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实践研究课题设计方案
德育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德育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一、活动背景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特制定本德育实践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
感。
2.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活动内容
1.主题演讲比赛: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演
讲比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如环保、
助老、助残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3.德育讲座:邀请德育专家或优秀教师开展德育讲座,提
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道德认知水平。
4.校园文化活动: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体育
比赛等,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集体荣誉感。
四、活动安排
1.活动时间:本德育实践活动方案为期一学期,具体时间
安排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而定。
2.活动地点:根据活动内容选择合适的地点,如学校礼堂、
操场、社区等。
3.活动参与人员:全体学生、教师、家长等。
4.活动组织方式:采取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负责组织,
学校德育处协助管理。
五、活动效果评估
1.评估方式: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学生参与
活动的感受和收获,评估活动效果。
2.评估内容: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学生在活动中
的表现和收获;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等。
3.评估结果反馈: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以便对活动进行改进和完善。
情感体验和实践活动中提高德育实效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情感体验和实践活动中提高德育实效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实施,我们注意到:近几年来,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越来越关注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与培养,学校组织的主题性活动也越来越多,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我们认为,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以活动为特色的课程,如能将学校德育教育主题活动好好利用起来,并将其逐步转化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也不失为一项有力的举措,而要循序渐进地开展活动,真正让活动在学生成长中发挥作用。
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实践活动,最终引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反思现行的学校德育,事实上存在着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朱小蔓教授在《关于学校道德教育的思考》一文中说:道德教育人为、表浅化、孤立、封闭化,道德课程知识化;单项灌输多,个体选择少;道德教育僵化而少活力,实效性不够,缺少魅力;德育未能成为有助于人生命发展、生活质量和精神心灵成长的工作。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也直言学校德育弊端:……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这一切学校德育弊端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深深忧虑,他们认为一定要在德育的思想观念、途径方法、措施做法上作深入探索、改革,从实效出发,走生活化、活动化、实践化的德育之路才能真正收到一流的德育工作实效。
我校是一所省级规范化学校,是临沂德育先进学校。
长期以来,学校历任领导都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并初步形成了“有担当的新生活教育”的德育特色,这一切为开展此项课题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开展此项“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研究”实验研究。
试图以此为突破口,探索寻求一条切实有效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之路。
二、理论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寓德育于活动之中”,“两办”第一次提出了活动、实践为教育手段、形式,这对我们开展课题研究具有指导作用活动教育理论又认为:学生的认识和能力的发展主要是在活动和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儿童在自由活动的过程中进行感知、体验、学习、提高,教育从儿童当前的实际需要出发,因而具有实效性。
德育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德育科研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背景。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德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开展德育科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课题目的。
本课题旨在探索德育科研的实施方案,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三、课题内容。
1. 深入调研,了解学生德育需求。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对德育工作的认知和需求,为科研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2. 建立德育科研团队,组织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参与德育科研工作,形成合力。
3. 制定科学的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时间节点,确保科研工作有序进行。
4. 开展实证研究,通过实地观察、实践活动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德育实际情况,为科研结论提供实证支持。
5. 分析研究成果,总结和归纳研究数据,提炼德育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为德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6. 撰写研究报告,将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整理和归纳,形成科学的研究报告,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四、课题实施步骤。
1. 确定课题负责人和科研团队成员,明确各自职责和任务。
2.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调研、研究、分析、撰写报告等各个环节的具体安排和时间表。
3. 开展调研工作,收集学生德育需求和实际情况的数据。
