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搭积木WORD教案
2024年《搭积木》一年级数学教案
2024年《搭积木》一年级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立体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活动,理解积木搭建中的空间位置和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在探索中提出问题,并尝试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其主动参与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其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立体图形的名称、特征及其空间关系。
积木搭建中的数量关系。
难点:理解立体图形的空间位置及其相互关系。
用数学语言描述积木搭建的过程和结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积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搭积木。
提问学生平时是否玩过积木,是否注意过积木的形状和大小。
2. 观察与发现展示不同种类的积木,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形状特征。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形状积木在搭建时可能产生的稳定性差异。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积木搭建活动,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组合方式。
在搭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理解积木间的空间关系和数量关系。
4. 交流分享邀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描述搭建的过程和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分析各组作品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5. 巩固提升设计数学游戏或挑战任务,如“用指定数量的积木搭建最稳定的结构”等。
通过游戏和挑战,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空间关系和数量关系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方法:观察法:通过观察不同形状的积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实践法:通过动手搭建积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手段:实物教学:利用实际积木进行教学,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形状和空间关系。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搭积木|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 搭积木|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 搭积木|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七章第二节《搭积木》。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搭积木活动,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以及比较物体长度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长度单位来比较物体的大小,同时也能够通过搭积木的活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学会使用长度单位来比较物体的大小。
难点则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的搭积木活动,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长度单位,我准备了一些积木,以及一些长度单位的小卡片。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会使用板书来展示我们学到的长度单位,以及我们用长度单位来描述物体长度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你用积木搭建一个你喜欢的物品,并使用长度单位来描述它。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长度单位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也能够使用长度单位来描述物体的长度。
但是,我发现有些学生在搭建积木时,对长度的估计还有一定的困难,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加练习和指导。
同时,我也可以让学生们尝试用长度单位来描述生活中的物品,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在教学内容方面,我重点关注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搭积木活动,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以及比较物体长度的方法。
这一部分内容不仅需要学生们掌握理论知识,更需要他们通过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二、教学目标细节在教学目标方面,我重点关注的是让学生们能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长度单位来比较物体的大小,同时也能够通过搭积木的活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这一部分内容的目标,既包括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包括了过程与方法的提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搭积木9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搭积木9篇搭积木 1【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业、本、平、书”4个字。
认识新偏旁“彳”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积累词句。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
4、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5、通过游戏过关巩固生字,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让学生感受理解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业、本、平、书”4个字。
认识新偏旁“彳”【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一、引趣,揭题导入(出示积木)你们瞧,这是什么?你搭过积木吗?你都搭过什么?过渡:真棒!小朋友都是搭积木的能手。
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平平跟大家认识,他可是搭积木的高手!揭题。
(出示课题:平平搭积木)谁能把课题读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熟悉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
2、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
三、读课文,边读边想1、平平搭了几间房子?都给谁住?2、读准字音,再读句段。
读准字音:学生找出难读的音,会读的学生教读。
学生读诗句:“平平搭积木,搭了四间房子。
”“平平还要搭很多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
”反馈,交流: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读准轻声音节:呢、啊。
学生读诗句:“平平,平平,还有一间呢?”“还有一间啊,给没有房子的人住。
”3、说一说: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读其他的字。
四、指导看图平平,这些房子给谁住?“还有一间啊,给没有房子的人住。
”自由朗读男女生比赛。
五、自主识字游戏:摘苹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当个小小的建筑师,建设美丽的家园吗?我们知道,造房子之前要先选材料。
