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综合指导:继发性主动转运

合集下载

2022-2023年药学类《药学(中级)》预测试题20(答案解析)

2022-2023年药学类《药学(中级)》预测试题20(答案解析)

2022-2023年药学类《药学(中级)》预测试题(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卷一.综合考点题库(共50题)1.由于维生素C注射液中加有适量的焦亚硫酸钠为稳定剂,焦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会与碘滴定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含量测定结果偏高,为排除其干扰,可在滴定前加入适量的A.淀粉掩蔽剂B.醋酸掩蔽剂C.硫酸钠掩蔽剂D.丙酮掩蔽剂E.甲醇掩蔽剂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由于维生素C注射液中加有适量的焦亚硫酸钠为稳定剂,焦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会与碘滴定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含量测定结果偏高,可在滴定前加入适量丙酮,使其生成加成产物,排除其干扰。

2.属于药学期刊的是A.《新编药物学》B.《中国药典》(2005版)C.《药物研究》D.《药名检索词典》E.《中国药学文摘》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复乳一般是指A.W/O/W型B.混悬型C.O/W型D.均质型E.W/O型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4.结合人体生物节律和药物药动学特点,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最佳的给药时机是()。

A.晚上或睡前注射B.餐前半小时注射C.清晨注射D.紧邻餐前注射E.餐后半小时注射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门冬胰岛素比可溶性人胰岛素起效更快,作用持续时间更短。

由于快速起效,所以一般须紧邻餐前注射。

必要时,可在餐后立即给药。

5.贮存时不能放置在冷冻柜的药物为A.糜蛋白酶粉针剂B.胰岛素注射液C.青霉素粉针D.前列腺素E2栓E.卡前列甲酯栓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胰岛素注射液要在冷处保存,但避免冷冻。

@jin6.青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时,首选药物是A.多巴胺B.去甲肾上腺素C.肾上腺素D.葡萄糖酸钙E.间羟胺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肾上腺素收缩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心脏功能和缓解呼吸困难,可用于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7.国外禁用的具有止咳祛疾作用的1种中药是A.化橘红B.贝母C.枇杷叶D.甘草E.马兜铃正确答案:E本题解析:暂无解析8.关于膜剂叙述正确的是A.为释药速度单一的制剂B.可以加入矫味剂,如甜菊苷C.只能外用D.多采用热熔法制备E.最常用的成膜材料是聚乙二醇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膜剂可口服、口含、舌下给药或外用,可采用匀浆制膜法、热塑制膜法、复合制膜法,最常用的成膜材料是聚乙烯醇(PVA),采用不同的成膜材料可制成不同释药速度的膜剂。

