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原因讲稿

分别分析一下三大阵营促进国共合作的动机。
之所以要分析动机,因为隐患、祸根都是最初埋下的了。
首先分析一下国民党:1、借苏维埃之手整顿党内风纪民国期间,孙中山受到三方面问题的折磨:外国帝国主义、党内纷争和国内冲突。
他发现布尔什维克革命的辉煌成就倍加令人鼓舞,苏维埃的友好示意和废除不平等条约也教人欢欣振奋。
正如他将俄国的成功归于良好的党组织和严格的纪律,孙中山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纪律窳败、组织松散及思想灌输不力。
孙中山急于采取苏维埃的成功模式来改组国民党,并且为其国民革命寻求苏维埃的援助。
2、反对帝国主义&军阀各种叛乱,例如陈炯明军事政变,南方督军公开阻挠。
同时西方支持军阀,西方帝国主义国家曾经贷款给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英国公使向袁世凯提供军火,阻挠孙中山、黄兴在香港登岸。
3、孙中山的理想主义孙中山希望将中共包含的劳工、年轻一代的新鲜血液注入国民党。
并且认为两党都有着反帝反军阀的共同目标。
他认为包括共产党员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都有权参加其国民革命。
当然,孙也认为这样可以拉近和苏维埃的关系,从而削弱苏维埃对于军阀的支持。
苏维埃的动机:1、借国民党之手发展中共影响力1922.8.12共产国际派遣了越飞来中国,精心策划『苏维埃—国民党—共产党』合作的基础。
1923.1.12,共产国际指示中国共产党党员加入国民党,并参加孙中山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还派遣经验丰富的外交家鲍罗廷来中国,帮助孙改组国民党;另外,派遣格林来帮助训练一支党的军队。
同年蒋介石前往苏维埃学习军事体制思想、纪律方法,三个月后回国负责创办黄埔军校。
2、为了无产阶级的最终“胜利”(内部瓦解国民党)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共产党的动机:苏维埃大佬叫我这么干TAT中共真的不太想这么干,因为:1、担心国民党腐化共产党陈独秀勉强地接受了这个命令,因为他担心国民党会对中国共产党中的工人农民党员产生腐化影响。
陈评论道:『只不过是因为第三国际的压力,中国共产党才勉强承认在国民党内开展活动的必要性。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深析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深析1922年6月,中国共产党发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对时局的主张》,明确提出建立民主阶级联合统一战线的主张。
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确立了,民主联合战线的方针。
1924年1月,国名党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通过的宣言阐释了“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但是随着北伐的进军,革命高潮的到来以及孙中山的逝世,以蒋介石,季戴陶为代表的“新右派”和“新军阀”势力,在1927年后加紧反革命扩张公开打出反共旗帜。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第一次国共合作宣告破裂。
国共合作的破裂有以下原因:一、国共两党的阶级性质和对革命目标的根本分歧第一次国共双方走向合作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辛亥革命失败,军阀混战,弱小的国共两党只有联合才能取得更大的影响力。
但是由于国民党是资产阶级政党,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所以从根本上是对立的。
所以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国民党采取的不是“联合”,而是所谓的“容纳”,孙中山在1924年7月公布的《中国国民党关于党务宣言》就声明:“本党肌肤有中国革命之使命,既有集中全国革命分子之必要。
故对于规范党员,不问其平日属何派,唯以其言论言论能否依本党之主义、政纲及党章为断。
如有违背者,本党必予以严重制裁,以整肃纪律”,总之孙中山不允许共产党“自树一帜,与国民党争衡”;“若共产党有纷乱我党之阴谋,则只有断然绝其提携,而一扫之于民国以外而已”,孙中山对共产党的不信任和防范心理明确显示了国共合作的不可持续。
二、新生的共产党在政治上的幼稚性和对革命的高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新生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集团,其幼稚性很多,主要体现在1、对于自身的理论建设和组织建设不成熟,在极大程度上依赖与苏联布尔什维克的斗争经验;2、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当时错综复杂的局势分析不够,低估了政治形势的复杂,所以没有把握时局,并且对于革命的难度预计严重不足。
第一次国共合作

题目:第一次国共合作及失败原因简析姓名:李江学号:201232010109年级:历史1201班第一次国共合作提要:1924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撮合下国共两党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但是,革命统一战线仅维持了三年半时间,在革命形式一片大好,即将取得国民革命胜利之时,国民党右派却突然叛变革命,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国共合作宣告破裂,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国共合作对中国当时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为什么最终走向了破裂,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去分析。
关键词:不同利益需求国共合作分裂原因国共合作的原因简析要想得出为什么国共合作最终走向破灭,我们首先还得从国共合作的原因出发。
明白了这两个不同的党派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找到了一个利益切合点走道儿一起,当现实的条件或者这种利益切合的力量不足以维系各自对利益的追求时,那么合作就只有走向破灭了。
国共合作的主体是共产党和国民党,牵线人是共产国际;所以我们就将从这三面来分析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
对于共产国际,长久以来我们提到他都会想到其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
的确,共产国际帮助中国建立了共产党,也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但是他的作为都是有他的显示的目的追求的。
苏联建立的当时世界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是他面对的国际形势是他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
共产国际极力的促成国共合作,是他继承了列林关于殖民地的理论,列林认为:“由于要对世界帝国主义进行漫长而持久的斗争,所以应该把东方各国的一切革命因素动员起来”,通过联合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加强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宗主国革命力量的共同行动实现与帝国主义的抗争。
中国当时作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收到帝国主义的压迫,我们这样的国家是在苏联团结的范围之内的,当然他也是为了加强自己的力量。
从自身的安全上讲,苏联当时支持中国和朝鲜半岛等半殖民地第国家,为的就是使我们成为他的一个战争缓冲地带。
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分析

