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_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课件设计
合集下载
3.2水分子的变化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2024)上册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水的三态变化改变的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而 “每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这一事实始终 未变,因为水没有变为其他物质。但是,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 通直流电,情况是否会有所不同呢?
一、水的分解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 1.如图所示,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 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 面有何变化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如图 3-12 所示,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 (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并在火 焰上方罩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现象,然 后用手轻轻触摸烧杯。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 壁凝结有水雾;用手触摸烧杯,烧杯发烫。这是因为氢气和空 气中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了水,并放出热量。 这一反应可表示为:
水通电生成两种物质——氢气和氧气。这一反应可表示为: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像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这样,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 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作分解反应。
二、水的合成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从电解水的实验中我们看到,氢气可以被点燃。这是氢 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结果是不是还能 生成水呢?如何用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像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这样,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作化合反应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上述两个实验表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 化时,分子改变了,而原子节 水分子的变化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谢谢观看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2.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 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水的三态变化改变的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而 “每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这一事实始终 未变,因为水没有变为其他物质。但是,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 通直流电,情况是否会有所不同呢?
一、水的分解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 1.如图所示,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 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 面有何变化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如图 3-12 所示,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 (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并在火 焰上方罩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现象,然 后用手轻轻触摸烧杯。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 壁凝结有水雾;用手触摸烧杯,烧杯发烫。这是因为氢气和空 气中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了水,并放出热量。 这一反应可表示为:
水通电生成两种物质——氢气和氧气。这一反应可表示为: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像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这样,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 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作分解反应。
二、水的合成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从电解水的实验中我们看到,氢气可以被点燃。这是氢 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结果是不是还能 生成水呢?如何用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像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这样,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作化合反应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上述两个实验表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 化时,分子改变了,而原子节 水分子的变化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谢谢观看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2.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 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
初中化学课程课件 水分子的变化 课件 (第二课时)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二、水的合成
2021/11/8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氢气的燃烧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 子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2.了解物质的两类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会区分简单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1.了解化合反应,并对学过的典型的反应进行分类。 2.会区分简单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 改变了,而原子没有改变。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 组合成新的分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021/11/8
14
探究三: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阅读课本34页最后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1.什么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举例说明。
(5)冰能变成水,水能变成水蒸气 (6)氧 气能够支持燃烧
2021/11/8
17
2.将从海水中获得的氯化镁电解可以得到金属 镁和氯气。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具有密度 小、硬度小的性质。镁在空气中点燃能与氧 气反应,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同时生成 氧化镁。
上述叙述中,描述的是镁的物理性质的 有银白色固体、密度小、硬度小,
如:可燃性、助燃性、腐蚀性、活泼性等
2.什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举例说明。
如: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硬度、熔点、 沸点、溶解性、挥发性等
2021/11/8
15
变化是一个过程,性质是一个静止的属性。变化 由性质决定,性质在变化中表现出来。
如:蜡烛在燃烧是化学变化,而蜡烛能燃烧是化学性质; 酒精挥发是物理变化,酒精易挥发则是物理性质
描述镁的化学性质的有 能与氧气反应 。
二、水的合成
2021/11/8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氢气的燃烧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 子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2.了解物质的两类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会区分简单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1.了解化合反应,并对学过的典型的反应进行分类。 2.会区分简单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 改变了,而原子没有改变。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 组合成新的分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021/11/8
14
