动是在一般性练习基础上,采用动作性质相似和结构与基本部分教材相类似的专门性练习。

这是一般性练习无法代替的,是为了使学生尽快掌握基本教材的动作技术,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组织安排的专门准备的练习,包括一些与课的基本内容动作相近似的模仿练习、诱导练习或辅助练习及一些分解动作练习。

新课程背景下对体育课准备活动的探索

新课程背景下对体育课准备活动的探索

学生真正成 为课 堂活动 的主体 , 师的主 导作用 大大加 强 了, 教 师彻底 教 使 “ 解放”了, 从主角 回到了配角 , 还给 育课 中的重要意义
准备活动作 为体育课 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 , 它的好坏 直接影 响到学 生能否顺利地、 有兴趣地进 入体育课 的学 习, 特别是 学生 的安全 问题 和学
营造一种愉快 、 和谐、 团结互助 的课 堂气氛 , 增强小 组 的凝 聚 新课 改的全面实施 , 确立 了一种崭 新 的教 育观 念 , 为学校 提供 了千 结合在一起 , 既
载难逢的机遇 。 又对我们的工作提出 了前所 未有 的挑 战。只有不断更 新教 力和奋斗 目标 , 有利于学 习和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
切实搞好体 育课堂教学改革 。 它是落实水平 目标的主 渠道。教师要更 新教 技能掌握的程度 , 调节各小组人 员的组 合 , 各小组 都适 当安排 一部分 好 使 通 学观念 , 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 要善于 发现 问题 , 助学 生解决 问题 。 学 的学生和稍差 的学生 。在 学 习 中, 过组 员 间的 互帮互 学来 提高 学 习质 就 帮 让
电视 、 互联 网都用 上了, 这就是 自主学 习!它大 大地 扩充 了学 生的体 受到各位体育同行的关注 。但是 , 根据调查 。 学校体育课 的准备活动组织形 资料 ,
运动知识 、 运动 生理卫 生知识 , 等 , 等 使课上课 下得到有机地 结合 , 式与练习内容单一 , 致使学生对体育准备活动感到枯燥 无味、 学, 厌 严重影 响 育知识 、 了体育课教学效果。下面 , 笔者谈谈对体育课准备活动 改革的一些认识 。
2 尝试改 变教学分组形式 , . 提高学 习兴趣 , 以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学生好奇心强 , 对体育课具有浓厚兴 趣, 在上课 的准 备活动 时。 就应该

关于高校体育课准备部分教学改革的研究

关于高校体育课准备部分教学改革的研究

科技信息2008年第28期SCIENCE &TECHNO LO GY INFORMATION ●0.前言日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就准备部分的教学方法与内容来讲,内容比较单一枯燥,方法比较单调落后;重运动技术和身体素质发展、轻心理素质发展;重平均发展、轻个性发展,使体育教学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忽视了学生运动兴趣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因此,广大体育工作者应广泛、深入地研究高校体育准备部分的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课程的学习和锻炼。

为此,探索高校体育课准备部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体育课教学中准备部分的作用准备部分的任务是使学生调整心理状态,调动各种生理机能,准备承受基本部分训练负荷及完成所安排的教学内容,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益。

准备部分的教学作用有以下几点:(1)集中学生注意力、充分活动肢体、预防运动损伤。

(2)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精神振奋、情绪饱满地投入学习。

(3)调动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一方面为基本部分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使身体得到一般发展。

2.当前体育课中准备部分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2.1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目前大多数高校体育课中准备部分的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娱乐性,没有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安排教学内容,忽视了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与兴趣爱好,限制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

由于教材内容相对陈旧落后,导致我们现在许多高校准备部分的教学内容中有相当一部分与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内容相重复,而缺少新意,如一些准备活动还停留在一成不变的徒手操,教学过程虽规范但呆板、缺少灵活性和趣味性,且不能突出和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发展。

