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采用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分析

牙周炎采用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分析
牙周炎采用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分析

牙周炎采用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9-08-07T17:15:10.423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4期作者:何延君[导读] 对不同治疗方案在牙周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何延君

哈尔滨爱民口腔门诊部 150070

【摘要】目的:对不同治疗方案在牙周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针对我院2016年3月~2018年12月接收的200例牙周炎患者,按治疗方案将其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各组患者100例,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牙周炎患者中应用派力奥来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牙周炎;不同治疗方案;临床效果;分析

在口腔疾病中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感染疾病,引发该疾病产生的原因是菌斑细菌感染[1],为了清除致病因素,彻底治愈牙周炎,应采取有效治疗方法来阻断细菌感染的侵蚀,本文将对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在牙周炎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牙周炎患者200例,所有患者中男性患者120例,女性患者8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2.5岁。按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组患者100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明胶海绵甲硝唑复合制剂治疗,将利多卡因、甲硝唑溶于100ml/L盐酸配制成为无菌复合制剂,同时将明胶海绵剪成大小相等的海绵片。随后将无菌复合制剂涂抹在明胶海绵片上,每片剂量约为5mg[2]。

观察组患者采用派力奥软膏来治疗,在临床治疗中按说明书方法将药物注射到牙周袋中,每次给药剂量控制在0.05ml,一周一次,持续治疗2周[3]。

1.3指标观察及疗效判定

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观察指标包括:显效、有效、无效。

显效:经治疗后患者口腔症状和牙周情况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有效:患者口腔症状和牙周情况较治疗前有所好转;无效:患者口腔症状和牙周情况较治疗前无任何变化。

1.4统计方法

研究中所用软件版本为SPSS19.9,对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时,选百分比代表,X2检验;客观对照分析2组入选对象临床数据,如果其对照结果有差距,表明(P<0.05)。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牙周状况

我院两患者均行了不同治疗方法,经治疗后获得了显著的效果。详情见表一:

2.2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对照组中显效20例,占比20.00%、有效患者45例,占比45.00%、无效患者35例,占比35.00%,治疗有效率为65.00%;观察组中显效40例,占比40%、有效患者50例,占比50.00%、无效患者为10例,占比10.00%,治疗有效率为90.00%,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二:

浓替硝唑含漱液治疗牙龈炎和牙周炎疗效分析

浓替硝唑含漱液治疗牙龈炎和牙周炎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浓替硝唑含漱液治疗牙龈炎和牙周炎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牙龈炎和牙周炎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简单随机化分2组,各44例。对照组使用甲硝唑含漱液治疗,观察组采用浓替硝唑含漱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龈沟出血指数(SBI)以及牙龈指数(GI)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BI与GI水平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浓替硝唑含漱液治疗牙龈炎和牙周炎的效果更为可观,值得广泛推广。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metronidazole gargle in the treatment of gingivitis and periodontitis. Methods 88 patients with gingivitis and periodontiti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6 were selected.The simple randomized divided into 2 groups,44 cases in each group.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observed with the use of metronidazole gargle,Concentrated Tinidazole Gargles for treatment.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fter treatment effect,sulcus bleeding index(SBI)and gingival index(GI).Results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45%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79.55%),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after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SBI and GI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Concentrated Tinidazole Gargles treatment of gingivitis and periodontitis is more effective,is worth popularizing widely. Key words:Metronidazole Gargle;Gingivitis;Periodontitis;Concentrated Tinidazole Gargles 在臨床上,牙龈炎和牙周炎均属于口腔内科中较为常见的牙周组织疾病,对患者的牙齿具有较大伤害,常直接侵害一组或者全口牙[1]。进而影响到患者的咀嚼功能,对其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较为严重的威胁。故此,本文研究中,我院主要观察浓替硝唑含漱液治疗牙龈炎和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牙龈炎和牙周炎疾病提供相关依据,改善牙龈炎和牙周炎疾病的危害,且效果显著,具体报道见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88例牙龈炎和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简单随机化分组,分为观察组、对照组2组,各44例。观察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37.86±3.56)岁;疾病类型:牙龈炎24例,牙周炎20例。对照组男22例,女22例;年龄29~58岁,平均年龄(37.23±3.32)岁;疾病类型:牙龈炎25例,牙周炎19例。两组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

