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快慢》教案1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

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对不同的速度单位进行换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2、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科学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单位●教学难点一、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及速度单位的换算二、用“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教学方法一、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二、练习法:通过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过程一、预学(一)温故1、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叫做机械式运动。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具有。

(二)知新1、阅读教材31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速度定义:速度等于。

在相同的路程内,物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速度越大。

速度公式:。

其中—(米);—(秒);—(米每秒);速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做单位。

lm/s= km/h 5m/s= km/h 720km/h= m/s2、阅读课文第31页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

3、阅读课文第31页例题1、例题2,明确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及注意事项。

与数学计算题的解法有何不同?4、阅读课本33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物体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可以用来计算,s是,t 是,求出的u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

二、探究与精导教学点1 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1、百米赛跑中,是如何比较运动员跑的快慢的2、上面的比较方法是:运动同样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时间长的运动员跑的慢,时间短的运动员跑的快。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速度)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速度)优秀教学案例
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实例导入:以运动员百米赛跑为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运动员的运动快慢。引导学生发现运动快慢的差异,激发学生对速度的兴趣。
2.创设实验情境:设计不同速度的物体运动实验,如小车滑坡实验、气球飘动实验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运动快慢。
3.联系实际情境: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速度现象,如交通信号灯变化、火车行驶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速度)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是针对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速度)》一章进行教学。在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如长度、时间、质量等概念。但对于速度这一物理量,他们可能还较为陌生。因此,在设计本节教学案例时,我以“生活中的速度”为主题,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速度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运动快慢的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评价方面,我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本节教学案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速度的概念,学会计算速度,并能运用速度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注重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3.教师引导:总结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运动的快慢(速度)。强调速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速度的概念:介绍速度的定义、单位及公式。讲解速度的计算方法,如计算物体经过某段时间所经过的路程。

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 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 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

2. 能够通过比较时间、路程和速度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3. 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教学重点:1. 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教学难点:1. 速度公式的应用。

2. 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计时器、测量工具、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如自行车、汽车、飞机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判断这些物体运动的快慢?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介绍速度的概念: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 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 路程 ÷ 时间。

3. 举例说明如何利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4. 介绍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速度保持不变,运动方向为直线的运动。

5. 讲解如何判断物体运动快慢:a. 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的长短。

b. 在相同路程内,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c. 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速度。

2. 引导学生利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并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安排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解答有关速度、路程和时间的问题。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 强调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实验,使学生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能够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实验和课堂讨论。

通过课堂练习,检验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对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和应用的讲解,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在八年级物理上册中,学生将学习《运动的快慢》这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同时也是运动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将掌握速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并能够运用速度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2、掌握速度的公式和单位。

3、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两张同样距离的运动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两幅图片中哪个物体运动得更快。

从而引出速度的概念。

2、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15分钟)教师讲解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并让学生理解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速度的公式和单位(20分钟)教师讲解速度的公式和单位,并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4、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30分钟)教师出示多个与速度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百米赛跑、汽车行驶等,让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这些问题。

5、实验探究(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测量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速度,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6、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回顾速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以及如何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工具,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同时,教师还将采用案例分析、实验探究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五、课后作业与评价1、课后作业:完成与速度相关的练习题和实验报告。

2、评价方法: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反思与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师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步骤进行调整,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课后,教师应对本节课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经验和参考。

初中物理 运动快慢 教案

初中物理 运动快慢 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快慢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2. 能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3. 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3.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运动场景,如赛车、跑步、骑车等,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运动快慢。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吗?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讲解速度的概念: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比值。

2. 介绍速度的计算方法:速度 = 路程 ÷ 时间。

3. 讲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举例说明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如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或者在相同路程内比较时间。

2.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实例,分析物体的运动快慢。

四、课堂实践(15分钟)1. 让学生使用秒表、卷尺等工具,测量自己的跑步速度。

2. 学生相互之间比较跑步速度,总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在实际生活中,速度的概念有哪些应用?【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运动快慢现象,写在日记中。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了解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生活中的运动快慢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加强课堂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运动的快慢》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运动的快慢》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快慢》教案本篇教案是针对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运动的快慢》的教学设计。

