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枯萎病及其防治研究进展_王振中

合集下载

香蕉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思考

香蕉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思考

香蕉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思考香蕉枯萎病是由黄色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主要侵袭香蕉和其他蕉类植物的病害。

这种病害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对香蕉产业造成了重大损失。

研究香蕉枯萎病的发生和防治对策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引起病害的原因、病程发展的特点以及防治对策进行思考和探讨。

香蕉枯萎病的发生与引起的原因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病害是由感染黄色链球菌引起的,而该菌主要寄生于土壤中。

一般来说,土壤的氮、磷、钾元素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香蕉植株对病原菌的抵抗力下降,从而容易感染病害。

土壤的酸碱度和湿度也对病害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酸碱度过高或过低以及过湿或过干的土壤都会增加植株感染病害的风险。

在香蕉种植过程中,应加强对土壤的调节和管理,保持适宜的土壤酸碱度和湿度,以降低病害的发生风险。

了解香蕉枯萎病的病程发展特点,对于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至关重要。

香蕉枯萎病的病程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潜伏期、根颈腐烂期和全株枯萎期。

在潜伏期,感染的植株没有明显的外部病征,但黄色链球菌已感染了植株的根部。

在根颈腐烂期,植株的根颈部位开始腐烂,根部受到破坏,导致植株营养吸收受阻。

在全株枯萎期,植株全身性地枯萎,最终死亡。

根据病程发展的特点,针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对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是加强病害的预防。

预防是最有效的防治方法之一。

在香蕉种植过程中,可以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来降低病害的发生风险。

在种植前应注意选用健康的种苗,避免使用已经受到感染的苗木。

加强土壤消毒工作,通过热水熏蒸、化学消毒等方法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

加强土壤调节和管理,保持适宜的酸碱度和湿度,有利于降低病害的发生。

二是加强病害的早期诊断和监测。

早期诊断和监测对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定期检查植株的根部和生长情况,发现任何异常症状,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可以利用特殊的诊断技术,如PCR、ELISA等,来快速检测和确认香蕉枯萎病的发生,从而为决定治疗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香蕉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思考

香蕉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思考

香蕉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思考香蕉枯萎病是由枯萎病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害,严重影响了香蕉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探讨香蕉枯萎病的发生原因,防治对策思考。

香蕉枯萎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病原菌传播:香蕉枯萎病主要由一种名为黄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 cubense)引起,这种病原菌可通过土壤、种子、工具、虫类等途径传播。

一旦土壤中存在病原菌,香蕉种植区域就很容易遭受病害侵袭。

2. 农业生态系统破坏:香蕉种植通常会使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这不仅破坏了土壤的生态环境,加剧了病原菌的滋生,也削弱了植物的免疫力,易受感染。

3. 种植密度:香蕉种植密度过大,导致植株之间互相交叉,空气流通不畅,湿度增加,有利于病原菌的滋生。

4. 香蕉品种的抗病性差异:不同的香蕉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差异较大,一些品种易受感染,一旦感染,病情扩散速度较快。

面对香蕉枯萎病的流行,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防治对策:1. 增加种植区域的病原菌监测:通过定期对土壤和植株进行病原菌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

2. 采用有机栽培和生物防治: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高植物的免疫力。

可以使用一些有机肥和生物农药,增加对抗病原菌的能力。

4. 选择抗病性较好的品种:在种植香蕉时,选择抗病性较好的品种进行种植,降低感染风险。

5. 种苗消毒:选用无病无虫的优质种苗,并进行消毒处理,降低病原菌传播的风险。

6. 合理轮作:通过合理轮作,避免香蕉连作,减少病原菌滋生的可能性。

7. 防止交叉感染:在种植过程中,注意避免病原菌通过工具、虫类等途径传播,对使用的工具进行消毒处理,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8. 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株:一旦发现有病株,需及时进行处理,避免病情扩散。

香蕉枯萎病对香蕉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减少病害发生,我们应采取综合防治策略,包括加强病原菌监测,改善土壤生态环境,选择抗病性品种,合理种植密度,消毒种苗和工具,及时处理病株等。

香蕉枯萎病及其防治研究进展_王振中

香蕉枯萎病及其防治研究进展_王振中

香蕉枯萎病及其防治研究进展*王振中(华南农业大学广州510640)摘要香蕉枯萎病(Fusarium o xy s porum.f sp.cubense)是破坏香蕉维管束导致植株死亡的毁灭性病害。

其病菌腐生能力很强,在土壤中可长期存活。

香蕉枯萎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侵染来源主要是带菌的吸芽、病株残体及带菌土壤。

病菌从寄主根部伤口侵入寄主,通过寄主维管束向假茎上部及叶部蔓延。

目前还没有一种理想的防治香蕉枯萎病的化学药剂,与水稻轮作是控制病害的最有效途径。

半个世纪前,香蕉枯萎病菌1号小种几乎摧毁了世界的香蕉产业,现在则由于4号小种的蔓延,香蕉产业又面临新的挑战。

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实施检疫控制是防止枯萎病扩散的关键。

关键词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香蕉品种生理小种尖孢镰刀菌中图分类号S432.1,S41香蕉(M us a spp.)是著名的热带和亚热带水果,全球香蕉年产量约1亿,t是世界第二大水果作物,产量仅次于柑桔[1]。

香蕉是许多地区的经济支柱,仅在非洲和亚洲,就有大约5亿人靠香蕉为生[2]。

我国是世界香蕉生产的主要国家之一,2003年种植面积达25.5万h m2左右,产量590多万,t是世界第三大香蕉生产国。

香蕉枯萎病又称香蕉巴拿马病、黄叶病,是破坏维管束导致植株死亡的毁灭性病害,其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 u m oxy s p orum.f sp. cubense)。

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在亚洲和非洲的部分国家以及澳大利亚发生为害,严重威胁世界第一大香蕉种植品种Cavendish的生存。

Cavendish香蕉于20世纪60年代取代当时大蜜哈(G r os M ichel)而成为世界香蕉第一品种,后者则由于香蕉枯萎病菌1号小种的为害而导致绝产[3]。

因而,4号小种的出现和蔓延,引起各香蕉种植国家的高度关注。

1香蕉枯萎病的发生概况香蕉枯萎病最早于1896年在巴拿马发生,1935 ~1939年在南美洲几个国家大面积爆发,导致90%以上的优质大蜜哈香蕉[G r osM ichel(AAA)]发病,约有43万hm2遭毁,并通过出口传播到全世界。

