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一日》表格式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所有人为杨利伟挺过了艰难的共振过程而高兴。
(2)通过景色描写,表达了“我”在太空思家、爱国之情。
(3)表达了“我”回到地面、想从返回舱出来的急切心情。
2.本文在形式上有什么什么特点?
采用小标题的形式,依照火箭发射、在太空中、飞船返回的顺序组织全篇。
采用小标题的作用:
小标题既有提纲挈领、条分缕析的作用,又可以减少一些过渡性文字的铺张,以便于突出重点。另外,还可以让文章疏密有致,结构严谨。
3.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试从文中找出一些例子,体会宇航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1)“那些物体悬浮在飞船外面,我无法捕捉回来,我至今还没弄清那到底是什么。”因无法捕捉,就不能判断到底是什么。
1.“让我紧张以致惊慌的另有原因”,这个原因是什么?
明确:误认为舷窗的玻璃窗开始出现裂纹。
2.“其实最折磨人的就是这段过程了”,“这段过程”指的是什么?
明确:抛开降落伞盖,并迅速带出引导伞。
3.“外面来人了”,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以之结尾,嘎然而止,令人回味;写出了“神五”飞天取得成功,写出了作者放松的心情。
明确:由于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杨利伟整个人一动不动,眼眼也不眨,大家都担心他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
阅读课文第二部分,然后探究:
1.“飞船飞行的速度比较快,经过某省、某地乃至中国上空的时间都很短,每一次飞过后,我的内心都期待着下一次。”作者为什么期望着下一次?
明确:作者热爱祖国,期望下一次能将祖国看得更清楚一些。
1.结合课文,体会下面句子蕴含的情感。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色,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的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面来人了!
2.“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在本部分哪些地方表达了杨利伟的严谨?
明确:靠意志力克服“本末倒置”的错觉。想像自己在地面训练的情景,眼睛闭着猛想,不停地想,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给“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的航天员讲会产生怎样的错觉和怎样克服这种错觉。
对于神秘的敲击声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阅读课文第四部分,然后探究:
阅读课文第一部分,然后探究
1.“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汽”,表达了怎样的内容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突出了火箭发射时温度极高,为下文写作者的紧张作铺垫。
2.“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比喻,夸张。突出地表现了杨利伟的高度紧张。
3.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作者情感的变化:
明确:紧张——放松——非常痛苦——难以承受——解脱痛苦——轻松和舒服——激动得说不出任何话来。
4.“意外出现了”,“意外”指什么?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意外”指: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读杨利伟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
表达作用:引起下文,吸引读者注意。
5.“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中”的原因是什么?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写飞船起飞的过程及作者的感受,小标题就吸引眼球,“意外出现了”,不仅让“作者几乎难以承受”,让“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中”,也让读者为之揪心。
“我看到了什么”,既写见到了什么,也写没有见到了长城,表现了作者的科学精神。“神秘的敲击声”写出了船行过程中的未解之谜。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写出回归过程的惊险。作者的叙述虽然平实,但写出了鲜为人知的内容,又写出了自己细致的观察、真切的体验,据有很强的可读性
课题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
2.感知内容,理解关键句。
3.反复诵读本文,体会作者文章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速读,了解“太空一日”所经历的惊险与挑战;(重点)
2.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人物感情。(重难点)
教学ຫໍສະໝຸດ Baidu法
速读品味
教学资源
ppt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他在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杨利伟也因此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2.在“我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我”看到了什么?“我”没有看到长城,却为何要写它?
(1)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2)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
(3)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
因为“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通过本次观察,说明那些说法并不科学,从而表现出作者严谨的科学精神。
1.读完本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迪?
2.假如杨利伟到你们的学校和大家交流,你会向他提什么问题呢?
六、浏览课文
1、要求用横线划出重要信息,用着重号标出表现作者心理变化的词语,用波浪线标出表现作者科学精神的语句。
2、根据小标题梳理重要信息
以小组为单位梳理文中的重要信息,然后抽代表交流梳理成果:
3、精读课文,深入理解文意,感受作者的探险精神与科学精神。
2.本文的中心思想对你有何启示?
一、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课堂探究:
1.你对本文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理解?
2.学了本文后你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收获?
