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一日》表格式教案

合集下载

23 《太空一日》(教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课堂(部编版)

23 《太空一日》(教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课堂(部编版)

23 《太空一日》(教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课堂(部编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诗歌的特点和韵律。

2. 理解作者对太空的想象和探索的渴望。

3. 学习运用诗歌的语言和方法,表达自己对宇宙的想象和思考。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2.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 感受作者的创造精神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勇于追梦的精神。

2.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注科技文化的情感,激发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兴趣。

二、教学重点掌握《太空一日》的诗歌特点和韵律,理解作者对太空的想象和探索的渴望,能够运用诗歌的语言和方法,表达自己对宇宙的想象和思考。

三、教学难点运用诗歌的语言和方法,表达自己对宇宙的想象和思考。

四、教学方法1. 讲解分析法:通过解析诗歌的意义、结构、语言等元素,让学生掌握诗歌的特点和韵律。

2. 朗读演绎法:通过教师示范、学生跟读、合唱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演绎能力,加强对诗歌的感知。

3. 创作体验法:通过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自己创作诗歌,表达自己对太空的想象和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诗歌《太空一日》,让学生猜测内容和主题。

2. 学习课文(30分钟)1)整体感知首先进行整体阅读,以整体感知为主,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2)意义剖析解释诗歌的意义、结构、语言等元素,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小组探讨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讲解诗歌的特点和韵律(15分钟)1)介绍诗歌的韵律、节奏、形式等基本特征,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知。

2)对比不同的诗歌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太空一日》所采用的形式和特点。

4. 朗读演绎(15分钟)教师示范、学生跟读和合唱,提高学生的朗读、演绎能力,加强对诗歌的感知。

5. 创作体验(30分钟)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自己创作诗歌,表达自己对太空的想象和思考。

《太空一日》优质教案

《太空一日》优质教案

《太空一日》优质教案1500字教案:《太空一日》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与讨论,培养学生对科幻小说《太空一日》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小说的阅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学生对于小说《太空一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小说中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的影响的思考和分析。

2.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合作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呈现小说《太空一日》的封面和标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对这个标题有什么猜测?2. 阅读理解(30分钟)学生阅读小说《太空一日》,并完成相应的阅读理解题,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做好思维导图或标记关键信息。

3. 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小说中的不同主题,并提出观点和理由,例如科技的发展如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人类是否应该继续探索太空等。

4. 小组展示(20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观点,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辩论。

5. 总结和反思(10分钟)整理学生的观点和反思,总结讨论的结果,提出问题:对于科技的发展和太空探索,你们有什么新的认识和思考?六、教学资源1. 教师准备:小说《太空一日》、课堂展示材料2. 学生准备:阅读理解题、讨论和展示材料七、教学评估1. 学生完成的阅读理解题的正确率2.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3. 学生对于科技发展和太空探索的认识和思考的深度。

七年级语文下册《太空一日》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太空一日》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太空一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关于太空旅行的知识,了解中国的航天事业。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章,培养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掌握太空旅行的相关知识,了解中国的航天事业。

2. 难点:理解太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太空环境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阅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圈点出重要的信息点。

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结构分析,把握文章脉络。

3. 深入研读: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通过小组讨论、比较阅读、情境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太空环境的特点和对人体的影响。

学生可提出自己的问题,通过交流讨论,共同探究答案。

4. 拓展延伸:教师可引导学生拓展相关知识,如介绍中国的航天事业、国际太空探索的进展等,拓宽学生的视野。

同时,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维拓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5. 总结全文:总结课文内容,归纳文章主旨及写作特点。

同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2. 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展示太空环境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可以借助教学课件、网络资源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3. 通过朗读、默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设计有关文章内容的练习题,如填空题、选择题等,及时反馈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一. 教材分析《太空一日》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作者在太空中度过的这一天,向学生展示了太空的美丽和神秘,以及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想象力,能够激发学生对太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同时,课文中也穿插了一些科学知识,有助于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太空这一主题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他们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太空和科学的知识,对课文中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可能对一些科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一步了解太空的奥秘和宇航员的生活。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空的美丽和神秘,以及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

2.能够把握课文中的科学知识,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3.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太空探索的热爱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如太空中的重力、氧气供应等。

