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绘画美学思想研究

合集下载

吴冠中绘画作品中的美学特征

吴冠中绘画作品中的美学特征

地 将 线 条 运 用 于 油 画作 品 中 。 他 的 线 极 具 中 国 画 笔 法 的灵 动 和 笔触 的 柔 美 ,又 将 东 方 的 线 条 与 西 方 块 面 表 现 为 主 的艺 术 形 式 进 行 完 满 融 合 ,体 现 出 独 特 的 油 画 风 格 及 全 新 的 审 美 境 界 。如 《 什 伦 布 寺 》 树 、 屋 、 扎 。 房 寺 院 围 墙 用 线 进 行 勾 勒 , 具 中 国 山 水 画 的 气 韵 灵 动 。 整 极 个画面造 型明确 , 笔潇 洒轻松 , 境唯 美。 用 意 油 画造 型 最 基 本 的 手 段 是 块 面 构 成 。 吴 冠 中 的 探 索 性 油 画 不 仅 没 有 忽 视 块 面 的 造 型 手 段 , 反 而 最 大 限
画 面 意 境 。 他 的 油 画 风 景 体 现 了 中 国 传 统 写 意 原 则 的
延 伸 和 再 创 造 。作 为一 个 中 国 人 , 们 在 当 下 的 语 境 中 我
如 何 结 合 中 西 绘 画理 论 之 所 长 ,规 避 之 所 短 是 我 们 不 得 不 面 对 和 思 量 的 , 这 一 点 上 , 冠 中 的 绘 画 给 我 们 在 吴 带 来 了有 益 的 启 示 。 综 上 所 述 , 冠 中 的 艺 术 成 就 是 综 合 的 , 对 不 同 吴 是 绘 画理 念 相 互 汲 取 、 互 融 汇 而 创 造 出 来 的 , 在 油 画 相 他 风 景 中 尽 可 能 地 融 入 了 传 统 的 写 意 精 神 , 从 而 开 创 了
吴 冠 中在 油 画 中 极 少 表 现 直 接 的 阳 光 及 固定 的 投
影 , 追 求 薄 薄 的云 彩 遮 住 太 阳 时 的 明 亮 和 柔 和 , 求 他 追

浅谈吴冠中绘画作品的形式美

浅谈吴冠中绘画作品的形式美

浅谈吴冠中绘画作品的形式美摘要:吴冠中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当代画家,也是一位二十世纪后期以来在中国绘画史上最受争议的画家之一。

在实践中显现出了独特的艺术人生轨迹。

并提出了形式美和“笔墨等于零”的观点引起了国内画家的“百家争鸣”。

本文主要集中论述吴冠中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试从美学特别是在西方现当代美学与中国传统本体论美学视野下浅谈吴冠中绘画作品的形式美思想并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关键词:吴冠中;形式美;美学中图分类号:j2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046-01一、形式美在吴冠中作品中的体现形式美是吴冠中绘画图式的基本特质,“形式”是他一生矢志不移的艺术追求。

对此,吴冠中指出,“我们这些美术手艺人,我们的工作的主要方面是形式,我们的苦难也在形式之中。

”正是对形式美的艰难探索,吴冠中得以进入抽象美的领域,形成了他的独特的形式美发现法和表现方法,树立对形式美的正确认识。

形式美的核心是抽象美,对于形式美研究中倍受争议的抽象问题,吴冠中指出,“抽象美是形式美的核心,人们对形式美和抽象美的喜爱是本能的。

”他认为绘画是通过形式来体现美感的,尤其对于现代绘画而言,写实性的艺术语言不足以充分表达人的情感需要,要“扬弃不必要的物件叙说”,通过形式美这一绘画“至尊者”表现情感。

二、吴冠中作品形式美的表现方法在绘画表现中,对绘画的各种元素的恰当组织能体现出艺术独特的视觉美,吴冠中对于形式美的表现方法,更多地体现在他对中西艺术融合的能动性探索上。

(一)点、线、面、色点、线、面、色是表现形式美的最基本的视觉元素。

在经营画面的过程中,吴冠中很善于化具象为抽象,化繁杂为简洁,把这些形式要素从庞杂纷乱的自然元素中提炼出来。

尤其,吴冠中加强了对中国画特有的“线”和西方特有的“色”的使用。

在用线上,中国传统绘画讲究“以线造型”。

对此,吴冠中不仅用线去表现物象形体,更重要的以线作为媒介传达情感,甚至直接采用“西洋绘画的速写线”,但绝不刻意追求线条“以书入画”的效果。

试论吴冠中绘画思想之抽象美与形式美

试论吴冠中绘画思想之抽象美与形式美

Arts circle艺术论坛2012/03++TEXT/宋亮亮试论吴冠中绘画思想之抽象美与形式美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的吴冠中,是杰出国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他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

曾多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并先后在新加坡、美国、英国、法国等国的艺术馆和博物馆举办画展。

2010年6月25日,吴冠中先生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1岁。

吴冠中先生的绘画综合了西画与中国画之精髓,用笔简练,后期作品常喜以点、线等造形来诠释自然之美。

其代表作品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春雪》及《狮子林》《长城》等。

出版有《吴冠中画集》《吴冠中画选》《吴冠中油画写生》等数十种。

同时,吴冠中的作品在拍卖艺术市场上屡创新高。

而在关注当代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吴冠中先生所提出的抽象美与形式美无疑是对其艺术理论精髓的诠释,本文就这两点作以分析:首先,学术界最为关注的是吴冠中在1979——1980年间发表的《绘画的形式美》与《关于抽象美》两篇文章,由此掀起了对固有艺术形式审美的反思。

这场由他而起的画坛理论争辩,揭开了中国绘画现代表现形式探索的一页。

其主要论点是:“抽象美是形式美的核心,人们对形式美和抽象美的喜受是本能的”。

与此同时,他大量吸收西方现代抽象绘画的结构特点与形式框架,并融入了中国民族、民间艺术的特点,创造了富有中国审美内涵的现代抽象画形式风格,对今后中国画坛表现形式上的探索与追求起到了拓荒作用。

这一切源自于他对艺术形式表现的中西融贯的丰厚学识。

其次,用“抽象美是形式美的核心”讨论吴冠中的形式美、抽象美,一定要先从吴冠中为自己设的底线开始,作画一定要有形象是吴冠中的主张,所以他的形式美和抽象美是和形象在一起。

“风筝不断线”和“笔墨等于零”是吴冠中最著名的话语,但“笔墨等于零”其实是吴冠中反对笔墨的独立化发展的一句话,即绘画要有形像而不能完全抽象。

关于吴冠中美术教育理论的分析和研究

关于吴冠中美术教育理论的分析和研究

关于吴冠中美术教育理论的分析和研究【摘要】吴冠中是中国著名的现代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其美术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文通过对吴冠中美术教育理论的分析和研究,首先从背景、意义和文献回顾三个方面介绍了研究的重要性。

接着详细阐述了吴冠中的美术教育理论概述、核心观点、影响和贡献、现实意义以及局限性。

最后对吴冠中美术教育理论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吴冠中的美术教育理论,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丰富美术教育理论体系,提升美术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吴冠中、美术教育理论、分析、研究、引言、正文、结论、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文献回顾、核心观点、影响、贡献、现实意义、局限性、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美术教育理论是美术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吴冠中作为我国著名的美术家和教育家,其美术教育理论备受关注。

吴冠中的美术教育理论以其独特的思想和观点影响着美术教育领域的发展。

在当今社会,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重视,教育部门和学术界对于美术教育理论的研究也日益增多。