2017年考研西医综合真题及答案(306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2017年考研西医综合真题及答案(306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试题一、A型题:1~115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葡萄糖分子进入小肠上皮刷状缘时是()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原发性主动转运D.继发性主动转运2.下列关于骨骼肌收缩耦联叙述正确的是()A.纵管将电兴奋传入肌细胞深部B.肌膜和横管膜L型钙通道激活C.终池内Ca2+逆浓度差进入胞质D.Ca2+与肌动蛋白钙结合亚基结合3.生理止血过程中促进血小板不可逆聚集的原因()A.内皮受损,PGI2生成减少B.ADP和TXA2生成C.内皮受损,内皮下胶原聚集D.血小板收缩蛋白收缩4.与心室肌相比,窦房结细胞的生理电活动特点有()A.0期去极化速度快B.静息电位绝对值小C.0期能被河豚毒素阻断D.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慢5.一个心动周期中,主动脉瓣开始关闭的瞬间是()A.等容收缩期初B.等容舒张期初C.快速射血期初D.快速充盈期初6.肺换气过程是指()A.外界环境中的O2进入肺泡B.肺泡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C.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D.肺泡内气体不断更新的过程7.下列能使气道平滑肌舒张的化学因素是()A.组胺B.PGF2αC.乙酰胆碱D.去甲肾上腺素8.关于肠吸收脂肪叙述,正确的是()A.吸收后与胆盐结合成混合微胶粒B.长链脂肪酸在上皮细胞重新合成甘油三酯C.胆盐随胆固醇进入上皮细胞D.中、短链脂肪酸通过淋巴管吸收9.关于食物氧热价的叙述正确的是()A.食物氧热价分为生物热价和物理热价B.蛋白质的氧热价随耗氧量改变而改变C.指食物氧化时消耗1升氧所产生的热量D.指1克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10.正常人摄入K+增多,肾排K+也增多的原因是()A.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K+增多B.近球小管重吸收K+减少C.醛固酮分泌减少D.肾小球滤过率增强11.尿液的浓缩和稀释,与哪种体液因子有关()A.血管紧张素IIB.醛固酮C.血管升压素D.心房钠尿肽12.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部位()A.枕叶皮层B.外侧膝状体C.中脑D.延髓13.下列关于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由突触前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而产生的B.性质上属于动作电位,但幅度较小C.重复刺激可引起时间的总和D.由突触后膜钾离子通道开放而产生14.下列关于肌牵张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肌梭是肌牵张反射的感受器B.反射的基本中枢位于脊髓C.脊髓离断后,肌牵张反射将永久消失D.是维持姿势的基本反射15.生长激素对物质代谢的调节作用是()A.促进肝外组织蛋白质合成B.促进肝糖原生成C.促进外周组织利用葡萄糖D.促进脂肪合成16.分泌雄激素结合蛋白的细胞是()A.睾丸精细胞B.睾丸间质细胞C.睾丸支持细胞D.睾丸生精细胞17.蛋白质α-螺旋的特点()A.呈左手螺旋B.螺旋方向与长轴垂直C.螺旋力靠盐键维持D.氨基酸侧链伸向外侧18.下列酶中糖原合成的关键酶是()A.UDGP焦磷酸化酶B.分支酶C.糖原合酶D.糖原磷酸化酶19.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患者血清胆固醇含量降低的原因是()A.合成原料减少B.合成类固醇激素增加C.胆汁酸合成增多D.HMG-CoA还原酶受到抑制20.在生物氧化中的P/O的含义()A.生成ATP数与消耗1/2O2的比值B.所需的蛋白质与消耗的1/2O2的比值C.需要的磷酸与生成的1/2O2的比值D.需要的磷脂与消耗的1/2O2的比值21.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指的是()A.蛋白质的含量B.蛋白质与脂肪的比值C.蛋白质的吸收率D.蛋白质在体内的利用率22.直接参与嘌呤、嘧啶、尿素生物合成的氨基酸是()A.谷氨酰胺B.天冬氨酸C.甘氨酸D.亮氨酸23.端粒酶的组成成分是()A.DNA修复酶+引物B.RNA聚合酶+辅基C.逆转录酶+RNAD.DNA聚合酶+底物24.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转录的相同点是()A.都以操纵子模式进行调控B.RNA聚合酶相同C.转录的产物都具有不对称性D.产物都需要在胞核加工25.热激蛋白(热休克蛋白)的生理功能()A.作为酶参与蛋白合成B.促新生多肽链折叠C.参与蛋白靶向运输D.肽链合成起始的关键分子26.基因工程中黏性末端连接是指()A.PCR引导肽链与DNA模板连接B.氨基酸之间肽链形成C.同一限制酶切位点连接D.cDNA与RNA形成杂交体27.下列关于蛋白酶叙述,正确的是()A.底物可以是脂类物质B.可使亮氨酸残基磷酸化C.蛋白质磷酸化后活性改变D.属于第二信使物质28.能够调节血红蛋白运氧功能的是()A.三羧酸循环产物B.2,3-二磷酸甘油酸旁路产物C.磷酸戊糖途径产物D.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产物29.下列形态学改变中属于凋亡特征的是()A.多为片状细胞死亡B.细胞核固缩、破裂C.常为炎症反应和修复再生D.细胞膜完整,发泡成芽30.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导致肺出血的原因是()A.肺静脉小分支破裂B.肺动脉小分支破裂C.肺静脉端毛细血管漏出增加D.肺动脉端毛细血管漏出增加31.下列肉芽肿中常见有langhans巨细胞的是()A.风湿小结B.粘液潴留结节C.结核结节D.术后缝线反应32.尸检病理见脏层胸膜多发、粟粒大小、一致性硬结节,首先考虑()A.小叶性肺炎B.肝癌肺转移C.血源性播散性结核D.栓塞性肺脓肿33.小血管壁纤维素性坏死,常见的疾病()A.心肌病B.良性高血压C.急进性高血压D.肺动脉高压34.下列病理改变符合病毒性肺炎的是()A.常有肺泡结构破坏B.肺泡间隔水肿,炎细胞浸润C.肺泡内壁常有大量纤维渗出D.局部区域中性粒细胞浸润35.引起肝细胞毛玻璃样变性的病原体是()A.HAVB.HBVC.HCVD.HEV36.下列疾病中,容易导致肠腔狭窄的疾病是()A.伤寒B.阿米巴肠病C.痢疾D.肠结核37.慢性肾盂肾炎的炎症性质是()A.变质性炎症B.增生性炎症C.化脓性炎症D.肉芽肿性炎症38.在淋巴结活检切片中见到单核、双核的大细胞,核仁明显且呈红色,首先考虑的疾病是()A.T细胞淋巴瘤B.霍奇金淋巴瘤C.Burkitt淋巴瘤D.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9.在子宫肌层内发现水肿的绒毛,其诊断是()A.葡萄胎B.绒毛状腺瘤C.绒毛膜上皮瘤D.侵蚀性葡萄胎40.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的疣状心内膜炎,其赘生物的主要成分是()A.纤维素B.血小板凝块C.血小板凝块和低毒化脓菌D.纤维素网络和血小板小梁41.下列可见于肝源性水肿的是()A.水肿由颜面部向全身蔓延B.可为踝部水肿C.常伴颈静脉充盈D.可为非凹陷性水肿42.患者剑突下可见搏动,深吸气后明显,可能的临床意义是()A.腹主动脉瘤B.肝血管瘤C.右心室扩大D.左心室室壁瘤43.医院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A.革兰阳性杆菌B.革兰阴性杆菌C.革兰阳性球菌D.革兰阴性球菌44.男性,46岁,发热性咳嗽、咳痰3天,右侧胸痛2天,既往“关节炎”病史,查体:T38.7℃,右下肺呼吸音减低,可闻及少许湿啰音,胸片提示右侧胸腔积液,胸水示:白细胞15,000×106/L,单核10%,pH6.9,LDH986U/L,ADA90U/L。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306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试题(网友回忆版)及详解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306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试题(网友回忆版)及详解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306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试题(网友回忆版)及详解[单选题]1.葡萄糖从肠道进入肠上皮细胞的(江南博哥)方式是()。

A.入胞B.单纯扩散C.易化扩散D.主动转运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葡萄糖从肠道进入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伴随Na+重吸收的继发性主动转运。

