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总复习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总复习及答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
1、下列各项加点词语注音和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端详.(xiáng)叱咤.(chà) 商酌.(zhuó) 飞皇腾达B.譬.(bì)如阔绰.(chuò) 妥帖.(tiē) 不可明状C.魁梧.(wú)侥.幸(jiǎo) 装潢.(huáng) 屏气凝神D.张皇.(huáng) 恭维.(wěi)濒.(bīn)临与日具增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要诀渲染高谈阔论吹毛求疵
B.茏统姑且浮光掠影狂妄自大
C.签赏附丽轻描淡写心旷神怡
D.炼达傅彩栩栩如生胸有成竹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秋季校运会即将举行,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蠢蠢欲动
....,决心为班级争光。
B.我们来到郊外,登上开满杂花的小山坡,俯瞰山下的沧海桑田
....,真是心旷神怡!
C.小林学习很虚心,每到课间,他都会捧着书本不耻下问
....地向老师请教。
D.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
....的精神。
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六一”前夕,检测专家通过实物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购买儿童用品。
B.为防范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不再发生,省交管部门开展“强执法,防事故”行动。
C.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直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D.《流动儿童心理研究》为全国约1300多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提供了
参考。
5、请选出没有修辞手法的一句()
A.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惟一的资格。
B.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
C.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好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D.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子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②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③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④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
⑤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A.④③②⑤① B.⑤③④①②
C.⑤③①④② D.④⑤②③①
7、默写。
①_____________,宛在水中沚。
(《诗经.蒹葭》)
②______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
(晏殊《浣溪沙》)
③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
④荡胸生(曾)层云,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
⑤________________,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行路难》)
⑥_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⑦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⑧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工整的对仗形式,描写战争前犒劳出征士卒,演奏乐曲来激励军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⑩《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天气寒冷,将士们却毫无怨言,拉弓练兵准备战斗的军营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⑪《小石潭记》写作者坐在潭上,被竹子和树木围绕,寂静无人,感到
“_______,______”,因为这里环境太过凄清,就离开了。
⑫《醉翁亭记》中介绍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和样貌的语句是: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金山寺(并序)
[宋]梅尧臣
昔尝闻谢紫微①言金山之胜,峰壑攒水上,秀拔殊众山,环以台殿,高下随势,向使善工摹画,不能尽其美。
初恨未游,赴官吴兴,船次瓜洲,值海汐冬落孤港未通独行江际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
因借小舟以往,乃陟②回阁,上上方③,历绝顶以问山阿④,危亭曲轩,穷极山水之趣。
一草一木,虽未萼⑤发,而或青或凋,皆森植可爱。