瞧!老师这里的材料真不少,如果你能叫出名字,那它就是你的了!二、复习生字1、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哪些话是奶奶说的?哪些是平平说的话?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2、谈话:你知道平平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吗?你喜欢他吗?全班分角色朗读。
三、写字指导1、学生观察,小组内讨论。
《搭积木》(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案:《搭积木》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能够正确地识别和命名。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
二、教学内容1. 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 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3. 搭建简单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能够正确地识别和命名。
2. 教学难点:搭建简单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
2. 学具:积木、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定义、特征和命名,展示实物模型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
3. 操练: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积木搭建简单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4. 应用: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六、板书设计1. 《搭积木》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根据教学过程进行板书设计,突出重点和难点,简洁明了。
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让学生填写一些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2. 作图题:让学生利用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3. 应用题: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推理。
八、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搭积木》(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 北师大版
《搭积木》(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识别和命名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并能够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立体图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4.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识别和命名。
2.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特点和区分。
3.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识别和命名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并能说出它们的特点。
2. 教学难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的积木、纸张、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让学生自己发现它们的特点。
3.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每组用积木搭建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和一个圆柱,并讨论它们的特点和区分。
4. 巩固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回顾和梳理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长方体:长、宽、高、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2. 正方体:长、宽、高相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3. 圆柱:底面、侧面、高、2个底面、侧面是曲面。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用积木搭建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和一个圆柱,并描述它们的特点和区分。
2. 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
一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教案第一章:认识搭积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搭积木的基本概念和用途。
2. 培养学生对搭积木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搭积木的名称和种类。
2. 讲解搭积木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教学活动:1. 让学生观察和触摸搭积木,了解其基本特征。
2. 引导学生尝试搭建简单的积木结构,培养动手能力。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搭积木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评估学生在搭建过程中所展示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章:搭积木的基本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搭积木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内容:1. 讲解搭积木的基本手法,如平铺、堆叠、连接等。
2. 介绍搭积木的平衡和稳定性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演示搭积木的基本技巧,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搭建复杂的积木结构。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搭建过程中所使用的技巧和手法。
2. 评估学生搭建作品的平衡性和稳定性。
第三章:搭建简单的积木结构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独立搭建简单的积木结构。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讲解搭建简单积木结构的方法和步骤。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搭建基本的积木结构。
教学活动:1. 演示搭建简单积木结构的过程,并让学生跟随操作。
2.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尝试搭建不同的积木结构。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搭建简单积木结构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2. 评估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第四章:搭建复杂的积木结构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合作搭建复杂的积木结构。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讲解搭建复杂积木结构的方法和步骤。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搭建复杂的积木结构。
教学活动:1. 演示搭建复杂积木结构的过程,并让学生跟随操作。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搭建复杂的积木结构。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搭建过程中所展示的团队合作精神。
《搭积木》教案优秀
《搭积木》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册第四章第三节,主题为“搭积木”。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积木的形状和颜色;理解积木的搭建方法;掌握积木的排列组合规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积木的形状和颜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使学生理解积木的搭建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让学生掌握积木的排列组合规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积木的排列组合规律。
