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韩国申遗看中国文化
韩国申遗端午节的体会和心声
韩国申遗端午节的体会和心声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源自于古代中国的节气——夏至。
在韩国申遗的端午节活动中,我有幸参与其中,亲身体验了这个中国风俗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经历了这次活动,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韩国的申遗端午节活动中,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和活力。
整个活动场面热闹非凡,街头巷尾都弥漫着浓厚的节日气息。
我看到了许多人身穿传统的汉服,热情地参与各种活动。
他们聚在一起,快乐地唱歌、跳舞、打鼓,营造出一种欢乐祥和的氛围。
这种融洽的人际关系和互动让我感到十分温暖,也更加理解了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重要性。
其次,我对于端午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端午节起源于古代的屈原,讲述了他为民请命的英勇事迹。
在端午节上,人们摆放粽子和艾草,既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牺牲,也是为了祈求祝福和平安。
我看到许多食物摆放在桌上,色彩鲜艳、造型别致,充满了艺术感。
而且,我还有幸尝到了各种美味的粽子,让我对于这个传统食品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这些经历让我意识到,端午节不仅是一种庆祝活动,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在韩国申遗的端午节活动中,我也被中国的传统艺术和手工艺吸引了。
在活动现场,我看到了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品展览,包括剪纸、刻字、绣花等等。
这些艺术作品精致而独特,充满了中国的传统韵味。
我还有机会亲自参与了一些手工艺的制作过程,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技巧和细节。
通过亲身体验,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传统工艺,并产生了对于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参与这次活动,让我不仅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深刻地感受到了中韩两国文化的共通之处。
无论是韩国的端午节还是中国的端午节,都是为了纪念历史的英雄,祈求和平与祝福。
而且,两国的节日庆祝方式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有舞龙舞狮、焰火等等。
这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让我感到十分亲切和喜悦。
通过参与韩国申遗的端午节活动,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从中韩文化之争看中国文化的传承
从中韩文化之争看中国文化的传承中韩文化之争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议题,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
从这个问题出发,可以探讨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而庞大的文化遗产。
中国文化传承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内在传承和外在传承。
在内在传承方面,中国文化的传承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中国的文化传统主要通过语言、文字、宗教和哲学等方面进行。
首先,中文作为中国语言的代表,一直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
语言不仅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媒介,也是文化的载体,通过语言,中国人民之间传递着世代相传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
其次,汉字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字系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符号。
汉字以其独特的象形特点,成为了中国人民记录历史、交流思想和宣传文化的工具。
不仅如此,汉字还通过书法、篆刻等形式,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传承。
此外,中国的宗教和哲学也对中国的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等教义,给中国人民提供了宗教信仰和哲学思考的渠道,为中国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智慧的养料。
在外在传承方面,中国的文化传承也在不断与其他文化相互交流融合。
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其他世界各国一直有着广泛而深入的交往,这种交往促使了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互动和交流。
在与韩国的文化争议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开放和包容。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韩国的影响确实不可忽视,例如汉字和汉字文化在韩国的影响非常深远。
韩国在古代曾接受过很多中国文化的影响,包括服饰、音乐、国画等等。
而韩剧、韩流等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向往。
但同时,中国也吸收了韩国文化的一些元素,例如韩国流行音乐、电影等在中国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这种互动和交流推动了中国文化的传承,使之更具活力和魅力。
然而,中国文化的传承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可能面临着被忽视和逐渐丧失的风险。
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使得中国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接触和了解相对较少。
端午节 韩国申遗成功
端午节韩国申遗成功近日,端午节这一中国传统文化节日走进了韩国文化中心的“国家无形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了韩国首个成功申遗的中华文化传统节日,这一消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端午节”是华夏民族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战国时代,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夏至祭神等,是一种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
在中国,每逢端午佳节,炎炎夏日早已过去,凉爽渐入人心,人们不仅要感恩祖先、表达爱国之情,也是一种亲朋好友相聚、庆贺团圆的时刻。
而在韩国,端午节的起源则和中国有所不同,据考证,韩国端午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65年新罗时期,为纪念新罗王子金孝琳的诞辰而设立的。
韩国端午节的习俗也与中国有所区别,其最主要的习俗是户外踩“摇头鬼”盛典,即表演摇着头的马踩死肺病神鬼的节目,有人在周围扮演妇女,拍马策马,喊着“哇啦哇啦”的口号,是表达人们驱邪、祈祷健康、增加情感交流的重要时刻。
能够进入韩国文化中心的“国家无形文化遗产”名录是一项极为殊荣和高度评价,暴露出了端午节的民俗文化之美、历史传承之重要性,也展示了端午节特有的文化气息和博大的人文内涵所蕴含的价值和深刻意义。
