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导学案
大单元导学案教学设计
大单元导学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大单元的学习内容,并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 理解大单元的核心概念和主题。
2. 掌握大单元中的关键知识点和基本技能。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是大单元导学案,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导入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本单元主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习重点:教师向学生介绍大单元的重点内容和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
3. 学习方法: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4. 学习活动:教师设计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大单元的知识和技能。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课堂讲解、小组合作、实验观察等。
5. 总结归纳:教师对本次学习进行总结,并帮助学生归纳出本次学习的核心知识点和关键概念。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合作,培养其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2. 问题导向:通过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实验观察:利用实验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实际操作和技能。
4. 多媒体辅助:借助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的内容,并与本单元的主题进行对比。
2. 学习重点:教师向学生介绍本次学习的重点内容和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
3. 学习方法: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例如谈论、介绍、概念图等。
4. 学习活动:教师设计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例如课堂讲解、小组合作、实验观察等。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5. 总结归纳:教师对本次学习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梳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巩固所学知识。
《兄弟阋墙》导学案 教案教学设计
《兄弟阋墙》导学案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兄弟阋墙》的故事背景和情节。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作品中的道德和人生价值问题。
1.2 教学内容故事背景介绍:《兄弟阋墙》是一部反映中国古代家庭伦理和亲情冲突的小说,讲述了两个兄弟因为家庭财产问题而产生矛盾和冲突的故事。
故事情节概述:故事开始时,两个兄弟和睦相处,但随着家庭财产的增加,他们开始产生争夺和矛盾。
最终,他们因为一场误会而大打出手,导致家庭破裂。
第二章:教学方法和策略2.1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互动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和道德问题。
2.2 教学策略引起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背景或现实案例,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和好奇心。
分析解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细节,分析人物性格和动机,解读故事中的道德和人生价值问题。
联系生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和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问题。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活动3.1 教学步骤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兄弟阋墙》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道德和人生价值问题。
3.2 教学活动学生阅读故事:学生自主阅读《兄弟阋墙》,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故事中的道德和人生价值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分享和交流:学生向全班分享自己的分析和感受,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描述和分析,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讨论和表达能力:通过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享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讨论和表达能力。
《兄弟阋墙》导学案 教案教学设计
《兄弟阋墙》导学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兄弟阋墙》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写作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朗读、复述、讨论等语言表达能力。
(3)学会通过课后注释和查阅资料,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懂得兄弟之间应该和睦相处,珍惜亲情。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兄弟阋墙》的主要内容及其人物形象。
2. 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
2.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兄弟阋墙》的文本。
2. 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资料。
3. PPT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兄弟阋墙》的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提问:“兄弟阋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这个词作为?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找出生字词,并尝试解释。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教师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
(2)讲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5.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如何与兄弟姐妹相处。
6.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珍惜亲情。
7.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兄弟阋墙》的主要内容。
(2)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与兄弟姐妹相处的作文。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导学案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导学案引言:本文将为教师提供一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导学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策划和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本导学案共包括引入活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活动、教学评价等几个部分,以确保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一、引入活动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的引入活动。
例如,可以展示一段关于当代城市化进程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或者组织一个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城市化的观点和体验。
二、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设计一堂有效教学的关键。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现实需求。
在本单元中,教学目标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内涵;2.认识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3.探索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挑战;4.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①城市化的概念与内涵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城市化的概念,包括城市化的起源、内涵和发展趋势。
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对城市化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②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例如,可以从经济、人口、环境等方面探讨城市化带来的变化。
③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挑战教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在城市化进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
通过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活动教学方法和活动的选择是教学设计中的关键环节。
在本单元中,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和活动:1.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教师可以通过讲授概念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城市化的内涵和影响,进一步掌握相关知识。
2.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