2.2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片面强调身体锻炼,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和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材存在单调、枯燥、趣味性差的缺陷,而且教学方法依然是“注入式”的被动教学,不适应大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表现出的师生交流方式多为教师讲、示范,学生听、看、模仿,使课堂形式单调、枯燥、乏味,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浅谈体育课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与作用

浅谈体育课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与作用

浅谈体育课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与作用【摘要】: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和教学步骤.体育课上准备活动是一节课的开始.无论是什么季节,体育课上什么内容,都要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不仅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的意识,跟能改善学生各肌群,关节、韧带的柔韧性与灵活性,提高了机体机能的协调性,减少学生受伤的风险,使其能跟好的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帮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和良好的身体状态去参加到体育课的学习活动中来。

作为体育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准备活动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的宣传教育,而且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准备活动,力图其实效性、针对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和竞争性。

【关键词】:准备活动体育课准备部分作用一、准备活动的重要性1、准备活动是体育课、训练课、以及比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体育课教学模式,仍采用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的组织形式。

以90分钟1节大课为例,准备部分约占20分钟左右,占1节课的近1/4的时间。

因此组织安排好准备部分是上好体育课的重要环节,应高度重视。

2、人在相对安静状态,如果没有通过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运动时,往往会感到不适应:如动作不协调、力量和速度等素质无法充分发挥,运动成绩不能达到正常水平,同时准备活动不仅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的意识,跟能改善学生各肌群,关节、韧带的柔韧性与灵活性,提高了机体机能的协调性,减少学生受伤的风险,使其能跟好的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帮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和良好的身体状态去参加到体育课的学习活动中来。

二.准备活动的作用1、准备活动可以使学生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度,提高训练和比赛的欲望;提高肌肉温度,降低组织的粘滞性,增加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体育锻炼前进行一定强度的准备活动,可使肌肉的代谢过程加强,肌肉温度升高,增加肌肉中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提高肌肉力量和提高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使关节腔内的滑液增多,防止肌肉和关节的损伤。

大学生体育课课前准备活动措施

大学生体育课课前准备活动措施

关 键词 : 大学生; 体育课 ; 准备 活动
1 加 强教 育 , 提 高认 识
首先是对一部分老教师 自身的教育 , 这些老教师工作很
负责 , 但 是 由于 自身素 质 的不 足 , 不 能很 好 地完 成 自己 的本
相 应 的对策 。
2 教师 钻研新 课标 认真 备课
虽 然新 课 程 提倡 围绕 学 生 的兴趣 展 开 教 学创 设 活跃 的
第 四, 建构科学多样的评价体系 , 推动大学生创新素质 的自 我发展。 要实行全面性评价 、 综合性评价、 导向性评价和 发展性评价 , 促使大学生不断提高素质水平和优化素质结构 总之 , 凡是有利于创新素质形成的教育思想 、 观念 、 模式、 内
容、 方 式方 法 、 手段 措施 等 , 我 们都 要积 极 实行 。 中国人 不乏 聪 明才智 , 只 要大 家 以培 养创 新人 才 为 目标 , 解 放思 想 , 大 胆
黄振锋
( 广州 华夏 职业 学 院基础 部 , 广 东 广州 5教学 中合理的准备 活动能有 效地避免 学生肌 肉、 韧带等软组织的损伤 , 使 学生有效地 掌握 运
动技术技能 , 提 高基本素质 , 保证体育课任务 的顺利 完成 。本文主要讨论 了大学生体育课课 前准备 活动的改 良
职工作。对于这些老教师首先必须提高 自身的素质, 认识到 体育课准备活动的重要性 , 利用课余 的时间多学习一些先进 的体育教育的知识 , 改掉一些不科学 , 甚至落后 的思想 , 经常
和 年青 教师 和外校 教师 交 流学 习 。对于 那些 自身 能力 很强 ,
课堂气氛, 培养学生的 自主能力 , 但是, 准备活动的安排还是 必须围绕课的内容而定 。在设计 、 编排准备活动 内容和形式