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分析一、不同点1) 两次国共合作方式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形式。
第二次国共合作没有具体形式:形式上为国民政府领导,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保持着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
2)两次国共合作政治基础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为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为合作的政治基础。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3)两次国共合作的结果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中途破裂。
第二次国共合作则一直维持到抗日战争结束。
4) 两次国共合作的背景不同:第一次是中国共产党力量小,国民党同样需要和共产党合作,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二次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进行的。
二、相同点:1) 两次国共合作的背景相同: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里。
2) 中共在统一战线中的作用相同:两次国共合作都是在中共的推动下实现的,第二次合作中国共产党更是一个首倡者。
3) 共产国际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共产国际不仅提出了具体策略,还派代表直接帮助。
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起到了指导作用,但在具体行动方案上则体现了中共的独立自主。
4) 都取得了革命成果: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的国民革命,虽然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为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不少条件,毕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和共产党政策失误而最终失败。
第二次国共合作不仅完成了抗日大业,而且革命力量的壮大和党的建设的成效为夺取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打下了基础。
国共两次合作的异同点相同点:(1)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里,都面临共同的强大敌人。
(2)都是在中共的推动下,共产国际的积极促成下实现的。
(3)都经历了复杂的内部斗争,其焦点是阶级利益支配下的领导权问题。
(4)都大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不同点:(1)背景不同:前者是封建军阀割据,阶级矛盾尖锐;后者是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最主要的社会矛盾,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
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的原因

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的原因摘要:国共第一次合作在北伐战争时期,其破裂的原因众说纷纭。
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主要的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国共合作失败共产国际矛盾分歧声势浩大的国共第一次合作在蒋介石和汪精卫接连发动的反革命政变之后彻底破裂。
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由多个方面,我认为其中最主要的是中共和国民党根本就没有真正意义上合作过,或者说在合作过程中存在众多分歧与矛盾,最终导致国共合作的破裂。
一、国内矛盾的激化国民党在1924年至1926年对农民运动的支持,其原因主要是当时广东的地主阶层大多是支持陈炯明的。
但北伐的革命风暴席卷湖南、湖北、江西后,这一地区大多数军官被吸收到了革命军中,一场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了——除非培训了很多农民鼓动员的共产党同意取消土地革命(此前共产党对农民运动的工作一直是以国民党的名义进行的)。
1927年4月2日武汉国民党中央执委会成立了成员包括毛泽东和谭平山两名共产党员在内的五人中央土地委员会,毛泽东为组长。
由于共产党在该小组中占据主导地位,因而制定了一部体现无产阶级性质的土地法草案,即“土地问题决议草案”。
该草案规定“没收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军阀及一切反革命分子”在乡村的土地。
这个文件最为关键的就是对“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军阀及一切反革命分子”如何界定,五人小组没在草案中写入他们小范围讨论时的界定标准:“有地三十亩以上的富农、小中地主及大地主均是反革命。
”虽然后来这一草案向大地主和资产阶级妥协,但在执行过程中就不可能控制住局面,农民们简单而粗暴的采取“没收一切土地的措施”,并且以暴力反抗租税。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中共的一些党员犯了左倾激进主义错误,在执行这一法案时过快过急,甚至使用暴力,造成了大地主阶级的反弹。
又由于配合大革命的工人运动的兴起,工人的罢工运动此起彼伏,抵制资本家的剥削,要求制定劳工法案。
这就严重影响到了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他们不再像革命早期那样热切的支持大革命,相反却越发表现出他们的不满。
论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

论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15271188 邓玉当革命日益深入,与北洋军阀矛盾即将解决之时,新矛盾上升并迅速激化,统一战线内国民党右翼分子与帝国主义买办和大资产阶级相勾结,分裂、背叛革命。
蒋介石率先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事变。
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事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中国社会依然保持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大革命失败了。
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以蒋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要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国共合作遭到破坏;共产党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
教训:1.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这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1)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因此中国革命不可能通过合法斗争来战胜敌人。
(2)中国的反动统治者非常残暴,拥有强大的反革命武装,而且得到帝国主义的援助,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2.对武装革命极端重要性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制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是在党的八七会议上。
在这次会议上,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武装斗争思想:枪杆子里出政权;不能搞单纯的军事斗争,革命的武装必须与广大的民众相结合;要使武装成为革命的武装,民众成为武装的民众。
3.长期的武装斗争必须与其他各种非武装的斗争形式(诸如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学生运动、妇女运动以及思想政治路线上的各种斗争,等等)结合起来;其它形式的斗争要围绕着武装斗争,而不能脱离武装斗争;反之,没有其他各种形式的革命斗争的配合与支持,武装斗争也难以取得最后的胜利。
总之,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根本原因

