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章节翻译-卫灵公篇
一起学《论语》15.41卫灵公篇——辞,达而已矣
⼀起学《论语》15.41卫灵公篇——辞,达⽽已矣⼀起学《论语》15.41卫灵公篇——辞,达⽽已矣【原⽂】⼦⽈:“辞,达⽽已矣。
”【⽩话】孔⼦说:“⽂辞,做到通顺达意就可以了啊。
”【释词】辞:⽂辞。
亦有看做“辞令、辞命或专对之辞”的意思,⽂辞已涵盖之,故不专录。
达:通达、通顺。
【先贤精义】《论语注疏》⽈:此章明⾔语之法也。
凡事莫过于实,辞达则⾜矣,不烦⽂艳也。
朱⼦⽈:辞,取达意⽽⽌,不以富丽为⼯。
《论语正义》⽈:辞皆⾔事,⽽事⾃有实,不烦⽂艳以过于实,故但贵辞达则⾜也。
辞不贵多,亦不贵少,皆取达意⽽⽌。
唐⽂治⽈:辞以⽴诚为主,以有序为主。
达者,如⽔之穷源竟委,此圣门修辞学也。
《四书解义》⽈:此⼀章书是⽰⼈修辞之则也。
⾃夫以富丽为⼯、浮靡相尚者,或极⼒铺扬,⽽真意反晦,或过求华藻⽽本指不明,殊⽆益也。
孔⼦质切⾔之,其为世道⼈⼼计⾄深远哉!陈祥道⽈:意者,辞之主;辞者,意之需。
君⼦之乱,达其意⽽已。
夫岂多骋旁枝为哉?故⽈辞达⽽已矣。
《仪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
”彼邹衍之谈天,公孙龙之诡辞,其⾔虽多皆辨者之囿⽽已,岂知所谓辞达者哉?张栻⽈:辞取于达意则⽌,盖过是则为徇于辞,⽽反害于实故也。
郑汝谐⽈:古者辞甚约,⽽理⽆不该;后世辞甚富,⽽去道愈远。
李卓吾⽈:五字,便是谈⽂秘密藏。
刘宗周⽈:《易》⽈:“修辞⽴其诚,所以居业也。
”可与⾔达矣。
徐英⽈:孔⼦⽈:“修辞⽴其诚。
”⾔修⾔诚,皆所以求达也。
⼜⽈:“不学诗⽆以⾔。
”则修辞之外,兼⽐兴之旨,以⾏于⾔语⽂字之中矣。
【附录】勉斋黄⽒⽈:其⽈达⽽已矣,亦⾮通于理者不能也。
《潜研堂答问》⽈:三代之世,诸侯以邦交为重。
《论语》“使于四⽅,不辱君命”则称之,“使于四⽅,不能专对”则讥之。
此“辞”即专对之辞也。
《公⽺传》:“⼤夫出使,受命不受辞。
”《聘礼记》:“辞⽆常,孙⽽说。
辞多则史,少则不达。
辞苟⾜以达,义之⾄也。
”《群经义证》⽈:《聘礼记》:“辞多则史,少则不达。
卫灵公篇论语原文注解及翻译【古文典籍】
卫灵公篇论语原文注解及翻译【古文典籍】【原文】15•32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
耕也,馁(1)在其中矣;学也,禄(2)在其中矣。
君子忧道不忧贫。
”【注释】(1)馁:音něi,饥饿。
(2)禄:做官的俸禄。
【译文】孔子说:“君子只谋求道行道,不谋求衣食。
耕田,也常要饿肚子;学习,可以得到俸禄。
君子只担心道不能行,不担心贫穷。
”【原文】15•33 子曰:“知及之(1),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2)之,则民不敬。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注释】(1)知及之:知,同“智”。
之,一说是指百姓,一说是指国家。
此处我们认为指禄位和国家天下。
(2)涖:音lì,临,到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凭借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但仁德不能保持它,即使得到,也一定会丧失。
凭借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可以保持它,不用严肃态度来治理百姓,那么百姓就会不敬;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可以保持它,能用严肃态度来治理百姓,但动员百姓时不照礼的要求,那也是不完善的。
”【原文】15•34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1)而可大受(2)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注释】(1)小知:知,作为的意思,做小事情。
(2)大受:受,责任,使命的意思,承担大任。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能让他们做那些小事,但可以让他们承担重大的使命。
小人不能让他们承担重大的使命,但可以让他们做那些小事。
”【原文】15•35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
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译文】孔子说:“百姓们对于仁(的需要),比对于水(的需要)更迫切。
我只见过人跳到水火中而死的,却没有见过实行仁而死的。
”【原文】15•36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评析】孔子和儒家特别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学生不可违背老师。
