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加减法》具体内容和教学建议
部编人教版四下数学第2课时《小数加减法(例2)》教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二课时小数加减法(例2)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在学生已经学会用竖式计算数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例2教学数位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
通过小精灵的提问“百分位上如何减?”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突出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
最后通过师生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将计算过程中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思考,并归纳和概括出笔算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
(二)核心能力通过尝试计算、交流讨论、概括归纳的过程,总结出笔算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培养归纳概括能力,提高计算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三)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交流讨论归纳出笔算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学习重点归纳概括出笔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会正确计算。
(五)学习难点被减数小数位数比减数少的减法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计算并对比下面两组题,你有什么想法?8千克+5千克=()千克8吨+5千克=()千克3个0.1-2个0.1=()3个0.1-2个0.01=()(二)课堂设计1. 复习导入(1)口算。
0.5+0.3 4.8-2.6 3.5+1.5 0.18-0.12(2)列竖式计算3.87+4.68 11.62-0.97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3)交流课前作业。
为什么8吨加5千克时,8和5不能直接相加呢?为什么3个0.1减2个0.01时,不能直接相减呢?怎么解决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加减法。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熟悉计算方法,同时在交流课前作业的活动中,产生矛盾冲突,提出新的问题,唤起相关知识经验,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2. 学习例2。
(数位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1)小数加法①直接出示例题(1)。
②观察算式,和昨天学习的有什么不同?③估一估,大约花了多少钱?④实际花了多少呢?学生尝试计算。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教科书P96-P97页的例1、例2.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究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算理,会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
2、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初步构建加减法认知体系,提高迁移的意识和计算能力。
3、使学生感受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增强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自觉性。
三、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探究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计算方法,特别是有关整数与小数的加减计算方法。
五、教法要素:1、已有的知识经验:(1)整数加减的竖式计算方法。
(2)小数的基本性质。
2、原型:观看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成绩图表后,为求第一、二轮比赛中国队各领先多少分,列出的有关的小数加减算式:(1)53.40-49.80 (2)53.40+58.20(3)49.80+49.20 (4)111.60-993、探究的问题:(1)图中父亲说:中国队一轮比赛后领先3.6分,二轮比赛后总成绩是111.60分,领先4.6分。
这“3.6分、111.60分、14.6分是怎样算出来的?”(2)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3)计算小数加减法应注意什么?六、教学过程:(一)唤起与生成1、将下列各数改写成大小不变的三位小数。
2、3 1、2 9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改写的?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57+14 613-105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用竖式计算整数加减法应注意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相同数位对齐)3、切入:我们以前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法,这节课我们来探究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二)探究与解决1、观察主题图出示96页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一说2004年奥运会女子10米跳水比赛金银铜牌得得主分别是谁?(中国、加拿大、俄罗斯)你想了解有关的哪些问题:中国队领先多少分?2、学习例1.(1)出示97页情境,让学生仔细观察图表,说出发现的数学信息。
小数运算:四年级下册《加减法》教学计划
小数运算:四年级下册《加减法》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概念和意义。
2. 学生能够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小数加减法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2. 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小数加减法的概念和意义1. 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定义和规则。
2. 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1. 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步骤。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 小数加减法在实际中的应用1.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小数加减法进行计算。
2. 学生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安排1. 教学时间共计20课时,每课时40分钟。
2.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小数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 新课讲解:讲解小数加减法的概念、计算方法和步骤。
3.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练习。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小数加减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5. 总结与拓展:总结小数加减法的重点难点,布置课后作业。
3. 课后作业1. 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正确性和积极性。
3. 单元测试:进行小数加减法的单元测试,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数学四年级下册》2.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3.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六、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确保学生掌握小数的基本概念。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小数加减法的理解。
3. 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6单元 小数加减法 教案
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 学 过 程】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思
路
教学环节
问题情境与
教师活动
学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动
媒体应用
设计意图
目标达成
导入新 课
1、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笔算下面各题。
4257+4305 = 8350-737 =
结合上面两道算式,复习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P72做一做
3、巩固练习
4、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第6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1课时 小数加减法(1)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位数相同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2.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这两题都是根据什么来做的?一起告诉我什么是小数的性质?
学习
新知
环节
二、自主尝试,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1)尝试笔算
6.45+4.29=10.74 6.45-4.29=2.16
6.45 6.45
+ 4.29- 4.29
10.74 2.16
(2)师:大家同意这样写竖式吗?