完
THX
• 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和联合剿杀 • 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的迅猛发展,严重威胁着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
产阶级的利益。
• 民族资产阶级也因为惧怕工农运动而动摇起来。 • 帝国主义和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都极力支持和纵容拥有军事实力并蓄谋
反共的蒋介石发动政变,建立反动统治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
总结:
从“西山会议派”、廖仲恺被刺案、“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决议 案》,到兴兵北伐,国共矛盾一步一步激化。北伐战争掀起了打倒帝国 主义、打倒军阀的革命高潮,也造就了蒋介石的军事独裁,敲响了国共 破裂的丧钟。到北伐战争打倒长江流域时,联盟中积累已久的各种矛盾 全面发作——共产国际的令出多门,朝令夕改;中共的进退维谷,动辄 得咎;国民党的派系交恶,党军相伐;工农运动的无法无天,自掘坟墓; 外交的四面树敌,内政的左右失调等——联盟破裂的种种败象,彻底暴 露无余,根本无法转圜。共产国际为了维持合作局面,在国民党领袖之 间纵横捭阖,大搞权谋,个人身份宣誓加入国民党,信仰三民主义, 并服从国民党的党纪
新三民主义:民族、民生、民权 共产国际——“联俄容共”
合作过程(1924.1-1927.7)
• 1924.1.20-30,孙中山在广州举办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
解释了三民主义。
• 1924,建立黄埔军校 • 1925.1,中共四大召开。四大召开后,全国掀起国民会议运动、五卅运
“联俄容共”政策
国共两党均殷切需要苏俄的援助,而苏俄的目标是通过援助孙中山及其 领导的国民党,将中国的国民革命道路引上苏维埃的道路,从而最大可 能让中共掌握国民的领导权。 而孙中山基于当时的政治环境与革命需要,决定联俄容共,条件为:中 共党员要以个人身份宣誓加入国民党,信仰三民主义,并服从国民党的 党纪 国民党的反帝姿态主要是为实现国家统一而采取的策略手段——对外是 为争取列强支持而使用的“以夷制夷”的谋略,对内则是以民族主义宣 传民众的革命动员手段。这与苏俄和中共奉行的“工人阶级无祖国”的 世界革命理念从来就是不同路的。
国共合作破裂,蒋介石发动政变

国共合作破裂,蒋介石发动政变1927年,中国国共两党曾经签订《南京国共合作协定》并联合起义,建立了大革命政府。
但在不久之后,国共两党之间的合作却开始出现裂痕。
这一年,蒋介石在南京发动政变,随后国共合作也宣告破裂。
一、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国共两党合作初期,主要是为了打败北洋军阀,推翻封建王朝,实现中国的民主革命。
然而,由于双方理念的不同,加上对于权力斗争的不同看法,逐渐使得两党之间的矛盾加剧。
1、思想分歧——共产党坚持无产阶级革命,而国民党则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2、领导权争夺——蒋介石与汪精卫争夺领导权,导致国共合作中断。
3、南昌起义——国虽然共同发起了北伐,但是双方城市与农村实行的政策不同,使得两党之间的合作日益疏远。
二、蒋介石发动政变的背景1926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发动了北伐战争,并在1927年成功攻占南京。
然而不久之后,国共合作宣告破裂,双方互相指责对方背叛革命理想。
在这个甚为混乱的时期,南京成为一个党争的焦点,国共两党各自在南京设立政府,政局动荡不安。
此时,蒋介石视共产党为威胁,准备借助住手武装,夺取全国政权。
三、蒋介石发动政变1、麻痹敌人——蒋介石通过虚假的政治声明,安抚了共产党员,同时谋得了北方军阀梁士诒的支持,为政变提供了军事上的便利。
2、军队夺权——1927年3月12日晚上,蒋介石对南京的国共合作政府发动了突袭。
同时,他下令对共产党进行全面打压,抓捕甚至处决不少共产党员。
随后,蒋介石发动了上海的大屠杀,镇压了提前开展的左派革命活动。
3、成败得失——蒋介石很快就控制了南京,推崇为国民党中央,他摇身一变成为了全国实际上的领袖。
然而,在蒋介石的统治下,国之内外环境依然十分不稳定,还面临着世界经济大萧条的困境。
国共合作的破裂,以及蒋介石的政变,彻底改写了中国政治的历史。
这次政治变故,奠定了全国后来长期的战争局面,从而影响了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生活的发展,深刻影响了中国20世纪的历史进程。
国共第一次合作及其失败

国共合作的实现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国民大革命开始标志)
①召开: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 ②内容: 1.大会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2.孙中山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 3.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 4.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奠定了国共 合作的政 治基础。 ③意义: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奠定国共 合作的基础。 此后,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迅速兴起。创办黄埔军校,把政 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培养了大批政治、军事人才, 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1925年 孙中山逝世
1915护国运动 1917第一次护法 运动 1920第二次护法 运动
孙中山1917年在 遭到滇、桂军阀的 段祺瑞拒绝恢复 排挤而失败 《临时约法》和国 广州成立中华民国 会 军政府 为了恢复《临时约 法》和国会 1920年底,他在 广州重组军政府 1922年北伐 因陈 炯明在广州发动叛 乱而失败
结果: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没有气馁,仍不断寻求救国之路。
● ④孙中山的个人功绩:作出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政策转变,不断寻 找革命的同盟者,决心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改组 国民党。1924年9月,直系将军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并电邀孙 中山共商国是。 1924年11月,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重申国民党反帝、反 军阀的立场,强调三民主义是解决国家问题的基础。 直到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仍然嘱托国民党务须依 照《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 大会宣言》继续革命。 ●⑤社会环境:人民群众同北洋军阀的矛盾。
关于国共第一次合作的题目