东小峰谓之鹘⑥山,有海鹘雄雌粞其上,每岁生雏,羽翮⑦既成,与之纵飞,迷而后返,有年矣。
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其亦不取近山之物以为食,可义也夫。
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
偶然而来,不得仿佛,敢与前贤名迹耶。
吴客独来后,楚桡⑧归夕曛。
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
巢鹘宁窥物,驯鸥自作群。
老僧忘岁月,石上看江云。
注释:选自《梅尧臣集编年校注》)[注释]①谢紫微:谢,作者妻兄。
②陟:登,士。
③上方:佛寺。
④山阿(ē):山岳。
⑤萼(è):花萼。
⑥鹘(hú):一种凶猛的鸟,⑦羽翮(hé):羽毛。
③桡(ráo):船柴。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四处)
值海汐冬落孤港未通独行江际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
3.《金山寺》诗中,“吴客”指的是____;诗句“山形无地接”与诗文中“_____”句的内容相呼应。
4.你认为诗句“巢鹘宁窥物”写得好吗?请结合诗文作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1、晒书
贺宽叶
①那年回到乡下老家,院子里的情景让我很是吃惊:满地都是书,一本本,一排排,一列列,摆满整个院子,只留出了窄窄的过道。
风吹过来,书页波浪般哗哗翻动,阳光打下来,“波浪”有点炫目。
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
母亲从书堆里站起来,挪开小马扎,摘下老花镜,慈爱地笑着说:“我给你晒晒书。
”
②进城之后,两大橱子书我都搁在了老家,没往城里运。
母亲主动担起了保管的重任。
兄弟姊妹来拿书看,母亲都牢牢记在心里,催促他们按时归还。
母亲上过“文化大革命”前的扫盲识字班,认识1000字左右,已经够用了。
舅舅是文盲,出门举步维艰,由此母亲深知读书的重要性。
家里用度再紧巴,只要我说买书,母亲总是东挪西凑及时给我钱。
打小,农活再忙,只要我在看书,母亲绝不会派活给我。
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呢!”母亲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我是村里屈指可数的考上大学跃过“龙门”的农家子弟。
③午后,我和母亲把书一本一本翻过来,晒晒封底那一面。
母亲笑道:“我看看我的宝贝儿子看什么宝贝书。
”说着,她拿起一本荷尔德林的诗集,翻开扉页上我的淘书小记念起来:“在暮色苍茫里漫步辽宁师范大学校园,于樱花树影里邂逅小书摊,一腼腆女生处理旧书,遇此书,半价购之乃去。
1994年4月16日晚于大连。
”母亲翻了一下内文,说看不懂,就放下了。
她又拿起一本薄薄的白色封皮的书《乡愁的理念》,是董桥的,照例还是先念扉页上的购书小记:“逛大学扎堆的济南文化东路,往来皆年轻面孔,间或遇到面熟之老学生,颔首微笑。
路东段三联书店济南分销店购董桥《这一代的事》及《乡愁的理念》,久慕董桥文名,今足愿矣。
1992年6月2日。
”母亲慨然叹道:“儿子啊,原来你跑了好些地方呀,我都不知道。
”
④母亲捧着书,小心地翻阅着,轻声读着书上的小记,嘴角上扬,咯咯笑着喊我过去看她手中拿着的一本《酒徒》。
多年前一帮书友聚饮后去庄君家小坐,趁庄君去沏茶的机会,我们几个书友纷纷去她的书橱前窃书。
我一眼看见《酒徒》,抽出来藏到了包里。
回家后打开,见扉页上有庄君龙飞凤舞之小记:“老贺赠王
书一捆,王大醉,半夜醒来,探手入包,书尚在,安心睡去。
”一本我送出去的小书,在辗转了近十年后,居然以“窃”的方式重回我的手上,真是奇妙。
几乎每一本书都有来历,都有故事。
整个下午,母亲一直笑个不停。
⑤那是在初夏,栀子花氤氲的香气里,我和母亲坐在书堆里,一本一本翻晒我喜欢的书。
母亲用棉布仔细拂拭着,娘儿俩漫无目的地聊天,光阴在从书本上抬头、低头瞬间消失。
栀子花开的时节,已经有点热,母亲用手背拂了一下额前的头发,冲我一笑,她的白发从发间探出来,让我心惊。
⑥多年以后,母亲因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
那两大橱子书我经常抚摩、翻阅,心里时时升腾起无尽的思念。
因为,每一本书上都留下了母亲的手印。
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①→回忆母亲重视读书→②→母亲去世→③
2.按要求品析语言。
(1)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
..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
(品析加点词语) (2)栀子花开的时节,已经有点热,母亲用手背拂了一下额前的头发,冲我一笑,她的白发从发间探出来,让我心惊。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3.选文第②段中“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呢!’”这句话写出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4.文章题为“晒书”,却详写了我与母亲一起读“小记”的事,有什么作用?5.作者爱读书、藏书,书也像阳光一样照进作者的心灵,可见,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啊,请写出一句完整的关于书或读书的古诗文名句。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甲骨文研究的春天来了
刘钊
①早在新石器时代,在中国大地上的不同地域和文化中,就已萌生文字的雏形,而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的文字系统,是汉字的童年时期。
②汉字记录汉语,同时也记录汉语所表现出的思维。
中国古代一切思想观念、
文化、文明,都通过汉字这一载体才传布久远,保留至今。
而甲骨文是目前
..已知成系统的汉字的最早形态,因此说甲骨文是中华文化的基因、中华文化之源、中华文明的早期结晶,一点都不为过。