要想成功申遗国家无形文化遗产,除了普遍意义上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尊重之外,还需要符合诸如难以替代性、不可复制性等较高的标准。
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节日,有着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丰富多彩的庆祝方式,非常符合这些标准。
端午节的传统仪式和庆祝活动不仅能凝聚华夏民族的凝聚力,增强家国情怀,还是人们促进交流、互动和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化中介,为不同文化和民族之间的相互认知和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
此外,作为韩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民俗涵义。
端午节为韩国人民传递出对美好生活和心灵平和、身体健康的追求,更是韩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入选国家无形文化遗产的韩国端午节,不仅代表了韩国市民对传统文化节日深深的热爱和维护,而且也促进了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与融合。
韩国端午节申遗对中国的启示
中新网11月27日电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巴黎时间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
对此,吉林延边大学朝鲜(专题,图库)和韩国问题研究所所长高敬洙教授在接受中国华艺广播公司访问时指出,这一事件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对无形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高教授认为,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目前也传到了周边各个国家。
在东方国家尤其是韩国,已经有1000多年的传统了。
作为和中国共享的一种文化现象,现在韩国申报成功,我们应该祝贺,对作为起源国的中国来说,也是敲一下警钟:在无形文化遗产方面如何进行保护和发展。
高敬洙教授也指出,韩国江陵的端午祭和中国的端午节也有所不同。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说法,只是在农历5月5号一天,一般是搞龙舟赛和吃粽子等简单的活动。
而韩国江陵端午祭的内容比较广泛,是把端午节伸展开来,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来庆祝,完全变成了江陵地区的一个地方庆典。
主要内容有:一、祭祀活动,广泛的祭祀。
当地的英雄人物,值得纪念的人物都会进行祭祀,从4月5号到5月7号之间活动不断。
二、各种游戏。
以舞蹈为主的戴假面具跳舞和各种歌唱比赛,有传统的歌谣比赛,也有青年人参加的现代歌曲。
三、端午节的前后两天将广泛举行各种活动。
包括游戏和摔跤、荡秋千等体育运动。
这些活动引来周边和附近民众的广泛参加。
同时,这几年也迎来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高敬洙特别指出:韩国江陵祭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但这十几年,江陵准备申请世界无形遗产以来,有意识地对这个文化现象做了很多创造性地发挥。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尤其是97年端午祭已经被选定为韩国的十大地方庆典之一,2000年正式向世界教科文组织申报。
高敬洙教授表示,现在韩国已经有三个无形遗产了,联合国也肯定了韩国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努力。
这个事情也给了我们许多启示:一、政府重视,文化管理部门重视。
这些重视是有意地培育和保护,而培育也加上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包括现代的有些游戏规则也放到传统文化里头去了,使传统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从韩国申遗看中国文化
从韩国申遗看中国文化近年来,韩国不断致力于申遗中国文化遗产,这一行为不仅表明韩国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认可和尊重,也体现了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
从韩国申遗中国文化来看,反映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对韩国文化及全球文化的影响。
首先,从韩国申遗中国文化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过去的几千年中,中国积累了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涵盖了艺术、建筑、文学、哲学、医学等多个领域。
例如,韩国恭州高句丽王陵申遗成功,这一遗产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精湛之处。
高句丽王陵是高句丽王朝的王室陵墓,以其复杂的建筑结构和精美的壁画而闻名,展现了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和绘画技巧。
此外,中国的文学经典也在韩国得到了高度关注,如《论语》、《诗经》、《孙子兵法》等。
这些经典作品代表了中国哲学、文化和军事智慧的精粹,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次,从韩国申遗中国文化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对韩国文化的影响。
韩国作为中国的东邻,历史上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广泛影响。
韩国申遗中国文化不仅是对中国文化的尊重,更是对韩国文化与中华文明交流互鉴的证明。
例如,韩国申遗成功的项目中,有许多与中华文明紧密相关,如韩国的“张仲景医学传统”、刻有佛经的石窟寺庙等。
张仲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对韩国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韩国申遗的石窟寺庙则是韩国佛教与中国佛教交流的重要见证,体现了两国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
通过申遗中国文化,韩国文化展示了自身的独特性,并向世界传递了中韩两国文化交往的历史沉淀与成果。
最后,从韩国申遗中国文化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对全球文化的影响力。
秉承“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与共同性”理念,在保护自身文化遗产的同时,中国也传播与推广其文化价值观念。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韩国申遗中国文化的成功,无疑为世界提供了更多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的机会。
通过世界文化遗产的申遗成功,中国文化得以更好地走向国际舞台,为世界各国了解并尊重中国文化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从韩国申遗看中国文化
韩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其对民族传统文化从观念和行为等各方面的有力保护和传承。
第一,强烈的民族传统文化自觉意识。由于历史原因,韩国同中国在传统文化上有很相似的地方,一年四季都有各种各样的节庆民俗活动。类似中国民间庙会、赛龙舟之类完全是民间自发组织的活动,一般规模都相当大。各种民俗节、民俗文化节,完整地继承和保存了民族传统文化。在温阳有纪念民族英雄李舜臣的“温阳文化节”;此外,珍岛的灵登祭、光山的战祝祭、江陵的端午祭、百济的文化祭、安东的民俗祭,近年来都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传统祭祀活动。2005年,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对端午节真正发源地在中国的实际是莫大的冲击。现在,每年二月和八月初一,韩国还有到文庙祭祀孔子孟子的习惯。在传统的281所乡校和84所书院,仍然还设立有“忠孝教育馆”,经常开展有关儒学的学术活动。韩国的社会共同道德至今仍然是中国宋代提出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中国元代时的《朱子家礼》仍然是韩国人家庭伦理的规范基础。因此西方有些学者把韩国称为“儒教国家的活化石”。在韩国, 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很重要的原因是广大民众有强烈的文化自觉意识。
