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70年以来中国法制建设历程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法治化道路历程回顾与思考

我国法治化道路历程回顾与思考

我国法治化道路历程回顾与思考我们国家的法治化历程,真的是一段非常值得回顾的故事。

要说从建国到现在,法治的道路走得可真不容易,真是历经了千辛万苦、波折重重。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治”时代,到今天大家耳熟能详的法治社会,变化可谓是天翻地覆。

早期咱们国家的法律还没完全健全,很多时候,大家的生活并不是按法律来走,而是更多依赖一些“人情”和“权力”。

那时候,法律好像就是摆设,大家过日子,常常更多靠的是关系网,什么“关系户”,什么“上面有关系”,听起来都很有些旧社会的味道。

不过,时代不同了,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咱们国家慢慢意识到法治的重要性。

其实那时候,很多人根本没有什么法治观念,大家觉得,反正啥事都能通过“找人”解决,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去看什么“法律”呢?直到到了90年代,咱们才开始重视法治建设。

你想,那个时候,国家刚开始起步,经济发展起来了,民众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法治才开始真正进入大家的视野。

逐渐地,大家开始意识到,如果没有严格的法律来保障,大家的权益就会受到侵犯,社会秩序就会混乱,谁都活不安稳。

你看,我们国家的法律也不是空穴来风的,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法律体系。

比如说,咱们的宪法、民法典、刑法这些法律,可以说是咱们社会运转的“护航者”。

这些年,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法治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出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也在一步步加强。

你别看现在法律条文多了,很多人可能觉得复杂难懂,但其实正是这些细化的法律,让每一个普通百姓的权益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不过,说到这里,咱们不能忽视一个问题,那就是法律的执行力。

虽然法律制度建设越来越好,但有些地方在执行上,还是存在一些“死角”。

比如,一些地方的官员可能会有些“走后门”现象,或者一些案件拖延得太久,让人等得焦头烂额。

你看,咱们的法治建设在步步向前的同时,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咱们继续去改进。

法律如果只是“纸上谈兵”,那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只有法律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大家才能感受到它的威力。

简述我国法治建设历程

简述我国法治建设历程

简述我国法治建设历程我国法治建设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1. 起步阶段(1949年-1978年)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就开始着手建立法治体系。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明确规定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并建立了国家主席、副主席和国家行政机关领导人的选举制度。

但是,这个时期的法治建设相对落后,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2. 发展阶段(1978年-2002年)在1978年,宪法的制定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

这个时期,我国开始建立一系列法律法规,包括《民法通则》、《刑法》、《劳动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权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 建设阶段(2002年-2017年)在2002年,宪法的修订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更加完善的阶段。

这次修订主要加强了宪法的权威性,建立了更加严格的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同时也完善了刑法和民法等法律体系,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法律保障。

4. 改革完善阶段(2017年至今)近年来,我国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改革完善阶段。

2017年,宪法的修正案正式生效,这次修改完善了宪法中关于人民权利和民主的内容,加强了法律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加强了对司法独立的保障,为司法机关提供了更加公正、独立的运作机制。

我国法治建设历程表明,法治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加强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建立有效的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提高法律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需要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建国70年以来中国法制建设历程分析

建国70年以来中国法制建设历程分析

建国70年以来中国法制建设历程分析1. 引言1.1 中国法制建设的重要性中国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法制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

法制建设不仅关系到国家政权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也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权益保障。

只有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才能有效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中国法制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法律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基本保障,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在新的历史时期,法制建设更加凸显其重要性,要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中国法制建设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随着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法制建设将继续占据重要地位,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1.2 建国70年以来中国法制建设的历史背景建国70年以来,中国法制建设经历了从落后到跟上世界潮流的漫长过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的法制建设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

当时,由于战乱和外国列强的侵略,中国的法治体系严重破坏,社会秩序混乱,法律意识薄弱,法律制度不健全。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中国政府开始重视法制建设,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法治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法治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制建设有了更大的突破和进展。

以宪法修订和司法体制改革为核心,中国法制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推动依法治国,提高司法公信力,加强法律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等一系列措施的落实,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法制建设的进程。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法制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中国法制建设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法律实施和执法不规范,司法独立和公平性有待提高,法治宣传教育需要加强等。

