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教案[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
《认识米》教案
《认识米》教案教案主题:认识米教学目标:1. 了解米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米的种类和用途。
3. 培养学生对米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米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米的种类和用途。
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白板。
2. 有关米的图片或实物。
3. 米饭或米制品的样品。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米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学生回答“米”。
教师进一步提问:“你们平时吃过哪些含有米的食物?”学生回答“米饭、米粉、米粥等”。
教师解释:“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我们日常饮食中的主要食物之一。
”Step 2:认识米的概念和特点(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白板向学生介绍米的概念和特点,包括:- 米是一种谷类作物,是稻谷的果实。
- 米的外观呈白色或黄色,形状为长粒或短粒。
- 米的质地柔软,口感糯或松软,易于消化。
Step 3:认识米的种类和用途(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常见的米的种类和用途,包括:- 大米:主要用于煮饭、做米饭、炒饭等。
- 糯米:主要用于制作糯米饭、糯米团等甜品。
- 糙米:保留了米的外壳和胚芽,比大米更加营养丰富。
- 粳米:米粒较长,适合煮粥、做寿司等。
- 黄米:米粒呈黄色,口感稍硬,适合煮粥、做米饭等。
Step 4:米的欣赏和品尝(1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米饭或米制品样品,让学生观察和品尝。
教师引导学生描述米饭的外观、口感和味道,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欣赏和评价。
Step 5: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强调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们的饮食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米为什么被称为‘粮食之王’?”学生回答“因为米是我们的主要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样化地使用米,尝试不同种类的米饭和米制品。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米的作文,包括对米的认识、喜爱的米饭或米制品以及对米的价值和作用的思考。
小学数学教案介绍米
小学数学教案介绍米
适用年级:小学
教学内容:米的认识和计算
教学目标:
1. 了解米的基本概念和单位;
2. 能够用米来进行简单的计算;
3.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米的概念。
教学准备:
1. 一袋米或一小袋米;
2. 小黑板或白板;
3. 直尺、尺子等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袋米或一小袋米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一下米的实际大小和重量。
2.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说出米是什么,米的用途等。
3. 讲解米的基本概念:简单介绍米的单位和基本概念,如米的大小、重量等。
4. 计算练习:让学生在小组或个人中进行米的简单计算,如:如果一袋米有5千克,那么3袋米有多少千克?
5. 实际应用:让学生实际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或重量,并用米来表示,让他们体会到米的实际应用。
6. 温故知新:回顾米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米的认识还比较浅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实际应用的练习,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米的概念。
同时,我也发现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错误,需要我进行更多的讲解和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
认识厘米和米教案
认识厘米和米教案【篇一:《厘米、米的认识》教案】《厘米、米的认识》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知道厘米在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并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实际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的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正确地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1、引导学生看图讲故事,老师完整故事内容。
师:谁想把故事内容讲给大家听?师:看得仔细,讲得精彩,请坐。
小徒弟很是纳闷。
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2、讨论要解决的问题。
师:有的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谁想说给大家听?师:那么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3、认识直尺。
(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直尺)师:你们用的小直尺是尺子中的一种,来看看你的尺子上都有什么?看尺子的最左端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在尺子上0表示起点。
(板书:0起点)小竖线:师:大家都来看这些竖线有什么不同吗?这些长短不一样的小竖线都叫刻度线。
(板书并读:刻度线)请看这些长刻度线,规定每相邻两条长刻度线间是1大格。
指指你直尺上的1大格。
cm:学生找不到的:看老师的直尺上有两个字母。
师:cm表示厘米,(板书: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厘米。
(板书:厘米的认识)二、认识1厘米,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1、猜1厘米长。
师:同学们,猜猜看1厘米有多长呀?师:这个小朋友在直尺上找1厘米,大家都来试着找找看?2、找直尺上的1厘米。
师: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能在直尺上试着找找1厘米吗?师:从0到1。
3、比划直尺上的1厘米。
师:对照尺子比划一下,举起来4、借助小棒比划、感觉1厘米。
师:为了让同学们比得更准确些,老师为你准备了1厘米的小棒。
来借助小棒再来比划一下;来用另一只手也来试一试?请轻轻地放下小棒。
《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分析教材,把握目标。
1、教材简析《米的认识》是二年级上册的内容。
通过一年级上册“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这一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利用学生对厘米的已有认识并能用学生尺量一些较短的物体的长度,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明确1米的实际长度,发现米和厘米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让学生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不断体验,丰富感知,形成表象,建立概念。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与技能:(1)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建立米的长度表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亲身经历知识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加深对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重点:认识米。
难点:形成米的长度表象。
二、慎选教法,重视学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这节课采用“引导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师将围绕如何激发学生探求新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一指导思想,组织教学过程。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
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讨论,得到自己的思考途径和学习成果。
让学生通过小组成员间的自由操作学具,在自然的情境中亲身体会长度单位的产生。
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根据指导学生的自主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在扶着学生认识1米之后,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认识2米、3米、4米等更多的米,并建立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关系,帮助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和厘米组成的复名数表达测量的结果。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教学设计
3.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反馈,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
