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传神论”绘画美学思想特点
“以形写神”与“迁想妙得”——浅析顾恺之的绘画美学观
多的无 限, 偶 然 中体 现更 多 的必 然; 而另
一
些 生活形象 却是 比较狭 隘的有 限和偶 艺术 中如果光是有 限和偶 然、 无 限和
‘ 明府 正为 眼耳! ’ 但 明点 童子 , 飞 白拂其 上, 使 如轻云之蔽 日。 ” 殷仲堪长 着一双妙
的必然 的生活 内容, 而变化多端却 正是 它 的 多样偶 然 的有 限的艺 术形式 。 ” 要包 罗 万有 而又变化 多端 , 就要形 神兼备 , “ 一”
以 当“ 十” , 以“ 形” 写“ 神” 。 [ 2 ] 曹利华.中华传统美学体系探源. 北 京图
书馆 出版 社 , 1 9 9 9 .
袭如
开 花
“ 以 形写神 " 与“ 迁 想妙 得’ ’
浅析顾恺之 的绘 画美学观
口张 贝贝
摘
要: “ 以形写神 ‘ 迁想妙 得” 是顾恺之对人物 画提 出的主要观 点。 “ 以形写神” 是指在 审美创 造阶段 要重视对 艺术形 象之形 的
刻画 , 从 而更好地表现 艺术形象之神。 “ 迁想妙得 ” 是 画家把握生 活的 一种 艺术方式 , 触及 艺术 方面主体 表现和客观制 约的辩证 关 系。
取形 象 , 而形象 总是有 限和偶 然 的, 而且 生活里 的形 象往往 并不都具有 同等价值 , 有 些生活形 象本 身就具 有更 多的 内容 或 者 意义。这 些 生活形 象的有 限 中包含 更
只有 两者之 间形 成 了绝对的统一 , 才能达
到“ 传神” 的 目的 。
想感情 的 山水 、 狗 马。 因此 画家应“ 迁 想
位, 丰富 自身的文化修养。
浅析顾恺之的“传神论”及其对后世影响
浅析顾恺之的“传神论”及其对后世影响作者:宋志敏来源:《美术界》 2016年第3期文/ 宋志敏【摘要】东晋顾恺之不仅是中国绘画发展史上优秀的艺术家,更是一名杰出的绘画理论家。
他是中国最早系统地提出“传神论”绘画思想的,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本文将从自己的角度简要分析顾恺之的这一理论思想及其对后世绘画理论的影响。
【关键词】顾恺之;传神论;绘画美学说到魏晋,我最先想到的便是“魏晋风度”“玄学”“清谈”“人物品藻”等这些虽零散,却能代表这一时期典型特征的词语。
这一时期,虽战事频繁、生灵涂炭,但也许正是因为现实的苦痛才促进了人们精神生活的高速发展。
这时的名流、士大夫们思想开放,各种文化百家争鸣,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个人性自觉、充满个性的时代。
顾恺之所生活的这个时代,正是人物品藻风气盛行之期,这种环境对他绘画理论的提出是具有推动作用的。
在绘画产生的初级阶段,最初的画论是主张绘画要像形的,如《尔雅》中所说:“画,形也。
”①到了魏晋时期,人物肖像画的发展较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加之这一时期的人们在人物品藻时更加注重人物的风格、韵度,用周积寅的话说便是“把一个人的思想性格,才能气质的总和表现在外部,则形成一个人的精神面貌”②。
这些对当时的艺术家,尤其是肖像艺术家产生一定的影响,此时的他们不仅仅要做到人物肖像外形的相似,更要表现人物内在的品质。
正是这一时期,顾恺之第一个提出了人物画要“传神”的观点。
《世说新语·巧艺》篇中记载:“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
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③就是说顾恺之画人物,有时几年不画眼睛,别人问其原因,他回答说,作画重要的不是四肢与样貌的描绘,关键在于眼睛的描绘,即“传神”。
虽然顾恺之强调“传神”的重要性,但并不是说他忽略对“形”的描绘,在“传神写照”中,“写照”是“传神”的基础,只有做到恰到好处的“写照”后,才能达到“传神”的地步。
也正如他所说:“若长短、刚柔、深浅、广狭,与点睛之节,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
顾恺之“传神论”对中国绘画的影响
顾恺之“传神论”对中国绘画的影响作者:张钰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03期摘要:顾恺之的“传神论”对绘画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顾恺之非常重视对形体的把握,即是他所说的“美丽之形”;二是在形体之上,通过画眼睛来“传神写照”,传达神韵;三者,顾恺之还强调充分调动主观审美想象(迁想妙得),使得所绘人物具备辨识性和自身特点,以达到传神的目的;最后,他注重人物环境背景的烘托和氛围的营造,强调以景托人。
关键词:顾恺之;“传神论”;绘画中图分类号: J2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9-0045-02一、概述魏晋时期是中国古代美术发展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国绘画美学走向自觉的时代,涌现出一大批的画家和绘画理论家,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二者兼而有之的顾恺之,他最著名的绘画理论观点就是“传神论”。
顾恺之,字长康,小名虎头,擅诗赋、书法,尤善绘事,时人称之三绝,画绝、文绝、痴绝。
顾恺之有画圣之称,与同时代的张僧繇、陆探微合称“六朝三杰”,著有《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
提到顾恺之,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绘画名作《洛神赋图》,从留存下来的理论著作,我们不难看出他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著名的“传神”理论。
顾氏的传神理论对中国绘画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顾恺之非常重视对形体的把握,即他所说的“美丽之形”;二是在形体之上,通过画眼睛来“传神写照”,传达神韵;三者,顾恺之还强调充分调动主观审美想象(迁想妙得),使得所绘人物具备辨识性和自身特点,以达到传神的目的;最后,他注重人物环境背景的烘托和氛围的营造,强调以景托人。
二、“美丽之形”顾恺之在《论画》里讲:“美丽之形,尺寸之制,阴阳之数,纤妙之迹,世所并贵。
”这里顾恺之表现出他唯美主义的情怀,在他看来,世界上美丽的事物是珍贵的稀有资源,作为艺术家,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发现美的能力。
同时还要将其加工成美的艺术形象,反映到绘画作品上。
论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论在中国绘画美学中的发展
论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论在中国绘画美学中的发展受时代的影响,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传神写照”的理论,“形”与“神”这一核心问题贯穿了中国画论的整个发展过程,经由历代画论家的发展,最终演变为当代画家齐白石所提出“似与不似”的理论。
标签:传神写照;顾恺之;形;神“传神写照”是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重要绘画思想。
这一思想受到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并对当时乃至后世的绘画理论影响深远。
