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技术认识教学文稿
机械加工技术教案
![机械加工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e73996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45.png)
机械加工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加工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掌握常见机械加工工艺和相应的加工方法。
3.学会使用机械加工设备进行实际操作,并能够进行简单零件的加工。
二、教学内容1.机械加工概述–机械加工的定义与分类–机械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2.机床与刀具–常见的机床种类和结构–常用刀具的种类和使用3.机械加工工艺–锻造工艺–铸造工艺–切削工艺–其他机械加工工艺介绍4.切削工艺与刀具选择–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的计算与选择–切削液的使用与选择–刀具的选择与刀具寿命的延长5.机械加工实验–实践操作机床的安全注意事项–机械加工操作技巧的培养–通过实验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操作方法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机械加工的概念、原理和工艺等内容。
2.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际的机械加工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操作情况,进行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的讨论交流。
四、教学流程1.第一节课:机械加工概述–介绍机械加工的定义和分类–介绍机械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2.第二节课:机床与刀具–介绍常见的机床种类和结构,如车床、铣床、钻床等–介绍常用刀具的种类和使用,如车刀、铣刀、钻头等3.第三节课:机械加工工艺–介绍锻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常用设备–介绍铸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常用设备–介绍切削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常用设备–介绍其他机械加工工艺,如焊接、钳工等4.第四节课:切削工艺与刀具选择–讲解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的计算与选择方法–讲解切削液的使用与选择方法–讲解刀具的选择与刀具寿命的延长方法5.第五节课:机械加工实验–介绍实践操作机床的安全注意事项–演示机械加工操作技巧–学生分组进行机械加工实验,并进行实验报告撰写五、教学评估1.学生实验报告评估:评估学生在实际机械加工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实验报告的质量。
2.学生课堂表现评估:评估学生在理论讲解和讨论交流环节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效果。
中职学校《机械加工技术》课件绪论第一章
![中职学校《机械加工技术》课件绪论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1375dcef4693daef5ef73dfe.png)
《机械加工技术》
2014年秋期
课件制作: 沅江市职业中专 机电组 黄曙
前
一、《机械加工技术》课程 机械是什么?
言
机械: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前
一、《机械加工技术》课程 机器有什么特征?
言
机器的特征:人造的 各部份有确定的运动
能实现功能转换
前
二、《机械加工技术》课程内容
言
1.机械加工 2.切削加工 3.机床 4.刀具 5.夹具 6.工件 7.机械加工工艺 8.轴类零件加工 9.套筒类零件加工 10.箱体类零件 11.圆柱齿轮加工 12.装配工艺基础 13.设备维修工艺基础 14.先进加工技术
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意义: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缩短工序时间,减少人力、物力和财 力消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途径:改善零件设计、改变加工工艺方法。 1.缩短时间定额 缩短基本时间(大批生产明显)、缩短辅助时间(单件生产明显 ) (1)缩短基本时间(机动时间) 提高切削用量: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 减少或重合切削行程长度 采用多件加工
二、基准的分类
1. 设计基准:零件图上确定某些点、线、面的位置时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 称为设计基准。 例:长度方向尺寸基准左端面A 直径方向尺寸基准轴线D
第二节
二、基准的分类
工件的定位基准
2. 工艺基准:零件在工艺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称为工艺基准。 工艺基准包括: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 工艺基准一般与设计基准重合。一般是要尽量重合。 当工艺需要,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会产生基准不重合误差。 (1)工序基准 据的基准。 (2)定位基准:在加工中用作定位的基准。 在工序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加工表面尺寸、形状和位置所依
小学信息技术创建演示文稿教案模板
![小学信息技术创建演示文稿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c709b2a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7c.png)
小学信息技术创建演示文稿优秀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演示文稿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Microsoft PowerPoint等演示文稿软件,创建、编辑和展示演示文稿。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掌握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
2.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培养信息收集、处理和展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提高信息素养。
2. 学生学会运用演示文稿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成果,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第1节:演示文稿的基本概念及应用1. 演示文稿的定义及其作用。
2. 演示文稿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第2节:Microsoft 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1. PowerPoint的启动与退出。
2. 幻灯片的基本操作(新建、删除、复制、移动)。
3. 文本的输入与编辑。
第3节: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1. 演示文稿的布局与结构。
2. 字体、颜色和背景的设置。
3. 插入图片、图表和动画。
第4节:演示文稿的展示与交流1. 设置演示文稿的播放效果。
2. 演讲演示文稿的方法与技巧。
3. 演示文稿的交流与评价。
第5节:实践活动——创建主题演示文稿1. 选择一个主题,收集相关资料。
2. 利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
