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内科学-刘刚-第3章哮病-(1)教学讲义PPT
合集下载
哮病中医内科学课课件
• •
•
•
【结语】
• 一、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以喉中
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为特征。 • 二、病理因素以痰为主,痰伏于肺,遇感诱发。 发病机理为痰气搏结,壅阻气道,肺失宣降。 • 三、发时以邪实为主,治当祛痰利气,攻邪治标; 反复发作,则由实转虚,且虚实之间常常互为因 果,邪实与正虚错杂为患,治当补正祛邪兼施。
一概述:
• (一)涵义:
• •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 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原因是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以致痰 阻气道,肺气宣降功能失常。从解剖角度看,由 于气道挛急所致。
• 释义: • ①证候特征:呼吸困难、喉中哮鸣。 • ②反复性—突然性、反复性、短暂性。 • ③反复性说明次病可分为发作期、缓解
• 2.哮病与支饮 • 支饮是另一种特殊的喘。虽然也有痰鸣气
喘的症状,但多指左心衰,两者发病的解 剖部位有显著的不同(哮病从解剖角度看, 由于气道挛急所致),但临床上有时不好 区别,而且用药截然不同。
• 3.哮病与肺胀: •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导致肺脾。肾三脏受累,痰浊、水饮与血瘀互 结,以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症见胸部膨满, 憋闷如塞,喘息上气,咳嗽痰多,烦躁心悸, 面色晦暗等。 哮病:为诱因引动宿痰,痰阻气道,气道挛急, 肺失肃降而成,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病。 联系:哮病反复发作,可向肺胀转化。
期。 • ④第一个句号后的话是对本病发作期临 床表现的进一步描述。 • ⑤别名:哮吼。
(二)历史沿革
• 1、《内经》虽无哮病之名,但有关喘鸣
的记载与本病相似。 • 2、《金匮要略》对哮病的临床表现及治 疗论述颇详。“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 射干麻黄汤主之。” • 3 、元 · 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并阐明病 理因素“专主于痰”,提出“未发以扶 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治疗 原则。 • 4 、明 · 虞摶《医学正传》对哮喘作了明
中医内科学——哮病《精选》.ppt
最新.课件
40
• (5)常用药: • 白芥子——温肺利气涤痰; • 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 • 莱菔子——行气祛痰; • 麻黄——宣肺平喘; • 杏仁、僵蚕——祛风化痰; • 厚朴、半夏、陈皮——降气化痰; • 茯苓——健脾化痰。
最新.课件
41
• (6)加减:
• 痰壅喘急,不能平卧,加用葶苈子、猪牙 皂泻肺涤痰,必要时可暂予控涎丹泻肺祛 痰;
• 3、元·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并阐明病理 因素“专主于痰”,提出“未发以扶正气 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治疗原则。
• 4、明·虞抟《医学正传》对哮喘作了明确
的区别。
最新.课件
4
(三)病证范围
• 1.本篇所论哮病包括西医学的支气管哮 喘、哮喘性支气管炎、嗜酸性细胞增多 症(或其它急性肺部过敏性疾患)引起 的哮喘。
• 舌脉:舌质淡或偏红,或紫黯,脉沉细 或细数
最新.课件
43
• (2)证机概要:哮病久发,痰气瘀阻, 肺肾两虚,摄纳失常。
• (3)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 (4)主方:平喘固本汤加减。本方补益 肺肾,降气平喘,适用于肺肾两虚,痰 气交阻,摄纳失常之喘哮。
• 平喘固本汤由党参、五味子、冬虫夏草、 胡桃肉、脐带、沉香、苏子、款冬花、 半夏、橘紅、磁石组成。
• 舌脉:舌苔厚浊,脉滑实。
最新.课件
38
• (2)证机概要:痰浊伏肺,风邪引触, 肺气郁闭,升降失司。
• (3)治法: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 (4)主方:三子养亲汤加味。本方涤痰 利窍,降气平喘,用于痰壅气实,咳逆 息涌,痰稠粘量多,Fra bibliotek闷,苔浊腻者。
最新.课件
39
三子养亲汤
《中医内科学》哮病 ppt课件
证治分类(发作期-冷哮)
证侯: 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 满闷如窒,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色 白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 怕冷,天冷或受寒易发,兼风寒表证。
舌脉:舌质淡,苔白滑。 脉象:脉浮紧或弦紧。
ppt课件
19
证治分类(发作期-冷哮)
证机概要: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 气阻,肺失宣畅。
治 法: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代 表 方: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
。
ppt课件
20
证治分类(发作期-冷哮)
方解: 麻黄桂枝解表散寒,宣肺平喘 干姜、细辛温肺化饮; 五味子敛肺止咳;
小青龙汤→芍药和营养血; 半夏燥湿化痰; 甘草调和诸药。
射干麻黄汤→射干、款冬花、紫苑祛痰利 肺,止咳平喘。
8
讨论范围
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嗜酸性 粒细胞增多症(或急性肺部过敏性疾患 )引起的哮喘。
ppt课件
9
病因
外邪侵袭
饮食不当
病
因
情 志 刺激
体虚病后
ppt课件
10
诱因
ppt课件
11
病因病机
主因:内有宿痰 诱因:外邪侵袭:风寒、风热、烟尘异味。
饮食不当:生冷、肥甘厚味、海膻发物。 情志刺激:肝气郁结、肝郁化火、横克脾土。 体虚病后:素体虚弱、病后体虚。
↓ 痰气博结,壅塞气道,肺失宣降
↓ 哮病
ppt课件
12
病因病机
病位:肺,与脾、肾关系密切。 基本病机:痰气博结,壅阻气道,肺失
宣降。 病理性质:邪实正虚。 病理因素:痰
ppt课件
13
诊查要点
病史:有过敏史及家族史,诱因。 症状:特点:反复发作,持续时间;
中医内科学-哮病课件
C.越婢加术汤
D.越婢加半夏汤
E.小青龙加石膏汤
(二)填空题:
治疗哮病的首要原则是,发作时
,平时
.
