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霈版文学概论知识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概论知识总结

第一章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

第一节文学的审美性

一、文学和文学观念

1、文学整体:是指文学理论对各种类型、各种形态、和各个时代的文学现象的抽象和概括。

2、最初的文学观念:几乎包括了一切见诸于文字的材料。现代意义的文学观念的形成是在西方浪漫主义运动后的事情。

3、文学观念的多样性:○1广义与狭义之分;○2狭义文学观念的形成过程中对文学的理解着眼于不同的关系、采取不同的角度、而有不同的解释。

4、艾布拉姆斯研究文学的坐标:

世界

作品

艺术家欣赏者

5、艾布拉姆斯的四类文学观念:模仿说、表现说、实用说、客观说

6、中国“感悟说”文学观:用生生不息的大千世界激发了主体的感受来解释文学是何以发生的,强调文学是感受万物的表达。例:刘勰:“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7、“模仿说”的含义(来源、形成):最初是指祭祀活动中巫师表演的歌舞,后来从祭典术语转化为哲学术语,表示对世界的再造和复制,“模仿说”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解释什么是文学的。

8、“实用说”的含义:把艺术品主要视为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从事某件事情的工具,常常根据能否达到既定目的来判断其价值。从功能角度强调文学是一种教化的手段,这个思想促成了中国“文以载道”文学观的形成。具有“寓教于乐”的特点。

9、“表现说”的含义:一件艺术品本质上是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激情支配下的创造,是诗人的感受、思想、情感的共同体现。中国古代的“诗言志”和“诗缘情”的理论正是这种文学观的体现。

10、“客观说”的含义:它在原则上把艺术品从所有这些外界参照物中孤立出来看待,把它当作一个由各部分按其内在联系而构成的自足体来分析,并只根据作品存在方式的内在标准来评判它。

11、对“什么是文学”观念产生分歧的原因:○1各种文学观的形成受到主体的知识背景和社会文化历史条件的限制;○2文学本身构成上的复杂性和发展中的多样化。

12、文学观念的共识:审美性

13、狭义的文学观——审美的文学观。审美文学观的出现,说明人们对“什么是文学”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把握。

二、审美与文学

1、什么是文学的审美性的两方面的理解:

○1语言形式是否具有“美”的特征,是各民族早期文学观共有的特点。

○2文学审美性还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人类社会实践最基本最一般的性质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是在漫长的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文学活动正是在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上展开的。

2、人类实践活动及其结果实际上具有双重内容和意义:

○1人类社会实践和社会存在表现为人类物质生产活动;

○2社会实践的过程和结果,又成为人的智慧和能力、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展现。

3、文学作品是否具有审美价值取决于能否从审美关系上去认识和表现这种对象。

4、文学是“人学”的两层含义:

(1)第一层含义就是文学的审美性而言的,即是文学对社会生活的把握具有超越生活现象,追寻人生意蕴,表现人的价值的特点。

从这层含义看文学作品的两个层面:

○1第一项是实际呈现的事物,一个字,一个形象,活一件富于表现力的东西;

○2所暗示的事物,更深远的思想、感情,或被唤起的形象、被表现的东西。

(2)第二层含义是就文学对人和人生的表现特点及表现领域来说的。从审美关系上理解和表现人与人生,使文学展现了一个唯有通过审美方式才能进入的世界,

文学对人的表现和思考因此有了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特点和领域。

5、文学是“人学”的依据:源于现实的人生经验和真实的生命感受。

三、虚构和艺术真实

1、虚构的重要性:文学是一种虚构的意识形态,虚构是文学审美把握人生的重要方式,也

是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属性。

2、虚构的含义:当现实生活的材料一旦脱离了原有的联系,背作家置于作品所设置的关系

中,它们就形成了新的内容、新的意义;这就是虚构。

3、文学虚构的意义:以“孤立”、“隔离”的方式,发掘和表现现实生活中有价值的东西,

他是从文学应该高于现实生活的角度,从文学是对现实生活审美把握的角度,来解释文学的想象和虚构的。

4、文学虚构性与审美性的内在联系(互动关系):只有通过艺术虚构,文学才能实现对人

生的审美把握;而审美关系又是虚构和想象的基础。

5、文学的主体性的含义:文学的虚构性显示了文学活动的主体特征。文本的意向性,是由

作者“捣毁”的世界和由他“重建”的世界共同组成的,由此形成了文学的重要属性,称之为主体性。

6、怎样理解文学的真实性:

○1文学真实性的实质是一种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是按照文学与生活的特殊关系来检验文学,判断其意识属性的一种尺度。艺术真实并不等同生活事实。

○2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艺术真实”的观点:艺术真实的最高境界是“神似”而不是“形似”。“神似”有“以形写神”和“离形得似”两种见解。“以形写神”把形似视为实现神似的前提和条件。“离形得似”认为“神似”必须“离形”。

○3西方文论中关于“艺术真实”的观点:以“模仿”论的文学观为基础,偏重于强调文学形象与摹写对象的契合,二者的相似性与符合度是其判断文学真实与否的重要标准。

西方的艺术真实论是本质真实论。

7、怎样判断文学的真实性:

○1衡量艺术真实的反映测度满足理解生活的需要,着眼于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强调文学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必须源于生活,这是艺术真实最基本得要求;

○2衡量艺术真实的表现测度满足对真实情感的需要,所检验的是创作主体是否具有真切的人生体验和真挚的情感状态。

○3衡量艺术真实的心理测度满足读者接受的需要,是指能否适应和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第二节文学的形象性

一、文学形象的含义

1、文学形象性的含义:

○1总体上看:文学用感性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审美意识,而不是用概念的语言文字表达。

○2用“意象”或者“象”来描述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形象,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相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