探究三: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阅读课本34页最后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1.什么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举例说明。
(5)冰能变成水,水能变成水蒸气 (6)氧 气能够支持燃烧
2021/11/8
17
2.将从海水中获得的氯化镁电解可以得到金属 镁和氯气。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具有密度 小、硬度小的性质。镁在空气中点燃能与氧 气反应,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同时生成 氧化镁。
上述叙述中,描述的是镁的物理性质的 有银白色固体、密度小、硬度小,
如:可燃性、助燃性、腐蚀性、活泼性等
2.什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举例说明。
如: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硬度、熔点、 沸点、溶解性、挥发性等
2021/11/8
15
变化是一个过程,性质是一个静止的属性。变化 由性质决定,性质在变化中表现出来。
如:蜡烛在燃烧是化学变化,而蜡烛能燃烧是化学性质; 酒精挥发是物理变化,酒精易挥发则是物理性质
描述镁的化学性质的有 能与氧气反应 。
水分子的变化(第1课时水的分解)课件 ---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
3.(2022·淄博沂源期中)下列四个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D )
A.二氧化碳+水→碳酸 B.铜+氧气 加热 氧化铜 C.甲烷+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D.碳酸钙 高温 二氧化碳+氧化钙 【解析】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四个反应 中只有 D 属于分解反应。
第三节 水分子的变化 第1课时 水的分解
基础 主干落实 重点 案例探析 素养 分层评价
基础 主干落实
1.水的分解 (1)实验现象: 两个电极都产生气体,两端玻璃管内液面降落,负极产生的气体和正极产生的 气体体积比大约为_2_∶__1。 (2)气体检验: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让带火星的木条_复__燃__,为_氧__气__;负极产生的气体能被_点__燃__, 产生淡蓝色火焰,为_氢__气__。
4.(202X·菏泽定陶期中)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 是( C ) A.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B.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C.该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验证正极上的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解析】正、负极产生的气体分别是氧气和氢气,它们的体积比约为1∶2;水 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正极上的气体是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5+2 拓展课】 化学小游戏
主题:电解水的微观展示 材料准备:2个大小相同的大黑球(表示氧原子)、4个大小相同的小红球(表示氢 原子) 内容:用以上小球动手展示水通电分解的微观过程。
(3)结论: ①水通电生成_氢__气__和_氧__气__; 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水_____通_电____氢__气__+__氧__气__。 【特别提醒】(1) 水的分解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不是质量 比。 (2)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预先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水分子的变化》【说课课件】
演示教学法 课件展示教学法 科学探究教学法
三、学法指导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指导 设计思路 教学程序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接触微观粒子的机会比 较少,对于这种微观而又抽象的粒子难以想象, 因而如何让学生比较轻松地接受化学反应的微观 实质是本节课的关键。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 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水分子的变化》说课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指导 设计思路
教学程序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指导 设计思路 教学程序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水分子的运动原理基础上分析 水的分解与合成的实质——分子本身 发生了变化,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从而揭示化学变化的实质。通过实验 现象引出氢气和氧气,为以后学习二 者的性质作出铺垫。
2、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指导 设计思路 教学程序
知识与技能: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பைடு நூலகம்使学生认识水是由
氢、氧两种元素组成;2、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 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 原子不可再分;3、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了解 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并能对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指导 设计思路
4、教学难点
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了解化学 变化中分子的变化,即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
突破口
利用水分子的比例模型, 让学生以小组为 单位对水分子模型进行拆分和重组。使学生在合 作探究中理解电解水的微观实质。
教学程序
二、教法分析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指导 设计思路 教学程序
步骤二:
巡视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根据 现象推导出结论——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水是由氢元素和 氧元素组成的。引导学生自己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写 出表达式,了解分解反应的含义。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课件 鲁教版-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课件
例 有关电解水实验(如图)的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C )
A. 试管甲中的气体是氢气 √
B. 试管乙中的气体是氧气 √
C. 该实验证明水由氢气和
氧气组成 × D. 该实验证明水由氢元素
和氧元素组成 √
提示:正氧负氢 ,氢二氧一。
水的合成
从电解水的实验中我们看到,氢气可 以被点燃。这是氢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 了化学反应,反应的结果是不是还能生成 水呢?
A. 镁带燃烧、镁带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B. 干冰易升华、干冰升华 C. 钢铁生锈、钢铁易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D. 铜丝能导电、铜丝导电 E. 食盐易溶于水,蔗糖溶于水 F. 一氧化碳使人中毒 G.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结束语
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 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 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 考试加油!奥利给~
学习课件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课件 鲁教版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课件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新课导入
水的三态变化改变的是水分 子的距离和排列方式,而“每个 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 子构成”这一事实始终未变,因 为水没有变为其他物质。
水分子Leabharlann 新课探究水的分解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 1. 如图所示,在水电
物理性质 :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 出来的性质 如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密度 、熔点和沸点等
化学变化: 宏观: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微观:旧分子被破坏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
新的分子
物理变化: 宏观: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微观:分子的大小和数目不变,变化的是分子
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优秀课件
上述两个实验说明: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时,分子改变了,而原子没有改变.
物质的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 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复原性、稳定性。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 来的性质。
如: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 密度、熔点、沸点等。
愿:
课堂上对知识的分解,课下 要化合成强大的知识宝库!