本章主要介绍了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并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速度和加速度对运动的影响,以及如何描述和计算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2. 了解速度和加速度对运动的影响。

3. 熟练掌握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 了解如何描述和计算物体的运动状态。

5.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二、教学重点1. 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如何描述和计算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教学难点1. 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如何描述和计算物体的运动状态。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法、归纳法、练习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有关运动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运动?运动有哪些基本特征?如何描述运动状态?引入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介绍本次课的学习目标。

2. 概念讲解(1) 位移: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从起点到终点所移动的距离和方向的变化。

(2)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又称为路程,用$v$表示,单位是米/秒($m/s$)。

(3) 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用$a$表示,单位是米/秒$^2$。

(4)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路程相等,速度不变。

(5) 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路程不等,速度变化。

3. 计算方法讲解(1) 速度的计算公式:$v=\dfrac{s}{t}$。

(2)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a=\dfrac{v_2-v_1}{t}$。

(3) 位移的计算公式:$s=s_2-s_1$。

4.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如,通过测量小车在不同时间内的速度,计算出其加速度;通过比较不同物体在同一高度下落的时间,了解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一章第3节 运动的快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一章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多媒体图象的观察,认识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摄影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重点难点】重点:建立速度的概念.难点: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内容包括龟兔赛跑动画、猎豹追逐羚羊、运动会百米比赛、各种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运动情况)┃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第3节 运动的快慢 一、速度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v =st4.单位:米/秒(m/s);千米/小时(km/h) 二、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2.变速运动 3.平均速度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小明想测石块的密度,进行下面的操作:(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0:(2)在烧杯中装适量水,并在水面的位置做好标记,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3)将石块放入装水的烧杯中,倒出超过标记处的水,并用胶头滴管使水面恰好在标记处,测出此时烧杯、水、石块全部的质量为m2:(4)计算石块的密度ρ.若在操作(3)中倒出部分水后,水面还高于标记处,这样的情况下测出的密度值将:A.偏大B.无偏差C.偏小D.无法确定2.两个完全相同的空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铝块(ρ铜>ρ铝)后,(铜块和铝块高度均小于烧杯高度),缓慢向两烧杯中倒满水,且水没有溢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放铝块的烧杯倒入水较多B.放铜块的烧杯倒入水较多C.两烧杯倒入水一样多D.无法判断3.人眼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如图甲所示表示的是来自远处的光经小丽眼球折光系统得光路示意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小丽是近视眼B.小丽是远视眼C.应利用凸透镜矫正D.以上说法都不对4.暑假小明去北海公园游玩,站在清澈的湖边,望向平静的水面,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鱼戏白塔绿树间”,在这些景象中距离水面最远的是()A.白塔倒影B.游动的鱼C.水中白云D.绿树倒影5.小刚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由发光二极管组成的“上”字屏代替蜡烛,他把“上”字屏放在原来放蜡烛的位置上,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至看到清晰像.此时他在不透光的白板光屏上看到的是图中的()A. B. C. D.6.将刚烧开的水倒入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中,水像重新沸腾一样,水中有大量气泡,同时水面上有大量“雾气”。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运动的快慢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运动的快慢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运动的快慢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运动的快慢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运动的快慢,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运动的快慢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速度、平均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和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初步体会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二、教学重点:速度概念的理解及速度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速度单位换算及计算步骤的规范性。

四、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1.在上学路上,有的骑自行车、有的步行、有的坐公交车,如果同时出发,怎样比较他们的快慢?2.操场上,进行百米赛跑时,又是怎样比较他们的快慢的?3.一位百米运动员的成绩是12s,而一名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30min.怎样比较他们的运动快慢呢?(二)、合作探究:1.提出问题:物理学里怎样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学生:讨论回答---速度。

师:什么是速度?它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式中各字母的意义、单位又是什么?学生:看书回答。