4. 组织科研团队开展研究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和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5. 对研究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提炼规律和结论。
6. 撰写研究报告,形成科学的研究成果。
五、课题预期成果。
1. 形成一套科学的德育工作指导理论,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2. 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实施方案,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实践指导。
3. 发表相关科研成果,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
六、课题保障措施。
1. 确保科研经费的落实,为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
2. 加强对科研团队成员的培训和指导,提升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德育课题研究方案
德育课题研究方案1. 引言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阳光健康的人格品质,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德育课程也逐渐受到了重视。
本文将探讨德育课题研究方案,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 研究目标本次研究的目标是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展德育课程,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品德修养。
具体而言,我们将研究以下方面: - 德育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实施; - 德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 德育评估的方式和准则; - 德育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和效果。
3.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方法相结合,以获取系统和客观的数据和信息。
具体步骤如下:3.1 问卷调查我们将设计一份针对学生、教师和家长的问卷,以了解他们对德育课程的认知、评价和期望。
问卷将包括以下内容: - 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 教师对德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内容的看法; - 家长对孩子德育教育的态度和期望。
3.2 实证研究我们将选择一所中小学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实施德育课程和未实施德育课程的班级进行比较研究。
通过观察、访谈和成绩分析等方法,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具体步骤包括: - 选择研究对象和样本; - 进行德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 收集和整理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学习成绩数据; - 进行数据分析和对比研究。
4. 预期成果通过本次研究,我们期望达到以下成果:- 理解学生对德育课程的需求和期望;- 确定德育课程的核心内容和教学方法; - 提供德育评估的参考指标和方法; - 评估德育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和效果。
5. 计划安排本次研究计划从2022年9月开始,预计历时一年。
具体的计划安排如下: - 2022年9月-11月:设计问卷调查,并进行校内测试; - 2022年12月-2023年2月:收集问卷调查数据,并进行初步分析; - 2023年3月-5月:设计和实施德育课程,并收集相关数据; - 2023年6月-8月:整理和分析实证研究数据,并撰写研究报告。
德育课题活动计划方案
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校决定开展德育课题活动。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活动主题“传承美德,共筑未来”三、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 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推动学校德育工作深入开展。
四、活动内容1. 德育讲座邀请道德模范、优秀校友等来校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道德故事和成长经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主题班会以“传承美德,共筑未来”为主题,开展班会活动,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道德知识,提高道德素养。
3.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道德的力量,培养社会责任感。
4. 道德故事分享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道德故事,通过故事的力量传递正能量,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5. 道德知识竞赛举办道德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道德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6. 优秀道德标兵评选开展优秀道德标兵评选活动,树立道德榜样,激励学生向优秀看齐。
五、活动时间本活动计划在2022年全年开展,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主题活动。
六、活动组织1. 成立德育课题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2. 各班级成立活动小组,负责班级活动的开展和落实。
3. 学校各部门协同配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七、活动评价1. 学生参与度:通过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来评价活动的效果。
2. 道德素养提升:通过学生的道德表现和道德知识竞赛成绩来评价学生的道德素养提升情况。
3. 校园文化氛围:通过校园道德氛围的营造和活动的影响力来评价活动对校园文化的影响。
八、预期效果通过本次德育课题活动,预计达到以下效果:1. 学生道德观念得到强化,道德素质得到提高。
德育实践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设计背景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德育实践教学效果,本文将设计一套德育实践教学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设计目标1.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学生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
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道德知识。
4. 增强教师德育教学能力,提高德育教学质量。
三、教学内容1. 道德知识教育:包括道德规范、道德原则、道德情感等方面的教育。
2. 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教育:包括公民素养、社会责任、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
3. 实践能力培养:包括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调查等方面的教育。
四、教学过程1. 准备阶段(1)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制定详细的德育实践教学方案。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德育实践活动前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教师与学生共同商定德育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时间。