一、“传神写照”思想的提出与背景《世说新语·巧艺》中记载:“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
顾曰:‘四体妍蚩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
”[1]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提出了“传神写照”这一重要的绘画思想。
这与当时整个社会思潮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虽然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战乱时期,但其间的文学艺术却奇迹般的飞速发展,真正进入了自觉的阶段。
这种局面的出现,是因为动乱社会与艰难人生等客观现实造成了知識分子思想上的普遍消极,佛教的迅速蔓延,老、庄哲学的渐次盛行,使曾经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学逐渐被玄学所代替。
据《文心雕龙》记载:“迄至正始,务欲守文;何晏之徒,始盛元论。
于是聃周当路,与尼父争涂矣。
”[2]玄论之风大盛,清谈玄理之风日浓。
同时,由于当时的统治者残酷镇压异己,新兴士人不敢妄谈朝政,只得转而品评人的形貌、容止及风神才情。
再加上六朝时的绘画以人物为主,重视人物的精神才貌成为时代的主流。
顾恺之的“传神写照”理论遍应运而生。
二、绘画中的“形”与“神”探源“传神写照”中的“神”是指人的风神,即描绘对象的内在个性和气质;“照”指描绘对象的外在形体和形象。
“传神写照”传达的实质是绘画中的“形”与“神”即形体和精神的相互关系。
这是中国传统画论的精髓。
汉代以前,中国绘画以“写形”为主,自魏晋南北朝始,进入了以“传神”为表现核心的阶段并延续至今。
需要指出的是,顾恺之重“神”但轻“形”,恰恰相反,他主张“以形写神”。
他在《魏晋盛流画赞》中强调:“若长短、刚软、深浅、广狭与点睛之节,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就会“神气与之俱变矣”[3]。
顾恺之“传神写照”思想及其认识-美术论文-艺术论文
顾恺之“传神写照”思想及其认识-美术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0 引言艺术史论的发展是和艺术创作的繁荣密切相关,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顾恺之的传神论是这一时期的代表,翻开任何一部中国绘画理论专着,都可以感受到传神论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神论在我国美学理论家的剖析下,一点一点以系统的完善的面貌见于世人,像在周积寅的《中国画论辑要》中便把顾恺之的传神论作为中国绘画的核心.1 顾恺之传神写照思想的提出及背景谈及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论提出的背景,我们就不得不回归到魏晋南北朝那个充满个性和人性自觉的年代,亦是文化艺术自觉的时代.在这个思想开放, 的年代,究竟充斥着何种思想,怎样一种氛围,促使顾恺之会提出以形写神,传神写照,这一理论.(1)汉代哲学关于形神理论的着述为传神写照这一理论的提出作了思想意识上的准备.追溯战国到汉代这段哲学史,会发现有很多哲学家都曾经致力于研究形和神的关系.汉代的《淮南子》对形与神的关系有好多的论述,这些都与书画理论的形神关系问题密切相关.《淮南子原道训》有记录:夫形者生之合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这里把人的肉体与精神的对立统一的整体用四分法加以分析,出现了形、生、气、神.其中神者生之制,就是指由神来制约生命活动《.淮南子》此种论断在那个时代着眼点虽然不在于绘画,而是养生之道,但把其所用的分析方法、思维方式灵活的运用到书画创作的形神关系上来,就极具有价值.书画的形象的创造,要由神来掌控形,神采为上,但是神采的存在又不是凭空而生的,它依赖形的创造和存在.而形又必须有生(生机、生命),必须贯以气(生气、气势、气力、气韵).如果形、生、气、神四者,其中有一个不存在了,其他三个就会大受影响甚至于有可能不存在.透过这种论析,以形写神传神写照的命题迟早会产生和确立的.(2)魏晋玄学对顾恺之形神论的影响.魏晋玄学发展至东晋,辨明哲理的清淡之行.对人物的才情风貌、言谈的超尘绝俗的美是极其讲求的,使得这一时期的文学和艺术美的追求,给人一种只可欣赏而无法用言语道明的感觉.就像《魏晋胜流画赞》里写道: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失矣.是因为道教、玄学经常使用得鱼忘筌来形容得意忘形或得意忘象,反映了形而上的思考.超言忘象而追求意的理论.而生与神在中国哲学(尤其是佛学)中本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荃生也就是传神.在这里,毫无疑问顾恺之通过魏晋玄学的观点,说明绘画不应拘泥于形似形象,根本目的在于写神传神.(3)魏晋风度对顾恺之形神论的影响.六朝的绘画以人物为主.在玄风大振中,人们的思想也难免随之变化,于是乎出现了品评人物时将重神而轻型的思想贯穿.魏晋时期士大夫之间多重视人的精神面貌,只要高逸,形骸是可以忽视的.于是,一种新的美学标准便成立了.王弼的《周易略例* 明象》云:故立象尽意,而像可忘也,种画以尽情而画可忘也,言论的出现无疑为这种美学标准作了强有力的后盾.说到这里我的大脑不禁浮现出了许多顾恺之作画的故事.譬如大家熟知的:顾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的故事.在画裴叔则时,顾将特征的表现锁定在了面部,遂加上了三毛.通过这原本子虚乌有的三毛,就将裴非凡的见识表露的淋漓尽致.这里顾恺之的创作思想和王弼的言论竟是如此出奇的一致啊!2 对传神写照中神的理解提到传神写照无疑神是重中之重了.这里所讲的神是指一个人的精神风貌,是一个人的个性和生活情调,是一种具备审美意义的人的精神,是人性本质的一种呈现更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品格.顾恺之对神的理解充分表露在他的作品中,脍炙人口的有: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媸,本无缺少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晋书* 顾恺之转》)此画论大意应为顾每画一幅人物画,往往好几年不点睛,有人问这是为什么,他回答: 的人物在姿态的美丑方面本来并不缺少什么,不过传神写照正在这里(指眼睛).顾恺之传神写照的神的基本含义是眼神,眼睛之所以有这样的重要性就在于它具有和鉴一样的特点,正如达芬奇的名言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样,归其一点就在于虽然眼睛也是有形的一个物,但这个物不同其他,它有清、虚的特点,不是呆板而无生命.所以,眼睛可以通达道德,体现神.值得一提的是顾恺之虽然强调传神的重要性,但他并不忽略,更不形的作用.传神写照的基础还是在于写照,只有恰如其分的写照才能达到传神的要求.正如顾氏有云:若长短、刚柔、深浅、广狭,与点睛之节,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可见神气必须通过外形表现出来,外形必须寄寓着神气在它里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然后才能表现出它的生动性和真实感.3 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论在中国绘画美学中的发展传神论在绘画中的影响是深远的,自顾恺之的传神写照一出,后人对它的认同及发展可谓异彩纷呈.