这是在一般情况下。
但是,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谦让。
论语《卫灵公篇》翻译
论语《卫灵公篇》翻译《论语》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著作,顺应时代的热潮流,走进中学语文课堂。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论语《卫灵公篇》全文和意思,希望大家喜欢。
论语《卫灵公篇》作者:佚名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明日遂行。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子张书诸绅。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
郑声淫,佞人殆。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起学《论语》15.9卫灵公篇——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起学《论语》15.9卫灵公篇——⽆求⽣以害仁,有杀⾝以成仁⼀起学《论语》15.9卫灵公篇——⽆求⽣以害仁,有杀⾝以成仁【原⽂】⼦⽈:“志⼠仁⼈,⽆求⽣以害仁,有杀⾝以成仁。
”【⽩话】孔⼦说:“有志之⼠和求仁之⼈,不会为求活命⽽有害仁道,却能牺牲⽣命来成就仁道。
”【释词】志⼠仁⼈:志⼠,有志之⼠、忠节之⼠。
仁⼈,则成德之⼈也。
⽆:不要。
求⽣:苟且求活命。
唐⽂治:“⽈求、⽈害,其本⼼失矣。
”仁:仁道。
张栻:“夫仁者,⼈之所以⽣者也。
苟亏其所以⽣者,则其⽣也亦何为哉?曾⼦所谓‘得正⽽毙’者,正此义也。
”【先贤精义】《论语注疏》⽈:此章⾔志善之⼠、仁爱之⼈,⽆求⽣⽽害仁。
张栻⽈:⼈莫不重于其⽣也,君⼦亦何以异于⼈哉?然以害仁则不敢以求⽣,以成仁则杀⾝⽽不避,盖其死有重于⽣故也。
朱⼦⽈:理当死⽽求⽣,则于其⼼有不安矣,是害其⼼之德也。
当死⽽死,则⼼安⽽德全矣。
郑汝谐⽈:志⼠不以死⽣为惧,仁⼈则明死⽣之理。
可以死,可以⽆死,惟⽈不惧,或未免于徒死,荀息、⼦路是也。
惟仁⼈之⼼,天理昭融,见之之明、处之之审,其死也必可成吾仁也,故以志⼠仁⼈兼⾔之。
陈祥道⽈:“⽣,我所欲,所欲有甚于⽣者,舍⽣⽽取义”,此“⽆求⽣以害仁”也;“死,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患有所不辟”,此“杀⾝以成仁”也。
⽆求⽣以害仁,伯夷是也;杀⾝成仁,⽐⼲是也。
⾮特仁⼈为然,志⼠亦能之,故孟⼦⽈志⼠不忘在沟壑,⼦张⽈见危致命。
志⼠则利仁,仁⼈则安仁。
或安⽽⾏之,或利⽽⾏之,其成功⼀也。
蕅益⼤师⽈:如此,⽅名志⼠仁⼈。
今之志⼠仁⼈,宜以此⾃勘。
《论语集说》⽈:⼠尚志,⾮仁⽆守也,⾮义⽆⾏也,夫是谓之志⼠。
仁⼈,则成德之⼈也。
仁者,⼼之德,求⽣以害仁,则⾝虽存⽽⼼之德亡矣。
杀⾝以成仁,则⾝虽死,⽽⼼德之全、天理之正,浩然充塞乎天地之间。
唐⽂治⽈:志⼠之杀⾝成仁,如不忘在沟壑,不避⼑锯⿍镬(huò),夷、齐、龙、⽐是也。
仁⼈之杀⾝成仁,如御灾捍患,鞠躬尽瘁,以死勤事⽽不惜,⼤禹、周公是也。
《论语》解读:卫灵公第十五
【注释】知:同“智”。
【大意】孔子说:“可以和他谈话,却不和他谈,就会失掉友人, 错过贤才;不可以和他谈话,却同他谈,是浪费言语。聪明人既不 错过朋友、人才,也不浪费言语。”
zǐ yuē zhì shì rén rén wú qiú shēng yǐ hài rén yǒu shā shēng yǐ chéng rén
子 曰:志 士 仁 人,无 求 生 以 害 仁,有 杀 生 以 成 仁。
【大意】孔子说:“有志向有仁德的人,不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 却为成就仁德而献出生命。”
成语:杀生成仁
求生害仁
杀生成仁
zǐ gòng wèn wéi rén zǐ yuē gōng yù shàn qí shì bì xiān lì qí qì
zǐ yuē wú wéi ér zhì zhě qí shùn yě yú fú hé wéi zāi gōng
子 曰:无 为 而 治 者,其 舜 也 欤。夫 何 为 哉。恭
jǐ zhèng nán miàn ér yǐ yǐ
己 正 南 面 而 已 矣。
【注释】无为而治:无为,无所作为。舜沿袭尧的旧法来治国,好像 没有做什么就使天下太平了。后来指以德化民,无事于刑政。
zǐ yuē zhí zāi shǐ yú bāng yǒu dào rú shǐ bāng wú dào rú shǐ
子 曰:直 哉,史 鱼。邦 有 道 如 矢,邦 无 道 如 矢。
jūn zǐ zāi qú bó yù bāng yǒu dào zé shì bāng wú dào zé kě juǎn ér huái zhī