派力奥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派力奥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探究派力奥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52例牙周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牙康(甲硝唑棒)治疗,观察组给予派力奥(2%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以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PLI(标菌斑指数)、GI(牙龈指数)、PD(探诊深度)为观察指标,观察派力奥与牙康治疗牙周炎的治疗效果。结果:派力奥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21%,牙康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3.08%,派力奥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牙康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PLI、GI、PD水平均降低,但是派力奥组各指标水平下降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采用派力奥治疗牙周炎效果更显著,能有效改善PLI、GI、PD 的水平。 标签:派力奥;牙康;牙周炎;对比分析 牙周病是一种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对与牙周病发生、发展有关的特异性细菌的控制,是牙周病治疗的关键。派力奥是一种用于牙周病治疗的局部缓释剂型,其有效抗菌成分为盐酸米诺环素,具有抗菌谱广、耐药菌少;抑制胶原酶代谢;促进牙周组织再生;促进雄激素在牙周组织的代谢等特点。牙康是一种广泛用于牙周临床的局部抗菌药物,其有效抗菌成分为甲硝唑,具有较强的杀灭厌氧菌的作用,已广泛应用于各型牙周炎的治疗[1]。本研究对派力奥与牙康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并比较两者对牙周可疑致病菌的清除作用,为牙周临床局部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52例牙周炎患者。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26例。观察组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33~61岁,平均43.2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为2.2年。对照组中,男13例,女13例;年龄34~53岁,平均42.6岁;病程5个月~6年,平均2.4年。将两组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进行诊治的过程中,都采取常规检查的方式,并且进行微生物的取样[2]。对观察组的患者使用派力奥并置入到患牙的牙周袋内。对照组的患者使用牙康并置入到患牙的牙周袋内;进行3d的药物治疗后,在对照组患者的牙周袋内重复放置一次牙康。在14d的治疗以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重复检查。并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GI、PLI、PD进行对比。 1.3 疗效判定

三氧疗法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临床疗效观察

三氧疗法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9-07-01T11:21:09.523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4月7期作者:莫艳[导读] 探讨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三氧疗法方案进行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莫艳(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中医医院口腔科;四川广安638500)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三氧疗法方案进行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慢性牙周炎患者计96例,随机分为采用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对照组(n=48)与采用20.0ug/ml三氧水辅助治疗实验组(n=48),对比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牙龈、菌斑以及出血指数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牙龈、菌斑以及出血指数评分均明显小 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三氧水冲洗辅助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有效减轻牙周组织的炎性反应,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三氧疗法;慢性牙周炎;炎性反应牙周炎属于当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口腔疾病,可通过限制菌斑生长,维持口腔微生物平衡的方式进行预防。对于发生牙周炎患者,临床多采用牙周洁刮以及根面平整术加以治疗,但在操作之后,仍然存在部分细菌的残留,受其原本生理解剖结构的影响,物理清除的效果并不理想,故需要通过局部用药冲洗的方式进行辅助治疗,以起到抗炎、杀菌的作用[1]。为验证三氧疗法辅助治疗本病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采用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与采用20.0ug/ml三氧水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慢性牙周炎患者计96例,随机分为采用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对照组(n=48)与采用20.0ug/ml三氧水辅助治疗实验组(n=48)。对照组中男61例,女17例,年龄34~77岁,均数(66.8±9.4)岁,实验组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60~78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患者均经临床检验确诊为慢性牙周炎,伴随牙龈水肿、疼痛、糜烂、充血等表现,探袋深度在3mm之上,经X线可见牙槽骨吸收现象,年龄在60~80范围区间,排除近期有使用抗生素、合并全身系统疾病等患者。 1.2方法两组患者在均要求在治疗前1周维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并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刷牙,完成对牙间隙、邻面、舌部等的清洁,确保术前可将牙菌斑控制在较好的状态。而后采用牙周洁刮以及跟面平整术加以治疗,要求预先完成氯化钠注射液以及20.0ug/ml三氧水的准备。术毕后,将冲洗针头置入牙周袋内,而后对照组采用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冲洗,而实验组在采用20.0ug/ml三氧水进行冲洗,时间均控制在20s左右,待到冲洗完成后,对多余的冲洗液加以清理。隔湿之后,即可在患者的牙周袋之中置入少量碘甘油,要求患者治疗后2h内不可进食、饮水以及漱口[2]。后续每周复诊1次,进行冲洗操作,常规进行牙周护理。要求患者治疗后不可使用抗菌药物、维持清淡饮食。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牙龈、菌斑以及出血指数评分。其中牙龈指数使用Lee-Silness法进行判定,分值为0~3分,菌斑指数则使用Quigley-Hein法进行判定,分值为0~5分,出血指数则采用Mazza法进行判定,分值为0~5分[3]。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资料均在Excel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设定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牙龈、菌斑以及出血指数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牙龈、菌斑以及出血指数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1.讨论