建国周年中国法治建设不断完善

建国周年中国法治建设不断完善

建国周年中国法治建设不断完善中国法治建设是一个长期而持久的过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多年来,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并不断完善。

法治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促进了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中国法治建设在建国周年上的进展。

首先,中国法治建设在政治体制上的完善是首要的。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致力于建设法治国家。

建国以来,中国一直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相结合的原则。

党的领导是中国法治发展的根本保证,同时法治也为党的领导提供了有力支撑。

党的领导和法治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中国法治建设的进展。

其次,中国法治建设在法律体系上的完善是不可忽视的。

在建国之初,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为中国法治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

中国法律体系的健全与完善是法治建设的关键一环。

中国现行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完备,涵盖了各个领域,为国家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

例如,中国宪法的制定和修订,为国家的法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刑法》、《民法典》等一系列法律的颁布和修改,进一步保障了人民的权益和自由。

同时,各类制度、规则和规章制度的完善,也为社会的稳定和公正提供了保障。

再次,中国法治建设在司法体系上的完善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坚持依法治国,加强司法独立,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中国注重司法公正,加强司法公信力,提高司法效率。

中国设立了专门的法院和检察院,确保司法活动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同时,不断加强司法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司法实践的专业水平。

中国还加强了对法律监督和纠错机制的建设,确保司法活动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此外,中国法治建设在法治文化上的完善也值得关注。

中国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注重培育和弘扬法治精神。

法治文化是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法治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通过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法制宣传活动等方式,加强了全民法治意识和法律教育。

同时,中国坚持以案例为基础的法学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法律人才,为法治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持。

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和发展趋势

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和发展趋势

工从 作国 者家 的工 转作 变人
员 到 社 会 法 律
公证机构的发展
公证机构也正在由现行的行政机关向事 业单位转变。1996年,全国公证处发展 到3167个,公证人员达1.7万人,仅1994 年一年,就办理各种公证达792万多件。
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 会解放思想,深刻总结历史 经验教训,对法制建设的 认识 产生了一个历史性的 飞跃。这个认识的飞跃主 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确 立了“发扬社会主义 民主,加强社会主义 法制”的方针.
②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 体制改革”中提出了法律制 度的重要性,要建立一种法 律制度高于领导人,一个好 的制度比任何好的领导人更 可靠、更稳定的观念.
③党章中规定了“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 围内活动”的原则.后来1982年宪法把它确 立为法治的一项重要原则.
-----美国学者 科恩
英国学者哈特把守法的动机分为两 种,一种是出于自愿去接受和维护 法律规则,并以法律规则作为自己 行为的指导;一种是通过观察发现 如果不遵守法律规则可能会受到惩 罚,因而被迫服从法律。
政府趋向于依法行政,正在逐步树立十 种现代法治观念:
宪法至上的观念 尊重人权的观念 行政权限的观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一住户讨要“视觉卫生权”
乔占祥诉铁道部票价上浮案引起轰动
沈洪嘉“叫板”垄断行
我国的三大诉讼法都体现了救济原则
刑事诉讼法:疑案从无原则
民事诉讼法:支持起诉原则
行政诉讼法: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 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原则
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和发展趋势
总提纲:
一 中国法制建设的历史进程 (一)初创期 (二)严重挫折期 (三)重建和快速发展时期
、水上运输等专门人民法院,实 行四级二审制。最高人民法院是 国家最高审判机关,它负责监督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 院的审判工作。

对中国法治建设光辉历程的认识

对中国法治建设光辉历程的认识

对中国法治建设光辉历程的认识中国的法治建设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1年秦朝的统一法典,但真正进入现代法治建设的阶段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后。

自1949年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光辉的法治发展历程。

推动法治建设的重要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78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实现社会主义法治铺平了道路。

这一时期,中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法律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威。

此后,一系列法律法规相继颁布,为国家建设和社会稳定奠定了法治基础。

开放与改革时期(1978年至今)1978年以来,中国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改革开放,法治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加大了司法体制改革力度,完善了法律制度,提升了法治水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于1979年恢复了高等法院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司法独立性和公正性。

法治建设取得的重要成就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中国逐步建立了全面的法律体系,包括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多个领域的法律。