教学重点:认识积木的形状和颜色,以及积木的搭建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积木一套,磁性黑板,教学课件。
学具:每组一套积木,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搭积木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积木的形状、颜色和搭建方法。
2. 讲解与探究(15分钟)(2)教师讲解积木的搭建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操作。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课件,讲解如何利用积木进行排列组合,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规律。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用积木进行搭建。
5. 知识巩固(1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积木排列组合的规律。
(2)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搭积木2. 内容:(1)积木的形状和颜色(2)积木的搭建方法(3)积木的排列组合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积木搭建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2)列举出三种不同的积木排列组合方式。
2. 答案:(1)学生搭建的形状各异,无固定答案。
(2)示例:按颜色、形状、大小进行排列组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积木的形状、颜色、搭建方法和排列组合规律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积木搭建出更有创意的形状?(2)组织学生进行积木搭建比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搭积木教学设计通用7篇
搭积木教学设计通用7篇搭积木教学设计篇一《搭积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能力目标:通过情境,使学生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会20以内数的顺序用数位意识。
初步学会在合作环境中自主学习计算,体会计算的多样化。
情感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由搭积木来体会加减含义,进一步巩固数位关系。
教具准备:每两个学生准备20块正规的小正方体、课件、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你们玩过搭积木吗?这节课我√一米范文★1mi√们一起来学习《搭积木》。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玩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积木增减游戏。
” 1.老师说说游戏规则:两人20块积木(同桌互相合作),每次谁来先玩,有石头剪刀布来定输赢。
赢的同学先来玩,输的同学做小老师,看看对方说对了吗。
每个同学一边玩,一边说:“先摆几块,再放几块(或拿走几块),现在有几块?”摆放积木一定要平放在桌子上。
2.学生动手搭一搭。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玩中学乐,学生脑海里呈现对20以内不进位的加减法的计算,对本节课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出示课件(1)我们来看看笑笑在做什么?①说说图的意思?----先摆一叁块,再放2块②问:现在有多少块?③你能列出算式吗?(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积木摆一摆),在书本P74上写一写。
④学生汇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一叁+2=?(板书)⑤请一个学生在计算器摆一摆这里的积木。
----先在个位摆上3个珠子,在十位上摆1个珠子。
(师分别用黄色粉笔在个位上描一描,十位用白色)⑥可是笑笑再放多2块积木,那么这个2又在哪个位上?——个位。
你怎么知道的!---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所以在个位摆上2个珠子,之前个位上有3颗珠子,后来再个位上放多2个,所以个位现在有5个珠子,十位上还是1。
《搭积木》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案主题:搭积木年级水平:一年级主授人:数学教师时长:45分钟目标:-学生们能够识别和辨认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积木-学生们能够通过搭积木了解长度、宽度和高度的概念-学生们能够通过搭积木进行简单的数数和分类材料:-多种形状和颜色的积木-包含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卡片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老师展示一些常见的积木,告诉学生们搭积木是一个有趣的数学活动,并且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2.老师问学生是否有过搭积木的经验,并给他们一些时间互相交流。
探索(15分钟):1.老师给每个学生发放一些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积木,并告诉他们可以自由地搭建。
2.学生们被鼓励尝试不同的组合和形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想象力搭建不同的模型。
3.老师观察学生的过程,并引导他们讨论他们使用的形状和颜色,以及他们遇到的问题。
总结(10分钟):1.在学生们完成搭建后,老师组织学生们一起展示他们的作品。
2.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指导问题,让他们一起思考他们搭建的模型中有多少个积木?有哪些形状和颜色?哪个模型最高?哪个模型最短?3.老师帮助学生总结他们的发现,引导他们理解长度、宽度和高度的概念。
延伸(15分钟):1.老师分发卡片给学生们,并要求他们根据积木的颜色和形状分类。
2.学生们根据卡片上的指令,将相应的积木放在正确的分类中。
3.老师收集学生的分类结果,并根据情况给予反馈和指导。
结束(5分钟):1.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进行简短的回顾。
2.老师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用在日常生活中,如识别形状和颜色,以及进行简单的数数和分类。
3.老师感谢学生的参与,并鼓励他们不断发展他们的数学技能。
评估:-在整个探索过程中,老师会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能力,并根据他们的回答和表现给予反馈和评价。
-可以通过学生在延伸活动中的分类结果来评估他们对形状和颜色的理解程度。
扩展活动:1.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积木搭建更复杂的结构,如房子、桥梁等。
2.学生可以利用积木进行简单的数学游戏,如数数积木的数量或用积木表达简单的数学问题。
7.2搭积木(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7.2 搭积木(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7.2节的“搭积木”部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识别和拼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立方体和长方体的基本特征,能够用积木进行简单的立体图形拼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立方体和长方体的基本特征,能够用积木进行简单的立体图形拼接。
难点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立体图形的拼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立方体和长方体的积木模型,以及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拼接题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哪些是立方体,哪些是长方体,让学生对这两种立体图形有直观的认识。
2. 知识点讲解:我会用PPT展示立方体和长方体的基本特征,让学生了解这两种图形的组成和特点。
3. 例题讲解:我会用积木模型进行实际操作,展示如何拼接立方体和长方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拼接的方法。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拼接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5. 小组活动:我会让学生分组进行立体图形的拼接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立方体和长方体的基本特征,以及拼接的方法和步骤。