3. 进行演示文稿的展示与交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演示文稿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2. Microsoft 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
3. 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难点:1. 演示文稿的制作技巧。
2. 演讲演示文稿的方法与技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法:通过实践任务,引导学生掌握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
2.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实践活动。
教学手段:1. 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软件操作演示和实践活动。
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案例。
机械加工技术(高教版)全套教案
![机械加工技术(高教版)全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a0a7034b35eefdc8d33392.png)
授课教案SHOU KE JIAO AN课程名称机械加工技术教材机械加工技术授授课时间:第一周星期三5~6授课班级:12秋机1课时:2课题:绪言教学目的:了解课程的特点,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对象。
掌握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的概念教学重点: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的概念教学方法:讲授与师生互动相结合教具:教学过程:绪论一、我国机械制造工业的现状和今后的任务:1、机械制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机械制造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机械制造工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举例:2、我国机械工业的成就和差距:我国机械工业的主要成就有:1)、增强了提供重大技术装备的能力。
例:60万kw火力和30万kw水力发电设备,1000万t露天煤矿成套设备,300万t钢铁的成套设备,6000m石油钻机及采油设备等。
2)、积极开发高水平的新产品。
大部分产品赶上或超过国际80年代水平,有的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例:20-10FP500NC超重型数控龙门铣床、PJ-1喷漆机器人、SX041大规模集成电路光栅数显仪、可编程控制器等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增强提高国防建设新装备的能力。
例:我国机械工业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发达的工业国家相比,在生产能力、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
3、今后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趋势:二、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对象1、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对象:机械制造中的工艺问题。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课程性质:应用性技术学科。
2、什么是机械制造工艺?机械制造工艺是各种机械的制造方法和过程的总称。
3、什么是应用性技术学科:深入了解实践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基础理论,解决面临的实际工艺问题。
4、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形成:5、机械制造工艺学解决的问题:(1)、如何保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
举例:从精度要求出发说明。
Nm技术应用(2)、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措施:①利用新材料、新装备、新方法。
举例:特种刀具材料、新型加工方法、综合专用设备(NC、MC、FMS、CIMS)②新工艺、新材料:举例:无屑加工方法,新型材料(复合材料、纳米材料)③管理机制。
中职《机械加工技术》课程说明
![中职《机械加工技术》课程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0b31f53e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3a.png)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高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课程。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项目训练,使学生掌握“金属切削的基础知识,夹具,机械加工设备,典型表面的机械加工,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装配工艺,特种加工技术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使学生具备中级机械加工技术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技术能力。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机械加工技术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养成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参加机械加工技术的实践活动,培养运用机械加工技术的工艺知识和工程应用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课程任务:使学生掌握机械专业必备的机械加工技术,培养机械专业学生解决涉及机械加工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从事相关职业岗位工作打下专业技能基础;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课程的教学层次及适用对象: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
“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其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本课程适应于中、高职机械类专业及相关专业人员。
课程——电机与变压器
总课时为40课时。
数控课改文稿3范文
![数控课改文稿3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3dbb6d84b73f242326c5f93.png)
《数控技术》课改教学设计修改(1)稿机电系机械教研室《数控技术》课改教学设计草案稿本门课程适用数控技术专业,总学时为80~100学时,可根据教学实际境况在第四学期、第五学期分两学期完成全部教学进程或在第四学期一学期完成全部教学进程数控技术课改教材选择及使用情况说明教材名称:《数控技术及应用》(21世纪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 本书内容包括数控技术的基本知识、计算机数控系统的一般概念、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进给伺服系统的概念和控制原理、数控机床的精度及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等。
本书力求突出实用性。
在讲清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注重介绍数控机床的操作技能和方法,以求帮助读者应用数控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