(三)简答题:
哮病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四)论述题:
1 .试述哮病与喘证的区别与联系. 2 .试述“痰”在哮病发病中的意义.
27
病案分析
杨某,男, 20岁,工人。经常发作性喉间哮 鸣气急6年,入夏即发。最近哮喘又作,喘 息抬肩,喉中痰鸣如锯,不能平卧,痰黄 粘稠,咳吐不利,口渴喜冷饮,胸闷、心 悸,疲乏无力,舌红,两侧糜烂,舌苔薄
膈 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咯吐不爽,色白而多泡沫,
(舌(脉兼))面口色不青晦渴,或 渴 喜 热 饮 , 形 寒 怕 冷 , 天 冷 或 受 寒 易 发,
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证机概要:
治 法:
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畅。 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代 表 方:
射干麻黄汤
16
热哮证 (发作期)
证 候: (主) 喉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息涌,胸高胁胀,咳呛 阵作,咯痰色黄或白,黏浊稠厚,排吐不利,
拘泥于祛邪
若发生喘脱危证—— 当给予扶正救脱
平时应扶正治本:阳气虚者予以温补,阴虚者予以滋养,
分别采取补肺、健脾、益肾等法,以减少或控制其发作。
14
(三) 分证论治
哮病
发作期
缓解期
冷 哮 证
证
肺肺 脾肾 气两 虚虚 证证
15
寒哮证 (发作期)
证 候: (主) 喉中哮鸣 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胸
证 候: (主) 哮病反复久发,喘息鼻煽,张口抬肩,气短息促,
(兼) 烦躁,昏蒙,面青,四肢厥冷,汗出如油,
《中医内科学》哮病-ppt课件全文
哮病:为诱因引动宿痰,痰阻气道,气道挛急, 肺失肃降而成,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病。
联系:哮病反复发作,可向肺胀转化。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①首辩已发、未发:
已发——平静时突发胸部满闷,呼吸喘促,喉中哮鸣,伴咳嗽, 咯痰不利,甚则张口抬肩,唇甲青紫,额汗,心悸、烦躁不宁。
未发——可无明显的症状与体征;或仅有轻微的咳嗽、咯痰、呼 吸紧迫等;日久反复发作,可见气喘、咳嗽、咯痰、呼吸时喉间 哮鸣有声、自汗、畏风、神疲形衰、腰酸浮肿。
发时攻邪治标,祛痰利气
热痰——清化肃肺 风痰为患——祛风涤痰
平时应扶正治本
辨其阴阳 区别脏腑
寒热错杂——温清并施 阳虚——温补
阴虚——滋养 补肺 健脾 益肾
注意事项
反复发作,发时正虚邪实,兼顾治疗,不可拘泥于攻邪。 注意治痰。 慎用辛散,汗出伤正,易致复发。 缓解期补益肺肾,可减轻或减少其发作。
(三)分型施治
治法: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主方:三子养亲汤加味
常用药:
白芥子、苏子、莱菔子、麻黄、杏仁、僵蚕、厚 朴、半夏、陈皮、茯苓。
5、虚哮
症状: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 甚,发作频繁,甚则持续喘哮,口唇爪甲青紫, 咯痰无力,痰涎清稀或质粘起沫,面色苍白或颧 红唇紫,口不渴或咽干口渴,形寒肢冷或烦热, 舌质淡或偏红,或紫黯,脉沉细或细数。 证机概要:哮病久发,痰气瘀阻,肺肾两虚,摄 纳失常。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主方:平喘固本汤加减。 常用药:
哮病
一概述:
(一)涵义: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 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原因是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以致痰阻 气道,肺气宣降功能失常。从解剖角度看,由于 气道挛急所致。
联系:哮病反复发作,可向肺胀转化。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①首辩已发、未发:
已发——平静时突发胸部满闷,呼吸喘促,喉中哮鸣,伴咳嗽, 咯痰不利,甚则张口抬肩,唇甲青紫,额汗,心悸、烦躁不宁。
未发——可无明显的症状与体征;或仅有轻微的咳嗽、咯痰、呼 吸紧迫等;日久反复发作,可见气喘、咳嗽、咯痰、呼吸时喉间 哮鸣有声、自汗、畏风、神疲形衰、腰酸浮肿。
发时攻邪治标,祛痰利气
热痰——清化肃肺 风痰为患——祛风涤痰
平时应扶正治本
辨其阴阳 区别脏腑
寒热错杂——温清并施 阳虚——温补
阴虚——滋养 补肺 健脾 益肾
注意事项
反复发作,发时正虚邪实,兼顾治疗,不可拘泥于攻邪。 注意治痰。 慎用辛散,汗出伤正,易致复发。 缓解期补益肺肾,可减轻或减少其发作。
(三)分型施治
治法: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主方:三子养亲汤加味
常用药:
白芥子、苏子、莱菔子、麻黄、杏仁、僵蚕、厚 朴、半夏、陈皮、茯苓。
5、虚哮
症状: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 甚,发作频繁,甚则持续喘哮,口唇爪甲青紫, 咯痰无力,痰涎清稀或质粘起沫,面色苍白或颧 红唇紫,口不渴或咽干口渴,形寒肢冷或烦热, 舌质淡或偏红,或紫黯,脉沉细或细数。 证机概要:哮病久发,痰气瘀阻,肺肾两虚,摄 纳失常。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主方:平喘固本汤加减。 常用药:
哮病
一概述:
(一)涵义: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 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原因是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以致痰阻 气道,肺气宣降功能失常。从解剖角度看,由于 气道挛急所致。
哮病-()PPT课件
29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肺气胀满, 不能敛降
肺胀 重症
哮病大发作 持续不缓解
邪实:痰浊壅盛、胸高气促、
喘脱危候
张口抬肩
正虚:
心:面色青紫、烦躁昏昧(心阳虚) 肾:肢体浮肿、四肢厥冷(肾阳虚)
哮病的发生为痰伏于肺,每因外 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刺激、体虚 劳倦等诱因引动触发,致痰壅气道, 肺失宣降。
四.诊查要点
诊断依据: (1)多与先天禀赋有关。 (2)呈反复发作性。 (3)发病突然,可见鼻痒、喷嚏、喉中哮鸣 声,甚至面色苍白、唇甲青紫,数分钟或 数小时后缓解。 (4)平时一如常人,或轻微疲劳、纳差。
回阳急救汤
附子、干姜、肉桂、四君子汤、陈皮、 五味子
(二)缓解期
1.肺脾气虚证 喉中时有轻度痰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 怕风,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证机概要:哮病日久,肺脾气虚 治法:培土生金 代表方剂:六君子汤
六君子汤
四君子汤、陈皮、半夏、生姜、大枣
2.肺肾两虚证
气促,咳痰,腰膝酸软;或五心烦热,舌红 少苔,脉细数;或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质胖, 脉沉细。
第三节
定义 历史沿革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哮病
一. 定义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 则喘息不能平卧。
二.哮病的历史沿革
元代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并提出“未发 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治 则。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肺气胀满, 不能敛降
肺胀 重症
哮病大发作 持续不缓解
邪实:痰浊壅盛、胸高气促、
喘脱危候
张口抬肩
正虚:
心:面色青紫、烦躁昏昧(心阳虚) 肾:肢体浮肿、四肢厥冷(肾阳虚)
哮病的发生为痰伏于肺,每因外 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刺激、体虚 劳倦等诱因引动触发,致痰壅气道, 肺失宣降。
四.诊查要点
诊断依据: (1)多与先天禀赋有关。 (2)呈反复发作性。 (3)发病突然,可见鼻痒、喷嚏、喉中哮鸣 声,甚至面色苍白、唇甲青紫,数分钟或 数小时后缓解。 (4)平时一如常人,或轻微疲劳、纳差。
回阳急救汤
附子、干姜、肉桂、四君子汤、陈皮、 五味子
(二)缓解期
1.肺脾气虚证 喉中时有轻度痰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 怕风,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证机概要:哮病日久,肺脾气虚 治法:培土生金 代表方剂:六君子汤
六君子汤
四君子汤、陈皮、半夏、生姜、大枣
2.肺肾两虚证
气促,咳痰,腰膝酸软;或五心烦热,舌红 少苔,脉细数;或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质胖, 脉沉细。
第三节
定义 历史沿革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哮病
一. 定义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 则喘息不能平卧。
二.哮病的历史沿革
元代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并提出“未发 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治 则。
中医内科学哮病ppt模板
• 舌脉:舌苔厚浊,脉滑实。
• (2)证机概要:痰浊伏肺,风邪引触, 肺气郁闭,升降失司。
• (3)治法: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 (4)主方:三子养亲汤加味。本方涤痰 利窍,降气平喘,用于痰壅气实,咳逆 息涌,痰稠粘量多,胸闷,苔浊腻者。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用紫苏,配伍白芥与莱菔, 老人痰多饮食少,咳喘胸闷一并除。
• (二)肺功能检查发作期有关呼吸流速的全部指 标均显著下降,重症哮喘气道阻塞严重,可使 CO2潴留,PaCO2上升,表现呼吸性酸中毒。
• (三)胸部X线检查发作时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 呈过度充气状态。并发呼吸道感染可见肺纹理增 加及炎性浸润阴影。
二、鉴别诊断
• 1.哮病与喘证: • 相同点:都有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加快)的表
• (6)加减:
• 表寒明显,寒热身疼,配桂枝、生姜辛 散风寒;
• 痰涌气逆不得平卧,加葶苈子、苏子泻 肺降逆,并酌加杏仁、白前、橘皮等化 痰利气;
• 咳逆上气、汗多加白芍以敛肺。
• 2、热哮证
• (1)症状:
• 主症:喉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息涌,胸高胁 胀,咳呛阵作。
• 兼症:咯痰色黄或白,粘浊稠厚,排吐不利, 口苦,口渴喜饮,汗出,面赤,或有身热,甚 至有好发于夏季者。
• ③反复性说明次病可分为发作期、缓解 期。
• ④第一个句号后的话是对本病发作期临 床表现的进一步描述。
• ⑤别名:哮吼,呷嗽。
(二)历史沿革
• 1、《内经》虽无哮病之名,但有关喘鸣的 记载与本病相似。
• 2、《金匮要略》对哮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论述颇详。“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 干麻黄汤主之。”
• (6)加减: • 表寒外束,肺热内郁,加石膏配麻黄解表清里; • 肺气壅实,痰鸣息涌,不得平卧,加葶苈子、
• (2)证机概要:痰浊伏肺,风邪引触, 肺气郁闭,升降失司。
• (3)治法: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 (4)主方:三子养亲汤加味。本方涤痰 利窍,降气平喘,用于痰壅气实,咳逆 息涌,痰稠粘量多,胸闷,苔浊腻者。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用紫苏,配伍白芥与莱菔, 老人痰多饮食少,咳喘胸闷一并除。
• (二)肺功能检查发作期有关呼吸流速的全部指 标均显著下降,重症哮喘气道阻塞严重,可使 CO2潴留,PaCO2上升,表现呼吸性酸中毒。
• (三)胸部X线检查发作时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 呈过度充气状态。并发呼吸道感染可见肺纹理增 加及炎性浸润阴影。
二、鉴别诊断
• 1.哮病与喘证: • 相同点:都有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加快)的表
• (6)加减:
• 表寒明显,寒热身疼,配桂枝、生姜辛 散风寒;
• 痰涌气逆不得平卧,加葶苈子、苏子泻 肺降逆,并酌加杏仁、白前、橘皮等化 痰利气;
• 咳逆上气、汗多加白芍以敛肺。
• 2、热哮证
• (1)症状:
• 主症:喉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息涌,胸高胁 胀,咳呛阵作。
• 兼症:咯痰色黄或白,粘浊稠厚,排吐不利, 口苦,口渴喜饮,汗出,面赤,或有身热,甚 至有好发于夏季者。
• ③反复性说明次病可分为发作期、缓解 期。
• ④第一个句号后的话是对本病发作期临 床表现的进一步描述。
• ⑤别名:哮吼,呷嗽。
(二)历史沿革
• 1、《内经》虽无哮病之名,但有关喘鸣的 记载与本病相似。
• 2、《金匮要略》对哮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论述颇详。“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 干麻黄汤主之。”
• (6)加减: • 表寒外束,肺热内郁,加石膏配麻黄解表清里; • 肺气壅实,痰鸣息涌,不得平卧,加葶苈子、
1-3-哮病PPT课件
• 3.饮食宜清淡,忌肥甘油腻,辛辣甘甜,防 止生痰生火,避免海膻发物。
• 4.避免烟尘异味;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 情绪的影响;劳逸适当,防止过度疲劳。平时 可常服玉屏风散、肾气丸等药物,以调护正气, 提高抗病能力。
-
25
• [结 语]
•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以喉中哮鸣 有声,呼吸急促困难为特征。
•
-
34
• 病理因素以痰为主,痰伏于肺,遇感诱发。
• 发时以邪实为主,治当祛痰利气,攻邪治标。寒 痰者温煞费苦心宣肺,热痰者清化肃肺,寒热错杂 者,当温清并施,表证明显者兼以解表,属风痰者 又当祛风涤痰。
• 反复发作,则由实转虚,且虚实之间常常互为因 果,邪实与正虚错杂为患,而见痰气瘀阻,肺肾两 虚,摄纳失常之虚哮,治当补正祛邪兼施。
• 处方:蜜炙麻黄5g,炒黄芩10g,知母10g,
桑白皮10g,光杏仁10g,海浮石10g,
芦根30g,金荞麦根15g,天麦冬各10g,
南沙参10g,生甘草3g,地龙10g。
7剂,水煎服。
• 药后症状消失,继续调治巩固半月。
•
-
29
• 按:本例因哮喘迁延,寒邪久郁化热,痰热蕴 肺,肺失清肃,痰气搏结,壅阻气道,肺气胀 满,故喘而气粗息涌,痰鸣如吼,胸闷疼痛, 热蒸液聚生痰,痰热胶结,故咯痰粘稠色黄, 烦闷,自汗,面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方中麻黄、杏仁宣肺平喘,配射干、黄芩、桑 白皮清热肃肺,知母清热化痰滋阴,伍海浮石、 金荞麦根等加强清化之力,地龙清肺平喘,南 沙参清肺火而益肺阴,芦根养阴生津。二诊症 平而肺热阴伤未复,故配天冬、麦冬
• 7.长期不愈,反复发作,肺病及脾肾心, 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之肺胀。
-
11
• 4.避免烟尘异味;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 情绪的影响;劳逸适当,防止过度疲劳。平时 可常服玉屏风散、肾气丸等药物,以调护正气, 提高抗病能力。
-
25
• [结 语]
•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以喉中哮鸣 有声,呼吸急促困难为特征。
•
-
34
• 病理因素以痰为主,痰伏于肺,遇感诱发。
• 发时以邪实为主,治当祛痰利气,攻邪治标。寒 痰者温煞费苦心宣肺,热痰者清化肃肺,寒热错杂 者,当温清并施,表证明显者兼以解表,属风痰者 又当祛风涤痰。
• 反复发作,则由实转虚,且虚实之间常常互为因 果,邪实与正虚错杂为患,而见痰气瘀阻,肺肾两 虚,摄纳失常之虚哮,治当补正祛邪兼施。
• 处方:蜜炙麻黄5g,炒黄芩10g,知母10g,
