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具体性思想

合集下载

坚持实践性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坚持实践性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坚持实践性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作者:旦培来源:《祖国》2017年第02期摘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实践性,要坚持以客观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具体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为指导,科学开展对于事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正确处理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主体性与客观性以及因果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实践性方法论原则辩证统一方法论,顾名思义,乃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

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诞生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最大的特色就是实践性,这也是其区别于历史上任何其它方法论最为显著的特点。

人类的基本实践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而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

脱离了物质生产实践,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产生,更不能创造出灿烂的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实践作为人的存在方式,作为人为了解决自身需要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进行的能动地适应与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其基础性作用决定了我们开展人类一切活动的前提是必须坚持以实践为前提。

当然,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更要必须坚持以实践性为前提,特别是以解放全人类事业为己任的共产主义者。

坚持实践性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必须坚持以实践的需要作为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在承认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必须坚持以实践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具备问题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与实践和时代的发展同步,真正了解人民群众的愿望,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必须强调其实践性。

坚持实践性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应该坚持客观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具体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

以人为本:新时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

以人为本:新时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

以人为本:新时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新时期: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的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新时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1.马克思的人本思想2.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继承与超越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理念,其思想渊源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思想、西方人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

一、马克思的人本思想1.人是自然性存在、社会性存在和精神性存在的统一——马克思对人的理解。

人首先是一种自然性的存在。

马克思说:“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

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行以及其他东西。

”物质需要及其满足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德意志意识形态》)其次,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①人是生活在社会关系中的。

一个离群索居、不食人间烟火的人是不能称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的。

这一点跟中国的儒家思想是相通的。

儒家讲修齐治平,经世致用。

孔子,为了实现他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国际自驾游,何等浪漫,何等洒脱!《孔子》一定意义上位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孔子,背井离乡、颠沛流离,甚至面临生命危险。

孔子以其自身参与社会和国家政治的行动对马克思的“人是社会存在物”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明。

再次,人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

用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话说——“人是自由自觉的生命存在”。

对自由的渴望与追寻是人作为精神存在物的根本表征。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旨归。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那首《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人是自由自觉的存在物,马克思的这个判断揭示了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思想意识深处最热切的渴望——自由。

挣钱也是为了获得自由,但,千万要记住这一点,否则你非但不能获得自由,反而会成为金钱的奴隶,为金钱所奴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具体内容与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论文-哲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具体内容与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论文-哲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具体内容与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界定分为从内向外定义和从整体上定义。

从内向外定义又分为两部分,一种是分层次界定,另一种是从整体界定。

通过论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进一步阐述其四大基本部分,即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唯物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基于这四部分产生的四大观点,即生产实践劳动的观点、矛盾运动的观点、阶级的观点和人民群众的观点,论述根据社会根本矛盾得出的一般规律:生产力、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相适应的客观规律,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相适应的客观规律。

总结关于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两种基本方法,分别是整体研究法和理论结合实践研究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基本内容; 研究方法;Abstract:The definition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in the academic circle is divided into definitions from the inside to theoutside and from the whole. The definition from the inside to the outside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one is defined hierarchically, and the other is defined from the whole. By discussing the concept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four basic parts of the principle, namely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materialist dialectics, materialistic epistemology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then discusses the four major viewpoints based on these four parts: the viewpoint of production practice labor, the viewpoint of contradictory movement, the viewpoint of class and the views of the masses of the people, and the general law derived from the fundamental contradictions of society: objective laws between productive forces and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and objective laws between economic foundation and superstructure. Finally, two basic methods for studying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are summarized: the overall research method and the theory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research method.Keyword: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basic content; research methods;学术界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一问题的讨论,概括为三个角度:一是从理论本身出发理解作为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是从学科专业设置的角度理解作为一门专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三是从高校思想必修课理解作为一门课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

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决定意识、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这是一切唯物主义都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

人类的物质实践活动是唯物的、辩证的,也是社会的、历史的。

马哲在实践的基础上揭示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从而正确地、彻底地解决了哲学地基本问题,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

四、批判、开放和不断发展的学说批判性是马哲的基本精神。

批判,是破旧立新,以新物质代替旧质,是实践的内在要求。

实践作为人类的基本存在方式,是人对外部自然的一种否定性关系。

马哲同时代的步伐保持密切的联系,以强烈的历史感和责任感,严格依据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及时修正某些被实践证明业已陈旧的个别观点和结论,以保持和发展自己学说的科学性、真理性;同时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鲜明的党性原则,对来自各方面的反马克思主义的和其他的错误观点和理论,进行毫不含糊的批判与斗争,指导现实以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并在同各种错误的批判和斗争中丰富和发展自己。