速度的定义:课本P15,倒数2行速度的公式:v=s/t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m/s,交通运输中:km/h。

师:1.让学生说出单位的意义。

2.通过换算说明m/s和km/h之间的大小关系。

练习:换算下列单位:“桑美”台风的速度可达60m/s=km/h,一列火车的速度是144km/h=m/s.师:怎样应用公式进行计算?2.例题师:简单分析课本例题1板演解法,(强调小标题的加法及单位的统一)例题1:解刘翔的速度:v1=s/t=110m/3600s=8.52m/s摩托车的速度:v2=30×1000m/3600s=8.3m/s因此,刘翔的速度比摩托车的速度快。

1.3 运动的快慢—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1.3 运动的快慢—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包括四个部分内容:1、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2、速度的意义、定义、公式、单位等;3、认识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3、速度公式的计算;其中速度的概念是本章知识的核心,也是中学物理中最基本的概念,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由两个物理量构成的新物理量,因此学好本节为之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高,已经形成了对物理问题的合作和探究能力,但是层次参差不齐,个体差异较为明显。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判断运动快慢的三种方法;(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

(2)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教学重点】(1)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2)理解和掌握速度的概念;(3)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教学方法】根据本节重难点和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我将采用点拨、启发、探究、拓展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并借助PPT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学生则通过观察、讨论、比较、归纳等探究方式,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流程设计】本节速度及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理论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构成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的基础。

同时,初中是正规物理教学的开始,,而如何进行初中物理概念的教学,遵循怎样的规律变成了教学的核心问题。

因此,要创新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辅助,让物理变得有趣、形象,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具体设计如下:课堂导入:通过展示几组运动的图片,让同学比较它们之间运动的快慢,思考物理学角度如何判断运动快慢的方法。

学习新知:请同学讲述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并询问学生:如何判断龟兔跑的快慢?启发学生思考,总结得出判断运动快慢的方法;之后再提出百米赛跑,启发学生思考,总结得出判断运动快慢的另一种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

课题: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课时与课型:一课时新授课作者单位与姓名:授课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引入课题:图片和小故事引入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生:观看图片体现“物理从生活中来”的理念。

进行新课龟兔赛跑最后谁赢得比赛,这是为什么?生活中我们形容某人跑的快,是子快还是说他跑的比乌龟快呢,,乌龟真的比兔子跑的快吗?想解开这些疑问吗?还是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运动的快慢吧!出示学习目标。

(投影见附件一)(一)比较运动的快慢安排三个小组进行两次接力比赛:引导分析:哪个小组传得快呢?你如何判断的?由此得到生活中比较快与慢的两种方法:1相同的路程比时间2、相同的时间比路程。

(二)速度1.速度概念的建立教师:我将其中两个小组的成绩进行记录,请你分析哪个小组更快呢?你生:听故事,积极主动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竞争意识。

生:比赛,观看比赛生:小组讨论:生动有趣的比赛如何比较一组让学生轻松得出和二组哪个小比较快慢的两种组更快。

方法,培养学生分生回答方法。

析归纳的能力。

生:进行思考。

通过一步步设问是如何比较的?教师引导分析:学生用路程除以时间的方法比较快慢,我们物理学中就用这种方法比较快慢,我们称之为速度。

大屏幕出示速度的定义。

2.速度公式设问:根据我们比较快慢的方法,速度、路程和时间三者有什么关系?强化记忆:速度、路程和时间分别用什么符号表示。

【变形】s= ______t= ____3.单位回忆:我们学习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谁还记得长度和时间的国际主单位?根据这两个单位我们可以得到速度的单位,谁知道呢?大屏幕出示速度的单位及单位符号: m/s km/h讲解单位换算:1m/s = 3.6 km/h练习;(1)15 m/s= _________ km/h(2)18 km/h = _______ m/s4规范解题:安排学生根据要求自学课本21页的例题。

根据学生自学情况请学生说出物理计算题应注意的地方,教师总结。

运动的快慢教案初中

运动的快慢教案初中

运动的快慢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让学生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速度公式的运用。