最为有名的三大论述莫过于谢赫六法论中的气韵生动.气韵生动和顾的传神写照既是一脉相承的,是传神的进一步发展.到了清朝,清四僧的着名代表石涛提出了不似之似的美学原则,亦在强调传神.这些美学理论经齐白石大师后遂演变成了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在此我截取了我国绘画美学发展家最为熟知的三大论述来展现传神写照的发展.从时间的跨度上来讲做到了从古至今,即从南齐到清初再到时期.若要细数传神写照的发展与衍变那就有太多的着录可寻了,像六朝宋宗炳和王微、五代着名山水画家荆浩、宋代的苏轼等在这方面都有颇多的笔墨记载.传神论的发展不仅遍及了中国画的各个领域: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它的触角还延伸到了我国传统的世界艺术上独一无二的书法创作中去了.被誉为书圣的王羲之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就寄托了自己的情感,达到了笔墨与情感,形与神的统一.4 结语传神论这个在绘画美学中经久不衰的话题,汇集了中国绘画的全部精神,成了艺术家进行创作和理论家品评画作时至高无上的理论指导.因而系统地掌握传神论有助于理解中国绘画的精神内涵以及中国画家的艺术思想.参考文献:[1] 周积寅. 中国画论辑要[M]. 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2]杨成寅. 中国历代绘画理论评注--先秦汉魏南北朝卷[M]. 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3] 俞剑华,等. 顾恺之研究资料[M]. 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4]敏泽. 中国美学思想史(第一卷)[M]. 齐鲁书社,1987.。
顾恺之的绘画特点艺术特色
顾恺之得绘画特点艺术特色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得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人(今江苏省无锡市)。
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
顾恺之博学多才,擅诗赋、书法,尤善绘画。
下面就是百分网小编给大家整理得顾恺之得绘画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 顾恺之得绘画特点顾恺之得绘画理论主要就是针对人物画与肖像画而言得,她明确提出了绘画中得“以形写神”论。
与“以形写神”直接相连得即“传神论”,“传神”就是“写形”得归宿与核心。
,顾恺之得“传神论”不仅更为具体,深入,而且更为专业,它成为中国画论中第一个,也就是最重要得一个命题,就是人物画乃至其她画种评介中一条颠扑不破得标准。
“传神”得关键就是什么?顾恺之有明确得回答。
首先,她认为在绘画中对眼睛得处理最为重要,第二个要点就是对人物与环境关系得刻画描绘,第三就是对“骨气”得表现。
、顾恺之画论中第二个极富价值得观点就是“迁想妙得”,就是中国绘画美学上得一个重要概念,主要指基于生活基础上得精思熟虑,绝想佳构,既反映了主观与客观得联系,又对画家提出了精于思索,捕捉精髓得更高要求。
所谓“迁想”,可以理解为画家作画之前,先要观察,研究所描绘得对象,深入体会,揣测对象得思想情感;所谓“妙得”,即通过“迁想”,实践,正确把握,理解客观对象得性质特征,经过分析,提炼,获得生动得艺术构思,做到胸中有数。
顾恺之得简介顾恺之曾为桓温及殷仲堪参军,义熙(405418)初任通直散骑常侍。
刘裕北伐南燕,恺之为作《祭牙(旗)文》。
多才艺,工诗赋、书法,尤精绘画,尝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
多作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兽、山水等。
画人注重点睛,自云传神写照,尽在阿堵(即这个,指眼珠)中。
尝为裴楷画像,颊上添三毛,而益觉有神。
在建康瓦棺寺绘《维摩诘像》壁画,光彩耀目,轰动一时。
后人论述她作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
论顾恺之绘画美学的艺术特质
论顾恺之绘画美学的艺术特质作者:冷琥来源:《美与时代·中》2021年第09期摘要:在中国绘画史上,顾恺之的地位举足轻重。
顾恺之以人物画见长,其绘画作品中人物画数量最多,也最为出色。
顾恺之的文化与艺术素养极为深厚,其在人物画的美学理论方面成就卓著。
通过分析传神写照、画境叙事、迁想妙得这三个顾恺之提出的著名论点,结合具体作品分析顾恺之绘画美学的艺术特质。
关键词:顾恺之;绘画美学;传神写照;迁想妙得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
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痴绝。
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同为“六朝四大家”。
其创作题材非常广泛,涉及山水、花鸟、猛兽、人物等。
山水画有《庐山图》《雪霁望五老峰图》,使人如临其境;花鸟画有《木雁图》《凫雁水洋图》,观之赏心悦目;猛兽画有《虎啸图》《十一头狮子图》,望之生气勃勃;道释画有《列仙像》《三天女像》《维摩天女飞仙图》,极为传神;人物画有《古贤图》《司马宣王像》,涉及古圣先贤、先代帝王将相和同时代人物,神形俱佳,在顾恺之众多绘画作品中占比最多。
据考证,顾恺之真迹早已失传,现存其经典代表作品如《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图》皆是后代的摹本。
但杨新、石守谦、巫鸿等人分析了三幅作品的创作时代和作者创作风格,认为原作者并非顾恺之。
此外,韦宾、刘屹等认为顾恺之的三篇绘画理论著作《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皆是伪作[1]。
为进入顾恺之的绘画艺术语境,暂且搁置这些争议,以探析顾恺之绘画语言的艺术特质。
一、传神写照中国绘画史上名家众多,突出的绘画语言的表现特征意味着画家创作风格个性化的形成。
他们要解决的已不是绘画的内容,而是“怎样去画”的问题。
顾恺之的《论画》《魏晋胜流画赞》中提出“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重要的绘画美学论题。
观顾恺之的画作,其着重点已非摹仿外在的“像”,而是内在神韵,抓住绘画对象的本质特征。
顾恺之的“以形写神”是其绘画语言的重要艺术特征之一,也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与地位。
东晋顾恺之人物画特点
东晋顾恺之人物画特点顾恺之是我国晋代著名画家,他的绘画思想在中国画论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有东晋顾恺之人物画特点,欢迎参阅。
东晋顾恺之人物画特点工诗词文赋,尤精绘画。
擅肖像、历史人物、道释、禽兽、山水等题材。
画人物主张传神,重视点睛,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指眼睛)中”。
注意描绘生理细节,表现人物神情,画裴楷像,颊上添三毫,顿觉神采焕发。
善于利用环境描绘来表现人物的志趣风度。
画谢鲲像于岩壑中,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志趣。
其画人物衣纹用高古游丝描,线条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自然流畅。