马哲是开放的理论体系,不仅要吐故还要纳新。

马哲的理论活力来自实践。

是对以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成果的批判继承,随着发展会不断总结新经验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内容及其相应理论形式。

马哲是不断发展的,把马哲看作是活生生的发展的学说,使之永远同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相一致,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绝对化和僵化的倾向。

编辑本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一、现时代的思想智慧马哲是现代最先进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时代的思想智慧。

1、反思功能反思既是对思维对象的反复思考,又是对思维本身的反身思考。

反思首先是反复思考,是对思维对象的再思、三思、多思。

反思具有反复思维和反身思维的双重含义,是思维之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辩证统一。

2、概括功能哲学是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性的理论反映,在概括各方面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了哲学意义上的包括人在内的世界图景。

3、批判功能马哲以一种批判的态度对人与世界现实关系作出评价。

要改变世界,就必须对现存世界持批判的态度,在对现实的批判中确立作为现实之否定形态的理想,再通过实践把理想转变为新的现实。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五大原则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五大原则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精品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本原则
第一,
客观性 原则
第二, 主体型 原则.
第三, 整体性 原则.
第四, 具体性 原则.
第五,
发展性 原则.
精品课件
2
1
客观性原则 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 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前提。
精品课件
3
2
主体型原则 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纬度去观 察社会客体; 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 则结合起来; 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 反对 英雄史 观。
精品课件
7
精品课件
4
3
整体性原则 实质上是系统性原则。
1.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人与自然的关 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2.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个人于社会 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精神。 3 系统性原则要 求我们关注局部与 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
精品课件
5
4
具体性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 主义活的灵魂。
这是因为,真 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 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 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 条件,我们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精品课件
6
5
发展性原则 这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 展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反对用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 察和分析问题。
在认识社会现象的时候,要善于从 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合理 性中发现合理性。

马克思主义 能动反映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 能动反映的特点
(1)什么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认 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2)实现这一次飞跃的条件 第一,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 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第二,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 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 及里地制作加工。
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和实际相 结合,让理论掌握群众,转化为改造社会、 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只有这样,理论才能 真正发挥指导作用,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 展。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1、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 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 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2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认识运动是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 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非理性因素也是认识主体的自身素质的构成部分。
理性因素是可以逻辑化和精确化的因素,包括阐述概念、 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非理性因素是认识主体的意志、情感、直觉、想 象、本能等意识形式。
(二)从认识到实践
1、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及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1)什么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
硬!触觉 红!视觉
甜!味觉
知觉是人的感觉 器官对客观事物外 部特征的整体的反 映。
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 (整体知觉)
苹果(知觉)=红+甜+硬 +……
表象是感性认识的高级形式,它是人脑 对过去的感觉和知觉的回忆,是曾经作用 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对象形象再现。
知觉
表象
感性认识的特点
➢直接性:感性认识与客观对象之间 不存在中介,是人们感觉器官对事物 的直接感知。 ➢具体性:感性认识是以感觉、知觉、 表象这样具体形象的形式,反映事物 的表面现象。

马克思主义的三维特性和马克思主义“三化”的整体性-精品文档资料

马克思主义的三维特性和马克思主义“三化”的整体性-精品文档资料

马克思主义的三维特性和马克思主义“三化”的整体性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维特性及其内在要求马克思说:“任何思想都是时代的思想”,“每个原理都有其出现的世纪”。

毛泽东也说过:“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任何一个科学理论,它总是产生并存在于特定时间、空间并有着特定立场的“具体的”理论,即它总是要受到特定的时间、地点和立场所制约,并为了回答特定时代的具体问题而提出来的,具有时间、空间和立场上的特性,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不例外。

19世纪上半叶,欧洲自由资本主义在进入鼎盛时期时,其内在矛盾也充分暴露了出来:一方面,经济危机周期性地频繁爆发;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人阶级因为遭受资本家的残酷剥削,而迫使其联合起来为争取生存权而斗争。

于是,两大历史性课题便摆在了人们的面前:其一,被视为“人类理性体现”的资本主义,为何会爆发如此不理性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该向何处去?其二,工人运动高举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来反对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为何不断遭之失败?工人运动该向何处去?尽力鞭挞封建专制主义而体现人类文明进步的资产阶级理论,面对新的历史课题,均陷入“无知”之中,它们既不能提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的理论解释,也不能提供无产阶级得以解放的思想武器。