(3)比较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异同: 计算方法上都是一位对着一位减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小数点,盖住小数点就是大家熟悉的整数减法了。
(4)小结:从这两个算式我们看出小数加减法和整数是相似的, 只是要多小数点。
《小数加减法》: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方案
《小数加减法》: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方案小数加减法: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方案简介本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四年级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通过课堂教学和练,学生将能够熟练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目标- 理解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第一课: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介绍小数的定义和含义- 讲解小数的表示方法,包括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 给出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小数的使用场景第二课:小数的加法- 介绍小数的加法规则,包括对齐小数点、逐位相加、进位等- 演示小数的加法运算步骤,并进行相关练- 引导学生应用小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第三课:小数的减法- 介绍小数的减法规则,包括对齐小数点、逐位相减、借位等- 演示小数的减法运算步骤,并进行相关练- 引导学生应用小数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第四课:小数加减法综合运用- 综合练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提供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通过板书和示例讲解小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课堂练:提供一定数量的小数加减法练题,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算方法- 讨论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实际应用: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的小数加减法应用到解决实际情境中教学评估- 课堂练成绩:通过课堂上的小练,检查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掌握程度- 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评估学生能否独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研究笔记和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整理能力教学资源- 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板书和投影仪教学安排- 第一课: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1课时)- 第二课:小数的加法(2课时)- 第三课:小数的减法(2课时)- 第四课:小数加减法综合运用(2课时)注意事项- 教师应重视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不同的研究能力,提供不同难度的练题,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引导学生将小数加减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以上是《小数加减法》: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方案的内容。
《小数的加减法》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小数的加减法》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教材说明】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在简单的购物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
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
例1主要解决“列加法和减法竖式时,应该把小数点对齐”的问题。
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
第一层次,通过求“小明和小丽一共要用多少元”,让学生初步理解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小数点要对齐”的道理。
教材先让学生试着列出竖式并计算,同时,呈现了他们可能列出的两种竖式:一种是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另一种是把两个加数的末位对齐。
由此,教材引导学生讨论“哪一种算法正确?为什么”,从而明确“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的算理。
这里不是凭“小数点有没有对齐”来评判哪个竖式正确,而是联系“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的已有知识进行合乎逻辑的推想。
第二层次,通过求“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引导学生把小数加法中“小数点对齐”的方法类推至小数减法,帮助学生再次经历理解方法、独立计算、内化算法的过程。
随后的“试一试”继续使用例1中的信息,要求学生求“小明和小芳一共要用多少元”和“小芳比小明少用多少元”这两个问题。
一方面巩固对“小数点对齐”这一小数加、减法基本规则的认识;另一方面让他们结合对计算过程的讨论,明确计算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
在例1和“试一试”教学之后,教材引导学生总结算法。
先让学生比较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的相同点,从“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的角度再次明确“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再讨论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的问题,引导他们归纳与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要点。
教材在重视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探索算法的同时,并没有忽视算法的适当总结与归纳,只不过不再机械地给出条文式的结论,而是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充分交流、自主整理。
“练一练”让学生在已经列出的竖式上进行计算,进一步巩固对相关计算方法的理解。
例2着重探索“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比减数少”的小数减法。
《小数加减法》: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方案
《小数加减法》: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方案小数加减法: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方案目标本教学方案的目标是帮助四年级学生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本教学方案,学生将能够理解小数的概念、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规则,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小数的概念:通过生活实例和图形表示,引导学生理解小数是在整数之间的数,它们表示了一个数的部分。
2.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授学生如何正确读写小数,并通过练习提高他们的识读能力。
3. 小数的加法:通过具体例子和图形表示,引导学生掌握小数的加法规则,包括小数与整数的加法。
4. 小数的减法:通过实际问题和图形表示,教授学生小数的减法规则,包括小数与整数的减法。
5. 综合应用:通过练习和问题解决,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小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第一课:小数的概念1. 引入小数的概念,通过生活实例和图形表示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含义。
2. 练习读写小数。
3. 布置小数的概念作业。
第二课:小数的加法1. 复习小数的概念。
2. 通过具体例子和图形表示,引导学生掌握小数的加法规则。
3. 练习小数的加法运算。
4. 布置小数的加法作业。
第三课:小数的减法1. 复习小数的概念和加法规则。
2. 通过实际问题和图形表示,教授学生小数的减法规则。
3. 练习小数的减法运算。
4. 布置小数的减法作业。
第四课:综合应用1. 复习小数的概念、加法和减法规则。
2. 练习综合应用题,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小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布置综合应用作业。
教学评估1. 每节课结束时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小数概念、加法和减法规则的掌握情况。
2. 批改作业并给予学生反馈。
教学资源1. 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科书。
2. 练习册:相关小数加减法练习题。
3. 图形工具:用于图形表示的工具,如白板和彩色粉笔。
教学延伸如果学生在掌握了小数的加减法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能力,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更复杂的小数运算,如乘法和除法。