本篇主题:记录孔子及弟子在周游列国时的关于仁德治国方面的言论
wèi líng gōng wèn zhèn yú kǒng zǐ
论语《卫灵公篇》全文
论语:《卫灵公篇》全文【导语】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明日遂行。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子张书诸绅。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
郑声淫,佞人殆。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卫灵公篇语句及解释
146、《卫灵公篇》君子固穷1、【原文】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日:“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明日遂行。
【注释】陈:同“阵〃,军队作战时,布列的阵势。
俎豆:古代盛肉食的器皿,用于祭祀,此处译为礼仪之事。
【翻译】卫灵公向孔子询问排兵布阵的方法。
孔子回答说:“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从来没有学过。
”第二天就离开了卫国。
2、【原文】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子路愠见,日:“君子亦有穷乎?”子日:“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翻译】孔子在陈国断绝了粮食,跟从的人都饿病了,躺着不能起来。
子路生气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窘没有办法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在困窘时还能固守正道,小人一困窘就会胡作非为。
”1、【解读】以礼治国,反对战争卫灵公问孔子关于领兵打仗的问题,孔子含蓄地说他不懂。
我们知道,孔子的学识博大精深,并多次谈及兵事,并非真的不懂。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孔子是反对战争,提倡以礼治国的。
所谓“俎豆之事”指的是古代祭祀,这是当时最重要的礼制。
孔子正是借“祭祀之事”说明治理国家要以礼为主,要用礼为百姓建立起可遵守的规范,并依此规范行事,这是正途。
不要总想着发动侵略战争,发动战争不仅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还会给战争双方带来巨大损失。
能和平解决的问题,就不要采用武力手段,不要轻易发动战争,战争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还有可能是问题扩大化。
孔子“以礼治国”的思想,在现代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礼”虽然不存在了,但是,与“礼”性质相同的规章制度和社会行为规范仍然存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强调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就具有了“以礼治国”味道。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规章制度都作为一种规范,约束与引导着人们的行为,它们是维持社会秩序稳定的工具。
如果没有规章制度的约束,社会秩序必然陷入混乱。
从根本上说,不管是规章、制度,还是条例、守则,规定就是人与人的关系。
论语15卫灵公篇及翻译
15卫灵公篇及翻译作者:佚名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明日遂行。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子张书诸绅。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
郑声淫,佞人殆。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卫灵公篇论语原文注解及翻译
卫灵公篇论语原文注解及翻译卫灵公,姬姓,名元,是春秋时期卫国第二十八代国君,也是著名的昏君之一,其生于“韩宣子为政聘于诸侯之岁”(即昭公二年,前540年),卒于哀公二年(前493年),寿47岁。
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的卫灵公篇论语原文注解及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151 卫灵公问陈(1)于孔子。
