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我们的准则课题1 一样不一样知识点:1.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2.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 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提供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4. 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
5. 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6. 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课题2 什么不一样知识点:1.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 国家制定或认可法律,需要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
3.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
4.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第二单元我们的国家课题3 国土国界知识点:1. 国界是国家的边界,是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界线。
2. 我国陆上邻国共有14个。
3.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岛屿海岸线长达1.4万公里。
4.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5. 我国幅员辽阔,疆域广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课题4 公民义务知识点:1. 公民是法律概念,指具有一个国家国籍的人。
2. 公民既包括人民,也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3. 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4. 公民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5. 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6. 公民有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第三单元我们的社会课题5 基本权利知识点:1. 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2. 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3. 公民有人身自由权。
4. 公民有人格尊严权。
5. 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6. 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课题6 基本义务知识点:1. 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2. 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3. 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4. 公民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关于法的效力的表述

关于法的效力的表述
法的效力是指法律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和适用力。
在中国,法的效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所有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论其地域、民族、职业、身份等差异,所有人都必须遵守法律规定。
2. 法律具有强制力:法律不仅规定了公民应当履行的义务,也规定了公民享有的权利。
如果公民违反了法律规定,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 法律具有平等适用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身份高低、贫富贵贱,都必须遵守法律规定,受到法律的保护和制约。
4. 法律具有保护性:法律的目的之一是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如果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5. 法律具有可追溯性:法律一般有追溯力,即对过去发生的事实和行为也可以适用新法律。
当法律有变动时,一般会规定过渡期,确保公民有足够时间了解和适应新法律。
6. 法律具有权威性:法律是国家权力的体现,是国家通过立法机关制定的,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
大家都应当尊重法律,依法行事。
总之,法律的效力是社会秩序稳定和公平正义实现的基础,
全体公民都应当遵守法律,依法行事,这样才能维护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八年级上道德与法治人教版期末试卷

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种行为属于正义行为?A. 损人利己B. 助人为乐C. 损公肥私D. 弄虚作假2. 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 法律靠公民自觉遵守C.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 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3. 下列哪种行为属于违法行为?A. 拾金不昧B. 乱扔垃圾C. 尊老爱幼D. 勤奋学习4. 下列哪种行为属于犯罪行为?A. 小偷小摸B. 严重违法行为C. 一般违法行为D. 违反道德行为5. 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 依法治国就是依宪治国B. 依法治国就是执法必严C. 依法治国就是违法必究D. 依法治国就是有法可依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 一般违法行为包括严重违法行为。
()3. 依法治国就是依宪治国。
()4. 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5. 犯罪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2.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 犯罪行为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4. 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
5. 非正义行为阻碍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政治权益。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法律的特征有哪些?2.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3. 犯罪行为的特征有哪些?4. 正义行为的意义是什么?5. 非正义行为的危害有哪些?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举例说明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
2. 请举例说明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区别。
3. 请举例说明法律的作用。
4. 请举例说明依法治国的意义。
5. 请举例说明犯罪行为的危害。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分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人教版道德和法治七年级下册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同步测试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1.近年来,“网络反腐”成了网络上的一大热词,“小鼠标大力量”,上至副部级官员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下至深圳“20亿身家”村官,一批“老虎”“苍蝇”纷纷被打。
这说明()①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②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③充分发挥人民的监督作用,才能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④网络反腐是公民履行监督义务的重要形式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是观众喜爱的栏目,主持人常说的一句话是:“法律是您所关注的,也是我们所关注的。
”这句话说明()①只有中央电视台和观众才关注法律②法律与公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③生活处处有法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④只要不做违法的事情,就与法律无关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④3.央视一年一度的“3·15晚会”如期而至,每年这个时候,亿万双眼晴都会聚焦于此。
互动百科成京城最大虚假广告“垃圾站”;“三无体检队”爪伸进几百所学校,危害13万孩子的眼睛;无印良品等被曝向国内销售日本核污染食品;耐克时隔5年又现“气垫门”;手机允电桩泄露隐私;人脸识别系统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面对某些不良商家唯利是图、不讲诚信的行为,有人认为,市场经济要想健康持续发展,就应该()A. 自身练就一双慧眼,管他诚信与失信B. 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双管齐下有成效C. 一律用刑法来处罚不良商家的不诚信行为D. 相互理解忍一忍,商家经营本不易4、“徐玉玉被电信诈骗案”的侦破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是( )A. 生活完全依赖于法律B. 法律来源于生活C. 生活离不开法律D. 违法的人需要学法5.民法在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功能有()①为人权提供基本保障②促进民生政治的实现③利于国家公民权利的行使④促进刑法的完善和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到做什么。
初中道法试题及答案