通过对吴冠中美术教育理论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挖掘其理论的内涵和实践价值,为美术教育领域的教学实践和学术研究提供启示和借鉴。

深入探讨吴冠中的美术教育理论,对于促进美术教育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研究吴冠中美术教育理论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这位杰出艺术家的教育理念,挖掘其在美术教育领域的贡献和影响。

吴冠中作为中国现代艺术的代表人物,其独特的美学观念和教育理论对当代美术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通过研究其美术教育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艺术教育的本质和价值,促进教育方法的创新和提升。

吴冠中的理论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借鉴和参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美术教育理念和实践。

通过深入研究吴冠中美术教育理论,我们可以不断丰富和完善美术教育的理论体系,推动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培养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提供重要的指导和支持。

回顾吴冠中谈绘画的形式美、抽象美、笔墨问题与写意精神

回顾吴冠中谈绘画的形式美、抽象美、笔墨问题与写意精神

回顾吴冠中谈绘画的形式美、抽象美、笔墨问题与写意精神如果说吴冠中在三十年当代美术史中,大部分是居于边缘与次要位置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说,三十年中国美术理论史,吴冠中却是居于核心地位的。

在三十年美术理论史中,吴冠中的声音几乎是最响亮、最震撼、最具颠覆性的。

吴冠中对于中国美术理论的最重要贡献,即是他关于形式美、抽象美的论述与探索,以及关于“笔墨等于零”的著名论断。

早在1980年代之前,早已觉醒的他即提出了“形式美”与“抽象美”的著名论断,强烈质疑美术界此前流行的“内容决定形式”的观点,并在当时的官方美术刊物《美术》杂志连续撰文,引发了全国美术界的震荡,并形成了以吴冠中等为代表的激进派阵营与以当时的中国美协主席江丰等为代表的保守派阵营的持续论战。

这个论战,对于后来的“85美术思潮”、“89现代艺术大展”等当代艺术现象的出现作了重要的思想铺垫。

事实上,当时的吴冠中基本上是孤身奋战,舌战群儒,但他却影响、带动了栗宪庭、高明潞、水天中、郎绍君、贾方舟、殷双喜、刘国松等一批重要的艺术批评家和美术家的出现。

虽然关于绘画形式美的讨论已成过去式,但这个理论命题一直到现在,仍未得到学术上的廓清。

为什么吴冠中要提“形式大于内容”呢?为什么在他心目中,绘画的形式美大于一切呢?主要在于,当时的美术界,仍然笼罩于苏联的教条主义和极左意识形态之下,尤其是受文革的影响,全国的美术创作,都处于一种空洞的政治口号和政治主题主宰之下,并对所谓的“具有资产阶级情调的文艺创作”进行理论清算。