高校公共体育课“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探讨

高校公共体育课“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探讨

【摘 要】本文阐述KAQ教学模式以“体育文化与运动健身知识”为基础、以“获取与运用运动技术能力”为中心、以“升华形成体育素质”为目标的本质,从室内理论课程、公共技能课程和课外体育锻炼三课堂的构建以及评价体系的构建两方面论述高校公共体育课KAQ教学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知识 能力 素质 三位一体 教学模式 公共体育课【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6C-0062-03目前,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大都是基于传统教学理念、传统教学模式做局部取舍或修补,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单一平台的现状。

“知识、能力、素质” (Knowledge、Ability、Quality)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以下简称KAQ教学模式)不仅对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方式进行改革,而且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创新思维、个性、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以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对于突破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困境、推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KAQ教学模式概述高校公共体育课KAQ教学模式本质上是以“体育文化与运动健身知识”为基础、以“获取与运用运动技术能力”为中心、以“升华形成体育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模式(见表1)。

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运动潜能、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将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升华内化为自身素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

二、KAQ教学模式的构建大学公共体育课为通识必修课程,每学期共18周,共计36学时。

KAQ教学模式由三种课堂与两种形式组成,三种课堂指室内理论课程、公共技能课程和课外体育锻炼课程;两种形式包括线上与线下,线上主要检测课外体育锻炼及无纸化理论考试,线下主抓课堂与监测。

(一)三课堂核心构建1.第一课堂(知识):室内理论课程(8学时)。

强调“厚基础、抓重点、重健康”的课程内容体系,培养学生重视体育文化,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和体育学基本规律,启发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意识,并指导学生学习初步的运动损伤处理与防护及急救措施,为运动技能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怎样做好体育课的准备活动

怎样做好体育课的准备活动

怎样做好体育课的准备活动一、准备活动要针对学生上课时的机能状态学生上体育课之前,由于不同班级的不同安排,其身体的机能状态也可能不同。

教师应根据学生上课的具体情况,应采用针对性的准备活动。

例如学生的兴奋性较低,就应进行一些节奏较快、幅度较大的活动,以提高其兴奋性;学生如因某些特殊情况,上课伊始就表现出过高的兴奋性,则应根据具体情况,从两种不同的方法中选用一种:一是进行缓和而有节奏的活动,以使其兴奋性转入正常;二是通过较大强度的活动,诱发周围神经细胞的抑制。

如果学生刚上完课间操,则应突出安排一些专项准备活动;如果学生平时的机能水平较高,准备活动的时间则可适当缩短些。

二、紧密与授课内容相结合原则上讲,准备活动应包括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

一般性准备活动主要包括慢跑、原地徒手操或行进间操、集中注意力和活跃气氛性游戏等。

专门性准备活动是指与主教练有关的一些模仿、辅助或诱惑性联系。

通过这些来加强各器官与中枢神经系统间的协调联系,同时使相关的肌群、关节和韧带都得到充分活动。

三、运动量要适宜运动量过大,学生体力消耗大,影响授课任务的完成;运动量过小,则失去准备活动意义。

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气候条件,都应作为安排准备活动量大小的依据。

比如冬季应选择运动量大一些的内容练习,准备活动时间稍长一些,强度和密度稍大一些;若气温高,准备活动时间应短些,以减少能量消耗。

准备活动的运动量是否合适,可根据学生的自我感觉和教师的观察进行分析判断。

在准备活动即将结束时,如发现学生额头微汗,自感身暖,脱去外衣,情绪已调动起来,对即将进行的授课内容开始跃跃欲试。

迹象表明,已经达到了准备活动的生理和心理要求。

四、准备活动要照顾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初中生的体育课,一般运动量较小,教材的难度电较低,因此,不需要把一般活动与专项准备活动加以区别,最好采用混合式准备活动。