桑白皮10g,光杏仁10g,海浮石10g,
芦根30g,金荞麦根15g,天麦冬各10g,
南沙参10g,生甘草3g,地龙10g。
7剂,水煎服。
• 药后症状消失,继续调治巩固半月。
•
-
29
• 按:本例因哮喘迁延,寒邪久郁化热,痰热蕴 肺,肺失清肃,痰气搏结,壅阻气道,肺气胀 满,故喘而气粗息涌,痰鸣如吼,胸闷疼痛, 热蒸液聚生痰,痰热胶结,故咯痰粘稠色黄, 烦闷,自汗,面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方中麻黄、杏仁宣肺平喘,配射干、黄芩、桑 白皮清热肃肺,知母清热化痰滋阴,伍海浮石、 金荞麦根等加强清化之力,地龙清肺平喘,南 沙参清肺火而益肺阴,芦根养阴生津。二诊症 平而肺热阴伤未复,故配天冬、麦冬
• 7.长期不愈,反复发作,肺病及脾肾心, 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之肺胀。
-
11
中医内科学-哮病
❖ 病理性质:发作时为痰阻气闭,病理性质以邪实为 主。平时表现为肺、脾、肾等脏脏气虚弱之候。
❖ 发病机理:痰气搏结,痰阻气道,肺失宣降。
诊查要点
❖ 哮病的诊断要点 1.多与先天禀赋有关,家族中可有哮病史。常由气 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诱发。 2.呈反复发作性。 3.发时常多突然,可见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 先兆。喉中有明显哮鸣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 甚至面色苍白,唇甲青紫,约数分钟、数小时后缓 解。 4.平时可一如常人,或稍感疲劳、纳差。但病程日 久,反复发作,导致正气亏虚,可常有轻度哮鸣, 甚至在大发作时持续难平,出现“喘脱”。
辨证论治
❖ 热哮证加减变化: ❖ 若表寒外束,肺热内郁,加石膏配麻黄解表清里; ❖ 肺气壅实,痰鸣息涌,不得平卧,加葶苈子、广地
龙泻肺平喘; ❖ 肺热壅盛,吐痰稠黄,加海蛤壳、射干、知母、鱼
腥草以清热化痰,兼有大便秘结者,可用大黄、芒 硝、全瓜蒌、枳实通腑以利肺; ❖ 病久热盛伤阴,气急难续,痰少质黏,口咽干燥, 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当养阴清热化痰,加沙参、 知母、天花粉。
❖ 发时攻邪治标,祛痰利气,寒痰宜温化宣肺,热痰 当清化肃肺,寒热错杂者,当温清并施,表证明显 者兼以解表,属风痰为患者又当祛风涤痰;
❖ 反复日久,正虚邪实者,又当兼顾,不可单纯拘泥 于祛邪;
❖ 若发生喘脱危候,当急予扶正救脱;
❖ 平时应扶正治本,阳虚者应予温补,阴虚者则予滋 养,分别采取补肺、健脾、益肾等法,以冀减轻、 减少或控制其发作。
中医内科学
❖ 概述 ❖ 病因病机 ❖ 诊查要点 ❖ 辨证论治 ❖ 预防调护 ❖ 临证体会
哮病
概述
❖ 哮病的概念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临床以喉
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 特征。
❖ 发病机理:痰气搏结,痰阻气道,肺失宣降。
诊查要点
❖ 哮病的诊断要点 1.多与先天禀赋有关,家族中可有哮病史。常由气 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诱发。 2.呈反复发作性。 3.发时常多突然,可见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 先兆。喉中有明显哮鸣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 甚至面色苍白,唇甲青紫,约数分钟、数小时后缓 解。 4.平时可一如常人,或稍感疲劳、纳差。但病程日 久,反复发作,导致正气亏虚,可常有轻度哮鸣, 甚至在大发作时持续难平,出现“喘脱”。
辨证论治
❖ 热哮证加减变化: ❖ 若表寒外束,肺热内郁,加石膏配麻黄解表清里; ❖ 肺气壅实,痰鸣息涌,不得平卧,加葶苈子、广地
龙泻肺平喘; ❖ 肺热壅盛,吐痰稠黄,加海蛤壳、射干、知母、鱼
腥草以清热化痰,兼有大便秘结者,可用大黄、芒 硝、全瓜蒌、枳实通腑以利肺; ❖ 病久热盛伤阴,气急难续,痰少质黏,口咽干燥, 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当养阴清热化痰,加沙参、 知母、天花粉。
❖ 发时攻邪治标,祛痰利气,寒痰宜温化宣肺,热痰 当清化肃肺,寒热错杂者,当温清并施,表证明显 者兼以解表,属风痰为患者又当祛风涤痰;
❖ 反复日久,正虚邪实者,又当兼顾,不可单纯拘泥 于祛邪;
❖ 若发生喘脱危候,当急予扶正救脱;
❖ 平时应扶正治本,阳虚者应予温补,阴虚者则予滋 养,分别采取补肺、健脾、益肾等法,以冀减轻、 减少或控制其发作。
中医内科学
❖ 概述 ❖ 病因病机 ❖ 诊查要点 ❖ 辨证论治 ❖ 预防调护 ❖ 临证体会
哮病
概述
❖ 哮病的概念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临床以喉
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 特征。
中医哮病PPT课件
诊查要点
❖ 哮病与喘证的鉴别 哮病和喘证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必
兼喘,但喘未必兼哮。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 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 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诊查要点
❖ 哮病与支饮的鉴别 支饮亦可表现痰鸣气喘的症状,大多由于慢性
咳嗽经久不愈,逐渐加重而成咳喘,病势时轻时重, 发作与间歇的界限不清,以咳嗽和气喘为主;与哮 病之间歇发作,突然起病,迅速缓解,喉中哮鸣有 声,轻度咳嗽或不咳有明显的差别。