[单选题]2.神经冲动到达肌接头前膜时,引起开放的通道是()。

A.Na+通道B.Ca2+通道C.K+通道D.Cl-通道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当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时,接头前膜去极化,前膜对Ca2+通透性增加,Ca2+通道开放,Ca2+内流而引起之后的一系列变化。

[单选题]3.下列关于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出现低幅度动作电位B.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后,再增加刺激强度能使动作电位幅度增大C.动作电位一经产生,便可沿细胞膜作电紧张性扩布D.传导距离较长时,动作电位的大小不发生改变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A项,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只能引起去极化。

B项,可兴奋细胞接受阈(上)刺激后,再增加刺激强度,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再增大。

C项,动作电位是以局部电流形式传导的。

D项,动作电位在细胞膜的某处产生后,无论传导距离多远,其幅度和形状均不改变。

[单选题]4.红细胞悬浮稳定性降低的原因是()。

A.血浆白蛋白增多B.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C.红细胞叠连加速D.红细胞脆性增加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AB两项,血浆白蛋白增多、纤维蛋白原减少,均可使红细胞沉降率减慢,悬浮稳定性增强。

C项,红细胞发生叠连后,其沉降率加快,悬浮稳定性降低。

D项,红细胞脆性增加,表明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降低,提示红细胞衰老,而不是悬浮稳定性降低。

[单选题]5.凝血酶的主要作用是()。

A.激活因子ⅫB.分解因子ⅠC.活化血小板D.激活因子Ⅷ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凝血酶的主要作用为分解因子Ⅰ成为纤维蛋白单体,此外,还有激活FⅫ、FⅤ、FⅧ、FⅪ,活化血小板,加速凝血过程的作用。

临床生理重点总结

临床生理重点总结

14级临床生理重点总结一、名解1.生理学(physiioogy):生理学是一门研究集机体生命活动现象和规律的科学2.阈值(thresshoid):刚能引起细胞对刺激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3.兴奋性(excitability):组织细胞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4.内环境(internal enviromnment):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5.稳态(homesostasia):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种动态平衡。

6.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脂溶性物质通过脂质双分子层时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7.继发性主动运转(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许多物质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时,所需的能量并不直接来自于ATP分解,而是来自Na+在膜两侧的浓度势能差,后者是钠泵利用分解ATP释放的能量建立的。

这种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方式。

8.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RP)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存在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9.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AP): 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如果细胞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发生迅速的一过性波动。

10.阈电位(threshold membrane potential) 在一段膜上能诱发去极化和Na+通道开放之间出现再生循环的膜内膜内去极化的临界值。

11.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non): 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的增加而无长度的变化。

12.等张收缩(isotoinc contractinon):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的缩短而张力保持不变。

13.完全强直收缩(complete contraction):刺激频率更高时,每次新的收缩都出现在每次收缩的收缩期中,表现为机械反应的平缓增加。

14.不完全强直收缩(incomplete tetanus):每次新的收缩都出现在前次收缩的舒张期过程中,表现为锯齿形的收缩曲线。

医学生理学名词解释

医学生理学名词解释

1.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V)和每分钟肺血流量(Q)的比值。

2.血氧饱和度:血液中被氧结合的氧合血红蛋白(HbO2)的容量占全部可结合的血红蛋白(Hb)容量的百分比,即血液中血氧的浓度。

3.胃排空: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4. 球管平衡:近端小管对肾小球滤过液的定比重吸收。

即滤过液的重吸收始终占肾小球滤过量的65%~70%左右。

其生理意义在于使尿量不至于因肾小球的滤过增减而出现大幅度的变动。

5. 牵张反射:肌肉在外力或自身的其它肌肉收缩的作用下而受到牵拉时,由于本身的感受器受到刺激,诱发同一肌肉产生收缩的一类反射。

6. 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7. 血流速度:指血液中的一个质点在血管内移动的线速度。

8. 基本电节律:消化道平滑肌特有的电变化,是细胞自发性节律性去极化形成的。

9. 呼吸商:一定时间内机体的CO2产量与耗O2量的比值。

10.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中的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为去极化电位。

11. 等张收缩:骨骼肌中向心收缩的一种。

等张收缩时,肌肉的收缩只是长度的缩短而张力保持不变,这是在肌肉收缩时所承受的负荷小于肌肉收缩力的情况下产生的。

可使物体产生位移,因此可以做功。

12. 跨膜信号转导:某些刺激信号作用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或起受体样作用的蛋白质,在通过细胞内一系列以蛋白构象和功能变化为基础的级联反应,实现对细胞功能活动调控的过程。

13. 分节运动:小肠的一种以环行肌自动舒缩为主的节律性运动,包括收缩和舒张活动。

14. 肾糖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最低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

15. 继发性主动转运:许多物质在进行主动转运时,所需的能量并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来自Na+在膜两侧的浓度势能差,后者是钠泵利用分解ATP释放的能量建立的。

这种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16. 肌紧张:缓慢持续牵拉肌肉时,所引起的牵张反射。

药理名词解释

药理名词解释

药理名词解释1.副反应(side effect):应用治疗量药物后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反应2.躯体依赖性(physical dependence):反复用药造成身体依赖适应状态产生欣快感一旦中断用药可出现严重的阶段综合征。

3.首过效应(first pass effect):又称首过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指某些药物口服后首次通过肠壁或肝脏时被其中的酶代谢,使进人体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的现象。

