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酒令文化中的筹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酒令文化中的“筹令”

【摘要】: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酒令就在各大宴席上出现了。开始人们将酒令分为雅令和俗令,到了清代,俞敦培将酒令分为四类:古令、雅令、通令、筹令。后因为筹令的包含内容广泛,长短皆可等特点便成了酒令中的“重头戏”。本文将从酒筹文化等方面简单介绍一下筹令。

【关键词】:酒筹、占花儿、酒令

一、简述酒令的历史

酒令最早起于何时这个问题至今还不能有明确的答案,但是《诗小雅》中有记载“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或佐之史”。①“立之监”、“佐之史”指的是限制饮酒的执行官,这也说明了西周时期便出现了酒令的萌芽,最开始的酒令就是“投壶”与“射箭”。

唐宋时期是诗词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游戏文化发展的高峰。因为时代的特色,酒令文化的发展也被推至巅峰。“李白斗酒诗百篇”,文人们对酒的热爱以及对诗词歌赋的喜好使酒令与诗词相结合,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诗文酒令”。

到了明清时代,酒令的发展又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品种广泛,内容丰富,花草,虫禽,词牌曲牌,典故等皆可入令。《红楼梦》、《水浒传》、《儒林外史》等小说中都有关于酒令的描写。《红楼梦》中就贾宝玉就说过“雅座无趣,须要行令才好”。由此可以看出,喝酒必行令已经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一种风气。

二、筹令的发展

筹令的发展起源于唐朝,也是酒令中的重头戏,筹令的两个关键元素就是“筹具”和“令辞”。

(一)筹具的使用

行筹令就必须有筹子。“筹”本来是古时候的一种计数工具,在饮酒中却有①参考《中国酒文化赏析》192页酒令史话

两中不同的用法:一种还保持它原来计数的用法,行酒是用筹计数,然后再按所得的筹数饮酒。如白居易的诗“醉着花枝作酒筹”中的酒筹就是计数的意思。第二种用法也是它被称作筹令的原因,人们将各种令约、酒约刻在象牙、兽骨、竹子等筹具上,在行酒时摇桶挚筹,然后按筹上的规定行令饮酒。②(二)令辞的介绍

所谓令辞就是指刻在筹具上的文字,主要包括两个部分,铭句与酒约。

铭句主要是来源于中国经史,内容丰富极具文化特色。其中包含了诗歌,词曲,小说,经史等各个方面。

酒约是指根据铭句的意思所衍生出来的关于劝酒的方法和罚酒量的规定。劝酒的方法有劝、罚、处、放、免、贺等;罚酒量也有一分,二分,三分到一杯,两杯,三杯不等。③

铭句是提供酒约的依据,而酒约是铭句也是依靠铭句产生的,二者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举个例子来说,根据红楼梦中的人物而设定的“红楼人镜令”中:

林黛玉:多半是相思泪(宝玉代饮一杯,善琴、惜花、烧香者、二月出生者饮)

红楼梦中林黛玉擅长抚琴,作葬花吟又表明她是一个惜花之人,出生于二月,所以符合这些条件的人就要喝一杯了。这句筹令中“多半是相思泪”是铭句,而“宝玉代饮一杯,善琴、惜花、烧香者、二月出生者饮”是酒约。

酒筹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虽然现在不会有人在聚在一起行筹令,但是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依然应该被熟悉。

三、小说中筹令的描写

酒令的发展在明清时代达到了一个高峰,曹雪芹的《红楼梦》中也出现了很多类型的酒令,例如击鼓传花、牙牌令、射覆、拇战、抢红、占花儿等,其中占花儿与牙牌令就属于筹令的范畴。下面就以《红楼梦》中的描写为基础简单介绍一下牙牌令和占花儿。

(一)牙牌令

在一些书籍的介绍中,将牙牌令归属于雅令,其实牙牌令属于筹令在清代的一个“变种”。

《红楼梦》中对牙牌令的介绍与描写出现在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②参考《中国酒文化概论》第113页筹令简介