本书可供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成人和民办高校机电、模具、数控等专业的学生作为教材,亦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罗良玲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7-1 上架日期:2005-10-27 15:00:00ISBN:页数:版次:初版开本:16开装帧:平装目录第1章绪论 11.1 数控技术的产生和特点 11.1.1 数控技术的产生 11.1.2 数控技术的特点 21.1.3 计算机数控21.2 数控机床的组成和作用 31.2.1 数控机床的组成部分 31.2.2 数控机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31.3 数字控制系统41.3.1 数字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分类41.3.2 开环和闭环控制系统 51.3.3 点位控制系统与连续控制系统 61.3.4 多功能与经济型数控系统71.3.5 适应控制系统71.3.6 直接数控系统81.4 数控技术的应用91.4.1 数控技术在金属切削机床中的应用91.4.2 数控技术在电加工机床中的应用101.4.3 数控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121.4.4 cnc三坐标测量机131.5 数控技术的发展与机械加工自动化14 1.5.1 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141.5.2 先进制造技术简介181.6 习题23第2章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252.1 概述252.1.1 程序编制的目的252.1.2 程序编制的方法252.1.3 编程内容与步骤262.2 加工程序段的格式与代码 272.2.1 加工程序的构成272.2.2 加工程序的代码272.2.3 加工程序段的格式272.3 数控机床的坐标系332.3.1 数控机床的坐标轴332.3.2 机床坐标系与工件坐标系342.4 常用准备功能指令的编程说明352.4.1 与位置有关的指令352.4.2 与插补有关的指令372.4.3 暂停(延迟)指令382.4.4 刀具补偿指令382.4.5 标准固定循环指令412.5 数控铣床与加工中心的编程412.5.1 数控铣床的编程特点412.5.2 数控铣床编程中的特殊功能指令422.5.3 数控铣床编程实例462.5.4 加工中心的编程特点482.5.5 加工中心换刀程序的编制492.6 数控车床加工程序的编制 502.6.1 数控车床的编程特点502.6.2 编程实例502.7 自动编程系统532.7.1 概述532.7.2 自动编程技术的新进展 572.8 习题58第3章计算机数控系统603.1 cnc系统的组成和计算机的功用603.1.1 cnc系统的组成603.1.2 cnc系统中的计算机613.1.3 cnc系统中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663 / 93.1.4 机床控制i/o部件的实现67 3.2 数控系统的模块化设计713.2.1 概述713.2.2 总线标准723.2.3 总线功能模块753.3 cnc系统中的插补运算763.3.1 概述763.3.2 脉冲增量插补法773.3.3 数字增量插补法(数据采样法) 923.4 cnc系统的控制软件953.4.1 cnc控制软件的组成953.4.2 cnc控制软件的结构1003.5 习题102第4章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1034.1 数控机床机械结构的主要特点103 4.1.1 数控机床的主要工艺特点103 4.1.2 对数控机床机械结构提出的要求1034.2 数控机床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结构简介1044.2.1 数控机床的主要组成部分104 4.2.2 主传动系统及主轴部件 1054.2.3 进给传动系统1074.2.4 自动换刀装置1074.3 数控机床的导轨1104.3.1 对导轨的基本要求1104.3.2 导轨的分类和特点1104.3.3 滚动导轨的结构和参数选择原则1124.4 进给系统的机械传动机构 1164.4.1 对进给系统的机械传动机构的要求1164.4.2 滚珠丝杠螺母副1174.4.3 齿轮传动副的消隙措施 1224.5 习题124第5章数控机床的位置传感器件126 5.1 数控机床位置传感器件的类型126 5.2 光栅位移检测装置1285.2.1 光栅位移检测装置的组成128 5.2.2 光栅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295.2.3 光栅传感器的信号处理技术1325.3 脉冲发生器1345.3.1 概述1345.3.2 增量式脉冲发生器1345.3.3 绝对脉冲发生器1355.4 感应同步器1375.4.1 感应同步器的结构、分类和选用1385.4.2 感应同步器的工作原理和信号处理方式1385.4.3 感应同步器数字位置测量系统1405.5 其他位置检测元件1425.5.1 旋转变压器1425.5.2 磁栅1435.6 习题146第6章数控机床的电气驱动1486.1 数控机床动力源的类型1486.1.1 主轴驱动动力源1486.1.2 进给驱动动力源1496.1.3 辅助运动驱动动力源1496.2 步进电动机1496.2.1 步进电动机的分类1496.2.2 步进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1506.2.3 步进电动机的运行性能 1526.2.4 步进电动机的驱动电源 1576.2.5 步进电动机的选用1596.3 进给伺服电动机1606.3.1 进给伺服电动机的负载计算1606.3.2 直流伺服电动机的特点与工作原理1636.3.3 直流伺服电动机的选用 1676.3.4 交流伺服电动机的特点与工作原理1686.4 数控机床主轴电动机1716.4.1 数控机床主轴驱动的特殊问题1716.4.2 直流主轴电动机及其控制单元简介1736.4.3 交流主轴电动机及其控制单元简介1735 / 96.5 习题174第7章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的控制原理1767.1 概述1767.1.1 数控机床进给运动伺服系统的分类和特点1767.1.2 全闭环和半闭环控制系统的区别1767.2 进给伺服系统中的位置指令信号176 7.2.1 位置指令信号的函数规律1777.2.2 指令值的修正1777.3 开环伺服系统1787.3.1 开环伺服系统的结构1787.3.2 系统工作原理1797.3.3 提高步进系统精度的措施1797.4 闭环(半闭环)伺服系统1817.4.1 闭环(半闭环)伺服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1817.4.2 闭环伺服系统数学模型 1827.4.3 进给伺服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分析1837.4.4 闭环伺服系统1857.5 闭环伺服系统分析1917.5.1 开环增益1917.5.2 位置精度1927.5.3 调速范围1927.5.4 速度误差系数1937.5.5 伺服系统的可靠性1957.6 习题196第8章数控机床的精度1978.1 概述1978.1.1 机床精度的基本概念1978.1.2 数控机床精度的主要检测项目1978.2 数控机床的定位精度1988.2.1 定位精度的基本概念1988.2.2 定位精度的检测2008.2.3 数控机床定位精度的评定2018.3 数控机床定位精度分析和提高措施2038.3.1 开环系统的定位精度分析2038.3.2 失动量的来源和消除措施2058.3.3 全死循环控制系统的定位精度分析2068.3.4 提高定位精度的措施——定位误差补偿2068.4 数控机床的工作精度2078.4.1 数控机床的工作精度试验2078.4.2 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特性对加工精度的影响2098.5 习题210第9章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2119.1 概述2119.1.1 系统可靠性和故障的概念2119.1.2 数控机床的故障规律2119.1.3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的一般步骤2129.2 数控机床常用的故障诊断方法2139.2.1 根据报警号进行故障诊断2139.2.2 根据控制系统led灯或数码管的指示进行故障诊断2149.2.3 根据pc状态或梯形图进行故障诊断2149.2.4 根据机床参数进行故障诊断2149.2.5 用诊断程序进行故障诊断2159.2.6 经验法 2159.2.7 换板法 2169.3 