《小数加减法》: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方案
《小数加减法》: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方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概念和意义。
- 学生能够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 学生能够运用小数加减法进行数学表达和解决问题。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2. 教学内容2.1 小数加减法的概念和意义- 介绍小数加减法的定义和规则。
- 通过实际例子,解释小数加减法的应用和意义。
2.2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步骤和技巧。
-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3 小数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小数加减法进行解决。
-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教学方法3.1 讲授法- 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小数加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规则和技巧。
3.2 实践操作法-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和解决。
-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熟悉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3 小组讨论法-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
-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4.2 练习题评价- 提供一些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3 小组讨论评价-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情况,评价他们的团队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教学计划5.1 第一课时- 介绍小数加减法的概念和意义。
- 教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5.2 第二课时-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小数加减法进行解决。
-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5.3 第三课时- 进行课堂练习和小测验,评估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6-1 小数加减法》教案 (1)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6-1 小数加减法》教案 (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小数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让他们意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计算。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规则。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求解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教具:小数运算相关的教具,如小数点、小数计算卡片等。
3.备课:备课笔记、教案设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小数的定义和性质,复习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2)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小数的应用场景。
2. 学习小数的加法运算(1)通过示例向学生演示小数的加法规则和步骤。
(2)让学生自己尝试进行小数的加法计算,并带领学生讨论解题过程。
3. 学习小数的减法运算(1)对小数的减法运算进行讲解,强调减法的步骤和技巧。
(2)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小数的减法运算方法。
4. 拓展练习(1)设计一些小数加减法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小数运算。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提高了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培养了他们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小数加减法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并在下节课上予以检查。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运算,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加减法的转换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下节课需要加强这一部分的讲解和练习。
同时,结合更多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的应用价值。
小数加减法(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人教版
小数加减法(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归纳、总结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小数点对齐,从最低位开始加,满十进一。
2. 小数减法的计算法则:小数点对齐,从最低位开始减,不够减时向高位借一当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 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和小数位的处理。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例题。
2. 学具:小数加减法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整数加减法,引导学生发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教师出示例题:计算0.8 0.6。
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点对齐,从最低位开始加,满十进一。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2)小数减法的计算法则教师出示例题:计算1.2 - 0.7。
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点对齐,从最低位开始减,不够减时向高位借一当十。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3.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强调小数点对齐和小数位的处理。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掌握情况。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小数乘除法。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小数运算:四年级下册《加减法》教学计划
小数运算:四年级下册《加减法》教学计划目标通过本教学计划,学生将能够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数学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小数的加法运算2. 小数的减法运算3. 小数的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步骤第一节:小数的加法运算1. 引入小数的概念,并复习整数的加法运算。
2.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小数的加法规则和运算方法。
3. 给学生提供一些小数加法的练习题,鼓励他们独立完成,并及时纠正错误。
第二节:小数的减法运算1. 复习小数的加法运算。
2. 引入小数的减法概念,并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小数的减法规则和运算方法。
3. 给学生提供一些小数减法的练习题,鼓励他们独立完成,并及时纠正错误。
第三节:小数的应用问题解决1. 引导学生思考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2. 给学生提供一些小数应用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评估1. 在每节课结束时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问题解决能力,评估他们的学习进展。
教学资源1. 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科书2. 练习题:提供一些小数加减法的练习题和应用问题教学时间安排本教学计划预计需要3个课时完成,每节课时约45分钟。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鼓励他们互相合作和讨论。
2. 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练习机会,并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认识到小数运算的实际应用和重要性。