初中道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下列哪项不是法律的特征?A. 国家制定或认可B. 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 具有普遍约束力D. 只对部分社会成员有约束力答案:D2. 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是:A. 宪法B. 法律C. 行政法规D. 地方性法规答案:A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A. 人民B. 国家C. 政府D. 政党答案:A4. 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是:A.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 受教育权C. 言论自由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向哪个部门投诉?A. 教育部门B. 民政部门C. 司法部门D. 以上都可以答案:D6.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下列哪项不属于侵犯隐私权的行为?A. 未经允许公开他人日记B. 未经允许进入他人住宅C. 未经允许使用他人手机D. 向朋友介绍他人的兴趣爱好答案:D7. 在我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但下列哪项行为是不被允许的?A. 信仰宗教B. 参加宗教活动C. 强迫他人信仰宗教D. 自由选择信仰或不信仰宗教答案:C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的年限是:A. 六年B. 九年C. 十二年D. 十五年答案:B9.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权,下列哪项行为是合法的?A. 盗窃他人财物B. 侵占他人土地C. 非法占有他人房屋D. 依法继承父母的遗产答案:D10.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劳动权,下列哪项行为是合法的?A. 强迫他人劳动B. 非法解雇员工C. 拖欠员工工资D. 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答案:D11.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休息权,下列哪项行为是合法的?A. 强迫员工加班B. 不支付加班费C. 非法占用员工休息时间D. 依法安排员工休息和休假答案:D12.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下列哪项行为是合法的?A. 诽谤他人B. 侵犯他人名誉C. 公开他人隐私D. 依法维护自己的名誉答案:D13.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健康权,下列哪项行为是合法的?A. 非法出售有毒食品B. 污染环境C. 非法行医D. 依法进行健康检查答案:D14.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权,下列哪项行为是合法的?A. 非法拘禁他人B. 非法搜查他人身体C. 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D. 依法逮捕犯罪嫌疑人答案:D15.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平等权,下列哪项行为是合法的?A. 性别歧视B. 种族歧视C. 宗教歧视D. 依法保障男女平等答案:D16.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知情权,下列哪项行为是合法的?A. 隐瞒重要信息B. 虚假宣传C. 侵犯他人知情权D. 依法获取政府信息答案:D17.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参与权,下列哪项行为是合法的?A. 非法剥夺公民选举权B. 非法剥夺公民被选举权C. 非法剥夺公民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D. 依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答案:D18.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监督权,下列哪项行为是合法的?A. 非法干预司法B. 非法干预行政C. 非法干预立法D. 依法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答案:D19.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申诉权,下列哪项行为是合法的?A. 非法上访B. 非法集会C. 非法示。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解析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
一、法律的基本特征
二、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一、法律的基本特征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练习)
要点: (1)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主要方式
(1)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主要方式
(2)我国最高立法机关 2、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1)法律的阶级性质
(2)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 (2)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主要表现 二、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1、法律和道德的区别 第一,表现形式不同。 第二,实现方式不同。 第三,调整的对象和范围不同。 2、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有着密切的联系 ⑴法律的实施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 ⑵人们道德水准提高了,不但能自觉地遵纪守法,还能护法。 ⑶社会主义道德补充着我国法律的不足。
二、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1、法律和道德的区别 2、法律和道德的联系
1、法律和道德的区别
第一,表现形式不同
第二,实现方式不同
第三,调整的对象和范围不同
1、法律和道德的区别(练习)
⑴选择 ①道德规范大多是不成文的,道德通常存在于人们的认识和_____之中。 A 中学生守则 C 社会舆论 ⑵判断 ① 道德一方面依靠公民的自觉维护和遵守,另一方面主要靠国家强制力保证 实施。 ② 违反道德的行为一定是违反法律的行为,违反法律的行为不一定是违反道 德的行为。 ③ 法律可以严禁遗弃老人的行为,却无法使人们自觉地孝敬老人。说明法律 可以详尽地规范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 ④ 小张近几天在脑子里盘算着将窗外的路灯打掉,他的这种想法要受 到法 律制裁。 B 各种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D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法律的局限及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法律并非万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将从法律的定义、局限以及具体案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我国法治建设提供借鉴。
二、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法律具有以下特征:1. 国家性: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了国家的意志。
2. 强制性: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违反法律将受到国家强制力的制裁。
3. 公共性:法律调整的对象是社会关系,其内容涉及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
4. 普遍性:法律适用于所有社会成员,不分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
5. 持续性:法律具有稳定性,不因个别事件或现象的变化而改变。
三、法律的局限1. 法律的滞后性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其制定、修改和完善需要一定的时间。
然而,社会在不断变化,新的社会问题、矛盾和冲突层出不穷。
这就导致法律在应对新情况、新问题时,往往存在滞后性。
案例:2008年,我国修订了《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经济补偿。
然而,随着企业竞争加剧,部分企业采取“试用期”规避经济补偿,导致劳动者权益受损。
2. 法律的有限性法律作为一种规范,其调整范围是有限的。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社会关系、道德伦理等方面的问题,法律无法直接调整。
案例:2018年,某男子因感情纠纷杀害女友,被判处死刑。
然而,受害者家属认为,法律无法弥补他们失去亲人的痛苦,呼吁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3. 法律的人治因素法律在实施过程中,受到执法者、司法者等人的主观因素影响。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法律在实际操作中产生偏差。
案例:某地法院在审理一起交通肇事案件时,因法官与被告人有旧怨,判决被告有期徒刑5年,引起社会舆论关注。
4. 法律的道德冲突在某些情况下,法律与道德存在冲突。
这种冲突可能导致法律无法得到有效执行。
案例:某地发生一起入室抢劫案,受害者为一名女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本单元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4)