人工智能(ai)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2169.3.1 专家系统的一般概念2169.3.2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的专家系统2179.4 习题218参考文献219附:数控技术及应用课改所需设施【第2部分】计算机数控系统知识点模块所用设备:7 / 9数控系统原理综合实训设备步进开环数控工作台(2坐标或3坐标)及开环步进数控系统若干台套(5~10)数控系统组成仿真软件仿真软件及多媒体仿真实训机房及相关设备设备【第3部分】数控机床的位置检测传感器件知识点模块所用设备:直线光栅尺和数显装置直线感应同步器和相应数显装置光电编码盘和数显装置(圆光栅及数显装置等)【第4部分】数控机床的电气驱动执行部件知识点模块所用设备:数控机床功率步进电机实物,驱动电源及经济型数控系统(可用数控系统综合实验装置)直流伺服电机实物及驱动电源(可用数控系统综合实验装置)交流伺服电机实物及驱动电源(可用数控系统综合实验装置)交流主轴电机变频调速控制系统教学演示装置(可用数控系统综合实验装置)斯沃数控电器装配仿真软件(以数控机床电器电路仿真装配为主)数控系统组成仿真软件及仿真实训机房、设备【第5部分】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控制原理知识点模块所用设备:数控系统综合实验装置若干台套(5~10)(1)可以模拟整台数控机床控制过程,可进行编程、模拟各项动作;(2)对数控系统可进行安装、调试、维护、维修(设置故障点);数控系统配置及主要要求:a) CNC数控装置;(发那科系统或西门子系统等、经济型数控系统)b) X/Z轴可采用步进或交流伺服的驱动器方式;c) 可完成开环控制或半闭环控制或闭环控制;d) 可完成主轴电机变频调速控制。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演示文稿巧播放》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演示文稿巧播放》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25ef3e45f0e7cd185253647.png)
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并且重视即时反馈、
评价在技能训练中的积极作用。
讲授法探究法 教学策略选
因为学科的特殊性,所以两种方法结合,增强学生 择与设计
的动手能力。
1.导语引入。
一个演示文稿一般由多张幻灯片组成,放映时,常
常还伴有各种动画展示效果。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吧!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演示文稿巧播放》教学设计及总结 反思
学科
初中信息技术
教学课例名
《演示文稿巧播放》
称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放映演示文稿 教学难点:使用放映笔
1、知识与技能:掌握演示文稿放映方式的设置:
掌握放映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了解演示文稿的作用,
认识演示文稿软件,会使用放映笔,了解演示文稿在学
习、生活中的应用;
介绍后让学生动手给幻灯片划重点。在此过程中和学生 述
分享发现的问题和技巧。学生划完重点后让学生分组比
较自己所划的重点看一看大家的观点是不是一致。最后
通过简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方法,自己动手操作,培养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 教学目标
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积
极探究的能力。
通过课例的分析研究,不断的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
失,最终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
任教班级是初中七年级的学生,学生已经学习过了
PPT 的一些基本操作,基本上都对 PPT 已经有了一定的 学生学习能
练一练:
谈一谈你在哪些地方见过人们使用演示文稿,你喜
欢这些演示文稿吗?
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7课《制作演示文稿》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7课《制作演示文稿》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fd9a9f6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c2.png)
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7课《制作演示文稿》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中关于多媒体作品创作的重要内容。
教材以制作演示文稿为主题,引导学生掌握演示文稿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技巧,包括文本输入、图片插入、布局设计、动画设置等。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出具有一定表现力的演示文稿,提高信息表达和展示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演示文稿,但对于如何系统地制作一个高质量的演示文稿可能了解有限。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对多媒体制作有较高的兴趣。
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如文字输入、图片处理等,为学习制作演示文稿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演示文稿的基本组成和用途。
掌握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的基本操作。
学会在演示文稿中添加文本、图片、图表等元素。
(二)能力目标能够根据主题和需求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
提高学生的信息组织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的基本操作。
在演示文稿中添加各种元素。
(二)教学难点如何根据主题和内容进行合理的布局设计。
运用动画和切换效果增强演示文稿的表现力。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 分钟)展示一些优秀的演示文稿作品,如科普讲座、校园活动介绍等。
提问学生:“这些演示文稿有哪些优点?你想不想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演示文稿呢?”引出本课主题。
(二)新授内容(30 分钟)演示文稿的基本组成和用途介绍演示文稿的组成部分,如幻灯片、文本框、图片、图表等。
讲解演示文稿的常见用途,如教学、演讲、汇报等。
组织学生讨论:“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场合使用了演示文稿?”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的基本操作介绍常用的演示文稿制作软件,如PowerPoint、WPS 演示等。
讲解软件的界面和基本操作,如新建幻灯片、输入文本、插入图片等。
全国苏科版信息技术七年级全册第5章第1节1.《认识演示文稿》教学设计
![全国苏科版信息技术七年级全册第5章第1节1.《认识演示文稿》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37c0f7e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06.png)
典型例题讲解
1. 例题一: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
题目:请按照以下步骤操作演示文稿:
(1)新建一个演示文稿;
(2)将第一张幻灯片标题改为“欢迎”;
(3)插入一张背景图片;
情感升华:
结合《认识演示文稿》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认识演示文稿》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认识演示文稿》内容,强调《认识演示文稿》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认识演示文稿》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认识演示文稿》新课呈现结束后,对《认识演示文稿》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认识演示文稿》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认识演示文稿》知识的掌握情况。
(3)互动教学: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任务驱动:教师为学生设置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5)在线资源:教师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如演示文稿制作教程、操作视频等,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复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全国苏科版信息技术七年级全册第5章第1节1.《认识演示文稿》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制作演示文稿》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制作演示文稿》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b6175e40b4e767f5bcfce1a.png)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制作演示文稿》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制作演示文稿》教学设计
让学生自学如何在文本框中插入文字,并实践操作验证所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如何插入、删除文本框,如何调整文本框的大小和位置,然后让学生操作。
让学生最后编辑一下自我介绍,并播放观看效果。
让学生联系Word中保存文件的方法,保存自我介绍。
学生展示,听取教师讲解。
学生仔细看教师演示,认真听教师讲解后,自己动手操作。
编辑修改自我介绍,并观看播放效果。
学生试着保存自我介绍。
让全体学生学会在文本框中插入、编辑文字。
教学生学会插入、删除文本框,改变文本框的大小和位置。
巩固旧知识,练习新技能。
教学生利用类比法学习新知识。
总结巩固
教师演示保存文件的方法,小结本课。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一练,巡视指导。
学生听教师讲,观看教师演示。
学生完成课后练一练。
教学生学会保存文件,梳理本课内容。
让学生综合联系本课所学。
机械制造专业CNC加工技术课程优秀教案范本从基础到实践掌握数控加工的关键技能
![机械制造专业CNC加工技术课程优秀教案范本从基础到实践掌握数控加工的关键技能](https://img.taocdn.com/s3/m/1130444d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82.png)
机械制造专业CNC加工技术课程优秀教案范本从基础到实践掌握数控加工的关键技能机械制造专业CNC加工技术课程优秀教案范本:从基础到实践掌握数控加工的关键技能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制造业的日益现代化,数控加工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机械制造人才,本教案旨在提供一套优秀的CNC加工技术课程范本,帮助学生从基础到实践,全面掌握数控加工的关键技能。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以下技能:1. 理解数控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2. 掌握常见数控机床的操作和编程方法;3. 熟悉数控编程语言和程序结构;4. 能够独立进行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写和调试;5. 能够应用数控加工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三、课程安排:本课程包括以下几个主题,每个主题覆盖特定的数控加工技术和相关知识:1. 数控加工基础知识:1.1 数控加工的概念和历史发展;1.2 数控机床和通用程序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1.3 数控编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4 数控加工中常见的加工工艺和加工精度要求。
2. 数控机床的操作和编程:2.1 常见数控机床的结构和功能;2.2 数控机床的操作和安全注意事项;2.3 数控编程语言和指令格式;2.4 编写简单的数控加工程序。
3. 数控加工实践技能:3.1 数控加工实验室的设备和工具介绍;3.2 数控机床的调试和维护方法;3.3 进行数控加工实验的步骤和技巧;3.4 实际工程案例的解析和讨论。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教学:通过讲解、演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数控加工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点;2. 实践教学:在实验室中提供数控机床和相关工具,让学生亲自操作和编程,并进行实际的加工实验;3. 课程设计:通过设计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利用所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形成学习小组,开展课后讨论和互助学习,加强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五、教学评估:为了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程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实验操作和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中考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编程技能进行考察;3. 实践项目:要求学生按照实际工程需求,完成一个数控加工项目,并进行展示和评估。
信息技术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演示文稿》
![信息技术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54958d83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92.png)
在信息技术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演示文稿》中,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和撰写有价值的文章。
我们需要评估整个大单元的教学内容和主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逐步展开,从整体概念到具体细节,以便在文章中全面讨论。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课程大纲、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来深入理解主题。
我们需要考虑教学方法和途径。
在文章中,我们可以提及我指定的主题文字,比如课堂讨论、实例分析、实践操作等。
这些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理解和理论联系实际至关重要,我们可以在文章中详细探讨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另外,针对教学资源和工具的使用也是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分析并撰写关于教学资源和工具的使用建议,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我们还可以共享个人观点和理解,比如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整体设计的看法、对于学生学习的期望和建议,以及对于教师教学的反思和未来规划。