香蕉枯萎病综合防控技术探究

香蕉枯萎病综合防控技术探究

香蕉枯萎病综合防控技术探究香蕉是世界上重要的水果之一,然而香蕉枯萎病一直是香蕉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

香蕉枯萎病是由土壤传播的真菌引起的疾病,可导致植株生长迟缓、枯萎死亡,严重影响香蕉的产量和质量。

积极探索香蕉枯萎病的综合防控技术,对于提高香蕉产量和品质,保障香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香蕉枯萎病的病原特性及传播途径香蕉枯萎病的病原菌为真菌,主要通过土壤传播。

该病原菌入侵植物后,在植物表面生长大量孢子,通过植物根系的伤口侵入植物体内,并在植物体内引起病变。

香蕉枯萎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土壤传播和种球传播两种方式。

控制土壤病原菌,减少土传病害的传播是防治香蕉枯萎病的关键。

二、综合防控技术探究1. 土壤消毒技术土壤消毒是预防土传病害的主要手段之一。

目前,常用的土壤消毒方法包括化学土壤消毒和生物土壤消毒。

化学土壤消毒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剂来杀灭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如甲基溴和氯化季铵等。

生物土壤消毒则是通过添加生物杀灭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如利用生物有机肥料和有益微生物等手段来控制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和传播。

2. 种植抗病品种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病害的有效手段之一。

科学家们通过选择具有抗病性状的香蕉种质资源,通过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等方法培育出抗病品种,使其在病原菌侵染的情况下仍能正常生长和发育,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3. 合理施肥管理合理的施肥管理有助于提高香蕉的抗病能力。

科学家研究发现,适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有助于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而过量施肥则会导致植物生长过旺,使其抗病能力下降,易受病害侵染。

4. 土壤改良与栽培措施改善土壤环境和栽培措施也是控制香蕉枯萎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土壤调理和改良,保持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土壤的抗病能力。

合理的密植、间伐和轮作等栽培措施也有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5. 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病害防治技术之一。

通过添加有益微生物,如木霉菌、木麻黄菌和酵母菌等,来阻断土壤中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传播,从而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

香蕉高产高效种植病虫害防治

香蕉高产高效种植病虫害防治

香蕉高产高效种植病虫害防治
做好重大病虫害的防治:
一、香蕉枯萎病。

香蕉枯萎病也叫黄叶病,是目前最难防治的病害。

应采用以栽培防病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即增施有机肥、镁肥和锌肥,处理好病株茎叶,防止蕉园水浸或积水,发现病株立即清除。

发病初期可用百枯净、香蕉灭黄灵、香蕉枯萎灵等药液定期淋施,发病率超过20%的蕉园应实行水旱轮作1~2年后再种植香蕉。

二、香蕉叶斑病。

香蕉叶斑病的主要症状是在叶片上有椭圆形或长条形、黄褐色或黑褐色斑点,严重时斑点集结成片,造成大量枯叶。

主要有如下防治措施:①种植耐病品种;②不宜过度密植,合理施肥,深沟排水;③蕉园与工厂保持足够的距离;④发病初期可用25%敌力脱乳油1500倍、30%氧氯化铜糊剂800倍、40%多硫悬浮剂4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700倍等药液交替喷施,连续喷药5~6次,可有效保持挂果株7~10片的青叶。

三、香蕉象鼻虫。

该虫会引致假茎穿孔、腐烂,数量多时使假茎弯折。

防治该虫的理想时期主要在香蕉花芽分化期,此时可用40.7%的毒死蜱或50%的跳甲绝700倍液喷洒假茎基部。

另外,收获后有虫害的残茎要及时清理掉。

四、香蕉弄蝶。

香蕉弄蝶又叫卷叶虫、蕉苞虫,是香蕉的重要害虫之一,使蕉叶残缺不全,严重时蕉株挂满叶苞,阻碍植株生长,导致减产。

可在幼虫低龄期,用90%敌百虫或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叶面喷雾杀死幼虫。

课题项目研究_香蕉枯萎病及防治技术研究

课题项目研究_香蕉枯萎病及防治技术研究

香蕉枯萎病及防治技术研究香蕉枯萎病(Banana vasicular wilt)又称为巴拿马病(Panama Disease),是在香蕉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

1904年该病在美国的夏威夷首次被发现,1910年在巴拿马国该病造成很大损失,1935~1939年南美洲的巴拿马、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哥伦比亚等国香蕉枯萎病严重发生约有43万hm2香蕉被毁灭。

香蕉枯萎病现在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澳大利亚、南太平洋及南美洲的香蕉产区。

在我国的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也有分布。

我国台湾自1967年首次发现一个新的生理小种为害Cavendish类的香蕉后,几年内有1200hm2香蕉园发病。

1985年台湾5000hm2香蕉园中大约有1500hm2计50万株香蕉发病死亡。

近几年我国的福建和广东也相继发现有枯萎植株,主要为害龙牙蕉、粉蕉和香大蕉,发病率为4%~20%,严重时达到60%以上。

1985~1988年广东省的中山、番禺、花都市的广州市近郊的龙牙蕉(过山香)和粉蕉曾较大面积发病,发病率一般3.7%~26%,严重的达到60%,造成毁灭性的损失。

据研究,香蕉枯萎病的病原可能来自东南亚,但最早的报道是在1896年的澳大利亚。

巴拿马病几乎危害香蕉的所有的栽培品系。

然而,它的出名是由它对一个品种Gros Michel 的为害。

在20世纪50年以前,Gros Michel品种在当时农场的广泛栽培使香蕉枯萎病大面爆发,并通过它的出口传播到全世界。

到20世纪50年代,除了南太平洋、地中海、马来西亚等的一些岛屿以外,世界上已经没有不存在该病的地方了。

我国大陆于1960年在广西的西贡蕉上首先发现此病,但只发现在龙芽蕉和粉蕉类型的品种上,而香蕉、大蕉尚未见有发病。

然而,自从2000年在广东番禺发现香蕉品种感病后,该病害在广东省主要香蕉种植基地迅速蔓延。

如2001年11月,我们在珠海某农场调查发现近20万株香蕉发病枯死,损失惨重。

因此开展香蕉枯萎病防治工作已迫在眉睫,本文在综述该病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研究方向。