章节测试题1.【答题】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大会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十三五”规划纲要,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通过了慈善法等。
大会通过慈善法表明法律()。
A. 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B.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 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D. 为生活制定规矩【答案】C【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法律的特征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
【解答】题文中在全国人大上通过法律,表明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了有法可依,其中AB观点不符合题意;D观点错误,正确答案选C。
2.【答题】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 中共中央批准每年12月4日为法制宣传日B. 环保部门倡导不要随意丢弃废电池C. 刘汉犯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D. 国务院决定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法律的强制性。
【解答】法律是一种国家意志,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是由专门的国家机关以强制力保证实施,保证法律实施的专门机关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依法判处刘汉死刑体现了国家通过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
所以观点C符合题意;观点A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法制意识,并未体现法律的强制性,与题不符;观点B体现了政府对公共道德的引导,并未体现法律的强制性,与题不符;观点D体现了我国重视保障民生,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题意不符;所以本题选择C。
3.【答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33条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开展募捐活动,骗取财产。
”这一规定直接体现了法律()。
A. 对人们的行为起规范作用B. 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 对人们的行为起保护作用D. 能够杜绝骗捐等行为【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法律作用的理解认识。
【解答】依据题文描述,“禁止……开展……活动”可以看出,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让我们懂得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所以观点A符合题意;观点B、C 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观点D的说法过于绝对,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A。
2024-2025学年海南省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试卷及解答

2024-2025学年海南省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试卷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A.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B.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C. 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D. 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答案:B解析:本题要求选出法律最主要的特征。
选项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法律产生的两种方式,是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区别之一,但并非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故选项A错误。
选项B,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即当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受到侵犯而依靠社会自身的力量无法得到恢复时,可以通过国家强制力,迫使侵权者受到制裁、使被侵害者得到救济,故选项B正确。
选项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这是法律的普遍性特征,并非最主要的特征,故选项C错误。
选项D,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这是法律的内容,而非特征,故选项D错误。
2、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A. 人身自由权B. 财产权C. 生命健康权D. 隐私权答案:A解析:本题要求选出公民最基本的权利。
选项A,人身自由权是指公民在法律范围内有独立为行为而不受他人干涉,不受非法逮捕、拘禁,不被非法剥夺、限制自由及非法搜查身体的自由权利。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是公民最起码、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享受其他权利的先决条件,故选项A正确。
选项B,财产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但它不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故选项B错误。
选项C,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生命一旦丧失,任何权利都失去了意义,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但不是最基本的权利,故选项C错误。
选项D,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但它不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故选项D错误。
3、以下哪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个人层面价值准则?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中考政治-考点七 法律的特征