牙龈炎牙痛牙松动牙敏感牙周炎等中医辨证

牙痛_牙敏感_牙松动_牙龈炎_牙周炎 中医辩证治疗 牙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症状,多因牙齿与牙周局部组织疾患所引起。祖国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足阳明胃之经脉络于龈中,所以齿与肾、龈与胃关系最为密切。从整体观念出发,牙痛往往与外邪侵袭、炎症、肝肾功能失调与不重视自我保健有关。一般而言,急性牙痛、牙龈红肿者,多从胃治;而慢性牙痛、齿松、齿痛隐隐、红肿不甚者,宜从肾治。 【牙疼偏方】 1、鲜姜1片或用花椒2粒,或切半瓣大蒜咬在牙洞处,有迅速缓解牙痛的效果。 2、牙痛时,以75%的酒精棉球擦涂局部,然后另用一个酒精棉球压于牙痛部位。本法对龋齿及牙髓炎引起的牙痛收效颇佳,轻者1次止痛,重者可重复2至4次。 3、将浸有75%的酒精棉球塞入耳中,3至5分钟后疼痛即止,若牙痛严重,可两耳均塞。 4、食醋50毫升,加入开水50毫升,混匀含漱,每日2次,连续2周,可治疗牙周炎引起的牙痛。 5、白酒50毫升,置碗中点燃后,倒入2只鸡蛋清,以火自灭为度,牙痛时1次服下。该法对炎症性的风火牙痛疗效较好。 6、皂矾(绿矾)15克,溶于50毫升白酒内,点燃白酒约1分钟左右时将火吹灭,含药酒于患部。若效果不好,可在2小时后重复一次。 7、按以下穴位:夹车、耳前三穴、合谷 1、中医治疗口腔疾病有独到的疗效,着重于辨证治疗。不局限于口腔局部,它更强调局部与整体的联系,如与腑脏、经络的联系等。 祖国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属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之经脉络于龈中、上齿,手阳明大肠经之脉入于下齿,故本病与肾、胃、大肠等脏腑关系密切。 从整体观念出发,牙痛往往与外邪侵袭、炎症、肝肾功能失调与虫蚀牙齿不重视自我保健有关。 外感风邪:因风火邪毒侵犯,伤及牙体及牙龈肉,邪聚不散,气血滞留,瘀阻脉络而为病;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熊晔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熊晔 发表时间:2018-11-14T09:50:02.600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6期作者:熊晔[导读] 牙周炎是常见的又局部因素引起的口腔感染性疾病,其在临床上发病原因较多。 湖南省旺旺医院口腔科 410010 【摘要】目的:探讨牙周炎患者实施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方法:时间段: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研究对象:本院收治200例牙周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实验组: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治疗,对照组: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炎症消退时间、临床指标、疼痛程度。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 (92.00%vs80.00%)高于对照组,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炎症消退时间、疼痛程度(2.65±0.59vs3.63±0.42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炎患者实施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以明显降低疼痛程度,促进炎症消退,值得临床推广借鉴。【关键词】牙周组织再生术;口腔正畸;牙周炎;临床疗效 牙周炎是常见的又局部因素引起的口腔感染性疾病,其在临床上发病原因较多,主要包括细菌感染、牙齿畸形、错位、创伤性咬合等,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主要表现为牙周袋形成、牙周溢脓、牙齿松动等,若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会引起继发性创伤,对其牙周组织造成损伤,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随机选择200例患者,给予其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接收的200例牙周炎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实验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诊断标准: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牙周袋形成、牙周溢脓、牙齿松动等)和X线检查检查结果,参考《牙周炎诊疗指南》进行诊断。纳入标准:符合牙周炎诊断标准的患者,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患者。排除标准:精神病患者,免疫系统疾病患者,服用抗菌药物患者,严重牙周疾病患者,口腔卫生状况较差患者。实验组:男:54例,女:46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41.5±20.5岁,病程:2-20月,平均病程:11±7月;对照组:男:55例,女:44例,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42.5±20.2岁,病程:3-20月,平均病程:11.5±5.5月,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符合临床研究标准。 1.2方法 对照组: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在进行手术前对患者的牙齿进行清洁,清除坏死组织,并对损伤的压根组织进行修整,后借助影像学技术对压槽组织进行观察,若牙周袋探针深度在5mm以上时,且伴有牙槽骨吸收时可实施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1]。实验组: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组织再生术如上,应用镍钛丝(0.012英寸)将牙齿排列整齐,并对牙齿实施移动关闭牙间隙或保留牙间隙方法进行校正修复。在治疗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及时就患者的牙周情况进行检测,并定期进行口腔清洁,正畸治疗结束后舌侧要保持丝固定,并告知环节中进行口腔维护的方法,告知患者定期随访[2]。 1.3 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牙周组织完全修复;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牙周组织部分修复;无效:临床症状未消失,牙周组织未修复)、炎症消退时间、临床指标(病牙牙床附着丧失-AL、牙周探诊深度-PPD、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出血-BOP指数、牙菌斑指数-PLI)、疼痛程度(采用数字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估,分值0-10分,0:无痛,10:剧痛,得分与疼痛程度呈反比)[3]。 1.4统计学处理 SPSS22.0分析,两组患者计量资料(炎症消退时间、临床指标、疼痛程度)用t、()表示;计数资料(治疗效果)用、%表示,临床研究资料对比,P值区间在0.00-0.05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效果对比,详见表1。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77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均给予牙周基础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1、2、4个月牙齿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指数(BI)、附着水平(CAL)、菌斑指数(PLI)及牙齿松动度。结果患者治疗后的PD、BI、CAL、PLI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同时患者通过治疗,治疗后牙齿松动情况明显改善,牙齿松动数明显减少,与治疗前对比(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侵袭性牙周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侵袭性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效果 侵袭性牙周炎属于亚型牙周炎,多发人群为年轻健康人员,起病快,会严重破坏牙周组织,表现为牙齿松动、牙周袋形成、牙壁炎性反应。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易导致牙齿脱落,严重威胁了人群口腔健康。本文以77例牙周炎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采取牙周基础治疗,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77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经诊断,与侵袭性牙周炎诊断标准相符[1]。男48例,女29例;年龄20~30岁,平均年龄(24.5± 2.2)岁;46例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31例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 1.2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治疗前6个月未进行牙周治疗;无慢性疾病;治疗前1个月未服用抗生素;不吸烟。排除标准: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精神病患者;严重感染性疾病及脏器疾病患者。 1.3方法77例患者均采取牙周基础治疗。初次诊断时,对患者全口牙根尖片进行拍摄;患者除了不检查第三磨牙,对所有天然牙的PD、BI、CAL、PLI 及牙齿松动度进行检查。 患者治疗时,首先要控制炎症,采用甲硝唑、维生素C和阿莫西林等药物治疗,选用3%过氧化氢冲洗局部牙齿,在牙周袋内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涂抹。其次在控制患者牙周炎症后,检查患者牙周实际情况,并采取牙龈上洁治,牙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术治疗。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固定松动牙齿,采用舌侧夹板固定[2]。治疗后前3个月每个月定期复查牙齿情况,3个月后每3个月对牙齿进行定期复查,并要详细记录牙齿治疗效果。最后做好健康教育。患者治疗期间,护士要向患者讲述关于牙周的基础知识,同时牙周相关治疗知识也需及时讲述,使患者了解复诊及做好口腔卫生的重要性。 1.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治疗后1、2、4个月PD、BI、CAL、PLI及牙齿松动度。