参考资料-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小学数学教材标准解读》-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集》。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数加减法》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数加减法》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小数加减法》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能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的学生中,大部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整数加减法有较为熟练的掌握。
但是,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方法上存在一定差异,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适应和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小数的概念和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小数点对位的重要性,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直观教学法:利用教具和多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用于引导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
2.练习题:准备一定数量的小数加减法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卡片和小模型,用于直观地展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购物时找零钱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小数加减法的问题。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讲解小数点对位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四年级数学下册 小数加减法教学建议 人教版
小数加减法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包括小数加、减法的意义、计算法则、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四部分。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只是计算的数的范围不同,比以前扩大了。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在算理上也与整数的一致,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这里着重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中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一方面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另一方面理解算理,总结计算法则,适当扩大小数的位数,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这部分教材注意用较少的例题讲清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例1和例2都是通过一道应用题,着重说明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讲计算方法时,通过右面方框中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说明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一样。
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再算,而在小数加、减法中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相同数位对齐。
例3教学的是三个数的连加计算。
这部分内容在实际中很有用,而且是学习小数乘法意义的基础。
这里主要是使学生明确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然后教材安排了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的选学内容,说明当小数位数较多时,可用计算器计算。
最后教材通过例5说明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计算简便。
本小节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理解小数加、减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加、减法中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法建议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学习小数的加、减法的意义和法则。
为使学生把整数运算知识迁移到小数运算中来,教学时一方面借助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联系整数加、减法的意义,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另一方面在小数加、减法计算时,也要注意联系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使学生在已学的基础上较快的理解算理,自己推导总结计算法则。
2.应用对比的方法,统一法则。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6-1 小数加减法》教案 (2)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6-1 小数加减法》教案 (2)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习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
2.进一步掌握小数的加减运算方法。
3.熟练运用小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复习小数加减法的基本知识。
2.设计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动手计算,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小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复习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
2.熟练掌握小数的加减运算方法。
难点1.进一步运用小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小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点和问题练习。
2.教具:白板、彩色粉笔、小数加减法练习册。
3.学生桌上摆放小数计算器。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小数加减法基本概念(1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规则。
2.出示几道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算式,让学生口头回答计算步骤。
第二步:小组讨论练习(20分钟)1.安排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
2.发放小数加减法练习册,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练习。
3.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第三步:展示讨论与总结(15分钟)1.随机选取几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解题方法。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各种解题方式的优缺点。
3.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技巧和注意事项。
第四步:应用实际问题解决(20分钟)1.出示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小数加减法问题。
2.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将解题过程与实际情境相结合。
第五步:课堂练习与反馈(10分钟)1.对学生进行小测验,检验他们的掌握程度。
2.引导学生交流答案,纠正错误,讨论解题思路。
3.肯定学生的努力,鼓励学生继续提高。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复习了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进一步掌握了小数的加减运算方法。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1.主题图编写意图(1)选择对学生有感染力的体育运动为背景.呈现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跳水运动员劳丽诗、李婷在女子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完美的空中动作照片,以及该项目中金、银、铜牌得主的跳水成绩.通过观察照片,让学生回味雅典奥运会中我国运动员创造的辉煌成绩,使学生体会一种自豪、一种激励,体会人类运动技巧给世界带来的无限风光.(2)选择与小数计算紧密联系的运动项目为素材.奥运会中,许多项目的成绩是通过小数计算来决定的.教材选择女子10米跳台双人跳水这一项目,是因为这项比赛过程的成绩计算就是小数加减计算(两位小数)的内容,而我国奥运健儿在此项目中荣获金牌.这样选择,既让学生学习了小数加减法,又使爱国主义教育润物无声.教学建议(1)以人类崇尚的体育运动为背景,学习小数加减法.教学时,除显示主题图,还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显示雅典奥运会中我国运动员获其他项目金牌的图片,以及用小数记录他们获奖成绩的情境,由此引入小数加减法的学习.也可在此基础上,选用本校、本市学生运动会中的内容(图片、用小数记录的各项成绩)作为小数加减法的学习素材.(2)引导学生自主说出主题图下面表格的内容.教学主题图下的表格时,可让学生说一说:①表头分了哪三类?(国家、运动员、奖牌)②金、银、铜牌的得主各是哪几个国家的运动员?③从中你想了解什么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我国运动员的决赛成绩比加拿大的高多少分?比俄罗斯的高多少分?