2. 实施阶段(1)道德知识教育:教师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
(2)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教育:教师组织学生参观社区、访谈社会人士、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使学生了解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的重要性。
(3)实践能力培养: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总结阶段(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德育实践活动的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2)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实践活动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3)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德育实践教学方案,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道德品质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道德表现等方面,评价学生的道德品质。
2. 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评价:通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评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德育实效性研究实施方案
德育实效性研究实施方案1. 引言德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然而,在传统的德育教育中,面临着德育实效性不高的问题。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德育实效性研究实施方案,通过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2. 目标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研究德育实效性,找出一种科学的方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 研究内容我们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德育实效性进行研究:•德育教育的目标和意义:分析德育教育的核心目标和意义,明确德育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德育教育的评价指标: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量化评价德育工作的效果。
•德育工作的策略与方法:探索有效的德育工作策略和方法,提出针对性的实施方案。
•德育教师的培训与支持:加强德育教师的培训与支持,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育能力。
4. 研究方法为了达到我们的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文献综述:对相关的学术文献进行全面的综述,了解德育实效性研究的最新进展。
•问卷调查:设计并发放问卷,通过调查收集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意见和反馈,了解他们对德育实效性的看法。
•实证研究: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学校进行实证研究,收集和分析德育工作的数据,验证德育实效性的方法和效果。
•研讨会与访谈:组织研讨会和访谈,邀请专家和教育从业者参与,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见解,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5. 实施步骤基于上述研究方法,我们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施:1.设计研究方案和调查问卷,并进行科学合理性验证。
2.选择一批学校作为研究对象,与学校合作,获得必要的授权和支持。
3.发放问卷,收集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意见和反馈。
4.向学校德育工作人员提供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的德育专业水平。
5.收集学校德育工作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6.组织研讨会和访谈,邀请专家和教育从业者参与,共同探讨德育实效性的问题。
7.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方案和建议,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升。
6. 预期效果通过本研究的实施,我们预期能够达到以下效果:•形成一种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量化评价德育工作的效果。
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报告课题方案及对策
“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设计方案(省昆山市陆家中心小学校执笔人:亮王建良)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条件1、背景德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
加强德育就必须改进德育。
对于我们的德育成果,目前社会各界包括我们自己,还是不很满意。
许许多多的社会现象都使得我们反思,我们的德育工作的确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目前社会整体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平并不尽如人意。
可以说明一点,就是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尽管在校期间可能很好,但进入社会后还很难抵御社会上的不良影响,或者说抵御能力还不是很强,这是学校教育值得反思的问题。
反思到最后,大概就归结到一个问题上,就是德育的实效性问题。
目前,德育工作中形式主义普遍存在,即德育片面注重和追求德育工作的表面形式,而不按德育的客观规律办事,不顾及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可能性,不注意德育实际效果。
如:德育目标脱离实际,面面俱到不考虑实现的可能性;德育方法空洞说教,不顾及教育对象实际;德育活动包办代替,无视学生的主体性。
这些都影响着德育的实际效果。
2、条件(1)具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形成了丰富的德育教育理论;当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发展以及多学科整合的视角寻求道德教育研究之合理的方法论为基础的德育理论,是当代德育教育理论取得又一个伟大成果,将会为将来的德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2)具有丰富的经验作基础。
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充分认识到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树立德育为首和德育就是质量的观念,探索德育合力工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被评为“市德育示学校”、“省先进家长学校”。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具有良好科研环境。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又是一所新的农村实验小学,有较好的文化积淀和科研环境。