孔子对曰:俎豆(2)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明日遂行。
【注释】(1)陈:同阵,军队作战时,布列的阵势。
(2)俎豆:俎,音zǔ。
俎豆是古代盛食物的器皿,被用作祭祀时的礼器。
【译文】卫灵公向孔子问军队列阵之法。
孔子回答说: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还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从来没有学过。
第二天,孔子便离开了卫国。
【评析】卫灵公向孔子寻问有关军事方面的问题,孔子对此很不感兴趣。
从总体上讲,孔子反对用战争的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当然在具体问题上也有例外。
孔子主张以礼治国,礼让为国,所以他以上面这段话回答了卫灵公,并于次日离开了卫国。
【原文】152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子路愠(1)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2),小人穷斯滥矣。
【注释】(1)愠:音yùn,怒,怨恨。
(2)固穷:固守穷困,安守穷困。
【译文】(孔子一行)在陈国断了粮食,随从的人都饿病了。
子路很不高兴地来见孔子,说道:君子也有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虽然穷困,但还是坚持着;小人一遇穷困就无所不为了。
【评析】从本章开始,以后又有若干章谈及君子与小人在某些方面的区别。
这里,孔子说到面对穷困潦倒的局面,君子与小人就有了显而易见的不同。
【原文】153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
予一以贯之。
【译文】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学习得多了才一一记住的吗?子贡答道:是啊,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
我是用一个根本的东西把它们贯彻始终的。
【评析】这里,孔子讲到一以贯之,这是他学问渊博的根本所在。
论语《拾伍-卫灵公篇》原文及解读
论语《拾伍-卫灵公篇》原文及解读(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论语《拾伍-卫灵公篇》原文及解读【导语】:拾伍卫灵公篇本篇包括42章,其中着名文句有:无为而治;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小不拾伍卫灵公篇本篇包括42章,其中着名文句有:“无为而治”;“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小不忍则乱大谋”;“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当仁不让于师”;“有教无类”;“道不同,不相为谋”。
卫灵公篇原文及翻译
卫灵公篇原文及翻译
卫灵公篇是《论语》中的一篇,原文如下: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箧
矞之事,未之闻也。
夫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吾
朋友陈有嘉木,其梁甚佳,材则旣优,斫则俨;虽有周行之士,不能以其道加也。
其状枯槁乎?未必也,盖取夫木之本末与?又恶其枝据与?答曰:其然。
而也木之本末,则为贞固者尚有未成者;木之枝叶,则为荣洁者尚有废者。
'”
以下是该段的翻译:
卫灵公问孔子关于选拔人才的问题,孔子回答说:“关于肉品
和豆制品的事,我曾经听过;关于木材的事,我还没有听说过。
像是说:'只有经历过寒冬,才知道松柏树后凋谢的道理。
'我
有一个朋友,陈有嘉木,它的梁非常美观,它的资质优秀,在加工之后更显得庄重;即使有周行的技艺高人,也无法用他们的方式加工出这样的木材。
那么这棵树的外表会是干枯的吗?未必一定如此,因为它注重的是木材的本质和完整性。
再说谁会厌恶树的枝叶呢?回答是:是这样的。
以及,树的本质和完整性,也有始终保持坚固的,还有未能完全成熟的;树的枝叶,也有光荣洁净的,还有需要废弃的。
”。
论语·卫灵公篇全文
论语·卫灵公篇全⽂【本篇引语】本篇包括42章,其中著名⽂句有:“⽆为⽽治”;“志⼠仁⼈,⽆求⽣以害仁,有杀⾝以成仁”;“⼈⽆远虑,必有近忧”;“躬⾃厚⽽薄责于⼈”;“君⼦求诸⼰,⼩⼈求诸⼈”;“⼰所不欲,勿施于⼈”;“⼩不忍则乱⼤谋”;“⼈能弘道,⾮道弘⼈”;“当仁不让于师”;“有教⽆类”;“道不同,不相为谋”。
本篇内容涉及到孔⼦的“君⼦⼩⼈”观的若⼲⽅⾯、孔⼦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在其他⽅⾯的⾔⾏。
【原⽂】15·1 卫灵公问陈(1)于孔⼦。