总结:
本文写作者作为我国第一个航天员乘神五到太空遨游一日的观察与体验。
作者以时间为顺序再辅以小标题的方式使全文思路清晰而各有侧重,于平实的记叙中既让我们了解太空一日为人所不知的细节,也让我们有惊心动魄之处,达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 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
1.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明确:作者通过叙述乘神五到太空遨游一日的观察与体验,表现了可贵的探险精神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严谨的科学态度。
3.“神秘的敲击声”这一部分其实写了在太空中哪两个“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情况”现象?
(1)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2)时不时会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4.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这一部分中,令“我”“惊心动魄”的事情是什么?
返回舱的舷窗出现裂纹,外边可是1600—1800℃的超高温度。
六、细读课文,探究质疑
三、认读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炽热( chì ) 轮廓( kuò )遨游 ( áo )
严谨 ( jǐn) 稠密 ( chóu ) 瞬间( shùn ) 概率 ( lǜ ) 烧灼 ( zhuó ) 五脏六腑 ( fǔ )
千钧重负 ( jūn ) 耐人寻味 ( nài ) 惊心动魄( pò )
四、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记述了作者太空一日之旅,主要经历了哪三步?
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
我看到了什么
神秘的敲击声——在太空中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返回
五、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读了“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这一部分,你知道“自己要牺牲”的原因吗?(用文中语句回答)
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2)“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感觉声音不像,就不能确认,这是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
本文采用小标题的形式,详尽地叙述了“我”(杨利伟)的“太空一日”之旅,表现了航天英雄的沉着、冷静和严谨、科学的崇高精神。
2.“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明确:心情:希望看到长城但没有看到的遗憾心情。
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阅读课文第三部分,然后探究:
1.“作为首飞的航天员,出了一些小难题,其他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情况还有许多。”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从结构来说总领下文内容,从内容来说,表达了首飞的航天员会遇到许多没有预料到的危险。
•
课后作业
•1.预习《带上她的眼睛》,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
•2.课外阅读有关太空探索的文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文写他自己在太空一日的亲身经历,既惊险又真切动人。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看看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重要信息,又能感知作者怎样的精神情操呢?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 载人太空船“神州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天空一日。
(2)通过景色描写,表达了“我”在太空思家、爱国之情。
(3)表达了“我”回到地面、想从返回舱出来的急切心情。
2.本文在形式上有什么什么特点?
采用小标题的形式,依照火箭发射、在太空中、飞船返回的顺序组织全篇。
采用小标题的作用:
小标题既有提纲挈领、条分缕析的作用,又可以减少一些过渡性文字的铺张,以便于突出重点。另外,还可以让文章疏密有致,结构严谨。
3.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试从文中找出一些例子,体会宇航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1)“那些物体悬浮在飞船外面,我无法捕捉回来,我至今还没弄清那到底是什么。”因无法捕捉,就不能判断到底是什么。
1.“让我紧张以致惊慌的另有原因”,这个原因是什么?
明确:误认为舷窗的玻璃窗开始出现裂纹。
2.“其实最折磨人的就是这段过程了”,“这段过程”指的是什么?
明确:抛开降落伞盖,并迅速带出引导伞。
3.“外面来人了”,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以之结尾,嘎然而止,令人回味;写出了“神五”飞天取得成功,写出了作者放松的心情。
明确:由于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杨利伟整个人一动不动,眼眼也不眨,大家都担心他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
阅读课文第二部分,然后探究:
1.“飞船飞行的速度比较快,经过某省、某地乃至中国上空的时间都很短,每一次飞过后,我的内心都期待着下一次。”作者为什么期望着下一次?
明确:作者热爱祖国,期望下一次能将祖国看得更清楚一些。
1.结合课文,体会下面句子蕴含的情感。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色,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的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面来人了!
2.“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在本部分哪些地方表达了杨利伟的严谨?