顾恺之的作品无真迹传世。
流传至今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均为唐宋摹本。
顾恺之在绘画理论上也有突出成就,今存有《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3篇画论。
提出了传神论、以形守神、迁想妙得等观点,主张绘画要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重视对所绘对象的体验、观察,通过形象思维即迁想妙得,来把握对象的内在本质,在形似的基础上进而表现人物的情态神思,即以形写神。
顾恺之的绘画及其理论上的成就,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顾恺之著有《启蒙记》3卷,另有文集20卷,均已佚。
但仍有一些诗句流传下来,如“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茏,若云兴霞蔚”等,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秀丽景色,充满诗情画意。
东晋兴宁年间(公元363—365年)顾恺之在金陵(今南京)瓦棺寺所画的维摩诘像,有“清羸示病之容,凭几忘言之状”,画出了维摩诘的病容及病中与人对谈时的特殊神色。
这一幅维摩诘像,虽没有流传下来,但受到称颂。
同时,这一记载也说明中国流传的佛教图像,不是完全模仿外来的艺术。
另外,顾恺之曾在画裴楷的肖像时,颊上加了三毫,据说他就是这样简单地借助于细节,加强肖像的神态。
也有记载,他故意把谢鲲画在岩石中间,可见他曾企图用环境来烘托人物的性格。
而且我们知道他在揣摩如何表现嵇康的诗句的时候,他体会到:画“手挥五弦”弹琴时的外形姿态,虽然是手的细小动作,也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要画“目送飞鸿”,想凭目光的微妙表现传达出对于天边云际有所眷恋的、捉模不定的迷惘的心绪,则是比较难的。
顾恺之“传神论”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影响
顾恺之“传神论”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影响作者:杨瑞连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8年第09期摘要:魏晋南北朝以来,时局动乱,战争不断,政权分裂,因此引起了社会思潮的变化。
玄学的日趋成熟以及佛教的流传都体现了重神轻形的思想。
这样的社会背景,使得神形之说渗透于人物品评当中。
通过东晋著名的画家、绘画理论家顾恺之的论述,将“传神论”的层次提升到了美学的高度,不断地充实着艺术理论。
他提出了两个著名的美学观点,即“以形写神”和“迁想妙得”在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对中国传统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顾恺之;中国绘画;传神;以形写神;迁想妙得“传神”一词最早可以上溯到先秦诸子时期,是中国文艺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我国艺术美学理论中的重要理论体系。
提起“传神”,最初探讨的只是形与神间的哲学关系,在这种重神轻形的社会时代背景之下,人物品评也更加注重传神。
而这一时期士族阶级的兴起,更加追求畅神,抒情达意,致使书画艺术发展由自发阶段进入自觉时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其风格也更加追求自然天成,开启了“传神论”在书画艺术领域的新篇章。
顾恺之,生于公元348年,卒于公元409年,字为长康,小字为虎头,是东晋时期享誉盛名的画家、绘画理论家,无锡(现今江苏无锡)人。
生活在书香世家,从小在这样的环境里接受着熏陶,铸就了他后日的博古通今。
在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记录:他是一位才气纵横的人,尤其是长于水墨丹青画,能够传写形势,非常的精妙绝伦。
同时也称赞道:顾恺之的画体现出物形所留之迹严密而不间断且非常有力,画面间的联系自然超乎想象,格调非常安逸平稳,无论如何变换,在下笔之前心中都已存其物象,体现成竹在胸之意态,令作画时能够自由挥洒,画毕其意境已然存在,所以整幅画的气息、神态全然体现。
他的多才多艺体现在精于诗词歌赋,擅长书法,但作画更为精彩卓著,一直以来被授有三绝的称号,即“才绝、画绝、痴绝”。
浅谈顾恺之人物绘画及艺术思想
浅谈顾恺之人物绘画及艺术思想顾恺之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绘画实践家和理论家,他的绘画技术与绘画理论都对后人有着极大的影响,可以说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绘画美学理论,都是在顾恺之绘画美学观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完善的。
本文通过对文献和史料的梳理,分析阐述了顾恺之的绘画艺术实践和绘画学术思想,以求研究和学习中国绘画艺术的目的。
标签:顾恺之;绘画;传神从现存的古代画迹来看,中国画自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人物为题材的绘画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汉代之前的绘画作品,无论是画像石、画像砖,还是云台图、墓室帛画,或者是陶俑,具有美的形式,但并不是以审美作为原则,而是当时政治或者功利的附庸。
直到汉末魏晋时期,绘画才摆脱政治和功利的附庸地位,有了美的自觉性,从而成为美的对象。
这一自觉艺术的成熟标志是顾恺之提出的“传神论”。
一、画家简介及时代背景顾恺之(约346—407)字长康,无锡人,出身世族家庭。
曾先后做过参军和散骑常侍等官,善书画,精诗赋,一生主要从事绘画活动,画作多为人物、山水、鸟兽、飞禽。
是中國绘画史上最早以绘画为职业的文人画家,主要绘画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洛神赋图》。
此外,流传下来的三篇画论《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已成为魏晋时期美术史上最重要的著作。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即是一个大混战的时代,又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既是外来文化源源输入和科技、文化大发展的时代,也是文学艺术不依附于诠释而进入自觉的时代;同时也是宗教迷信大泛滥的时代,艺术正处在传统需要发展、外来艺术需要吸收融化的阶段。
顾恺之正是活动于中国这样一个绘画艺术的重要发展阶段之中,作为中国绘画史上最早的理论家、评论家,顾恺之对后世画坛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顾恺之绘画艺术实践在人物画方面,他的绘画摆脱了汉代的古朴、夯实以及画作中繁复严谨的构图,要求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感情,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
遗憾的是,顾恺之的流传于世的作品并未发现真迹,大多为唐宋摹本,现在已知的顾恺之作品的摹本,有:《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和《列女仁智图》。