4.半衰期(half life time):血浆消除t1/2,血浆药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5.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是指细菌在接触抗生素后虽然抗生素血清浓度降至最低抑菌浓度以下或已消失后,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依然维持一段时间的效应。

6.主动外排系统(active efflux system):某些细菌能将进入菌体内的药物泵出体外,这种泵因需能量故称为主动外排系统。

7.肝肠循环(hepato-enteral circulation)经门静脉、肝脏重新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8.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F)是指药物活性成分从制剂释放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和速度。

9.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有效浓度以下,但仍存留的生物效应。

10.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通常将半数中毒量(TD50)/半数有效量(ED50)或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有效量(ED50)称为治疗指数。

11.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测量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大小的一个指标,指在体外培养细菌18至24小时后能抑制培养基内病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12.消除半衰期(elimination half life):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医学生理学期末重点笔记---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医学生理学期末重点笔记---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一、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一>磷脂的分子组成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具有流动性<二>细胞膜蛋白质镶嵌或贯穿于脂质双分子层分类:表面蛋白、整合蛋白<三>细胞膜糖类多为短糖链,以共价键的形式与膜脂质或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脂或糖蛋白.二、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指物质顺浓度或电位梯度的转运过程.不消耗细胞提供的能量.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指物质逆浓度或电位梯度的转运过程.需消耗细胞提供的能量.1.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脂溶性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影响因素:浓度差通透性特点:①不依靠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②不需另外消耗能量、顺浓度差转运物质:O2、CO2、N2、<NH3>2CO、乙醇、类固醇类激素等少数几种.2.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1〕概念:一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非常小的物质,在膜蛋白质的"帮助"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分类:原发性主动转运〔简称:泵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简称:联合转运〕〔1〕原发性主动转运primary active transport概念:指物质在细胞膜"生物泵"的帮助下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转运过程.Na+-K+泵又称Na+-K+-ATP酶,简称钠泵.机制:当膜内[Na+]↑/胞外[K+]↑,钠泵激活↓ATP酶〔钠泵〕ATP------------------→ADP + 能量↓2K+泵至细胞内;3Na+泵至细胞外↓维持[Na+]膜外高、[K+]膜内高的不均匀分布状态生理意义•胞内低Na,维持细胞体积•胞内高K,酶活性----新陈代谢正常进行•势能储备钠、钾的易化扩散继发性主动转运,联合转运•生电效能〔2〕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概念: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分类:①同向转运:Na+-葡萄糖同向转运体,Na+-氨基酸同向转运体〔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②逆向转运:钠钙交换体〔心肌细胞〕4. 入胞和胞吐①离子通道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②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③酶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第三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细胞的生物电现象〔跨膜电位〕:静息电位、动作电位一、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1.概念:静息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的稳定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2.与RP相关的概念:••➢极化:RP存在时,细胞膜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极化.➢去极化:膜内外电位差向小于RP值的方向变化的过程.➢超极化:膜内外电位差向大于RP值的方向变化的过程.➢复极化:去极化后再向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反极化:细胞膜由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变为内正外负的极性反转过程.3.机制原理:带电离子跨膜转运条件:①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②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安静时,细胞膜主要对K+通透机制:K+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A-不能向膜外扩散↓[K+]内↓、[A-]内↑→膜内电位↓<负电场>• [K+]外↑→膜外电位↑<正电场>↓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极化状态↓当扩散动力与阻力达到动态平衡时=RP结论: RP是K+的平衡电位影响因素:•细胞膜两侧离子的浓度差•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钠泵的活动二、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1.概念:细胞膜受到有效刺激时,在RP的基础上发生的一个快速的、可逆的、可远距离传播的电位变化.2.动作电位变化过程3.