孔⼦对⽈:“俎⾖(2)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明⽇遂⾏。
【注释】(1)陈:同“阵”,军队作战时,布列的阵势。
(2)俎⾖:俎,⾳zǔ。
俎⾖是古代盛⾷物的器⽫,被⽤作祭祀时的礼器。
【译⽂】卫灵公向孔⼦问军队列阵之法。
孔⼦回答说:“祭祀礼仪⽅⾯的事情,我还听说过;⽤兵打仗的事,从来没有学过。
”第⼆天,孔⼦便离开了卫国。
【评析】卫灵公向孔⼦寻问有关军事⽅⾯的问题,孔⼦对此很不感兴趣。
从总体上讲,孔⼦反对⽤战争的⽅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当然在具体问题上也有例外。
孔⼦主张以礼治国,礼让为国,所以他以上⾯这段话回答了卫灵公,并于次⽇离开了卫国。
【原⽂】15·2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路愠(1)见⽈:“君⼦亦有穷乎?”⼦⽈:“君⼦固穷(2),⼩⼈穷斯滥矣。
”【注释】(1)愠:⾳yùn,怒,怨恨。
(2)固穷:固守穷困,安守穷困。
【译⽂】(孔⼦⼀⾏)在陈国断了粮⾷,随从的⼈都饿病了。
⼦路很不⾼兴地来见孔⼦,说道:“君⼦也有穷得毫⽆办法的时候吗?”孔⼦说:“君⼦虽然穷困,但还是坚持着;⼩⼈⼀遇穷困就⽆所不为了。
”【评析】从本章开始,以后⼜有若⼲章谈及君⼦与⼩⼈在某些⽅⾯的区别。
这⾥,孔⼦说到⾯对穷困潦倒的局⾯,君⼦与⼩⼈就有了显⽽易见的不同。
【原⽂】15·3 ⼦⽈:“赐也!⼥以予为多学⽽识之者与?”对⽈:“然,⾮与?”⽈:“⾮也。
《论语》卫灵公篇第一到八章讲义
《论语》卫灵公篇第一到八章讲义卫灵公篇大义15.1-15.8【15·1】【原文】卫灵公问陈于孔子。
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明日遂行。
卫灵公向孔子问军队列阵之法。
孔子回答说:“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还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从来没有学过。
”第二天,孔子便离开了卫国。
卫灵公,孔子对其评价很复杂。
首先他是善于识人的。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14·19 )孔子说卫灵公无道,但是呢,有这三位贤人撑着场面。
但是这三位贤人怎么被发现、任用的?他们能有施展才能的空间,不也是说明卫灵公本人至少是知人善用的。
卫灵公,春秋时期卫国第二十八代国君,姬姓,名元。
其生于“韩宣子为政聘于诸侯之岁”(即昭公二年,前540年),卒于哀公二年(前493年),寿47岁。
因卫襄公夫人宣姜无子,嬖人婤姶生絷与元,而絷“恶疾”,不良于行,故孔成子与史朝借梦废长立幼,昭公七年卫襄公卒,元登基,是为灵公,在位42年。
(百度百科)据《孔子家语·贤君第十三》载,在鲁哀公问“当今之君,孰为最贤”时,孔子对曰:“丘未之见也,抑有卫灵公乎?”卫灵公在当时的诸侯国中还是很有分量的,而《论语》卫灵公篇,以卫灵公问对开篇,或许还是有考量的。
但是呢,所问之事,还是当时的主流“军事”方面,孔子就离开这里了,这里我们也可以想见,孔子后面的路更难走了。
那是否说明,通过从政这一条通达德治仁政之路,就是不通的呢?上一篇章《宪问篇》,是当时士人的人生困境,进退之间,如何做出选择。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困境呢?接下来的三篇,《卫灵公篇》、《季氏篇》、《阳货篇》,就给出了当时的社会境况,从诸侯到士大夫,到陪臣等这些阶层,这是一个渐渐无掉“礼乐之道”的天下,这是一个礼崩乐坏的天下,相互征伐,争斗。
首章就谈卫灵公无道,有《春秋》褒贬诸侯之意。
论语卫灵公篇原文与解析
论语卫灵公篇原文与解析《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传承了孔子的思想和智慧。
其中的卫灵公篇是《论语》的一部分,下面将对该篇原文进行详细解析。
卫灵公篇原文如下: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公曰:“嗜欲者,怨,可以言其志;忍辱者,恒,可以言其勇;徼福者,有志,可以言其贤。
”孔子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公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孔子曰:“吾未见刚者。
”原文中的卫灵公篇是孔子与卫国君主卫灵公的对话记录。
下面将逐句对原文进行分析解释。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卫灵公向孔子请教,孔子回答说:“对于祭祀的事情,我曾听过一些;但关于军旅之事,我还没有学习过。
”公曰:“嗜欲者,怨,可以言其志;忍辱者,恒,可以言其勇;徼福者,有志,可以言其贤。