论顾恺之的“以形写神”与“迁想妙得”
论顾恺之的“以形写神”与“迁想妙得”什么是真正的美?从美术鉴赏的角度来看,当我们评定一副作品是否美的同时,会自然而然的从视觉角度出发,比如这幅画是否画面协调,是否造型准确,是否拥有欣赏价值。
这确实是美,一副好的作品,应该能给人带来美感。
但美并不只是视觉上的这种肤浅的美。
美是来自内部的,不仅是绘画者的形似、技法,还包括绘画者所有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幅绘画作品的成功,可以先从形状、结构上或色彩上成为成功的作品,但最终还是要观察这幅画是否表达了创作者的内心,视觉上的美只是一个简单的开始,而要在形状、结构和色彩中表达绘画者的情感,表达出绘画者的心理所感,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作,才是判断一幅画是否是美的标志。
因此,我们欣赏美术作品不仅要着眼于画作的美感,还要从创作者的情感角度、目的及所思所想上出发。
以顾恺之及其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为例进行美术鉴赏分析。
顾恺之是我国魏晋时期的著名画家,字长康,小字虎头,是晋陵无锡人。
顾恺之出身江南土著氏族家庭,家中世代为官,他在浓厚的书香氛围中长大,因此他从小就博学多才,通晓文学四艺,尤其擅长绘画。
同时他的性格也很有趣味,做事很是痴迷,有坚持不懈的性格特点,人们称他为三绝:文绝、画绝和痴绝。
受时代和社会风气的影响,顾恺之的思想比较复杂,首先,顾恺之的思想与当时朝中推行玄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次,在三教合一的背景下,顾恺之还受到了儒家、道教、佛学思想多重因素的影响。
他的思想对他的绘画创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顾恺之的老师是卫协,在他本身的天赋和坚持不懈的训练下,很快,顾恺之的绘画作品就小有名气了。
他的绘画类型广泛,包括人物肖像及仙人、佛像、禽兽、山川河流风景等,他的画风不同凡响,有非常显著的个人特征,在当时被世人所追崇。
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说对后世影响是十分巨大的,顾恺之把哲学范畴内的形神观和同代画家在绘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有意经验结合加起来融合贯通,将“以形写神”上升到理论角度运用在绘画的领域中。
浅析顾恺之的绘画思想
浅析顾恺之的绘画思想作者:张婷婷来源:《吉林画报·新视界》2013年第03期【摘要】顾恺之绘画思想的核心是传神论,当时风靡时代的玄学思想对绘画艺术的影响通过顾恺之的“传神论”得以体现。
顾恺之的形神论被认为是最早的经典画论,从“画形”的角度表述了对“传神”的追求。
要将传神思想付诸创作,他提出了“以形写神”说,“悟对通神”是“以形写神”的基础,“写神”必然要突出眼睛的重要,与此同时还要营造特定的环境。
顾恺之在此基础上提出“迁想妙得论”,其创作思想与魏晋以来“文的自觉”有关,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他的《画云台山记》。
【关键词】顾恺之;传神论;以形写神;迁想妙得【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3-0078-2顾恺之(约公元345—406年,一作公元348—409年),字长康,博学多识,工于诗赋、书法,尤精绘画,人物、佛像、禽兽、山水兼擅,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
与曹不兴、陸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画迹极多,今传早期摹本《女史箴图》和宋人摹本《洛神赋图》。
顾恺之提出了“传神论”“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绘画思想主张。
我们进一步来探究一下顾恺之的绘画思想。
一、传神论中国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展是不同的,汉代以前的中国画,基本上都是统治上的附属品,并不以审美为目的。
如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都是作为厚葬的标志,云台图是为了表彰功臣名将所作的记录;墓室帛画则具有一定的巫术性质。
汉末魏晋时期,中国开始出现专业文人画家,产生了一批绘画理论著作。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绘画发展的关键时期。
绘画不再仅仅是政治的附庸,渐渐开始出现以审美为创作原则,供人们欣赏为目的绘画作品。
这一自觉艺术成熟的标志是顾恺之“传神论”形成。
顾恺之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绘画要“传神”的要求,在他的著作中,多次出现与神有关的论述。
如:“四体妍蚩,本无关妙处。
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以形写神而空对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趋失矣”。
浅析“传神论”的美学思想
浅析“传神论”的美学思想作者:李金岚来源:《博览群书·教育》2014年第12期摘要:顾恺之的画论,除了流传下来的《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论画》,还有《历代名画记》、《世说新语》及《太平御览》中所记载的一些片断。
在这些美学思想中,顾恺之提出了“以形写神”、“迁想妙得”及“骨法布势说”等一些重要的美学命题。
本文旨在浅析“传神论”中一些重要的美学思想。
关键词:传神论;以形写生;迁想妙得;骨法布势“传神论”的产生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以老庄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清谈玄学之风大盛,探讨名理风行一时,同时由于佛教的传入,出现了佛教绘画及佛学。
在统治者力倡之下,玄释相揉,成为一个时期的主导思想。
所以顾恺之的“传神论”应当看作是这一时代的产物。
“形神论”是顾恺之“传神论”的中心思想,顾恺之提倡“以形写神”、“迁想妙得”及“骨法布势说”等一些重要的美学思想。
一、“以形写神”“形神论”即“以形写神”论。
见《论画》文中,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
也就是说,要通过描写客观对象的“形”,以神为中心,表现“形”是为了达到传神的目的,以此来表现客观对象的“神”,即就是要表现出客观对象的精神气质、思想活动、内心世界及神情特点。
顾氏对那些形神兼备的作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而那些只有形似,而没有表现出神来的那些作品,给予了批评。
但是顾氏也提倡出“重神不轻形”的思想。
细想“重神不轻形”,面临着两个问题,一:写形写不准确,怎样才能表现出神来呢?二:写形写准确了,但画得呆板,没有生气。
面对这两个问题,我们要去思考怎样才能“以形写神”。
首先,我们都知道眼睛是我们心灵的窗户,因为眼睛是最能够传达人物的内心活动及思想情感的,也是最能够体现出人物的精神状态的。
故在顾氏看来,画人物首先应该把眼睛画好。
在《世说新语》中记载:顾曰:“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阿堵:此处,这个,指点睛)。