吴冠中就是一个典型。

吴冠中自到法国留学接受专业美术教育开始,就一直接受的是西方式的美术教育,并对中国传统的美术观进行了理论反思与批判。

他曾在当时的文章中写道:建国以来,—向是主题先行,绘画成了讲述内容的图解,完全丧失了其作为造型艺术的欣赏本质。

绘画的美主要依靠形式构成,我也极讨厌工作中的形式主义,但在绘画中讲形式,应大讲特讲,否则便不务正业了。

我多次参加全国美展等大型美展的评选,深深感到那么多有才华又肯下工夫的优秀青年,工夫不错,全不知形式美的根本作用及其科学规律,视觉的科学规律。

[word格式] 中国艺术精神——浅析吴冠中绘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word格式] 中国艺术精神——浅析吴冠中绘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中国艺术精神——浅析吴冠中绘画作品的艺术特点中先生的艺术作品.主要从画面的形式感,来分析作品给人的审美体验.进一步阐述昊冠中绘画作品中,形与色在画面作品里起到的视觉艺术效果.再次,从画面视觉美感的基础上,深入发掘吴冠中艺术作品里的中国美学精神和审美风格.进一步论述吴冠中画面里中西通融的艺术特点和美学趣味...关键词:艺术特点形式情感点与线抽象美1,引言吴冠中先生是我国当代艺术界之翘楚.一生执着追求艺术真谛.致力于我国油画民族化和国画现代化的发展和探索.自1947年赴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深造,归国后便开始把自己的艺术主张实践于绘画和教学当中.在他那个时代——建国之初.全国一片走”红光亮,高大全”的现实主义绘画道路,反对所谓”形式主义”的背景下,依然坚持这自己明确的艺术追求.下面将要从吴冠中的作品人手,具体分析他画面中的艺术特点.深入浅出的来了解他作品的独特魅力.2,画中之势2.1作品中的形式美作为当代艺术巨擘的吴冠中先生,他的艺术作品无不透射出他独到的艺术美感.例如:《卢浮宫》,《双燕》,《小鸟天堂》,《紫藤》等艺术作品.那么这种视觉上的美感是什么呢?很明显是他的绘画作品里的形式感.按黑格尔的说法,自然美的抽象形式是它按照它的这种定性和统一.去调节外在的复杂事物,可是这种定性和统一并不是本生固有的内在性和起生气灌注作用的形象,而是外在的定性和从外因来的统一.①放到吴冠中的画中就是:吴冠中把他所画的客观世界的对象提炼画化,并且这种提炼是充分尊重了自然中事物之规律.在表达上,深切考虑到事物的内在特性和外在因素的统一.而这种被抽象化的自然美,也就是所谓形式之美,总给审美对象一种心理上的愉悦感.吴冠中先生游刃有余的抓住了画面中的形式感,而这种形式中透露的往往是一种符合人审美规律的节奏感.音乐中有符合人听觉结构的节奏,画面亦如此.换句话说,吴冠中的作品是通过一种和谐的秩序感来颤动审美主体的生理和心理的节奏感.这种感觉往往使人有种超越功利的愉悦享受.艺术家的象形文字越近乎对大自然的感觉印象——一切艺术都不过是象形文字而已——就越要花费想象力去设计它们.②也就是说,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讲.如何把画面的内容和形式有机的统一起来.在吴冠中看来,造型艺术是形式的科学.这就意味着他的画面中绘画的形式构成有这十分重要的位置.通过他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他所描绘的对象往往是以画面布置为前提,把索要描摹的客观对象根据其特有的内在因素考究的经营在画面的位置中.而这种经营总是要精密的和与之相适应的外部因素相适应,形式中赋予内容,内容中蕴含着形式.2,2吴冠中的形与色2.2.1具象之形与抽象之形造型在绘画艺术中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当”造型”在艺术实践过程中充当动词时,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模仿性的再现摹写.另一种是归纳性的抽象表达.我要明确的是这两种造型方式对于表达作品的内容性的多寡与深浅层度是相同的.这也是吴冠中多年来常常谈论的问题.对于再现式的绘画,在传达内容和信息上是直接行的,具体的,带有通识性,辨识性.而抽象的绘画则是抽出表达对象的一种内在的外部表征,提炼出了对象内在的定性.从抓住表达对象的内在真实性的角度来说,抽象绘画是直接.从认识性的角度说,它则是间接的,隔了一层的.换句话说.再现绘画是把事物的规律隐藏在现象当中,而抽象绘画则是把这种规律直接的凝练的表达出来.他们各自所呈现出的表达内容的性质不同,价值相同.2.2.2色彩的历程吴冠中一生在色彩上的变化历程大致分为:青年时激烈的色彩.归国后经历的了灰,白,黑的三个阶段,暮年时又重返其强烈的色彩这些变化清晰的反映了吴冠中人生的艺术层次.年轻时对色彩强烈的追求进发着的是一种年轻的生命力,它表达的是一种对艺术的渴求和追随,书写着年轻的生命是色彩斑斓的.而五十年代后,身处江南的他,发现了中国水乡小镇的宁静风情,以灰色的调子述说这江南风景的轻灵和雅致.而后,逐渐转入白色风格.发现色彩中空灵之美——白色这种似无却有的美学体验.当吴冠中年正七旬时,又毅然决然的跌入了”黑色时期”,寻求到了画面中黑色的美学意义,把自己的人生体验融入其中,揭示出——尽管黑色总给人一种终止的消极之感,但其中却包含着无限的艺术生命力,犹如混沌之字宙要在瞬间爆发.如此精彩的艺术旅程.让吴冠中参透了人生之妙悟,忘却人间之凡尘.从新找回生命之原初的斑斓色彩.就是这种不断求变的艺术追求,使吴冠中不断的踏人一个又一个新的艺术境界.3,挥洒江湖3.1水墨与油彩的合影在吴冠中的艺术旅程中一直在探索中国油画的民族化和水墨的现代化.他认为水墨和油匦的革新就像一对双生儿.相互之间可以学习借鉴.当他在谈到中国的油画革新时,强调画画之人一定要找到自己感情的根性,才能抓住艺术.追求意境.东方情调,民族气质,找到民族的欣赏习惯,发现身边事物独有的美.把一些中国的元素通过油画表现出来.探讨如何将中国画中的”虚”移入油画中去.并想表达出中国的那种诗情画意.指出油画并非就是靠写实,重要的是创造绘画的新形式,推陈出新.并在石涛,八大,弘仁影响下发现了油画中新的美学意义.就是这种不似而似似之的意境,使得他的作品总能直指人心.就拿他的{-a瓜家园》来说,那种形式和笔墨让观者真实的体会到那份浓浓的乡愁4,西意中韵4.1吴冠中作品中的中国艺术精神虽然吴冠中的作品不断推陈出新,但其美学精神之源流还是中国艺术的传统精神.对于绘画的美学思想来说,吴冠中认为一定要在画里找到人之感情,对石涛的一画论十分推崇.他发现了画面的一种辩证关系,认为繁不等于群,孑并非是散.最终画面之意境是所谓的”一画之法”.对于一画之法的理解,他认为首先应该是人的感受.”受与识,先受而后识也.识然后受,非受也.”‘是吴冠中所推崇的思想.他指出如果脱离了具体事物谈笔墨,那笔墨之价值全无.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对于绘画,不该沉溺于技艺而失去了绘画原初的东西,被技法束缚.(下转第29页)①(德)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商务出版社2003年版第一卷第188页(MaxLiebermann,DiePhantasieinderMalerei③石涛《石涛话语录》第四章《尊受章》37巍燃勰—纛—囊.蠹权门贵族左右皇位的继承人选,使得皇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约.众多皇室子弟死于这场充满血腥的政治斗争,于是权门贵族们选择自己一族出身的皇女为天皇,暂时起到缓和矛盾的作用,也便于他们继续干政.由此可见,皇室的权位之争中,权门贵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女天皇的出现是这一历史背景下的特殊产物.三,继承制的弊端大约在中国的南北朝时期,日本建立起大和政权.由于刚摆脱部落制度,大和政权沿用了部落制时的习俗,即”兄终弟及”“先兄弟后子孙”的继承制.这种继承制存有很大的弊端,皇位继承者众多.长幼有序,以及嫡庶出身等原因导致了皇位争端迭起.女性天皇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位,除了可以起到使各势力争端暂时停止的作用.也保护了自己一族的皇统不落入旁系.如崇峻天皇被暗杀后,按照长幼有序的原则,圣德太子理应继承皇位,但推古想让自己的儿子竹田皇子即位,双方相持不下.推古在这种情况下,便以前皇后的身份继承了皇位,开创了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天皇的先例.推古在位3O年从未让位,圣德太子一直以摄政王的身份辅佐退古执政.虽然圣德政绩卓着, 直到享年49岁,都未能即位.持统女皇继位也是为了保住儿子草壁皇太子的皇位,不想草壁皇太子28岁就去世④.持统为了使皇位掌握在自己一族的手中,立草壁14岁的儿子为皇太子.在皇太子15岁时就让其登位,而自己退居太上皇之位辅政.持统的做法一改以往惯例,不仅打破了皇子30岁才能登位的传统,更是将”兄终弟及”的传统也一并扫除.持统之后,父位子承便被认可下来.日本的天皇继承制度也终于由”兄终弟及”的横向继承制度转向了父位子承的纵向继承制度.这一变革也证明了日本正由母权制向着父权制过渡.持统在皇位继承制度上的改革不仅开启了日本皇室父权子承的时代,更具有历史意义上的承上启下作用.自此,父位子承这一继承制度牢牢的固定住天皇制.古代日本继承制度的不健全,为女性天皇登上皇位创造了历史条件.女性当权,不仅缓和了争夺皇位的矛盾冲突,也使得日本顺利从母权制过渡到父权制,对日本历史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余论到后樱町女皇之后,日本再没有出现过女天皇,女性天皇由此退出了日本的历史舞台.到了睦仁天皇时期.睦仁改年号为明治.伴随着日本由封建割据时代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日本皇室的大门是否对女性敞开引起了争议明治初期,日本皇室还并不排斥女性天皇的存在.但明治政府的法制权威井上毅认为.日本古代历史上的女天皇扮演的只是看守皇位的角色.如果是女性天皇登位,其继承者将是女天皇的夫婿一族,这样皇统将不再是男系男子⑤的那一支纯正的血统.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日本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万世一系”的天皇制将不复存在.而且,井上本人也不认可女性的执政能力18],井上的观点得到了当时的总理大臣伊藤博文的支持.于是,1886年.宫内省重新制定的皇室法案中就把承认女帝和女帝系的条文删除了.1889年,明治天皇在自己钦定的《皇室典范》中规定了”皇位由籍隶皇统的男系男子继承”,一系列的法案和皇室条文直接关上了女性走向天皇之位的大门.二战后,日本国会在美国的要求下制定了新的《皇室典范》,可惜这还是一部排斥了女性能够继承皇位的皇室法典.如今,在民意调查中,很多人都不反对女性出任天皇,那么阻碍女性即位的最大障碍就是存有男女不平等思想的《皇室法典》了.面对这种情况,日本有不少人对这项皇室法律提出了质疑.女性为什么不能做天皇?从历史上看,日本并不乏女性成为天皇的先例.从7世纪初的第一位女天皇推古女皇至江户时代的后樱町.日本天皇史上共出现了十代八位女皇.一些日本人从男女平等的角度,建议日本国会修改这项皇族法律,允许女性作为天皇的继承人.尽管国民和诸多学者都认为女性完全可以胜任天皇之位,日本政府和皇室根深蒂固的男系男子”万世一系”的天皇制思想却一时难以撼动,女性天皇能否在日本再次出现值得我们所有人拭目以待.注释:①日本历史上十代八位的女性天皇为:推古,皇极,齐明,持统,元明,元正,孝谦,称德,明正,后樱町.其中退位之后又重新即位的有2人,皇极天皇即齐明天皇,孝谦天皇即称德天皇.②《宋书?夷蛮传》记载,五个倭王即第一代赞,第二代珍(赞之弟),第三代济,第四代兴,第五代武(兴之弟).③三藏指的是:斋藏,内藏,大藏,分别存放神事用物品,皇室的财产,官有的财产.④Et本古代天皇惯例是皇子3O岁以上才有资格继承皇位(日本的男性天皇的子女继承皇位属于男系天皇.女性天皇的子女继承皇位属于女系天皇,如父母皆为天皇.则继承皇位的子女属于男系天皇,日本历史上的女性天皇皆为男系天皇,至今尚未出现过女系天皇.参考文献:[1]吴限.《”女帝世纪”成因探析》【J1.日本学论坛.2007年第4期.[2]李卓.《日本家训研究》[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7页. 【3]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4卷第59页.【4]安万侣,周启明.《古事记》【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5]吴廷璎.《日本史》【M】.南开大学出版社.第45页.[6]王保.《日本简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9页.【7】赵晓春.《百代盛衰:日本皇室》.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8年4月第63页.[8]中野正志.《女性天皇论一象征天皇制与日本的未来》[N].朝日新闻社.2004年第105页.◆川◆…◆…◆…◆…◆…◆llll◆…◆…L’~-I…◆◆川l◆川{◆…◆川J◆…l◆川J◆川I◆…141-~…◆川I◆ljl_◆川J◆川j◆Jjll4~-1川◆川J◆川J◆川◆川J◆川j◆川J◆}i】◆川◆ljJ_◆川J◆㈨◆川J◆I1j_◆㈣◆川J◆IlJl◆lJJl◆川}◆JJJl◆川J◆】JlJ◆J(上接第37页)那么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思想就不能达到自由的艺术高度.从中国哲学的角度上讲,就是画画之人并没有认识“道”,即自然事物之规律.他在与李政道论及科学与艺术时,发现物理学中最复杂的现象可分析为最简单的构成因素.而最简单的构成因素可扩展为最复杂的现象.这恰恰和”自一以及万.自万以治一,化一而成姻缢,天下之能事毕矣.”④切合了.进一步体现了中国的哲学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就是世界万事万物都是遵循这自然规律进行的.只有掌握规律,再能更好认识事物.再就是对于绘画的创新,不古前人之法,注重对生活的体验,追求画面形象的多样性.从这点可以看出老子的思想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在尊重”道”的同(石涛《石涛话语录》第七章《捆媪章》(石涛《石涛话语录》第四章《尊受章》时,发展人的能动性.对石涛来讲,此乃所以尊受之也.⑤参考文献:[1]吴冠中.我负丹青——吴冠中自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6.【2】叶朗.中国美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11.[3】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6.[4](俄)康定斯基.点线面.罗世平,魏大海,辛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0.【5】(英)E.H_贡布里.艺术与错觉.林夕,李正本,范景中译.湖南:湖南科技出版社,2009.2.29。