“十五”期间,学校成功完成市级立项的心理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培养了一批科研骨干,为本课题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1、课题的核心概念德育的概念表述: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在受教育者的自觉积极参与的互动中,通过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研究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的制定与执行:德育课题申报
研究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的制定与执行:德育课题申报一、申报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部门对中小学德育工作越来越重视。
德育实践活动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塑造健康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我们特提出此德育课题申报。
二、研究目标1. 分析当前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探索德育实践活动的制定与执行策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为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研究内容1. 德育实践活动的现状分析:通过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当前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德育实践活动的制定与执行策略:结合教育政策、理论和实践,探讨适合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的制定与执行策略,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3. 德育实践活动案例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和启示。
4. 德育实践活动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德育实践活动的评价指标和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德育实践活动评价体系,为德育工作的评估和改进提供依据。
四、研究方法1. 文献法:收集国内外关于德育实践活动的相关理论、政策和实践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
2. 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的实际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德育实践活动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提取经验教训。
4. 评价体系构建:运用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构建德育实践活动评价体系,并进行验证。
五、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第1-3个月):进行现状分析,收集相关文献和案例资料。
2. 第二阶段(第4-6个月):探讨德育实践活动的制定与执行策略,构建评价体系。
3. 第三阶段(第7-9个月):进行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六、预期成果1. 形成一份关于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的现状分析报告。
德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德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前言。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因此,对于德育小课题的研究实施方案,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制定合理的方案,以确保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德育小课题的实施方案,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研究内容。
1.明确德育小课题的选题范围和研究方向,确保研究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2.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特点和道德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
3.通过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为德育小课题的实施提供依据和参考。
4.制定德育小课题的实施方案,包括教育教学活动安排、教育教学方法选择、教育教学手段运用等。
5.对德育小课题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提高德育工作质量。
四、研究方法。
1.实地调查法,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为德育小课题的研究提供客观数据。
2.文献资料法,收集相关的书籍、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德育小课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3.实验研究法,通过实施德育小课题的教育教学活动,观察学生的思想道德变化,验证实施方案的有效性。
五、实施步骤。
1.确定德育小课题的选题范围和研究方向,明确研究内容和实施目标。
2.开展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搜集,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
3.制定德育小课题的实施方案,包括教育教学活动安排、教育教学方法选择、教育教学手段运用等。
4.组织实施德育小课题的教育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变化,及时调整和改进实施方案。
5.对德育小课题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提高德育工作质量。
六、总结。
德育小课题的研究实施方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德育小课题的研究工作,制定合理的实施方案,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中小学德育课题: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的策划和有效实现研究
中小学德育课题: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的策划和有效实现研究引言德育实践活动在中小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研究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的策划和有效实现,以提供给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一些指导和建议。
课程策划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的策划是确保其有效实现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策划课程的关键步骤:目标设定确定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期望结果。
这些目标应该与学生的德育发展需求相匹配,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素养。
内容设计选择适合的德育实践活动内容。