化合反响:
像氢气和氧气反响生成水这样,由两种 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响, 叫做化合反响
A+BLeabharlann AB水 通电 H2O
氢气 + 氧气
H2
O2
氢气 + 氧气 点燃 水
H2 O2
H2O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
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化 学反响。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化 学反响。
分解反响
化合反响
氢气燃烧的结论:
1.氢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和空气 中的氧气发生反响生成了水 2.氢气燃烧放出了大量的热。
文字表达式: 氢气 +氧气 → 水
〔H2 O2 H2O )
氢能源的利用
氢气是21世纪最理想的能源
氢能源汽车
试从分子的角度分析氢分子和氧分子是怎样变成 水分子的?
氢气 +氧气 → 水
〔H2 O2 H2O )
AB A + B
第 2 课时 水的合成
创设问题
从电解水的实验中我们看到,氢气可以被点燃。这是氢气和空气 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响,反响的结果是不是还能生成水呢?
实验探究2-3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氢气燃烧的现象:
1. 发出淡蓝色火焰 2. 放出热量
3.〔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烧杯〕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化学《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课件设计2
,保
持不变的氧粒原子是 氢原子 和
,氧生分成子的 新 粒 子
是氢
和
原 分子 可以再分,
。 该实验证明,分在子化学反应中,
4 、能从电不解能水再的分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C )①水电 解是吸收能量的化学反应;②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③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④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
分,原子不可再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
一、水的分解—电
解 水 现象:1. 电极上产Th无色的气体,正负电极产
Th的气体体积比为 1 : 2 。
2. 正极上产Th无色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
木条复燃 -- 氧气( O2 ),负极产Th的
气体能燃烧产Th淡蓝色的火焰—氢气
文
字
表
达
(达式H2
)。
通
:
水电→
( H2O
氢气 +氧气
H2
O2)
实验结论:
例题 4 、下列描述各说明物质的什么性质
? A 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物理性质 ) B 水在常压下 100℃ 沸腾、 0 ℃ 凝物固理(性 质 C 木炭可以燃烧(化学性质 )
D 酒精容易挥发( 物理性
)
E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质易生锈化(学性
质 F 金属铝质软,可以拉成铝线(物理
性
质பைடு நூலகம்
)
) )
课堂小结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 :水通电能分解,氢气能燃烧,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2 、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 解性、熔点、沸点等。
3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 水 分粒子 保 持 水 的 化 学 性 质 , 保 持 酒 精 化 学 性 质 的 微 粒是酒精分子。
水分子的变化PPT课件1
•
10、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苏霍姆林斯基
•
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米南德
•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布瓦罗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华罗庚
(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 分解反应
反应物1种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氯酸钾 二氧化锰
加热
氯酸钾+氧气
生成物2 种或2种 以上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叫 做分解反应。它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特点: 一变多 :
表示 AB
A+B
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的比较
•
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莱杰
•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列宁
•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毛泽东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A、在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了,而原子没有改变。 6、小兰通过学习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 比应为1:2,但自己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 大于2:11:2。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
初中化学:运动的水分子(课件)
探究二:分子
请举例说明哪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构成物质的这些分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分子是由 原子 构成的。
分子的特征
100mL+100mL<200mL
如何证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别加入少量品红
分子的特征
A A中为热水
B B中为冷水
实验现象:
A
B
A
B
分子的特征
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相互之间 有间隔,存在着相互作用,自 身有能量,总在不断运动。
H HH HH H
液态水
加热
O
HH
气态水
分子的运动和什么有关? 关系是怎样的? 根据分子的运动性质你能解释下面的问题
水烧开之后,揭开锅盖,立即就 会有许多水滴滴下。
烧水时,水分子获得能量,便离开水面向 锅盖处运动。温度较低的锅盖就会吸收水分子 的能量,导致水分子能量降低,运动减慢,相 互吸引,彼此靠近,于是,又重新聚集在一起, 凝结成水滴。
第二单元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学习目标
1. 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 的三态变化的关系,认识分子 的特征。 2. 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 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
便晴 引空 诗一 情鹤 到排 碧云 霄上 。,
千忽 树如 万一 树夜 梨春 花风 开来 。,
• 一滴水中约含有1021个水分子,若有10亿人来数 这些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地 数,要3万年才能数完啊!
小都会变化
C、水存在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之间的距
离和分子排列方式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D、水由水分子构成,冰由冰分子构成,
水蒸气由水蒸气分子构成
2.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某气体,
而后升高温度(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
水分子的变化PPT课件
.
16
.
B、蜡烛+氧气 点燃 水+二氧化碳 C、氧化汞 加热 汞+氧气 D、氢气+氧气 点燃 水
.