”他给人画扇,画嵇康和阮籍的画像,都不点眼睛,别人问其缘由,其曰:“点眼睛便欲语”。
浅析东晋顾恺之的绘画理论
浅析东晋顾恺之的绘画理论顾恺之,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绘画家和诗赋家。
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期分裂动乱,这一时期,佛教文化融入,玄学兴起,促进了国内地区文化的交流。
专业画家大批涌现,他们对绘画理论的总结和探索直到今天还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顾恺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画家,他提出“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对美术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以及“迁想妙得”的绘画原理值得我们今天借鉴。
这篇文章我主要以顾恺之的三个绘画理论为线索展开论述。
标签:顾恺之;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环境衬托一、以形写神——形具而神生顾恺之的绘画理论侧重讲的是肖像画和人物画。
关于形、神关系的问题,在哲学上有长期的探讨。
唯心主义认为形、神可以相离,灵魂可以脱离形体而存在,这自然是不存在的现象。
顾恺之总结了前人对形神的看法并结合自己的作画经验提出了“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
“神”是通过形表现出来的,造型艺术离不开形,正确的形才能表现“神”。
“形”是外在的形象。
“神”是指内在的精神。
顾恺之给裴楷画像时,在颊上加了三根毫毛,抓住了人物的特点,便把对象表现得形神兼备了。
不应该把“传神论”单独拿出来重点论述,因为“传神论”与“以形写神”这一绘画理论不可分割。
要传神就离不开写形。
顾恺之认为形和神的关系是辩证的,相辅相成的。
无形则神不存,无神则形不活。
形与神既矛盾又统一。
“形与神”是一种思辨美,通过顾恺之总结的这一原则,也告诉我们无论以后生活中还是自己的绘画中,都要总结这种思辨美。
美也是思辨的。
但是如果我们创作一幅作品想要达到“传神”的效果,就不能忽视客观实际。
正是因为“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可以让作品更富有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所以在今天的美术教育中,我们也应该借鉴并遵循这个原则进行美术创作。
其实这个原则还告诉我们应该学会思考,学会构思画面的美感。
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把对生活的态度带到自己的创作中必然会产生新的创作思考,思考会让我们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浅析顾恺之《洛神赋图》的绘画特点
浅析顾恺之《洛神赋图》的绘画特点摘要在悠远的中国历史中,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标志,是一座里程碑,它堪称历史河流中文艺理论的高峰。
因思想的解放,大量文艺理论著作纷纷涌现,这些理论著作的问世,进一步促进了新的审美艺术的产生,为之后的文艺理论的形成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由玄学兴起的清谈之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文艺理论的形成,文艺理论作为论题之一,在辩论的过程中不断被完善,随着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和不断深入,许多观点不断提出,从被质疑到被接受,各种观念矛盾又独立,正是这种多元化的文化交汇,创造了中国文论的高峰,也造就了顾恺之传世经典的绘画理论。
关键词:线描;顾恺之;绘画;造型AbstractIn the distant Chinese in the history of the dynasties is a symbol, it is a milepost, called the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history of the river peak. Because of the liberation of thought, a lot of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theory have emerged, these works come out, to further promote the aesthetic art of the new generation,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after the formation of literary theory. By the rise of the metaphysical talk wind affects the formation of literary theory to a great extent, literary theory as the topic of debate in the process of being perfect, with the essence of literature understanding and deepening, many ideas have been proposed, accepted from being questioned. The concept of various contradictions and independent, is the intersection of this diverse culture, to create a Chinese the peak, but also created the classic theory of painting. GuKey words:line;Gu kaizhi;;painting;style目录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481484398" 摘要IHYPERLINK \l "_Toc481484399" Abstract IIHYPERLINK \l "_Toc481484400" 目录IIIHYPERLINK \l "_Toc481484401" 前言1HYPERLINK \l "_Toc481484402" 一、《洛神赋图》的社会文化背景1HYPERLINK \l "_Toc481484403" (一)纷乱复杂的社会政治状况1HYPERLINK \l "_Toc481484404" (二)魏晋玄学与审美自觉1HYPERLINK \l "_Toc481484405" (三)文艺理论的独立形式2HYPERLINK \l "_Toc481484406" 二、《洛神赋图》的绘画语言特2HYPERLINK \l "_Toc481484407" (一)形神兼备的人物2HYPERLINK \l "_Toc481484408" (二)一波三折的山石3HYPERLINK \l "_Toc481484409" (三)古朴稚拙的树木3HYPERLINK \l "_Toc481484410" (四)流转飞动的云水4HYPERLINK \l "_Toc481484411" (五)古雅妍丽的设色5HYPERLINK \l "_Toc481484412" (六)超越时空的意境5HYPERLINK \l "_Toc481484413" 三、《洛神赋图》对早期中国绘画的影响6 HYPERLINK \l "_Toc481484414" (一)奠定了中国画“描法”的基础6 HYPERLINK \l "_Toc481484415" (二)促进了山水画的初步形成6HYPERLINK \l "_Toc481484416" (三)标志着中国画已走向审美自觉6HYPERLINK \l "_Toc481484417" 结论7HYPERLINK \l "_Toc481484418" 参考文献8HYPERLINK \l "_Toc481484419" 谢辞9前言顾恺之作为中国东晋时期最具时代特色的书画家,他曾被当时人赞誉“画绝,痴绝,才绝”。