牙周病习题汇总

牙周病学习题汇总 1、引起牙龈炎最主要的细菌是: A、革兰阳性杆菌 B、革兰阴性杆菌 C、螺旋体 D、衣原体 E、粘性放线菌 2、正常龈沟深度: A、≦0.5㎜ B、≦1㎜ C、≦2㎜ D、2~3㎜ E、≦3㎜ 3、牙龈炎患者主诉症状通常为: A、牙齿移位 B、口腔异味 C、食物嵌塞 D、牙龈出血 E、以上均是 4、龈上牙石易沉积于: A、上前牙邻面 B、双尖牙 C、磨牙 D、颊面和下前牙舌面 E、舌面和上前牙唇面 5、牙周病的局部促进因素不包括: A、牙面及白垢 B、食物嵌塞 C、咬合创伤 D、酸、碱等化学刺激 E、不良充填物及修复体 6、引起妊娠期龈炎的病因是: A、内分泌改变 B、咬合创伤 C、妊娠本身 D、营养不良 E、以上都有 7、急性溃疡性坏死性龈炎的主要致病菌为: A、溶血性链球菌 B、白色念珠菌 C、变形形链珠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菱形菌及螺旋体 8、牙周病最重要的临床表现之一是: A、牙齿移位 B、牙周溢脓 C、口臭 D、牙周袋形成 E、牙龈肿胀、出血、疼痛 9、龈沟底在釉牙骨质界的根方,同时龈沟深度超过多少称为牙周袋: A、2㎜ B、2.5㎜ C、3㎜ D、4㎜ E、6㎜ 10、治疗牙龈炎首选方法: A、选用漱口水,保持口腔卫生 B、去除牙石 C、牙龈切除 D、选用抗生素 E、A+B+D 11、确定有牙槽骨吸收的标准是: A、牙齿松动程度,Ⅱ度以上松动为有骨吸收 B、牙周袋深度,大于4mm的牙周袋为有骨吸收 C、牙槽嵴顶到釉牙本质界的距离,超过2mm可确定有骨吸收 D、X线示牙周膜间隙透射区变宽 E、X线示根端有圆形或椭圆形阴影 12、牙齿松动与下述哪项因素关系不大: A、牙槽骨吸收 B、创伤 C、牙周韧带的急性炎症 D、女性激素水平变化 E、牙龈重度炎症 13、Ⅱ度松动牙是指: A、出现垂直向松动 B、略大于生理动度在1mm以内 C、从正常位臵向任何方向摇动,动度大于2mm D、从正常位臵向任何方向摇动,动度在1~2mm E、从正常位臵向任何方向摇动,动度大于3mm 14、槽骨吸收程度分三度,Ⅱ度吸收是指: A、吸收≦1/3根长 B、1/3根长<吸收<2/3根长 C、1/2根长≤吸收≤2/3根长 D、1/3根长≤吸收≤1/2根长 E、≥2/3根长 15、牙周病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有:

牙周炎和心血管病间的关系

牙周病和心血管病之间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牙周病和心血管疾病是非常普遍的。它们都是受多种危险因素影响下形成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例如年龄,吸烟,糖尿病和牙周病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重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牙周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性增加是密切相关的。动物模型体外实验的生化、生理分析和临床研究提供了牙周致病菌的实质性影响证据,其毒力因子与细菌毒素参与所有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包括皮功能障碍,炎症,氧化应激,泡沫细胞的形成,脂质沉积,血管重塑和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介入研究表明,治疗牙周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全身炎症和皮功能障碍。然而,没有进行介入研究评估牙周治疗是否可以主要预防心血管疾病。总之,目前的数据表明,牙周感染疾病对于心血管疾病有一个强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牙周病的作用作为心血管发病原因尚不能提供足够充分的证据。 1介绍 牙齿被牙龈组织包绕。在牙齿和牙龈组织之间,可能存在一个空间(被称为龈沟)。龈沟是龈缘顶部的口腔上皮细胞形成的沟上皮衬里。在龈沟,上皮和冠釉形成被口腔细菌占领的独特表面。在这个微环境中,细菌形成生物膜称牙菌斑。 原发性感染中填充龈沟的细菌主要是链球菌属(如口腔链球菌,变形链球菌,血链球菌)和奈瑟氏球菌属等。这些厌氧菌使溶解氧大大降低从而为专性厌氧菌在龈沟提供一个适于生长居住的环境。在牙菌斑,主要的优势菌形成基板,可以为其他细菌(主要是厌氧菌)如放线菌(龋齿放线菌和氏放线菌),具核梭杆菌、韦荣球菌属等的附着提供一个环境(Rickard et al.,2003)。总体而言,牙菌斑微生物超过500种(Moore and Moore, 1994)。 在牙菌斑中,细菌受包括供应氧气,p H、饮食、口腔卫生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许多因素的影响。 龈缘的上面和下面,细菌组成有明显的不同。在健康个体中,龈下主要由需氧链球菌、厌氧菌和F.具核梭杆菌组成(Moore and Moore, 1994)。口腔卫生差,牙齿保健不充分或缺乏、吸烟、免疫功能的改变以及其他有害因素可导致牙龈炎(即牙龈组织感染),龈下菌斑可以在牙龈炎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牙龈炎中,随着龈下菌斑革兰阴性专性厌氧菌的增多,龈下菌斑微生物数

探究慢性牙周炎患者与牙周健康者种植修复后的长期临床疗效差异

探究慢性牙周炎患者与牙周健康者种植修复后的长期临床疗效差异 发表时间:2018-02-06T15:30:36.13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5期作者:张秀维 [导读] 相比于牙周健康者,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修复的短期疗效并无太大差异,但远期疗效不及牙周健康者。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第二人民医院 16103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牙周炎患者和牙周健康者种植修复后的长期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3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研究组,并将同期36例牙周健康者纳入参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种植修复,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长期疗效。结果:经种植修复后半年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种植修复后2年研究组的成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統计学意义(P<0.05);种植修复后半年、2年及3年研究组牙槽骨吸收量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种植后2年改良菌斑指数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牙周健康者,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修复的短期疗效并无太大差异,但远期疗效不及牙周健康者。 关键词:慢性牙周炎;种植修复;长期疗效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long-term effect of chronic periodontitis and periodontal healthy people after implantation and repair. Methods:the research object is March 2014 -2016 year in March in our hospital 36 cases of chronic periodontitis patients,retrospective analysis,and as the study group,and 36 patients with periodontal health were included in the reference group,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implant,and long-term efficac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after half a year after the implant success rate of two groups compared,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2 years of group success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reference group after implantatio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implant after six months,2 years and 3 years of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e reference amount of alveolar bone resorption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study group 2 years after planting modified plaque index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compared with periodontal healthy people,the short term effect of implant repair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periodontitis is not very different,but the long-term effect is less than those of periodontal health. Chronic periodontitis;implantation and repair;long-term effect 慢性牙周炎是引起牙齿丧失的常见疾病,对牙齿缺失,主要采取种植修复,但是对于牙周炎患者,可能会引起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牙周炎会增加牙槽骨的吸收,使牙齿松动,所以要确保牙种植体具有较强的支持力,以提高种植的成功率[1]。笔者所在医院为了比较种植修复对慢性牙周炎患者和牙周健康者的长期疗效,进行了下列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笔者所在医院抽选出2014年3月-2016年3月的3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组,再将同期36例牙周健康者作为参照组。所有患者均为牙列缺损,均符合牙种植适应证。研究组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27~56岁,平均(42.36±3.18)岁;慢性局限性牙周炎23例,侵袭性牙周炎13例;种植枚数40枚,其中即刻种植26枚,延期种植14枚。参照组男17例,女19例;年龄26~57岁,平均(42.51±3.26)岁;种植枚数38枚,其中即刻种植23枚,延期种植15枚。研究组的纳入标准:符合美国牙周病协会1999年牙周病分类法诊断标准[2];种植体初期稳定性良好。排除标准:牙种植之前牙周炎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合并有口腔功能障碍者和严重全身系统疾病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的仪器均为美国AEPTICO-227种植机、法国产烤瓷机和高频铸造机,由卫生部口腔种植科技提供种植体。在手术之前先进行常规化验检查,采取即刻种植或者延期种植,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宜的种植体型号,确保种植的稳定性和植入深度。如果患者的牙齿缺损有骨缺损,采用骨组织再生术治疗。手术时使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进行局部浸润麻醉。术后应用黏膜下愈合手段保证粘骨膜瓣和牙龈对位缝合严密。手术后用漱口液和抗生素预防感染。对于没有进行骨组织再生术的患者在90 d后进行Ⅱ期手术,对已经进行骨组织再生术的在半年后进行Ⅱ期手术,手术2周后再进行义齿冠部制作。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半年、2年后的种植成功率及半年、2年、3年后的牙槽骨吸收量情况。疗效根据1995年中华口腔医学提出的标准来评定。成功标准:种植体使用功能良好,且无松动,无疼痛,未发生感染,经X线检查种植体周围没有透射区。牙槽骨吸收量采用X线曲面体层摄影技术,按照STC测量方法用游标卡尺测量牙槽骨高度和宽度。观察两组种植后半年、1年和2年的改良菌斑指数。0分代表无菌斑,1分代表轻划修复体表面可观察到菌斑,2分代表肉眼可观察到菌斑,3分代表大量软垢。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种植修复短期疗效和长期疗效比较 经种植修复后半年内参照组的总成功率为100%,研究组的总成功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种植修复后2年研究组的成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牙槽骨吸收情况 种植修复后半年、2年及3年研究组牙槽骨吸收量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改良菌斑指数比较