2.理解课文中的描述和细节,如宇航员的日常生活、太空站的构造等。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课文中的内容。

2.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景模拟:通过模拟太空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宇航员的生活,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太空图片和视频,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想象。

2.准备一些关于太空的科学知识资料,用于辅助学生理解和拓展。

3.准备一些太空主题的游戏或活动,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太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太空的世界,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随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在太空中的经历和感受。

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和想象课文中的情景。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
【知识与能力】
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
2.感知内容,理解关键句;
3.反复诵读本文,体会作者文章感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速读,了解“太空一日”所经历的惊险与挑战;(重点)
2.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人物感情。

(重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我国宇航员的崇高精神。

(重点)导语设计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州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

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天空一日。

学习过程
板书设计
太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
我看到了什么严谨
空在太空中科学一神秘的敲击声日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返回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1.本文的篇幅比较长,所以安排学生提前预习,这样有助于深入文本,理解文意。

2. 文章通俗易懂,但有必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其所蕴藏的思想感情。

3. 适当的图片、视频展示,有助于理解文章,拓展课程资源。

不足之处:
1.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由于时间关系,忽视了他们对有关太空问题的解答。

2.课堂过于死板,还应该放手让学生来提问。

太空一日教案

太空一日教案

太空一日教案标题:太空一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太空的定义和特点,并能描述太空中的日常活动和挑战。

2. 学习与太空相关的科学概念,如重力、天体运动和行星构成。

3. 激发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 计算机或投影仪2. 模型或图片展示太空中的天体运动和日常生活3. 世界太空史和相关科学书籍4. 配备合适的小组活动素材和实验材料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 使用一张太空图片或一个模型作为导入,引起学生对太空的兴趣。

- 引发问题:你认为太空是什么?太空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引导他们讨论太空中可能进行的日常活动和可能的挑战。

2. 基础知识学习(20分钟)- 讲解太空的定义和特点,包括无重力、真空、极低温等。

- 展示太空中的日常活动,如宇航员的工作,食物和睡眠等。

- 通过图片或模型展示天体运动和行星构成,讲解相关科学概念。

3. 小组活动(30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太空活动场景,如修理太空站、探测火星等。

- 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简短的故事情节,包括问题、目标和解决方法。

- 学生展示他们的故事并进行互动讨论,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法和团队合作经验。

4. 实验活动(30分钟)- 教师介绍一个与太空相关的实验,如水在太空中的形态变化或固体物体的重力实验。

-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和结论。

-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解释。

5. 总结和评估(10分钟)- 教师对学生进行简要复习,并概括太空的特点和科学概念。

- 学生完成一个简单的问答评估,考察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成果。

四、拓展活动(根据需要)- 邀请科学家或宇航员讲解他们在太空中的经历和研究成果。

- 带领学生阅读相关的科学文章,并鼓励他们进行进一步的太空探索主题研究。

- 组织兴趣小组,开展太空模拟实验或设计太空任务。

五、教学延伸:- 在相关科目的课程中,进一步探索与太空相关的知识,如物理、地理和天文学。

《太空一日》表格式教案

《太空一日》表格式教案

迁移提升单杨利伟:祖国期待你凯旋新华社记者黄国柱、贾永、徐壮志①今天,阒寂的天宫迎来了一位新的访客;②今夜,璀璨的星空中多了一颗明亮的星。

③从 A ,到 B ;从 C ,到 D ,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几乎与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沧桑历史一样悠远。

今天,“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航天员开始遨游太空。

杨利伟,你作为第一名造访“天宫”的中国人,是否感觉到了亿万中华儿女在即将千年梦圆时那遏制不住的激奋!④为了这一天,中华民族已经等得太久太久。

因此,当新中国的太阳高高升起,共和国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便夸父逐日般地投入了航天——这一充满梦想的事业。

航天城,航天港,火箭,飞船,还有那时刻与你保持联络的航天测控站……这些只有极少数发达国家才有能力研究建造的载人航天系统,今天已奇迹般地出现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而此时,有着科技城堡之称的4艘远洋测量船,也正从浩瀚的大洋上追踪着你的航迹,随时把你太空旅行的足迹,传递给千千万万关心着你、关心着中国航天事业的人们。

⑤有人说,载人航天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与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