这些法律为社会秩序的维护和公民权益的保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司法体制的改革与完善中国多次进行了司法体制改革,旨在提高司法公正性和效率。

其中,实行独立审判、一审终审制度,加强司法责任制,推进审判公开等措施的实施,确保了司法独立性和司法公正性。

法治文化的弘扬与普及中国通过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法治文化建设,提高了公民对法律的认识和遵守意识。

法治文化的普及使全社会形成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推动了法治建设的深入发展。

未来的展望中国法治建设光辉历程的认识表明,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未来,中国应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强化司法独立和公正,提高法治水平。

同时,加强法治宣传和教育,提高公民的法治素养和法律意识,为法治中国的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

中国法治建设的光辉历程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勇气的结晶,也是实现国家繁荣发展和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法治建设做出更大贡献!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引用请遵循可确认的内容并在文中添加。

70年法治建设波澜壮阔

70年法治建设波澜壮阔

44Z'Magazine 丨2019丨CURRENT EVENTS 时局中等城市核心期刊·大家谈·责任编辑丨龚 琴70年法治建设波澜壮阔文丨■ 冯玉军法治是一个伟大的名词,代表着几千年来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崇高价值,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回望新中国成立70年来法治建设波澜壮阔的历程,从人治到法制、从确立法治方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在全面总结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依法治国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阔步前进,取得了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

总体来看,70年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历程,大体分为三个时期:(一)新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初创和曲折发展时期(1949-197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在废除旧法统的同时,积极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建设的成功经验,抓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

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新的国家政权与人民解放事业的伟大成果,总结和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法治建设的经验。

以《共同纲领》为依据,先后制定和实施了有关惩治反革命罪、贪污罪等刑事法律法规,有关婚姻家庭、土地改革、公私合营、农业生产合作社等民事经济法律法规,有关法院、检察院和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有关刑事拘留逮捕与审判程序的法律法规。

同时,还新设立了各类法学教育机构,培养新中国发展所需要的新型法律人才。

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我国的国体、政体、国家机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国家机构组织法,确立了新中国立法、司法制度,标志着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探索与实践的重大突破。

1957年,随着“反右”扩大化,特别是1966年起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左”的错误,使民主法制遭到彻底破坏。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法治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法治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法治建设的成就与经验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法治保障。

法治建设的成就与经验,不仅为我们深刻认识到法治建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明,更为我们指明了未来法治建设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以下将从立法、司法、执法和公众意识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立法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来,中国的法律体系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发展。

一个健全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建设的基础,它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在立法方面,我国不断完善和更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包括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各个领域的法律都得到了完善和发展。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了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等一系列举措,为法律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立法方面,我们还要注意到我国对重大战略问题的法律保障。

我国对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重大领域都进行了立法保障,保障了国家在这些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在立法方面,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司法在司法方面,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来,我国的司法体系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一个独立、公正、公平的司法体系是法治建设的重要保障,我国在这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成功。

我们的司法机构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法院的建设得到了加强,对司法人员的培训得到了加强,为司法体系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我国的司法改革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包括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建立、司法责任制度的完善等一系列举措,为司法体系的公正、公平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我国还加强了对司法权的监督,对司法机构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执法四、公众意识在公众意识方面,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来,我国的公众意识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和发展。

一个尊重法律、遵纪守法的公民意识是法治建设的重要保障,我们也在这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

我们加强了对公民的法律教育,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意识,为法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法治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法治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法治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以来,法治建设一直是国家的核心任务之一,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和经验。

首先,实现宪法地位的确立。

1954年,新中国颁布宪法,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具有确立宪法地位的国家之一。

随着宪法的不断完善,宪法权威逐渐得到巩固,人民群众对宪法的尊重和信仰也日益加强。

其次,推动立法的整体化和逐步完善。

为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新中国立法工作不断推进,法律体系逐步成熟。

在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推动下,新中国先后颁布了《婚姻法》、《劳动法》等一系列关系人民生产生活的法律法规,为维护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益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再次,加强司法体制建设。

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基础薄弱、法律意识淡薄、司法力量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司法部门的职能作用不断增强。

新中国也成立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一系列司法组织,为全国的法律实践提供了支撑。