……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入小数加减法的学习.2.例1.编写意图(1)由本单元主题图创设的情境引入小数加减法的学习.通过父子二人观看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的全过程,自然而然地引入小数加减法.教材用表格呈现我国运动员和加拿大运动员在第一、第二轮动作后的得分情况,呈现父子二人在知道得分后兴高采烈的对话:“中国队领先3.6分”、“中国队两轮的总成绩是111.60分”、“现在领先12.6分”……父子二人的对话促使学生思考:“3.6分、111.60分、14.6分是怎么算出来的?”这样,为了解决这一个个的实际问题,小数加减运算便产生了.(2)以故事形式动态呈现小数加减法.与以往教材编写加减法的顺序不同,本例题是先学减法,再学加法,是以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来编排的.由于要知道“第一轮动作后,中国队领先多少分?”所以本例先安排小数减法的学习.接着,要知道“中国队两轮的总成绩是多少?”所以再学习小数加法.这样安排,合乎情理,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计算的兴趣.(3)给学生提供自主计算与交流的空间.两位小数的加减法如何笔算,教材没有给出详细过程,只有计算结果.如,竖式中的“3.60、111.60”是怎样算出来的,教材没53.4053.40-+49.8058.203.60111.60有任何说明.它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空间,它刻意让学生经历自主列竖式、自主计算的全过程,它迫使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新问题,通过自主探索或合作交流弄清“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弄清“得数的末尾如何去0简写”的道理.学生有了这一自主探索的经历,就多了一次自主获取知识的体验.教学建议(1)让学生自主阅读,表述题意.本例题将故事、表格、数据、计算、思考融为一体,以学生喜爱的方式呈现出来.怎样让学生读懂这丰富的画面、理解其中的数学意义呢?一般的方法是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题意.如例1中上面一部内容,教学时应让学生有序的陈述自己理解的信息:①例题中的事情(父子二人观看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②表格的意思,特别说出我国和加拿大运动员在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第一轮得分的情况;③父子二人对话的内容.(父:中国队领先3.6分,子:差距还不到4分.)(2)设计让学生自主计算的教学过程,突出算理和算法.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计算的基础,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这一知识经验,设计好让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计算、合作交流的过程.①先教学减法.出示例1中上面一部分内容时,不出现小数减法的竖式,而是让学生根据表中的两个数据发问:“中国队领先多少分?”或者根据父子二人的对话“中国队领先3.6分”提出问题:“这3.6分是怎么得来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引入小数减法,同时让学生自主列竖式计算.学生计算后,应引导说一说:·如何列竖式?(突出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如何计算?(突出退位的过程.)·竖式中的结果3.60与图中父亲说的“3.6”有区别吗?(突出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结果简化.)②再教学加法,并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例1中下面一部分内容的情境是上面一部分的继续,是故事往下发展的一个过程.教学时,同样不要出现加、减法竖式,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表中数据或父子二人对话的内容提出数学问题:“111.6分和12.6分是怎么得来的?”然后让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计算后,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求中国队两轮的总成绩?(用加法笔算)计算的结果“111.60”还可以怎样写?为什么?·要求中国队第二轮后领先多少分,怎么解答?学生中会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如:方法一:53.40+58.20=111.6049.80+49.20=99111.60-99=12.60方法二:53.40-49.80=3.6(利用前面的结果)58.20-49.20=93.6+9=12.6应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简洁性.显然,方法二从计算数据来看,更简单,且充分应用了已获取的相关条件(3.6).·对比两种解法的结果:12.60与12.6,突出小数的基本性质的应用.3.例2及“做一做”.编写意图(1)让学生在合作活动中总结小数加减计算的一般方法.小数加减计算应注意的问题不要求学生记忆,只要理解就行,教材组织学生应用交流的方式,共同总结出小数加减计算的一般方法.通过交流,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使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理解如果得数的末尾有0,就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0去掉,使小数的书写简洁.(2)通过“做一做”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同时会用不同的方法,包括使用计算器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和验算.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逐步有序的总结出小数加减法要注意的问题.总结时,采用合作交流的方法,分两步进行:①先让学生根据例1中各竖式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说一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这时,学生总结是凌乱的,不完整的.②在学生自由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回忆自己在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干了什么(列竖式);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处理的(去掉末尾的0).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总结了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学生懂得总结、概括的一般方法.(2)提醒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两位小数加减法,计算容易出错.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应提醒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除根据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检验,还应鼓励学生用计算器进行检验,帮助提高使用计算工具的能力.(3)“做一做”中的第1题是人人都必须完成的基本练习,应要求学生用一定的方法进行验算,能对自己的计算结果作出正确与否的评判.(4)“做一做”中的第2题突出计数器在小数计算中的工具性作用.学生作业时,可提出要求:先用笔算,再用计算器验算.4.关于练习十六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第1题,是小数口算练习,它综合了两方面的知识: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和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学生计算如果出错,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粗枝大叶、计算不专心造成的,如看错数据,手写的与口算的内容不一致等;二是由于100以内的口算不过关或算理不清楚造成的.这时,应及时帮助学生查找其中原因,及时纠正错误.第2、5题,是小数加减的笔算练习.应要求学生:(1)将笔算竖式尽可能写得漂亮些;(2)仔细计算;(3)自觉验算,知道如何判断自己计算的正误.第3、4题,是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第3题可改成让学生自主提问的方式:看到表中的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将小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小数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第4题通过计算电话费和上网费,使学生对复式统计表有进一步的认识.第6题,结合人民币、质量单位和长度单位进行小数计算.这样的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用得极为普遍.学生计算时,应作如下提示:①想清楚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②计算时,可先将复名数改写成小数,然后再计算;③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第7、8题,是与体育运动相关的练习.第7题通过购买足球和排球,使学生体会组合的思想方法,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第8题有着良好的教育功能,一方面使学生了解一些体育方面的信息:某些女子田径项目的中国纪录和世界纪录;另一方面通过计算这些女子田径项目的中国纪录和世界纪录的差距,体会我国要赶超世界一流水平,还须付出更大的努力.5.例3.编写意图(1)以学生的家庭生活(观看环城自行车赛)为背景学习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本例创设的学习情境类似例1,它来源于学生的家庭生活.通过观看环城自行车赛,了解自行车比赛的一些知识.