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对我国的启示以端午祭申遗成功为视点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以端午节申遗成功为例,韩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 们学习。首先,韩国政府对端午节申遗给予了高度重视,组织了专门的团队进行 研究和申遗工作。其次,韩国在端午节申遗过程中,注重保持传统文化的原汁原 味,并创新性地融入了现代元素。此外,韩国的申遗工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 认可,这得益于他们在国际宣传和推广方面所做的努力。
二、政策概述
二、政策概述
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目的: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旨在保护和传承韩国的历史和 文化传统,加强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
二、政策概述
2、实施方式:韩国采用国家、地方自治团体和国民共同参与的方式,对非物 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政府设立了专门的文化遗产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 相关政策。
主题阐述
其次,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教育。韩国政府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宣传和教育,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广大民众对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热爱。我国也需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教育,提高 公众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主题阐述
最后,发挥民间力量的作用。韩国政府注重与民间组织合作,鼓励公民参与 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来。我国也可以借鉴韩国的经验,发挥民间力量的作用, 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韩国端午:特征与韩中端午申遗后的文化反思
韩中端午申遗事件引起了广泛的文化反思。从表面上看,这是一场关于文化 遗产的争议,实质上却涉及到文化传承、民族认同和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首先, 对于文化传承而言,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得到更好的 传承和发扬。申遗不是目的,而是保护和传承文化的手段。中国应当学习韩国的 经验,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使端午节习俗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
韩国都有什么中国文化传统
韩国都有什么中国文化传统
韩国作为中国的邻国,自古以来就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在韩国的历史、艺术、建筑、饮食、服饰等方面,都可以看到中国文化传统的痕迹。
以下是一些在韩国可以找到的中国文化传统。
首先,中国的儒家思想在韩国有着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孝道、礼仪、忠
诚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韩国社会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韩国,孝道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美德,人们对长辈的尊敬和孝顺都是儒家思想的体现。
其次,中国的书法艺术也在韩国有着广泛的影响。
韩国的书法艺术大多源自中国,韩国人学习中国的书法艺术,将其发展成为了具有浓厚韩国风格的书法艺术。
中国的书法作品在韩国也备受推崇,许多韩国人对中国书法艺术情有独钟。
此外,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也在韩国有所体现。
韩国的宫殿、庙宇等建筑在设
计上都受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在建筑的结构、风格、装饰等方面看到。
最后,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在韩国有所体现。
韩国的饮食文化中充满了中国的影响,比如韩国的炒菜、烤肉、汤类等菜肴都可以追溯到中国的饮食文化。
同时,韩国的茶文化也受到了中国的影响,许多韩国人喜欢品茶,同时也喜欢中国的茶文化。
总的来说,中国文化传统在韩国有着广泛的影响,无论是在思想、艺术、建筑、饮食等方面,都可以看到中国文化传统的痕迹。
这种影响不仅丰富了韩国的文化,也促进了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韩国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共5篇)
韩国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共5篇)第一篇:韩国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及其对中国的启示韩国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摘要:2005年11月,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韩国端午祭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在中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暂且抛开民族情绪,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确实与韩国还有一段差距。
因此,在经济发展下的社会转型期,必须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否则在全球化时代,我们的文化身份和文化之根将会丧失。
关键词:立法制度体系经验那么,当今韩国是如何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呢?1.有效的立法和完善的制度保证韩国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就着力于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搜集和整理,并于1962年制定了《韩国文化财保护法》。
在韩国,文化财(文化遗产)分两部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则又根据其表述形式分为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历史、自然的知识和实践等,半个世纪以来,韩国已经陆续公布了10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韩国文化财保护法》根据价值大小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不同等级,国家确定具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给予100%的经费保障;省、市确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给予50%经费保障,剩余由所在地区筹集资助。