国共第一次合作,通常指的是中国国民党(国民党,又称Kuomintang或KMT)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又称中国共产党或CCP)在20世纪初期建立的第一次统一战线。
这一时期的合作主要发生在抵抗外国侵略和进行国内统一的背景下。
以下是一些关于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可能题目:
1.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时间和背景是什么?
- 回答:国共第一次合作发生在1924年至1927年之间,背景是中国面临外国侵略和分裂的局势,需要建立统一战线来对抗这些威胁。
2.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主要合作内容是什么?
- 回答:主要合作内容包括两党合作进行北伐,推翻北洋政府,以及建立国家的目标。
两党合作还包括在军事、政治和组织层面的协调。
3. 孙中山在国共第一次合作中的角色如何?
- 回答:孙中山作为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领导者,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他提倡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为两党的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4. 国共第一次合作为什么最终破裂?
- 回答:国共第一次合作最终破裂的原因复杂,主要包括国共矛盾的加深、国共两党对于革命方向的分歧、蒋中正的清党运动以及国共军队内部的矛盾等因素。
5.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影响和意义是什么?
- 回答:国共第一次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促成了北伐后的国家统一。
但合作的矛盾和破裂也为日后的国共关系埋下了隐患,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问题可以帮助你深入了解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摘要:1924年在共产国际(还有美国)的帮助和撮合下国共两党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但是,革命统一战线仅维持了三年半时间,在革命形式一片大好,即将取得国民革命胜利之时,国民党右派却突然叛变革命,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国共合作宣告破裂,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本文主要论述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
关键词: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矛盾分歧党内合作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在此基础上,从1924年到1927年,一场以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北洋军阀为目的的革命运动,似滚滚洪流席卷大地,人们通常把它称为“国民大革命”。
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风暴,把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和土豪劣绅打得落花流水,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并最终奠定了全国统一的格局。
但是,最后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叛变,导致革命阵营分化,国共合作分裂。
中国革命由此陷入低潮,历史就此改变了走向,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一、客观原因(1)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干涉、破坏“国民大革命”是在敌强我弱的阶级力量对比下进行的。
帝国主义,军阀以及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联合力量,比刚兴起的革命联合力量强大得多,并且有更多的政治经验。
1926年11月,美国的一家报纸著文指出,蒋介石指挥的军队取得成功后,外国在华势力不会受到损失。
1927年1月,日本驻九江领事江户在庐山会见蒋介石时,蒋明确表示,他非但不打算废除不平等条约,而且将尽可能尊重它们。
在各国驻北京使馆召开的秘密会议中,英国方面接受美、日的意见,也开始考虑改变对华政策,赞成对蒋介石采取拉拢手段,以促使革命阵营早日分裂。
一批批官僚、政客、买办也同国民党上层拉关系,准备改换门庭混入革命阵营。
原来依附北方的反动势力,同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双方都有密切关系的政学系官僚黄郛、张群等人联袂南下,对蒋介石施加影响。
革命阵营内部掌握了相当大的领导权的民族资产阶级右翼,在革命的深入发展中一步步背叛革命而投入反革命营垒。
国共的三次合作

国共的三次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回顾:
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合作目的:反帝反封建,建立民主国家。
直接任务:北伐革命
共同敌人:旧军阀、封建残余、帝国主义代表。
合作模式:共产党人参加国民党,参加国民革命军。
破裂原因:共产国际的草率决定(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国民党右派、西山会议派的怀疑、排斥和打压
共产党占据国民党领导层的威胁
蒋介石的反俄促成最终的反共
合作成果:北伐战争胜利,中国在分崩离析中实现统一。
第二次国共合作回顾:
合作基础:民族主义
合作目的:抗击日本侵略者
直接任务:抗日战争
共同敌人:日本侵略者
合作模式:改编共产党军队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破裂原因:抗战胜利后的国家领导权之争
合作成果:抗战胜利结束,中华民族近百年的屈辱史。
回顾两次国共合作,有很多共同之处。
1、国民党内忧外患:第一次合作,是在陈炯明叛乱事件之后,中山先生对革命军组成的彻底失望和对中国革命形势的判断,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第二次合作,是在西安事变时候,蒋介石迫于国内外强大的舆论压力,不得不联共抗日。
2、共产党需要援手:第一次合作,共产党没有军队,仅凭农工革命解决不了中国的革命问题,共产党还处于地下组织。
第二次合作,共产党非常弱小,外有日寇,内有围剿,无法完成抗日救亡的历史使
命。
3、合作的政治基础、合作目的、合作任务高度一致,而且都有
共同的敌人。
4、合作破裂的原因也基本一致,都是缺少足够的信任,坚持各
自的政治理念导致分道扬镳,甚至反目成仇,兵戎相见。
国共两党合作的背景