”卫灵公说:“嗜欲者总是埋怨,可以表达他们的志向;忍辱者能够恒久不变,可以表达他们的勇气;追求幸福的人有着坚定的志向,可以表达他们的智慧和才能。
”孔子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孔子回答道:“《诗经》中有云:‘像切割玉石般的完美,像琢磨修饰般的精致。
’这就是所谓的吗?”公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卫灵公连声称赞:“真是太好了!现在我们可以一起交流《诗经》的内容了,告诉以前的人们,让未来的人们知道。
”孔子曰:“吾未见刚者。
”孔子说:“我从未见过真正坚毅的人。
”通过对卫灵公篇原文的解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以下几点:1. 孔子对军旅之事不甚了解,说明他的学问范围主要集中在人伦道德、政治治理等方面。
2. 卫灵公认为嗜欲者多是怨言不已,说明他对人心的观察敏锐,能够看透人性的弱点。
3. 孔子引用《诗经》中的经典诗句,展示了他对文化经典的理解和引用能力。
一起学《论语》15.25卫灵公篇——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
一起学《论语》15.25卫灵公篇——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一起学《论语》15.25卫灵公篇——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原文】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白话】孔子说:“我对于人,何所贬毁、何所赞誉呢?如果有我所赞誉的人,一定确有所试证。
这些百姓啊,就是三代直道而行的人啊。
”【释词】之于人:对于人。
毁、誉:毁,即“谮害”,称人之恶而损其真;誉,即“称扬”,扬人之善而过其实。
朱子:“誉者,善未显而亟称之也;毁者,恶未著而遽证之也。
”钱穆:“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有所试而誉之,成人之美也。
毁其人,则成其恶矣。
故虽桓魋、公伯寮之徒,孔子皆无毁焉。
”试:试之以得验证。
包咸:“所誉者,辄试以事,不虚誉而已。
”张栻:“有所誉者必有所试,因其有是实而称之。
”陈祥道:“有所试则名实当。
”斯民:今此之人也。
斯,此。
钱穆:“今日之民,亦即自古三代之民。
”朱子:“此民,即三代之时所以善其善、恶其恶而无所私曲之民。
”三代:夏商周三代。
直道:正直之道,无私曲也。
《四书释地》:“直道而行,谓善善恶恶,无所私曲也。
”钱穆:“‘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谓三代之直道即行于当时之民,亦谓即以当时之民而行斯直道。
”李光地:“时至春秋,人皆谓直道难行,故夫子明民性之同,今古不异。
”【先贤精义】《论语注疏》曰:此章论正直之道也。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见圣人无私好恶也。
《论语或问》曰:盖圣人之心,光明正大,称物平施,无毫发之差,故于人之善恶,称之未尝少有过其实者。
刘宗周曰:世衰道微,人心不直,无复三代之遗久矣,而圣人犹不忍以叔季之道待其民,而曰斯民也即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之民也,则圣人挽气化之情深矣。
无毁无誉,所以为直也。
道在人心,万古如一日也。
李炳南曰:春秋风俗虽恶,但一般人民与夏商周三代的人民,同样都是人类,三代人君治理人民,是以直道而行,人皆向善,春秋人民当然也可用直道教化他们向善。
《论语》第十二章节原文+译文
《论语》第十二章节原文+译文论语第十二章节原文+译文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并问孔子是对他们怎样相处。
孔子回答说:“君子有九行,左左右右说君子。
左左右右说小人。
”
卫灵公继续问:“有人怀着善意却被误解,有人心怀邪恶却被人所赞赏。
如何行事才能获得真正的认可呢?”
孔子回答说:“君子行事,不会为了别人的误解而改变自己的本性;小人行事,只是为了赢得别人的赞赏。
”
卫灵公再次追问:“那么,如果别人误解君子,君子又应该怎样应对呢?”
孔子回答说:“君子应该坚持正义,不被别人的误解所动摇。
他们会被真实的行为慢慢地认可。
”
卫灵公感慨地说:“我明白了,君子真是难得的人。
”
译文:
卫灵公问孔子:“您是如何看待我们这些人的?”
孔子回答说:“君子有九种行为模式,与君子来往就是这样,与小人来往又是这样。
”
卫灵公继续问:“有些人内心善良却被误解,有些人内心邪恶却被人称赞,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认可?”
孔子回答说:“君子的行为不会受到别人的误解而改变,小人的行为只是为了赢得他人的称赞。
”
卫灵公再次问道:“那么,如果别人误解了君子,君子应该如何应对呢?”