病因病机
❖ 哮病的常见病因 外因: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或因吸入烟尘、
花粉、动物毛屑、异味气体等。 内因:饮食不当,过食生冷,或嗜食酸咸甘肥,
或进食海膻发物;体虚病后,素质不强,或病后体 弱。
病因病机
❖ 哮病的主要病机
❖ 哮病的病位主要在肺,关系到脾、肾、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心。
❖ 基本病机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
明·虞抟《医学正传》进一步对哮与喘作了明确 的区别,指出“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
概述
❖ 哮病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本篇所论哮病为一种发作性疾病,包括西医学
的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嗜酸性细胞增多 症(或其他急性肺部过敏性疾患)引起的哮喘。若 因肺系或其他多种疾病引起的痰鸣气喘症状,则属 于喘证、肺胀等病证范围,但亦可与本篇辨证论治 内容联系互参。
❖ 发时攻邪治标,祛痰利气,寒痰宜温化宣肺,热痰 当清化肃肺,寒热错杂者,当温清并施,表证明显 者兼以解表,属风痰为患者又当祛风涤痰;
❖ 反复日久,正虚邪实者,又当兼顾,不可单纯拘泥 于祛邪;
❖ 若发生喘脱危候,当急予扶正救脱;
❖ 平时应扶正治本,阳虚者应予温补,阴虚者则予滋 养,分别采取补肺、健脾、益肾等法,以冀减轻、 减少或控制其发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哮:哮证特征+咳痰黄稠,胶粘难咯, 口干欲饮,苔黄,兼风热表证或里热证。
五、辨证论治
3. 辨病位
肺虚:自汗,恶风,易感冒; 脾虚:食少、便溏、痰多; 肾虚:短气息促,动则尤甚,伴腰膝酸软。
五、辨证论治
4、辨发作期与缓解期
发作期:起病较急,哮喘气促,喉中痰鸣 有声。
缓解期:病延日久,痰鸣已改善或消失, 以气短息促,体质亏虚为主要症状。
西医学的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 支气管炎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二、病因病机
(一)病因
1.主因:宿痰内伏于肺(夙根)
2.诱因:
外邪侵袭:天气变化(受凉)、外感、尘螨、 花粉、动物的皮毛、异味剌激
饮食不当:食物(鱼虾、糖、醋、鸡蛋、牛奶)、 酒、药物(阿斯匹林、心得安)
情志失调:喜、怒、忧、思、悲、恐、惊 劳倦过度:运动、劳倦
三、诊断要点
2.病史: 过敏史或家族史
发作性、反复性、顽固性 诱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
情志失调、劳倦过度。 哮病是一种遗传倾向的疾病
三、诊断要点
3. 辅助检查:
(1)血常规: 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如并发感染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2)痰液涂片: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 (3)X 线胸片: 发作时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
五、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
发作时:邪实为主 缓解时:正虚为主
实证:多为新病,气粗声高,呼吸深长,呼 出为快,脉象有力,体质不虚; 虚证:多为久病,气怯声低,呼吸短促难续, 呼气不利,脉沉细或细数,体质虚弱。
五、辨证论治
2.辨寒热
冷哮:哮证特征+咳痰清稀,痰白,口不 渴,苔白,兼风寒表证;
哮病:为诱因引动宿痰,痰阻气道,气 道挛急,肺失肃降而成,是一种发作性 的痰鸣气喘疾病。
联系:哮病反复发作,可向肺胀转化。
骤然发生的吸气性喘鸣音伴呼吸困难, 尤其在进食时说话或大笑后,应高度提 示存在异物误吸入上呼吸道。
哮鸣伴有慢性肺部疾患者,应考虑原发 病急性加重。
哮鸣伴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者,常见于 肺水肿。
中医内科学-刘刚-第3章哮病-(1)
学习目的与要求
1. 掌握哮病的定义、病因病机、分证论治; 2. 熟悉哮病的源流、范围; 3. 掌握哮病的诊断; 4. 了解哮病的预后。
一、概述
(一)定义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发作时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 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特征。
一、概述
(二)历史沿革
1.《内经》:虽无哮病之名,但有“喘鸣”的记载。 2.《金匮要略》:将哮病称为“上气”。
“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3.元·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 “专主于痰”
“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 4.明·虞抟《医学正传》概述
(三)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过度充气状态。并发感染可见肺纹理增加及炎性浸润阴影。
(4)肺功能检查:发作期有关呼吸流速的全部指
标均显著下降。
四、鉴别诊断
哮病与喘证