顾恺之“传神论”的美学解析
顾恺之“传神论”的美学解析作者:胡洁来源:《文学教育》 2020年第22期胡洁内容摘要:顾恺之的绘画美学思想不同于一般讲人物技巧之类的理论,他十分看重人物形态的写实,在肯定“形”的作用的同时强调“神”对“形”统摄作用,突出绘画的主客体平等的情感交流的重要性,指出自由想象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顾恺之传神论形神中国绘画美学经历了从尚形到传神,再到形与神的统一,从而达到其最高层次意境阶段[1],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传神论”成为其中重要的绘画思想和美学命题。
他以“以形写神”的著名学说拉开了中国古典绘画美学的序幕,又通过对“实对传神”到“晤对通神”等命题的研究,发前人之所未发,提出了“传神写照”“迁想妙得”的绘画美学命题,赋予了“形”、“神”才被充分的美学意义,使“形”、“神”关系成为中国美学史上的一个根本问题。
值得深思的是,其绘画理论不针对也不局限于个别具体的人物,而是通过这些被描绘的具体人物,传达了一种追求无限自由、永恒的精神,因而具有了深刻的美学意义。
一.肯定借形传神是唯一途径在顾恺之的画论里,曾多次讲过人物自身的“形”与“神”的关系,对于绘画中如何使人物的“形”更好的展现,如何使人物栩栩如生顾恺之都有相当的研究。
顾恺之在高唱“传神之趣”的同时,提出“以形写神”的美学命题,也就是说顾恺之并未否定“形似”“写实”的基础作用,而是强调“神似”、“传神”要以“形似”、“写实”为前提和途径,认为如果离开了客观的基础,那么“传神”就成为无稽之谈。
顾恺之曾明确表示了他对“形”的重视,“凡将摹者,皆当先寻此要,而后次以即事。
若长短、刚软、深浅、广狭,与点睛之节,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2]。
他明确强调在描绘人物时不应该有“一毫之失”,他认为这种“形似”、“写实”原则对于传递人物的“风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传达人物“神气”唯一的途径。
因此在绘画作品中,往往表现为对细节、人物典型特征的突出,在画人物时,对于特别能表现人物神明的细节,他都会给以格外的关注。
顾恺之“传神论”美学思想探析
顾恺之“传神论”美学思想探析作者:周振华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06期摘要:顾恺之是中国最早系统提出“传神论”的绘画美学理论家。
“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理论成为中国人物画的重要创作方法。
从“传神论”的哲学源头入手,讨论各家思想对其画论的影响,论述“传神写照”这一理论中“神”的内涵,重点从审美体验来论证“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概念,从而加深对顾恺之绘画理论的理解。
关键词:传神写照;审美体验;以形写神;迁想妙得中图分类号: J20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5)06010804中国古代有关绘画艺术“传神论”的美学思想,萌芽于先秦诸子,后又受到庄子关于形神观点的影响,到汉代,由《淮南子》提出“君形者”这一概念而继续发展。
到魏晋南北朝期间,最终成形于顾恺之。
东晋名士顾恺之不仅是中国绘画发展史上留有画迹的最优秀的丹青高手,而且是最早系统地提出“传神论”的绘画美学理论家。
本文主要从“传神论“的哲学源头、各家思想对其画论的影响以及形神关系这三方面来对顾恺之的“传神写照”这一美学思想进行讨论。
一、顾恺之画论的哲学基础(一)玄学中的人物品藻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不安,一统天下的儒家思想也开始被蓄势待发的玄学思想所取代,一股崇尚自由、解放的清新之风开始弥散开来,人们强调人格的自由和独立。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阐释为:“不是一般的、世俗的、表面的、外在的,而是要表达出某种内在的、本质的、特殊的、超脱的风貌姿容,才成为人们所欣赏、所评价、所议论、所鼓吹的对象。
……重点展示的是内在的智慧,高超的精神,脱俗的言行,漂亮的风貌;而所谓漂亮,就是以美如自然景物的外观,体现出人的内在智慧和品格。
”[1]反映在当时的人物品藻中,就是重神略形的倾向,《世说新语》中充斥着“神气”、“神明”、“神色”、“神意”、“神骏”、“神超形越”、“神情”、“神姿”、“风神”等反映人物精神风貌的言辞,而“形”,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弱化的。
谈顾恺之人物画中悟对通神的绘画理念
2016·05一、顾恺之生平简介顾恺之,小名虎头,籍贯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
他出生在一个士族家庭中,少年时就接受很好的教育,幼时表现出其聪明过人之处,曾担任桓温的参军,义熙年间初任通直散骑常侍。
他善书法与绘画,精于道释、山水等绘画题材,更擅长画人物,尤其注意描绘最富有表现力的眼睛。
当时人称其为画绝、才绝、痴绝,谢安曾惊叹他的艺术是“苍生以来未之有也!”顾恺之的绘画理论成就与其绘画创作一样十分突出。
现存其绘画理论文章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
这些画论由于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征引才得以流传。
二、顾恺之“传神论”形成的时代背景魏晋时期,阶级与民族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
佛教兴盛,长期以来作为治国之纲本的儒家思想体系并不能根本维系社会的长治久安,维持人的精神平衡发展与人格完善的现实。
玄学思辨讨论热烈而自由,文学创作的发展及其他艺术的成就,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中国美术的思维与创作方面的发展,使中国绘画形成了第一个高峰期。
另外,顾恺之的绘画主张“传神论”的确立与文人士大夫也紧密相关。
魏晋以后,玄学兴起,讲究清淡之风。
而魏晋绘画继承和发扬了汉代绘画艺术,但又区别于汉代,在玄学的影响下,人物品藻角度发生了变化。
尤其是人物画、肖像画得到了重视,绘画领域中的人物画非常形象地表现出这个时代的审美风尚。
顾恺之提出的“传神写照”“悟对通神”的美学思想和人物品藻之风有着直接关系。
顾恺之人物画中“以形写神”与“悟对通神”的联系与区别顾恺之系统地归纳了关于绘画中人物“传神”的艺术主张,认为传神在人物画中的地位置于形似之上。
《淮南子》中提道:“以神为主者,形从而利;以形为制者,神从而害[1]。
”可见,形神是有主次之别的,《淮南子》对“神”的器重,对“形”的轻视思想十分突出。
这一理论在东晋时期的顾恺之那里得到进一步阐明,他明确提出了“以形写神”的主张,绘画中的神似与传神理论日臻成熟。