有时还可以采用模仿体操和趣味游戏等形式进行。

高中以上的学生,准备活动的时间就应稍长些,一般与专项准备活动的区分应明显些,内容亦可突出些。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准备活动形式的比较研究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准备活动形式的比较研究
为了完成体育课的基本任务教师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和教育学生使他们正确理解和认识准备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掌握准备活动的方法养成体育运动的科学地安排公共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一节体育课获得良好效果的基本保证体育教师应善于运用和组织体育课的准公 共 体 育 课 准 备 活 动 形 式 的 比较 研 究
1 . 研 究 对 象
通过 A、 B、 C 、 D四种 准 备 活 动 形 式 的测 试 , 其中X 、 X , 、 X 、 x 四 项 指 标 的 结 果 经F 检验, 差 异具有显 著性 , 且 具 有 高 度 显
著性 ( 见表2 ) 。
表2 实验 数 据 的方 差 分 析 表
分 层 和 简单 随机 抽 样 相 结 合 的 方 法 . 从 成阳师范学院8 个 院 系 ( 文学与传播学院 、 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 、 外 国语 学 院 、 教 育 科 学 学院 、 音乐学院、 政治与管理学院 、 化 学与化工学院 、 数 学 与 信 息科 学 学 院 ) 中以1 % 的 比例 随 机抽 取共 9 6 名学生 。
3 . 2买 验 数 据 的 多 重 比 较
以普 通 高 校 公 共 体 育 课 准 备 活 动 形 式 为 研 究 对 象 .以 咸 阳师 范 学 院 各 院 系 大 一 、 大二男女生为调查对象 ( 不 包 含 体 育 专业的学生 ) 。
2 . 研 究 方 法 2 . 1 文献 资料 法
2 . 4 数 理 统 计 法
对 回 收 的 有 效 问 卷 进 行 审 核 并 整 理 ,将 数 据 输 人 , 用 S P S S 1 7 . 0 统计 软件 进 行 处 理 。
3 . 结 果 与 分 析 3 . 1 四 种 活 动 方 案 的 方差 分 析

关于公共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

关于公共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

关于公共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论文摘要:在公共体育课教学中,准备活动是基本部分的“前奏”,它直接影响着体育课的进程效果,它的任务主要是提高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提高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使之尽快地进入状态,准备活动做得适宜,对于提高运动成绩,防止运动损伤事故的发生都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正确地认识准备活动的作用,灵活地选择准备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内容,恰当地安排准备活动的时间,这是体育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的各种身体练习,是人体由安静状态向兴奋状态逐渐过渡的一个过程。

通过身体的活动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大脑皮层对运动的分析、判断的综合能力,以利于中枢神经对运动器官的有效调节,使动作完成得更加协调、准确,减少失误。

通过身体的活动,使运动系统和各种器官预热,使其达到最佳温度,为发挥最大的身体运动能力做好充分的准备。

1 提高对准备活动的认识虽然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任务中的一部分,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准备活动不重视。

学生不重视准备活动的根源在教师。

很少有教师经常对学生讲述准备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而在教学中也未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形成做好准备活动的良好习惯。

有很多学生认为上体育课没有必要做准备活动,也只想当然地认为准备活动就是踢几下球,射射门或投投篮,就是简单的技术动作重复几次,便完成了准备活动。

有一项关于学生运动中损伤原因的调查显示,因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或不适当而发生的运动损伤排在运动损伤原因的第三位。

准备活动做得是否适当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身体健康,它可以延长或缩短一个人的运动寿命。

体育课的基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的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因此,为了完成体育课的基本任务,教师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和学生,使他们正确理解、认识准备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掌握做好准备活动的方法,养成良好习惯。

浅谈如何做好体育课的准备活动

浅谈如何做好体育课的准备活动

浅谈如何做好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发布时间:2023-07-18T09:03:29.444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3年4月总第442期作者:张述江[导读] 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在基本部分之前对学生进行的心理辅导、生理准备和身体动作准备,准备活动内容应该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

山东省昌邑市育秀学校261300摘要: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指在学生进行正式练习、运动或比赛之前,进行的一系列心理动员、热身、伸展、拉伸、基本技能练习等活动,让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下一步的正式活动打下坚实的心理、生理和机能方面的准备。