而马克思恩格斯在亲自参加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变革要求”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深刻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社会阶级两极分化的根源,即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从而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根据、埋葬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和变革资本主义的现实道路,回答了两大历史性课题。

而对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的回答,所体现的时间特性,是19世纪上半叶;所体现的空间特性,是西欧资本主义;所体现的立场特性,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间、空间和立场特性,说明了它的具体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原则之一。

首先,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我们以客观存在的事物为出发点,而不是以主观臆断或个人经验为出发点。

在哲学上,这意味着要以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为研究对象,而不是以人的主观意识或精神世界为研究对象。

这是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则。

其次,一切从实际出发也要求我们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调查研究、观察和分析,以获得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

只有通过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

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强调的实践观的重要体现。

最后,一切从实际出发还要求我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况时,要有全局意识和战略眼光,既要看到局部的情况,也要看到整体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更好地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战略和策略。

因此,可以说“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原则之一,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和方法论,为我们正确地认识和理解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

实践观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

实践观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

实践观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马克思主义是伟大的科学理论体系,其核心思想深刻而丰富,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然而,仅仅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远远不够的。

要真正领会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我们必须把它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其在社会实践中得以贯彻。

本文将从理论深化实践、实践指导科学以及实践创造新知三个方面,探讨实践观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

一、理论深化实践马克思主义秉持实践的立场,其根本目的在于改造和解放人类社会。

理论只有在实践中得到不断深化和丰富,才能真正具有生命力。

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实际的观点,一切实际的活动,都是我这个活参与其间的人来施行的。

”只有通过具体实践,才能不断改造和更新人们的认识。

实践深化理论的过程是一个反复推进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实际工作中的实践经验,不断总结和归纳,形成更加完善和科学的理论体系。

这种理论迭代的过程,正是实践观马克思主义的体现。

二、实践指导科学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指导下才能变成有力的武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有经过实践,才能验证理论的正确性,也只有在实践中反复推敲和修正,理论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实践指导科学的核心在于实际应用。

马克思主义者要以科学的态度,以实际工作为依据,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掌握社会实践的状况和规律,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

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为实现社会进步指明方向。

三、实践创造新知实践观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的创新性和创造性。

实践不仅是对现实的反映和应对,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现和解决问题,创造新的知识和经验。

创新和实践相互促进。

实践的需要会推动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和理论创新,而新的理论又会指导和推动实践的发展。

这种理论和实践的良性互动,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在实践中得以具体应用的关键。

总之,实践观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要求我们在理论武装的基础上,深入实践,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社会意识出现了多样化倾向。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必须更加坚定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

在这个前提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充分挖掘和鼓励不同阶层、不同群体所蕴含的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更好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凝聚力量,齐心协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同时必须指出,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决不是允许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滋长,更不允许动摇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

必须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把握了这一点,就把握了和谐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相关阅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呢?首先,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创立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工人没有祖国”,但是工人“本身还是民族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基础性探讨。

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理论,以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为根本方向,以共产主义事业为最终目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理论武器,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核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致力于推动社会变革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本文将通过了解和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确定性和发展性、科学性和实践性、革命性和改革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等方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理解。

一、确定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具有较强的确定性是构建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

这些基本原理为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其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

二、发展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发展性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重要特征。

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实践中不断发展和丰富,形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重要理论成果。

这些理论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基础上,将其与具体国情和时代要求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发展。

三、科学性和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重要特征。

马克思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它不仅提供了对社会现象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解释,还为实践活动提供了指导和决策依据。

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通过实践检验和实践创新,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四、革命性和改革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改革性。

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无法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才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丰富内容体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是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第一,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第二,它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并贯穿和体现于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学说和实践活动之中。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与它对经济事实的分析同它的全部结论之间,在理论上和逻辑上是严密的、完整的、一贯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第一,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广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的阶级立场和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鲜明的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第二,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第三,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既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理论品质和活的灵魂。

这一概括,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物质(客观实在性)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具体3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1、(内部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2、(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们可以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但决不能用臆想的联系代替真实的联系,否则将陷入诡辩论。

3、(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内部和外部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环节并通过它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如何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五

如何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五

如何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人们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使人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分析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克服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开启了科学认识社会的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要坚持客观性、具体性、整体性、发展性、主体性原则。