国共两党合作的背景、成果、失败的标志与原因。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1、①工人运动的失败使中共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1923年中共“三大”确定合作方针②共产国际的帮助③孙中山同意与共产党合作2、①列强支持专制卖国混战的北洋军阀政府,②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人民的心声◇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合作方式:“党内合作”二、国共两党合作的标志1、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1924年,广州2、政治纲领:包含“联俄、联共、扶植农工”的新三民主义3、政党性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统一战线4、地位:革命政权和革命战争的核心骨干力量5、标志:国共合作的形成,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以反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为目标的国民大革命蓬勃开展起来。
三、大革命高潮——北伐战争1、目的:打倒列强除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
2、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3、战果:①消灭了吴、孙主力,也使帝国主义者受到沉重打击。
②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威震全国。
③1927年1月,国民政府迁都武汉,成为全国革命重心。
4、影响:①促进了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②取得反帝斗争成果:收回两个英租借界③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四、大革命失败1、标志:“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1927、4、12上海“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汪)1927、7、15武汉2、失败原因:(1)客观:①帝、封势力联合绞杀②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2)主观:①中共缺乏经验②共产国际错误指示③陈独秀犯右倾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不同:辛亥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两场运动的不同,从本质上来看,就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
(1)从领导力量上来看:①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
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而且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②五四运动是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的,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力量。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推荐文章国共合作的宣言是什么热度: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简介热度:解放军中将倪志亮生平简介热度: 1940国共合作战役热度:渡江战役意义是什么热度: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还要从1926年中国决定北伐开始。
大约在那年七月,我们带领十万人向北进军,主要进攻湖南、湖北,那里有其中一人的主力军十万人。
我方军队迅速的打下了敌军的领地,并且继续强力攻击,敌军败退,我军乘胜追击,攻入了敌城,经过惨烈的斗争,敌军主力基本被消灭。
军队在消灭了这一支统治路线之后,又集中部队主力去进攻江西,紧接着消灭了另一只北方力量枝条,接着又沿着长江东下,本军的另一根力量分支也从福建进入浙江、上海。
我出师不久,就从珠江打到长江,声势浩大。
直到另一年四月挥师北上,进攻最后一支力量分支。
但是,就在开始北伐的第二年,四月十二日的早晨,上海的流氓头子组织起他们的土匪强盗们攻击上海市的人民群众和工人,然后由他们头头带领的反动军以“工人内讧”为理由,强行收下工人们的枪支,并打死打伤工人三百多名。
到了第二天,强盗土匪们如猛虎饿狼般的行为彻底惹火了上海市的人民,上海市的工人全部都不去上班,不去工作,就算是学生,也不去上课,老师也不上班,上海人民开始暴动。
十多万的上海居民集体上街游行,但是在宝山路遭到那些混混的残暴的屠杀,死死伤伤少说也有一百多人。
随后,那些反动的军队就封闭了上海市总工会的一切革命团体,开始肆无忌惮的杀害共党团员和无辜的人民群众。
国共第一次合作也就从此失败。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介绍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共产党和国民党在民族危机时刻放下彼此之间的争斗,转而一致对外的首次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间虽然不是特别长,但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却有很多,那么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有哪些呢?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中不得不说的就是黄埔军校的成立。
第一次国共合作

背景:①大背景:国内的北洋军阀统治与日本侵略;②共产党方面:认识到必须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胜利;③国民党方面: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的努力失败,意识到党内混乱,认为应该注入新鲜血液;④共产国际要求建立统一战线。
1922.6月,中共发表《中共中央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明确提出建立各民主阶级联合战线主张。
标志:1924.1月,国民党“一大”通过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辅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增加反帝和反节制资本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合作方式: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中,具有双重身份,权利在国民党手中)。
最大影响:出现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
又叫做(第一次国民革命战争‹1924-1927›∕大革命‹规模大›)“国民革命兴起”:兴起:1924。
目的:反帝、反军阀。
经过:①五卅运动导火线:1925.5月,上海日商纱厂资本家枪杀工人代表共产党员顾正红;②共产党人组织领导省港大罢工,沉重打击了英帝国主义。
(时间最长,16个月);③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④编建国民革命军→北洋军阀:⑤1926.7月,国民政府正式出师北伐,目标是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和奉系军阀张作霖。
张作霖被迫退守东北。
⑥为配合北伐战争,1926.10——1927.3,上海工人举行三次武装起义,第三次起义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取得胜利,起义工人占领了上海,革命势力扩展整个长江流域。
同时也开展了农民运动,湖南比较明显。
倾向反对与共党合作国共两党在农民运动等问题上意见相左,矛盾激化。
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加紧反共,汪精卫控制下的武汉国民政府也日益右倾→逐渐走向反共。
陈独秀右倾,(妥协、退让)(由于北伐的顺利进行,国民党广州政府迁到武汉)。
⑦1927年,先后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屠杀共党人,合作破裂。
⑧1927.4——7.15日,屠杀共党和人民群众,国共合作完全破裂,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黑手高悬国共破裂感悟