考点七法律的特征1、法律的产生(了解)原始社会没有法律,用习惯靠自觉自愿遵守,约束自己行为;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的创造法律。
2、法律的本质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我国法律体现和维护的是人们的意志和利益。
(背诵)3、法律的特征(背诵)(1)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
(2)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①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②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义务;③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4、法律的作用(背诵)(1)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2)规范作用:①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
②法律让我们懂得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③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3)保护作用:我们既受法律约束又受法律保护,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保护神。
5、什么是违法行为?(了解)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6、什么是犯罪?(背诵)①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首要特征)②刑事违法性——犯罪的法律标志③刑罚处罚性——犯罪必然承担的法律后果7、违法行为分类8、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9、如何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法治社会,青少年怎样做到遵章守法)?(背诵)(1)我们要认识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教案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法律的特征和作用,认识到法律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
2. 让学生理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明白每个人都必须遵守法律。
3. 培养学生尊重和维护法律的意识,提高法治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法律的特征和作用2.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的普遍约束力三、教学难点1. 法律与国家治理的关系2. 公民如何遵守法律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作用和约束力。
2.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法治素养。
3. 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短视频,展示一些法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国家需要法律?法律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法律的特征和作用,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的普遍约束力。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法律的特征和作用,阐述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遵守法律?违反法律会带来什么后果?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律的作用和约束力,提醒学生树立法治意识。
6. 课后作业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活动,如参观法院、警察局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的力量。
2. 开展法治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兴趣和了解。
3. 邀请律师或法官等专业人士进行法治讲座,拓宽学生的法律视野。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对法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法治教育活动: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法治素养提升情况。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讨论的深度以及学生对法治的理解程度。
七年级政治上册 5.1.3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导学案 湘教版

学习方法: 1.注意收集与法律普遍约束力相关的资料;5.1.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导学案课堂目标导航1.知道体现国家意志的法律对所有人都具有同样的约束力。
2.知道任何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严惩,养成依法自律的好习惯。
课前预习方案○想一想:“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表达了什么含义?体现国家意志的法律对所有人都具有同样的约束力,这就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话语所表达的含义,也是法律特殊性的体现。
○填一填:在我国,任何公民,不论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社会地位等有何差异,法律对他们具有同等的约束力。
我国现行法律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要求,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任何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查一查:社会生活中有哪些重大案例说明了法律对全体公民具有普遍约束力?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北京市委原书记陈希同案、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上海市委原书记陈良宇案、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案、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程维高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案等高官腐败受到法律严惩的案例。
课堂导学方案【与法有约】 生:学习活动 阅读与思考:2010年10月16日晚,一辆黑色大众迈腾轿车在河北大学校区内撞倒两名女生,一死一伤,司机不但没有停车,反而继续去校内宿舍楼送女友。
返回途中被学生和保安拦下,该肇事者不但没有关心伤者,甚至态度冷漠嚣张,高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后经证实了解,该男子名为李启铭,父亲李刚是保定市某公安分局副局长。
此事一出迅速成为网友和媒体热议的焦点,“我爸是李刚”语句也迅速成为网络最火的流行语。
2011年1月30日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判处李启铭有期徒刑六年。
说说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师:教学建议1.可以利用社会生活中广泛关注的“官二代”特权主义的案件,也可以利用反腐的大案要案来引导学生感受法律的普遍约束力。
(新)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9.2《法律保障生活》练习题(带答案)