⑥尽管,在太空中,你不是捷足先登者。

但是,你代表的是这样的一个民族——一个最早萌发飞天梦想,一个最早发明和使用火箭的伟大民族。

她曾向世界贡献出包括火药在内的对人类文明具有根本性影响的四大发明。

你的太空之行,使中国成为第三个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

在航天技术已成为人类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时,全世界都会从你的太空旅行中清晰地发现,中国,这个古老而年轻的国家,已经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

⑦这是一项科技的奇迹,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丰碑。

而你,就处在了这个奇迹的顶点,就是这座丰碑的见证人。

⑧这是你的骄傲,更是祖国的骄傲。

⑨人类已经登上过月球,人类的航天器已经访问了太阳系的主要成员,并对大部分行星进行过反复的勘测。

建立月球基地和登陆火星也已进入具体研究阶段。

你的太空之行,标志着人类探索太空的队伍中,从此又多了一支新兴的力量。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太空一日》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语言。

2、学习与运用浏览的方式,快速提取文章的主要信息,并在阅读中提出自己的思考与质疑。

3、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写作背景:“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乂乂年10月15日在酒泉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

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他在乂乂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乘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杨利伟也因此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课文写他自己在太空一日的亲身经历,既惊险又真切动人。

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看看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重要信息,又能感知作者怎样的精神情操呢?探究生趣:第一步,浏览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横线划出重要信息,用着重号标出表现作者心理变化的词语,用波浪线标出表现作者科学精神的语句。

一、在阅读的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语言:炽热:①温度极高,极热②感情和情绪热烈。

五脏六腑: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

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

也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耐人寻味:耐:禁得起;味:意味。

寻味:探索体味。

形容值得让人仔细体会,琢磨。

轮廓:轮廓,指边缘;物体的外周或图形的外框。

引申为事情的概略。

俯瞰:指俯视,从高处往下看。

本末倒置:本:树根;末:树梢;置:放。

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模拟:模仿,仿效。

遨游:远游,漫游。

严谨:①严肃谨慎。

②严密。

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

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

太空一日教案第一课时 太空一日教案板书设计

太空一日教案第一课时 太空一日教案板书设计

太空一日教案第一课时太空一日教案板书设计第一课时:太空探索的背景知识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太空探索的背景和发展历程。

2. 理解太空飞行的原理和过程。

3. 了解太空站的功能和作用。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模型等教具。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等学习工具。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上的一个太空火箭图案,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师问:“你们有没有想过,人类是如何探索太空的呢?”步骤二:知识讲解(25分钟)1. 教师介绍太空探索的背景和发展历程,包括人类首次登月、航天飞机、国际空间站等重要事件。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太空飞行的原理和过程,并解释地球引力和逃逸速度的概念。

3.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具,展示太空火箭的结构和功能,并详细讲解发射过程,包括点火、脱离地球引力、进入轨道等。

4. 教师讲解国际空间站的功能和作用,包括科研实验、天体观测、航天员生活等。

步骤三: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让他们讨论太空探索的意义和价值。

2. 每个小组从不同角度出发,如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国际合作等,讨论并记录下自己的想法。

步骤四:展示和交流(10分钟)1.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2. 学生之间交流意见,并从不同角度补充和扩展自己的观点。

3. 教师总结学生们的观点,引导他们意识到太空探索对人类的重要性。

步骤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和回顾。

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复习课堂所学知识。

四、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小组讨论,激发了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但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给予更多的实例和案例。

此外,需要注意学生采用合作和互动的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板书设计:太空探索的背景知识- 发展历程:人类首次登月、航天飞机、国际空间站等重要事件太空飞行的原理和过程- 地球引力- 逃逸速度太空火箭的结构和功能- 点火- 脱离地球引力- 进入轨道国际空间站的功能和作用- 科研实验- 天体观测- 航天员生活太空探索的意义和价值- 科学研究- 技术创新- 国际合作六、教学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太空探索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部编七下_《太空一日》教案