2. 单位换算。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或黑板,展示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一些运动的图片,如跑步、骑车、开车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运动快慢的不同。

2. 提问:你们知道运动快慢是用什么来表示的吗?3. 学生回答:速度。

二、新课(20分钟)1. 教师讲解速度的概念,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米每秒(m/s)。

2. 教师给出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 路程 ÷ 时间。

3.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一些实例,如小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引导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4.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如某人跑步的路程和时间,求其速度。

三、练习(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如某人骑车的路程和时间,求其速度。

2. 学生解答问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学生回答: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米每秒(m/s),计算公式是速度 = 路程 ÷ 时间。

五、作业(课后)1.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运动的图片,引出速度的概念,然后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教学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1.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2.速度概念的建立;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min)[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

[问题]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讨论][总结]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板书课题)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一)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8min)〖师〗平时我们是如何对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行比较、判断的?[讨论]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远,和比较在相同长度内谁用的时间短。

[播放视频1]视频中的画面是怎样比较快慢的?[播放视频2]比较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总结]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比较快,路程短则比较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比较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

(二)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6min)[问题]如果物体运动时所用的时间和通过的长度都不相等,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讨论]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确不容易比较,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让它们的路程或时间相等呢?[总结](1)让它们的时间相等: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

(2)让它们的路程相等:比较单位路程内通过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

(三)速度(10min)[结论]物理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讨论]为什么不用单位路程的时间来表示速度呢?[总结]因为单位时间的路程越大,则速度越大;而单位路程的时间越长则速度越小,故虽然后者也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但比较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我们用单位时间的路程来表示速度。

教学设计: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教学设计: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运动的快慢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会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2).知道速度的单位并会进行换算(3).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并会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学难点:速度单位的换算三、教学分析通过视频展示不同物体运动快慢不同引入新课,以纸锥实验切身体验,感知速度为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进入知识技能的学习。

以纸片速度的实际测量深化速度的理解,以常见物体速度比较及生活、物理、社会的介绍,拓宽知识,以例题达到学习巩固知识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一、从生活出发,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百米赛跑运动员的比赛情况。

师:它们运动的快慢相同吗?生:不同。

有些运动得快,有些运动得慢。

师:你是如何知道的?你是如何比较的?学生可能不会说得很准确。

这时引入新课,我们来研究一下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新课教学师:再次观看PPT 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裁判员和观众是如何判断谁快谁慢。