同时,《韩国文化财保护法》还规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应该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韩国政府、社会团体、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都非常重视,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体制、奖惩办法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韩国政府制定了金字塔式的文化传承人制度,最顶层被授予“保有者”的称号,他们是全国具有传统文化技能、民间文化艺能或者是掌握传统工艺制作、加工的最杰出的文化遗产传承人,共有199名,这些文化遗产传承人无不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保护和财政支持,同时也受到社会大众的尊重。
国家给予他们用于公演、展示会等各种活动以及用于研究、扩展技能、艺能的全部经费,同时政府还提供每同时政府还提供每人每月100万韩元的生活补助并提供一系列医疗保障制度,以保证他们衣食无忧。
从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看中国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从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看中国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韩国的端午祭申遗成功,让我们再次意识到中国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
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庞大、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之一,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和独特的特色,不仅赋予了中国人民以独特的文化认同感,也对世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面临着各种文化冲击和影响的时代,中国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而韩国端午祭的申遗成功,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一个典范。
首先,韩国端午祭作为中国端午节的传统文化活动,在韩国得以传承和发展,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
韩国端午祭是韩国人民为了祭祖、除疫、祈祷丰收之意而举行的传统节日,与中国的端午节有着相似的起源和传统活动。
韩国端午祭的申遗成功,不仅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文化,也为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和影响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韩国端午祭的申遗成功也反映了中国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的成果。
中国文化传承与保护是一个长期而繁琐的过程,需要政府、学术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虽然中国文化在历史上曾经面临过多次战争、灾难和文化断层的威胁,但通过多年来的努力,中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文化传承与保护制度,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韩国端午祭的申遗成功,是中国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成果,也证明了中国文化在传承与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然而,虽然韩国端午祭的申遗成功给我们带来了骄傲和自豪,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传统习俗都发生了诸多变化,许多传统文化习惯逐渐被遗忘或边缘化。
其次,文化市场的商业化和商品化也给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为了满足商业利益和消费需求,一些传统文化活动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商业化的影响,失去了原有的纯粹性和真实性。
因此,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政府、学术界、社会各界的合作与努力,以及加强教育和宣传等。
韩国申请了多少中国的文化遗产
韩国申请了多少中国的文化遗产说起端午祭,许多的中国人知道早已经被韩国申遗成功!也就是成了人家韩国人文化。
有些我们不重视的传统文化、习俗,曾经批判认为是落后的、糟粕的,要摒弃的东西,于是成了韩国的文化。
风水,太极,差一点就也被韩国申遗成功了!东医宝鉴,已经被韩国申遗成功了。
不知道东医宝鉴没关系,但是说中医你总知道吧?就是中国的中医!记得有那么一二十年多,许多的专家学者极力否定中医,推崇西医,激烈反对传统经络学说等传统中医中药学,结果是人家韩国不这么认为!你认为经络看不着、解剖不见,但是,针灸,却被韩国申遗成功!现在国际上,百分之九十九的针灸标准是来自于韩国。
后悔药有吗?中国的放河灯、元宵节灯会,被韩国申遗成功,人家叫燃灯会!讽刺吧?诞生于古老中国的拔河比赛、摔跤运动、火炕暖炕被韩国申遗成功!中国的传统武术,韩国用“韩国传统武术”名字申遗成功!呵呵!大诗人李白、儒学书院也被韩国申遗成功!这是全世界华人的耻辱和屈辱。
# 泡菜,韩国申遗成功了,和四川泡菜相比是孙子辈了!# 活字印刷术,被韩国申遗成功!四大发明中国人还再好意思说?# 宫廷礼乐(编钟)、木结构建筑、猎鹰、乐器笙、海印寺(这个文化包含了中国和日本的寺庙文化,佛家文化,还有经卷和雕刻等。
)被韩国申遗成功。
# 麻织,起源于中国几千年前的东西,也被韩国申遗成功。
# 汉服,目前因为中国的激烈反对,还没有被韩国人抢过去,他们以韩服的名称进行了申遗,成功几率很大。
# 有个叫“板索里”的东西被韩国申遗成功。
大家一头雾水,与我们中国无关的,但是要说是快板、评书、京韵大鼓、相声、京剧和天桥把式你总明白是什么了吧?但是人家申遗成功了!曾几何时,说京剧、相声脱离了时代,与现代化的节奏不相符,与年轻人的审美不相配,一个字唱几分钟、节奏慢等等喧嚣尘上!可是人家韩国人没有闲着,没有嫌弃、没有摒弃、没有淘汰……春节、汉字人家都想申遗!不说了,太生气了!中国结、刺绣、书法会怎样呢?一切不得而知!清明节、中元节这些个还会成为韩国的吗?清明祭奠、中元节祭祖用传统烧纸钱习俗有问题吗?那么,所谓的网上祭奠不知道最先提出来的那位先生是不是和那边沟通好了?给那边建设的是电信的?联通的?移动的?是3G的?4G的?5G的?亦或是6G的?或许再过1000年,这些是自然而然的事了,除非,中华后继无人。
端午节申遗韩国成功
端午节申遗韩国成功6月7日,据国际非政府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消息,经过6年的努力,韩国成功将端午节申报为世界无形文化遗产,这也是继湖南龙船文化之后中国又一项文化被申遗。
端午节在韩国被称为五月节,是韩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之一。
端午节申遗成功,不仅反映出韩国在保护和传承文化方面的重视,同时也显示了世界对中华文化的认可和尊重,对于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传承和发扬意义深远。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相传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后来随着汉族传播到周边国家和地区。
在韩国,端午节被称为五月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在韩国,五月份被称为“端旗月”,象征着人们展示自我,弘扬文化;而五月节正是庆祝端旗节的日子。