慢性牙周炎临床表现

本病一般侵犯全口多数牙齿,也有少数患者仅发生于一组牙(如前牙)或少数牙。发病有一定的牙位特异性,磨牙和下前牙以及邻接面由于菌斑牙石易堆积,故较易患病。 临床表征 1.牙周袋>3mm,并有炎症,多有牙龈出血 2.临床附着丧失 3.牙周袋探诊后有出血 4.晚期牙松动或移位 5.伴发病变:根分叉病变;牙周脓肿;牙龈退缩、牙根敏感、根面龋;食物嵌塞;逆行性牙髓炎;继发性咬合创伤;口臭。 牙龈的炎症牙周袋处的牙龈呈现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颜色暗红或鲜红,质地松软,点彩消失,边缘圆钝且不与牙面贴附。有些患者由于长期的慢性炎症,使牙龈有部分纤维性增生、变厚,表面炎症不明显,但牙周探针后,袋内壁有出血,也可有脓。牙周袋探诊深度超过3mm,且有附着丧失。如有牙龈退缩,则探诊深度可能在正常范围,但可见釉牙骨质界已暴露,因此附着丧失能更准确地反映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牙周袋的炎症、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在牙周炎的早起即已出现,但因程度较轻,一般无明显不适,临床主要的症状为刷牙或进食时出血,或口内有异味,但通常不引起患者的重视,及至形成深牙周袋后,出现牙松动、咀嚼无力或疼痛,甚至发生急性牙周脓肿等才去就诊,此时多为晚期。 牙松动在生理状态下牙有一定的动度,主要是水平方向,也有极微小的轴向动度,均不超过0.02mm,临床上不易察觉。在病理情况下牙松动超过生理范围,这是牙周炎晚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引起牙松动的原因如下: 1.牙槽骨吸收牙槽骨的吸收使牙周支持组织减少,是牙松动最主要的原因。由于慢性牙周炎病程进展缓慢,早期牙并不松动。一般在牙槽骨吸收达根长的1/2以上时,特别是牙齿各个面的牙槽骨均有吸收时,临床冠根比例失调,使牙松动度逐渐增大。单根牙比多根牙容易松动,牙根短小或呈锥形者比粗而长的牙齿容易松动。 2.咬合创伤有咬合创伤时可使牙槽骨发生垂直吸收,牙周膜间隙增宽,牙齿松动,但单纯的咬合创伤并不会引起牙周袋的形成。当过大的咬合力消除后,牙槽骨可以自行修复,牙齿动度恢复正常。当患有

牙周炎采用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分析

牙周炎采用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9-08-07T17:15:10.423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4期作者:何延君[导读] 对不同治疗方案在牙周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何延君 哈尔滨爱民口腔门诊部 150070 【摘要】目的:对不同治疗方案在牙周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针对我院2016年3月~2018年12月接收的200例牙周炎患者,按治疗方案将其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各组患者100例,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牙周炎患者中应用派力奥来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牙周炎;不同治疗方案;临床效果;分析 在口腔疾病中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感染疾病,引发该疾病产生的原因是菌斑细菌感染[1],为了清除致病因素,彻底治愈牙周炎,应采取有效治疗方法来阻断细菌感染的侵蚀,本文将对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在牙周炎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牙周炎患者200例,所有患者中男性患者120例,女性患者8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2.5岁。按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组患者100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明胶海绵甲硝唑复合制剂治疗,将利多卡因、甲硝唑溶于100ml/L盐酸配制成为无菌复合制剂,同时将明胶海绵剪成大小相等的海绵片。随后将无菌复合制剂涂抹在明胶海绵片上,每片剂量约为5mg[2]。 观察组患者采用派力奥软膏来治疗,在临床治疗中按说明书方法将药物注射到牙周袋中,每次给药剂量控制在0.05ml,一周一次,持续治疗2周[3]。 1.3指标观察及疗效判定 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观察指标包括:显效、有效、无效。 显效:经治疗后患者口腔症状和牙周情况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有效:患者口腔症状和牙周情况较治疗前有所好转;无效:患者口腔症状和牙周情况较治疗前无任何变化。 1.4统计方法 研究中所用软件版本为SPSS19.9,对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时,选百分比代表,X2检验;客观对照分析2组入选对象临床数据,如果其对照结果有差距,表明(P<0.05)。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牙周状况 我院两患者均行了不同治疗方法,经治疗后获得了显著的效果。详情见表一: 2.2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对照组中显效20例,占比20.00%、有效患者45例,占比45.00%、无效患者35例,占比35.00%,治疗有效率为65.00%;观察组中显效40例,占比40%、有效患者50例,占比50.00%、无效患者为10例,占比10.00%,治疗有效率为90.00%,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二:

甲硝唑缓释药膜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甲硝唑缓释药膜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杨婷 目的:就牙周炎治疗中应用甲硝唑缓释药膜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8年收 治的牙周炎患者,共6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分别施以碘甘油治疗与甲硝唑缓释药 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 各项指标也明显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牙周炎患者施以甲硝唑缓释药膜治疗,效果较好,可 促进治疗有效率的提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在临床口腔科中,最为常见的一类疾病便是牙周 炎,其主要是受局部因素影响而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慢 性炎症,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中。一旦牙龈炎未第一时 间接受治疗,则炎症就会因为牙龈向深层扩散到牙周 膜、牙槽骨和牙骨质而发展为牙周炎。细菌感染为牙周 炎的其中一项局部因素,诸如厌氧菌(产黑色素类杆 菌、牙龈卟啉菌等)与需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为牙周炎主要感染的病原菌,由于很难一次杀灭与清除 各种细菌,所以牙周炎反复发作的概率较高。对此,就 需要寻找对病菌敏感的药物。本研究详细探讨了牙周炎 临床治疗甲硝唑缓释药膜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8年收治的牙周炎患 者,共60例,其中男女比例为32∶28;年龄25 ̄68岁, 平均年龄(43.21±3.52)岁;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0 例)与观察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 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以碘甘油治疗对照组患者,待患者入院后先通过 0.9%氯化钠注射液对牙周进行冲洗,再在隔湿情况下利 用口腔镊蘸取碘甘油药液,将其放入牙周袋口内,借助 口腔探针向牙周袋中导入药液,每次20 g,1天一次。 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甲硝唑缓释药膜,当患者入院后,同 样以0.9%氯化钠注射液将牙周冲洗干净,接着在隔湿情 况下,把甲硝唑缓释药膜插入到牙周袋中,每次1片, 每天1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各项指标(菌 斑指数、牙周袋深度、龈沟出血指数)。治疗有效率: 如果患者经治疗未再出现治疗前的牙齿松动、牙龈出血 情况,则视为显效;有效即患者牙齿松动情况与牙龈出 血症状改善明显;无效即患者牙齿松动情况与牙龈出血 症状未有改善,甚至有加重倾向。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1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过程中所产 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要求观察的各项指标以 (±s)、%表示,检验采用t、χ2,P<0.05说明具有统 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 (96.6%)明显比对照组(73.3%)高(P<0.05),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龈沟出血指 数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治疗牙周炎的首选治疗方案即对局部厌氧菌感染 予以控制,简单来说就是治疗时,先去除牙石,包括龈 上和龈下的,接着再刮除存在于牙周袋的病变牙骨质, 改善临床症状,如红肿、溢脓等。现阶段,诸如碘甘 油、四环素类药物等均为治疗牙周炎的常用药物,虽然 这一类药物在治疗牙周炎时能够对病菌滋生予以有效抑 制,成功治疗疾病,但在应用这一类药物时,出现耐药 菌株与菌群失调等的概率较高,进而影响治疗效果。 作为高效杀灭滴虫药物的一种,甲硝唑早期在临 床上经常被用到坏死性龈炎的治疗中,后期随着药物研 (下转第138页)