浅析吴冠中绘画

浅析吴冠中绘画

浅析吴冠中绘画吴冠中(1919-2013)是中国现代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绘画风格极富表现力,极富个性化,成为了中国绘画艺术中的独特标志之一。

吴冠中的绘画作品深受国内外艺术界的赞赏,他也因其杰出的贡献,而在2000年获得了法国艺术荣誉军团指挥官勋章,成为了第一位获得该勋章的中国艺术家。

吴冠中的绘画风格独树一帜,他善于在杂乱无章的世界中,捕捉那些微妙而无声的感受。

其笔触细腻,线条轻盈流畅,作品中的色彩对比丰富,色彩的转化与交织带来强烈而深远的影响。

吴冠中曾说过:“画其实最难,最恶心人。

但是当一个画家今天创作一副画,明天创作另一幅画,在自己身上寻找无穷无尽的题材,探讨无尽无穷的美术问题,忙忙碌碌,也就不觉得生命过得太平凡了。

”吴冠中的立意与思考非常深刻,他善于借鉴先辈画家的技法和表现手法,但是他并不僵化地模仿。

吴冠中注重表现个体心灵,他深刻地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气韵流畅”、“意境超脱”这些特点,更重要的是,他能够将这些传统的美学理念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产生了非常独特的艺术风格。

吴冠中的人物形象非常栩栩如生,他注重捕捉人物的个性特征,通过绘画来表达人物的性格和内心,表现出现实与幻想、现实与诗意的交错。

他的人物形象多以女性为主,但从不重复,每一个人物都呈现出不同的性格与气质。

他运用颜色来表现不同的情感和个性,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真实、有感染力。

吴冠中的山水画非常出色,他对自然界中的山水形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使得其作品具有复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吴冠中那独具匠心的技法,在绘画中形成了一种极具个性化表现的视觉语言,不论是在描绘山、水、云、石、树等自然之物的形象还是在呈现自然场景的氛围中,都能够达到了细腻而强烈的表现手法。

综上所述,吴冠中的绘画具有极为深刻的思想内涵与个人风格,其艺术精髓让观者们可以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可以感受到画家内心的情感表达。

吴冠中的作品,体现了他对美的独特认识和对生命的深思,他所创作的艺术既承承载了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也与西方现代艺术风格相结合,创造出了一个全新而独特的艺术世界。

吴冠中绘画形式美探析

吴冠中绘画形式美探析
1 . 对点 、 线、 面、 色 的 合 理 运 用
流, 认为绘 画艺术 中的抽象源 于生活 , 艺术 画表 现形 式与传 统 中国绘 画 意境语 言 结 家应该将 生活 中的内容抽 象成具体 艺术形 合 , 用 西方 油 画表 现 出 了东方 的审美理 念
及 绘画 意蕴 , 点、 线、 面、 色 是 绘 画 形 式 美 的 基 本 元 式 。吴冠 中强调 作 品创作 中的情感 交流 , 用传 统 中国水墨 画大胆 尝试
美 术时 空
ART E D UC A T 『 oN R E SE A R C H
吴冠 中绘画形 式 美探析
口杨


吴新林
要: 吴冠 中先 生是 中 国画坛有较 大影响力的 画家之 一。他通过在 艺术 实践 中对绘 画形 式关进 行深入探 索, 形成 了鲜明的创
作理 念及 创作风格 , 一生致力于“ 水墨 当随时代 ” 和“ 中国风的 油画” 研究, 对 中西方艺术融合起 到重要 作用。 因此 , 通过对吴冠 中先生 绘 画形式 美的探 析 , 了解其 创作 理念 , 对 艺术探 索和 尝试 具有 重要 的启示性 意义。 关键词 : 吴冠 中 绘 画形 式关 探 析
表 现 西 方 绘 画观 念 , 促 进 了我 国绘 画事 业 素, 在吴冠 中的绘 画作 品中, 每个基本 元素 希望大众在 观赏作 品时能读 懂艺术家 的内
同 时 提 倡 艺 术 家 将 物 象 的 美 提 炼 的创 新 与发 展 。 因 此 , 的 美 都 被 体 现 得 淋 漓 尽 致 。 不 同形 状 、 大 心 想 法 , 探 析 吴 冠 中 绘 画形 出来 , 进行继承和发 扬 , 利 用抽 象美实现艺 小、 趣 味 的点 游走 于画面之 中, 长短 、 粗细 、 式美对促进现代艺术创作具有积极意义 。 曲直 的 线条 使 画面 生 动 自然 。 吴 冠 中在 对 术表 现 手 段和 艺术表 现 力 的拓 展 与 多样 让 人们产生 强烈的审美感受。 因此, 吴 参考 文 献 : 整个 画面 的处理 上善 于化 繁为 简 、 化具 象 化 ,