部编七下_《太空一日》教案
举例:教师可以通过对比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体会这种描写手法的效果,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情感体验:学生可能难以深入体会航天员的勇敢和付出,以及作者对航天事业的热爱。
举例: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组织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航天员的艰辛和伟大,从而深入理解文章中的情感。
四、教学流程
(2)分析文章写作特点:学习文章的记叙顺序、描写手法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举例:文章采用了时间顺序进行记叙,同时运用了生动的细节描写,这些写作特点是教学重点,需引导学生分析和学习。
(3)体会作者情感:感受作者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
举例:文章中作者表达了对航天员的敬佩和航天事业的热爱,这种情感态度是教学重点,需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2.教学难点
(1)词汇理解:文章中出现的专业词汇和成语,如“失重”、“航天服”、“漂浮”等,学生可能对这些词汇的理解存在困难。
举例:针对这些词汇,教师需要通过图片、实物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2)描写手法分析: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对比等手法,如“太空行走时,脚下是深邃的宇宙,眼前是蔚蓝的地球”。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模拟失重环境的简单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失重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航天员太空生活对我们的启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航天员太空行走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航天员如何克服失重环境,进行日常工作,以及他们面对的挑战。

《太空一日》表格式教案

《太空一日》表格式教案
能力和创新精神。
06
教学评价与反馈
学生评价
学生对《太空一日》的 阅读兴趣和参与度如何 ?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文章 中的科学知识和太空探 索的背景?
学生是否能够通过阅读 ,对太空探索产生更深 入的理解和思考?
学生是否能够通过阅读 ,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和科学素养?
教师反馈
01
02
03
04
教师对《太空一日》的教学目 标是否达成?
教学内容
选取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 详细的解析,包括句子的结构 、含义和修辞手法等。
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等多种 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理解重 点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03
教学过程
导入
01
02
03
提问导入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太空和 宇航员的相关问题,引发 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视频导入
播放一段关于太空探索的 短视频,让学生对太空有 更直观的认识。
教学策略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 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策略,帮 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他 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组织学生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 太空任务等活动,让他们亲身 体验太空环境,增强对课文的 理解。
引导学生总结反思
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和反思,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 识,提高学习效果。
02
教学内容
课文解读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理解《太空一日》的主要内容,了解杨 利伟的太空经历和中国的航天发展历程。
教学内容
介绍《太空一日》的背景、作者和主要内容,重点 讲解杨利伟的太空经历和中国的航天发展历程。
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问答、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教案主题: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太空一日的概念和背景。

2. 研究太空一日的活动与任务。

3. 掌握太空一日的新闻采访与报道技巧。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步骤:1. 情境引入- 教师播放一段太空一日的宣传视频。

- 谈论太空一日对于科学和探索的重要性。

2. 概念解释- 教师介绍太空一日的定义和由来。

- 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太空探索的疑惑和兴趣。

3. 活动与任务研究- 学生分组进行研究,了解太空一日期间的各项活动和任务。

-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任务进行深入研究,包括任务目标、执行步骤等。

4. 新闻采访与报道- 学生以新闻记者的身份,对太空一日的活动进行采访。

-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撰写新闻报道稿并进行展示。

5. 团队合作与沟通-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新闻报道稿撰写和展示的准备。

- 强调团队合作和良好的沟通方式。

6. 展示与反馈- 各小组进行新闻报道稿的展示。

- 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反馈,提出建议和改进方案。

7. 总结与拓展-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太空一日的重要性和意义。

- 学生自主拓展相关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教学资源及评估方式:1. 宣传视频、PPT等多媒体资源。

2. 学生小组的研究报告和新闻报道稿。

3. 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和展示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和研究太空一日的活动与任务,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新闻采访与报道环节,学生不仅运用到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而且提高了思维逻辑和组织能力。

此外,通过展示与反馈环节,学生能够及时改正错误,提高写作水平。

通过这一优秀教案的实施,学生对太空一日的了解更加深入,学习成果得到了巩固。

太空一日教案

太空一日教案

太空一日教案主题:太空一日目标:通过这一天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太空,包括宇宙的起源、太阳系的组成、宇宙的奥秘以及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

重点:太空的基本概念和认识,以及人类的太空探索难点:掌握太空知识的基本原理教学准备:1. 拓展资源:图片、视频、科普书籍等2. 学生参考资料:太空知识小抄、学生手册3. PPT或黑板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展示一张太空的图片或播放一段太空探索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向学生提问:“你知道太空是什么吗?太空中有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探究(20分钟):1. 通过PPT或黑板,介绍太空的基本概念和认识,如太阳系、星系、星球等。