牙周病学 名词解释

牙龈gingiva:是指覆盖于牙槽突表面和牙颈部周围的口腔黏膜上皮及其下方的结缔组织。 游离龈free gingiva /边缘龈marginal gingiva:呈领圈状包绕牙颈部,宽约1mm。正常呈粉红色,菲薄而紧贴牙面。 龈沟gingival sulcus/gingival crevice:游离龈与牙面之间形成的间隙。 附着龈attached gingiva:位于游离龈根方并与之相连续,呈粉红色、坚韧、不能移动。 角化龈keratinized gingiva:游离龈+附着龈。 游离龈沟free gingival groove:在牙龈表面游离龈与附着龈以一条微向牙面凹陷的小沟为分界线。 点彩stippling:附着龈的表面有橘皮样的点状凹陷。 膜龈联合mucogingival:附着龈的根方为牙槽粘膜,二者之间有明显的界限。 龈乳头gingival papilla /牙间乳头interdental papilla:呈锥形充满于相邻两牙接触区根方的楔状隙embrasure 中。 龈谷gingival col:每个牙的颊、舌侧龈乳头在邻面的接触区下方汇合处略凹下。 生物学宽度biological width,BW:龈沟底与牙槽嵴顶之间的恒定距离。共约2mm。 龈牙结合部dento-gingival junction:牙龈组织借结合上皮与牙面连接,良好地封闭了软硬组织交界处。 龈牙单位dentogingival unit:将结合上皮和牙龈纤维视为一个功能单位。 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结合上皮与牙面的附着关系被破坏,代表了牙周支持组织破坏的程度。 牙周膜/牙周韧带periodontal ligament:是围绕牙根并连接牙根和牙槽骨的致密结缔组织。 牙槽骨alveolar bone/牙槽突alveolar process:上下颌骨包围和支持牙根的部分。 牙槽窝alveolar socket:容纳牙根的窝。 固有牙槽骨alveolar bone proper:牙槽窝的内壁。 牙槽间隔interdental septum:两牙之间的牙槽骨部分。 硬骨板lamina dura:固有牙槽骨在X线片上呈围绕牙根连续的致密白线。

慢性牙周炎书写病例

慢性牙周炎书写病历 [ 2010-11-10 11:50:00 | By: 孙善涛 ] 主诉:下前牙处常有脓液溢出一月余。 现病史:患者近一年来时常牙龈刷牙时出血,有口臭。近一月来下前牙处有脓溢出要求诊治。 既往史:询问患者否认重大疾患史(无高血压心脏病史)否认血液疾病史。 检查:右下1 2左下1 2排列不齐,牙石2度 ,牙龈红肿,轻探出血,牙周袋深约4-5mm,内有脓液,探之根面粗糙有牙石。松动1度。X线检查水平吸收达根长1/3左右。 诊断:右下1 2左下1 2成人牙周炎(慢性牙周炎) 鉴别诊断:牙龈炎牙龈炎有牙龈炎症,无牙周袋形成,无牙槽骨吸收,无牙齿松动等典型牙周炎临床表现。 治疗计划:进行彻底的洁治,刮治局部刺激物,双氧水冲洗,上碘甘油。 2.进行口腔卫生宣教,让患者正确掌握刷牙的方法。 3.一个月后在酌情进行下前牙翻瓣术,以消除牙周袋。 4.术后定期复查,维护疗效。 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 主诉:患者因左下牙肿痛三天就诊。 现病史:患者左下牙有龋洞数年,无不适感,三天前嚼觉食物后疼痛,开始嚼觉轻疼痛,今疼痛渐加重伴肿来诊。 既往史:询问否认重大疾患史。 检查:左下6龋深及髓,无探痛;松动3度;叩痛+++,根尖部红肿,扪痛,有波动感;左侧面颊部水肿;体温38度。余牙检查无特殊情况。 诊断:左下6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骨膜下脓肿) 鉴别诊断:急性牙髓炎其疼痛特征为自发性,自发性剧痛,不能定位,叩—,温度刺激引起长时间剧痛。 治疗计划:1.开髓引流,局麻下切开排脓,缓解症状。

2. 症状消退后行根管治疗术,然后永久充填。 3.必要时作保护冠修复。 边缘性牙龈炎 主诉:患者因下前牙出血一周要求诊治。 现病史:患者近一段时间来刷牙及咀嚼食物容易出血,至今有一周左右,现要求诊治。, 既往史:患者否认重大疾病史(无高血压,心脏病,肝炎,血液疾病史) 检查:下切牙颈部牙石1度沉积,牙龈充血发红,质地松软,边缘厚钝,龈乳头圆钝,肥大面光亮,龈沟深度3mm,轻探出血,无附着丧失。 诊断:下切牙边缘性龈炎。 鉴别诊断:1,早期牙周炎,有牙周袋,牙槽骨吸收;2,血液病,应与全身性疾病鉴别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3,坏死性龈炎,虽以牙龈出血为主要症状,但其牙龈边缘坏死如虫蚀状,坏死区出现灰褐色假膜,伴有疼痛和特殊的腐败臭味;4,爱滋病相关的龈炎。 治疗计划:1,去除病因,洁治术;2,药物治疗,双氧水冲洗,上碘甘油;3,维护治疗,掌握正确刷牙的方法,定期洁治,保持口腔卫生。 深龋 主诉:患者右下牙进食物常有嵌塞痛一周。 现病史:患者发现龋洞有数月,近一周来进食物常有嵌塞痛有一周要求诊治。 既往史:患者否认有牙痛史和其他不良疾患。 检查:右下6牙合面较大龋洞,有大量腐质,边缘不规则,颜色黑褐色,质地松软,探诊有轻度酸痛,达牙本质深层,叩诊(—),冷热诊反映同对照牙。但如刺激进入龋洞时有明显酸痛感刺激去除后疼痛立即消失。 鉴别诊断:1.可复性牙髓炎主要依据牙髓活力测试反映,可复性牙髓炎遇到温度刺激会出现短暂的一过性疼痛,刺激去除疼痛持续片刻即消失。而深龋只要刺激不进入龋洞就不会出现激发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