最后,注重培养人才和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培养高素质的法律人才,是实现新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保障。

在这方面,新中国进行了大力投资,建立了多所法律专业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同时注重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民的法律意识。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在法治建设方面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以宪法为根本,推进全面立法、全面执法、全面司法,实现了法治体系的初步建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未来,我们仍需继续深化法治建设,使法治成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和行动准则。

建国70年以来中国法制建设历程分析

建国70年以来中国法制建设历程分析

建国70年以来中国法制建设历程分析建国70年以来,中国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为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70年的历程中,中国法制建设经历了几个关键阶段,不断完善和提高。

下面对建国70年以来中国法制建设历程进行分析,以期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法制建设的发展与演变。

一、建国初期的法制建设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法制建设处于几乎为零的状态。

国家需要面对的是曾经长期处于战乱状态下的破碎法律体系。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确立法制建设的基础。

首先是颁布了一系列基本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从根本上确立了国家的法制基础。

建立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法》,标志着国家政治体制的正规化。

其次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法院体系和检察机关体系,使之能够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这一行为对法制建设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确保了国家法律的实施和地方法院与检察机关的建设。

再次是加强了平民教育和法律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国家法律要求和法制建设方向,为国家法制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法制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法制建设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中国政府提出了“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等一系列法制建设战略,涉及到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

从政治上来看,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确保国家法律的有效实施和国家政权的稳定。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

同时还成立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从法治的高度对国家政权进行全面建设。

从经济上来看,通过制定一系列相关经济法律、法规和制度,来规范和引导国家经济发展。

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国政府出台了大量涉及产权、环境保护、贸易法规等方面的法律,为经济全面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

在社会方面,政府重新制定了《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儿童权益保护法》等一系列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和法规,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法治建设历程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法治建设历程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法治建设历程作者:陈颐来源:《人民论坛》2019年第27期【摘要】新生的共和国命运多舛,法治身处革命语境之下,未能为这一转变提供充分社会主义宪政与法治的支撑;到文革结束,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新中国法治得以真正施展身手,为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保驾护航;进入新时代,围绕着全面依法治国,展开了一场国家治理的深刻革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关键词】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治国【中图分类号】D920.0 【文献标识码】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产物,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每一步的成就奠定了法治的基石。

在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回顾新中国法治(法制)建设历程,有其历史和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法制建设虽然可以追溯至中央苏区时代,不过,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抗日革命根据地政府在承认国民政府的前提下,联合抗战,独立的法制建设与实践相对并不突出。

至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以摧枯拉朽之势在短短的三年之内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法制建设在新中国成立之时就明确选择了一条与中国历史上的各种法制彻底决裂、全新地构造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道路。

1949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定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宣布“国民党的六法全书应该废除”。

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新法制的途径大致有二:其一是以立法的形式整理、巩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和成就,包括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临时宪法的形式奠定了新政权的宪制基础和框架;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了根据地与解放区社会改造的核心实践,并将之推向全国,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成就为195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前者是人的解放,后者是土地的解放。

其二是以苏联为师,这其中包括了以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为基地,开始的社会主义法制知识体系的全面继受及司法干部的培训、基本法典(包括宪法、民法、刑法)的起草。

建国70年以来中国法制建设历程分析

建国70年以来中国法制建设历程分析

建国70年以来中国法制建设历程分析建国70年以来,中国法制建设经历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从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建立、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司法体系的改革与完善等方面对中国法制建设历程进行分析。

一、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建立建国初期,我国法制建设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建立是当时的首要任务。

1954年,我国通过了第一部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奠定了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基础。

此后,我国陆续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建立了劳动法、民事法、刑法等基本法律体系,实现了从资产阶级法律制度向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转变。

二、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制定与完善。

1982年,我国通过了现行宪法,明确了法律是治国的基本手段,法制建设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

随后,我国陆续制定了《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一系列法律,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还相继制定了《合同法》、《公司法》、《担保法》等法律,为市场经济的规范运行提供了法律保障。

三、司法体系的改革与完善建国初期,我国的司法体系脆弱而不完善。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在司法体系改革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