内容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环境,涵盖道德教育、公民教育、环境教育等方面的主题。
活动安排合理安排德育实践活动的时间和地点。
活动的时间安排应考虑学生的日常课程负担和其他学校活动,以确保学生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其中。
活动的地点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可以在学校内外进行。
资源准备准备支持德育实践活动的资源。
资源可以包括教材、讲义、教具、场地等,确保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得到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有效实现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现需要教育工作者采取一些措施和方法来确保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深入学习。
以下是一些有效实现的建议:激发兴趣通过设计有趣和富有挑战性的德育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
活动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的方式,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
培养合作精神德育实践活动通常需要学生合作完成任务。
教育工作者可以设计一些团队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反思总结每个德育实践活动结束后,教育工作者应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通过让学生回顾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学到的经验教训,加深对德育的理解和认识。
结论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的策划和有效实现是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合理的策划和有效的实施,可以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和道德水平,培养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良好品德的公民。
希望本文提供的指导和建议对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有所帮助。
本校德育课程研究方案模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德育教育在学生全面素质提升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提高我校德育教育质量,特制定本德育课程研究方案。
二、研究目标1. 提升德育课程内容的时代性、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需求;2. 优化德育课程结构,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3. 探索德育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提高德育教育实效;4. 促进教师德育教学能力提升,构建高效德育教育团队。
三、研究内容1. 德育课程现状分析:调查分析我校德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 德育课程内容改革:根据新时代教育要求和学生成长需求,对德育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提升课程的时代性和针对性;3. 德育课程结构优化: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实现德育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4. 德育课程实施途径创新:探索多样化的德育课程实施途径,提高德育教育实效;5. 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德育教师培训,提升德育教师教学能力,构建高效德育教育团队。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德育教育文献,了解国内外德育教育发展趋势;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教师、家长对德育课程的意见和建议;3. 经验总结法:总结我校德育教育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4.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德育课程案例,分析其特点和实施效果;5. 对比研究法:对比分析国内外德育教育课程,借鉴先进经验。
1. 准备阶段:成立德育课程研究小组,明确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制定研究方案;2. 调查研究阶段:开展德育课程现状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3. 分析研究阶段: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4. 实施阶段:根据研究结果,对德育课程进行优化和改革,实施新的德育课程;5. 评估阶段:对德育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六、预期成果1. 形成一套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2. 提高德育教育实效,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升;3. 提升德育教师教学能力,构建高效德育教育团队;4. 为我国德育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德育实践活动课设计方案(精选5篇)
德育实践活动课设计方案(精选5篇)第一篇:德育实践活动课设计方案德育实践活动课设计方案课题:感恩在行动(一)爱心献给父母活动目的:1、体验感恩,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联系实际,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引导学生关心父母、热爱父母、理解父母,教育学生从小有一颗感恩的心。
3、通过活动增强同学参与社会实践能力,为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活动准备:1、布置黑板和教室。
2、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父母了解程度,并对数据进行统计。
3、搜集部分学生及家长的照片制作课件。
4、相关歌曲、课件5、布置爱心作业6、成立班级调查小组,开展感恩父母调查活动。
7、制作《邀请函》请学生家长参加8、让学生自己制作一张爱心卡片,写上对爸爸妈妈说的话活动过程:师:本学期,我们班确定了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德育实践活动——感恩在行动。
活动共分四篇:第一篇:爱心献给父母;第二篇:爱心献给学校;第三篇:爱心献给社会;第四篇:爱心献给自然;今天我们即将汇报的是“感恩行在动”第一篇——爱心献给父母。
同学准备好了吗?上课。
文娱委员起歌:齐唱感恩的心一、歌曲结束,主持人上场甲:一曲感恩的心拉开了活动的序幕。
乙:一曲感恩的心唱响了同学们内心的渴望。
甲:敬爱的各位老师乙:亲爱的的爸爸、妈妈合:三年三班“感恩在行动”第一篇《爱心献给父母》主题班会现在开始!二、诉说父母的爱甲:父亲,您是一缕阳光,丝丝屡屡地温暖着我。
乙:母亲,您是一缕春风,时时刻刻地抚慰着我。
甲:是您们精心哺育我们长大,把最无私的爱给了我们。
乙:同学们,父母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了许多,在你的记忆深处一定珍藏着让你感动一生的故事。
那么,把它讲出来吧!1、同学们讲述自己的亲情故事2、配乐诗朗诵:妈妈的爱(背景音乐:烛光里的妈妈)3、第一次发布“感恩之星”评比结果(在本次感恩在行动“感恩征文”活动中,以下四名同学表现突出,被评为感恩之星,他们是……)三、各组长汇报各阶段调查问卷情况甲:为了更好的完成这次感恩父母行动,我们对学生和家长进行了调查。
德育活动课程研究计划方案