我在体育课准备活动时,心理动员让学生对本课的练习内容和练习目标有一个心理的准备,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产生一个心理方面的动员机制;引趣热身环节,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们的身体做好生理方面的准备,让各个关节、肌肉、器官处于最佳的竞技状态,为练习新技术、复习旧动作做好身体方面的准备;专门性的练习可以为新授课内容的学习做好相应的技术铺垫和预备。

关键词:心理动员机制心理生理准备专门性练习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在基本部分之前对学生进行的心理辅导、生理准备和身体动作准备,准备活动内容应该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

一、准备活动的心理动员让学生对本课的练习内容和练习目标有一个心理的准备,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产生一个心理方面的动员机制体育课的准备活动非常重要,体育教师在宣布完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后,可以根据学生的适时状态、天气时候、练习内容的难易程度等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动员,既让学生明白本课练习的有关情况,知道气候和场地器材等影响练习效果的因素,可以帮助学生在思想上更好地重视体育课的训练内容和目标,从而产生积极的态度和心理状态,进而发挥出更好的运动表现;又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准备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协助他们制定出对应的心理准备措施,来动员、鼓励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增强自信心、自尊心和责任感;还可以利用正向激励手段,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赞扬,让学生在积极竞争中激发出更大的运动潜力,同时又要注重个体差异,针对特殊的学生做好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特别准备工作。

简谈公共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

简谈公共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

化 反应 加快进 行 , 因此对其 后进 行的 动作练 习有 良好 影 响 。
的影 响 , 在前 一次活 动结束 后 , 等肺 通气 量恢 复到安 静水 平 后 , 进 行后 一 次活 动 。从 实验 结果 来看 进 行 再
始 , 能发挥 出最好 的效率 。其 生理机 制是通 过预 先进行 的肌 肉活 动在神 经 中枢 的相应 部位 留下痕迹 , 就 这

痕迹 效应使 正式 练 习时 中枢神 经系统 的兴 奋性 提高 , 调节 功 能得 到改 善 , 内脏 器 官 的惰 性得 到克 服 , 生
通过实 验 , 让受 试者进 行两 次 同样 的活 动 。第 一次 活动代 表准备 活动 , 观察 它对后一 次 活动肺通气 量
教学 过程 中, 意识 、 目的地 培养 和教 育学 生 , 有 有 使他 们 正确 理 解 、 识 准 备 活 动 的意 义 和重 要 性 , 握做 认 掌 好准 备活 动 的方法 , 养成 良好 习惯 。 ~
2 准 备活动 的 目的
准备 活动 的 目的是从 心理 上集 中学 生注 意力 , 节大 脑 皮层 , 调 以达 到 最适 宜 的兴奋 状 态 ; 生 理上 使 从 氧合 血红蛋 白分 解 , 加肌 肉的供养 , 肌红 蛋 白释放 氧增 加 , 肌 肉粘滞 度 降低 , 械效 率 提 高 , 增 使 使 机 加快 神 经 冲动传递 , 增加 神经 受体 的灵 敏性 , 加肌 肉血 流量 , 增 减少 肌 肉 、 腱 、 肌 韧带 及其 它结 缔组织 的损伤 , 改善 心血 管对 突然剧 烈运 动 的适 应 性 。因为 任何 物体 从静止 状 态起 动 , 都需要 克 服其本 身 的惰性 , 体从静 止 人
状态 进入工 作状 态 , 需要 克服 其本 身 的惰性 , 这个 过程 比其 他物 体 的更复 杂 。为 了较快 地克 服这种 生 也 而

运动规律2

运动规律2

第六讲运动规律准备活动的作用及其生理学机理是什么准备活动是在体育课,训练课开始阶段或比赛前有目的的进行的一系列肌肉活动,是为即将开始的正式比赛做好身体功能上的准备,缩短机体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有利于迅速投入运动中去。

做准备活动后,人体的体温提高了,便可减小肌肉与韧带的粘滞性(减少阻力)增加弹性,并促使关节囊分泌更多的滑液,以减小关节的摩擦力,加大关节的灵活性。

这些变化可以加大人体运动的幅度,提高速度、力量、灵敏和柔韧性等,从而预防肌肉、韧带和关节的损伤。

准备活动的各种练习,可以发展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和柔韧性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促使各种器官的正常发育和身体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质。