我国相继实施了法官制度、检察官制度的建立,从而保证了司法独立和公正。

我国加强了对律师制度的规范和发展,为公民提供了更好的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

为了解决司法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我国还推出了跨地区的法庭设计和设置,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

四、法治建设的进程建国70年以来,中国法治建设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府行政管理逐渐规范,并逐步实施阳光法治。

政府各项决策和行政行为都需要遵循法律法规,以法治的方式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

公民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

我国制定了《婚姻法》、《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并加强了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建国70年以来中国法制建设历程分析

建国70年以来中国法制建设历程分析

建国70年以来中国法制建设历程分析建国70年以来,中国的法制建设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和发展,从规范立法到完善立法体系,从加强司法保障到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中国的法制建设不断取得进步和成就。

一、规范立法中国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受到历史原因和外部环境限制,法制建设起步较晚,初始的法律体系只是对外表现为简单的法律文件,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

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变革,国家逐渐开始了大规模的法制建设。

1979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国法制建设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从此,中国法律体系逐渐建立起来。

自1978年以来,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法律建设和修订,不断完善了法律体系。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民法总则、刑法、物权法等。

这些法律的颁布,使得中国的法律制度更加完善,法律监管更加严格,不断推动社会发展,保护人民权利。

二、完善立法体系除了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外,中国在完善立法体系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工作。

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了修宪法案,确立全国性的法定权威。

之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例如加强立法底线研究,加强案例分析技术和立法评估。

这些措施使得中国的法制建设更加完善和科学,处罚过程更加合理。

三、加强司法保障自1979年以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强司法保障和推进司法现代化。

1979年1月1日正式成立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作为中国的最高司法机关。

1999年,最高法院确立了以“公正司法、服务人民”为中心的工作方向,加强了司法公正性,推动了社会稳定。

这对于中国法制建设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除了加强司法保障外,中国政府还推进了司法体制改革。

1999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实现了全国性的法官制度和检察官制度,加强了中国司法体制的实施力度和监管。

2003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开展“三权分立”和“司法独立”试点工作的方案,使得法官的独立性和执法权得到充分的保障。

建国70年以来中国法制建设历程分析

建国70年以来中国法制建设历程分析

建国70年以来中国法制建设历程分析【摘要】中国建国70年以来,法制建设经历了漫长而坎坷的历程。

从建国初期的法制建设起步,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深化改革,再到涉外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基本法律体系的建立,中国的法治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问题。

中国法制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需要更多的探讨和努力,以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保障人民权益,提升国家治理水平。

【关键词】关键词:建国70年、中国、法制建设、历程分析、引言、正文、结论、建国初期、改革开放、涉外法律制度、基本法律体系、法治理念、成就、挑战、未来发展方向、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自建国70年以来,中国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从最初的法律体系建设到如今法治理念的深入人心,中国法制建设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建国初期,中国法制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毛泽东主席曾指出“法律制度必须服从经济制度,也必须服从政治制度”。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年中,中国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在涉外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基本法律体系的建立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随着法治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中国法制建设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背景介绍部分将系统地回顾中国建国70年以来的法制建设历程,分析其中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中国法制建设的全貌,为后续正文部分的详细阐述提供必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分析中国法制建设在不同阶段的重点和特点,探讨其发展的动力和阻碍因素,为最终的结论部分做好铺垫。

通过对中国法制建设历程的系统理论分析,可以更好地总结中国法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为未来的法制建设提供借鉴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中国法制建设是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建国70年以来,中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深入研究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分析其发展过程、成就、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建国70年以来中国法制建设历程分析

建国70年以来中国法制建设历程分析

建国70年以来中国法制建设历程分析建国70年以来,中国法制建设经历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法制建设是指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通过制定法律、完善法律体系、健全法律和行政机构、严格执法和依法治理等手段,逐步提高社会规范和秩序化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过程。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起,中国法制建设就开始了。

在国外学习法律专业的中国留学生纷纷回国成为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由此带来了法治思想的推广和法律建设的积极推动。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第一部基本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一部法律为中国法制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法制建设也开始进入了新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制建设主要发生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制定新的法律和法规。

改革开放前中国法律体系相对简单、缺乏完善。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陆续出台了《企业法》、《劳动法》、《物权法》、《合同法》等新的法律,其中一些法律还受到国际先进法律的影响,方便了中国的对外经济往来。