相同: 呼吸困难,难于平卧。
哮病
喘证
(1)病因: 宿痰内伏于肺
肺气不降
(2)症状: 以声响言
以气息言,
发作时有哮鸣音
无哮鸣音
反复发作,有夙根
无夙根,喘未必兼哮。
发作时必兼喘
大发作时正虚与邪实并见,肺肾同病,病及 于心,甚则喘脱。
三、诊断要点
1.临床特征:发作性,常突然发作。
【喘前期】鼻痒、喷嚏、流涕、咽痒、胸闷、 咳嗽。
【发作期】症状:突感心胸憋闷,呼吸困难, 不能平卧,喉中哮鸣有声,甚则张口抬肩, 唇甲紫暗,额汗,烦躁不宁。 体征:发作时两肺可闻及哮鸣音。
【缓解期】无明显症状。日久反复发作则多表 现为肺、脾、肾虚的症状。
•1.病理因素以痰为主。脏腑阴阳失 调,对津液的运化失常,凝聚成痰, 伏藏于肺,成为哮病的夙根。
2.发作时的基本病理变化为“伏痰”遇感引触, 痰随气升,肺气宣降失常。
3.病位主要在于肺系,关系到脾肾
4.病理性质有寒热虚实之不同,但可互相演变 转化。
发作期以邪实为主。
长期反复发作,寒痰伤及脾肾之阳,痰热耗 灼肺肾之阴,则可从实转虚,在平时表现肺、 脾、肾等脏气虚弱之候。
(3)预后: 易反复发作,难断根 多发生于急慢性疾病中,
邪散则喘止
二、鉴别诊断
1.哮病与喘证: 相同点:都有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加快)的表
现。 不同点: 哮病:哮指声响言,喉中有哮鸣声,伴呼吸气
促困难,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 喘证:喘指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急慢性疾病
的一个症状。呼吸气促困难时,不伴有喉中哮 鸣声。 联系:即哮必兼喘,而喘未必兼哮。可以说, 哮是一种特殊的喘。
五、辨证论治
(二)治疗原则
发作时治标,平时治本。
(1)发作时攻邪治标:祛邪—豁痰利气 —寒痰—温化宣肺 —热痰—清化肃肺
(2)平时治本扶正:辨其阴阳 —阴虚—滋养 —阳虚—温补
【病因病机】
发病基础(夙根):痰
肺不能布散津液 脾不能输化水精 肾不能蒸化水液
津液凝聚而成 伏藏于肺
“夙根”
诱因:
(一)外邪侵袭
寒 外感风
热
壅阻肺气,气不布津 津液凝聚成痰
吸入烟尘花粉
肺失宣降
津液凝聚,痰浊内生
(二)饮食不当
过食生冷 酸咸肥甘 海羶发物
(三)体虚病后
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
素质不强,过敏体质,病后体虚
肺脾肾亏虚
(四)情志失畅
愤怒忧思,气机郁滞,肝 失调达,气逆上冲于肺
引动伏痰
二、病因病机
(二)病机
1.基本病机:痰阻气道,肺气上逆。 2.病位:在肺,可累及脾、肾、心。 3.病性:有寒热、虚实之不同。 4.预后:反复性、顽固性。
• 二、病机
哮病的发生,为宿痰(夙根)内伏于肺, 每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而 引触,以致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 搏结,壅塞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急, 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
2.哮病与支饮
支饮是另一种特殊的喘。虽然也有痰鸣 气喘的症状,但多指左心衰,两者发病 的解剖部位有显著的不同(哮病从解剖 角度看,由于气道挛急所致),但临床 上有时不好区别,而且用药截然不同。
3.哮病与肺胀: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 延不愈,导致肺脾。肾三脏受累,痰浊、 水饮与血瘀互结,以致肺气胀满,不能 敛降,症见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 上气,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 等。
五、辨证论治
3. 辨病位
肺虚:自汗,恶风,易感冒; 脾虚:食少、便溏、痰多; 肾虚:短气息促,动则尤甚,伴腰膝酸软。
五、辨证论治
4、辨发作期与缓解期
发作期:起病较急,哮喘气促,喉中痰鸣 有声。
缓解期:病延日久,痰鸣已改善或消失, 以气短息促,体质亏虚为主要症状。
西医学的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 支气管炎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二、病因病机
(一)病因
1.主因:宿痰内伏于肺(夙根)
2.诱因:
外邪侵袭:天气变化(受凉)、外感、尘螨、 花粉、动物的皮毛、异味剌激
饮食不当:食物(鱼虾、糖、醋、鸡蛋、牛奶)、 酒、药物(阿斯匹林、心得安)
情志失调:喜、怒、忧、思、悲、恐、惊 劳倦过度:运动、劳倦
三、诊断要点
2.病史: 过敏史或家族史
发作性、反复性、顽固性 诱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
情志失调、劳倦过度。 哮病是一种遗传倾向的疾病
三、诊断要点
3. 辅助检查:
(1)血常规: 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如并发感染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2)痰液涂片: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 (3)X 线胸片: 发作时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
五、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
发作时:邪实为主 缓解时:正虚为主
实证:多为新病,气粗声高,呼吸深长,呼 出为快,脉象有力,体质不虚; 虚证:多为久病,气怯声低,呼吸短促难续, 呼气不利,脉沉细或细数,体质虚弱。