黑手高悬国共破裂感悟我国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原来是蒋介石想与共产党决裂,并将其消灭然后自己再率部驱赶日本侵略者。
就这样,我国的内战又开始了,内战与外战交加,使得老百姓在水生火热之中,当时中国军民的死亡人数可想而知呀!一个伟大的国家就这样变成了三分天下的混乱战场,真是可悲!在前期的国共合作前提下,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当国共合作的革命战争要继续前进时,蒋介石却要开始与共产党决裂,并要消灭共产党,制造出了一系列的反革命事件——“中山舰事件”、“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事件”。
在“中山舰事件”中,蒋介石把李文龙的“中山舰”骗入黄埔,然后再扣押他们,使共产党损失了一支主力军队。
就这样,国共大分裂,革命失败了,使得侵略者有机可乘,无恶不作,烧杀抢掠,残酷镇压中国人民,大肆侵吞中国的物产资源——这样,中国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在灾难中苦苦挣扎,都眼睁睁地期盼着能早日脱离苦海!最终,抗日战争一直持续了八年,才由共产党为主领导的人民军队把万恶的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在生活中,这样的教训还是有很多的——鹬蚌相争,所以渔翁得利。
一次,我和几个伙伴一起去打篮球,由于人数没到齐,所以我们先二对二开启了“战争”。
一开始,我们两队都打得十分激烈,可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敌方”的两个人好像有一点小摩擦,自己打了起来,敌方1号队员死都不让2号队员得到球,宁愿我们进球,自己陷入困境也不肯传球,最终结果可想而知,他们输得很惨,而我们却赢得异常轻松,因为我们是坐收渔翁之利。
还记得有一次,我在网上和朋友玩魔兽对战。
一开始,我和队友在各自设置营地,但由于物品资源原因,我们俩便发生了争吵,其后就开始了内战。
我和他不再紧密配合,而是互相阻碍,导致了两败俱伤。
敌方趁时机攻打我方,最终我们全部被歼灭。
直到那时,我们才后悔莫及,可是已经太晚了!。
国共第一次合作故事

国共第一次合作故事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国共两党以及整个国家都面临着巨大的动荡和挑战。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国共第一次合作应运而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21年,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帝国主义侵略、封建主义压迫以及内外交困的问题。
国民党作为当时的主流政党,致力于推翻封建制度,实现中国的民主革命。
然而,由于一系列的内外因素,国民党在实现这一目标方面遭受了许多困难。
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觉醒,以及中国革命进程的深化。
由于国共两党都追求推翻封建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共同的利益和目标。
正是基于这一点,国共两党开启了第一次合作。
国共第一次合作主要发生在1923年至1927年的时间段。
在这段时间里,国共两党通过合作以及共同的抗击外来侵略等活动,逐渐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他们通过共同的纲领和行动,有效地推动了革命事业的进展。
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共产党积极参与国内革命运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共产党员积极组织工人运动、土地革命,并倡导建设工农民主共和国的思想。
与此同时,国民党也纳入了共产党的一些主张,形成了国共两党的共同纲领。
然而,国共第一次合作最终以失败告终。
1927年,国共两党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和冲突,导致了合作的破裂。
这主要是因为国民党内部的右倾势力逐渐壮大,对共产党进行了清洗和迫害,最终将革命推向了危机。
尽管第一次合作以失败告终,但国共两党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这种合作奠定了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为今后的合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石。
在以后的历史中,国共两党在艰苦斗争中逐渐走向合作,并最终达成共识,共同推动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
总结起来,国共第一次合作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使得国共两党能够相互了解、相互合作,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革命事业的发展。
尽管失败是遗憾的,但这段经历为国共两党日后的合作铺平了道路,也为中国的革命历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合作 过程
32%
中国国民党于1924年1月20 ~30日在广州召开的对党 进行全面改组、实现国共 合作的会议。由于辛亥革 命和以后历次斗争的失败 ,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 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认真 总结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经 验教训,决定学习俄国革 命的经验和方法,改组国 民党,以振兴国民党
第一次国共合作
合 作 原 因
2 3 中共发展陷入低潮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二.七”惨案凶手吴佩孚
“二.七”大罢工领导者林祥谦
•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 中国资 阶级民主派的 主要代表 • 共产党需要孙中山领导 的国民党实行合作,以建 立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 线 • 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加 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 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
工人
农民
国民党 一大
1924.1.20-30
小资产 阶级
资产 阶级
基本上推翻了北 洋军阀的反动统 治,沉重打击了 帝国主义的侵略 势力
开始掌握部分 革命武装
3
1
2
4
广大人民群众受到 一次革命洗礼,为 中国革命继续前进 奠定基础
扩大了共产 党的群众影 响
合 作 成 果
进程
合作 开始
国民党 支部
经验 教训
32%
历史意义
•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
•北伐战争威慑了帝国主义列 强 •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武装力 •党大大拓展了成员数量和组 织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 装
国共合作团结了一切可 团结的阶级,共同反帝 反封,壮大了革命力量 ,但是,由于党的不成 熟,轻易地放弃了武装 ,导致后来的反革命事 变。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 原因及教训(1924.1 ~ 1927.7)
合作背景 1
浅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的原因