知道在长达数天的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和观众都会随时计算已完成的赛段里程和未完成的赛段里程,这就引入了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这一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随比赛的进程而产生的,是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2)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思路解决问题.要解决“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的问题,教材呈现了三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尽管这三种思路的思维水平处于同一个层面,但它显现的意义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往往都有多种思路,多条途径.当思维的角度不同时,就会产生不同的解答方法.(3)形成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学习型家庭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础.本例通过一家三口计算自行车运动员未完成的里程数,塑造了一个热爱学习的家庭榜样.通过本例的学习,使学生不但会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同时也让学生产生和爸爸妈妈共同学习的向上愿望,让每个家庭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学建议(1)继续让学生自主阅读题意.与例1的学习类似,先让学生自读题意,再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尽可能创设让学生表述的空间,如同桌互说、自愿上台说.通过这些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分步骤呈现例3.①可利用课件或教学挂图先出示例3的上面一部分,即问题部分.在学生理解了题意后,让他们自主解答“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②在学生自主解答的基础上,再出示例3的下面一部分.先交流各自的解题方法,请不同解法的学生上台自己书写解题算式,自己向全体学生解说自己的想法.再组织学生认真观察三个不同的综合算式,从中发现算式483.4-(39.5+98.8)与算式483.4-39.5-98.8是相等的.(3)使学生懂得使用计算器进行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混合计算.让学生用计算器对自己列的算式算一遍,一方面检验自己笔算的结果,另一方面熟练使用计算器的方法.6.关于练习十七中一些习题的教学说明和教学建议.第1题,是经常要进行的口算练习.练习时,既要引导学生用常规方法口算,更要引导学生注意方法的合理性和灵活性,使口算也能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载体.如,口算“7.1-3.5”时,可以这样口算:7-3.5+0.1,也可以这样口算,“7.1-3-0.5”.它灵活应用了题中数据的特点,使口算不但算得正确,而且灵活.第2题,是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另一种表示方式,用这种方式呈现,一方面体现了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避免了老面孔带来的单调感,可提高学生计算的乐趣;另一方面,这种方式还渗透了函数思想.如,当一个加数不变(5.47),另一个加数变化时,和也要发生变化;减数不变(9.86),被减数变化时,差也要发生变化.第5、6题,都是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呈现的方式和要求略有不同.第5题不带括号,只须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算;第6题中带有括号,须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算完后还要验算.练习时,应提醒学生看清算式再计算.第3、4、7、8题,都是需要用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每题解答后,都应鼓励学生用计算器进行验算.第9题,是突出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联系,要求学生先将分母为10,100的分数改写成小数,再进行计算.第10题,突出计算器的工具性作用,通过练习,使学生体会用计算器计算日常“流水”账,十分准确、方便、省时.第103页的思考题,可让多数学生参与练习.应引导学生先画示意图表示题意(如图),然后根据数据特点用简便方法计算.物体在下落前距地面的高度为:4.9+(4.9+9.8)+(4.9+9.8+9.8)+(4.9+9.8+9.8+9.8)=4×4.9+6×9.8(或8×9.8)(尽管这时学生还未学小数乘法,但用计算器可以计算.)=78.4(米)7.例4及“做一做”.编写意图(1)以校园体育运动为背景,学习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加法中的应用.学校体育运动是校园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数学来描述、记录运动员的成绩是学生熟知的.本例以某班四位同学参加4×50米接力赛为内容,以这四位同学50米跑的成绩为素材,引入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加法中的应用,显得十分自然.(2)在不同算法的比较中体会运算定律在运算中的简化作用.教材采用对比的方式呈现小莉和小红两位同学不同的计算思路,通过对比,使学生看出两种算法的结果是一样的.从而直观感知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进一步体会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计算确实方便又快捷,使学生在今后的小数加法运算中,能根据数据特点自觉地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教学建议(1)为了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除教材提供的例4外,还可以补充一些例子.如,计算3.56+1.60+2.44和1.60+(3.56+2.44)两个式子,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让学生计算2~3组这样的式题,使学生体会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后仍然适用.这个过程,使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让学生感受了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合理性.(2)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关于本例的计算,学生中有多种不同的方法.教学时,应给学生一定的独立计算时间,让学生能充分展示个性化的计算思路.如,有的学生根据4个加数中的整数部分相同的特点,这样计算:8.42+8.46+8.54+8.58=8×4+(0.42+0.58)+(0.46+0.54)=32+1+1=34上述算法中,既有加法的运算定律的应用,也有根据数据特点将加法转换成乘法,使计算更加简便.教师对这些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简算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和适当的评价,使计算不仅仅是一种技能,而是上升为一种技巧.(3)“做一做”中第1题的填空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加法运算定律的练习.练习时,应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使他们通过这组填空题的练习,真正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的内涵.第2题中的简算有的要用到加法的运算定律,有的要用到减法的运算性质,如计算5.17-1.8-3.2,就要用到减法的运算性质.练习时,须提醒学生认真审题,思考清楚了再下笔.8.关于练习十八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第2题,是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练习.练习时,应让学生写出简算步骤,并说明理由.如,计算“1.29+3.7+0.71+6.3”,其过程如下:1.29+3.7+0.71+6.3=(1.29+0.71)+(3.7+6.3)(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10=12第3题,是培养学生自觉应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进行简算的练习.练习时,要求学生按序如下操作:①认真审题,根据题中数据特点作出判断,看看能否简算;②若能简算,则想清楚是利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还是利用减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算;③写出简算过程.第4、5题,是加法运算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4题的练习背景和计算方法是例题4的继续.练习时应注意两点:①表中最后一栏“可能的总成绩”表示的意思应让学生自己解释.在明确所求问题的情况下再进行计算;②由于本题中所有小数的整数部分都相同,可提示学生根据数据特点综合应用多种方法进行简算.第5题,练习的素材来自生活中常用的购物发票.通过模拟售货员计算购物的总价和交易找零的余款,使学生学会看懂发票的内容,理解发票的作用,提高生活适应能力.练习时,先让学生想一想发票中的方框里要填什么,怎样列式,然后再动手做.做完后再用计算器检验.第7、8题,是培养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练习.第7题以我国20年来(1978~1998年)城镇及农村人均居住面积的变化为素材,引发学生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在解决这些简单的问题中,教师一方面应引导学生充分应用已有知识进行计算,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另一方面又应为后续学习小数的乘除法做好准备.如,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是“1998年城镇人均居住面积是1978年的几倍”时,学生的解法可能有如下几种:(1)9.3÷3.6≈2.5(多数学生不会笔算,只能用计算器算.)