2. 借助图片和视频,展示太阳系的组成以及各个行星的特点和位置。

3. 向学生提问:“你认为宇宙是怎么形成的?”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拓展(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宇宙的奥秘,如黑洞、行星的运动轨迹、星系的形成等。

2. 展示相关的科普视频或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3.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是如何探索太空的?”让学生了解人类的太空探索历史,并展示一些航天器和宇航员的照片。

巩固(10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人类要探索太空?太空探索对人类有什么意义?”2. 随机抽取小组发言,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总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学生对于太空的认识和学习成果。

2. 向学生布置太空作业,要求学生整理自己的学习收获并写下一些问题。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阅读太空科普书籍,了解更多太空知识。

2. 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或天文馆,亲身体验太空探索的乐趣。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2. 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解答的准确度。

3. 学生整理的学习收获和问题的内容。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通用5篇)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通用5篇)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太空一日》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快速筛选、区分、提取的能力,以及对重要信息进行确认提炼及重组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的热爱,树立为祖国民族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杨利伟、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资料,结合“思考探究”自学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国古代,人们时刻想着遨游太空,也因此产生了如“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

2003年10月15日,中国人实现了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

这次载人太空飞行,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许多人都羡慕航天员成功的那一刻的荣耀,却不知道航天员背后的惊险故事。

今天我们来学习22课《太空一日》。

二、出示学习目标三、展示自我,夯实基础1.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负荷(hè)载人(zài)屏息凝神(bǐng)无虞(yú)炽热(chì)弧度(hú)轮廓(kuò)俯瞰(kàn)模拟(mó)遨游(áo)稠密(chóu)烧灼(zhuó)千钧重负(jūn)(fù)舷窗(xián)赫兹(hèzī)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无虞:不用忧虑。

《太空一日》教案

《太空一日》教案

《太空一日》教案以下是一份以《太空一日》为主题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杨利伟的太空经历,感受太空的神奇与魅力。

2.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

3.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勇气。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2. 难点:体会文中体现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很特别的文章,叫《太空一日》。

大家知道这是谁写的吗?生:杨利伟。

师:对啦,那大家对杨利伟了解多少呢?生:他是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师:非常好。

那我们就开始走进他的太空一日吧。

大家先快速浏览一下文章,看看都写了些什么。

(学生浏览文章)师:好啦,谁来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呀?生:讲了杨利伟在太空的各种经历。

师:没错,那他都经历了哪些特别的事情呢?生:他看到了很多奇妙的景象。

师:还有呢?生:还遇到了一些危险。

师:对,那作者在面对这些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态度呢?生:很严谨,很认真。

师:非常棒。

那我们再来仔细分析一下文章的一些细节。

比如说,他在太空中听到“神秘的敲击声”那一段,大家有什么想法?生:感觉很神奇,也有点害怕。

师:那作者是怎么对待这种情况的呢?生:他很冷静地去分析。

师:对呀,这就是科学家的态度。

那同学们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呢?生:要勇敢面对困难。

生:要严谨对待事情。

师:非常好,大家说得都很对。

那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啦。

五、教学反思通过师生对话的形式,能够较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体会作者情感。

但在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启发,让他们更深入地思考文章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同时,要多给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22 太空一日精品教案(表格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22 太空一日精品教案(表格版)
试用严谨简明的语言介绍一件物品或一个地方,说出它的特点,200 字左右。 教 学 板 书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因为这堂课是关于太空的,因此学生非常感兴趣,都很积极地查找资料,了解关于太空的知 识,配合我的教学计划。这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后也可以从这方面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
读准 字音
辨清 字形
炽热:形容温度极高;极热。 轮廓:构成图形或物体的外缘的线条。 模拟:模仿;仿照。 理解 严谨:严密谨慎。 词语 瞬间:一眨眼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 烧灼:高温炙烫。 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耐,禁得起。寻味,探索体味。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的背景。
过程与方法

2.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运用心理描写塑造人

物、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 学习航天勇士尊重科学、坚韧严谨的探索精神,激发热爱科学、勇
价值观
于追求理想的奋斗精神。
杨利伟,1965 年 6 月 21 日出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
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历任中国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22 太空一日
课题
太空一日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 课时
课时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
分配 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1.积累词语。 知识与技能
2.了解作者杨利伟及其事迹。