德育活动课程研究计划方案一、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德育活动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
德育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个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研究计划旨在探索德育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研究目的1.分析当前德育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设计符合学生需要和发展规律的德育活动课程;3.通过实施新的德育活动课程,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研究内容1.调研分析当前学校德育活动课程的情况,总结存在的问题;2.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德育活动课程设计的经验和理论;3.设计新的德育活动课程方案,包括课程目标、内容安排、教学方法等;4.开展德育活动课程实施实践,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5.根据实施效果,对德育活动课程进行评估和优化。
四、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德育活动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2.问卷调查法:针对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德育活动课程的需求和意见;3.实地调研法:走访学校,观察德育活动课程的实施情况,收集数据;4.实践研究法:设计新的德育活动课程方案,开展实施实践并进行数据分析。
五、研究计划•第一阶段:调研分析–时间:1个月–内容:了解学校现有德育活动课程情况,总结问题和需求。
•第二阶段:文献综述–时间:2周–内容: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德育活动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
•第三阶段:课程设计–时间:2个月–内容:设计新的德育活动课程方案。
•第四阶段:实施实践–时间:3个月–内容:实施新的德育活动课程,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第五阶段:评估优化–时间:1个月–内容:根据实施效果,对德育活动课程进行评估和优化。
六、预期成果1.提出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德育活动课程设计方案;2.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3.为学校德育活动课程改革和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以上即为德育活动课程研究计划方案的具体内容。
小学德育实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德育实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教育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我国教育部门提出了加强小学德育实验课题研究的指导意见,旨在通过课题研究,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
二、研究目标1. 分析当前小学德育教育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探讨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小学德育教育理念和方法。
3. 形成一套具有推广价值的小学德育教育实施方案。
三、研究内容1. 德育教育现状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当前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2. 德育教育理论探讨: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德育教育理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讨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小学德育教育理念和方法。
3. 实施方案制定: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可行的小学德育实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4. 实施方案实践:在实验班级开展德育教育实践活动,验证实施方案的有效性。
5. 成果总结与推广:总结实验成果,形成一套具有推广价值的小学德育教育实施方案。
四、研究方法1. 文献分析法: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
2. 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调查,了解德育教育现状。
3. 访谈法:对教育专家、校长、教师等进行访谈,获取一线教育工作者对德育教育的看法和建议。
4. 行动研究法:在实验班级开展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对实施方案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
5. 案例分析法: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分析德育教育实践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五、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第1-3个月):进行德育教育现状调查,分析存在问题。
2. 第二阶段(第4-6个月):学习德育教育理论,探讨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3. 第三阶段(第7-9个月):制定小学德育实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并在实验班级进行实践。
4. 第四阶段(第10-12个月):总结实验成果,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实施方案。
《加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实施方案策划方案
《加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实施方案策划方案一、背景分析近年来,我国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如德育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德育方式单一,德育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这些问题导致德育实效性不强,难以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
因此,加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定位1.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使德育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3.完善德育评价体系,确保德育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果。
三、实施方案1.德育课程改革(1)优化德育课程体系,将德育内容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课程。
(2)加强德育课程研究,编写具有时代特色、贴近学生生活的德育教材。
(3)开展德育课程培训,提高教师的德育教学能力。
2.德育活动创新(1)举办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提升道德素养。
(2)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等,开展主题德育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加强德育实践基地建设,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德育实效。