体育课的准备活动,一般是集体排好队形整齐划一地进行。

这样可以振奋学生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观念。

由于准备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或比赛中必须十分重视这一环节。

生理学机理是:(1)预先进行的肌肉活动会在大脑皮层相应中枢留下痕迹,这一痕迹效应使运动中枢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先期提高,使神经系统对肌体各器官的调节功能更为有效。

(2)可以是惰性有所克服,有助于更快到达到稳定工作状态。

(3)准备活动还能预先升高参与活动的肌肉温度。

整理活动的意义及作用机理整理活动是指在正式练习后所做的旨在加速机体功能恢复的较轻松的身体练习,目的是使人体由紧张的运动状态平稳的过度到安静状态,是加速疲劳消除,促进体能恢复的必要措施。

意义及作用机理:(1)促进肌肉局部的血循环,促进乳酸在骨骼肌和心肌内的氧化。

(2)加速全身的血液循环,运送代谢产物到肝脏经糖异生作用合成糖原。

有利于加速偿还活动中所欠的氧债。

(3)预防运动骤然停止可能引起的机体功能失调剧烈运动时和运动后不可大量饮水剧烈运动时,体内盐分随大量的汗液排出体外,饮水过多会使血液的渗透压降低,破坏体内水盐代谢平衡,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甚至还会发生肌肉痉挛现象。

高校公共体育课准备活动操的教学改革实验研究——伸展体操在体育课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高校公共体育课准备活动操的教学改革实验研究——伸展体操在体育课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t t s n c ee ai g w l t e s d d ma tr fk y ta h n tr l O a mp v h u l y o a h i i ,a d a c lr t el h t y a se y o e e c ig mae as S t i r e te q ai ft c - sc n u n i s o o t e ig I t r s o t h t p li gt e srt h g m n a c s h h s a u i f td nsa d a v n e eg a e f n . t u n u a py n h t c y e h n e e p y il q a t o u e t n d a c st r d so t a e t c l y s h k y ta h n t r ,a q i n ef v rb e e u ai n e e t. e e c i g maei l a c ur g t a o a l d c t f c s i h o ,Fzo , 50 2 h a Fzo nv sy uhu 300 ,C i ) e t n
Absr c t a t: Appi g srt h g m nt h e r to ciiiso b i h sc lls o so nv r i e s ame t l yn te c y i o te prpaai n a tvte fpu lc p y ia e s n fu ie st si i d a i i p rn t d n s e t sa m n e e cs h o g her s a c i y fdaa,e p rme t ns i g su e t nhu is i x r iet r u h t e e r hngwa so t i xe i n s,qu sin ie nd sa e to a rsa t-

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和机制

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和机制

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和机制【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和机制】引言准备活动是指针对体育锻炼、运动竞技或其他身体活动进行的一系列准备性行动,旨在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和运动表现。

准备活动不仅可以预防运动损伤和促进身体康复,还能为运动员在比赛或训练中发挥出更好的表现。

本文将逐步回答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和机制。

一、促进心血管系统适应准备活动通过提高心率和血压,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心肌收缩力和跳动频率,从而增加对运动的适应能力。

准备活动通过刺激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加快心脏跳动,提高心肌氧合水平和心肌代谢活性,增加供氧能力,促进心血管系统的适应。

二、提高肺功能准备活动通过加深呼吸和加快呼吸频率,提高肺活量,增加肺部弹性,提高肺组织的通气功能。

准备活动还通过刺激肺部的运动,促进呼吸肌肉的发达,增加胸腔的灵活度,提高肺通气空间,增加肺活量和肺功能的改善。

三、增加肌肉温度准备活动通过增加肌肉的温度,提高肌肉的弹性和灵敏度,促进肌肉组织的代谢适应能力。

准备活动可以通过刺激神经末梢和肌肉间的传导,引起肌肉组织的舒缓和放松,增加肌肉的灵活度和可弯曲性,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