在韩国,人们会举行许多传统活动,如吃五月节特色美食,制作五色线玩具,参加端旗比赛等等。
这些活动反映了人们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此次端午节申遗成功,不仅仅是对中华文化的认可,同时也是对韩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韩国申遗成功,离不开中国文化在韩国的传播和影响,同时也说明了韩国对于保护自己传统文化的重视。
韩国的申遗成功,对于将韩国的传统文化推广到世界以及对于提升韩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越来越频繁。
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独特标志,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端午节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成功申遗,不仅仅是一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强势回归和发言。
总之,端午节申遗成功是中韩两国在文化领域合作的一次成功实践,表明世界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可和尊重,同时也表明了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希望此次成功申遗,能够为中韩两国的文化合作和文化交流打开新的篇章。
多样化的文化交流,有助于推动人类文明的持续进步和发展。
试析韩国“端午奈”申遗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
试析韩国“端午奈”申遗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韩国的“端午奈”申遗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首先,它表明了保护文化遗产需要跨越国界,并与国际社会进行合作。
其次,它强调了传统文化活化利用的重要性。
最后,它提醒我们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时要坚持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韩国的“端午奈”申遗向我们展示了文化遗产保护需要超越国界,进行国际合作。
在申遗过程中,韩国积极与其他国家合作,分享相关信息和经验。
这种合作不仅促进了文化遗产传承,也加强了国际间的互动和交流。
因为文化遗产并非仅属于一个民族或国家,而是属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
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
其次,韩国的“端午奈”申遗强调了传统文化活化利用的重要性。
通过申遗过程,韩国成功地将“端午奈”这一传统文化活化利用,推动了景区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这与传统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密切相关。
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可以为地方经济带来可观的收入。
因此,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不仅是一种文化责任,也是一种经济机遇。
我们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积极开展文化旅游,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韩国的“端午奈”申遗提醒我们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时要坚持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申遗过程中,韩国不仅着力保护传统文化的原始面貌,还注重创造新的表达方式和模式。
例如,他们成功创造了“端午奈”品牌,并通过现代化手段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如电影、动画、音乐等。
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吸引年轻人和外国游客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有利于促进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时,应该积极探索和创新,使之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总之,韩国的“端午奈”申遗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我们应该跨越国界,与国际社会进行合作,共同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我们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活化利用,发展文化旅游,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我们也应该坚持创新,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中不断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和模式。
端午节在韩国申遗成功
端午节在韩国申遗成功
近日,据报道,韩国的端午节成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表明韩国的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节日,其在韩国的申遗成功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端午节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保护传承等方面进行探讨。
1.历史背景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是在纪念古代楚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英雄屈原的节日。
随着历史的传承和演变,端午节也成为了一种跨越民族、国界、宗教等多种文化元素的重要节日。
韩国的端午节称作“端午节”,在韩国也是庆祝祖先和亲人健康的传统佳节。
2.文化内涵
端午节以“龙舟竞渡”、“粽子食用”、“挂艾叶”等活动为主要内容,寓意着弘扬国家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文化精神。
在韩国,端午节的重要活动则包括制作和品尝传统的端午节饼“粽子”、祭祀祖先、贴挂五色丝线等。
3.保护传承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不仅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也代表着民族和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
因此,保护
和传承端午节也成为了全社会的责任。
在中国,政府通过加强立法和政策扶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推广等措施来维护端午节的传承和保护。
与此同时,在韩国,政府也一直在加强对端午节的保护和传承。
申遗成功也表明了韩国对端午节重要性的认识与重视。
总之,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东亚地区共同的文化元素,它代表了传统文化、价值观和人文历史的积淀。
韩国端午节的申遗成功,更加彰显了如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也表明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着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韩国的端午节申遗
韩国的端午节申遗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自古以来备受人们喜爱和祭祀,迄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