155. 小红通过课本了解到,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 体积比理论上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 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
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D )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D.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认为实验 已经成功
.
2
.
活动一、探究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
如果我们在水中通直流电,水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实验用品 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火柴、木条、 烧杯、酒精灯
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 钠或稀硫酸以增强导 电性。
.
3
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
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 支玻璃管内液面有何变化?
这是什
么气体 呢?
现象: 两
实验用品实验用品直流电源直流电源水电解水电解器火柴木条器火柴木条烧杯酒精灯烧杯酒精灯水水中加入中加入少量少量氢氧化氢氧化钠或稀硫酸以钠或稀硫酸以增强导增强导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
1
当水发生三态变化时,水分子的 数目和大小不会 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的 间隔和排列方式。所 以,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本身 没变 (“改变” 或“没变”),这种变化属于 物理 变化。
用一根带火星的 的木条接近正极 管口处,打开活 塞。
现象 正 结论
氧
气体燃烧, 负 生成的气
产生淡蓝色 氢 体是氢气
火焰
,
氢
木条复燃
二 氧 生成的气 一 体是氧气
16
.
B、蜡烛+氧气 点燃 水+二氧化碳 C、氧化汞 加热 汞+氧气 D、氢气+氧气 点燃 水
.
155. 小红通过课本了解到,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 体积比理论上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 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
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D )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D.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认为实验 已经成功
.
2
.
活动一、探究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
如果我们在水中通直流电,水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实验用品 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火柴、木条、 烧杯、酒精灯
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 钠或稀硫酸以增强导 电性。
.
3
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
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 支玻璃管内液面有何变化?
这是什
么气体 呢?
现象: 两
实验用品实验用品直流电源直流电源水电解水电解器火柴木条器火柴木条烧杯酒精灯烧杯酒精灯水水中加入中加入少量少量氢氧化氢氧化钠或稀硫酸以钠或稀硫酸以增强导增强导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
1
当水发生三态变化时,水分子的 数目和大小不会 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的 间隔和排列方式。所 以,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本身 没变 (“改变” 或“没变”),这种变化属于 物理 变化。
用一根带火星的 的木条接近正极 管口处,打开活 塞。
现象 正 结论
氧
气体燃烧, 负 生成的气
产生淡蓝色 氢 体是氢气
火焰
,
氢
木条复燃
二 氧 生成的气 一 体是氧气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课件 PPT《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共18张PPT)
火焰呈什么颜色?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什么物质?怎样验证?
现象
燃烧,发出淡蓝色 火焰;烧杯内壁出 现无色液滴。
结论
水是由氢、氧两 种元素组成。
点燃
氢气+氧气
水
三、水的合成
像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这样,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 应,叫做化合反应。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改变了,而原子没有改变。
再见
如果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检验时,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时,需要用拇指堵 住试管口一会儿。
三、水的合成
点燃氢气前要验纯,那么如果点燃不纯的氢气会怎么样呢?
以上图片是视频截图,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视频“点燃氢气和空气的混合物”。
三、水的合成
3.氢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4-5】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观察火焰的颜色。然后在火 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过一会儿,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三、水的合成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物质的可燃性、稳定性、毒性、酸性、碱性等。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密度、 导热性、导电性等。
物质的变化是一种过程,而性质是物质本质的属性。
二、水的分解
水通电分解的微观解释:
像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这样,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 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三、水的合成
1.氢气的物理性质 氢气的物理性质:氢气是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
以上图片是视频截图,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视频“点燃氢气肥皂泡”。
三、水的合成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现象
燃烧,发出淡蓝色 火焰;烧杯内壁出 现无色液滴。
结论
水是由氢、氧两 种元素组成。
点燃
氢气+氧气
水
三、水的合成
像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这样,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 应,叫做化合反应。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改变了,而原子没有改变。
再见
如果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检验时,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时,需要用拇指堵 住试管口一会儿。
三、水的合成
点燃氢气前要验纯,那么如果点燃不纯的氢气会怎么样呢?