七、作业设计1. 请用积木拼出一个立方体和一个长方体。
答案:学生可以用积木拼出不同的立方体和长方体,只要符合基本特征即可。
2. 请用积木拼出一个你喜欢的立体图形,并描述一下这个图形的特征。
答案:学生可以用积木拼出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并描述出图形的特征,如形状、大小、颜色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搭积木》教案优秀
《搭积木》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三册第十五章《搭积木》,详细内容涉及空间几何的基础知识,重点探讨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组合。
具体章节内容为:15.1 简单立体图形的认识;15.2 立体图形的组合与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认识,并能进行简单的组合和分解。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立体图形的组合与分解,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简单立体图形的认识,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立体图形的积木,多媒体设备。
学具:每组一套立体图形积木,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搭积木的动画,引导学生关注立体图形。
学生分享自己搭积木的经历,讨论搭积木的乐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
示范立体图形的组合与分解方法,讲解注意事项。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例题讲解,展示立体图形组合与分解的具体方法。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例题,加深理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动手操作(15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利用积木进行立体图形的组合与分解。
教师观察学生操作过程,给予及时反馈。
学生自评、互评,分享学习收获。
六、板书设计1. 立体图形的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
2. 立体图形的组合与分解方法。
3. 例题及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教材第十五章课后练习题14。
2. 答案:见教材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组合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在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空间想象力仍有困难,需加强指导。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教案(word版)
搭积木(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教材第77~78页)1. 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 学习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重点:掌握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即只计算个位,十位不动。
小正方体木块,计数器,挂图。
1. 师:看,老师带来了什么?生:积木。
师:想不想玩?生:想。
师:老师给同学们每桌两人20块积木,尽情地玩。
设计意图:教学时先让学生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玩积木,两人20块积木,学生最想玩的是积木增减游戏,可以用石头剪子布或其他方法,让学生尽情地玩,一边玩一边说“再放几块”或“拿走几块”。
2. 师:看,老师摆的这一摞是几块?生:10块。
师:对,这一摞表示10。
现在请你们摆出13块。
再增加2块,现在有几块?我们可以写成13+2=?13表示先摆的,2表示后摆的,这里的问号就表示摆好以后有几块。
师:现在一共有几块?生:15块。
师:写出式子就是13+2=15(块)。
那么,在计数器上该怎样表示出来呢?教师演示,然后学生操作。
3. 同学们先摆18块,然后拿走2块,该怎样列式呢?生:18-2师:看一看还剩多少块积木。
生:16块。
师:把式子完整地说出来?生:18-2=16设计意图:在开始玩时,学生是没目的的,只是简单的仿造,遇到困难后学生才发现其中也有数学问题。
第二次玩积木是学生对加减法认识的巩固,但其计算能力及技巧是原有知识的再现,而其中的同伴进步是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1. 现在请同桌合作,边摆边写出式子。
小组动手操作。
2. 开展交流。
设计意图:由于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摆法,写出的算式也各不相同,所以让学生拿着记录的算式进行交流,就会呈现各种各样的算式,这也便于师生共同进行小结。
3. 现在请同学们看算式、摆木块。
(1)14+5= (2)17-6=师:谁先说一说14+5=?是怎么算的?生1:先拨14颗珠子,再拔5颗,数一数是19颗珠子,列式为14+5=19。
一年级数学搭积木教案(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通过搭积木活动,让学生初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 学会使用积木进行搭建。
教学难点:1.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2. 合作搭建过程中的沟通与协调。
教学准备:1. 积木若干套。
2. 教学PPT或黑板。
3. 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盒积木,引导学生观察积木的形状和颜色。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积木是用来做什么的吗?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积木的形状。
2. 提问:你们能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吗?三、活动一: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1.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套积木。
2. 教师讲解搭建步骤,让学生动手搭建长方体和正方体。
3. 学生展示搭建成果,教师点评。
四、活动二:搭建组合体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两个或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组合成一个更大的长方体或正方体。
2.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若干套积木,进行组合搭建。
3. 学生展示搭建成果,教师点评。
五、活动三:合作搭建1. 教师讲解合作搭建的规则,强调沟通与协调的重要性。
2.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套积木,进行合作搭建。
3. 学生展示搭建成果,教师点评。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 学生分享搭建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3.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程度。
2.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包括搭建技巧和合作能力。
3. 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里使用积木进行更多创意搭建。
2.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如家具、文具等。
