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1912街区空间形态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1912街区空间形态研究

摘要:城市形态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城市形态是城市建设活动在时间维度中拼合构成的。城市的空间形态既是对已有城市形态的继承与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为未来城市形态的基础。南京1912街区在19栋民国建筑的基础上开发形成的,顺应城市原有的肌理并结合现代生活环境发展,是一个成功的街区开发案例。本文通过剖析街区的空间形态并读解街区的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特色,对街区的空间形态进行评价。

关键词:城市形态;街区特色;休闲空间;传统与现代

1、城市形态理论研究

1.1城市形态设计的相关概念

“城市形态可以被定义为一门关于在各种城市活动作用力下的城市物质环境演变的学科”(谷凯, 2001)。[1]“我们认为空间形态是城市空间的深层结构和发展规律的显相特征”(段进, 1999)。[2]

城市形态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的城市形态主要由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两部分组成。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城市各有形要素的空间布置方式、城市社会精神面貌和城市文化特色、社会分层现象和社区地理分布特征以及居民对城市环境外界部分现实的个人心理反映和对城市的认知。狭义的城市形态指城市实体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空间物质形态,主要包括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外部形状这两个层面的内容。[3]

1.2研究“城市形态”的意义

1)探讨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及其特征,使规划工作者能比较自觉地运用“形态变化上的规律”,从现实出发,科学地预测未来的发展,提出规划方案和措施。

2)探讨城市空间形态的生存、发展、变化的制约条件,使规划工作者能动地“利用”、“掌握”形态的特点。

3)研究“城市形态”变化对城市生态上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城市功能与经济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做出比较正确的估计。[5]

2、南京1912街区空间形态实证研究

2.1概况

2.1.1位置

南京1912街区位于太平北路和长江路交汇处,紧邻著名风景区“总统府”,周边还遍布着充满文化气息的南京市图书馆、中国近代史博物馆等场所,与新街口相距也不上2公里。核心商圈与人文气息的交汇决定了南京1912街区独有的特色——融合了传统与时尚两大元素。

2.1.2规划布局

南京1912街区占地面积约32000m2,在规划布局上呈L型分布,街区由19栋民国风格建筑及共和、博爱等4个街心广场组成。建筑基本以合院围合的形式布局,再通过街巷将每个以建筑为基本元素的合院串联起来,在整条流线中,不乏设置几个关键节点,以广场空间的形式来诠释。街区内通过三条街巷将19栋多以两层为主的建筑以及四个广场串联起来。

2.1.3定位

南京“1912”街区优越的地理区位本就决定了其多样的街区定位,是集餐饮、购物、演艺功能于一体的时尚休闲文化娱乐中心。

2.2街区空间形态剖析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说到,“城市形态首先必须具有它应该表达的最根本功能,即交通、主要用地划分和关键的焦点,普通人的愿望、欢乐和社区的感觉再此都能够表现得有声有色。更重要的是,如果环境组织清晰,个性鲜明,那么市民就能够向它传达自己理解的含义和联系,这里因此才能成为一处真正的场所,显而易见而且绝对无误。”[6]

2.2.1表达最基本的功能

(1)交通

1912街区在交通流线的组织上清晰明了,三条平行的街巷满足了整个街区纵向贯穿的要求,而在三条街巷之间,又通过广场或是横向的小巷来连接街区的内外部空间,实现街区内外部空间、动静区域的相互区分又相互渗透。

(2)主要用地划分

1912街区,主要的用地划分应为室内用地与室外用地。室内用地则主要用于商铺营业,包括餐饮、休闲、和娱乐等业态。而室外空间用地,主要划分为动静两区,分别为沿太平北路及长江后街的外街,沿总统府围墙设置的内街以及位于二者中间的中心步行街区。

(3)可意象性

1912街区在环境的可意象性营造方面算是成功的。首先19栋民国建筑本身是区域最具识别性的标志物,然后是入口广场鲜明的标志物,沿街开敞空间的营造,加以小型雕塑形成的节点,使得整个街区颇具意象性。

2.3街区特色——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2.3.1建筑特色

(1)建筑色彩

①传统元素:主要以青灰色墙体为主,极具历史感和怀旧氛围的场所效果,其中点缀着最原始的红色墙体的建筑。

②现代元素:1912街区中连接建筑物的透明玻璃廊桥,建筑中的钢构,都是点缀建筑民国风格的现代元素的体现。

(2)建筑外立面设计

①建筑外立面的传统设计:紧邻历史名胜区总统府的1912街区,在外立面的设计上基本保持与总统府建筑群一致,让1912街区也富有了深厚的历史底蕴。

②建筑外立面的现代设计:1912街区的建筑外立面,多在主体为古朴典雅的民国建筑外立面的基础上,点缀以五光十色的具有异国情调的元素。

(3)建筑风格

在建筑风格上,1912尽量保持与总统府建筑群一致的民国建筑风格。无论是街区内的建筑还是总统府旧址内的中国传统式建筑,低层建筑坡屋顶都是共同的特点,“拱”也是反复出现的重要符号之一。建筑风格中,以保留民国建筑古朴风为主,加入现代元素,比如玻璃连廊、钢构等,让街区与时尚同步。

2.3.2空间营造特色

在空间的营造上,传统街区与现代街区的设计手法是不相一致的。1912街区作为传统与现代融合打造的街区,具备了独有的特色。

传统街区在设计中,多以封闭的街区为主;而现代街区则要求有一定的开敞空间,以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1912街区作为传统与现代融合的街区将二者结合,在空间营造上颇具特色。

(1)静谧的内部空间

沿总统府围墙设置的内街营造的是最为静谧的相对封闭的空间,到达这边的人群相对较少,但是古朴的民国建筑,加上树叶繁茂的梧桐树,营造出的静谧氛

围,是让人感觉舒适的。

(2)半开敞空间

位于内外街之间的中心步行街区以及与之相交的一些巷道与街区,属于半开敞空间。既是由建筑围合的庭院空间,又能通过横向的巷道保持与外街的贯通联系。这样的半开敞空间,对于到街区消费的人群的利用率较大,能满足他们在街区内进行选择的需求。

(3)开敞的外部空间

沿太平北路及长江后街的外街属于街区内的开敞空间,以休闲为主打功能。设置大量的绿化,既起到保证休闲空间环境的作用,又使自然景观与建筑景观相互映衬。1912街区的外部景观打造,主要以自然长成的大树与人工种植的灌木以及藤类植物结合,形成高密度多层次的绿化,不仅能起到美化的作用,还有部分遮阴的作用,亦结合喷泉、雕塑、花池等小品,打造一些节点,使得外部景观有一定的变化。

3、结语

3.1街区正面评价

(1)1912街区在设计中,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这不仅是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的一种手段,也是对旧场所进行更新利用的一种方式。

(2)1912街区在设计中,设置了多种功能,满足了城市中不同阶层人群的需要,也提高了街区的商业价值。

(3)1912街区的设计中,打造了动静结合的场所,收放自如的景观设计也使街区颇具场所感与丰富性。

3.2街区负面评价

(1)1912街区主要打造的是都市白领以上阶层的群体消费的高端场所,街区内的餐饮、娱乐场所,消费标准都偏高,服务到的群体有限。

(2)1912街区是在传统建筑群中加建了其他建筑形成的。如果在街区的开发利用中,没有注意管理与保护,对街区的传统建筑造成破坏。

参考文献:

[1]谷凯.城市形态的理论与方法——探索全面与理性的研究框架[J].城市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