1.利用各种媒介获得有关“神舟五号”太空飞行的资讯,了解本文
想必大家都知道杨利伟吧?对,他是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那么他在

《太空一日》表格式教案(2课时)

《太空一日》表格式教案(2课时)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研究未知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教课方案课题课型主备人审查课时日期《太空一日》新讲课七年级备课组 2 课时教课目的1. 迅速阅读课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 学习文章采纳小标题的形式写作的方法,品尝文章朴素的语言风格。

3. 领会作者对祖国、航天事业、亲朋的热爱以及无所畏惧的质量。

教课要点运用阅读的方法,迅速认识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本文的构造特色。

教课难点领会作者谨慎、科学的态度,并感觉文章字里行间包含的感情。

教课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课过程个案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预习导航整体感知同学们,在我国古代,人们时辰想着游览太空,也所以产生了如“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

2003 年 10 月 15 日,中国人实现了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翔,飞船围绕地球 1 4 圈后在预约地域着陆。

此次载人太空飞翔,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集,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很多人都敬羡航天员成功的那一刻的光荣,殊不知道航天员背后的惊险故事。

今日我们来学习《太空一日》。

二、出示学习目标三、展现自我,夯实基础一、学会阅读,掌握主要内容同学们,本文固然篇幅较长,但易读好懂,阅读后即可掌握主要内容,本文每个小节都有小标题,提示了本节的内容,能够依据小标题的提示,抓住每一节的要点。

而后回答下边的问题:1.迅速阅读全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掌握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2.本文是依据什么次序来写的? ( 依据时间次序)3.以“我感觉到”的句式,表达阅读这篇文章后的感觉。

示例 :我感觉到英豪杨利伟谨慎的科学态度。

二:理解不测状况,感觉英豪形象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不测。

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碰到了哪些不测状况?他相应地又有如何的心理活动或行为?填写下边表格。