3. 组织学生进行搭建比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2篇课时:1课时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搭积木》-(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搭积木》(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一起学习《搭积木》这一章节,这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二维图形的认识和分类,以及它们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是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1. 识别和命名常见的二维图形;2. 理解二维图形的特征和性质;3. 能够将生活中的物体和现象与二维图形进行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来理解和掌握二维图形的特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使用一些教具和学具,比如积木、纸张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上,我会特别关注学生对二维图形特征的理解和应用,以及他们能否准确地识别和命名常见的二维图形。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简洁明了的图形和文字,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二维图形的特征。
在作业设计上,我会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二维图形的理解和掌握。
比如,我会让他们观察和描述一些生活中的二维图形,或者让他们画出一些特定的二维图形。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上,我会鼓励学生们思考二维图形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们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让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数学之旅吧!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一起学习《搭积木》这一章节,这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二维图形的认识和分类,以及它们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来理解和掌握二维图形的特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使用一些教具和学具,比如积木、纸张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第一个重点是学生对二维图形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二维图形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它们包括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我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比如圆形的边界是一个连续的曲线,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且相互垂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且相互平行,三角形的三个角之和为180度等。
《搭积木》(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搭积木》(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特征。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1. 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特征。
2. 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识别。
3. 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特征,并能正确识别。
2.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
2. 学具:积木、纸张、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形状,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特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理解并掌握它们的形状特点。
3. 活动一:分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形状特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4. 活动二:让学生利用积木、纸张等材料,自己动手搭建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5. 小结:总结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特征,让学生复述并加以巩固。
六、板书设计1. 长方体:长、宽、高、六个面、八个顶点、十二条棱。
2. 正方体:长、宽、高相等,六个面、八个顶点、十二条棱。
3. 圆柱:底面、侧面、高、两个底面圆心、侧面展开成长方形。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用积木搭建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模型,并介绍给同学。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认识程度如何,是否能够正确识别。
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3. 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应用。
4.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如何,是否能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
一年级数学《搭积木》教案模板5篇
一年级数学《搭积木》教案模板5篇《搭积木》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一年级数学《搭积木》教案模板5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年级数学《搭积木》教案1教学内容:搭积木教学目标: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是重点;难点: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是难点。
教学方法:实物演示法、操作法。
课前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活动一:观察思考解决问题.(一)搭积木(出示图片:说一说1)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教师板书:10+5=1516-2=14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1)明明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明明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2)丁丁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十八块,拿走了两块是十四块,所以就是16-2=14.(二)小结我们通过观察画面,动脑思考帮助明明和丁丁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明.二、活动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一)动手操作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10+1=1111-1=1011-10=110+6=1616-6=1016-10=610+7=1717-7=1017-10=74.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一个十添加一个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11,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一根还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11-1=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十根还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11-10=1.三、教师小结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这么多的加减法算式,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动脑思考的结果.一年级数学《搭积木》教案2活动要求1、通过玩大积木,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走、跑、跳等基本动作。
数学一年级上册《搭积木》教案
第2课时搭积木教学内容:教材P35~36。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会辨认和区别这几种图形。