此外,随着社会发展,中国还相应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如《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完善了法律体系,有利于保障公民权益,提高社会信赖度。

二、法治宣传教育。

法治宣传教育是宣传法律、解释法律、普及法律知识和法治教育的一种常规做法。

新时期以来,中国法制建设也通过宣传教育来推广法制观念、彰显法律权威、增强法律震慑。

中国各级法院定期举办法律讲座,开展法律教育活动,宣传普法知识,提高公民法律素质。

三、加强司法机构建设。

法律的实施对司法机构的建设有着很大的依赖,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司法机构,才能保障法律的公正实施。

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司法机构还不那么完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司法机构也越来越成熟。

中国推行了最高人民法院和下级人民法院以及检察院相分离的三权分立制度,确保司法权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此外,中国为了缓解法院压力,还大力推进了调解制度,使得司法机构能够很好地解决纠纷,减轻司法负担。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构建的历史进程和创新实践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构建的历史进程和创新实践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构建的历史进程和创新实践随着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中国的法治建设也一直在不断完善和创新。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法治建设的关键在于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道路,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体系。

本文将从历史进程和创新实践两个方面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构建的现状及未来。

历史进程中国的法治建设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法家思想以及清朝时期的律法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的需要,中国的法治建设也进行了大力改革和创新。

从1950年代后期到1970年代,中国法律制度逐渐统一、完善和规范化。

1980年代以后,中国进一步深化了对法治的理解,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以法律为基础,以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和规章为补充,以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等惩治违法犯罪的国家机关为执行者的法治体系,为法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创新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创新实践是基于实际情况而进行的。

在中国制度和法律的支撑下,中国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激发,一系列有创新性的法治建设实践逐渐出现。

这些创新性实践的目标是要强化法治建设,提高法治文化水平,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一、依法治国中国历史上,依法治国一直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依法治国更是被提升为国家战略,强调立法、司法、行政等方面的有机结合。

中国全面加强依法治国,从而保障人民权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了从“行政治理”到“法治治理”的转变。

二、大力推广普法教育中国自2004年开始大力推广普法教育,以提高人民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法律素养,进一步内化—外化普法各方面的主体责任,全社会贯彻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依托学校、家庭、社区、媒体、网络等各种社会力量,普法教育早已成为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创新实践之一。

三、法治化涉外环境的改善为了让外国投资者更好地在中国投资、经营,中国建立了更为完善的法治化涉外环境,制定或者修订涉外经济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有关发展外资的政策,以实现中外法律制度的接轨,其目的是让外商更好地享受中国的法治保障。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法治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法治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M 74政治与法律丨Z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法治建设的成就与经验彭贤鸿(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江西南昌 330108)【摘 要】 本文阐述了新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意义,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以来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探讨了法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一是要与时俱进,创新并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法治理论;二是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法治权威;三是要以人民为中心,激发人民群众在法治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法治建设;成就;经验与启示横观中外,纵观古今,法律都是治理国家的一个至关重要、必不可少的工具。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 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一个国家法治建设直接反映出这个国家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法治建设在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往往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在法治建设的道路上摸索前进,经过多次理论争辩、实践探索,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终于在这条道路上开辟出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法治建设的新途径。

一、新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意义十九大报告明确了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并再一次强调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将人民主体摆放在社会发展的中心,让人民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

法治为正义、公平的实现架桥铺路。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重要特点之一,公平正义往往在维持法律主体的平等地位、保障法律主体的合法权益、规范公共权力的自觉行使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柱。

公平正义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基本价值,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总而言之,建设公平正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尤为重要。

良好的法治能维护社会基本秩序,为人民的稳定生活提供可靠的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提出和创新发展,启发法治参与者在各个方面都要充分调动法治思维,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提供法律保障,促进法治的价值最大化。

中国法律制度建设建国时期的法治进程

中国法律制度建设建国时期的法治进程

中国法律制度建设建国时期的法治进程中国法律制度建设的法治进程在建国时期得到了显著的推进和发展,为中国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国民党时期的法律体系演变、新中国成立后的法治进程以及主要法律建设成就等方面,系统地探讨中国法律制度建设在建国时期的发展与进步。