特征:①具有"全或无"的现象:即同一细胞上的AP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的现象.②是非衰减式传导的电位.③动作电位之间不融和4.动作电位的意义:AP的产生是细胞兴奋的标志,即AP=兴奋5.与AP有关的概念➢兴奋性:活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刺激:能引起细胞或组织发生反应的所有内、外环境的变化.➢反应:细胞或组织对刺激产生的应答表现.有两种形式:兴奋:组织受刺激后由静息→活动或由活动弱→强的过程.抑制:组织受刺激后由活动→静息或由活动强→弱的过程.●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和腺体●兴奋性的指标————阈值〔threshold>阈强度〔阈值〕:刚能引起细胞或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阈值与兴奋性的高低呈反变关系.●刺激强度的表示方法1、阈刺激:刚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此刺激的强度即称为阈强度〕2、阈上刺激:3、阈下刺激:6.形成机制原理:带电离子跨膜转运条件:⑴. 细胞膜两侧离子的浓度差——电化学驱动力•等于膜电位和该离子平衡电位之差•对Na+的驱动力:E m -E Na =-70-60 = -130mv•对K+的驱动力:E m -E k = -70+90 = 20mv⑵.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膜在受到阈刺激而兴奋时,对Na+的通透性增加,继而对K+通透性增加.结论:①AP的上升支由Na+内流形成,下降支是K+外流形成的,后电位是Na+-K+泵活动引起的.②AP去极相末=Na+的平衡电位.7.相关实验和实验结论实验1: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电压钳〔voltage clamp〕技术实验结论1•内向电流,形成AP上升支〔去极化〕;外向电流,形成AP下降支〔复极化〕.内向电流是Na+电流;外向电流是K+电流•时间依赖性——先产生内向电流〔Na+通透性↑〕,继而产生外向电流〔Na+通透性↓,K+通透性↑〕.实验结论2⑴细胞膜离子通透性的电压依赖性:如果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可使细胞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则会产生膜去极化和钠电导之间存在正反馈〔图1〕,即再生性循环<regenerative cycle>,进一步去极化产生AP〔图2绿线示〕;〔如果刺激强度小于阈值,细胞膜去极化幅度低,没有达到阈电位,则不会产生这种再生性循环,无法产生AP〔图2黑和红线示〕图1 图2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能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因此动作电位的引起过程:阈刺激↓Na+内流,细胞膜去极化↓达阈电位↓Na+通道大量开放,Na+大量内流↓AP⑵.细胞膜离子通透性的时间依赖性:先Na+通透性↑,继而Na+通透性↓,K+通透性↑实验2:细胞膜通透性〔膜电导〕变化的实质——膜片钳技术<patch clamp technique>概念:指已兴奋与邻近未兴奋的心肌细胞之间形成电位差,出现电荷移动,称为局部电流电流方向:作用:使未兴奋部细胞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产生AP.这样的过程在膜表面连续进行下去,就表现为兴奋在整个细胞的传导.有髓鞘N纤维AP的传导——跳跃式三、局部电位:local potential概念:阈下刺激引起的低于阈电位的去极化称局部电位.特点:①不具有"全或无"现象.其幅值可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②衰减式传导;③具有总和效应:时间性和空间性总和第四节肌细胞的收缩功能<一>收缩形式1.单收缩和强直收缩<1>.单收缩:肌肉受到一次刺激,引起一次收缩和舒张的过程称为单收缩.<2>.复合收缩①不完全强直收缩:新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内②完全强直收缩:新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缩短期内2.等长收缩与等张收缩• 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增加而长度不变的收缩,称为等长收缩.当负荷等于或大于肌张力时,出现等长收缩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缩短而张力不变的收缩,称为等张收缩.当负荷小于肌张力时,出现等张收缩<二>影响收缩因素外在因素:前负荷和后负荷内在因素:肌肉的收缩能力1.前负荷或肌肉初长度:前负荷<preload>:肌肉在收缩之前所承载的负荷肌肉初长度<initial length>:前负荷使肌肉被拉长到某一长度可以用肌肉初长度表示前负荷的大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前负荷↑,粗细肌丝重叠↑,肌缩速度、幅度和张力↑.反之亦然2.后负荷<after load>:肌肉收缩时遇到的负荷和阻力后负荷过大,虽肌缩张力↑,但肌缩速度、幅度↓,不利作功;后负荷过小,虽肌缩速度、幅度↑,但肌缩张力↓,也不利作功.3.肌肉收缩能力:指与负荷无关、决定肌肉收缩效应的内在特性.肌缩能力↑→肌缩速度、幅度和张力↑肌缩能力↓→肌缩速度、幅度和张力↓第二章小结练习• 1. Na+-K+-ATP酶每分解1分子A TP可将__个Na+移出胞外,同时将__个K+移入胞内.• 2. 在肌肉兴奋-收缩偶联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物质是____.• 3. 细胞内外正常Na+、K+浓度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_______的作用• 4. 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可使〔〕A、乙酰胆碱释放增加B、乙酰胆碱释放减少C、胆碱酯酶活性增加D、胆碱酯酶活性降低E、骨骼肌终板处的乙酰胆碱受体功能障碍案例Case 1.A 43-year-old man presents to the physician’s clinic with plaints of epigastric pai n. After a thorough workup, the patient is diagnosed with peptic ulcer disease. He is started on a medication that inhibits the "proton pump" of the stomach.QUESTIONS:•What is the "proton pump" that is referred to above?•What type of cell membrane transport would this medication be blocking?•What are four other types of transport across a cell membrane?ANSWERS TO CASE 1: MEMBRANE PHYSIOLOGY•◆Proton pump: H+-K+-ATPase <adenosine triphosphatase> pump.•◆Type of cell membrane transport: Primary active transport.•◆Other types of transport: Simple diffusion, facilitated diffusion, 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cotransport and countertransport [exchange]>, endocytosis and exocytosis.Case 2.某男性患者,16岁,近来运动后感到极度无力,尤其是在进食大量淀粉类食物后加重.门诊检查血清钾正常〔4.5 mmol/L〕,但运动后血清钾明显降低〔2.2 mmol/L〕,经补钾治疗后症状缓解.1.为什么低血钾会引起极度肌肉无力?2.为什么在进食大量淀粉后症状加重?3.血钾增高时对肌肉收缩有何影响?为什么?。