变对华政策 . 成对蒋介石采取拉拢手段 , 促使革命阵营早 日 赞 以 分 裂 一 批 批 官 僚 、 客 、 办 也 同 国 民党 上 层 拉关 系 , 政 买 准备 改 换 门庭 混 入 革命 阵营 原 来 依 附 北 方 的反 动 势 力 . 日本 帝 国 主义 同 和 蒋 介 石 双 方 都 有 密 切 关 系 的政 学 系 官 僚 黄 郛 、张 群 等 人 联 袂 南 下 . 蒋 介 石 施 加影 响 革命 阵营 内部 掌握 了相 当大 的 领导 权 对 的 民族 资 产 阶 级 右 翼 .在 革 命 的 深 入 发 展 中一 步 步 背 叛 革 命 而 投 人 反 革 命 营 垒 一 般 中小 资 产 阶级 在 革 命 的关 键 时刻 也 表 现
浅 论 第 一 次 国 共 合 作 的 破 裂 的 原 因
王倩 ( 州师 范 大 学 贵 贵 州 贵 阳 5 00 ) 5 01
中 誊 :1一一 一 一一 一一 一一 _ 图 一 —一 一 一一 一一 一 一 K4 一 享
史 . 后世 提 供 有 意义 的借 鉴 为 关键 词0 第一 次国 共合 作 破 裂
- - ¨ j “ -- ¨ 。 - 。 。
12 9 4年 1月 . 民党 第一 次 全 国代 表 大 会 在 广 州 召 开 . 志 出很 大 的 动 摇 。 五卅 运 动 时 , 国 标 民族 资 产 阶 级最 初 曾积 极 参 加反 帝 着 第 一 次 国共 合作 的正 式 形 成 。在 此 基 础 上 。 12 从 94年 到 12 斗 争 并 发 挥 过 重 要 作 用 . 后 却 妥 协 动 摇 . 分 表 现 出它 在 政 治 97 以 充 年 .一 场 以推 翻 帝 国主 义 在 华 势 力 和 北 洋 军 阀 为 目的 的革 命 运 上 的两 面 性 动 . 滚 滚 洪 流 席 卷 大 地 , 们 通 常 把 它 称 为 “ 革 命 ” “ 民 似 人 大 或 国 二、 中共 成 立 之 初 的 幼稚 性 和 陈 独 秀右 倾机 会 主 义 的 错 误 革 命 ” 这 场 轰轰 烈烈 的革 命 风暴 . 帝 国 主义 支 持 的北 洋 军 阀 把 在 大 革 命 的初 期 和 中期 . 的路 线 基 本 上 是 正 确 的 . 党 因而 取 和土 豪 劣 绅 打 得 落 花 流 水 . 得 了 辉 煌 的 胜 利 . 最 终 奠 定 了 全 得 很 大 的 胜 利 。 是 , 时 的党 终究 正处 在 幼 年 时 期 。因而 . 的 取 并 但 这 党 国统 一 的格 局 。但 是 , 最后 由 于 国 民 党 右 派 的 叛 变 , 致 革 命 阵 中央 领 导 机 关在 一 些 重 大 问 题 上动 摇 不 定 。 在 大革 命 后 期 . 了 导 受 营分 化 . 共 合 作 分 裂 。 中 国革 命 由 此 陷 入 低 潮 . 史 就 此改 变 反 革 命 势 力 的欺 骗 , 有 能 够 领 导 全 党 采 取 果 断 有 力 的措 施 . 国 历 没 革 了走 向 . 中 的原 因值 得 我们 深 思 。 其 这 次 大 革 命 失败 的原 因 . 学 界 已做 过 不 少 详 实 的研 究 。笔 史 者认 为失 败 的 原 因 归结 起 来 有 以下 三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
摘要:1924年在共产国际(还有美国)的帮助和撮合下国共两党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但是,革命统一战线仅维持了三年半时间,在革命形式一片大好,即将取得国民革命胜利之时,国民党右派却突然叛变革命,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国共合作宣告破裂,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本文主要论述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
关键词: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矛盾分歧党内合作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在此基础上,从1924年到1927年,一场以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北洋军阀为目的的革命运动,似滚滚洪流席卷大地,人们通常把它称为“国民大革命”。
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风暴,把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和土豪劣绅打得落花流水,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并最终奠定了全国统一的格局。
但是,最后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叛变,导致革命阵营分化,国共合作分裂。
中国革命由此陷入低潮,历史就此改变了走向,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一、客观原因
(1)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干涉、破坏
“国民大革命”是在敌强我弱的阶级力量对比下进行的。
帝国主义,军阀以及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联合力量,比刚兴起的革命联合力量强大得多,并且有更多的政治经验。
1926年11月,美国的一家报纸著文指出,蒋介石指挥的军队取得成功后,外国在华势力不会受到损失。
1927年1月,日本驻九江领事江户在庐山会见蒋介石时,蒋明确表示,他非但不打算废除不平等条约,而且将尽可能尊重它们。
在各国驻北京使馆召开的秘密会议中,英国方面接受美、日的意见,也开始考虑改变对华政策,赞成对蒋介石采取拉拢手段,以促使革命阵营早日分裂。
一批批官僚、政客、买办也同国民党上层拉关系,准备改换门庭混入革命阵营。
原来依附北方的反动势力,同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双方都有密切关系的政学系官僚黄郛、张群等人联袂南下,对蒋介石施加影响。
革命阵营内部掌握了相当大的领导权的民族资产阶级右翼,在革命的深入发展中一步步背叛革命而投入反革命营垒。
一般中小资产阶级在革命的关键时刻也表现出很大的动摇。
五卅运动时,民族资产阶级最初曾积极参加反帝斗争并发挥过重要作用,以后却妥协动摇,充分表现出它在政治上的两面性。
(2)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
1925年8月20日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被杀害。
1925年11月23日至1926年1月4日以林森、邹鲁、谢持为首的部分国民党中央委员,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孙中山灵前召开一届四中全会,也称西山会议。
国民党右派组织西山会议派形成,国民党公开分裂。
随后,以戴季陶主义出现为发轫,以蒋介石、戴季陶为代表的新右派浮出水面,加深了国民党的分裂。
1926年3月和5月,蒋介石制造了旨在篡夺革命领导权的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加深了国共合作的危机。
但是,
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右派和新军阀势力,在1927年后加紧反革命扩张。
先是反对迁都革命中心武汉,接着公开亮出反共反革命旗帜,在各地接连制造一系列反革命叛变事件。
诸如上海四一二政变、广州四一五政变、北京四二八政变、湖北夏斗寅叛变、长沙马日事变,以及冯玉祥倒向反革命,等等,使国共合作处于危急关头。