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昆明的雨》导学案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昆明的雨》,了解昆明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然美景,关爱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昆明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
2. 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地名,如“滇池”、“金马碧鸡坊”等。
2. 感悟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昆明的雨》的PPT或黑板报。
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教师通过展示昆明风景图片或播放昆明美景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昆明的自然美景,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昆明的雨》,了解课文大意,理解昆明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堂讨论,深入理解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分析其表达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 情感体验,感悟作者热爱之情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
5. 总结拓展,提高认识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然美景,关爱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内容:1. 通过分析课文《昆明的雨》中的具体描绘,理解昆明气候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2. 学习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七、教学重点:1. 分析课文中的描绘,了解昆明气候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2. 识别并学习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八、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复杂气候现象,如“四季如春”、“雨季和旱季的交替”等。
教学设计(导学案)
3、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
或图形的对称美,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 重点
对称图形。
难点 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辅 剪好的一些轴对称图形,每名学生准备一些彩纸和一把剪
助
刀。
互动教学预设过程
观察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
1、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这些玩具大家
引导品学
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 备了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 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码?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 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 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 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 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 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 形。 教师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 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同桌交流,将剪出的图形对折,看 看是否完全重合,说说同桌剪的是 不是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 教师引导:我们剪轴对称图形时, 先要对折,那就是说,把你手上的 图形对折,如果能完全重合,就是 轴对称图形。 学生操作,判断。指名上台演示, 说说判断的理由。(展示时,教师 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横着、 竖着、斜着的方向对折,感受不同 角度进行判断。)
谈话:你看,这是在游乐场上的蝴 蝶风筝和蜻蜓风筝,认真观察,它 们在形状上有什么特征?(让学生 用自己的语言说。) 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物体,它 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 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称”,在我们 的生活中还有着许多这样的物体, 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下吧。(教师出 示叶子、蝴蝶和天安门图。) 师生谈话: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 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 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自主交流。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 庭?(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尽量鼓 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 生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 求,不必可以纠正。) 2、教学“对称” 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 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 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左右两 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 学上称为——对称,这些物体就是 对称现象。 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1)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
导学案和教学设计有什么区别
内容介绍
导学案实施的高级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导学案实施的基础 目标是促进学生高效的掌握知识,为后续学习奠定文化基础,在导学案学设计
参考资料:学路引领
学路引领是新课堂倡导教学模式的重要特征,与旧课堂相比教学设计包含导案和学案两部分,充 分调动了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 操作性的程序。 导学案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从教师备课的角度 来看,编写导学案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教师精点、自主测评、学习反思、拓展延伸,存在的问题等环节。 3、目的不同 教学设计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 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导学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配合教师科学的评价,是学生 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内容介绍
1、定义不同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 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 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学习教练肖刚定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 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2、内容不同 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
参考资料:教案学案一体化
教学案一体化是指教师将详细教案简约为学生学案,通过教案学案的有机统一和师生的共同探讨, 完成设定教学目标和知识结构教学的教学活动程序的一种课时计划。教学案一体化可全方位地强 化师生间的交流。
《兄弟阋墙》导学案 教案教学设计
一、《兄弟阋墙》导学案教案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兄弟阋墙》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领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会珍惜亲情,和睦相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兄弟阋墙》,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人物形象的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兄弟阋墙》的作者、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读课文: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韵律,对课文有个整体的认识。
3. 讲解课文:教师逐句讲解课文,解释生僻词语,分析句子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交流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兄弟阋墙》。
2. 写一篇关于《兄弟阋墙》的人物分析短文。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兄弟情谊的认识,不少于300字。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情感体验的学习氛围。
2.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 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课后总结课堂教学,反思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查找不足,改进教学方法。
《昆明的雨》导学案教学设计教案