在文章中,我们可以进行总结和回顾性的内容,对整个教学设计进行梳理和总结,以便读者能够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主题。
我们可以在文章中使用序号标注,并多次提及指定的主题文字,例如《演示文稿》,以突出主题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通过以上全面评估和深度撰写,我们可以为信息技术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演示文稿》撰写一篇高质量、深度和广度兼具的中文文章,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关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知识和技能。
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和大家共享关于信息技术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演示文稿》。
在这次的教学设计中,我们致力于全面评估和深度撰写有价值的文章,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我们要评估整个大单元的教学内容和主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逐步展开,从整体概念到具体细节,以便在文章中全面讨论。
通过分析课程大纲、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主题,使学生能够对信息技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对教学方法和途径的考虑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 确定演示文稿主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信息技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一、 确定演示文稿主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信息技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e879651c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93.png)
《确定演示文稿主题》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演示文稿主题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学习如何根据不同的场合和需求确定合适的演示文稿主题。
3. 掌握制定演示文稿主题的技巧和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 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主题的能力。
2. 传授制定主题的技巧,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
3. 强调主题与演讲目标和场合的关联性。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和实例,以便于学生理解和参考。
2. 准备PPT课件,以方便教学演示。
3. 准备小组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安排模拟演讲环节,让学生体验确定主题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演示文稿作品,引导学生认识到演示文稿在商务、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领域的应用广泛,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二)新知学习1. 明确演示文稿制作要求和目标。
与学生共同讨论并制定每份演示文稿的具体要求和目标,例如:演讲主题、演讲对象、演讲目标、演讲时间等。
2. 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教师详细讲解并演示相关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文本输入、图片插入、动画设置、超链接等。
学生认真听讲、观察并尝试操作。
3. 理解演示文稿制作要点。
教师结合实例,讲解演示文稿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如内容简洁明了、重点突出、色彩搭配合理、图文并茂等。
学生积极思考,尝试总结。
(三)实践操作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制作一份简单的演示文稿。
教师提供素材和模板,学生根据模板进行操作,熟悉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并尝试制作一份简单的演示文稿。
2. 教师针对学生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学生在制作演示文稿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文字输入不准确、图片插入不成功、动画设置不恰当等。
教师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教室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演示文稿制作要点和方法,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演示技能。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并加以改进。
《6.3 设计演示文稿作品》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信息技术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
![《6.3 设计演示文稿作品》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信息技术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dcd1bd74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48.png)
《设计演示文稿作品》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演示文稿的基本概念和功能,掌握创建演示文稿的方法和步骤。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演示文稿的各种工具和功能,能够设计出符合主题的演示文稿。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展示和沟通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设计符合主题的演示文稿,熟练使用各种工具和功能。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突破思维限制,发挥创意,设计出具有个性的演示文稿。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PPT课件、演示文稿软件、笔、纸张等。
2. 确定教学内容:明确本次课程的教学主题和内容,做好教学设计。
3. 布置学习任务:向学生说明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4. 安排教学时间:本次课程预计45分钟,包括导入、讲解、实践、总结等环节。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0分钟)1. 展示几份优秀的演示文稿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简要介绍演示文稿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及作用。
3. 引出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及任务。
(二)演示文稿制作基础知识(20分钟)1. 演示文稿的基本组成:标题、内容、结尾等。
2. 演示文稿的格式及常用软件。