孔子回答说:“君子应该坚持正义,不受他人误解所动摇,他们会经过自己真实的行为慢慢地被认可。
”
卫灵公感慨地说:“君子真是不易得到的人。
”。
《论语》读书笔记--15卫灵公篇
【原文】15·1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
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明日遂行。
【笔记】卫灵公向孔子寻问有关军事方面的问题,孔子对此很不感兴趣。
从总体上讲,孔子反对用战争的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当然在具体问题上也有例外。
孔子主张以礼治国,礼让为国,所以他以上面这段话回答了卫灵公,并于次日离开了卫国。
【原文】15·2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笔记】从本章开始,以后又有若干章谈及君子与小人在某些方面的区别。
这里,孔子说到面对穷困潦倒的局面,君子与小人就有了显而易见的不同。
【原文】15·3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
予一以贯之。
”【笔记】这里,孔子讲到“一以贯之”,这是他学问渊博的根本所在。
那么,这个“一”指什么?文中没有讲明。
我们认为,“一以贯之”,就是在学习的基础上,认真思考,从而悟出其中内在的东西。
孔子在这里告诉子贡和其他学生,要学与思相结合,认真学习,深切领悟。
【原文】15·4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原文】15·5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笔记】“无为而治”是道家所称赞的治国方略,符合道家思想的一贯性。
这里,孔子也赞赏无为而治并以舜为例加以说明,这表明,主张积极进取的儒家十分留恋三代的法度礼治,但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并不一定要求统治者无为而治。
在孔子的观念中,不是无为而治,而是礼治。
【原文】15·6 子张问行。
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子张书诸绅。
【原文】15·7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论语卫灵公篇翻译及赏析 论语卫灵公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卫灵公篇翻译及赏析论语卫灵公篇原文及翻译
【原文】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
【译文】
孔子说:“可以和他谈的话但没有与他谈,这是错失了人才;不可与他谈及却与他谈了,这是说错了话。
聪明的人不错过人才,也不说错话。
”
【心得】
聪明的人,就不会错过人才,也不会说错话;聪明的人,三思而后行。
直言直语的人,确实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说话、做事,不仅不要直来直去,更要注意场合、注意方式。
突然想起,我好几次都被人嘲笑,最近一次是生孩子、住院的时候,因为我不太配合我的主管医生,她居然耻笑我“幼儿园学历的,听不懂人话”。
我想说,我作为一名普通待产妇,我来医院就是去生孩子的;而你作为一名产科医生,你的职责就是帮助我的孩子顺利、健康出生,而不是讨论我的学历。
再说,即使我真的没有学历,没有工作,那也和你医生没有任何关系。
就像我的本职工作之一,快递包货人员,会有许多的顾客信息,但是,我不能出卖顾客资料,给大家带来骚扰电话。
做人做事要有职业道德,很多知识,比如学会与待产妇说话,课本中没有。
而社会才是最好的学校。
论语。
论语卫灵公节选翻译(生活论语卫灵公篇32子曰)
论语卫灵公节选翻译(生活论语卫灵公篇32子曰)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淄博孝妇河湿地公园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
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
君子
忧道不忧贫。
”
孔子说:“一个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人,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都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如何让人民得到更大实惠,绝不会以权谋私,
从中谋取个人利益。
耕种很多田地,自然有饭吃。
用真知灼见为人民服务,薪水肯定有。
所以,君子,只是一门心思考虑,如何精益求精、好上加好、更上一层楼?根本不会想自己如何发家致富。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
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
君子忧道不忧贫。
”)中国老百姓,最懂得知恩,感恩,报恩。
知恩图报,滴水之恩,涌泉
相报。
中国历史上这种案例,层出不穷,屡见不鲜。
近代中国革命史,更
是涌现出一大批,像沂蒙山红嫂这样的普通老百姓,与革命战士心贴心,
命相连。
伟大的淮海战役,可以说是上百万老百姓,用木轱辘小车推出来的。
这就是中国文明唯一没有中断的根本原因。
中国的君子,最明白,最懂得这一点。
所以,他们前仆后继,义无反顾,“心里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全
心全意为人民。
”压根就没有动心思,以权谋私,发家致富。
他们一心一意,只是全力以赴追求为人民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完美,至善。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章节翻译-卫灵公篇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明日遂行。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子张书诸绅。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
郑声淫,佞人殆。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
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
君子忧道不忧贫。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
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子曰:“辞达而已矣。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
”及席,子曰:“席也。
”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