但这个节日不仅养在中国的圈子里,它还走向了世界,韩国的端午节就是其中之一。
端午节申遗,可谓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全球范围内证明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和魅力。
而能够惠及韩国,自然也是与韩中两国历史、文化深厚的联系密不可分。
韩国的端午节源于中国传统,因为历史的原因,许多中国文化在韩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例如韩国的中医理论和传统花卉文化,都具有中国文化的影响。
而端午节正是最具代表性的节日之一。
据查证,韩国最早的端午节活动可以追溯到1900年代初的世宗大王时代。
在当时的韩国,端午节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民俗文化节日,是一个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日子。
因此,为了保持这一传统,许多地方性的端午节活动在韩国得以保存和传承。
而在这场端午节的申遗中,韩国的端午节以“江原道的屈原文化节”和“全罗南道南斗清观艾草文化节”为代表的两个地方节庆项目分别成功入选。
“江原道的屈原文化节”是韩国最具代表性的端午节之一,每年都会吸引许多参观者前来观看,节日期间形式多样,主要包括龙舟比赛、表演、传统游戏等活动。
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屈原诗会”和“龙舟比赛”,这些活动代表了中国古代的文化精髓,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另一个代表性的端午节活动是“全罗南道南斗清观艾草文化节”,这个活动源于中国的南斗清观祭典,于1993年开始在韩国举办。
这个活动不仅依然保持了中国端午节的传统,还加入了当地的特色文化,这些文化包括韩国传统的狮子舞和古筝演奏等。
通过这个申遗,不仅能保护和宣传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同时也可以推动韩中两国关系的发展。
因此,这次申遗的成功也象征着两国文化的交流和合作,有助于推动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韩国的端午节申遗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它不仅保留了中国端午节的传统,还表现出了韩国自身的特色文化。
这个活动不仅有助于推广端午节的传统文化,还有助于加深韩中两个文化的交流和合作。
从韩国申遗看中国文化
从韩国申遗看中国文化韩国申遗项目中的中国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拥有许多独特的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还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文化。
在韩国申遗项目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种种魅力。
首先,中国的丝绸之路是韩国申遗项目中最著名的一部分。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贸易路线,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这条路线上的城市、建筑、商业和艺术作品,都展示了中国独特的文化特色。
丝绸之路上的中国文化不仅受到了韩国的影响,也影响了许多其他国家。
在韩国的申遗项目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丝绸之路上的一些重要遗产,如敦煌莫高窟、董里塔和大罗塔等。
其次,中国的传统建筑也是韩国申遗项目中的一大亮点。
中国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技术造诣,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
中国的古建筑多以传统的木结构为主,它们不仅表现了中国人民的建筑智慧,还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的崇敬和热爱。
在韩国的申遗项目中,有一些中国的传统建筑被列入申遗名录,如北京故宫、长城和福建土楼等。
这些建筑代表了中国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的精髓。
此外,中国的戏曲和音乐也是韩国申遗项目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的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戏曲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和高度的艺术性而闻名于世。
在韩国的申遗项目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京剧、豫剧等传统戏曲形式,这些戏曲形式展示了中国的古老文化和戏剧艺术的精髓。
最后,中国的传统饮食也是韩国申遗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传统饮食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味道独特。
中国的传统饮食不仅关注食物的鲜美和口感,还注重食物的营养和健康。
在韩国的申遗项目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一些传统饮食,如北京烤鸭、四川火锅等。
这些美食代表了中国的独特饮食文化和烹饪技艺。
总的来说,韩国的申遗项目中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多个方面,如丝绸之路、传统建筑、戏曲和传统饮食等。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还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的崇敬和热爱。
被韩国抢走的非遗
被韩国抢走的非遗被韩国成功偷走的中国文化并申遗:1、拔河(起源中国但被偷走申遗)2、暖炕(起源中国流传千年,各地都有,在韩国叫做暖炕,被韩国申遗)3端午祭(节)(就是端午节!!偷语发音Da—端,no—午,je—节。
韩国申遗全称Gangneung Danoje Festival,这使咱们申请端午节只能用龙舟节代替,在国际上咱们说端午节,外国人首先会想到的是端午节是韩国节日)4、丹青(没错就是你想到的那个丹青,人家六七十年代就申遗了[生气])5、板索里(咱们的快板、评书、京韵大鼓、相声、京剧和天桥把式被韩国叫了一个这么土的名称申遗了,而且咱们在申遗快板、评书、京韵大鼓时几乎不能通过了)6、木结构建筑(咱们国家华美的建筑结构被韩国申遗了)7、活字印刷术(就是咱们的四大发明之一啊)8、宫廷礼乐(咱们国家的音乐啊,它们演奏的乐器都是咱们国家的)9、灵山斋(咱们国家佛教文化仪式,韩国没有的)10、韩国传统武术(对标中国传统武术,而且咱们申遗武术时无法用传统武术申遗)11、麻织(起源于中国千年前,却被韩国申遗,而且如果再申遗这个确不能用这个名字)12、猎鹰(起源于千年前的中国,那时候韩国人可能还是野“人”)13、海女(起源于咱们国家和日本沿海地区,韩国到了近代才有的)14、摔跤(起源千年前咱们国家的)15、针灸(目前有疑问,但被成功申遗的几率很大,因为目前针灸标准99%来自韩国)16、海印寺(这个文化包含了中国和日本的寺庙文化,佛家文化,还有经卷和雕刻等。
估计还有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吧,但是已经被偷了)17、泡菜(四川泡菜一个小小分只,但是很恶心的是它们把百度百科中泡菜起源中国的词条举报删除了,转身就向世界宣称泡菜起源韩国,但是泡菜制作标准是中国定的)18、儒学书院(近乎是把孔子申遗了[生气][生气])19、东医宝鉴(对标的就是中医)。
韩国申请中国茶道申遗
韩国申请中国茶道申遗中国茶道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茶道在国际上的传承与发展备受关注,各国纷纷争相将其申请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韩国作为茶文化的一大发源地,也对中国茶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提出了申请。
本文将就韩国申请中国茶道申遗的背景、原因以及未来展望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韩国茶道的历史渊源。