香蕉抗枯萎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香蕉抗枯萎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分为4 类 :高抗、中抗 、感、高感 ,田间抗 性评价方法 中将抗
中国园艺文摘 2 0 1 3 年第1 期
香蕉抗枯萎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周红玲 ,陈 石 ,郑加 协
( 福建省农业科 学院闽 台园艺研 究 中心 , 福建 漳州 3 6 5 0 0 5 )
摘 要 :介 绍香 蕉枯 萎病 的危 害、不 同香蕉种质 资源对香 蕉枯 萎病 的抗性 及香 蕉抗枯萎 病机理 的研 究,为有效地
别 。谢子 四等[ 】 将 香蕉苗期 病害症状 分为8 级 ,将 香蕉苗期 抗性评价 法抗性评 价标 准有4 个等级 。黄 秉智等[ J 对 香蕉枯
萎病 田间抗性评价 方法 将香蕉抗性等 级分为5 类 。黄秉智等
“ 对 引进 的3 2 份 香蕉种 质材料进行 抗1 号 生理小种和6 0 份
植物抗 病 机制 的一 部 分 。其含 量增加 可 抑制 病原 菌生 长 , 同时可 促进香 蕉体 内大量 合成木 质素 ,实现细胞 壁的木 质 化 ,进 而阻止病原菌的扩展 ,达到抗病效果 【 l 。香蕉 品种 是 否抗病 ,不但 与酚 类物 质 等预 形成 抑制物 反应 强 弱有 关 , 可 能还和它们 反应速度快慢 有关 。感病 香蕉品种经果胶 酶 液处理2 4 h 后释放的还原糖 量约为抗病 品种释 放的 1 . 8 2 倍, 反 映 了不 同抗 、感香 蕉品种 对F OC. R4 的敏 感性 和抵 御 能 力差 异【 Ⅷ 。香蕉枯萎病菌菌株 间产镰 刀菌酸能力 的不 同是导
抗病性 是植物在长 期的协 同进化 中和 病原物相互适 应 、 相互 选择 的结果 。病原 物发展 出不 同类型 、不同程 度的寄 生性和 致病 性 ,植 物也 相应地 形成 了不 同类 型 、不 同程度

香蕉枯萎病

香蕉枯萎病

香蕉枯萎病的研究进展###1###*(1琼州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海南三亚572000;*9876@)摘要:香蕉枯萎病是目前国内和世界很多地区香蕉种植区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严重危害了世界的香蕉生产,从而引起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

国内外众多研究人员通过发病机理等多方面分析其发病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生物防治、化学防治、遗传改良等防治措施。

关键词:香蕉枯萎病;发病机理;防治措施Banana Vasicular WiltZHANG Xiaojiao1FENGHuimin*(1School of Bi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ongZhou University, Sanya Hainan,572000 China; *fhm9876@) Abstract:Banana vasicular wilt is a kind of crushing disease to banana growing region in domestic and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at present,and is badly endangering the production of banana,which arise extensive attentions and researches.Many researchers in domestic and abroad to analyze the etiology and other aspects through the pathogenesis, and put forward the control in term of biotic control, chemic control, genetic improve and so on.Keywords:Banana vasicular wilt;Pathogenesis;Prevention measures.香蕉起源于东南亚,它是世界上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栽培果树之一,远在3000~4000多年前就已被发现并记载。

香蕉枯萎病菌果胶裂解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香蕉枯萎病菌果胶裂解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香蕉枯萎病菌果胶裂解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董章勇;王振中【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年(卷),期】2012(28)27【摘要】为了解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4号生理小种(FOC4)PL基因序列特征,根据同源物种PL相关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和RT-PCR技术,克隆了FOC4序列基因,命名为pl2-FOC4。

PL基因DNA序列由3个内含子和4个外显子组成。

其cDNA编码区包含了831bp的片段,编码276个氨基酸。

预测编码蛋白有信号肽,其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分为30271.9Da和5.06,该蛋白为稳定存在的蛋白。

PL2-FOC4具有5个N-糖基化位点,4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5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3个豆蔻酸位点。

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一定保守性,进化上与镰刀菌亲缘关系最近。

【总页数】5页(P167-171)【关键词】果胶裂解酶;香蕉枯萎病;香蕉枯萎病菌;序列分析【作者】董章勇;王振中【作者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华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生理学研究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2.4【相关文献】1.香蕉枯萎病菌fgb2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J], 魏巍;杨腊英;周端咏;谢德啸;黄小娟;刘一贤;黄俊生2.香蕉枯萎病菌fow2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J], 杜和禾;黄俊生3.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中CHS基因家族的克隆与蛋白序列分析 [J], 毛超;杨腊英;戴青冬;黄俊生4.香蕉枯萎病菌chsV基因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J], 陈石;陈丽娜;魏守兴;郑加协;周红玲5.香蕉枯萎病菌GATA转录因子基因Fnr1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J], 漆艳香;张欣;张贺;陆英;蒲金基;喻群芳;谢艺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香蕉枯萎病综合防控技术探究

香蕉枯萎病综合防控技术探究

香蕉枯萎病综合防控技术探究香蕉枯萎病是由土壤真菌尤氏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 cubense)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病害,严重影响了全球香蕉产业的发展。

根据研究发现,香蕉枯萎病不仅仅是一种病害,更是一种病害集群的综合体系。

针对香蕉枯萎病,除了传统的农药防治外,还需要综合运用遗传改良、生态调控和物理治理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综合防控。

本文将探讨香蕉枯萎病综合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一、遗传改良遗传改良是一种有效的综合防治香蕉枯萎病的技术手段。

通过选育耐病品种和病害抗性基因的导入,可以有效提高香蕉对枯萎病的抗性。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交叉育种和转基因技术,成功培育出了多个抗香蕉枯萎病的新品种,这些品种不仅在抗病性上有所提高,而且在产量和品质上也有较大的改善。

未来,遗传改良技术仍然是防治香蕉枯萎病的重要手段,需要加强不同品种的杂交育种和抗性基因的研究,提高香蕉抗病性,降低香蕉枯萎病的发病率。

二、生态调控生态调控是一种以生物防治为主要手段的综合防治技术。

据研究发现,土壤微生物对香蕉枯萎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通过调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可以降低香蕉枯萎病的发病率。