三、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研究社会必须立足于人的实践活动,以实践为基础,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任何离开实践活动研究历史的主观主义。

研究社会必须立足社会现实。

物质生产实践是研究社会的前提。

从社会现实出发研究社会,这就要求我们要研究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

此外,不同时代的人会受到当时时代特征的影响,处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从而也间接地对社会进程发生影响。

所以要对当时的时代和人进行深入分析,还要进行调查研究,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了解客观实际,才能形成正确的思想,做出正确决定。

所以,我们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理论文章: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五个维度

理论文章: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五个维度

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五个维度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年来,穿越历史时空的真理光芒,璀璨夺目。

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追忆马克思,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意义深远。

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认识,既涉及基本原理,又涉及现实生活;既是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深层次问题,也是回答其他问题的基础;既关系到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又关系到中国的前途命运问题。

对照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具体性属性,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普遍真理。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是始终困扰人类的历史课题和哲学命题。

达尔文的进化论发现了“有机界的发展规律”,打破了“上帝造人”的神话,从人的自然属性角度回答了这一问题。

马克思把实践引入了哲学,发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创立了唯物史观,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

唯物史观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高度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高度统一,颠覆了以往思想家对历史发展的解释。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运用哲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商品的特性和运行规律,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即“剩余价值”。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对人类终极命运的深刻思考;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是对不合理剥削制度的无情批判。

正是这两大理论成果,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奠定了理论基础,社会主义不再只是对资本主义进行道义谴责的空想,而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终目标和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探讨的问题从未离开过“人”。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自由解放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对文艺复兴以来“人的解放”思想的批判性继承。

关于人的解放问题,西方人在创造资本主义文明的过程中,以人性、人权、人道为旗号,进行了两场历史运动。

一场是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思想启蒙等形式表现出来的批判宗教神学的思想解放运动。

马克思主义主要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主要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主要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

唯心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及主要形态。

旧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缺陷。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开放并不断发展着的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科技革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物质的存在形式。

物质形态的多样性。

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现代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及其哲学意义。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化活动。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的目的性、物质性和社会制约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

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实事求是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和实事求是。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坚持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辩证统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及其核心联系的普遍性和发展的规律性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联系与系统。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

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必然和偶然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学习文稿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学习文稿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学习文稿研究和学习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必要性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是提高我们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判断和辨别社会革命和教育改革的方向的需要。

个人获得正确教育观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习,学习是行动的前提。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是教育变革的思想,是满足人需要、服务自由个性确立的教育思想。

只有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兼具思想性、革命性和全人类性的理念,具有完整性、具体性、可操作性,在教育思想史上具有革命性、科学性的作用。

“在今天的世界上,对马克思一无所知,就等于半个文盲。

”阿尔温.托夫勒:《预测与前提》,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4,199.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是形成和强化文化教育开放主体意识的需要。

西方社会的教育思想有力促进了教育水平提高,但局限性也越发暴露,实证主义和现象学在社会批判和改造上贫乏无力。

实证主义崇尚“科学方法”和“价值测量”,把“社会事实”独立于“价值体系”之外,把“知识体系”独立于“人的兴趣”之外,忽视人的主动性,似乎任何社会问题都是技术问题,似乎技术专家能解决所有社会问题。

政治行动被让位于“科学操作”,最终倒向技术决定论,成了维护和调适既有社会政治秩序的思想工具。

现象学崇尚人的自由,但过分强调意识改变世界的能力,坚信意识改变世界的能力而又拙于分析社会结构要素的内在联系。

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是我们理解人、尊重人、珍惜人的生命及其需要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是最讲究“实际”的,这个实际就是人、人的境遇、人的生活条件、人的发展理想。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立场站在平民百姓的个人方面,站在为生活质量的提高而斗争、而活动的每一个人方面,不在统治阶级那方面。

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所面对的,正是作为我们服务对象的一个个受教育者,作为个人,作为最高级的生命形式,作为具有特定背景和个性他点的人,如何为使他们成为有自身利益价值尊严的人服务,是迫切需要从指导思想上解决的现实问题。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摘要:我相信肯定有很多学过马克思主义的人还不清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的原理的指导下,具体的分析矛盾的特殊性,而后懂得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各国的具体国情、具体的革命实践结合统一起来,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之不断获得新的生命。

它是辩证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条基本要求和重要原理,它最早是由列宁提出来的。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知道这个可能就已经足够了,但对于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来说,仅仅知道这个就是太浅薄不过了。