韩国茶道,又称为“茶礼”,是一种东方传统的茶文化表达形式。
早在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韩国就开始了茶叶的种植和使用。
而正式的韩国茶道文化形成于罗马帝国时期的公元7世纪,起初是中国和朝鲜半岛之间的文化交流带来了中国茶道的影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韩国茶道逐渐发展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流派,融合了韩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
对于韩国申请中国茶道申遗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
首先,作为东亚主要的茶叶生产和消费国家之一,韩国对茶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研究。
韩国茶道的申遗,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茶文化,增进国际茶叶产业合作和交流。
其次,韩国作为茶道的起源地之一,申遗可以为韩国茶道产业的发展和推广提供更好的平台。
此外,韩国茶道在韩国社会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申遗可以为韩国茶道在国内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法律保护和社会支持。
然而,韩国申请中国茶道申遗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中国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来自于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技艺。
对于中国人来说,茶道是一种信仰、艺术和生活方式的结合,既有着严谨的仪式,又有着深厚的情感内涵。
申遗过程中,需要严格保护中国茶道的完整性和纯粹性,确保申遗不脱离中国的文化背景和实践。
其次,韩国茶道的文化与中国茶道有着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差异。
这主要表现在仪式、器具和茶道哲学等方面。
韩国茶道强调水、火、茶、颜色和形状的和谐统一,注重制茶的仪式和礼节,以及茶具的设计和制作。
而中国茶道注重茶的品味、茶道的修行和茶艺的表演,更加注重茶艺师的修养和技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韩国申遗看中国文化摘要:韩国申遗项目有盗用中华文化的嫌疑,引发了国内关于中华文化的热议和反思。
对比韩国对待传统文化的积极保护和传承态度,国内的文化保护却显得单薄无力。
特别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人们开始淡忘了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
中国是时候采取措施,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关键字:韩国申遗中国文化全球化文化冲击文化保护中国,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她,其文化底蕴之深厚自是不用多说。
历时千年,各种文化习俗一直是沿袭至今,只不过,这种传承随着岁月的洗礼却是开始慢慢淡化开来。
就拿节日来说,传统佳节渐渐变得空有其表,人们只关注会放假几天,却忽略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可最近,一系列事情却是为国人敲响了警钟——韩国的申遗项目有了染指中国文化之嫌。
“端午节”,“暖炕”这些暧昧的申遗项目引起了热议。
这时,人们才开始对逐渐淡忘的文化产生了重视。
韩国,与中国不同,他没有中国悠久的历史,更没有中国宏伟的版图。
可就是这么个国家,在文化的保护上却是远远走在了中国的前列。
我国现有28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其数量低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居世界第三位。
韩国历史远无我国悠久,面积也仅1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们浙江省大,却也有7处世界文化遗产。
2013年底,热衷申遗的韩国人再次笑到最后,煞费苦心之后,韩国的泡菜终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泡菜和越冬泡菜文化”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除去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外,韩国已经拥有宗庙祭礼乐、板索里、阿里郎、江陵端午祭等十几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韩国这样历史上依附中国文明,国土及人口有限的小国来说,这样的数字显示了韩国对于传统文化价值的推崇,以及国际社会对于韩国传统文化的认可。
2014年,韩国申遗又有大动作。
韩国政府计划为分布在韩国、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日军慰安妇纪录申遗,争取2017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韩国人的计划是,先行调查韩国国内、中国、东南亚和日本的慰安妇资料现状并编辑目录,至2014年底完成目录化工作,再提交给韩国文化财厅作为申遗对象。
韩国人对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热衷由来已久。
虽然国人对于韩国的申遗努力微词不少,如江陵端午祭等有“盗用”中国文化之嫌,另如泡菜申遗让国人觉得太过“小题大做”。
但我们却不得不承认,在文化的保护上,我们或许是时候开始向韩国学习了。
韩国历来重视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上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政府决定向美国和日本等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学习,调整经济结构。
1997 年开始,政府决定把文化产业作为21 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其民族传统文化产业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其实,早在1986 年,韩国在第六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中就已经提出:“文化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同步化”这一重要的政策目标,为后来“文化立国”战略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1993 年韩国政府出台了“文化繁荣五年计划”,提出将开发文化产业作为重要目标之一。
1994 年,政府文化观光部设立文化产业政策局,开始着手准备制定相关的文化产业的法律体系;同时颁布各种文化政策综合计划,积极强调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1998 年,韩国政府正式提出“文化立国”的方针,并于1999 年至2001 年先后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五年计划》《文化产业前景21》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
从2001 年开始,韩国决心用 5 年时间把韩国文化产业产值从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增加到5%,成为世界五大文化产业强国之一,最终目标是把韩国建设成为21 世纪的知识经济强国和文化产业大国。
截至2003 年,韩国的文化产业总产值已占GDP 的5%。
韩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其对民族传统文化从观念和行为等各方面的有力保护和传承。
第一,强烈的民族传统文化自觉意识。
由于历史原因,韩国同中国在传统文化上有很相似的地方,一年四季都有各种各样的节庆民俗活动。
类似中国民间庙会、赛龙舟之类完全是民间自发组织的活动,一般规模都相当大。