《昆明的雨》导学案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描述的昆明雨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感悟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表达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2)培养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学会珍惜和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通过课文理解昆明雨的特点。
(3)体会作者对昆明雨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昆明雨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昆明雨的美。
(2)学生分享自己对昆明雨的了解和感受。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
4. 课堂练习(1)教师设计有关课文内容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反馈。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昆明雨的短文。
2. 拓展作业:(1)学生收集其他关于昆明雨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2)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雨,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珍惜和感恩。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学习生字词的情况。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会。
4.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的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播放昆明雨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昆明雨的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优秀导学案模板
优秀导学案模板导学案模板:导学目标:1. 理解本课的核心概念和重要知识点。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和进行思考。
3. 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
导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本课将要学习的主题,并和学生讨论一下相关的问题,引入学习的内容。
2. 概念解释(10分钟)为学生简要解释本课重要概念的定义和意义。
可以通过举例或图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知识点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本课的核心知识点,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
可以通过示范、实例分析、综合归纳等方式进行讲解。
4. 案例分析(15分钟)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案例或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方式进行,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5. 总结归纳(10分钟)总结本课的核心内容,强调重要知识点,并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进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6. 拓展延伸(5分钟)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提供相关的资源或问题,让学生深入探究和拓展。
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本课的相关作业,可以是巩固练习题,也可以是课外拓展阅读等,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导学反思:在导学过程中,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举例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和提升。
下一步,我将继续改进和完善导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新教材教学设计一等奖ABC导学案3篇
1、新教材教学设计一等奖ABC导学案[导学新概念]高六册第一单元安排的是科技说明文和科技论文的阅读,《数学与文化》是其中的第一篇。
阅读科技说明文和科技论文,需要提要钩玄。
“提要”就是提炼出文章论述的要点,“钩玄”就是探索文章更精微的内涵。
换言之,提要就是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钩玄就是分析作者的思想观点。
因此,学习本单元,要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提要钩玄,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增强对文章概括分析的能力。
《数学与文化》一文,主要阐述了作为人类文化组成部分的数学的特点,读后可让我们感觉到数学对于人类的积极作用。
阅读时要把握提示语,提取概括句。
更重要的是对每一个特点作仔细的分析,找到数学与文化的关系、数学与人类的关系。
[资料显示屏]北大数学所所长张恭庆院士将数学的作用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为其他学科提供语言、概念、思想、理论和方法。
自然科学和经济、管理等社会科学,离开了数学,便无从产生和发展。
第二个层次是直接应用于工程技术、生产活动,这类例子是大量的。
第三个层次,是作为一种文化,对全社会的成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个民族数学修养的高低,对这个民族的文明有很大的影响。
——《数学——撬起未来的杠杆》数学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人文科学、社会科学领域。
世界上很多经济学家,常常是先获得了数学博士学位后才研究经济的。
有人曾用概率统计法研究《红楼梦》作者的语言习惯,发现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是很一致的。
说明曹雪芹曾创作了后四十回,至少留下了后四十回的部分手稿。
原苏联曾有人对《静静的顿河》一书的真正创作者提出过疑问。
有人用概率统计法研究该书的用词习惯,发现与肖洛霍夫其他著作的习惯是一致的,因而认为此书确是他写的。
——《数学——撬起未来的杠杆》回顾过去的一个世纪,数学学科的巨大发展,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牢固地确定了它作为整个科学技术的基础的地位。
数学正突破传统的应用范围向几乎所有的人类知识领域渗透,并越来越直接地为人类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作出贡献。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导学案-幼儿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幼儿将能够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重要性,掌握设计活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一、导入环节1.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引导幼儿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观点及重要性。
2. 提出问题:你们在幼儿园参与过哪些有趣的活动?这些活动是怎么设计的?二、活动设计原则1. 以幼儿为中心:活动设计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兴趣、特点等因素进行合理安排,使其能够主动参与。
2. 多元化:活动设计应包括多种形式,如游戏、手工、音乐等,以满足幼儿的多样化需求。
3. 按部就班:活动设计应按照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宁进修能力,按部就班地设置目标和任务。
4. 融合性:活动设计应融合多种教育元素,如情感教育、智力开发等,全面增进幼儿的发展。
三、活动设计方法1. 游戏活动: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认识、社交能力和动手能力。
2. 手工制作: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3. 音乐舞蹈:通过音乐舞蹈,培养幼儿的音乐感、节奏感和身体协调能力。
4. 故事讲解:通过故事讲解,引导幼儿进修道德、情感和价值观。
四、活动实施1. 设计一场包含游戏、手工、音乐舞蹈和故事讲解的综合活动,具体内容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兴趣灵活调整。
2. 按照活动设计原则和方法,精心组织实施活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营建愉快的进修氛围。
3. 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回顾,引导幼儿分享感受和体会,增进进修效果的稳固和提升。
五、教室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重要性,掌握了设计活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希望同砚们在日后的教育活动设计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作业:设计一个适合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活动方案,并注明活动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注:本节课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教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导学案
活动五:专科门诊——资源科
⒈展示教材P25的图片和师生收集到的有关森林被破坏、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图片或漫画。
⒉让每组学生选择其中的三幅漫画或照片,先在组内讨论。当你看到这些照片或漫画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⒊让学生思考自然资源的破坏一短缺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拓展延伸
说说当前环境爱污染的状况、原因及其后果。
教学反思
⒉以教材上的水、森林、矿产资源为范例,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生活,来说说地球给我们提供了什么。
⒊引导学生对上面提到的资源进行分类:
从心底由衷地感激地球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自主交流
活动二:论证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1、引导学生围绕我们能否找到其他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2、到目前为止,除了地球之外,我们还没有找到适合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其他星球。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人为地创造出一个适合人类长期生存与发展的第二个空间呢?