五、辨证论治
2.辨寒热
冷哮:哮证特征+咳痰清稀,痰白,口不 渴,苔白,兼风寒表证;
哮病:为诱因引动宿痰,痰阻气道,气 道挛急,肺失肃降而成,是一种发作性 的痰鸣气喘疾病。
联系:哮病反复发作,可向肺胀转化。
骤然发生的吸气性喘鸣音伴呼吸困难, 尤其在进食时说话或大笑后,应高度提 示存在异物误吸入上呼吸道。
哮鸣伴有慢性肺部疾患者,应考虑原发 病急性加重。
哮鸣伴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者,常见于 肺水肿。
中医内科学-刘刚-第3章哮病-(1)
学习目的与要求
1. 掌握哮病的定义、病因病机、分证论治; 2. 熟悉哮病的源流、范围; 3. 掌握哮病的诊断; 4. 了解哮病的预后。
一、概述
(一)定义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发作时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 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特征。
一、概述
(二)历史沿革
1.《内经》:虽无哮病之名,但有“喘鸣”的记载。 2.《金匮要略》:将哮病称为“上气”。
“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3.元·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 “专主于痰”
“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 4.明·虞抟《医学正传》概述
(三)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过度充气状态。并发感染可见肺纹理增加及炎性浸润阴影。
(4)肺功能检查:发作期有关呼吸流速的全部指
标均显著下降。
四、鉴别诊断
哮病与喘证
相同: 呼吸困难,难于平卧。
哮病
喘证
(1)病因: 宿痰内伏于肺
肺气不降
(2)症状: 以声响言
以气息言,
发作时有哮鸣音
无哮鸣音
反复发作,有夙根
无夙根,喘未必兼哮。
发作时必兼喘
大发作时正虚与邪实并见,肺肾同病,病及 于心,甚则喘脱。
三、诊断要点
1.临床特征:发作性,常突然发作。
【喘前期】鼻痒、喷嚏、流涕、咽痒、胸闷、 咳嗽。
【发作期】症状:突感心胸憋闷,呼吸困难, 不能平卧,喉中哮鸣有声,甚则张口抬肩, 唇甲紫暗,额汗,烦躁不宁。 体征:发作时两肺可闻及哮鸣音。
【缓解期】无明显症状。日久反复发作则多表 现为肺、脾、肾虚的症状。
•1.病理因素以痰为主。脏腑阴阳失 调,对津液的运化失常,凝聚成痰, 伏藏于肺,成为哮病的夙根。
2.发作时的基本病理变化为“伏痰”遇感引触, 痰随气升,肺气宣降失常。
3.病位主要在于肺系,关系到脾肾
4.病理性质有寒热虚实之不同,但可互相演变 转化。
发作期以邪实为主。
长期反复发作,寒痰伤及脾肾之阳,痰热耗 灼肺肾之阴,则可从实转虚,在平时表现肺、 脾、肾等脏气虚弱之候。
(3)预后: 易反复发作,难断根 多发生于急慢性疾病中,
邪散则喘止
二、鉴别诊断
1.哮病与喘证: 相同点:都有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加快)的表
现。 不同点: 哮病:哮指声响言,喉中有哮鸣声,伴呼吸气
促困难,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 喘证:喘指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急慢性疾病
的一个症状。呼吸气促困难时,不伴有喉中哮 鸣声。 联系:即哮必兼喘,而喘未必兼哮。可以说, 哮是一种特殊的喘。
五、辨证论治
(二)治疗原则
发作时治标,平时治本。
(1)发作时攻邪治标:祛邪—豁痰利气 —寒痰—温化宣肺 —热痰—清化肃肺
(2)平时治本扶正:辨其阴阳 —阴虚—滋养 —阳虚—温补
【病因病机】
发病基础(夙根):痰
肺不能布散津液 脾不能输化水精 肾不能蒸化水液
津液凝聚而成 伏藏于肺
“夙根”
诱因:
(一)外邪侵袭
寒 外感风
热
壅阻肺气,气不布津 津液凝聚成痰
吸入烟尘花粉
肺失宣降
津液凝聚,痰浊内生
(二)饮食不当
过食生冷 酸咸肥甘 海羶发物
(三)体虚病后
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
素质不强,过敏体质,病后体虚
肺脾肾亏虚
(四)情志失畅
愤怒忧思,气机郁滞,肝 失调达,气逆上冲于肺
引动伏痰
二、病因病机
(二)病机
1.基本病机:痰阻气道,肺气上逆。 2.病位:在肺,可累及脾、肾、心。 3.病性:有寒热、虚实之不同。 4.预后:反复性、顽固性。
• 二、病机
哮病的发生,为宿痰(夙根)内伏于肺, 每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而 引触,以致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 搏结,壅塞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急, 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
2.哮病与支饮
支饮是另一种特殊的喘。虽然也有痰鸣 气喘的症状,但多指左心衰,两者发病 的解剖部位有显著的不同(哮病从解剖 角度看,由于气道挛急所致),但临床 上有时不好区别,而且用药截然不同。
3.哮病与肺胀: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 延不愈,导致肺脾。肾三脏受累,痰浊、 水饮与血瘀互结,以致肺气胀满,不能 敛降,症见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 上气,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