3. 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新建、保存、打开等。
4. 简要介绍设计演示文稿作品的思路和方法。
(三)学生实践操作(30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和要求,开始制作演示文稿。
2.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3. 学生完成作品后,提交给教师进行评价。
(四)作品评价与总结(15分钟)1. 教师对所有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2. 学生根据教师评价进行修改和完善,完善后的作品将存入学生个人档案。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4. 布置课后作业和预习内容,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根据主题,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演示文稿的制作。
中职课题二:数控加工工艺概述(二)教案教学设计
![中职课题二:数控加工工艺概述(二)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003301eaaea998fcd220e1e.png)
课题二:数控加工工艺概述(二)标题:数控加工与工艺技术的新发展一、教学目的:明确数控加工中加工工艺的作用和特点,了解目前国内外数控加工领域在数控加工工艺技术方面的最新发展动向和趋势。
二、教学安排:(一)旧课复习内容:1、数控加工工艺过程的概念2、数控加工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二)新课教学知识点与重点、难点:1.3 数控加工工艺的特点数控加工工艺与普通加工工艺的区别及特点(理解)(难点)(中级数控车、铣考证要求知识点)1.4 数控加工与工艺技术的新发展(了解)高速切削高精加工(三)新课内容:1.3 数控加工工艺的特点数控加工工艺与普通加工工艺的区别及特点由于数控加工采用了计算机控制系统和数控机床,使得数控加工具有加工自动化程度高、精度高、质量稳定、生成效率高、周期短、设备使用费用高等特点。
在数控加工工艺上也与普通加工工艺具有一定的差异。
1、数控加工工艺内容要求更加具体、详细普通加工工艺:许多具体工艺问题,如工步的划分与安排、刀具的几何形状与尺寸、走刀路线、加工余量、切削用量等,在很大程度上由操作人员根据实际经验和习惯自行考虑和决定,一般无须工艺人员在设计工艺规程时进行过多的规定,零件的尺寸精度也可由试切保证。
数控加工工艺:所有工艺问题必须事先设计和安排好,并编入加工程序中。
数控工艺不仅包括详细的切削加工步骤,还包括工夹具型号、规格、切削用量和其它特殊要求的内容,以及标有数控加工坐标位置的工序图等。
在自动编程中更需要确定详细的各种工艺参数。
2、数控加工工艺要求更严密、精确普通加工工艺:加工时可以根据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较自由地进行人为调整。
数控加工工艺:自适应性较差,加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必须事先精心考虑,否则导致严重的后果。
如:(1)攻螺纹时,数控机床不知道孔中是否已挤满切屑,是否需要退刀清理一下切屑再继续加工。
(2)普通机床加工可以多次“试切”来满足零件的精度要求,数控加工过程严格按规定尺寸进给,要求准确无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结合自身工作或生活,谈谈对现代食品加工工艺的认识(50分)。
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及其应用简介摘要现代食品加工工艺即是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的体现,本文通过对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的简介以及其应用,使大家更好的了解现代加工工艺。
关键字:加工工艺,加工技术食品加工就是将食物或原料经过劳动、机器、能量及科学知识,把他们转变成半成品或可食用的产品(食品)的过程。
食品加工的目的是:满足消费者要求;延长食品的保藏期;增加食品的安全性;提高附加值。
而食品工艺就是将原料加工成半成品或将原料和半成品加工成食品的过程和方法,它包括了从原料到成品或将配料转变成最终消费品所需要的加工步骤或全部过程。
现代食品加工工艺就是食品加工工艺与现代先进技术相结合,即是食品行业的科技创新。
它主要表方法与技术的创新。
与传统的加工工艺相比它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更准确、更安全、更高效。
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包括以下几点:现代分离技术(超临界、膜分离、分子蒸馏等)、灭菌技术(超高压、辐照、高压脉冲电场、磁场等)、微胶囊技术、食品纳米加工技术及纳米包装材料、食品安全检测与溯源等前沿技术[1]。
1现代分离技术1.1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是指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领域的物质,其性质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是兼具二者优点的流体.该流体能溶解某种固体、液体和它们的某些组份.利用超临界流体的这种能力,可以从原料中提取有用成份或脱除有害成份,从而作为萃取剂,超临界流体萃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超临界流体萃取一般采用C02取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热力学相平衡,超临界流体的密度越大,其溶解能力就越强,在高密度下溶解了所提物质后形成的萃取液,经调节温反之亦然。
因此,对CO2度或压力,使CO逐渐从高密度向低密度转化,就能够有选择地分离、回收萃取2物。
具有温度低、选择性好、提取效率高、无溶剂残留、安全和节约能源等特点。
它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提取风味物质,如香辛料、呈味物质等。
第二,食品中某些特定成分提取或脱除,如从可可豆、咖啡豆和向日葵中提取油脂,从鱼油和肝油中提取高营养和有药物价值的不饱和脂肪酸,从乳脂中脱除胆固醇等。
第三,提取色素,脱除异味,如提取辣椒色素,从猪油中脱除雄酮和三甲基吲哚等致臭成分[2]。
1.2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指借助膜的选择渗透作用,在外能量或化学位差的推动作用下对混合物中溶质和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
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高效分离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环保、电子、轻工、纺织、石油、食品、医药、生物工程、能源工程等。
目前己经深入研究和开发的膜分离技术有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电渗析、渗透汽化和气体分离等。
正在开发研究中新的膜过程有: 膜蒸馏、支撑液膜、膜萃取、膜生物反应器、控制释放膜、仿生膜以及生物膜等过程。
膜分离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分离过程不发生相变,减少了能耗;操作在常温下进行,适用于热敏性物质的分离;在闭合回路中运转,减少了与氧的接触。
目前,膜分离技术主要应用于有效成分的分离、浓缩、精制和除菌等;应用于乳品、果汁、饮料、酒类、动植物蛋白质、食用胶、氨基酸、多糖、咖啡和茶的加工;应用于乳品深加工和马铃薯加工业废水中回收蛋白质、天然色素、食品添加剂的分离和浓缩、海水浓缩制食盐和食物中脱盐等方面[3]。
1.3分子蒸馏技术分子蒸馏是在高真空度下进行的非平衡蒸馏技术(真空度可达0.01Pa),是以气体扩散为主要形式、利用不同物质分子运动自由程的差异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
由于分子蒸馏过程中待分离物质组分可以在远低于常压沸点的温度下挥发并且各组分的受热过程很短因此分子蒸馏已成为对高沸点和热敏性物质进行分离的有效手段。
分子蒸馏技术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主要用于提取天然色素,制备高纯度食品添加剂,分离纯化不饱和脂肪酸,获取风味物质,油脂脱酸、脱色[4]。
2.灭菌技术2.1超高压灭菌从所周知,生物热力致死是由于细胞膜结构变化(损伤),酶失活,蛋白质变性,DNA直接或间接损伤等主要原因所引起。