(2)3.6+3.6=7.2(1998年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大约是1978的2倍多一些)(3)9.3-(3.6+3.6)=2.1(大约是2.5倍)对于上述第(1)种解法,可引导学生思考: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能否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探讨,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第8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通过计算了解到关于世界人口情况方面的信息.练习时,可充分利用丰富的网上资源,让学生知道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口,从而体会控制人口增长是人类生存的一个重大策略.第9题,是例1的继续.通过计算三个国家运动员5轮跳水的总成绩,进一步促进学生养成简算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运算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确实有着广泛的作用.练习时,可采用比赛的方式,看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真正掌握“对、快”的一般方法.。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小数加减法-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小数加减法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数与代数的基本思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满十进一。
2. 小数减法的计算法则: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不够减时,向前一位借一当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满十进一,不够减时,向前一位借一当十。
2. 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满十进一,不够减时,向前一位借一当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小数加减法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2. 新课:讲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通过教学视频和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满十进一。
2. 小数减法的计算法则: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不够减时,向前一位借一当十。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2. 提高题:解决生活中的小数加减法问题。
3. 拓展题:研究小数加减法的更多应用。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让学生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然后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疑问,并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情景,如购物找零、体重变化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小数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这些情景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口答下面各题① 2.5+3.3————②6.8-5.2————③2.4-1.8=④3.2+1.3=⑤0.7元-0.2元=()元⑥2.1元+2.9元=()元第(6)小题追问结果用5.0表示还是用5表示。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1、出示情境图(例1课本图去掉钢笔、小芳)小明说:“我买一个讲义夹”,小芳说:“我买一个笔记本”(1)学生提出问题,根据学生提问,课件出示问题。
(2)学生口头列算式,教师板书横式。
(3)比较,揭示课题。
2、小组合作探究。
A、明确探究内容(学生自由选择一道加法或一道减法算式研究、小组统一意见)B、探究新知(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2)学生独立尝试练习。
(3)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a、请任意一组加法(或减法)组汇报组内研究情况b、请其它小组同学补充c、让学生说说小数加减法怎么计算d、再请研究减法(或加法)小组汇报e、完成例1板书,师生交流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4、练习(1)9.3+6.98 (2)13.52-8.3(二)教学“试一试”:改情景图为“小明、小丽”的对话情境图①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列出算式②两名学生板演集体练习③集体交流(计算结果末尾是“0”的化简)(三)全课让学生说一说,计算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三、巩固练习。
1、看谁的眼睛亮2、课堂作业(当堂批改)。
0.63+1.5= 17.5-4.5=3.63+0.81= 5.46-0.6=3、数学游戏。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数加减法》人教版
《小数加减法》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数感与符号意识,通过小数加减法运算,使学生在抽象的数与具体的量之间建立联系,增强对小数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形成灵活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据分析观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注重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提升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本章节学习,全面提升学生在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让学生掌握小数点的对齐方法,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重要性,能够准确进行小数加法计算。
举例:0.35 + 0.42,指导学生将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到高位逐位相加。
(2)小数减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理解小数减法中小数点的处理方法,掌握借位与退位的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小数减法计算。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小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小数加减法教学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小数点的对齐这一概念掌握得还不够熟练。在讲授过程中,我通过重复示范和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希望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我发现,将抽象的小数运算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相结合,比如购物找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加减法》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加减法》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第四章《小数的加减法》,具体内容包括:小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小数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小数的简便计算方法。
涉及的章节为4.14.3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难点:小数点对齐,以及计算过程中对位运算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数加减法计算题、计算器、PPT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购物时的总价。
2. 新课导入:讲解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
3. 讲解与示范:详细讲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通过例题进行示范。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解决购物场景中的小数加减法问题,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小数加法:小数点对齐逐位相加进位处理2. 小数减法:小数点对齐逐位相减借位处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0.25 + 0.3,1.2 0.8,写出计算过程。
小明有3.5元,他买了一支铅笔0.5元,还能买什么?2. 答案:0.25 + 0.3 = 0.551.2 0.8 = 0.4小明还可以买一个练习本,价格是2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小数乘法如何计算?2. 小数除法如何计算?3. 如何将小数加减法运用到其他实际问题中?重点和难点解析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包括:1. 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
2.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3. 实际问题中的小数加减法应用。
4. 课后思考问题的设置。