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二框法律保障生活一、法律的特征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__行为规范__,它们共同__约束__人们的行为,__调整__社会关系,__维护__社会秩序。
1.法律是由__国家制定或认可__的。
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认可,是国家__创制法律__的__两种基本形式__。
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不是由国家制定的。
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法律的实施以__强大的国家力量__作后盾,而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__社会舆论__、信念、习俗、教育和__行政__等力量保证实施。
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__最主要特征__。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__一律平等__,任何人都没有__超越法律__的特权。
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__国家法律__,都必须承担__相应的法律责任__。
二、法律的作用法律__规范__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__保护__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__社会环境__。
1.规范作用:木受绳则直,人学法则慎。
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
法律让我们懂得在__社会生活__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法律也为我们__评判__、__预测自己__和__他人的行为__提供了准绳,__指引__、__教育__人向善。
2.保护作用: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
法律通过__解决纠纷__和__制裁违法犯罪__,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__合法权益__。
随着我国__法治建设__的不断推进,法律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知识提升1.从产生方式、实施手段、调整对象和范围三个方面,讨论法律与道德、校纪校规有什么不同?2.正确理解法律的规范作用。
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诉人们行为的模式与标准,对人们的行为起指引、评判、教育、预测和强制的作用。
法律的特征的基本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法律的特征是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基本属性。
本文将以一个基本案例,从法律的特征出发,分析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方面的作用。
二、案例背景甲、乙两村相邻,因土地纠纷产生矛盾。
甲村认为乙村侵犯其土地权益,乙村则认为甲村非法占用其土地。
双方多次协商无果,矛盾激化。
为了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甲、乙两村向法院提起诉讼。
三、法律特征分析1. 法律的国家性本案中,甲、乙两村因土地纠纷向法院提起诉讼,体现了法律的国家性。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院作为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审判权,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2. 法律的规范性法律是一种规范性文件,具有普遍约束力。
在本案中,甲、乙两村在法律框架下,通过诉讼途径解决纠纷,体现了法律的规范性。
法律规范了公民的行为,明确了权利与义务,为解决纠纷提供了依据。
3. 法律的强制性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在本案中,法院依法审理案件,对败诉方进行制裁,体现了法律的强制性。
法律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保障了法律尊严和社会秩序。
4. 法律的普遍性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在本案中,甲、乙两村均受到法律的约束,双方必须遵守法律规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的普遍性体现了法律的公平性和正义性。
四、法律作用分析1. 维护社会秩序法律通过规范公民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在本案中,甲、乙两村通过诉讼途径解决纠纷,避免了矛盾激化,维护了社会稳定。
2. 保障公民权益法律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在本案中,甲、乙两村通过诉讼途径维护自己的土地权益,体现了法律对公民权益的保障。
3. 促进社会和谐法律通过解决纠纷,促进社会和谐。
在本案中,甲、乙两村通过诉讼途径解决纠纷,化解了矛盾,为双方创造了和谐相处的基础。
五、结论本案从法律的特征出发,分析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方面的作用。
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国家性、规范性、强制性和普遍性等特征。
【初中政治】八年级上册政治复习提纲之法律

【初中政治】八年级上册政治复习提纲之法律【—八年级上册政治之法律】关于法律的知识,同学们认真跟着老师进行复习学习。
法律1、法律的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2、法律的主要特征: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3、我国法律的本质: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我国法律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4、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1)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法律正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一位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的。
(2)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法律也正是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
5、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
(3)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
(4)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
(5)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6、公民怎样依法行使权利:(1)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初中语文,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2)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3)要尊重他人的权利;(4)不能在合法权利之外谋取非法利益;(5)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有权运用法律保护自己所拥有的权利,但必须用合法的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不能采取非法手段。
7、公民怎样自觉履行义务:(1)凡是宪法和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要积极去做(2)凡是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提出具体要求的,就必须去做。
(3)凡是宪法和法律所禁止的,就坚决不做。
否则就是违法犯罪。
以上对法律的复习学习,相信同学们对此知识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法律的一些重要观点

法律的一些重要观点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我国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3、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4、权利义务观: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P10-135、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6、法律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方式:解决权利义务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
7、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合法的私有财产、继承权、智力成果权(知识产权)、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8、生产者、消售者、消费者都要按照公平、平等、诚实、守信的原则参与消费活动。
9、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潮,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10、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它法律更为严格。
11、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滑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疾呼,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2、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3、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14、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5、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国国家的基本方略。
16、法制建设的观点:加强法制建设,树立法制观念,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健全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
17、有法可依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有法必依是中心环节。
18、法律监督的意义: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督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防止违法乱纪现象;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
2020年中考道德与法治 法律的作用其基本特征 专题复习与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法律的作用其基本特征专题复习与练习题▲▲【考点】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常考点)一、单项选择题1. 【2019 重庆 B 卷】2018 年,国家公安机关打掉涉黑组织 1292 个,恶势力犯器集团 5593个,惩处了一批黑恶势力“保护伞”,破获各类刑事案件 79270 起,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明显增强。
由此可以看出( C )①国家强制力是扫黑除恶的坚强后盾②“保护伞”保护了黑恶势力的法律特权③公安机关通过打击黑恶势力维护人民合法权益④黑恶势力及“保护伞”触碰了法律底线,受到法律制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019 山东济宁市】2019 年 3 月 15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自 2020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该法第一条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这体现了(D)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③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④外商投资法的具体内容由宪法规定A.①②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3.【2019 湖南常德】自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以来,全国各地形成扫黑除恶高压态势,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依法严厉惩处“村霸”、“街霸”、“市霸”、“行霸”。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A)①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②可以更好体现法律的强制性和惩戒作用③有利于保障人们安居乐业④可以直接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2019山东聊城】2019 年 3 月 26 日,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中宣部原副部长鲁炜受贿一案,对被告人鲁炜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百万元。
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D)①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是我国法律监督机关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③有期徒刑十四年属于主刑,罚金人民币三百万元属于附加刑④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2019甘肃庆阳市】2018年我国各级法院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等案件2.8万件3.3万人,其中被告人原为省部级以上干部18人,厅局级339人,县处级1185人;加大对行贿犯罪惩治力度,判处罪犯2466人。
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