而超高压能破坏氢键之类弱结合键,使基本物性变异,产生蛋白质压力凝固及酶失活;还能使菌体内成分产生泄漏和细胞膜破裂等多种菌体损伤。
食品超高压杀菌,即将食品物料以某种方式包装好之后,放入液体介质中,在100-1000MPa压力下作用一段时间,使之达到灭菌要求。
超高压技术是一种物理灭菌法。
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同时还保全了食品原本的营养价值不受损耗[5]。
超高压灭菌技术可被应用于所有含液体成分的固态和液态食品,如水果、蔬菜、奶制品等,日本、美国一些果汁饮料厂家已开始利用这项新技术。
2.2辐照灭菌[6]辐照技术是运用X射线、r射线或电子高速射线辐射食品,使食品中生物体产生物理或化学反应,抑制或破坏其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甚至使细胞组织死亡,从而达到消毒灭菌、延长食品贮藏销售时间、减少损失的目的.辐照技术则有如下优点:(1)辐照技术几乎不产生能量,是一种冷灭菌方法,可保持食品在感官和品质方面的特性,并适合对冷冻状态的食品进行杀菌处理;(2)能源消耗低,经济效益高。
据1976年IAEA(国际原子能机构)通报估计,冷藏食品能耗为90 KW/(h·t),巴氏加热消毒能耗为23KW/(h·t),高温加热杀菌能耗为300 KW/(h·t),辐照能耗为6.3 KW/(h·t),而辐照巴氏消毒能耗仅为0.76 KW/(h·t);(3)辐照杀菌是一种物理方法,它是在产品完成最终包装后进行的,没有再污染的可能,因此处理后的食品无残毒、无污染、安全可靠。
2.3高压脉冲电场、磁场灭菌高压脉冲电场(PEF)杀菌是一种全新的非热处理杀菌方法,其实质是利用高强度脉冲电场瞬时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使微生物死亡。
由于PEF是利用其高电位而非电流杀菌,因此整个杀菌过程具有温度低(最高温度小于50℃)、杀菌时间短、效率高和能耗少等优点,能有效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7]。
脉冲磁场杀菌技术是利用高强度脉冲磁场发生器向螺旋线圈发出的强脉冲磁场,食品微生物受强脉冲磁场的作用导致细胞跨膜电位、感应电流、带电粒子洛伦兹力、离子能量等的变化,致使细胞的结构被破坏,正常生理活动受影响,从而导致微生物死亡。
与热杀菌比较,该方法具有杀菌时间短、能耗低、杀菌温度低、能保持食品原有的风味等特点。
高梦祥等研究结果表明,经磁场杀菌后的牛奶,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已达到商业无菌要求。
马海乐研究表明,西瓜汁的高强度脉冲磁场杀菌效果与脉冲磁场的强度和脉冲数有密切的关系。
3.微胶囊技术[8]微胶囊技术是指利用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将分散的固体、液体,甚至是气体物质包裹起来,形成具有半透性或密封囊膜的微小粒子的技术。
包裹的过程即为微胶囊化,形成的微小粒子称为微胶囊。
微胶囊化后可以实现许多目的:改善被包裹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外观、表观密度、溶解性);使物质免受环境的影响,提高物质的稳定性;屏蔽味道和气味;降低物质毒性;将不相容的物质隔离;根据需要控制物质的释放等。
微胶囊技术应用于食品工业,使许多传统的工艺过程得到简化,同时也使许多用通常技术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极大的推动了食品工业由低级初加工向高级深加工产业的转变。
目前,利用微胶囊技术已开发出了许多微胶囊化食品,如粉末油脂、粉末酒、胶囊饮料、固体饮料等,风味剂(风味油、香辛料、调味品)、天然色素、营养强化剂(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甜味剂、酸味剂、防腐剂及抗氧化剂等微胶囊化食品添加剂也已大量应用于生产中。
4.食品纳米加工技术及纳米包装材料食品纳米加工技术是指用纳米技术对食品进行分子、原子的重新编程。
某些结构会发生改变,从而提高某些成分的吸收率,加快营养成分在体内的运输,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等[9]。
纳米保鲜技术是采用纳米包装材料或纳米保鲜剂对产品进行保鲜处理的一种方法。
其中纳米包装材料是研究较多的领域,通过对包装材料进行纳米合成、纳米添加、纳米改性,使其具备纳米结构、尺度、特异功能的包装新物性。
苏晶等以柿果为材料,研究了3种型号的新型纳米包装材料对甜柿呼吸强度、颜色、硬度、失重率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的影响。
祝钧等综述了纳米包装材料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纳米保鲜膜”,可以提高果蔬储藏保鲜质量,减少因霉变和病害所造成的损失。
张憨等用准纳米银对蔬菜汁保鲜,可以减弱加工工艺中的杀菌强度,避免了高温长时间的杀菌对食品质构造成的破坏。
5.食品安全检测与溯源等前沿技术5.1生物芯片技术生物芯片是21世纪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芯片及芯片实验室3个领域。
基因芯片技术是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生物技术,它融合了生命科学、化学、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统计学和生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的最新技术。
自从1991年美国某公司成功地研制出第一块寡核苷酸基因芯片以来,基因芯片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在食品检测领域。
基因芯片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检测效率高、成本低且应用广等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致病微生物、转基因食品、食品营养成分等的检测。
Anthoney等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建立了可在4h内检测和识别出微生物的方法。
蛋白质芯片技术是继基因芯片后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近年来又与色谱、质谱、凝胶电泳等联用,为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及疾病的诊断和药物筛选提供了大量的新信息。
蛋白质芯片技术在食品检测中具有快速、定量分析大量蛋白质,灵敏度高,准确性好,所需试剂少,便于诊断等特点,可用于食品中兽药残留、农药残留、生物毒素和有害微生物等的快速检测。
北京某公司已开发基于免疫原理的蛋白质芯片和配套的样品制备扫描和检测装置,可用于兽药残留的检测。
5.2免疫检测技术免疫检测技术是21世纪初发展起来的将免疫反应和现代测试手段相结合而建立的超微量测定的新技术,是基于抗原、抗体的特异性识别和结合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现代免疫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分子印迹技术、流动注射免疫分析、免疫传感器技术及多组分免疫分析等方法。
Ferrer等利用分子印迹聚合物固相萃取水样和土壤中氯三嗪农药,回收率为80%,最低检测量0.05 ug/L-0.2ug/L。
Tahir等采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技术检测大肠杆菌0157:H7,可以在10 min内完成分析,检测精度可达10 cfu/ml。
5.3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进步积极地推动了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发展。
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GC/MS)、气相色谱二级串联质谱( GC/MS/MS)、高效液相色谱二级串联质谱(HPLC/MS/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高灵敏度、高准确度和高选择性的分析仪器满足了食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添加剂、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检测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