生理学名词解释 (9)

生理学名词解释 (9)

生理学名词解释1.绪论A.人体生理学:以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为研究目标,而且与医学实践密切地联系着,故通常将人体生理学简称为生理学。

B.兴奋: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或者由活动较弱转变为活动较强。

C.兴奋性:机体接受刺激发生反响的能力和特征称为兴奋性。

D.神经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神经纤维的联系对机体各局部的功能活动发生调节作用。

E.体液调节:体内的一些化学物质通过细胞外液或血液循环,作用于机体的某些组织或器官,对其活动起促进或抑制作用。

F.自身调节:不依赖于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机体组织.细胞自身对刺激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响。

G.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接触的液体环境,细胞外液即为机体的内环境,以区别个体生存的自然外环境。

H.正反响:反响的结果增强了输入对输出的影响,即反响信息的作用促进或加强了控制信息,功能是促进机体某些生理过程逐步加强直至完成。

I.负反响:反响的结果制约了输入对输出的影响,即反响信息的作用制约了控制信息,其意义是维持机体功能活动的稳态。

2.细胞的根本功能A.被动转运:溶质顺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形式,其主要特点是消耗电-化学势能而不需要ATP分解供能,直至电-化学势能消耗为零,被动转运停止。

B.单纯扩散:小分子脂溶性物质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

C.易化扩散:一些非脂溶性或难溶于脂肪的小分子物质在细胞膜中某些蛋白质“帮助〞下能顺电-化学梯度跨膜扩散。

D.主动转运:通过ATP分解耗能,将物质逆电-化学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

E.继发性主动转运:细胞膜蛋白利用原发性主动转运产生的膜内外Na+浓度势能,在Na+易化扩散的同时,引起其他物质的主动转运。

这种间接利用ATP能量,伴随Na+易化扩散的逆电-化学梯度转运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F.阈电位:能够引起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产生峰电位〔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水平称为阈电位。

G.阈值:包括基强度和时值,将刺激作用时间足够长的条件下,能引起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基强度;时值指在保持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的条件下两倍基强度的刺激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的刺激持续时间。

医学基础知识:生理学名词解释-细胞的基本功能

医学基础知识:生理学名词解释-细胞的基本功能

医学基础知识:生理学名词解释-细胞的基本功能我们对医学基础知识里生理学各章节涉及到的重要名词解释进行整理,今天我们总结细胞的基本功能这一章节的名词解释,具体内容如下:继发性主动转运:依赖离子泵转运而储备的势能从而完成其他物质的逆浓度的跨膜转运,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或简称联合转运。

出胞:某些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以分泌囊泡的形式由细胞排出的过程,称为出胞。

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神经细胞分泌递质等。

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到刺激时(安静状态)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静息电位现为膜内较膜外为负。

动作电位:指细胞受到一个阈或阈上刺激时,在膜的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两侧电位的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和复原。

局部兴奋:当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时,在受刺激的局部出现一个较小的膜的去极化,由于距阈电位近,因而再接受刺激时容易产生兴奋,其兴奋性升高,称为局部兴奋全或无现象: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动作电位;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后,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再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高,也不随传导距离的延长而衰减,称为全或无现象阈电位:在一段膜上能够诱发去极化和Na+通道开放之间出现再生性循环的膜内去极化的临界值,称为阈电位,这是用膜本身去极化的临界值来描述动作电位产生阈强度(阈值):指能引起组织兴奋所必需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值。

它能近似地反映组织奋性高低。

阈值愈小,该组织兴奋性愈高;反之,阈值愈大,则兴奋性愈低。

兴奋-收缩耦联:指在以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的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存在着某种中介性过程把二者联系起来,这一过程就叫做兴奋-•收缩耦联。

初长度:前负荷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的状态,使其具有一定的长度,称为初长度。

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的增加而无长度的缩短,称为等长收缩。

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的缩短而张力保持不变,称为等张收缩。

ebdrtve医学_生理学名词解释

ebdrtve医学_生理学名词解释

^| You have to believe, there is a way. The ancients said:"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trying to enter". Only when the reluctant step by step to go to it 's time, must be managed to get one step down, only have struggled to achieve it.-- Guo Ge Tech1. Negative feedback:负反馈:在一个闭环系统中,控制部分活动受受控部分反馈信号(Sf)的影响而变化,若Sf为负,则为负反馈。

其作用是输出变量受到扰动时系统能及时反应,调整偏差信息(Se),以使输出稳定在参考点(Si)。

2. homeostasis(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之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即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为稳态。

3. Autoregulation:自身调节,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和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4. Paracrine:旁分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细胞外液扩散而作用于临近靶细胞的作用方式。

5. 局部电位:由阈下刺激引起局部膜去极化(局部反应),引起邻近一小片膜产生类似去极化。

主要包括感受器电位,突触后电位及电刺激产生的电紧张电位。

特点:分级;不传导;可以相加或相减;随时间和距离而衰减。

6. 内向电流:指细胞膜激活时发生的跨膜正离子内向流动或负离子外向流动。

7. fluid mosaic model:液态镶嵌模型,是有关膜的分子结构的假说,内容是膜的共同特点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骨架,其中镶嵌有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因而也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8. 跳跃式传导:有髓纤维受外加刺激时,动作电位只能发生在相邻的朗飞结之间,跨髓鞘传递。

生理学课件之细胞主动转运

生理学课件之细胞主动转运
一、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 化学门控通道:N型Ach受体 • 电压门控通道:突触前膜钙通道 • 机械门控通道:血管平滑肌
17
一、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一)化学门控通道
化学物质→细胞膜上受体→通道蛋白变构而开放 →相应的离子易化扩散 →膜电位变化
神经-肌接头乙酰胆碱(Ach)介导的信号: N末梢→ Ach→通道变构开放 → Na+内流→终板电位
4、第二信使
• 环一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cAMP) • 环一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 cGMP) • 三磷酸肌醇(inositol triphosphate, IP3) • 二酰甘油(diacylglycerol, DG) • 其它:Ca2+ ,NO
3、G蛋白效应器(G protein effector )
➢腺苷酸环化酶(adenylyl cyclase, AC) ➢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 PLC) ➢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 PLA2) ➢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PDE)
22
(一)主要的信号蛋白和第二信使
• 概念 • 生理意义: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基础
• 主要通路:
受体(receptor,R):细胞中具有接受和转导信号功能 的蛋白质。有膜R、胞质R、核R 配体(ligand):能与受体发生特异结合的活性物质
水溶性配体:膜R 脂溶性配体:胞质R、核R
16
细胞的信号转导
• 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 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 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 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第二章-药物转运及转运体教学文稿