教师启发学生思维:跑一段相同的距离,看谁先到达终点。

也就是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所用时间越短,跑得越快;所以时间越长,跑得越慢。

用相同的时间,看谁跑得远。

也就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长短。

通过路程越长,跑得越快;通过路程越短,跑得越慢。

可见,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

通常情况下,人们用在“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多少米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在“相同时间内”最简单的情况是取单位时间,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就可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3运动的快慢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3运动的快慢教案
3.指导学生观察图1.3-2,认识汽车的速度表。然后让学生阅读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
引入:在生活中,做机械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情况相同吗?机械运动是怎样分类的?哪类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4.匀速直线运动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1页中的“想想议议”,观察图1.3-3,思考下列问题:甲图中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有什么特点?乙图中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利用速度的公式,可以算出他的平均速度为
即刘翔的平均速度是8.52 m/s。
7.动手动脑学物理
教师让学生做教科书第22页“动手动脑学物理”,必要时可进行指导。
课堂检测 :
四、配套练习册P6页基础知识部分1、2、3、5、6、7
五、课堂小结
1.比较运动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2.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
(2)速度的定义。
例如:两个人百米赛跑;高铁和飞机从北京到上海;小明和小聪骑自行车从学校回家等。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如,二人同时同地出发,走在前面的运动得快。
另一种是在物体运动相同路程的情况下,比较它们所花的时间,所花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如百米赛跑时,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得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规范解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 点
教学重点:速度的计算。
教学难点: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板 书 设 计
1.3运动的快慢
一、比较运动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快慢》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快慢》优秀教学案例
3.汇报与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实验方案,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引导学生进行以下工作:
1.概括知识点: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如速度的定义、速度的计算公式、影响物体运动快慢的因素等。
2.强调重点和难点: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强调,确保学生掌握关键知识。
3.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体育等领域,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五)作业小结
在作业小础性的题目,如计算题、填空题等,巩固学生对速度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2.实践作业:布置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作业,如观察生活中的运动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二)问题导向
教学中,我将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1.提出引导性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关键知识点,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2.组织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3.设计问题链:将问题进行层次化设计,形成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达到理解物理知识的目的。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我将充分利用这一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某一问题或实验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2.小组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3.小组汇报:鼓励各小组将讨论或实验成果进行汇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运动的快慢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运动的快慢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二、物理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三、引出速度的学习
作业
教学反思
姓名
学科
物理
专业技术职称
课程标题
课程标准
2022新课标2.2.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从物理学视角形成对运动的认识,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科学思维: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3
三、引出速度的学习
引出速度、匀速直线运动?
【结论】物理学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公式】
【单位】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则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即m/s或m.s。
常用单位是km/h或km.h。
单位换算:1m/s=3.6km/h
板书设计
一、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比较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
【让学生总结】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比较快,路程短则比较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比较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
2
二、物理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问题】如果物体运动时所用的时间和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科学探究:掌握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的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认识运动快慢本质的基础上形成严谨认真的思维,从认识运动快慢的过程中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
学情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序号
1
一、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师〗体育课上,学生们在参加百米赛跑时,如何比较跑步的快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运动的快慢》 教案(精品套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运动的快慢》 教案(精品套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3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是猎豹跑得快,还是蜗牛爬的快呢?怎样比较猎豹和蜗牛的运动快慢呢?是骑自行车快,还是人走路快呢?怎样比较骑自行车和走路的运动快慢呢?播放视频,提出问题。

是飞机飞得快还,是飞鸟飞得快呢?怎样比较飞机和飞鸟的运动快慢呢?机械运动第3节运动的快慢讲授新课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播放动画介绍运动运快场上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方法一:通过播放刘翔在北京奥运会上,参加110米栏决赛的视频,所有运动员都跑110米的距离,看他们谁最先通过终点,谁就跑得最快,说明这种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让运动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他们所用时间的多少。

(裁判法)方法二:播放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某一瞬间的画面,看哪位运动员跑在最前面,这位运动员就跑得最快,这种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让运动物体运动相同的时间,比较他们通过路程的长短。

(观众法)再播放动画对两种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作进一步的了解。

2、速度的概念(1)速度的定义设问:如果两个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如何比较他们的运动快慢呢?如:高速列车以最高时速运行时,4小时行驶了1600公里。

超音速歼击机,在高速飞行时20秒钟飞行了8000米。

高速列车和歼击机哪一个运动得更快一些呢?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通常是先算出他们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再来比较他们的运动快慢,高速列车1s内运动:111m;歼击机1s内运动:400m,比较可知歼击机比高速列车更快。

我们通常把1s、1h、1min指的是单位时间。

归纳得出: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用符号v (2)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3)速度的公式思考、讨论并回答。

学生自学、思考。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实例中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掌握速度的概念、公式、单位及其测量工具。

(4)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米/秒、m /s 或m ·s -1读作“米每秒”常用单位:千米/时、km /h 或km ·h -1读作“千米每时”单位换算:比较大小:1m/s =3.6km/h1m/s1>km/h(5)速度的测量交通运输中常用的测量速度的仪器:速度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单元 1.2 运动的快慢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单元 1.2 运动的快慢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 1.2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物体在运动中的速度快慢与时间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2.能够根据给定的速度和时间计算物体的位移,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能够观察和描述物体在不同速度下的运动情况。