从胡长清案中可以得出什么道理?
问题1:法律的适用对象是谁? 全体社会成员
问题2:表现在? (1)体现国家意志的法律对所有人都具 有同样的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在我国,任何公民,不论民族、种
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 程度、财产状况、社会地位等有何 差异,法律对他们都具有同等的约 束力。 (3)任何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 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适用范围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适用范围案例
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 约束力的行为规则(适用范围)
案例:胡长清案
姓 名:胡长清 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48年8月 最高职务:原江西省副省长 触犯罪名:受贿罪、行贿罪和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刑 罚:2000年3月8日在南 昌被执行死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词: 法律 未成年人 特殊保护
小强连续五次没有交作业;这几天都迟到。 刘明浩和两同伙在公交车上偷别人的手机被 警察抓住。 刘红在公共汽车上看见一位老爷爷站着,假装 没看见不让座。
思考:他们各应受到哪方面的规范制裁?
纪律
社 会 规 范
道德 宗教 法律
一般社会规范
特殊社会规范
为什么需要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 (1)未成年人处于人生发展进程中的幼弱时期,生理、 心理尚未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是个人权益容 易受到侵害的群体。 (2)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重大,需要国家给予特殊 关注。 (3)学校、家庭、社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侵犯未成年 人合法权益和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现象。 (4)由于种种原因,未成年人犯罪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 问题。
国家制定法律,是指国家的立法机 关依照一定的立法程序直接创制法
律。
我国 的立 法机 关
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此外还有国务院和地方行政机关) 地方——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什么是国家认可法律?
国家认可法律,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 根据实际需要,对社会上早已存在的某些 风俗习惯、道德规则、宗教教规等加以确 认,赋予其法律效力,使之成为法律。
练习册(P36 知识聚焦---填空题)
作业
练习册P37—39的选择题和P 39页的12题
规则比拼
产 道德 生 调整范围 实现手段
普遍适用 舆论、习惯、 信念 教育行政 力量 国家强制力 自然形成
中学生 教育行政 守则 部门制定 法律
国家制定 或认可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在校学生 全国适用
2012年3月15日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通过了《刑事诉讼法》。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什么是国家制定法律?
探讨:
生活与法律
请列举出你所知道的生活中“法律“的影子。
1.什么是法律
(1)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①道德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依靠舆 论、习惯和信念来维持和调整人与人之间 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 ②纪律是社会团体为维护团体利益,保证工 作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本团体其他成员 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 ③法律是由国家制订或认可的,靠国家强制 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 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刘克田:原辽宁省副省长
刘方仁:原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有期徒刑法律是由国家制订或认可的。
②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即军队、警察、法庭、 监狱等)保证实施的。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 法律的特殊保护
国家强制力
五年来全国各级法院审结贪污贿赂案件近10万件
在我国,法律对全 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 束力。任何人不论职位 高低、功劳大小,法律 面前一律平等。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王怀忠:安徽省原副省长 田凤山:原国土资源部部长
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 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 全部财产
死刑,剥夺政治权 利终身并处没收个 人全部财产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三 缺 一,凑 个 手
地摊游戏变相赌博
小资料
•某少年犯的悔罪 据调查统计:我国中学生对未成年 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基本了解的只有24.7﹪和16.4﹪。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 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 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 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 以上。
你知道与我们未成年人密切相关的法律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
3.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的制订与实施
(1)制订法律的必要性:课本55页 (2)两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出台(名称、 意义) 。 (3)政府机关、家庭、学校、社会和全体公民 都有承担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