中西融合——论吴冠中的绘画艺术

中西融合——论吴冠中的绘画艺术

中西融合——论吴冠中的绘画艺术吴冠中先生是二十世纪后半期至今美术发展史上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是一位具有进程贡献和开拓精神的艺术家。

他中西融合的新绘画样式,敏锐而深刻的艺术思想和学术观点能为后者醒目。

吴冠中先生作为中西融合的领军人物,值得我们研究。

第一章 吴冠中艺术理念的形成第一节 西方绘画在中国出现的历史大背景早期传入中国的油画艺术不能在中国广泛传播,最重要的原因是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还处于比较牢固的时期。

西方油画艺术还不足以广泛影响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传统绘画方式。

然而, 19世纪以后,中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已开始明显落后于西方,曾是先进的,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文化已失去了昔日的光彩和生命力。

主张维新变法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痛心中国的落后,不得不从最为先进的西方寻求发展之路。

西方绘画就在这样一个极为特殊的时期在中国传播开来。

第二节 吴冠中的艺术经历吴冠中先生70多年丰富而曲折的艺术人生中,一直为我国的艺术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为中西融合的绘画艺术探索着新异的道路。

1919年,吴冠中先生出生在江苏省宜兴县闸口乡北渠村,他在美丽的江南农村度过了他快乐的童年。

1936年,他受同学朱德群的影响,考上了国立艺专,从此与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1946年吴冠中先生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教育部公费留学,然后在巴黎接受西方的艺术教育。

西方与东方截然不同的生活和艺术文化环境使他处于不断调整和融合的过程中。

在早期留学欧洲的学生中,能走出学院派风格和学院派流行习作的学生,并不多见。

但一代中西融合的大师——吴冠中做到了这一点,走出学院派风格的吴冠中,绘画才艺不但没被削弱,反而走出了一条中西融合的新绘画样式。

学院教育只是把吴冠中领进了艺术的大门。

他曾说:“当人们掌握了技巧,技巧就让位于思考。

”他用尽一生的力气“东寻西找”,不断创新,寻找新的绘画样式,力求中西融合的最高艺术造诣。

虽然吴冠中先生早年留学巴黎,深受西方艺术的熏陶,但他曾说“艺术的学习不在欧洲,不在巴黎…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

传承中国水墨意象——浅谈吴冠中丹青艺术中的抽象美

传承中国水墨意象——浅谈吴冠中丹青艺术中的抽象美

生了转变,绘画作品逐步由具象转向抽象,开始追求画面的抽象美。

二、吴冠中的实践探索通常艺术中谈论的抽象、具象与哲学中的概念有所不同,从心理学或逻辑学的范畴来说,抽象是与具象对立的,具象是物体具体的“形象”而抽象是“无形象”的东西。

艺术领域中的“抽象美”实质上不过是一种修辞上的借喻,用来指某些并不描摹或表现具体实物形象的特殊艺术形象,是从具象物体中通过剥离、解构的方式抽离出一些形式元素,如点、线、面,并对这些形式元素进行排列与组合后所表现出的美感。

新中国成立以后,对艺术中抽象美的探索极为少见。

很长时间内,水墨画中的“抽象美”几乎消逝在中国大地之上,可随着吴冠中《绘画的形式美》《关于抽象美》的发表,中国水墨艺术中的抽象化探索再一次开启,并由此掀起了对固有艺术形式审美的反思,揭开了中国绘画现代表现形式探索的新篇。

在作品《松魂》中,吴冠中以变形、缠绕的墨线来拆解松树斗争的生命场景和奋勇向上的魂,表现出在精神领域对探知人生、探知生命的强烈欲望。

为了将“松魂”发挥到极致,打破平静刻板的常规状态,吴冠中将律动的线条作为表现画面内容的抽象符号,并且不再局限于传统绘画中“中锋用笔,顿挫转折”的笔墨程式,而是更加从容自由地体现激荡的松魂。

在西方现代绘画领域中有许多表现抽象美的艺术家,如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波洛克,通过颜料泼洒、滴溅的方式进行抽象艺术创作;法国华裔艺术家赵无极,通过形状各异的色块与强劲有力的笔触,实现画面色彩的变换,使其具有光感与韵律感。

可归根结底,近现代抽象艺术背后蕴含的是西方理念,如若照搬是很难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相融合的,其作品也无法被中国大众理解与接受。

而吴冠中在创作《松魂》后也发现这一点,写出了创作笔记《风筝不断线》,将绘画作品比作飞在天空中的“风筝”,风筝飞得越高,作品的艺术性也越高。

但是风筝的线不能断开,这根连接着风筝与土地的线也是连接人民的感情之线。

“从生活中来的素材和感受,被作者用减法、除法或别的法,抽象成了某一艺术形式,但仍须有一线联系着作品与生活中的源头。

探析吴冠中绘画中的形式美

探析吴冠中绘画中的形式美

2020·04吴冠中是国内极具代表性的画家,他的中西结合的油画创作手法获得了美术界和大众的认可。

分析研究吴冠中绘画中的形式美,对我们发现和了解他的艺术思想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我们将来的绘画之路也有很大的影响和启发。

吴冠中的绘画注重意境的营造和形式美的构成,将油画作为表现媒介的同时,成功地融入东方特有的意境和美感,并且在中国画的形式之中,加入了强有力的抽象和有味道的色彩元素,让画面的形式感更加强烈,使画面更具冲击力。

一、吴冠中的从艺经历及其绘画中形式美的产生(一)吴冠中的从艺经历1936年,吴冠中开始学习美术。

他在大学期间刻苦钻研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其中林风眠中西融合的绘画理念对吴冠中的影响很深,以至于吴冠中从法国学成回国之后也踏上了中西融合这条道路。

同时,潘天寿、吴大羽等恩师也给了吴冠中深刻的引导与启发。

1946年吴冠中留学法国,在校期间吴冠中师从苏佛尔皮教授。

1950年秋,吴冠中学成归国。

归国之后,吴冠中先后在几所高校担任老师。

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吴冠中开始尝试中西融合,在他的作品中点线面开始出现。

20世纪70年代,吴冠中正式开始了对中国画的探索。

他试图在中国画中寻找当代之感,并不断创新。

回看吴冠中几十年的从艺经历和其艺术创作过程,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

通过对这些过程的回顾,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吴冠中从艺经历和创作形式的转变。

(二)吴冠中绘画中形式美的产生吴冠中在法国学习期间,深受那里的艺术观念的影响。

从吴冠中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现实主义、德国表现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对他的影响。

现实主义是19世纪西方著名的美术思潮。

吴冠中创作的《鲁迅故乡》便是他深受现实主义思潮影响的代表性绘画作品之一。

德国表现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表现主义艺术家追求情绪与感觉的宣泄,并通过色彩、线条、空间表达出来。