明确:靠意志力克服“本末倒置”的错觉。想像自己在地面训练的情景,眼睛闭着猛想,不停地想,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给“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的航天员讲会产生怎样的错觉和怎样克服这种错觉。
对于神秘的敲击声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阅读课文第四部分,然后探究:
阅读课文第一部分,然后探究
1.“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汽”,表达了怎样的内容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突出了火箭发射时温度极高,为下文写作者的紧张作铺垫。
2.“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比喻,夸张。突出地表现了杨利伟的高度紧张。
3.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作者情感的变化:
明确:紧张——放松——非常痛苦——难以承受——解脱痛苦——轻松和舒服——激动得说不出任何话来。
4.“意外出现了”,“意外”指什么?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意外”指: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读杨利伟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
表达作用:引起下文,吸引读者注意。
5.“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中”的原因是什么?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写飞船起飞的过程及作者的感受,小标题就吸引眼球,“意外出现了”,不仅让“作者几乎难以承受”,让“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中”,也让读者为之揪心。
“我看到了什么”,既写见到了什么,也写没有见到了长城,表现了作者的科学精神。“神秘的敲击声”写出了船行过程中的未解之谜。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写出回归过程的惊险。作者的叙述虽然平实,但写出了鲜为人知的内容,又写出了自己细致的观察、真切的体验,据有很强的可读性
课题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
2.感知内容,理解关键句。
3.反复诵读本文,体会作者文章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速读,了解“太空一日”所经历的惊险与挑战;(重点)
2.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人物感情。(重难点)
教学ຫໍສະໝຸດ Baidu法
速读品味
教学资源
ppt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他在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杨利伟也因此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2.在“我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我”看到了什么?“我”没有看到长城,却为何要写它?
(1)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2)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
(3)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
因为“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通过本次观察,说明那些说法并不科学,从而表现出作者严谨的科学精神。
1.读完本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迪?
2.假如杨利伟到你们的学校和大家交流,你会向他提什么问题呢?
六、浏览课文
1、要求用横线划出重要信息,用着重号标出表现作者心理变化的词语,用波浪线标出表现作者科学精神的语句。
2、根据小标题梳理重要信息
以小组为单位梳理文中的重要信息,然后抽代表交流梳理成果:
3、精读课文,深入理解文意,感受作者的探险精神与科学精神。
2.本文的中心思想对你有何启示?
一、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课堂探究:
1.你对本文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理解?
2.学了本文后你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收获?
总结:
本文写作者作为我国第一个航天员乘神五到太空遨游一日的观察与体验。
作者以时间为顺序再辅以小标题的方式使全文思路清晰而各有侧重,于平实的记叙中既让我们了解太空一日为人所不知的细节,也让我们有惊心动魄之处,达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 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
1.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明确:作者通过叙述乘神五到太空遨游一日的观察与体验,表现了可贵的探险精神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严谨的科学态度。
3.“神秘的敲击声”这一部分其实写了在太空中哪两个“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情况”现象?
(1)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2)时不时会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4.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这一部分中,令“我”“惊心动魄”的事情是什么?
返回舱的舷窗出现裂纹,外边可是1600—1800℃的超高温度。
六、细读课文,探究质疑
三、认读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炽热( chì ) 轮廓( kuò )遨游 ( áo )
严谨 ( jǐn) 稠密 ( chóu ) 瞬间( shùn ) 概率 ( lǜ ) 烧灼 ( zhuó ) 五脏六腑 ( fǔ )
千钧重负 ( jūn ) 耐人寻味 ( nài ) 惊心动魄( pò )
四、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记述了作者太空一日之旅,主要经历了哪三步?
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
我看到了什么
神秘的敲击声——在太空中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返回
五、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读了“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这一部分,你知道“自己要牺牲”的原因吗?(用文中语句回答)
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2)“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感觉声音不像,就不能确认,这是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
本文采用小标题的形式,详尽地叙述了“我”(杨利伟)的“太空一日”之旅,表现了航天英雄的沉着、冷静和严谨、科学的崇高精神。
2.“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明确:心情:希望看到长城但没有看到的遗憾心情。
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阅读课文第三部分,然后探究:
1.“作为首飞的航天员,出了一些小难题,其他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情况还有许多。”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从结构来说总领下文内容,从内容来说,表达了首飞的航天员会遇到许多没有预料到的危险。
•
课后作业
•1.预习《带上她的眼睛》,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
•2.课外阅读有关太空探索的文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文写他自己在太空一日的亲身经历,既惊险又真切动人。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看看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重要信息,又能感知作者怎样的精神情操呢?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 载人太空船“神州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天空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