国民党时期的法律体系演变国民党时期,中国法律体系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早期的时期,中国法律体系多受西方法律体系的影响,以德法系为主。

随着革命的深入,法律体系逐渐从帝制体制转向了民主法制。

这一演变过程中,受到了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指导,加强了法律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观。

新中国成立后的法治进程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社会秩序的重建和稳定。

为实现社会主义法治,新中国政府进行了大量的法律建设工作。

首先,在立法方面,新中国采取了逐步出台法律的方式,建立了一系列法律框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

这些法律为国家治理提供了坚实的法治基础和保障。

其次,在法官队伍建设方面,新中国加大了法官培养力度,推动了法官队伍的现代化建设。

建立了正规的法学教育体系,并通过选拔和培养优秀的法律人才,提高了法官的专业素质和判断能力。

此外,新中国还注重推动法律程序的规范化和公正化。

建立了法律程序中的公正原则,并通过明确的司法程序、审判制度和法律诉讼流程,确保了法律适用的公正性和法律实施的合法性。

主要法律建设成就在法治进程中,中国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法律建设成就。

首先,新中国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重要的宪法法律,为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和道路。

其次,中国加强了公民权利的保障。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宣言》,明确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如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权利,为人民的自由和公民权利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此外,中国还通过改革完善法律体系,加强了法律实施和司法公正。

学案2: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学案2: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自主预习】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知识点一:法律的产生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产物。

知识点二: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法律体现着的意志,是实现的工具。

它既维护,也保障正常的。

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法律的发展时间状况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制定西汉时期强调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知识点四:中国近代法律的发展1840年鸦片战争后,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

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最终归于。

二、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知识点一:法的产生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知识点二:决定因素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决定的。

知识点三:法的历史类型知识点四:法的特征(1)法是维持、调整的一种。

(2)法是由国家或的社会规范。

(3)法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具有的社会规范。

知识点五:法的职能法在国家治理中既执行职能,又执行职能。

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知识点一:我国法治建设进程的启示(1)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和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的主张、理念,也是的实践。

知识点二: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形成了以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①在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日趋完备,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

②立法的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保障公民权利、确保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

(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①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②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建设不断推进。

③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坚持以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

(3)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①国家高度重视通过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法治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法治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法治建设的成就与经验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巨大的成就。

经过多年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国法制化建设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先后颁布了许多优秀的法律法规,并且有力的提高了司法公正性和效率,深入推进了全国范围的法治建设。

在法治建设过程中,中国切实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特别是在保障个人财产权、知识产权、公民劳动权、社会保障权,以及保护环境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

诸如《劳动法》、《民事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婚姻法》和《人民陪审员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制定的时间,使中国的法律体系越来越完整。

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是公民的身份认证、法律援助、刑事电子监视等各种同步应用的技术手段使法治建设取得了更好的保障,激励了帮助公民维护自身权益。

同时,在司法审判的过程中,中国进一步强化了公正性,提高了司法的透明度和监督。

中国王法在下法之前,越来越多地将法官和检察官的申报个人财产和实行廉政脚印露出日月,明确规定了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办案瑕疵纠正和国家赔偿制度,建立了一个多层次、全方位、多元化的监督机制,进一步保障司法公正。

最后,新中国七十年的法治建设也为全球法治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路线,推动了国际法治体系的建设,并在保护地球环境权利、执法合作、反恐制霸、人权保障等方面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而中国法治理念深入人心,也为世界法治的建设树立了榜样。

总之,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的法制化建设非常了不起。

在今后的发展中,中国应该继续推进法治建设,继续依靠制度创新和创造,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公安司法、环境保护和物流管理等重点领域的法治建设,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中国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国70年以来中国法制建设历程分析
作者:杨雨
来源:《智富时代》2019年第10期
【摘要】健全的法制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基石,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历程中,我们就可以发现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法律的昌盛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法制建设一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内容。

建国70周年,中国法制建设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依法治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取得了重大进步。

本文将詳细分析建国70周年以来,中国法制建设走过的道路,并从中得出相应的经验,在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关键词】法制建设;70周年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政治文明程度持续升高,中国走上了民主法制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逐渐完备。