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
第1课《只有一个地球》导学案
课题
《只有一个地球》
备课人
敖艳波
时间
月日
学习目标
⒈认识到地球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培养热爱地球、关爱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体会“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⒉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剧增、资源匮乏是当前地球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初步树立环境忧患意识。
体会“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活动六:专科门诊——环境科
准备几组对比鲜明的图片:蔚蓝的天空——漫天黄沙;清澈见底的湖泊或河流——又臭又黑且浮着垃圾的河流;绿茵茵的草地和森林——被垃圾覆盖的大地;……
导学案与教学设计的联系
导学案与教学设计的联系一、导学案与教学设计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导学案和教学设计是两个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它们在内容、形式和应用方式上有所不同,但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将探讨导学案与教学设计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在教学中的应用。
二、导学案的定义及作用导学案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而设计的一种教学辅助材料。
它通常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编写而成。
导学案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点、学习步骤、学习方法等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导学案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导学案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课程内容和学习要求。
其次,导学案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供具体的学习步骤和方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第三,导学案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
三、教学设计的定义及作用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合理组织、安排和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
它包括了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资源的准备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规划和安排的过程,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
教学设计的作用在于提供了教学的蓝图和指南,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
首先,教学设计能够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保证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次,教学设计能够帮助教师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第三,教学设计能够促进教学过程的评估和反思,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四、导学案与教学设计的联系导学案与教学设计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首先,导学案是教学设计的具体体现,是教学设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落实。
教学设计提供了整体的教学框架和指导,而导学案则根据这一框架进行补充和细化。
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学习步骤、学习方法等内容都是教学设计的具体呈现。
其次,导学案对教学设计起到了延展和拓展的作用。
导学案的设计范文
导学案的设计范文导学案是一种教学设计工具,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准备好学习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下面是一个导学案的设计示例,供参考。
导学目标:1.了解导学案的定义和作用;2.学习导学案的基本结构和要素;3.掌握编写导学案的方法和技巧。
导学过程:导学步骤一:导入新知识(10分钟)引入导学案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导学案是什么、为什么需要导学案。
导学步骤二:了解导学案的基本结构和要素(15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一份导学案的结构和要素,例如标题、学习目标、导学内容、学习活动、学习方法等。
2.让学生找出导学案的组成部分,并试着总结出导学案的基本结构和要素。
导学步骤三:分析导学案的设计原则(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导学案的设计原则,例如针对学习目标和学生需求、提供合理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等。
2.让学生讨论导学案的设计原则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共享讨论结果。
导学步骤四:编写导学案的方法和技巧(30分钟)1.指导学生掌握编写导学案的方法和技巧,例如明确学习目标、设计合适的学习活动、提供足够的练习材料等。
2.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他们编写一份导学案,给予反馈和指导。
导学步骤五:总结导学案的设计要点(10分钟)回顾导学过程,总结导学案的设计要点,例如明确学习目标、设计合适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等。
导学步骤六:提供拓展学习资源(10分钟)提供拓展学习资源,例如相关书籍、网站、视频等,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导学案设计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导学步骤七: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回答学生提问,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实践导学案设计的技巧。
导学案的优点:1.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设计合适的学习活动和引导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2.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导学案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和工具,提高学习效果。
3.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提前准备导学案,教师可以清晰的指导学生学习,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昆明的雨》导学案教学设计教案
《昆明的雨》导学案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昆明的雨》的背景和作者汪曾祺。
激发学生对昆明及云南雨季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简单介绍昆明及云南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介绍作者汪曾祺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昆明及云南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昆明的美丽。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汪曾祺的生平和创作风格,激发学生对作者的好奇心。
第二章:文本分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培养学生分析文本结构和修辞手法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文本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探讨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段阅读文本,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如比喻、拟人等。