③甲骨文的形体结构体现“六书”的造字理据,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字形。
其造字方法甚至有超出“六书”的地方,体现出古人的独出机杼和奇思妙想。
甲骨文总字头数已经达到4000多,可以自由记录汉语。
甲骨文中常用字的结构已经基本定型,这些字经过几千年演变,虽然笔势笔意屡有变迁,但其基本结构没有变,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如其所记载的中华文化一样,承传有序,源远流长。
④甲骨文中有很多象形字和会意字,其中有不少还保留着早期形态,这是古人采用“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手段,借助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经验积累所得,从中可以体会出古人造字时的立意和取象。
如“尹”字为一只手拿着笔的形状,因此“尹”在古代用为官吏的通称;“监”字是人用器中之水照面的形象,表示的是古人以“水”为镜的习惯;“休”字像人在树荫下休息,所以古代“休”字有休息、止息和“荫”的意思;“保”字像一个大人背着一个孩子,从大人的角度讲是对孩子的保护,从孩子的角度讲是对大人的依仗,所以“保”字古代有“保护”和“依仗”两个意思。
⑤甲骨文记载的汉语,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词汇,其所记载的内容也包罗万象。
有些文字较多的记事刻辞更是具有一定的情节,甚至富有故事性,完全可以视为最早的文学作品。
⑥甲骨文已经是符号化的文字,古代“书画同源”,因此甲骨文也具有一定装饰性和美化倾向。
很多形体犹如美术作品中的速写,在构字时尽量采用简单的线条,抓住描写对象的典型特征,凝练生动,概括传神。
其形体体现出的布局上的穿插避让和形象上饱满匀称的追求,更是凸显出古人朴素的美的感觉和观念。
⑦经过海内外几代学者的刻苦努力,目前甲骨学早已成为一门显学。
2017
年11月24日,“甲骨文”项目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可以想见,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甲骨文研究将是学术界的一个热点。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2.第②段中加点的“目前”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第④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甲骨文有哪些特点?
四、写作题(40分)
生命是一场奇妙的旅行,也像一场没有彩排的演出。
一天又一天,我们感知世界的美好,享受成长的快乐,也体验深深浅浅的忧伤。
回首过往,是否有某个时刻让你念念不忘?反思从前,是否有某些情景总萦绕心间?
请以“那天,如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一
C
A
D
C
B
D
①溯游从之②一曲新词酒一杯③衡阳雁去无留意④决眦入归鸟
⑤停杯投箸不能食⑥酒酣胸胆尚开张⑦江春入旧年⑧塞上燕脂凝夜紫,⑨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⑩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⑪凄神寒骨,悄怆幽邃⑫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二
1.值海汐冬落/孤港未通/独行江际/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2.傍晚回船,寺僧向我要诗,勉强写了几句来应付他的请求。
3.作者峰壑攒水上
4.此句写得好。
写巢鹘不取近山之物,赞扬了它的“义”。
以物喻人,肯定了士人不贪外物,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三
1.①回乡看到母亲晒书②我与母亲读“小记”③我睹物思人
2.(1)“钻进”是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飘落在书页上的情态,细腻而富有情趣。
(2)通过动作描写,写出了母亲晒书时虽辛苦但内心充满愉悦的情态。
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我发现母亲长出白发时吃惊和担忧的心情。
3.写出了母亲因儿子热爱读书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的心理。
4.详写这些事,回忆了书的来历,描述了我和母亲晒书时其乐融融的场景,突出文章主题。
5.示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①引出说明对象:甲骨文;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不能。
“目前”一词表限制,说明了甲骨文只是到现在为止已知成系统的汉字的最早形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或:不能。
“目前”指到现在为止,说明甲骨文是到现在为止已知的成系统的汉字的最早形态,但不排除还有更早的成系统的汉字的可能性,删去后表述过于绝对。
“目前”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3.举例子。
举甲骨文中象形字和会意字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从甲骨文中可以体会出古人造字时的立意和取象,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4.示例:①甲骨文体现了“六书”的造字理据,可以自由记录汉语;②甲骨文中的很多象形字和会意字保留着早期形态;③甲骨文词汇和内容丰富;④甲骨文是符号化的文字。
(甲骨文具有一定装饰性和美化倾向)(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