教学重点1.速度与时间、位移之间的关系。

2.用数学表达式计算物体的位移。

教学准备1.教师:教学课件、黑板、白板笔。

2.学生:教材、笔记本。

教学过程导入与引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物体,讨论运动的快慢与时间和位移的关系,并从中引入速度的概念。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黑板,讲解速度、时间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重点强调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 位移÷ 时间,并帮助学生理解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实例分析(20分钟)教师提供几个实例,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速度和时间计算物体的位移,并进行详细解答。

教师可以通过黑板示意图、实物展示等方式辅助学生理解计算过程。

知识巩固(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计算物体的速度、时间和位移等。

学生可以在纸上写出解题过程,并与同桌讨论答案。

拓展应用(2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设计一些综合应用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一辆汽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2小时,它的位移是多少?学生可以分组讨论,然后把自己的答案写在黑板上进行对比和讨论。

总结与回顾(10分钟)教师提醒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速度、时间和位移的计算公式进行总结,并与学生进行互动。

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再次思考和回答,巩固所学的知识。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2.观察周围的物体,找出速度快、慢的例子,并简单描述它们的运动情况。

教学设计参考了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通过引导、讲解、实例分析、知识巩固、拓展应用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速度、时间和位移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的快慢》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3.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具有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2.通过利用速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物理知识的价值,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教学内容由“速度”和“匀速直线运动”两部分内容组成,重点介绍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速度的定义首次提出了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速度公式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物理公式,速度单位也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组合单位,要注意领会速度单位间换算的技巧,利用速度公式解题是学生第一次应用物理公式解题,应注意规范化的解题习惯。

讨论物体的运动时,运动的快慢是人们主要关心的问题。

速度的计算在小学的数学课中已有接触,学生并不陌生,但在小学的数学中学生习惯于用长度表示速度,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的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时候,通过比较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速度的概念及速度的单位。

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难点:速度单位的换算、速度的有关计算。

三、教学策略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时候,比较运动的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时候比较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速度的概念及速度的单位。

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及平均速度的概念;通过利用速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物理知识的价值,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知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灵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钢尺、橡皮筋、木梳子。

五、教学过程=《运动的快慢》同步试题江苏丰县初级中学戴松方一、选择题1.(2014年青岛市中考题)土星的第六颗卫星简称“土卫六”,它的表面覆盖了厚厚的大气层,地表有山脉、湖泊、河流,被认为是与地球最为相似的星球。

“土卫六”离地球最近时,距离地球约为1.3×1012m,假如小雨此时站在“土卫六”上,能用望远镜看到地球上的景象,他看到的是( )图1A.地球上106个小时前的景象B.地球上1个多小时前的景象C.地球上现在的景象D.地球上1个多小时后的景象答案:B解析:土星到地球的距离s=1.3×1012m,光速v=3×108m/s,所以光从地球传到土星的时间:。

2.甲、乙、丙、丁四个物体的运动速度分别是10m/s,18km/h,450cm/s,1200cm/min,则它们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v丁>v丙>v乙>v甲B.v甲>v乙>v丙>v丁C.v甲>v乙>v丁>v丙D.v乙>v甲>v丙>v丁答案:B解析:要比较速度的大小,应先统一单位,可把单位都换算成m/s。

v乙=18 km/h=18×m/s=5m/sv丙=450 cm/s=450×=4.5 m/sv丁=1200cm/min=1200×=0.2 m/s所以:v甲>v乙>v丙>v丁3.(2014年黑龙江中考题)一辆汽车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汽车通过的路程s 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图2答案:A解析:汽车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路程s与时间t成正比,反映在图像上应该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所以A正确,BCD错误。

4.探究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将物体将要通过的路程分成若干段,再分别测量物体通过每段路程所需的时间。

如图3所示,将运动员跑步的路程分成长度相同的三段,由图中秒表可知运动员通过每段路程所需时间,从图中可见运动员在此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是() A.不变B.变大C.变小D.先减小后增大图3答案:A解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很多,本题采用的是相等的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从图中可以看出,从10m到70m的三段相同路程中,从计时开始观察秒表的示数变化,可以发现在三段相等的路程内,运动时间均为10s。