吴冠中在绘画创作过程中一直坚持对线条、形体、色块的解构与重构,并将它们提炼、概括之后表达在画面中。

吴冠中绘画美学思想研究综述

吴冠中绘画美学思想研究综述
时的 美术界 ; I 起 了轩然大波 。 关键词 :昊冠 中;中西;油 画民族化 ;中国画现代化


绪 论
彩厕为切入点 ,并 开始 中国画创作 ,越来 越重 视形式 美的探索 ,意 境美
的表达 ,注重 写生 ,融汇 中西绘 画之长 ,致力 于中国画的革新 ,是 其艺 术思想 的升华 时期 。四、东 寻西找 时期 ( 1 9 8 0— 2 0 1 0 )用西方 的眼睛发 现东方 的魅力 ,踏上探索 油画 民族 化和 中国画现代 化 的 自由游走 征途 。 是其艺术思想 的成熟 时期 。 第二部分作者从 “ 形式美”、“ 笔墨等 于零”、“中西结 合论 ” 三个 方面对 吴冠 中先生 的绘 厕美 学思想 展开论述 。关 于笔 墨等于零与 守住 中 国画的底线 的论 战中作者认 为这两种对立 的意见并不纯 属个人看法 的冲 突, 反 映了中国美术 界两种根本 不同的价值观念 , 这是 一次关于 中国画 的概念 ,关 于中国画美术 学体 系的思考 ,争 论的 双方站在 不同 的角度 ,
述。
秉承着艺术家 的责任关注 中国画的革新道路 。本人认 为该作者是持 中立 的态度 。第 三部分作 者用 唯物辩证 法来论 证吴 冠中绘 画美学思想 与绘画 创作 的关 系 : 美学思 想引导绘 画创作 ,绘 画创作促进美 学思想 的形 成和 完善 。其美学思想 的形成 和发展不是凭空衍生 的,而是 在他绘 画创 作的
实践 与探索 中不 断积 累、提炼 、深 化总结 出来 的。第 四部分 阐述 的是吴 冠 中绘 画美学思想形成 的时代背景 与承前启后 的作用 以及与林风 眠美学 思想 的关联 。 本 人认 为该作者 整篇论 文逻辑 缜密且 论述有 力 ,挖掘深度及 论述有 定 高度,观点明确 ,是一篇较 为优秀 的学术 型论文 。 三 、郝 冬 的 研 究 郝 冬的 《 吴冠 中绘 画美学思想探微》 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吴冠 中 绘 画美 学思想 ,一是对吴冠 中先生 三种社会 角色的描 述 ,在他 的绘 画创

吴冠中绘画的美学思想探索

吴冠中绘画的美学思想探索

111鉴 赏吴冠中绘画的美学思想探索刘 漪吴冠中是中国画坛著名的画家,美术成就举世瞩目,是学贯中西的绘画大师,享誉中外。

在长期的艺术创作实践中,其绘画的美学思想也不断更新。

本文简单分析了吴冠中美学思想的形成,并从绘画的形式美、绘画的意境美、绘画的抽象美三个方面对吴冠中绘画的美学思想进行相关探索,仅供参考。

吴冠中作为中国当代画家的杰出代表,始终致力于研究油画与国画的新形式,探索东西方不同文化下的艺术绘画美学,在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作为著名的美术教育家,他培养出许多优秀的美术人才,为中国美术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吴冠中绘画风格独树一帜,在其艺术生涯中也创作出许多经典的绘画作品,《北国风光》《周庄》《嘉陵江边》等代表作品都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蕴含着独特的美学思想,民族风格和形式美特色显著。

一、吴冠中美学思想的形成吴冠中的绘画美学思想在中国画坛乃至世界画坛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其美学思想的形成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时代背景、求学经历、自身性格特征以及自身所具有的艺术天分等都是影响其美学思想形成的重要因素。

吴冠中对于绘画艺术的热爱是发自肺腑的,没有将艺术创作作为谋生的手段,其拥有良好的艺术天分,始终坚持自由的艺术气息进行绘画艺术的创作和学习,并在长期脚踏实地的绘画艺术创作实践中不断更新美学观念,美学思想逐渐形成。

吴冠中绘画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其求学经历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吴冠中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闸口乡一个农村家庭,1934年,其在无锡师范学校毕业之后入读浙江大学代办的工业学校电机科学习机电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以求工业报国。

1936年,他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走上了绘画艺术创作的发展道路,师承潘天寿、林风眠、常书鸿等绘画名家,学习油画中国画和水彩画,开辟了艺术创作生涯。

通过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的学习,吴冠中掌握了丰富的绘画理论和扎实的绘画技能,并在学校开放学风的影响下,积极汲取中外绘画艺术的精髓,对绘画的艺术美有了一定认识,这就为其绘画美学思想的形成和以后的绘画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

谈吴冠中的绘画美学思想

谈吴冠中的绘画美学思想

谈吴冠中的绘画美学思想作者:朱世琴来源:《社会与公益》 2019年第7期朱世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中国文化艺术事业呈现出大发展、大繁荣的伟大局面。

中西艺术融合之美,形式美,意境美中国绘画现代化,西方油画民族化,中西合璧,探索绘画的形式美学精神是吴冠中先生的艺术信仰。

他极力追求绘画的意境美、形式美,以及绝伦、绝佳的色彩对比与协调,静而不俗,鲜而不艳是吴冠中绘画作品的主要风格。

吴冠中是20世纪中国画坛杰出的代表画家之一,开创了中国绘画史的全新格局,作为学贯中西的绘画大师,他一生都在不懈追求中西绘画语言的融合之道,在自身的创作实践中不断更新着美学观念,在国际画坛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

吴冠中早年毕业于中国国立艺术学校,师从常书鸿、潘天寿、林风眠等艺术大师。

1947年,他又考取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当年以全国绘画公费第一名成绩考上),师从苏佛尔皮教授学习油画。

1950年,留学归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

吴冠中说:“要打一场‘创造新风格的美术解放战争’!要不断取得成效。

”他不仅出版了几十本画册,还出版了七本一套的散文集。

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学生、画家、艺术家,为中国美术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中,学生们通过欣赏和学习国家出版的中外画册作品也起到了很大的文化艺术传承作用。

中国外文局外文出版社曾出版过《吴冠中画集》《吴作人画集》《中华文明三千年》大型系列画册等,对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绘画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吴冠中专集》大十六开,四本一套(记得在2005年10月9号,吴冠中老师送笔者一套签名画册,那天正好是笔者的生日,也正好是“吴冠中个人画展生命的风景在北京和平画苑举办”),学习、传承、开拓、创新是我们学生的责任和义务。

吴冠中的代表作品有《北国风光》、《周庄》、《长江万里图》、《荷花》、《嘉陵江边》、《水乡》系列等,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形式美特色,尤其是《嘉陵江边》用笔大胆洒脱,充满灵动性和自然脱俗的形式美感,动人心魄。

浅析当代大师吴冠中的美学教育思想

浅析当代大师吴冠中的美学教育思想

浅析当代大师吴冠中的美学教育思想【摘要】吴冠中先生是当代中国美术家的杰出代表,国画艺术大师,吴老的作品以中西合璧、熔铸古今而引领艺术潮流。

吴老先生在为中国美术界赢得了世界级荣誉的同时,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理论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同样功不可没。