目前,研究人员通过引入一些具有拮抗作用的益生菌,如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等,来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从而抑制香蕉枯萎病菌的生长繁殖。

一些生态调控技术还可以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改善土壤通气性等方式,提高土壤环境的适宜度,从而减轻香蕉枯萎病的发生。

未来,生态调控技术还可以通过利用生物多样性和生物竞争等方式,进行更精细化的施策,提高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控效果。

三、物理治理物理治理是一种以物理手段进行香蕉枯萎病防治的技术。

热水处理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将种植材料浸泡在50°C左右的热水中,可以杀死土壤中的香蕉枯萎病菌,降低病害的发生。

热蒸汽灭菌、光照消毒等物理治理技术也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中的香蕉枯萎病菌,降低病害的传播。

香蕉枯萎病菌2个生理小种MAPK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香蕉枯萎病菌2个生理小种MAPK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hih e ou inay c n e v tv ,s a e o oo y o r h n 9 g v lto r o s r a ie h r d h m l g fmo e t a 0% wih ma un a l n t o e nd te e wa o t ny f g lp a tpah g nsa h r s n dfe e c e we n t e t a e fFu a im x s r m p.c be s n a no a d s qu nc . i r n e b t e h wo r c so s ru o y po u f s f u n e i mi ci e e es
4 丝 裂 原 活 化 蛋 白 激 酶 ( P ) 因 fe ) MA K 基 oMK1 oc 4的 序 列 差 异 ,根 据 番 茄 枯 萎 病 (uaim oyprm £ s. ,f 肘K F sr xso u u p
1 o es i 的 M P 基 因 相 关 序 列 设 计 引 物 .利 用 P R和 R — C 技 术 .分别 克 隆 了香 蕉 枯 萎病 菌 2个 生 理 小 y p r c) c i A K C TPR 种 的基 因 序列 和 开 放 阅读 框 。结 果 表 明 .所 获 得 的 2个 MA K 基 因均 含 有 3 内含 子 和 4个 外 显 子 ,2个基 因序 P 个 列 只有 一 个 碱 基差 异 .编 码 氨 基 酸 3 5个 ,氨 基 酸组 成 无 差 异 ;根据 生 物 信 息 学 软 件 预 测编 码 蛋 白没 有 信 号 肽 , 5 具有 2个 功能 位 点 ,分 子 量 和 p 分别 为 4 u 6 7 该 基 因编 码 的 蛋 白具 有 高 度保 守 性 ,与大 多 数植 物致 病 菌 1 1 和 . k 4 的 同源 性都 在 9 %以上 .不 同病 原镰 刀 菌 间 的 同源 性 接 近 1 0 0 0 %。 关键 词 香蕉 枯 萎 病 菌 :MA 基 因 :序 列 分析 文献 标 识 码 A

香蕉枯萎病综合防控技术探究

香蕉枯萎病综合防控技术探究

香蕉枯萎病综合防控技术探究香蕉是一种热带水果,富含营养,深受人们喜爱。

近年来香蕉枯萎病成为香蕉产业的重要问题,给香蕉生产和贸易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香蕉枯萎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疾病,其特点是寄主植物叶片枯黄、叶端干枯并逐渐萎缩,最终导致整株植株死亡。

针对香蕉枯萎病的综合防控技术成为了研究热点,本文将探讨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一、香蕉枯萎病病原及传播途径香蕉枯萎病的病原真菌主要是黄瓜镰刀菌属的褐腐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其会在植物的体内形成真菌丝,分泌毒素诱导植物产生病变,导致植株枯萎死亡。

香蕉枯萎病的病原菌会通过土壤传播、昆虫传播、人为传播等方式广泛传播,增加了病害的传播速度和范围,给香蕉生产带来巨大阻碍。

二、香蕉枯萎病综合防控技术针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控,目前国内外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综合防控技术,主要包括抗病品种选育、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土壤改良和生理调控等措施。

1. 抗病品种选育抗病品种选育是目前防治香蕉枯萎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交配育种和基因编辑等手段选育出一系列抗香蕉枯萎病的新品种,这些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能够有效抵御病原真菌的侵害。

抗病品种选育也提高了香蕉产量和品质,为香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制剂(如木霉、枯草芽孢杆菌等)或者益生菌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提高植物自身的免疫能力,从而抵御病原真菌的侵害。

生物防治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对提高香蕉产量和质量也有显著效果。

3.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防治香蕉枯萎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高效的杀菌剂和杀菌技术,能够有效抑制病原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减少病害对植株的危害。

由于化学防治存在着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谨慎使用。

4. 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对预防香蕉枯萎病有一定的作用。

通过土壤改良,可以调节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通气性、提高土壤保水力等,为植物生长提供更适宜的环境。

香蕉枯萎病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香蕉枯萎病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围l米范围实施挖除焚毁病株 、土壤消毒等处理措施 , 0
清除侵染来源 ,杜绝传播机会 ,防止疫情蔓延 ;四是增 强防病意识 ,增加危机感 。
( ) 强 技 术培 训 ,提 高 监测 防治 水 平 ,提 升 广 五 加 西 香 蕉枯 萎 病 监 测 防治 综 合 素 质
7 4
鳓 隔热辩菇蛐 2 1 5 总 第4 期 0 1 2
摘 要 :香蕉枯萎 病是 由尖孢镰 刀茵 古巴专化型 引起的 一种维 管束真 菌性土传病
害 ,该 病 对 世 界 香 蕉产 业 造 成 严 重危 害 , 已成 为 香 蕉 产 业 发 展 的 瓶 颈 。本 文对 近 几年 香
蕉枯萎病 菌致病 生理 小种快速检 测、化 学防治、生物防治 、抗病育种等方 面的防治技 术
rc4 ae 的程序I i Y 等设计特异引物F c 1 F c 2 。Ln H o一 / o一 进
行 P R 增 ,并 优 化 了 P R 行 参 数 ,能 够 快 速 检 测 C 扩 C 运
疑似病例调查报告 》上报广西区农业厅 、 农业部南亚办 和热作病虫 害专家组。2 0 年南宁市监测站发现有香蕉 09 枯萎病疑似病例发生 ,我们立即组成工作组会 同南宁市 农业局 、南 宁市水果办 、南宁市农林水利局等单位对香 蕉园开展现场调查T作 ,并现场指导蕉农开展隔离 、消 毒等防控T作 ,及时提 出处理要求 。一是要高度重视 , 及时防控 ,隔离封锁疑似感病区 ;二是对疫 区周 围蕉园 开展全面普查 ; 是组织力量 ,坚决对发病 区为 中心周
研究 。Dt MA i 等对采 自不 同香蕉产 区的F C a O 代表菌种
的翻 译 延长 因子 1 ( E 一 lh )和核 糖 体操 纵 子 基 仅 T F 1a a p 因 内 间 隔 区域 (G I S)的基 因差 异进 行 分 析 ,设 计 P R C