不测状况心理活动或行为第一次不测共振叠加,五脏六腑仿佛都要碎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读完本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迪?
2.假如杨利伟到你们的学校和大家交流,你会向他提什么问题呢?
六、浏览课文
1、要求用横线划出重要信息,用着重号标出表现作者心理变化的词语,用波浪线标出表现作者科学精神的语句。
2、根据小标题梳理重要信息
以小组为单位梳理文中的重要信息,然后抽代表交流梳理成果:
3、精读课文,深入理解文意,感受作者的探险精神与科学精神。
三、认读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炽热( chì ) 轮廓( kuò )遨游 ( áo )
严谨 ( jǐn) 稠密 ( chóu ) 瞬间( shùn ) 概率 ( lǜ ) 烧灼 ( zhuó ) 五脏六腑 ( fǔ )
千钧重负 ( jūn ) 耐人寻味 ( nài ) 惊心动魄( pò )
四、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明确:由于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杨利伟整个人一动不动,眼眼也不眨,大家都担心他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
阅读课文第二部分,然后探究:
1.“飞船飞行的速度比较快,经过某省、某地乃至中国上空的时间都很短,每一次飞过后,我的内心都期待着下一次。”作者为什么期望着下一次?
明确:作者热爱祖国,期望下一次能将祖国看得更清楚一些。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写飞船起飞的过程及作者的感受,小标题就吸引眼球,“意外出现了”,不仅让“作者几乎难以承受”,让“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中”,也让读者为之揪心。
“我看到了什么”,既写见到了什么,也写没有见到了长城,表现了作者的科学精神。“神秘的敲击声”写出了船行过程中的未解之谜。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写出回归过程的惊险。作者的叙述虽然平实,但写出了鲜为人知的内容,又写出了自己细致的观察、真切的体验,据有很强的可读性
课题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
2.感知内容,理解关键句。
3.反复诵读本文,体会作者文章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速读,了解“太空一日”所经历的惊险与挑战;(重点)
2.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人物感情。(重难点)
教学方法
速读品味
教学资源
ppt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他在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杨利伟也因此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2.在“我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我”看到了什么?“我”没有看到长城,却为何要写它?
(1)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2)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
(3)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
因为“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通过本次观察,说明那些说法并不科学,从而表现出作者严谨的科学精神。
(2)“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感觉声音不像,就不能确认,这是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
本文采用小标题的形式,详尽地叙述了“我”(杨利伟)的“太空一日”之旅,表现了航天英雄的沉着、冷静和严谨、科学的崇高精神。
1.结合课文,体会下面句子蕴含的情感。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色,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的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面来人了!
明确:紧张——放松——非常痛苦——难以承受——解脱痛苦——轻松和舒服——激动得说不出任何话来。
4.“意外出现了”,“意外”指什么?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意外”指: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读杨利伟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
表达作用:引起下文,吸引读者注意。
5.“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中”的原因是什么?
2.“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明确:心情:希望看到长城但没有看到的遗憾心情。
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阅读课文第三部分,然后探究:
1.“作为首飞的航天员,出了一些小难题,其他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情况还有许多。”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从结构来说总领下文内容,从内容来说,表达了首飞的航天员会遇到许多没有预料到的危险。
2.本文的中心思想对你有何启示?
一、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课堂探究:
1.你对本文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理解?
2.学了本文后你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收获?
总结:
本文写作者作为我国第一个航天员乘神五到太空遨游一日的观察与体验。
作者以时间为顺序再辅以小标题的方式使全文思路清晰而各有侧重,于平实的记叙中既让我们了解太空一日为人所不知的细节,也让我们有惊心动魄之处,达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1.文章记述了作者太空一日之旅,主要经历了哪三步?
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
我看到了什么
神秘的敲击声——在太空中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返回
五、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读了“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这一部分,你知道“自己要牺牲”的原因吗?(用文中语句回答)
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3.“神秘的敲击声”这一部分其实写了在太空中哪两个“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情况”现象?
(1)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2)时不时会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4.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这一部分中,令“我”“惊心动魄”的事情是什么?
返回舱的舷窗出现裂纹,外边可是1600—1800℃的超高温度。
六、细读课文,探究质疑
2.“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在本部分哪些地方表达了杨利伟的严谨?
明确:靠意志力克服“本末倒置”的错觉。想像自己在地面训练的情景,眼睛闭着猛想,不停地想,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给“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的航天员讲会产生怎样的错觉和怎样克服这种错觉。
对于神秘的敲击声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阅读课文第四部分,然后探究:
(1)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所有人为杨利伟挺过了艰难的共振过程而高兴。
(2)通过景色描写,表达了“我”在太空思家、爱国之情。
(3)表达了“我”回到地面、想从返回舱出来的急切心情。
2.本文在形式上有什么什么特点?
采用小标题的形式,依照火箭发射、在太空中、飞船返回的顺序组织全篇。
采用小标题的作用:
课文写他自己在太空一日的亲身经历,既惊险又真切动人。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看看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重要信息,又能感知作者怎样的精神情操呢?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 载人太空船“神州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天空一日。
小标题既有提纲挈领、条分缕析的作用,又可以减少一些过渡性文字的铺张,以便于突出重点。另外,还可以让文章疏密有致,结构严谨。
3.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试从文中找出一些例子,体会宇航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1)“那些物体悬浮在飞船外面,我无法捕捉回来,我至今还没弄清那到底是什么。”因无法捕捉,就不能判断到底是什么。
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 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
1.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明确:作者通过叙述乘神五到太空遨游一日的观察与体验,表现了可贵的探险精神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严谨的科学态度。
1.“让我紧张以致惊慌的另有原因”,这个原因是什么?
明确:误认为舷窗的玻璃窗开始出现裂纹。
2.“其实最折磨人的就是这段过程了”,“这段过程”指的是什么?
明确:抛开降落伞盖,并迅速带出引导伞。
3.“外面来人了”,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以之结尾,嘎然而止,令人回味;写出了“神五”飞天取得成功,写出了作者放松的心情。
阅读课文第一部分,然后探究
1.“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汽”,表达了怎样的内容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突出了火箭发射时温度极高,为下文写作者的紧张作铺垫。
2.“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比喻,夸张。突出地表现了杨利伟的高度紧张。
3.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作者情感的变化:

课后作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预习《带上她的眼睛》,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
•2.课外阅读有关太空探索的文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