由此可以判断出,在相等的时间内运动员通过的路程相等,或者说在相同的路程内运动时间相等,即运动员做匀速直线运动。

5.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s=vt,在图4中,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和时间t关系的图像,由图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图4A.v甲>v乙B.v甲<v乙C.v甲=v乙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利用速度图像、路程图像分析问题时,注意每一点都有对应的路程、速度、时间。

本题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进行分析。

方法(1):时间相同,比较路程。

如图5(a),在A、B 两点,根据公式,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相等,但s甲大,所以v甲大。

方法(2):路程相等,比较运动的时间。

如图5(b),在C、D两点,根据公式,甲、乙两物体运动的路程相同,但t甲小,所以v甲大。

图56.(2014年江西省中考题)如图6所示,是一个小球在相同时间间隔里运动情景的物理模型图,对这个小球的运动情景描述正确的是( )A.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B.小球沿斜面上下运动C.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D.小球从碗边释放滚下图6答案:B解析:由图得出,在相同的时间内小球通过的路程先变小,后变大,所以小球的速度是先变小,后变大。

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速度将越来越快,故A不符合题意;小球沿斜面上下运动,先是沿斜面向上运动,速度越来越小,到一定高度后又沿斜面向下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故B符合题意;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速度大小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小球从碗边释放滚下,先加速运动、后减速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7.(2014年广安市中考题)如图7所示的图像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图7A.A与BB.A与CC.C与DD.B与C答案:D解析:A、C是路程-时间图像,A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路程不变;C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这是正比例函数图像,表示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D是速度-时间图像,B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速度不变,即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D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表示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即物体做加速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这两种图像表示方法:s﹣t图像和v﹣t图像,一定要分清楚其本质的不同。

8.(2014年泰安市中考题)如图8,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③从第3s开始,v A>v B,5s末A、B相遇;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图8A.只有①④正确B.只有③④正确C.只有①③正确D.只有②③正确答案:D解析:①由图像可知,物体A是由O点开始运动,但B是从距离O点5m处出发的。

所以两个物体不是从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③两条图像都是直线,表示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但v A>v B。

两图像在5s处相交,表示两物体通过的路程相同,即A、B相遇;④在5s内,A运动的路程为5m,其速度为1m/s;B运动的路程为10m,所用时间为2s,其速度为5m/s;所以A、B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故只有②③正确。

9.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9所示,在图10中分别做出的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解析:由图1可知,乙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多,即乙的速度大。

图2中A是路程-时间图像,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多,故错误;B也是路程-时间图像,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多,故正确;C是速度-时间图像,表示甲、乙的速度都不变,即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但甲的速度大,错误;D是速度-时间图像,表示甲、乙的速度都不断增大,但甲的速度始终比乙大,错误。

答案:B10.(2014年台州市中考题)如图11是伽利略做斜面实验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数据如表格。

表中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的。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图11A.物体具有惯性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物体运动距离的增加量与时间成正比答案:C解析:分析表中数据容易知道,每一组数据中第一列数据是第二列数据的平方。

由计算可得每一组数据中第三列数据大约总是第一列数据的33倍左右,故可以得出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所以C选项正确。

二、填空题11.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请借助图12中的短跑比赛来说明这两种方法:a图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图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2答案:在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通过的路程在相同的路程内比较物体运动所需的时间解析:由a图可以看出他们运动的时间是相同的,但他们所通过的路程不相同,所以由a 图可以表明: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越快。

由b图可以看出他们通过的路程是相同的,但他们所用的时间不相同,所以由b图可以表明:在通过相同的路程时,物体所用时间越短,运动越快。

12.(2014年淮安中考题)如图13所示,“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运动到相距30m的位置时,开始发送和接收信号,自动控制对接,知道相互接触时耗时150s。

若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十号”是的,且速度为m/s。

图13答案:运动0.2解析: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十号”相对于“天宫一号”位置发生改变,因此是运动的;运动速度为。

13.(2014年广安中考题)一辆正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其速度表如图14所示,指针显示汽车速度为km/h,合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