香蕉枯萎病菌2个生理小种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的比较

香蕉枯萎病菌2个生理小种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的比较
组织浸 解 的主要 因素 , 除浸 解组 织外 , 果胶酶 还 引起 通过致病性鉴定后保存备用 ; s 栽培 品种粉蕉 Mua
细胞 的死亡 。研 究结 果 表 明 , 胞 壁 降解 酶在 香 蕉 ( 细 AAB 和 C v n ih栽 培 品种 巴 西 香 蕉 ( ) a e ds AAA) 均 枯 萎病 致病 过程 中具有 重 要作用 _ 。 4 ] 果 胶 酶 是一 组 复 合酶 , 主要 包 括 多聚 半 乳糖 醛 购买 自广 东省农 业科 学 院。
中 图分 类 号
香 蕉枯 萎病 是破 坏维 管束 导致植 株死 亡 的毁灭 酶 ( MT ) , 中 P 是 通 过 水 解 作 用 分 解 果 胶 P E等 其 G 性病 害 , 病 原 菌 是 尖 孢 镰 刀 菌 古 巴 专 化 型 ( u 物 质 a14糖 苷 键 , 先 作 用 于果 胶 酸 。果 胶 酶 引 其 F— 一, 优 sru x sou fs.u es)又 称 香 蕉枯 萎 病 起 的细胞 死亡是 果 胶 酶 降解 中胶 层 和 多 糖 组 分后 , a imo yp rm .p cbne ,
要有两道屏障阻止病菌 的侵入 , 即表皮 的角质层和 细胞壁多糖。多数病原菌可以通过产生角质酶分解 11 供试 材 料和主 要试 剂 .
寄主植 物表皮 的角质 物 质 , 过 产 生一 系列 细 胞 壁 通 供 试 香 蕉 枯 萎 病 菌 1号 生 理 小 种 Fuaim sru 降解酶 分解 寄主 植 物 细胞 壁 果 胶 、 维 素 和半 纤 维 o yp rm .s.c bnerc ( o ) 香 蕉 枯 纤 x s ou f p u e s ae1 F c1 和
均能检测到 P P G、 MG、 G 、 MTE和 C 种细胞壁降解酶活性 , 中 P P TE P x5 其 G活性 均最 高。在 7 种不 同碳源培养 条件下 , o F c4的菌丝干质量都 比 F c1的大 , 明 F c4的生长更 快 , o 说 o 能更适 应多种 营养 条件 。在 P G诱 导方

第五节 香蕉镰刀菌枯萎病

第五节 香蕉镰刀菌枯萎病
严重威胁世界第一大香蕉种植品种cavendish的生存香蕉枯萎病菌侵染机制在寄主植物与病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当中病原物侵入寄主后能产生激素酶类和毒素等物质这些物质都会给植物造成一定的伤害王琪纯化和鉴定了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人工培养所分泌的致病性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c1认为该酶是一个重要致病因子
第五节 香蕉镰刀菌枯萎病
2000年后,周鸿飞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手 段,筛选出特异性较好的引物 (P5: 5’GTAGTGCGCATAAGCTTGGT3’ P6: 5’CTGCACGTCGAATCTTAACTT3’),该引物可准 确、灵敏、快速检测到除了甜瓜枯萎病菌 以外的尖孢镰刀菌其余专化型菌株。
张绍升:利用特异性培养基的检测
•“黄”:成株期下部叶片先发生,发病初期 叶片边缘变黄,叶缘黄化后向主脉扩展, 整个叶片黄化
“枯、倒挂”:病叶叶柄在靠近叶鞘处折曲、下 垂,由黄变褐而干枯,倒挂假茎四周。病情发展 速度,叶片迅速萎蔫。
• 假茎“外皮纵裂内部褐变腐烂”。
•属于维管束病害 •横切面,可见中柱髓 部和皮层薄壁组织间, 有黄色或红棕色的斑 点,最终转变成紫色至 黑色。 •纵切面,初发病的组 织有黄红色病变的维管 束,近茎基部颜色很 深,向上渐变淡。
•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型,无色,有3个至多个隔 膜,多为3个。30-43 X 3.5-4.3um •小型分生孢子数量多,在产孢体上呈假头状 着生,单胞或2胞
分生孢子座
我国香蕉广义上分为: • 香牙蕉类型( AAA群)是目前国内大面积栽培品 种。 • 大蕉类型(ABB群) • 粉蕉类型 (ABB群) • 龙牙蕉类型(AAB 群)
(3)选用抗病品种 • 为土壤性病害,目前还未有理想的特效药。 • 台湾利用组培苗变异选出耐该病生理小种4号的 台蕉1号及多个耐病优系。Formosana即宝岛蕉品 种于2002年正式推广,成为能替代优质高产但易 感枯萎病的‘北蕉’以及较抗病的‘台蕉1号的品 种。 • 洪都拉斯利用杂交育种育成FHIA一01即金手指香 蕉(AAAB)可抗黄叶病。 • 国内研究动态

香蕉枯萎病综合防控技术探究

香蕉枯萎病综合防控技术探究

香蕉枯萎病综合防控技术探究香蕉枯萎病是由土壤中的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病害,其病原是一种名为青枯菌的真菌。

该病害的发生会导致香蕉植株的干枯、叶片发黄、生长缓慢,最终会导致香蕉无法正常果实成熟,减少产量和品质。

因此,对于香蕉枯萎病的综合防控技术的研究非常重要。

1. 土壤消毒对于已经感染了青枯菌的土壤,需要进行土壤消毒来清除病原菌。

这可以采用化学药剂或物理方法。

化学药剂主要是喹啉酮、硫酸镁等,可以在春季秋季进行施药。

但是,长时间使用化学药剂有可能导致土壤中的微生物失去活力,降低土壤质量。

所以,可以采用物理方法,如夏季铺盖黑色塑料薄膜,将土壤直接暴晒,或使用高温蒸汽灭菌机等消毒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消除病原菌,但可能会对土壤质量和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2. 改良土壤通过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质量,可以增强香蕉植株的抗病能力。