第三章:深入解读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中的主题和情感。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2 教学内容:探讨文本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分析文本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背景。
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文本中的主题和情感,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背景,如对雨的描写象征着生命的滋润等。
第四章:创意表达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表达能力。
帮助学生将文本中的情感和主题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如写一段关于雨的描写或分享一次与雨相关的经历。
鼓励学生运用文本中的情感和主题,进行绘画、摄影等艺术创作。
4.3 教学活动:教师提供一些关于雨的图片或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
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艺术创作,并分享创作背后的思考和感受。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和自己的收获。
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反思和总结能力。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和文本内容,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
鼓励学生反思学习中的挑战和成长,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教学设计导学案教案的联系
教学设计导学案与教案的联系导学案和教案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但又存在一定的联系。
本文将围绕教学设计导学案和教案的联系展开讨论。
教学设计导学案是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前制定的一份教学计划。
它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详细内容,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
而教案则是根据导学案进行细化和实施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更加具体和详细。
首先,教学设计导学案和教案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联系。
教学设计导学案是教师在教学前进行的全局性规划,它明确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为教师制定教案提供了方向。
教案则是教学设计导学案的具体展开,是教师将教学设计导学案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过程。
教案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教学设计导学案的细化和落实。
其次,教学设计导学案和教案之间存在着内容上的联系。
教学设计导学案中包含了教师通过多种教学资源、活动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具体步骤和计划。
而教案则是根据教学设计导学案,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教案中的每个环节都是教学设计导学案中相应环节的具体呈现。
再次,教学设计导学案和教案之间存在的联系是动态的。
教学设计导学案是教师在课前制定的计划,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教案则是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的动态过程。
教师在实施教案时,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以保证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导学案和教案之间的联系体现了教学活动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最后,教学设计导学案和教案之间的联系对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设计导学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而教案的具体细化和实施则决定了教学的质量。
教学设计导学案和教案之间的联系能够帮助教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使教学更加系统和有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上所述,教学设计导学案与教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nit 3 Types of sports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自主学习:观看视频后,学生自主讨论,归纳总结与运动相关的词汇。
.
2.完成导学案的合作探究部分,规范书写。
3.必须熟记本单元与运动相关的词汇的用法。
【Learning aims】
1.To master the usage of the words and phrases.
2.To learn how to use them freely in real life by self-directed study and cooperation.
3.To have fun learning and enjoy the pleasure of expressi ng yourself in English.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 Lead-in
1.Are you interested in sports?
2.What kind of sports do you like?
3.What sports are mentioned in the video?
Step2. Sports garden
Step3. Competition
One student use body language to describe a sport, other students guess it. ________:It’s a ball game. One player tries to kick a ball into the othe r team’s goal.
________: It’s a kind of physical exercise done to music.
________: The sport of fighting with a long thin sword.
________:It’s a sports competition.
The person has to run, swim and cycle long distances.
________: It’s a sport of t rack and field.
The first people run to pass the stick on to the second one,
________: It’s a ball game, played by two teams of five players……Step4. Presentation
1.Read Part A (P46) and find all the clubs.
School clubs: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 Part C
What kinds of suggestions does Zhou Ling give to her friend ?
●If you want to have some fun with your friends, he could
try__________, volleyball, ________ or________.
●If you like sports that you can do on your own, then try dancing,
_________or ________.
●Of course, maybe you just want to have some fun and exercise with
only one of your friends, how about try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or fencing.
Step5. Discussion
What can you get from the s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