一、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小数点对齐是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也是保证计算正确性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小数点对齐的步骤,并解释其原因。
教案新部编本_《小数加减法》_数学_杨丽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95-97页。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探索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被减数减小数需要补0的计算方法,应用小数的性质可将计算结果简化(去0)。
教具准备:课件,作业纸,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
(1)385+48= (说说方法)。
(2)0.79的计数单位是(),“9”在()位上,表示9个();0.4的计数单位是(),“4”在()位上,表示4个()。
(3)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
(板书:小数加减法)3.情景: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请看大屏。
(课件显示买东西的情景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三、学习小数的加法、减法1.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①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我们选一题来计算一下,课件显示:一双运动鞋的价格是38.5元,一根跳绳的价格是4.8元,这两样东西一共多少钱?(生说师板书:38.5+4.8= )②这就是小数加法。
该得几呢?请每个同学拿出一张纸来试着列竖式算算看。
(生独自演算,请一生板演竖式,教师巡视。
)③交流。
像这样一位对着一位加你们感觉陌生吗?(引导与整数加减法比较异同)哪儿一样?哪儿不一样?④同学们真是善于带着联系的眼光看问题,发现了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板书:从低位算起。
)小数加减法除了上面的的情况以外,还会有哪些不同的新情况呢?2.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①师生合作报数:请你说出你想的数写在纸上(师板书一个如:0.79)老师也想了一个数(如:0.4),这两个数你想加还是相减?(预设板书:0.79-0.4= 一起读一读)请一名学生试板演,其他学生在纸上笔算,可也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数加减法》具体内容和教学建议
编写意图
(1)教材以两位同学到图书
大厦买书这一生活情境为背景素
材,呈现了主题图。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历、体
验过购物,因此,主题图的设计
既贴近学生的生活,也符合学生
的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有利于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有意识地解
决生活问题的习惯。
(2)教材以主题图提供的买
书情境为线索,为后面例1、例2
和例3的教学活动做了素材的准
备与铺垫。
教学建议
(1)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
教学主题图时,教师应理解
主题图的设计意图以及与本单元
知识的前后联系,不必花大量的
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图意,而应把它当成一种教学线索,借助主题图,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例如,可以把主题图制成教学挂图或课件,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概括地说说:图上画的是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两个同学到书店买书”的表演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习从生活中、从亲身经历中发现问题,产生学习的需要。
(2)让学生感受身边存在许多数学问题,激发探索的欲望。
引导学生自主说出主题图的内容,在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后,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根据图上的内容,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生活中购物或买书时,常会用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从而揭示本单元的课题,引入本小节内容,同时激发学生探索的
欲望,为后面的学习活动做铺垫。
编写意图
(1)例1以本单元主题图的买
书情境为线索展开教学,以图文结
合的形式给出了小丽所买的两本书
的价格并分别提出用加法和减法解
决的数学问题,自然地引入小数加、
减法的学习。
例1要解决的是列竖式时小数
点应对齐的问题。
教材有序地呈现
了两位小数的加减法,即先在小数
加法中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问题,
再向小数减法迁移。
例1虽以解决问题的方式呈
现,但这里重点不是解决问题,而
是如何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材通过
简单的提示语,突出了竖式计算小
数点对齐的重要性。
(2)“做一做”第1题是位
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和验
算,意在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
法,培养验算的习惯。
第2题将统计知识与计算融为一体,使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数据的过程,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建议
(1)通过问题情境,引入小数加减法。
教学时,可以结合单元主题图的情境,自然过渡引出例1的学习内容。
可引导学生根据所给信息提出问题。
(2)运用迁移规律,突出算理和算法。
学生提出问题后,可以引导学生分别列出加、减法算式,然后先教学小数加法再向减法迁移。
教学小
数加法时,可引导学生将小数加法转化为整数加法,先估算出结果,然后再尝试运用不同方法计算,这里重点是竖式计算的方法。
因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所以教学时不但要使学生说清怎样算,而且要明白为什么这样算。
可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从而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本质,从而突出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
教学小数减法时可以迁移小数加法的经验,并通过小数加减法的对比,进一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3)通过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做一做”第1题可让学生独立计算并验算,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和验算,可对计算结果小数末尾有O的情况,讨论如何化简。
第2题则可让学生将看图、读数据、思考与计算充分结合起来,以巩固小数减法的计算。
编写意图
(1)例2教学数位不同的小数加、
减法竖式计算。
从小数加法到小数减
法,由数位相同到数位不同,教材在
编排上既体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的特点,而且有目的地分散了小数加
减法笔算的难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
律。
(2)小数减法是教学的难点。
由于被减数与减数的小数位数不
同,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存在着认知
冲突,因而教材通过小精灵的提问:
“百分位上如何减?”来促进学生思
考,突出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
(3)教材通过师生对话的形式引
导学生进行反思,将计算过程中获得
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思考,并
归纳和概括出笔算小数加减法的一般
方法。
(4)“做一做”呈现了不同情况的小数加减法练习,意在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并提高计算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教学建议
(1)放手尝试计算,引发讨论,突破难点。
教学例2时,可像例1那样,先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获取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列式后,让学生结合购物的经验先估算出结果,再自主尝试笔算,然后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
可将重点放在用小数减法计算上,如笔算8.3-6.45时,预计学生可能会出现“小数点对齐”和“末位对齐”等情况,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引导学生联系十进制计数单位或具体数量表示的意义来理解算理,认识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
由于被减数小数位数比减数少,与学生的认知发生冲突,因此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百分位上该怎样减?被减数的百分位上为什么添O?从而根据小数的性质来解决这一难点。
(2)概括计算的一般方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但只是浅层次的,教学时,还需由特殊到一般,进一步抽象出小数加减计算的一般方法。
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理解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如果得数的末尾有“O”,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将“O”去掉,使书写简洁等。
教学时注意不要让学生死记或是生搬硬套计算方法,重在理解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