1927年5月,中共虽然召开五大,力图挽回局面,但未能真正解决任何实际问题。
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国共合作最后破裂,大革命遭到惨败。
二、主观原因
(1)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
在大革命的初期和中期,党的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因而取得很大的胜利。
但是,这时的党终究正处在幼年时期。
因而,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动摇不定。
在大革命后期,受了反革命势力的欺骗,没有能够领导全党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革命遭到失败就难以避免。
1925年1月11日到22日,中共在上海举行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如何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特别是如何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过程中遇到的复杂问题,没有作出明确具体的回答。
四大对民族资产阶级也缺乏正确的分析,认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还未形成独立的阶级。
这就把民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弄得模糊不清。
(2)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1926年 9月,陈独秀在《我们现在为什么争斗?》一文中认为,这个前途的实现,就是胜利“归诸国民政府、国民军”,“只有到那时,真正中国的资本主义才能够自由发展”。
文章表白,国民革命时期不会有共产党争取政权的事情,认为“共产党取得政权,乃是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事”。
陈独秀以及中共中央的多数领导人对建立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武装,同样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中共中央于1926年12月中旬在汉口召开特别会议。
会议通过的《关于国民党左派问题决议案》,规定应从各个方面帮助国民党左派,使之形成一个强大的政治力量,以同右派势力的反动倾向做斗争。
决议案认为,国民党左派虽然软弱动摇,但仍应该团结他们,支持他们。
这实际上是把同右派斗争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国民党左派身上。
陈独秀等人把一些作出某些左倾表示的军官、政客也看作可以依靠的国民党左派,特别是对汪精卫给予过高的希望,不仅主张把国民党的党权、政权交给他们,甚至要把一向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运动也让给他们来领导。
这就不能不在日后时局陡然逆转的关键时刻造成严重的后果。
三、根本原因:两党在阶级性质和革命目标的根本分歧
实际上,中共一大的会议已经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显示了做为无产阶级工人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与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存在性质上的根本分歧。
对于大革命,虽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国民党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口号,并同意“党内合作”的合作方式,但从根本上讲,两党从来就没有开诚布公的合作过。
孙中山在经历多次失败的革命后意识到,“苏俄甚至在危难之中也是我唯一的朋友”,并认为,“与苏俄建立一个更紧密的联系是绝对必要的”。
但
是,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他未能跳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狭隘观念,也由于经历了多次失败的运动,对外人产生一种天然的怀疑与不信任感。
这些都充分反映了作为一名资产阶级分子对社会主义和共产党的天然敌意,也许就是在这里埋下了国共合作破裂的祸根。
另外,由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国民党对中共天生的敌意,所谓的“合作”也只是停留在保全国民党资产阶级性质和其根本利益上的。
孙中山不允许共产党“自树一帜与吾党争衡”。
“若共产党而有纷乱我党之阴谋,则只有断然绝其提携,而一扫之于民国以外而已。
”“陈(独秀)如不服从吾党,我亦必弃之。
”甚至国民党还要干涉共产党的内政。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对中共心存疑虑,并且为了保存自己的利益从一开始就想吸收甚至吞并共产党的野心。
四、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危害及其教训
第一次国共合作因国民党的全面反共而异致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国民党的全面反共给中国,中国人民以及中国革命造成了严重危害。
第一,断送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
第二,国民党的全面反共背弃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第三,国民党反动派以“护党救国”的名义残酷地屠杀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摧残一切进步力量,严重扼杀了中国人民的生机。
共两党由合作而致分裂,国民党由联共而为反共,历史给予的教训是深刻的。
历史证明:合则两益;分则两损。
参考文献:[1]《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及其教训》
[2]谢晓鹏.《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原因新探》
[3]周欣.《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原因浅析》
[4]革命战争时期[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5]中共党史室.中国共产党历史[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
[6]张国焘.张国焘给维金斯基·穆幸的信[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7]马林.中国国民运动之过去及将来[J].《先锋》创刊号. 1923年7月1日.
[8]郭圣福.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原因新探[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9]冯进.孙中山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M].党史文苑. 2008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