第二章-药物转运及转运体教学文稿
➢ ABCC2的主要功能:1、限制肠腔内药物摄入肠细胞;2、限制药物从血液 循环摄入脑、胎盘细胞内;3、将肝细胞、肾小管细胞及肠上皮细胞中药物 排至邻近腔隙,加快药物从这些组织部位的消除。
➢ 因此,ABCC2在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ABCC2与多药耐药
1. ABCC2能将多种化疗药物从细胞内泵出细胞以降低细胞内药物浓度和减轻细胞毒 作用,进而可使机体对肿瘤药物产生耐药。
[A-] = [HA]
当pH = pKa时,
[HA] = [A-]
pKa 即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在50% 解离时的溶液pH值。
例:丙磺舒的pKa=3.4
胃液pH=1.4
10pH-pKa=
[离子型] [非离子型]
101.4-3.4=
[离子型] [非离子型]
1 100
[离子型]
= [非离子型]
血液pH=7.4 [离子型]
1. Dubin-Johnson综合征又称为慢性特发性黄疸,为遗传性结合胆红 素增高Ⅰ型
2. Dubin-Johnson综合征,由于MRP2基因突变致使结合胆红素从肝 细胞向毛细胆管的运转发生障碍,结果使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血 结合胆红素水平增高,病人出现黄疸。
MRP2
三、ABCG2
ABCG2,即乳腺癌耐药蛋白(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BCRP),属于半转运 流出泵,主要在乳腺、胎盘和肝细胞胆管 侧表达。
10pH-pKa=
[非离子型]
107.4-3.4=
[离子型] [非离子型]
10000 1
=
[离子型]Leabharlann [非离子型]➢ 苯巴比妥(弱酸性药物)误服中毒, ➢ 碱化尿液? ➢ 酸化尿液?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生理学·名词解释记在前面的话:教研室新编名解共180个,期末考出5题,每题2分,共计10分,是生理考试必得之分。

因为我是在期末考当天早上才拿出来名解并作简单记忆的,深感时间不足,故特意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望大家在平日里或期末考前较长时间内就能做好准备。

此处所有的解释基本上源于课本和郭老师编著的《生理学课堂笔记及自测题》,并有本人的稍稍改动以及少数创新。

因时间匆忙,定有错误,请学弟学妹们不断更新修改并加以补充。

第一临床医学院2013级临床(8)班程长第一章·绪论1.稳态(homeostasis)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温度、pH、渗透压)及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现也指机体所有生理活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旁分泌(paracrine)指组织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不经血液运输,而是在组织液间扩散,作用于邻旁细胞的分泌方式。

3.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指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而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4.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有“滞后性”和“波动性”的特点,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方式。

)5.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

(使某一生理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最大效应。

)6.前馈(feed-forward)在自动控制系统中,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到达前已接受前馈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

(快速且具有预见性,但可能引起失误。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7.经载体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via carrier)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在载体蛋白介导下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转运,属于载体介导的被动转运。

医学细胞生物学列表比较全部的物质跨膜转运方式

医学细胞生物学列表比较全部的物质跨膜转运方式

医学细胞生物学列表比较全部的物质跨膜转运方式示例文章篇一:《医学细胞生物学中的物质跨膜转运方式大比较》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要一起走进医学细胞生物学中超级有趣的一个部分——物质跨膜转运方式。

这就像是一场细胞里的运输大冒险呢!咱们先来说说简单扩散。

简单扩散呀,就像是在一个超级大的游乐场里,没有任何工作人员来管你,你可以自由自在地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地方。

那些小分子,像氧气啦、二氧化碳啦,它们就特别聪明。

它们不需要任何特殊的“交通工具”,也不需要别人帮忙,自己就能从细胞膜的一侧溜达到另一侧。

你看,细胞膜就像一道有很多小缝隙的墙,这些小分子就顺着浓度差这个“小滑梯”,从高浓度的地方滑到低浓度的地方。

这是不是很神奇呀?就好像是小水滴从高处往低处流一样自然。

你想啊,如果细胞里的氧气都不能这么自由地进出,那细胞不就憋坏了?这简单扩散就像是细胞的一个小秘密通道,默默地为细胞的生存做贡献呢。

然后就是易化扩散啦。

这个可就有点不一样喽。

想象一下,你要去一个很高级的地方,但是门口有个保安,不是谁都能随便进的。

易化扩散就像是有个特殊的通行证一样。

那些像葡萄糖、氨基酸这样的小分子,它们自己很难直接穿过细胞膜这道“大门”。

这时候就需要一些特殊的“小助手”,就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或者通道蛋白。

载体蛋白就像是一个贴心的小管家,它会和要转运的分子结合,然后把分子送到细胞膜的另一边。

通道蛋白呢,就像是一个专门为某些分子开的小隧道,分子可以顺着这个隧道快速地通过细胞膜。

这就好比是坐过山车,你得坐在座位上(载体蛋白或者通道蛋白),然后才能顺利地完成这趟刺激的旅程。

要是没有这些小助手,葡萄糖和氨基酸这些重要的物质怎么能进入细胞,为细胞提供能量和原料呢?再来说说主动运输。

这可就厉害了,主动运输就像是一个超级勇敢的快递员。

细胞有时候需要把一些物质从低浓度的地方运到高浓度的地方,这可不容易,就像你要把一个很重的东西从山脚搬到山顶一样。

这个时候主动运输就开始发挥作用了。

临床医学基础综合试题题库

临床医学基础综合试题题库

临床医学基础综合试题题库一.单选题(共135题,每题1分)1.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时被激活的Th1细胞主要分泌哪种细胞因子激活招募巨噬细胞A. IL-4B. IL-10C. TNFD. IFN-γE. 以上都是正确答案:D。