本文试析吴老先生的著述和作品,勾稽出吴先生美育思想框架,求教于各位同仁。

【关键词】吴冠中美育思想美育思想之一:艺术工作者忠诚的表现了自己的真实情感,永远是推进人类文化发展的主流。

——《吴冠中人生小品·关于抽象美》吴冠中先生始终认为,真情实感是美术家学习成长创作的逻辑起点。

任何美的表现,美的传达,美的创作都要出自真情实感。

搞艺术要有感情,艺术是诞生于感情的。

比如,我对你有感情,我就用各种办法,如眼神、语言、表情等跟你交流。

我画一个东西,不是画这个东西本身,而是要通过画作为媒介把我的想法、我的感受告诉你,你一看就有新的感受。

凡高画的向日葵,不是画向日葵的肖像,而是把各种各样不同性格的向日葵组合在一起,那是一种感情,不是向日葵本身。

所以,艺术是一种感受。

吴先生把画家的“情”看成是捕捉表现对象真情的出发点。

他曾在《吴冠中画作诞生记·硕果》中说道:“艺术是创作者从一个画像者进入窥视感情深层的探索者……从性情出发张扬个性,挖前人未曾觉察的情之奥秘。

”“真诚”是中国美术发展长河中形成的最重要的精神遗产之一。

吴老先生自己践行了,他也希望他的学生,同行,后人,永远把在艺术中表达真情实感视为金科玉律。

美育思想之二:“在教学中,重于培养慧眼,轻于训练技术,尤其反对灌输技术,技为下,艺为上。

”——吴冠中所谓“技为下”的观点,绝不是说吴先生轻视技巧,否定技巧。

相反,吴先生在教学中十分具体地指导学生如何把握美的观念,把对艺术的感受通过娴熟的技巧表现出来。

“艺为上”的“艺”当指对美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判断能力,综合为美学观念。

吴先生强调的是对于美学观念的培养应成为美术教育的第一要务。

关于吴冠中美术教育理论的分析和研究

关于吴冠中美术教育理论的分析和研究

关于吴冠中美术教育理论的分析和研究引言吴冠中先生是中国当代艺术界的重要人物,不仅是艺术家,也是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在美术教育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和独特的想法,对中国美术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吴冠中美术教育理论的分析和研究,探讨他的教育思想和贡献。

吴冠中的教育思想独立思考吴冠中强调美术教育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

他认为,学生应该充分掌握技法和知识,但同时也要有创造力和个性化,否则就会“走向机械”,成为无法表达独特思想的“复制品”。

个性培养吴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他认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思想和创意,学校应该着重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在个性和技法上达到平衡。

他认为:“世界上没有什么相同的花,授人以鱼只能解决暂时的饥饿,而授人以渔才能满足人类对美的需求。

”结合实践吴冠中认为美术教育不仅要关注学术研究,更要注重实践操作。

他提倡学生到自然中去创作,认为创作是实践和研究之间去的循环过程,只有通过对实践的不断总结和反思才能够对理论有更深入的理解。

吴冠中的贡献推动中国美术教育的改革吴冠中在中国美术教育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倡导和实践对于改革和提升中国美术教育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他的推动下,中国美术教育逐渐从传统的模仿式教学走向多元化、个性化、实践化的教育体系。

建立课程体系吴冠中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基础课程体系,其中包括素描、水彩、色彩和构图等课程,这套课程体系对于学生的技法和素养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他还推崇“技法与自由结合”,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培养。

活跃中国美术教育界吴冠中积极参与中国美术教育的各种活动和研讨会,他在会上发表各种讲座和演讲,推广自己的教育理念,对于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结论吴冠中的美术教育理论在当代中国美术教育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具有深远的影响。

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都是值得借鉴的宝贵财富。

同时,我们也希望吴冠中的美术教育理论能够继续在中国的美术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中国的艺术教育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吴冠中先生艺术美术教育思想

吴冠中先生艺术美术教育思想

吴冠中先生艺术美术教育思想摘要:在近代中国绘画历史上,吴冠中老先生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在美术教育上更有着自己独特的观念。

他主张绘画的形式美或抽象美、融汇中西,认为美术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重视自己的感受和直觉。

吴冠中老先生的美术观对于中小学美术教学来说是很好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吴冠中;基础美术教育形式美吴冠中(1919—2010),在求学时国画师从潘天寿,油画师从苏弗尔皮教授,喜爱梵高、高更,爱用大红大绿的强烈色彩。

他一直在探索把古代中国的文人画与现代西方的画风融汇贯通用(就是用国画的韵去统领西画的形与色)。

探索吴冠中老先生的艺术道路从中体会他的美术教育思想,对于中西两种绘画文化的融合和当今的美术教育改革都有极大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1吴冠中先生的艺术道路吴冠老先生出生于1919年,从小生活在江苏省宜兴县的一个小山村。

1935年考入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就读一年后转考国立艺专预科,自此步入艺术之路。

在艺专学习期间,吴冠中虽然学习的是西画,但是他对传统中国画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曾一度由西画系转入中画系师从潘天寿,被潘老的创造精神影响了一生,后来由于忘不了色彩的表现力,吴冠中先生又转回西画系。

1946年,中国政府教育部举办战后首次公费留学生甄选考试,吴冠中以最优成绩获得公费赴法留学进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绘画的的机会。

所接受的艺术教育是与徐悲鸿当时的学院派截然不同的“新派画”(国内美术界称现代主义主流派的绘画为新派画)。

1950年学成归国,吴冠中满腔抱负却无力施展,因为当时的中国流行的是从苏联和其他新民主主义国家崛起的新现实主义的艺术,将新派画作为反面教材示众,因此吴冠中早期在艺术上是郁郁不得志的。

回国后,吴冠中在中央美术学院工作了三年,这三年可以说是一段适应期,后调到清华大学,又调到北京艺术师范学院(1961年改名北京艺术学院),在清华与北艺教学期间正值画家外出写生盛行,吴冠中就此开始了风景写生之旅。

关于吴冠中美术教育理论的分析和研究

关于吴冠中美术教育理论的分析和研究

137702 教育理论论文关于吴冠中美术教育理论的分析和研究吴冠中的艺术创作和修为备受美术界推崇,他的美术教育理论也受到广大美术爱好者以及教育领域的研究。

吴冠中对于现代艺术和传统绘画有着自己独特和深刻的见解。

同时,吴冠中学贯中西、学富五车,对于美术有着独特的造诣和深刻理解。

故而,探究吴冠中美术教育理论显得尤为重要。

一、吴冠中美术教育的思想主旨和理论(一)吴冠中美术教育的思想主旨。

吴冠中比较注重审美教育,认为美术学习过程必须正确引导学生建立美学观念,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和艺术鉴赏能力。

学习美术则需要学生能够敏锐感受外界,能够通过外界感官刺激产生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审美是重要的精神心理活动,美术教育是不同于普通知识教育。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自身的个性特点和审美心理的培养。

美术教育应该是充满活力和美感的活动,审美教育是美术教育的重中之重。

教育是一种传递生产经验、生活经验、传承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社会活动,美术教育重点培养学习者艺术美感和审美意识,让学习者学习更多的美术知识,训练学习者的基本技能。

美术学习者要想成为一个美术家必须经过美术教育。

(二)吴冠中美术教育的理论。

吴冠中在艰苦的教育事业中,根据自身对美术学习和教育的深刻理解,结合自己的经验,对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美术教育理论。

吴冠中的美术教育理论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将古今中外艺术观融会贯通。

16岁的吴冠中弃工从艺,学习绘画,师承潘天寿学习中国画和素描。

潘天寿非常注重中国传统,同时又和林风眠的艺术主张非常相似。

吴冠中跟随潘天寿学习中国画,非常喜爱虚谷、八大山人以及石涛,在吴大羽那里学习西洋画热爱印象派和现代艺术特别喜爱塞尚和梵高。

由于抗日战争,吴冠中在颠沛流离中学习和创作,最后留学法国的他深刻的理解到了真诚和土地是艺术的源泉,从此他开始了中西艺术融合的艰辛探索。

吴冠中深刻领悟到只有在有着深刻渊源的华夏土地上,才能吸取营养、生根发芽、开发结果。

[吴冠中,古韵,美学]谈吴冠中《古韵新腔系列》的美学思想

[吴冠中,古韵,美学]谈吴冠中《古韵新腔系列》的美学思想

谈吴冠中《古韵新腔系列》的美学思想吴冠中的发现,是由于吴冠中的油画和水墨画有一种不同于西方绘画精神的当代新质,这种新质折射出中国艺术与东方文化的特征。

因此对吴冠中的发现可以看成是西方文化界对东方当代文化发现的一个例证。

吴氏的《古韵新腔系列》表现出的这种当代新质,其间所蕴含的美学思想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悲天悯人二、律动之美三、诗性特质。