可以在春季和秋季进行施肥,适量添加钙、硼、铁等元素,调节土壤pH值,提高土壤肥力。

此外,在种植香蕉前可以在土壤中添加一定量的腐熟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改善土壤结构。

这些改良土壤的方法可以增强香蕉植株的免疫力,提高植株抵抗青枯菌的能力。

3. 合理的种植管理在种植香蕉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香蕉枯萎病的发生。

首先,在生产香蕉的地区,要注意稀植密植的株距,尽量避免香蕉叶片之间的接触。

其次,在摘下香蕉或修剪香蕉叶片时,要使用干净、锋利的工具,避免传播病原菌。

另外,要定期清理落叶和垃圾,保持种植区域的卫生,减少病原菌的滋生。

4. 综合防治措施在香蕉枯萎病的综合防治中,除了以上措施外,还可以结合生物制剂和化学药剂进行综合防治。

生物制剂包括一种叫做“肥换细菌”的菌群,可以有效控制青枯菌的生长,增强香蕉植株的抗病力。

此外,可选用杀菌剂进行药浴、冲洗等处理。

总之,香蕉枯萎病的综合防治需要采用多种方法,综合管理,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降低香蕉受病害的风险。

同时,生物制剂和化学药剂也要正确使用,以避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我国土壤微生物菌群构建防控香蕉枯萎病研究进展

我国土壤微生物菌群构建防控香蕉枯萎病研究进展

2020年2月Feb.2020第40卷第2期Vol.40,No.2热带农业科学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AGRICULTURE我国土壤微生物菌群构建防控香蕉枯萎病研究进展①杜浩②只佳增李宗锴周劲松杨绍琼陈伟强③(云南省红河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河口661300)摘要香蕉枯萎病严重威胁了香蕉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国在土壤微生物区系调控与菌群构建防治香蕉枯萎病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从不同施肥模式、轮作种植与化感植物运用、拮抗菌运用、抗性品种运用等方面,综述了基于土壤微生物区系调控的香蕉枯萎病生防技术开发研究进展,以期为香蕉枯萎病的防控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香蕉枯萎病;土壤微生物;调控与构建中图分类号S435.621.2+4文献标识码ADOI :10.12008/j.issn.1009-2196.2020.02.014Research Progress of Control of Banana Fusarium Wilt through Establishment of a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in ChinaDU HaoZHI JiazengLI ZongkaiZHOU JinsongYANG ShaoqiongCHEN Weiqiang(Hong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Tropical Agriculture,Hekou,Yunnan 661300)Abstract Banana fusarium wilt (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is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banana industry.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in controlling banana Fusarium wilt through the regulation of microbial fauna and establishment of soil microbes.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banana fusarium wilt control based on regulation of soil microbial fauna was reviewed from the asp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models,rotation planting and plant allelopathy,antagonistic bacteria and resistant varieties among others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banana Fusarium wilt.Keywords banana fusarium wilt ;soil microorganism ;regulation and establishment香蕉枯萎病又称巴拿马病、黄叶病,属国际植物检疫对象,是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Foc )[1]侵染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的真菌土传病害。

高效防治香蕉枯萎病的地衣芽孢杆菌201及应用[发明专利]

高效防治香蕉枯萎病的地衣芽孢杆菌201及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高效防治香蕉枯萎病的地衣芽孢杆菌201及应用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王振中,王春华,纪春艳,孙正祥
申请号:CN200710032049.5
申请日:20071204
公开号:CN101186885A
公开日:
2008052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防治香蕉枯萎病的地衣芽孢杆菌201,Bacillus licheniformis 201,保藏号CCTCCM207092,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菌落呈灰白色,圆形,平展,无光泽,边缘整齐,菌落直径一般2~3mm,菌体直杆状,大小为2.06×0.70μm,芽孢呈椭圆形;同时公开了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地衣芽孢杆菌201的对香蕉枯萎病菌抑制作用强,抑菌谱广,对香蕉枯萎病菌,西瓜枯萎病菌,番茄枯萎病菌,香蕉炭疽病菌,胶胞炭疽菌,玉米弯孢叶斑病菌,棉花黄萎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等多种病原真菌都具有拮抗作用,防效高,环境安全性好,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申请人:华南农业大学
地址:510642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
国籍:CN
代理机构:广州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蕉枯萎病及其防治研究进展*王振中(华南农业大学广州510640)摘要香蕉枯萎病(Fusarium o xy s porum.f sp.cubense)是破坏香蕉维管束导致植株死亡的毁灭性病害。

其病菌腐生能力很强,在土壤中可长期存活。

香蕉枯萎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侵染来源主要是带菌的吸芽、病株残体及带菌土壤。

病菌从寄主根部伤口侵入寄主,通过寄主维管束向假茎上部及叶部蔓延。

目前还没有一种理想的防治香蕉枯萎病的化学药剂,与水稻轮作是控制病害的最有效途径。

半个世纪前,香蕉枯萎病菌1号小种几乎摧毁了世界的香蕉产业,现在则由于4号小种的蔓延,香蕉产业又面临新的挑战。

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实施检疫控制是防止枯萎病扩散的关键。

关键词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香蕉品种生理小种尖孢镰刀菌中图分类号S432.1,S41香蕉(M us a spp.)是著名的热带和亚热带水果,全球香蕉年产量约1亿,t是世界第二大水果作物,产量仅次于柑桔[1]。

香蕉是许多地区的经济支柱,仅在非洲和亚洲,就有大约5亿人靠香蕉为生[2]。

我国是世界香蕉生产的主要国家之一,2003年种植面积达25.5万h m2左右,产量590多万,t是世界第三大香蕉生产国。

香蕉枯萎病又称香蕉巴拿马病、黄叶病,是破坏维管束导致植株死亡的毁灭性病害,其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 u m oxy s p orum.f sp. cubense)。

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在亚洲和非洲的部分国家以及澳大利亚发生为害,严重威胁世界第一大香蕉种植品种Cavendish的生存。