”师冕出。
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参考译文卫灵公向孔子问军队列阵之法。
孔子回答说:“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还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从来没有学过。
”第二天,孔子便离开了卫国。
(孔子一行)在陈国断了粮食,随从的人都饿病了。
子路很不高兴地来见孔子,说道:“君子也有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虽然穷困,但还是坚持着;小人一遇穷困就无所不为了。
”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学习得多了才一一记住的吗?”子贡答道:“是啊,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
我是用一个根本的东西把它们贯彻始终的。
”孔子说:“由啊!懂得德的人太少了。
”孔子说:“能够无所作为而治理天下的人,大概只有舜吧?他做了些什么呢?只是庄严端正地坐在朝廷的王位上罢了。
”子张问如何才能使自己到处都能行得通。
孔子说:“说话要忠信,行事要笃敬,即使到了蛮貊地区,也可以行得通。
说话不忠信,行事不笃敬,就是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站着,就仿佛看到忠信笃敬这几个字显现在面前,坐车,就好像看到这几个字刻在车辕前的横木上,这样才能使自己到处行得通。
”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腰间的大带上。
孔子说:“史鱼真是正直啊!国家有道,他的言行像箭一样直;国家无道,他的言行也像箭一样直。
蘧伯玉也真是一位君子啊!国家有道就出来做官,国家无道就(辞退官职)把自己的主张收藏在心里。
孔子说:“可以同他谈的话,却不同他谈,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谈的话,却同他谈,这就是说错了话。
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说错话。
”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子贡问怎样实行仁德。
孔子说:“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事奉大夫中的那些贤者,与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
”颜渊问怎样治理国家。
孔子说:“用夏代的历法,乘殷代的车子,戴周代的礼帽,奏《韶》乐,禁绝郑国的乐曲,疏远能言善辩的人,郑国的乐曲浮靡不正派,侫人太危险。
”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孔子说:“完了,我从来没有见像好色那样好德的人。
”孔子说:“臧文仲是一个窃居官位的人吧!他明知道柳下惠是个贤人,却不举荐他一起做官。
”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孔子说:“从来遇事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对他也不知怎么办才好。
”孔子说:“整天聚在一块,说的都达不到义的标准,专好卖弄小聪明,这种人真难教导。
”孔子说:“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了。
”孔子说:“君子只怕自己没有才能,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
”孔子说:“君子担心死亡以后他的名字不为人们所称颂。
”孔子说:“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
”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别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
”孔子说:“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好话。
”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孔子说:“我对于别人,诋毁过谁?赞美过谁?如有所赞美的,必须是曾经考验过他的。
夏商周三代的人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三代能直道而行。
”孔子说:“我还能够看到史书存疑的地方,有马的人(自己不会调教,)先给别人使用,这种精神,今天没有了罢。
”孔子说:“花言巧语就败坏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孔子说:“大家都厌恶他,我必须考察一下;大家都喜欢他,我也一定要考察一下。
”孔子说:“人能够使道发扬光大,不是道使人的才能扩大。
”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去左思右想,结果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为好。
”孔子说:“君子只谋求道行道,不谋求衣食。
耕田,也常要饿肚子;学习,可以得到俸禄。
君子只担心道不能行,不担心贫穷。
”孔子说:“凭借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但仁德不能保持它,即使得到,也一定会丧失。
凭借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可以保持它,不用严肃态度来治理百姓,那么百姓就会不敬;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可以保持它,能用严肃态度来治理百姓,但动员百姓时不照礼的要求,那也是不完善的。
”孔子说:“君子不能让他们做那些小事,但可以让他们承担重大的使命。
小人不能让他们承担重大的使命,但可以让他们做那些小事。
”孔子说:“百姓们对于仁(的需要),比对于水(的需要)更迫切。
我只见过人跳到水火中而死的,却没有见过实行仁而死的。
”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孔子说:“君子固守正道,而不拘泥于小信。
”孔子说:“事奉君主,要认真办事而把领取傣禄的事放在后面。
”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
”孔子说:“主张不同,不互相商议。
”孔子说:“言辞只要能表达意思就行了。
”乐师冕来见孔子,走到台阶沿,孔子说:“这儿是台阶。
”走到坐席旁,孔子说:“这是坐席。
”等大家都坐下来,孔子告诉他:“某某在这里,某某在这里。
”师冕走了以后,子张就问孔子:“这就是与乐师谈话的道吗?”孔子说:“这就是帮助乐师的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