从顾恺之所现存的摹本《列女仁智图》可以看出,顾恺之突破了前代较古拙的技法,加强了平列构图的变化,除了刻画人物的形体之外,而且注意到了人物的相互关系及眼神的相互交流,注意到人物表情的刻画。
“传神”论与“镜子”说的美学思想比较
“传神”论与“镜子”说的美学思想比较摘要:从顾恺之“传神”论与达芬奇“镜子”说的美学思想比较出发,顾恺之独特的美学思想是在中国文化以道德为终极关怀的思想模式下孕育而生的;同理达芬奇的美学思想是在西方文化以知识为终极关怀的思想模式下孕育而生的。
因此,在西方绘画传统中“神似”和“形似”都可以用于追求真实这一标准来进行绘画。
但是,中国绘画则追求独立于“形似”的“神似”作为绘画的精神,由此构成了与西方完全不同的审美思想模式。
关键词:顾恺之;达芬奇;传神论;镜子说;美学思想一、顾恺之“传神”论的美学渊源和内涵(一)渊源金观涛认为“中国文化以道德为终极关怀,追求道德完善是人生的终极意义。
”然而,随着“全盘性价值逆反”爆发,新道德玄学产生,玄学将“自然”加以道德化,对中国艺术精神影响深远。
庄子的“情意我”展现出了极强的主体自由,而这种自由体现在一种欣趣观赏的态度上,然而,“观赏的自我是艺术表现的前提,但还不能说是成熟的艺术精神。
艺术精神的形成,需要有艺术追求,这是魏晋玄学以自然为道德的结果。
”玄学既然将庄子的“自然”、“情意我”加以道德化,成为士大夫的修身目标,是士人追求的至高道德情怀,同样这也可以通过绘画等艺术创作加以表达,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人的容貌和“才性”等先天禀赋;二是个体的自由精神。
需要强调的是,这两个层面作为绘画艺术的追求目标,也是由道德追求塑造而成的。
顾恺之的“传神”论正是在这样一个思想史理论背景下诞生的。
(二)内涵“传神”论是顾恺之的美学思想的核心,如何达到绘画的最高境界传神生动,则是要通过“点睛传神”、“以形写神”、“悟对通神”和“迁想妙得”。
“人有长短,今既定远近以瞩其对,则不可改易阔促,错置高下也。
”人物画要处理好人物形象与其所身处的环境之间的关系,确切地说就是要处理好画中人物所面对之事物的关系,这就好比人物视线必须有实物对应,否则会失人物之神。
由此可见,人物之形、事物之形不过都是工具而已,最终是为了得到或者说是显现出人物之神的,这与“得兔忘蹄”、“得鱼忘筌”和“得意忘言”是一个道理,这就是“神主形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顾恺之“传神论”绘画美学思想特点摘要:魏晋南北朝时代人的自觉直接反映为艺术的自觉,而艺术理论的独立形成又是艺术自觉的重要标志。
这一时期的代表当属顾恺之,本文将从“神”的哲学概念转为审美范畴、绘画技巧的经验总结两个方面分析顾恺之“传神论”绘画美学思想特点。
关键词:顾恺之;形神论;传神论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191-01
魏晋南北朝时代人的自觉直接反映为艺术的自觉,而艺术理论的独立形成又是艺术自觉的重要标志。
顾恺之在总结前人和自己的绘画技巧经验中,从哲学和审美的角度提出了以“神”为中心的“传神论”,本文将“神”的哲学概念的转化和绘画技巧的经验总结两个方面分析顾恺之“传神论”绘画美学思想特点。
一、“神”从哲学概念转为审美范畴
中国绘画美学中的“形神论”源于中国哲学的形神论。
“形神问题即身心问题,是重要的哲学问题之一。
”①形神问题在本质上是人生问题。
作为人的第一自然属性“形”“神”的概念在。
魏晋时期的哲学的发展中,对“神”的概念的考察,可以从《周易》《老子》、《庄子》开始。
《周易》中出现的神:
穷神知化。
(《周易·系辞上传》)
《老子》中出现的神:
神得一以灵。
(《老子·三十六章》)
老子称道为精神,称道的妙用为神。
庄子发展了神的概念:
物成生理谓之形,形体保神。
(《庄子·天地》)
形与神的结合在庄子那里体现,并且他主张轻形重神。
他期望的是精神是否能与“道”合一。
为此他说:
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庄子·有宥》
到了汉代,形神问题的讨论就越来越多了。
例如:
故以神为主者……神从而害。
(《淮南子·原道训》)
汤用彤先生指出:“魏晋识鉴在神明”。
②以“神”为主。
而“神”的概念已经不仅仅是精神、生命了,而包括审美意义,能够体现魏晋时期人的人生境界并且成为人物画美的标准。
二、传神写照
从绘画理论来说,顾恺之提出“传神”的理论,即“传神写照”中所强调具有形而上意义的“神”。
“由人伦鉴识转换后所追求的形相之美,亦即是在人伦鉴识中所追求的形相重的神,在技巧上把它表现出来。
”③“绘画除了已往的宣教功用外,‘畅神’和‘怡情’作用已开始产生并得到较为普遍的实行和认同。
”④“绘画有了美的自觉而成为美的对象。
绘画不必是政治或者功利的附庸,而是审美为原则,以供人欣赏为目的。
”⑤顾恺之特别强调绘画中眼睛的重要性。
“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人物画的细节描写中他提出具
体注意事项。
《论画》云:
“写自颈以上,宁迟而不隽,不使远而有失。
”
“若长短、刚软、深浅、广狭与点睛之节……则神气与之俱变矣。
”
对人物画而言,对眼睛的重视在点睛上。
如果在绘画时对眼睛的处理不当,则会导致“神气与之俱变矣。
”人物画细节描写中“点睛”的重要性是最容易“传神”的,是人物画“传神”的重要表现形式。
此外,顾恺之重点提到“凡画,人最难。
”并且在《论画》中在有段专门针对摹写人物的话:
“人有长短……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趋失矣。
空其实对则大失,对而不正则小失,不可不察也。
一象之明昧,不若悟对之通神也。
”
这里,“形神论”从哲学的统一走转了艺术审美的统一,做到这一点是顾恺之。
将“形神论”带入了绘画,带入了艺术审美。
在绘画中如何做到传神。
首先要“以形写神”。
传神需要通过形来表达。
“神”如果不通过“形”则无法传出。
其次“实对传神”,对“形”的描绘是为得到“神”。
“形”是为了“传神”而生的,用了“形”这个手段后,要忘记“形”。
最后,“悟对通神”。
一方面要求艺术家与对象进行情感交流,一方面通过对对象情感的把握在绘画创作中表达情感。
“神”不仅仅是一般所说的精神生命,而是一种具有审美意义的人的精神,人的觉醒在艺术作品体现、而艺术作品的内
容,反应人的精神风貌,又给人以审美。
人、艺术、审美达到了统一。
注释:
①张岱年著.中国哲学大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p159.
②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汤用彤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p690.
③徐复观著.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p94.
④陈绶祥著.魏晋南北朝绘画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p7.
⑤陈传席著.中国绘画美学史.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p7.
参考文献:
[1]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汤用彤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徐复观著.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张岱年著.中国哲学大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4]陈绶祥著.魏晋南北朝绘画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