四、改善神经系统协调准备活动通过刺激神经系统的活动,促进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和稳定性,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和协调性。

准备活动可以通过刺激大脑皮层、小脑和脊髓等调节活动中枢,促进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提高肌肉运动协调性和精确性。

五、增加血液中乳酸耐受性准备活动通过刺激乳酸产生和代谢的过程,提高乳酸耐受能力,避免运动过程中乳酸的积累。

准备活动可以通过加强肌肉的氧化磷酸化作用,提高葡萄糖和脂肪的利用能力,增加乳酸的转化速度,降低运动过程中乳酸的积累,提高运动耐久性。

六、改善心理状态准备活动通过刺激内源性激素的分泌,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改善心理状态,降低焦虑和紧张情绪。

准备活动可以通过刺激内啡肽、多巴胺和血清素等神经递质的释放,促进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增强思维和情感的调节能力。

体育课准备活动的探讨

体育课准备活动的探讨

体育课准备活动的探讨作者:赵潇潇来源:《报刊荟萃(下)》2018年第01期摘要:准备活动作为体育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能够克服机体惰性、预防运动损伤,而且在心理准备上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为接下来的基本部分做理论知识和动作技能的铺垫。

然而当今体育课准备活动没有针对性的热身方法,千篇一律,枯燥无味,本研究是为了体育课向趣味性加专项技能方向更进一步。

关键词:体育课;准备活动从体育课的构建框架上说,一节完整的体育课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大板块组成。

一堂高效的体育课是以高效的准备活动为开端的。

准备活动是指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进行的身体练习,为即将来临的剧烈运动或比赛做好准备。

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和机制:调整赛前状态,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组织的兴奋性;克服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生理惰性,使肺通气量及心输出量增加,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程;提高组织的兴奋性和代谢水平,适当升高体温,降低肌肉粘滞性,增加肌肉的伸展性、柔韧性,提高收缩的舒张的速度,增加肌力并预防损伤;增强皮肤血流量有利于散热,防止正式比赛时体温过高。

一、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内容准备活动的内容安排应根据课的内容,学生的年龄、性别以及场地器材的情况具体分析。

准备活动的内容很多,大致可归纳为三项:(1)课堂常规练习。

这类练习一般有队列队形练习,通过教师的口令或其他指令,做出各种变换的动作,各种变化队形的慢跑,运动量较小的游戏。

作用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

(2)一般性准备活动。

一般性准备活动主要通过简单的方法,其内容有:慢跑、快走、徒手操、游戏等。

进行一般性准备活动时,要注意加强较弱肌肉群的练习,注意强调动作的准确性,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动作的规范性练习。

(3)专门性准备活动。

专门性准备活动的针对性较强,并在一般性准备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

其内容有:持器械或徒手的模仿练习,完整技术或动作分解后重复某个重要的环节动作等。

例如:在跳跃项目的练习前做一些单足跳、跨步跳及助跑练习。

剖析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原理

剖析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原理

剖析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原理
林立新
【期刊名称】《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23)002
【摘要】准备活动是体育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其基本前提.它虽然不是课堂的主要部分,但直接影响到一堂课的质量和效果.针对目前体育课准备活动单调、呆板、枯燥、公式化和教条化的普遍现象,对体育课准备活动的作用、特点、原则、创编
等几方面进行科学的剖析,明确准备活动在体育课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体育课的教
学质量和效果.
【总页数】3页(P66-68)
【作者】林立新
【作者单位】莆田学院,福建,莆田,351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7.04
【相关文献】
1.高校公共体育课准备活动操的教学改革实验研究——伸展体操在体育课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J], 李粲
2.提高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有效性的策略 [J], 熊棠影
3.提高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有效性的策略 [J], 熊棠影
4.提高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有效性的策略 [J], 熊棠影
5.初中体育课准备活动有效设计与运用研究 [J], 宋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公共体育课准备活动的理论机制探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准备活动的生理学机制
准备活动的主要作用是预先动员心肺、肌肉等器官系统的机能潜力,以尽快适应即将开始的各种运动活动,以获得最佳运动健身效果。