Cavendish香蕉于20世纪60年代取代当时大蜜哈(G r os M ichel)而成为世界香蕉第一品种,后者则由于香蕉枯萎病菌1号小种的为害而导致绝产[3]。

因而,4号小种的出现和蔓延,引起各香蕉种植国家的高度关注。

1香蕉枯萎病的发生概况香蕉枯萎病最早于1896年在巴拿马发生,1935 ~1939年在南美洲几个国家大面积爆发,导致90%以上的优质大蜜哈香蕉[G r osM ichel(AAA)]发病,约有43万hm2遭毁,并通过出口传播到全世界。

到20世纪50年代,除了南太平洋、地中海、马来西亚的一些岛屿以外,世界其他地方均有该病的发生[3]。

1967年我国台湾省发生香蕉枯萎病,20世纪70年代后流行,使台湾的香蕉面积从最高峰时期的5万hm2降至近年的5000h m2,而且其中的一半仍受到枯萎病的影响[3,,4]。

广东省20世纪70年代发现香蕉枯萎病,造成龙牙蕉和粉蕉大面积发病,发病率严重时达到60%,造成毁灭性的损失。

2香蕉枯萎病的症状特点幼龄期植株感病后,无明显症状,到了成株期时,先在最下部叶片及其叶鞘呈橙黄色,从叶边缘向中脉逐渐扩展,叶柄在靠近叶鞘处折曲,病叶凋萎,倒挂在假茎旁。

叶片自下而上相继发黄,凋萎,倒挂,最后形成一圆圈叶片倒挂于假茎周围。

叶片由黄色变褐色干枯,最后顶叶枯死,病株便全株枯死。

有些病株从假茎外围的叶鞘近地面处开裂,渐向内扩展,层层开裂直到心叶,并向上扩展。

裂口褐色干腐,最后叶片变黄,倒垂或不倒垂,植株枯萎相对较慢。

横剖病株,在中柱髓部及周围,有黄红色病变的维管束,分散或连续;纵剖病株,可看到黄红色病变的维管束成线条状,越近茎基部颜色越深。

3香蕉枯萎病菌的生物学特性香蕉枯萎病菌分生孢子3~5个隔膜,多数为3个隔膜,弯月形,无色,大小为30~43L m@315~ 413L m;散生在菌丝上的小型分生孢子数量很多,单胞或双胞,卵圆形,无色。

菌核蓝黑色。

厚垣孢子椭圆形至球形,顶生或间生,单生或2个联生。

菌核蓝黑色。

厚垣孢子椭圆形至球形,顶生或间生,单生或2个联生。

病原菌在22~34e范围内可生长,26~30e为最适生长温度;适合生长在弱酸性环境,在p H5条件下生长最好。

病原菌温度在25~28e和土壤持)198)*收稿日期:2006-03-22水量为25%以上时,容易导致发病。

香蕉枯萎病菌是兼性寄生菌,腐生能力很强,在土壤中可存活8~10年。

病原菌进入寄主以后,营死体营养方式,先降解寄主组织,杀死寄主细胞,再吸收营养。

4香蕉枯萎病菌的生理小种香蕉枯萎病病原菌有4个生理小种,1号小种感染香蕉的栽培种:/大蜜哈0及龙牙蕉(M usa AAB),矮香蕉[Dw arf C avend i s h(AAA)]较抗病;2号小种在中美洲,仅感染三倍体杂种棱香蕉[B lugg-oe(AAB)],不侵染/大蜜哈0;3号小种感染野生的羯尾蕉属(H eliconia spp.);4号小种感染几乎所有的香蕉种类,如C avend ish、/大蜜哈0、矮香蕉、野蕉(BB)和棱指蕉,其毁灭性最大[3,5]。

20世纪初期,1号小种几乎使全世界的香蕉/大蜜哈0品种毁灭,直到60年代利用抗1号小种的Cavendish品种代替/大蜜哈0种植,才得以挽救香蕉产业[3]。

为害C avend ish品种的4号小种于1967年在我国台湾首次发现和鉴定,几年内便侵袭了台湾的5万h m2蕉园,造成巨大的损失[3,4]。

实际上,早在20世纪20年代在加那利群岛就有Cavendish受枯萎病侵染的报道[6],但其病原直到70年代才由台湾鉴定,与当时菲律宾侵染C avend i s h的枯萎病菌同属4号小种[3]。

目前,4号小种已严重危害澳大利亚、非洲以及部分亚洲国家的香蕉生产,对南美洲的香蕉也造成巨大威胁[7]。

我国大陆于1996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发现侵染巴西蕉的4号小种,目前,香蕉枯萎病在广东省主要香蕉种植区蔓延,对香蕉产业造成重大的危害[8,9]。

2003年,比利时植物病理学家Em ile Frison在5新科学家6杂志(16January2003ed ition o f the Ne w Sc ientist)上撰文指出:由于受/黄叶病0等疾病的威胁,香蕉树的产蕉期和产量都在锐减,如果不及时采取挽救措施,10年后人类就再也吃不到香蕉了[7]。

5香蕉枯萎病的侵染和田间流行特点511侵染和发病香蕉枯萎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侵染来源主要是带菌的吸芽、病株残体及带菌土壤。

病原菌从寄主根部伤口侵入寄主,通过寄主维管束向假茎上部及叶部蔓延,堵塞木质部导管,导致植株枯萎死亡。

据Su等[4]报道,从病茎上长出的吸芽大约有30%~40%是带菌的,我们在珠江三角洲的抽样检测表明,大约带菌率为44%左右(待发表)。

枯萎病的潜育期很长:田间植株自苗期感染到发病需要3~5个月或更长,采用芽苗进行接种需要1~2个月时间。

512传播方式香蕉枯萎病菌随病株残体、带菌土壤、耕作工具、病区灌溉水、雨水、线虫等导致近距离传播蔓延。

带病菌的吸芽、土壤及二级苗成为远距离传播方式。

513田间发病特点据观察,蕉园一般在5月中旬出现零星病株,抽蕾后发病速度很快,在收获前病害达到最大值,大部分病株死亡。

发病田块有明显的发病中心。

病害年度间增长很快,病株率每年可增长3~5倍。

6香蕉枯萎病的防治和检疫控制在化学防治方面,目前还没有一种理想的防治香蕉枯萎病的化学药剂。

不少化学农药在室内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菌效果较好,但在田间没有太多的防治效果,防效不理想。