③参考《中华酒经》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

1.关于令官

“鸳鸯也半推半就,谢了坐,变坐下,也吃了一钟酒,笑道:‘酒令大如军令,不管尊卑,惟我做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④

行牙牌令是一定要有令官的,令官相当于酒席上的主罚裁判,主要负责监酒,掌管酒令筹具,对行令失误,弄虚作假,拒酒逃席的人进行惩罚。令官要具备善令知音,赏罚无私,量大善调等素质。

在第四十回里,鸳鸯就是行令的令官,所以在行令时她最大,虽然身份只是个丫鬟,可是王夫人也说道“即在令内,没有站着的理。”可见人们对行令规矩的尊重。

2.关于规则

鸳鸯道:“如今我说骨牌付儿,从太太起,顺领说下去,至刘姥姥止。比如我说一付儿,将这三张牌拆开,先说头一张,次说第二张,再说第三张,说完了,合成这一付儿的名字。无论诗词歌赋,成语俗话,比上一句,都要叶韵。错的,罚一杯。”

牙牌共三十二张,刻有等于两粒骰子的点色,即上下的点数都是少则一,多至六。一、四点色红,二、三、五、六点色绿。三张牌点色成套的就成“一副儿”,有一定的名称。行令时,宣令者说一张,受令者答一句,说完三张,“合成这一副儿的名字,无论诗词歌赋、成语俗话,比上一句,都要押韵。”里令中一、三、五、七单句都是宣令者所说。⑤

3.关于令文

牙牌令中对令文的来源的要求很宽泛,无论诗词歌赋,成语俗话皆可。而在《红楼梦》中出现的令文有的是常言俗语,有的是诗文戏曲,有的是土话俚语。

(1) 常言俗语

主要体现在贾母和薛姨妈的令文中

贾母:左边是张“天”。

——头上有青天。

当中是个五合六。

——六桥梅花香彻骨。

剩了一张六合幺。

——一轮红日出云霄。

凑成却是个“蓬头鬼。

④出自脂评本《红楼梦》第四十回

——这鬼抱住钟馗腿。

头上有青天这句是俗语,钟馗是传说中的人物,六桥在杭州西湖上有很多梅花,恰梅花是五瓣,正应和了“当中是个五和六”。贾母的令文虽然都是些俗语,但是听起来却不粗俗,虽然没读过什么诗文,但毕竟是大家闺秀还是受过很好的教育,而且见闻也很广,符合她积古很深的贵妇人形象。

(2) 诗文戏曲

诗文戏曲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史湘云,薛宝钗,林黛玉等小姐们的身上。

史湘云:左边“长幺”两点明。

——双悬日月照乾坤。

右边“长幺”两点明。

——闲花落地听无声。

中间还得“幺四”来。

——日边红杏倚云栽。

凑成一个“樱桃九熟”。

——御园却被鸟衔出。

“双悬日月照乾坤”出自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原句:“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闲花落地听无声”出自唐代刘长卿《别严士元》诗原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边红杏倚云栽是唐代高蟾的诗。“御园却被鸟衔出”出自唐代王维《敕赐百官樱桃》诗:“总是寝园春荐后,非关御苑鸟衔残。”

林黛玉:左边一个“天”。

——良辰美景奈何天。

中间“锦屏”颜色俏。

——纱窗也没有红娘报。

剩了“二六”八点齐。

——双瞻玉座引朝仪。

凑成“篮子”好采花。

——仙仗香挑芍药花

“良辰美景奈何天”来自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牡丹亭•惊梦》中女主角杜丽娘的唱词原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纱窗没有红娘报,来自于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中张生唱词:“侯门不许老僧敲,纱窗外定有红娘报。”双瞻玉座引朝仪是杜甫《紫宸殿退朝口号》诗原句:“户外昭容紫袖垂,双瞻御座引朝仪。”最后一句仙杖香挑芍药花来自《诗•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调笑),赠之以芍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