以上图片是视频截图,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视频“点燃氢气和空气的混合物”。
三、水的合成
3.氢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4-5】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观察火焰的颜色。然后在火 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过一会儿,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三、水的合成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物质的可燃性、稳定性、毒性、酸性、碱性等。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密度、 导热性、导电性等。
物质的变化是一种过程,而性质是物质本质的属性。
二、水的分解
水通电分解的微观解释:
像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这样,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 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三、水的合成
1.氢气的物理性质 氢气的物理性质:氢气是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
以上图片是视频截图,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视频“点燃氢气肥皂泡”。
三、水的合成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水分子的变化ppt课件
水 通电 氧气 + 氢气
给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 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大量 的氢分子、氧分子聚在一起形成氢气、氧气。
请同学们描述一下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
氢气 + 氧气 点燃 水
氢气燃烧时,氢分子分裂成氢原子,氧分子分裂成氧原 子,每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水分子,大量的水 分子聚在一起形成水滴。
氢气 氧气 点燃 水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水 通电 氢气 氧气 氢气 氧气 点燃 水
能源问题 淡水问题 环保问题
期待你能为氢能源普及贡献自己的力量!
活动四 盘点收获
畅谈收获 体验成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悟? 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活动四 盘点收获
①通电时,连接直流电源。
1.实验设计和说明 ②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的
B 反应模型如上图所示,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发生了改变。 C.该反应可以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D.为制取氧气提供了新方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谢谢大家!
① 水 通电氢气 +氧气
② 氢气 +氧气 点燃 水
个别
一般
分 类 思 想
③ 碳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④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⑤ 碳酸 加热 二氧化碳 + 水 ⑥ 铁 + 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多变一
一
②化③合⑥反一应组:由反两应种物或为两两种种以,上生物成质物生为成一一种种其他物质的反应。
给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 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大量 的氢分子、氧分子聚在一起形成氢气、氧气。
请同学们描述一下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
氢气 + 氧气 点燃 水
氢气燃烧时,氢分子分裂成氢原子,氧分子分裂成氧原 子,每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水分子,大量的水 分子聚在一起形成水滴。
氢气 氧气 点燃 水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水 通电 氢气 氧气 氢气 氧气 点燃 水
能源问题 淡水问题 环保问题
期待你能为氢能源普及贡献自己的力量!
活动四 盘点收获
畅谈收获 体验成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悟? 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活动四 盘点收获
①通电时,连接直流电源。
1.实验设计和说明 ②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的
B 反应模型如上图所示,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发生了改变。 C.该反应可以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D.为制取氧气提供了新方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谢谢大家!
① 水 通电氢气 +氧气
② 氢气 +氧气 点燃 水
个别
一般
分 类 思 想
③ 碳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④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⑤ 碳酸 加热 二氧化碳 + 水 ⑥ 铁 + 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多变一
一
②化③合⑥反一应组:由反两应种物或为两两种种以,上生物成质物生为成一一种种其他物质的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变化
宏观
① 水通直流电后,产生氢气和氧气,消 耗电能,是一个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②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
为2:1 ;
①水分子有氢、氧原子构成;
微观 ②每个水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 为 2:1;
[练] 下图是某同学自己设计的装置:用大 塑料瓶子截去瓶底,留瓶口一段约8cm~ 10cm,瓶口配一胶塞由里往外塞紧。A、B两 极是用镀铬曲别针伸直做成,由塞子露头处
连接导线。试回答:
(1)其所用电源为 直流 电,由图可知
A端为 正
极。
(2)当A端相连接的试管中得到的气体
是 氧气 ,可用 带火星木条 来检验。
(3)如果与B端气体的体积为8mL,
则与A端气体的体积为 4 ml 。
[小结] 抓住两极管中的空白大小, 空大→氢气→负极;
空小→氧气→正极
在电解水过程中水分子是如何变化的呢?
H
OO
H
HH
O
H
水分子
氢分子
氧分子
电解水反应的实质:
在直流电作用下,水分子被破坏, 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重 新组合构成一个氢分子,许多氢分子聚 集成氢气;每两个氧原子重新组合构成 一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给水加热
给水通电
第三节水分子的变化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能够准确描述 电 解水的宏观现象。
2.通过分析电解水的实验,能够准确描 述电解水的微观实质。
3.通过对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和电解水的 实验探究,能从微观角度区分物理变化与 化学变化。
自主学习
形式:小组学习 时间:5分钟 要求:阅读课本36页至37页
标注重点知识 完成学案 找出疑难问题
一、电解水
现象: 1.电极上产生无色的气体,正负电 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
2.正极上产生无色的气体能使带火 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气体能 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分解反应:
通电
水
氧气
+
氢气
H2O
O2
H2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
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化学反
应,叫做分解反应。
可见,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被破坏分源自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讨论: 从分子角度看,水蒸发和水的分解
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分析:水蒸发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水分
子本身不变。
物理变化
分析:水电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不
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在反应里,水分子分成氢原子 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 原子结合成1 个氧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