我虽然不是特别热爱马克思主义的青年,但却是一个热爱学习、拼搏、努力的学生,因此,想借此机会讨论一下‘为什么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这个问题。

关键字:马克思、具体问题、分析、灵魂、矛盾普遍性、辩证方法论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它最早是由列宁提出来的,列宁忠实于马克思主义,他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

(列宁全集,第2版第39卷第128页。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他还说:“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

我们不否认一般的原则,但是我们要求对具体运用这些一般原则的条件进行具体分析”。

(列宁全集,第2版第12卷第273页。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真理总是具体的,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列宁又有一次在《共产主义》一文中批评匈牙利共产党员库恩?贝拉时写道:“他忽略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

”后来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又重申了列宁的这一思想,他写道:“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

”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而世界上一切事物不仅充满矛盾,而且每一事物的矛盾又各有特点,如不进行具体分析,既不能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更无从谈起。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绪论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角度)2、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阶级属性)3、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总之,它是由马恩创立,后继者发展,以反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具有普遍的、根本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

基本立场: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这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基本方法:实事求是,辩证分析,社会基本矛盾分析、历史分析、阶级分析和群众路线等方法。

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三、来源社会根源(时代的产物)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思想渊源(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主体要素(马恩创立过程中的实践与思考)(具体)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矛盾的激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社会两极分化,工人极端困苦;周期性经济危机频发。

法国的里昂丝织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主义的具体性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具体性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具体性思想摘要:马克思主义诞生半个多世纪以来,深刻影响了整个世界的演变历程,其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革命性,为世界多个国家所认同,并积极实践。

在我国现阶段,由于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坚定不移的实行社会主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发展并完善现有社会制度,改革开放,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谐共荣,才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共产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伟大目标。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社会生活、人类发展、自然界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丰富的。

从马克思主义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集中体现在:(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这是因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给予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锐利的思想武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具体性思想
内容摘要
马克思主义的具体性思想,可以理解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条件下,将实践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具体事物具体分析,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从而引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向新的辉煌。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践、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马克思主义的具体性思想即是指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条件下,将实践与具体事物相结合。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就是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即是要求人们在做
事、想问题时,要根据事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不能一概而论。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理最早是由列宁提出来的,他在《共产主义》一文中批评匈牙利共产党员库恩·贝拉时写道:“他忽略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

”后来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又重申了列宁的这一思想,他写道:“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这使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矛盾又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两者的辩证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矛盾又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他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即使在人事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抓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但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把握矛盾的另一重要方法论即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可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来解释: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只有从实际出发,具
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论述了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的一般性原则,这就是:分析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矛盾的特殊性;研究每一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矛盾的特殊性,即研究过程矛盾的特点;过程中矛盾的各个侧面也是有各自的特殊性,要注意加以研究;一个过程在其发展长途中常常又分为若干阶段,而每一阶段上矛盾的特点是不相同的,要认真分析研究;阶段上矛盾着的各个侧面也是各有特点,不可一律对待,亦须作具体分析。

只有对客观事物作这样具体的分析,方能正确认识事物,才能订出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案;才能分清矛盾的性质和特点,从而进一步制订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是辩证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条基本要求和重要原理。

坚持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就是坚持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就是说,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在研究中,要反对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是一种主观主义的方法,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根本对立的。

这就表明,违背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的原则,也就从根本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各国的具体国情、具体的革命实践结合统一起来,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之不断获得新的生命。

实践
实践使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与此同时,实践有和认识具有密切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人是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使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更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的发展的。

需要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它只有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用于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即是对中国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与实践相结合,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80 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


20世纪,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对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中国红色政权能够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理论,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而在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根据中国社会的特点,走了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胜利地完成了对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是我们党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出发所采取的伟大创举。

可见: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胜利。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理论上概括了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创造性经验,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指导思想,即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其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在总结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特别是我国“文化大革命”教训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与以往不同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又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了
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归根到底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联系,认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特殊规律,走出一条适合本国特点的革命和建设的道路。

因而,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道路上,我们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必须坚持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形成适合中国特点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必须赋予它中华民族的风格和特点,集中反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世界观、方法论观察世界和中国。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

”对于中国而言,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与实践相结合,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适合中国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发展道路。

在新世纪,只有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能够在这种结合中,引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一个辉煌走向更大的辉煌,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从一个飞跃走向新的飞跃。

参考文献
《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马克思主义具体性思想
08哲学陈琛2008108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