各种民俗节、民俗文化节,完整地继承和保存了民族传统文化。
在温阳有纪念民族英雄李舜臣的“温阳文化节”;此外,珍岛的灵登祭、光山的战祝祭、江陵的端午祭、百济的文化祭、安东的民俗祭,近年来都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传统祭祀活动。
2005 年,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对端午节真正发源地在中国的实际是莫大的冲击。
现在,每年二月和八月初一,韩国还有到文庙祭祀孔子孟子的习惯。
在传统的281 所乡校和84 所书院,仍然还设立有“忠孝教育馆”,经常开展有关儒学的学术活动。
韩国的社会共同道德至今仍然是中国宋代提出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中国元代时的《朱子家礼》仍然是韩国人家庭伦理的规范基础。
因此西方有些学者把韩国称为“儒教国家的活化石”。
在韩国,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很重要的原因是广大民众有强烈的文化自觉意识。
第二,政府的有效管理是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保护与传承的制度保障。
自“文化立国”的战略提出后,韩国先后颁布了多项政策。
其政策重点主要是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设立文化产业振兴基金、建立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构筑文化产业基础网络体系、强化外向型产品和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等。
2001年在文化产业支援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目的就是推动“文化立国”战略的全面实施和支援文化产业。
同时还成立了各种行业协会,具体负责协调每个行业的发展。
韩国还设立多个专项基金,如文艺振兴基金、文化产业振兴基金等。
在首都首尔有众多的博物馆,如民俗博物馆、地球村民俗博物馆等,向参观者全面展示韩国人的各种民俗场景和实物。
第三,完善传统民族文化立法,重视各种形式文化遗产的保护。
《韩国文化财产保护法》有力保障了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近40 年来,除对全国的重要的有形无形文化财产、重要民俗资料、史迹兼名胜、天然纪念物进行普查确定外,还确定重要无形文化遗产传承人367名。
为使这些传承人的原始技能和艺术价值得到继续传播,政府还为每人每月发放相当于850美元的生活补贴,提供免费医疗和其他的特殊待遇,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
不仅如此,还鼓励年轻人向他们学习,使传统文化遗产传承进入良性发展的状态,有效地促进了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然而,反观国内,文化的传承保护方面却不尽如人意。
在国内关于世界文化遗产惨遭破坏或损害的报道层出不穷,其罪魁祸首当属把世界文化遗产当成了“摇钱树”。
常常听到“一把大火烧了一座大殿”、“几根索道损害了文化景观”、“一座宾馆使景区不伦不类”的议论乃至有人说“新的景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就是其遭受破坏的开始”,“申”来就“死”。
商业化乃祖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大敌!中国申遗存在着三大误区:误区一:重申报,轻保护现象“重申报,轻保护”愈演愈烈,是我国遗产保护目前存在的核心问题。
近5年来,各地申遗热情持续高涨,“申遗”成为一些地方干部工作日志里的大事要事。
100多个预备项目正急不可耐地等待在“申遗”的门槛外,“申遗”主管部门依旧门庭若市,众多不在编的“后起之秀”还在削尖脑袋试图挤进“预备役队伍”乃至“正规军”。
就在“申遗”以及世界遗产大会成为13亿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词的同时,高速公路从长城上飞快碾过,平遥古城的部分墙体在风雨中坍塌,小桥流水的周庄充溢着猪肘子味,三江并流处布下了“天罗地网”,包括“三江并流”在内的6处遗产地在三十一届世遗大会上受到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的检测……这种特有的现象被解读为“中国式申遗”,其特征有二:一方面不遗余力大造声势,不计成本地将申报项目进行包装;另一方面却是对“申遗”成功的项目漫不经心,人为破坏现象日趋严重。
误区二:重利用,轻管理安徽黄山在“申遗”成功后,旅游收入由每年数百万元增至两亿元;洛阳龙门石窟“入遗”前每年门票收入1000万元,“入遗”第二年就达到2700万元;去年刚刚“申遗”成功的殷墟,一年之内门票收入暴涨一倍,还不算其他附加产品的消费、不时来自联合国组织的经济资助等等。
“申遗”成功后可能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让一些正在寻找经济发展突破口的地方看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及“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八字方针的可能性。
于是,一些地方掀起轰轰烈烈的改造运动:遗产地周围大造宾馆、度假村等旅游服务设施;老城区集体翻新,原住民全部搬出,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几条旅游仿古街。
许多地方把世界遗产的年久失修等同于寿终正寝,借维修、整治名义进行大拆大建,完全违背世界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原则,抛弃了千百年来积累的历史文化价值。
支配这种短视行为的动机还是“利诱”——世界遗产修复要投入,拆旧建新能获利!竭泽而渔的开发和改造,给世界遗产的长远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
误区三:重小我,轻大局条块分割,体制不顺,成为我国遗产管理的掣肘。
自然遗产中央一级管理单位是建设部,文化遗产“最高长官”是国家文物局,主要的权力根据属地管理原则都下放到地方政府。
而地方政府管理往往局限性很大,从自身利益考虑得较多。
此外,许多世界遗产地,国家每年几乎没有拨款,需要自筹自支,有的风景区连起码的厕所都盖不了,只好用门票收入补贴管理费用。
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旅游部门有旅游部门的考虑,文物部门有文物部门的考虑,建设部门有建设部门的考虑,地方有地方的考虑,大家的屁股,长期坐不到一条板凳上。
建议由国务院出面,成立一个协调组织,把遗产保护和利用统筹起来,各部门都是成员,要联手而不是对立,变被动保护为积极保护。
除此之外,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漠视也让人揪心。
拿传统佳节来说,节日的背后,本有着浓厚的文化内涵。
然而,现如今的人们却是缺失了内涵。
节日变成了假期的代名词。
人们不知道这些节日的由来与含义,却是牢牢记得会放几天假,从周几休息到周几。
中秋节已然变成了月饼节,端午节也是成了粽子节,五一劳动节和十一国庆也是成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大长假。
却无人知晓这些节日的由来和意义。
其次,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击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再也不是那个闭门造车,固步自封的国家,而是以一个开放的姿态融入了世界。
我们的文化传播到了国外,而国外的文化也是传播到了国内,在这不同文化的相互渗透之间,中华文化却是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呈现出一股崇洋媚外之气。
就拿节日来说,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在中国赢得了巨大的市场,情人节是小情侣们的天地,玫瑰花的销量也跟着暴涨,而圣诞节,平安夜更是有许多人跟着庆祝。
可是传统佳节,像与情人节想象的七夕,却是收到了国人的冷落。
吃西餐、喝咖啡、AA制这些西方人的生活和消费习惯,现在在中国,尤其是年轻人中已经随处可见。
调查显示,已经接受AA制的人占51.9%,愿意喝咖啡的占48.5%,适应了看英文原版电影的占35.5%,喜欢吃西餐的占31.2%,爱上背包游的占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