2、通过拼摆,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根据物体的特点进行拼搭,并能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
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二、新授1.介绍“拼积木”的方法。
(1)教师示范。
教师用积木边拼边说:“我用4个大小相同的长方体可以拼一个大的正方体,还可以用2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一个长方体。
”(2)学生拼积木。
师:请同学们自己拼一拼,看能不能用几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一个大的正方体或长方体,能不能用大小相同的长方体拼一个大的正方体或长方体?学生拼的时候,教师注意巡视。
集体订正时,从用几个长方体拼成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用几个正方体拼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拼法中各选一种展示出来,让学生说一说拼成后的立体图形各用了几个什么形状的积木。
2.看谁搭得又稳又高。
(1)观察想象,拟定策略。
师:请你观察这些积木,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师:认真思考每种积木怎样摆放就能搭得又高又稳,然后把你想的办法和小组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2)初步操作,聚焦问题。
师: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你们刚才的想法动手搭一搭,看谁搭得又稳又高。
学生小组活动,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收集问题。
引导学生小结,让学生说说“在搭积木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进而归纳出“把球放稳很困难”。
师:为什么球很难放稳呢?怎样搭才能把球放稳呢?(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解决方法。
)讨论后明确:用3个长方体搭成一个基座,再把球放在上面就可以放稳了。
(3)再次操作,验证方法。
总结归纳:让积木的平面着地保证平稳,借助长方体的长保证高度,将球放在有3个支点的面上确保整体的稳定,并用上所有积木。
《搭积木》(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搭积木》(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一堂生动有趣的数学课——《搭积木》。
这是一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重点在第五章《有趣的图形》的第四节,主要内容是学习正方形和 square 形的特征和应用。
我将引导同学们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理解正方形和 square 形的性质,并能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正方形和 square 形的特征,能够识别和描述它们,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培养观察、思考和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正方形和 square 形的特征和应用,难点是理解它们的性质并能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正方形和 square 形的性质,我准备了一些积木,每组同学都可以动手操作,亲自搭建正方形和 square 形。
同时,我也准备了一些正方形和 square 形的卡片,用于同学们的练习和操作。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我会给同学们展示一些用积木搭建的正方形和 square 形,让同学们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然后,我会引导同学们通过操作和思考,理解正方形和 square 形的性质。
我会让同学们自己动手搭建正方形和 square 形,并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征。
在同学们掌握了正方形和 square 形的性质之后,我会带领同学们进行一些随堂练习,让同学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我会根据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进行一些拓展延伸,让同学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正方形和 square 形的性质。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根据同学们的学习情况,适时地进行板书,帮助同学们理解和记忆正方形和 square 形的性质。
板书的设计会力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本节课的作业设计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巩固正方形和square 形的性质,另一部分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搭积木》
朱倩倩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理解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算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和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
2、体验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并会正确计算加减法。
教学准备:
课件、圆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要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你们愿意吗?但是淘气和笑笑说了,只喜欢和聪明好学的小朋友玩,你们聪明好学吗?那我们来验证一下吧!(大屏幕出示题目)
1、口算:
6+4= 5+3= 9-9= 8+2=
8-4= 5+5= 2+7= 3+7=
2、填空:
(1)1个十、4个一合起来是()。
(2)18里面有()个十,()个一。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同学们果然很聪明,淘气和笑笑决定和大家一起玩“搭积木”(板书课题)首先我们来看看笑笑搭的积木。
大家来看,笑笑搭了多少块?你是如何知道的?接着看笑笑怎么办了?(又加上2块)那你能用“先……又…….”完整地说一说笑笑搭积木的过程吗?(先搭了13块,又加上2块)这就是我们找到的数学信息,那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一共有几块积木?)
1、学生回答
2、动手操作验证(用你的学具珠子代替积木学着笑笑摆一摆,先摆13个,左边摆10个,右边摆3个,又在3个上面加2个,一共是15个)
3、用算式来表示:13+2=15或2+13=15
同学们和笑笑玩得很开心,但是淘气可急坏了,也想来参加我们的游戏,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淘气是怎么摆的吧。
(出示大屏幕)
1、说一说淘气的摆法(左边10块,右边8块)
2、出示拿走2块,用“先……又……”完整地说说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3、动手操作摆
4、列式计算:18-2=16
看着大家和淘气、笑笑玩得真开心,那么不学他们,我们自己可以摆出来算式吗?下面根据老师给出的算是摆一摆、算一算。
(大屏幕出示算式)
1、引导学生完成第一个算式14+5=19.先摆14个,左10右4,再在4个上面加5个,得出19
2、自己独立完成第二个算式:17-6=11
小结:观察我们上面摆的算式,你发现计算前后,十位和个位都有什么变化?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十位不变,个位上的数相加、减。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同学们今天的表现太棒了!于是淘气和笑笑决定再带大家去游乐场里玩玩碰碰车(出示大屏幕)别看是玩,里面可是有数学知识啊。
你看到了那些?(数字)
1、小组讨论
相碰的加法:这些碰碰车哪两辆碰在一起,就可以把他们车上的数字相加,那么,你想让哪两辆车相碰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相碰的减法:那两辆车相碰,就用他们车上的数字列出一个减法算式。
2、集体交流算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会了十几加几时,十位不变
的情况下,只需要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就可以了)
五、课堂作业
出示大屏幕(教材71页练一练的第二题),写在课堂本上。
六、板书设计:
搭积木
13+2=15 14+5=19
18-2=16 17-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