3.德育评价体系改革(1)建立多元化、全方位的德育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表现等方面。
(2)将德育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4.教师队伍建设(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和道德素养。
(2)开展德育教师培训,提升德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3)加强德育教师激励机制,激发德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实施步骤1.调查研究阶段:深入了解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实施方案提供依据。
2.方案制定阶段: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措施等。
3.实施阶段:按照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德育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五、预期成果1.德育工作针对性明显提高,德育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德育实效性得到提升。
2.德育方式多样化,学生参与热情高涨,道德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3.德育评价体系完善,德育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设计方案(江苏省昆山市陆家中心小学校执笔人:陈亮王建良)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条件1、背景德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
加强德育就必须改进德育。
对于我们的德育成果,目前社会各界包括我们自己,还是不很满意。
许许多多的社会现象都使得我们反思,我们的德育工作的确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目前社会整体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平并不尽如人意。
可以说明一点,就是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尽管在校期间可能很好,但进入社会后还很难抵御社会上的不良影响,或者说抵御能力还不是很强,这是学校教育值得反思的问题。
反思到最后,大概就归结到一个问题上,就是德育的实效性问题。
目前,德育工作中形式主义普遍存在,即德育片面注重和追求德育工作的表面形式,而不按德育的客观规律办事,不顾及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可能性,不注意德育实际效果。
如:德育目标脱离实际,面面俱到不考虑实现的可能性;德育方法空洞说教,不顾及教育对象实际;德育活动包办代替,无视学生的主体性。
这些都影响着德育的实际效果。
2、条件(1)具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形成了丰富的德育教育理论;当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发展以及多学科整合的视角寻求道德教育研究之合理的方法论为基础的德育理论,是当代德育教育理论取得又一个伟大成果,将会为将来的德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2)具有丰富的经验作基础。
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充分认识到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树立德育为首和德育就是质量的观念,探索德育合力工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被评为“苏州市德育示范学校”、“江苏省先进家长学校”。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具有良好科研环境。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又是一所新的农村实验小学,有较好的文化积淀和科研环境。
“十五”期间,学校成功完成苏州市级立项的心理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培养了一批科研骨干,为本课题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1、课题的核心概念德育的概念表述: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在受教育者的自觉积极参及的互动中,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德育的实效是指学校德育工作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实际成效及结果,它是学校德育管理的灵魂。
实效性是相对于“形式”和“低效率”而言,也就是说通过有效的教育形式、方法、途径和实实在在的教育内容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
实践研究,本课题的实践研究主要是德育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包括教育者及受教育者双方面的活动,也包括了各种影响方式。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及创新之处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在长期的德育研究中,国内外已总结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形成了丰富的德育先进理论,构建了各具特色的德育模式,其中,影响较大并能为我们提供借鉴的主要以下几种:(1)20世纪初,以杜威代表的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提出道德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批评性探究的能力,教育的功能不是通过传授固定的规则、训练固定的行为,而是通过发展儿童的理智和探究能力来实现的;道德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儿童参及实际生活的过程中,在及人的交往和合作中发展起来;道德教育不能简单的归结为“问答式教学”或某种“道德的课程”,而应该扩展到整个学校生活,因此教育要“以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反对外部的强制的灌输”等。
这些理论对本课题研究有借鉴作用。
(2)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判断的研究对于当代道德教育影响最大。
他提出活动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根源和动力;及儿童是自己认知结构者一样,儿童也是其道德世界的建构者。
他的研究不仅勾勒了道德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为新的道德教育模式——让儿童借助自己的智慧和活动主动求得道德发展的教育模式提供了基础。
(3)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研究以及中国当代著名班主任,如丁如许、任小艾、李镇西、魏书生等在长期德育教育第一线实践中,积累的许多宝贵的德育经验。
在课题研究中可以加以应用和借鉴。
(4)北京市一些学校进行国家级研究课题《尊重,基础道德教育》的研究,在德育观念、德育内容和德育方式改变上作出了新的探索,为增强德育实效性的方式方法的实践上指出新的借鉴。
(5)江苏省部分学校进行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研究,逐步形成的中小学学德育工作新模式、新经验,为本课题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开辟新的方向。
2、研究的价值德育实效性是学校德育管理的本质的反映,是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
坚持德育实效性原理,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教育思想路线的反映,是学校德育任务和目标的要求。