准备活动方式主要为两方面:一,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使身体各器官系统预热,提前进入工作状态,提高肌肉组织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直接影响人体代谢能力,并快速使人体进入工作状态,使运动损伤的风险系数降低。

大学体育课的准备活动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身心做好准备,并接受课程安排的训练负荷;二,进行各种牵拉练习,身体核心温度增高后,肌肉、肌腱的延伸性,呼吸深度与频率,心率次数,血氧供给能力都得到较大提高,并且神经系统会因身体核心温度的提高而得到敏感度、传导速度的改善。

准备活动可分为一般准备活动与专项准备活动,一般性准备活动主要作用是提高学生身体核心温度和整体的代谢水平与大脑皮层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使
学生提前进入体育课程教学状态中,提高学习兴趣,减少运动损伤发生。

专项准备活动是引导学生进行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运动技能练习,例如:进行羽毛球教学前,先练习脚步与高远球等;速滑教学的陆地模仿等。

而恰恰是如此重要的准备活动,许多大学的体育教师不置可否,怕麻烦,没创新,使得体育课程教学越来越走向枯燥乏味,学生运动损伤时常发生。

而这些弊端完全可以通过正确的热身运动而避免,根据生理学机制描述,准备活动可以提高机体肌肉温度,克服人体肌肉组织的粘滞性,提高肌肉与韧带的延伸性和弹性,减少肌肉剧烈收缩而导致的运动损伤,使学生运动损伤的风险系数发生机率降至最低。

在积极安排和引领学生做好准备活动的同时,要向学生讲述准备活动对于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并根据准备活动的生理学机制引导学生,让学生充分了解准备活动能起到的运动功能,使学生享受体育课所带来的乐趣,确保学生在日后的运动活动中也保持良好的热身习惯。

二、准备活动的心理学机制
学校体育的首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然而,长期以来,大学体育在体育课程授课方面,只强调了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而学生的心理素质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纵观大学学
科教学中,公共体育课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解决心里矛盾的最主要学科。

由于大学体育课教学手法枯燥无味且手法单一,学生不会主动去选择体育,甚至会导致学生厌烦体育课程教学,这使得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体育兴趣的目标,逐步成为现今大学体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在对学生的调查时,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运动技术的时候,有一种潜在的焦虑心态,这种焦虑心态是运动技术掌握不够到位、害怕在同学面前出丑、害怕老师的批评等情况而产生的。

这种焦虑心态的产生,是导致学生动作技术变形,无法完成教师预定完成的动作的根本因素。

然后,有些学生在心理产生这种焦虑心态的同时,会因其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将焦虑心态转换为一种对运动技术学习的催化剂并强化自身情绪,发挥平时动作技术练习时无法达不到的要求。

而消除这种焦虑心态的方法之一就是准备活动,随着音乐的节拍,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根据仿生学原理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教师的引导会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并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会相应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水平。

在这一阶段,机体的活跃程度完全可以达到热身效果,并会使学生尽量排除互相之间人际关系敏感、自尊心过强、情绪抑郁等一系列不良的心理状态。

在经过上
述准备活动,学生由于自尊心等心理状态产生的焦虑心态,会降至最低,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状态。

三、准备活动的教育学机制
准备活动是体育课组成的要素之一,其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必然联系或关系,是遵循人体活动规律进行的。

体育教育中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矛盾、规律,从根本上谈,贯穿体育课教学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就是:体育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体育教育与学生身心发展之間的矛盾或关系,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体育教学中矛盾或关系都是由此而产生的。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梳理研究,对准备活动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进而对准备活动和体育课之间的关系有了崭新的认识。

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认真实施课前准备活动,对学生的技能掌握,心理健康,运动损伤风险,都起到明显改善。

通过形式多种多样的课前准备活动,使学生从根本上改变不良体育运动习惯,从心理上接受体育课,促进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强烈的兴趣,从根本出发,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进一步完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