在2003年国际香蕉枯萎病研讨会上,Ne l等[10]作了关于香蕉枯萎病化学防治的综述,认为除苯并噻二唑对香蕉枯萎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外,其它化学药剂几乎无效。

对病区来说,与水稻轮作是控制病害的最有效途径,可在1~2年的短期内就能有效减少枯萎病的发生程度。

目前没有有效的抗病品种。

香蕉抗病品种培养依然面临很大的困难。

台湾通过无性系变异获得一系列抗病品系,但它们的农艺性状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产量低、株更高、叶柄脆弱、生长期长、脱绿期长、品质差、商品价值低等[3]。

以GCTC V-215-1为材料选育的召蕉1号已于1992年获得台湾品种登记[3]。

国外关于香蕉枯萎病生物防治的研究也刚起步,主要集中于香蕉枯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其室内盆栽防治试验。

Thangavelu等[11]报道哈兹木霉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效为48%~51%,荧光假单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也有较好的防效[12]。

国内生物防治香蕉枯萎病的研究也已稳步开展,肖爱萍等[13]从香蕉园或者其他果园的土壤中分离获得5株的拮抗菌,在PDA培养基对峙试验中对香蕉枯萎病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但没有进行防治试验,是否有效还需要拭目以待。

我们从香蕉体内分离到一株地衣芽孢杆菌2-01,室内对峙试验对香蕉枯萎病菌1号和4号小种均有很强的拮抗活性,香蕉苗接种试验)199)在接种4号小种40天后,防治效果为80%(未发表)。

目前,在我国广东省和海南省已有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为害香蕉的报道[8,9,14],除了在病区推广水旱轮作控制病害发展之外,必须严格实行检疫控制,防止病苗运向新区。

由于田间尖孢镰刀菌种类很多,有的还内生在植物上,因而从香蕉上分离到尖孢镰刀菌后,还需要进行致病性或在K o m ada改良培养基上的性状来确定4号小种[3,4]。

在病区是通过发现病株和剖折办法初步确定为枯萎病,然后取样进行分离培养,得到尖镰孢霉后要进行香蕉接种试验才能确定是否是4号小种。

1号小种只侵染香蕉的栽培种/大蜜哈0和龙牙蕉;不侵染矮香蕉。

而4号小种能感染几乎所有的香蕉种类。

目前枯萎病菌4号鉴定和检疫都耗时很长。

香蕉致病性试验需要1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Ko m ada 改良培养基上培养也要10天以上才能观察结果,这对病害控制十分不利。

作者的研究组去年以来在确定了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致病的特异酶(未发表)的基础上,利用特异DNA序列进行4号小种快速检测,目前已进行试用,从病组织上检测4号小种,最快能在6h内得出结论,这一方法的完成,将可为各地香蕉枯萎病4号小种的检疫提供技术支持。

7结语香蕉枯萎病是香蕉生产的毁灭性病害,半个世纪前,由于1号小种的蔓延为害,使世界的香蕉产业面临崩溃,Cavendish品种香蕉的出现才得以峰回路转。

侵袭Cavendish香蕉的4号小种出现将近半个世纪以后的今天,香蕉生产又重对当年相同的困境,这就难免国际香大蕉改良网络组织发出/离香蕉消失还有多久?0的惊叹了[7]。

毕竟科技已经大大进步了!组织培养、细胞融合和基因工程等技术陆续进入香蕉抗病育种领域,新的香蕉品种已现端倪,对香蕉枯萎病菌致病性的研究也陆续开展,有效控制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的为害,只是个时间的问题了!参考文献1魏岳荣,杨护,黄秉智等.生物技术在香蕉育种中的应用.果树学报,2003,20(5):393~3982白先进,周嘉运,朱建华.我国香蕉生产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福建果树,2004(4):40~423Hw ang S C,Ko W H.Cavend i sh b anana c u lti vars res i stan t to f u s ar-i um w ilt acqu ired t h rough s o m acl on al variati on i n Ta i w an.Plant D is-ease,2004,88(6):580~5884Su H J,Hw ang S C,Ko W C.Fusarialw ilt of Cavend is h banana i n Tai w an.Plant D i sease.1986,70:814~8185Persley G J,De Langhe E A.Summ ary of d i scuss i on s and recomm en-dati on s.Pages9~17i n:Banan a and p l an tai n b reed i ng strategies.Au stralian C enter of Internati onal Agricu l tural Research(AC I AR) Poceed i ng.N o.21,19866A s hby S F.Pana m a d i sease i b the C anari es and W estA frica.T rop-i calAgriculture,1926,3:87I N I BAP,Just ho w far are b ananas from exti ncti on?I NIBAP,M on-t pelli er,21January20038刘景梅,王璧生,陈霞.广东香蕉枯萎病菌生理小种RAPD技术的建立.广东农业科学,2004,4:43~459任小平,李小妮,吴仕豪等.香蕉枯萎病4号小种的生物学特性及检测防治技术.广东农业科学,2005,1:58~5910N elB,V ilj oen A,Stei n berg C,et a.l E valuati on of che m i cal s ub-st ances f or the m anage m en t and control ofFusari um w ilt of banana, In:C laudine P icq,Anne V ez i na,Eds.20d In ternati onal sy m pos-i um on Fusariu m w il t on banan a.B razi,l Salvador de Bah i a,2003. 11Th andavel u R,Paanis wam iA,Dorais w a m y S,et a.l Th e effect of P seud o m onas oresce n s and Fu sari um oxysporum f sp.c ube n se on i n-duction of defence enz ym es and ph enolics i n ban ana J I B io Pl anta-num,2003,46(1):107~11012Raj appan K,V i dhyasekaran P,S ethuraman K,et a.l D evelopm ent of po w der and capsule for m u l ati on s of P se udo m ona s fl uore sce n s strai n Pf-1f or con trol of banan aw ilt.Zeitschrift f uer Pfl an zenk rankheiten und P fl anzenschutz,2002,109(1):80~8713肖爱萍,李庚花,游春平等.5株拮抗细菌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27(4):572~57514谢艺贤,漆艳香,张欣等.香蕉枯萎病菌的培养性状和致病性研究.植物保护,2005,31(4):71~73)20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