通过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就可以进一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管理工作,做到德育工作的目的及行为统一,内容及形式统一,思想及实际统一,动机及效果统一的有效效果。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研究目标:1、通过对德育实效的内涵、特征的辨证研究,形成具有校本特点的对德育实效性的独特认识。
2、通过实践研究,逐步确立和形成一个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符合小学德育规律,具有一定特色的,具有实效的学校德育途径方法体系。
3、在研究进程中,进一步探索德育合力工程,树立德育为首和德育就是质量的观念,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培育人文德育和促进德育人才队伍建设。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学校德育实效性的辨证研究。
运用调查、文献查阅等方法,辨证研究当前我校德育目标内容方法实际效果,提炼、概括德育实效性内在特征。
2、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德育实效性研究。
以校园人文环境的陶冶、才艺熏陶作为提高德育实效的研究内容。
目标是在建设特色校园环境,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参及环境的创设中陶冶、丰富学生情感。
从而进一步提高德育的实效。
3、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提高德育实效性研究。
把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德育实践和常规行为训练作为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研究内容。
目标是在于培养学生优良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增强道德意志,培养品德践行能力,同时通过实际锻炼加深思想道德准则的理解,丰富道德情感。
4、自我教育中提高德育实效性研究组织读书净化,成长日记,榜样激励,心育沟通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中促进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作为提高德育实效性研究内容。
目标是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心,为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
从而把道德的体验、道德的感悟升华为道德的理性层次,上升到一种自觉的境界。
5、教师教学行为对德育实效影响的反思性研究通过教师个体的教育教学反思,寻找和发现影响德育实效的教师人格因素,探求提高德育实效的措施,促进德育人才队伍建设。
五、课题研究操作要点1、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德育工作队伍,做到人格育人。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既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学生行为的影响者,教师的职业劳动具有“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特点。
坚持教师主体,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用教师的榜样感召学生。
全体教师要积有误投身师德建设,注重行为规范修养,以高尚的品行、人格魅力、诚信的作风、民主的方法,教育和影响学生。
2、大力做好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做到环境育人根据学校特点,因地制宜地建设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创设优美、舒适、整洁、安静、方便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形成优良的校风、班风,建立积极向上,和谐融洽,团结友爱的人际环境。
开设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活动,让学生在创作、表现、演出等艺术文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3、德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和日常活动中,做到教书育人。
学习是学生主要活动,也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有艰苦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责任心、意志力,以及刻苦、认真耐心、不畏艰难等品质。
另外,教师要抓好教材中蕴含德育因素,随机渗透,做到“润物细无声”。
4、积极组织参及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做到践行育人。
通过组织参及各种体育活动、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和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团结互助的品质,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劳动习惯。
加强日常行为规范行为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要求教师讲明道理,提出要求,动作示范,具体指导,督促检查,反复训练。
达到懂得道理,明确要求,模仿学习,自我检查,反复练习,形成习惯。
5、书籍中净化,自我中完善,心灵上沟通,达到人格升华。
实施“新教育”《营造书香校园,享受成快乐》课题研究,推荐给各种年龄学生阅读的文艺作品和必读书目,指导阅读并举行读书报告会、谈话、讨论会等,达到合乎要求的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通过“成长日记,榜样示范,格言激励不断反思”等“道德长跑”活动,达到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积极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
六、课题研究方法:1、文献法:借助理论和经验,指导实验研究。
2、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按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总结。
3、个案研究法:对有代表性的教师、学生作跟踪研究,并写出个研究报告。
4、行动研究:课题组成员在进行调查、分析后,通过在实践活动的进程中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评价或有新的发现、再计划、再实施、再评价或发现的方式不断进行。
七、课题研究实施步骤1、准备阶段:(2006年4月——2006年9月)筹建课题组,确定研究内容。
申报立项,设计方案。
开题论证。
采用文献法,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有关理论,认识德育实效性特征,并对此作出初步的概念界定;了解国内外德育研究现状,认识本课题研究价值和目标。
2、实施阶段(2006年9月——2009年10月)2006.9-2007.12综合运用文献研究个案研究重点研究第一第二第五个子课题,初步研究其它课题,并作中期鉴定。
2008.1-2010.10综合进行行动研究,经验总结重点进行第二、三、四个子课题的研究。
3、总结推广阶段(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汇编课题研究成果集撰写课题总报告举办成果鉴定会八、成果形式1、阶段性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2、课题实施结束,形成总课题成果报告,并汇集各研究成果正式出版专著。
3、阶段性开展及本课题有关的研究课、汇报活动,展示优质的成果汇报活动。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略)二、课题研究设计及论证方案三、各级管理部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