总体而言,这七十年,我们国家在法制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回顾新中国发展的七十周年,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可以说是饱经风霜,历经磨难,才逐步的走向了成熟,走向了完备。

从历史来看,建国之后的法制建设大体可以分为五个时期,首先是1949-1957年破旧立新阶段,其次是1957-1978年发展受阻时期,再次是1978-1993年再启航时期,最后是1993-2000年,渐趋成熟时期与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阶段。

本文,将进一步进行详细地阐述。

一、1949-1957年破旧立新
新中国刚刚成立之时,百废待兴,这个阶段我们党高度重视法制建设。

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之下,废除了国民党政权时期建立起来的一切法律法规和制度。

进而,开始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工作,起草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发挥了一个临时宪法的作用,同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他们共同为新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发挥了应用的作用。

1954年,中国颁布了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其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实现,我国已经进入了发展生产力的新时期,国家因此要强化民主法制建设,系统地制定法律。

这一阶段主要的标志在于废除了旧的法制,建立了法制体系,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进行了新中国法制建设的最初探索工作。

二、1957-1978年发展受阻
这一时期,我们国家经历了极大的挫折。

在1957年之后,受到了左倾思想干扰,使得国家制定的八大正确方针受阻,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加上对于形势解读的不正确,将阶级矛盾解读为社会主要的矛盾,通过阶级斗争方式解决矛盾,彻底地否决了八大的方针。

这一阶段,无
论是毛泽东还是刘少奇都误入了人治这一盲区,导致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起来的人人平等以及法院独立受到了挑战。

在1957年至1978年之间,法律制定工作进入了一个停滞的阶段,特别是在1965年到1978年这十来年之间,中国只制定了一部法律,也就是1975年宪法,这一宪法作出了许多倒退意义上的修改,人们的权利范围被缩小,人人平等原则受到冲击,民主法制被践踏,总而言之,这20年之间,中国法制原有的体系被破坏,法制建设出现了倒退现象。

三、1978-1993年再启航
这一阶段,党召开了一场对于我国发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也就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此次大会进一步地总结了我国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并且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原则,将法制建设纳入正常发展之路。

同时,制定了1978年宪法,这部宪法纠正了1975年宪法存在的部分问题,但是由于受到了当时条件的限制,仍旧保留了部分错误思想。

在改革开放以后,民主法制理念的增强,党中央领导人也对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进行了法制建设的提议。

颁布了1982年宪法,经历了三次修改,成为了建国后最完备的宪法。

同时,为了确保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建设,还制定了系列法律条款,包括了组织法、经济法、婚姻法、合同法、专利法等300多部法律法规,涉及到了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这一时期法律颁布对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1993-2000年渐趋成熟
1993-2000年之间,通过了1993宪法修正案,标志着我国法制逐步走向成熟。

1997年,在党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是我们国家领导人首次把法制改为法治,标志着我国在法制建设上的巨大飞跃。

1999年,对宪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改,将依法治国加入宪法之中。

综合分析这一阶段的立法工作,有三个特点。

首先,其法律体系渐趋完备,通过了四个方面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地规范了社会生活。

其次,贯彻了法治原则。

进一步地确定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无罪推定等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等制度。

最后,立法的过程更加的严格,立法的质量得到了提升。

立法机关完善了程序,保障了立法的稳定性。

五、2000年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201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在这个阶段,现行宪法作了五次修改,2018年,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的部分建议,新时代要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进行宪法修改,完善我国宪法内容,实现法律的与时俱进,这是我国政治与法律领域的一个重大举措,是一项重大的立法活动。

修改宪法不仅仅是为了顺应时代,更是为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法治保障,修改宪法是贯彻落实法制建设工作的需要,它对于提升我国综合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这一阶段法制建设,标志着我国正在向一个世界强
国迈进,标志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和成熟,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法治道路的建设。

历史总是前进的、发展的,具有不可逆性的。

在当今时代,中国的国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法制建设的完善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发展,能够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一个良好的法治保障。

【参考文献】
[1]马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J].求是.2012(01).
[2]张希坡.董必武.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人民法制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A].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二辑)[C].2012.
作者简介:杨雨(1977—),女,山东省蓬莱县人,研究生,满族,教授,主要从事宪法法理学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