悲天悯人悲天悯人是吴冠中艺术的重要人文精神。

吴冠中毕生衷情于鲁迅文学,做人他追求真,言语犀利,毫不含糊;从艺他力求美,注重创新,个性鲜明。

他曾说过一百个齐白石不底一个鲁迅,其原因是鲁迅精神的深沉博大,远超出艺的范畴,非纸砚笔墨所能表达。

吴冠中认为鲁迅精神之光辉最为耀眼之处,在于他对中国人的理解之深刻,苦难之同情。

吴冠中的艺术之路风风雨雨,然而从未扭曲过自己的人格精神。

当有人问及吴冠中何以取得艺术上的如此成就,或许这就是他为什么回答苦难二字的原因罢!在《古韵新腔系列》的创作上,悲天悯人的人文精神不难觉察。

《韩滉五牛谁保养》其蓝本出自唐代韩滉的《五牛图》,画中本为一组牛群自由自在地活动,另一组则大受约束,两两对立,相映生趣,画家就捕捉住这一要点,描画出这耐人寻味的《五牛图》。

而吴冠中将五处场景的单个牛聚集到一个场景中,并将原本套着络绳的最后一头牛还以自由,中间那头正面而立的牛添以吐舌之状。

五牛的散漫与络绳之牛的约束,转向牛群的聚集与络绳之牛的自由,《千年构思出文苑》这不仅起到了强化视觉图象的效果,更是人们对群体力量的一次深化认识。

对应的蓝本是五代周文矩的《文苑图》。

吴冠中很好地处理了松树与四文人大夫在画面上的关系,松树的苍古劲挺、文人的苦思冥想在他的笔下呼应自然。

然而,特别发人深省的一处是:他将蓝本右下角倒茶的侍仆从画面中移除了。

表面上看这只是构图布局的一点改变,但画面位置之经营,物象之选取绝非只图视觉快感之轻浮事耳。

吴冠中以一个现代人的身份去面对传统文化遗产,必然要注之以新的文化理解、人格追求,从而行使传承之使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冠中绘画美学思想研究
摘要:吴冠中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不仅他的绘画创作对中国绘画的现代性转型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在绘画美学上也起到了广泛的影响并引人深思。

对吴冠中绘画的美学研究,具有历史和当下的意义。

关键词:土洋结合;风筝不断线;笔墨等于零;形式美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5312(2012)02-0192-01
吴冠中的绘画艺术源于20世纪30年代,他学贯中西,将印象派以来的西方艺术流派的造型原理与中国绘画精髓所在的气韵、意境观念相融合。

他追求绘画的形式美、抽象美,是中国画家对当时西方强势文化主导下的艺术的主动出击,在艰难的探索中力求获得“专家鼓掌”;他追求绘画的意境美,体现出对中国传统绘画灵魂的把握,从而获得“群众点头”,体现出他面向大众的苦心,深刻地反映出他心系百姓的深厚感情。

他无所忌讳地在艺术领域中坦然以“混血儿”自豪,坚定地相信现代中国绘画的前途完全系于中西艺术的融合。

就这样,一路走来,在东西方两大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土洋结合”、“风筝不断线”、“笔墨等于零”、绘画的形式美的绘画美学思想。

一、土洋结合,为人民作画
人民在吴冠中的心中分量非常重,他在许多文章中多次强调自
己对人民、对土地的满腔热爱。

八十年代,吴冠中应邀在深圳举办个人展览,他深情写下《但愿画长久》一文,里面开宗明义地说到自己对艺术创作中的“土”“洋”关系。

土洋结合,最后的落脚点还是人民的情感,“土土洋洋、洋洋土土,落叶归根,还落实到土,落实到人民的感情”。

为人民大众服务成为中国新文艺发展的基本方向,艺术根基于人民群众之中也成了吴冠中的艺术观,而体现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成了他的重要美学价值取向。

吴冠中在绘画实践中把这一艺术观和价值观又进一步具体化和现实化为一种对艺术
与人民的关系、艺术工作者与人民的关系的特殊规定——与人民的感情纽带。

二、“风筝不断线”
吴冠中将艺术与生活的联系比喻作“风筝不断线”,是抽象与具象之间、艺术与真实生活之间必须存在一根线。

这跟线也是联系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桥梁。

吴冠中常常提示自己保持“风筝不断线”,即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绘画形象与自然物象的联系不能中断。

从现象上看,“风筝不断线”的选择似乎有碍抽象,但从本质上看,这一选择至关重要,他由此确立了自然抽象的个人法则,这正与崇尚自然的中国文化一脉相承。

吴冠中的作品是联系观众、甚至人民情感的艺术,也表明了为何他经历西方的漂泊,却从未与祖国切断过脐带的情节,这即是中国人“根”的意识。

风筝线不仅连接着形式和客观的世界,而且连接着中国艺术家及其在社会的
根。

三、“笔墨等于零”
“笔墨等于零”确切的讲是: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正如未塑造形象的泥巴,其价值等于零。

这一观点是批评那些闭门造车、舍本求末,只关注笔墨优劣,不关注画面整体水准,作品没有真情实感的美术创作中的坏习惯的。

笔墨要跟着时代走,时代的内涵变了,笔墨就要跟着变化,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创造出新的笔墨,还有其他新的手段,为自己服务。

吴冠中认为,艺术上没有统一的标准,不管用什么手段,只要成功地传达了作者的感情,能感动人,震撼人,就是好的。

语言、手段、工具,都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效果。

除了笔墨,现在的新材料多了,比如泥土、丙稀等等都可以用,工具不足道。

四、绘画的形式美
吴冠中在作品中很注重和追求绘画的形式美感,他曾煞费苦心去研究中西绘画的共同点,在互比中,创造与完善自己的绘画形式。

这是吴冠中绘画思想的基本特质,也是吴冠中反复强调的,并且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遭受打击和压制。

他在多篇文章中强调形式美的重要性,他坚持认为,绘画的本质是通过形式来体现美感的,“画家当然起码要具备描画物象的能力,但关键问题是能否敏锐地捕捉住对象的美”。

我们在吴冠中的创作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形式美只是他追求的一个环节,他是通过形式追求意境。

从他选择的总体看,
在形式之外,他并没有背离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观,即伦理和比兴态度,以这种文化心态去观看和对待自然物象。

山、水、松、荷,以及故乡墟里……即使在他越来越接近抽象的时候,这种源于中国文化的心境,仍然是他艺术活动的基础。

吴冠中的绘画美学思想促使绘画创作进行反思,通过绘画创作
形成和完善美学思想,两者相互作用,不断探索。

在他的作品里,说不清是东方西化或是西方东化,因为他始终是用真城的心来创作的。

这种精神是吴冠中所独有的,因而必然呈现鲜明独特的风格,无法由他人复制。

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吴冠中的意义是开辟了一条跨越传统程式,融汇中西艺术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南宁: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2]翟墨、吴冠中.画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
[3]吴冠中.吴冠中散文随笔选[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