考生答案:D。

2. 患者,男,21岁.缓起腹痛, 逐渐加剧并转移至右下腹疼痛3小时.检查呈右下腹压痛和反跳痛体征.首先考虑的诊断是A. 胃穿孔B. 急性肠炎C. 急性阑尾炎D. 腹膜炎E. 急性胆囊炎正确答案:C。

考生答案:C。

3. 属于前庭小脑的是A. 小脑前叶B. 小脑后叶C. 小脑蚓部D. 小脑半球E. 绒球小结叶正确答案:E。

考生答案:A。

4. 男,30岁,消化性溃疡反复发作4年,经抑制胃酸分泌、抗幽门螺杆菌等内科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

术中见胃皱襞显著增厚,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明显的壁细胞增生。

导致上述病理改变最可能的内源性物质是A. 乙酰胆碱B. 促胃液素C. 组胺D. 促胰液素E. 生长抑素正确答案:B。

考生答案:B。

5. 缺乏细胞壁结构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A. 螺旋体B. 放线菌C. 支原体D. 噬菌体E. 酵母菌正确答案:C。

考生答案:C。

6. 6个月-2岁婴幼儿“秋季腹泻”的最主要病原体A. 肠道腺病毒B. 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C. 志贺菌D.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 轮状病毒正确答案:E。

考生答案:E。

7. 9个月男孩,反复抽搐4次,智力差,表情呆滞。

皮肤白嫩,头发黄色,尿有霉臭味。

为明确诊断,应选择的检查是( )A. 脑电图B. 腕部摄片C. 染色体检查D. 血T3、T4、TSHE. 尿三氯化铁试验正确答案:E。

考生答案:E。

8. 关于化学性突触传递的特征,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 总和B. 后放C. 双向性传递D. 兴奋节律的改变E. 对内环境变化敏感正确答案:C。

考生答案:C。

9. 某女性糖尿病患者自叙不洁性生活后外阴搔痒和白带增多三天,取少许阴道分泌物镜检可见阴道毛滴虫活动和假菌丝,但未见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应首选哪种药物治疗()A. 甲硝唑B. 咪康唑C. 氟康唑D. 头孢三嗪(菌必治)E. 制霉菌素正确答案:E。

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名词解释

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名词解释

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名词解释引言:在医学领域中,有许多术语和概念需要仔细解释,以确保正确理解和应用。

其中之一是继发性主动转运。

本文将为读者解释这一概念并探讨其在医疗实践中的重要性。

正文:1. 什么是继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是指在疾病或病理状态下,机体通过主动途径转移病变,抑制、扩散或改变原有病变区域内的炎症反应或异常情况。

这种转运过程通常由机体内部的细胞、分子及其相互作用引发,以维持生命平衡和功能稳定。

2. 转运的机制继发性主动转运涉及多种机制和细胞类型的相互作用。

这些转运机制可能包括炎症因子的释放、细胞迁移、脂质代谢的改变、免疫细胞的活化及介导等。

这些机制一起协同工作,以帮助机体在异常状况下适应和应对。

3. 继发性主动转运的重要性继发性主动转运在维持个体健康和应对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疾病状态下,机体会出现各种炎症、损伤和代谢异常,继发性主动转运可以通过调节这些异常情况,减轻病变程度、限制病变范围,甚至逆转疾病进展。

例如,在癌症的发展过程中,继发性主动转运可以促使肿瘤细胞从原发肿瘤转移到其他部位,从而降低原发病灶的致命影响。

4. 临床应用继发性主动转运的理解对医务工作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了解继发性主动转运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医生可以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法和策略,以最大程度地促进细胞功能的恢复和身体健康的提升。

此外,研究继发性主动转运可能为开发新药物和治疗方法提供新途径。

5. 挑战与展望尽管对继发性主动转运已有一定的了解,但该领域的研究还存在许多挑战和未知。

例如,我们仍需要进一步揭示转运机制中细胞和分子的相互作用方式、相关的信号通路以及如何调节这些过程。

此外,继发性主动转运在不同疾病中可能有不同的影响和效应,这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结论:继发性主动转运作为一种疾病状态下机体自我调节的重要过程,帮助机体适应并应对异常情况。

对于临床医务工作者而言,了解继发性主动转运的机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指导治疗策略和新药开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转运对象:①葡萄糖和氨基酸在小肠粘膜上皮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重吸收;②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被神经末梢重吸收;③甲状腺上皮细胞的聚碘;④肾小管上皮细胞的Na+-H+交换、Na+-Ca2+交换等。

3.特点:①间接利用细胞代谢产生的ATP能量;②介导转运的膜蛋白为转运体。

如果被转运的离子或分子都向同一方向运动,称为同向转运,相应的转运体称为同向转运体;如果被转运的离子或分子彼此向相反方向运动,则称为反向转运或交换,相应的转运体称为反向转运体或交换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