4.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调整作业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5.情感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下积极学习。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特别是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能够运用直尺进行准确的测量,并正确读取测量结果。
3.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长度问题,将长度单位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测量不同物品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2.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教学过程:
a.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b.学生分组讨论,记录下组内成员的发言和观点。
c.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员进行补充。
2.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举例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长度单位的知识。
3.教学过程:
a.解释厘米和米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直尺上的刻度,理解1厘米和1米的长度。
b.示范如何使用直尺进行测量,并强调测量时要对齐、垂直等注意事项。
c.通过实例,讲解1米等于100厘米的换算关系,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理解。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掌握厘米和米的基本知识,能正确识别和运用。
2.培养学生运用直尺进行测量,并能准确读取数据的能力。
《厘米、分米、米》教案
《厘米、分米、米》教案第一节用不同的工具测量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第1~2页。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创造活动过程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长度单位的作用。
难点:理解长度单位的作用,对长度单位进行正确换算。
教具学具1.有大石头、地毯、长方形、布、竹竿的课件。
2.硬币、曲别针、文具盒、橡皮、铅笔、等边三角形纸片、正方体小方块等。
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如下几种实物:一块大石头、地毯、一块长方形布、一根竹竿。
师:你知道它们有多长吗?如何去测量?生1:把两臂伸直测量。
生2:用拃去测量。
生3:用脚去测量。
生4:就是用身体的一部分去测量。
师:测量的结果是多少?生1:大石头有2个两臂伸直的长度。
生2:长方形布有5拃长。
生3:竹竿有4个脚长。
师:什么东西最长?(因为测量用的标准不同,所以无法判断谁最长)师:同学们,两臂伸直的长度。
一拃的长度,一只脚的长度,这三者的长度不一样,也就无法判断大石头、长方形布、竹竿的长度谁最长,对吗?生:对。
师:同学们的困惑,老师也知道。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统一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用测量实物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感到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要有统一的标准。
并有想要掌握长度测量的正确方法,并正确使用这些单位。
二、探究新知1.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数学课本的宽)。
(1)选定标准。
①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量数学课本的宽有多长,也就是它的这条边有多长(手势比划),那么我们可以找些什么物品作为量的标准呢?②学生自主选定物品作标准。
如硬币、曲别针、等边三角形纸片、正方体小方块等。
(2)学生测量操作。
(学生分小组用自己选定的物品作标准量数学教科书的宽,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汇报交流。
米的认识教案
米的认识教案【篇一:最新人教版认识米教学设计】第三课时认识米学习内容:教材第4页(例4、例5)第8页练习一的3、4、5题。
课标要求: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进行测量。
学习目标:1、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会用尺子正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
(限整米)任务评价:1、通过提问1米大约有多长?检测目标1达成情况。
2、通过量黑板的长度,检测目标2达成情况。
学习重点: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学习难点: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具准备:学生尺、米尺、软尺。
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想知道黑板有多长,谁愿意来量一量黑板的长?比一比,看谁量得快!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4:分别找学生用不同的教具上讲台量黑板的长,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展示测量的结果。
预设1: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量了很多次。
预设2:用米尺量黑板的长,量了两次。
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引出米尺)师小结: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米来量。
板课题:认识米用米量2、认识米尺,学会用米量。
刚才我们用的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
(板书:1米)(1)1米大约有多长呢?在自己的身上量一量、找一找有没有1米。
交流汇报,课件演示。
(2)把两手臂伸直用米尺比一比,量一量自己的身高,感受1米的长度。
3、学习例5感受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1)用手势比划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
(2)提问: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呢?预设:1米比1厘米长很多;预设:1米里面有很多厘米。
(3)课件出示:在米尺上看看1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数一数,0~10表示从0到10是10厘米,接着是20、30、40、??100。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三课时认识米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三课时认识米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为《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时,主题为“认识米”。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理解米的概念,学会使用米作为长度单位,并能够进行基本的长度测量和换算。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1米等于100厘米,能够用米作为单位进行长度测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细心观察和精确测量的习惯。
教学难点1. 米和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 正确使用米尺进行长度测量。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米尺、教学PPT、练习题纸。
2. 学具:直尺、彩笔、练习本。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一些长度测量的场景,如测量书本、桌子、黑板的长度,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长度应该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呢?2. 新授:介绍米的概念,展示米尺,讲解1米等于100厘米。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1米的长度。
3. 实践:学生分组,用米尺测量教室内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鼓励学生相互检查,确保测量准确。
4. 巩固: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长度测量和换算的题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总结:回顾本课时的重点内容,强调米和厘米的换算关系,以及准确测量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板书将简洁明了地展示本课时的重点内容,包括:- 米的定义- 1米等于100厘米- 长度测量方法- 米和厘米的换算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1. 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并用米和厘米表示。
2. 完成练习册上的长度测量题目。
课后反思本课时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操作准确性。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增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在以上教案中,教学难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主要障碍或理解上的困难点,它们通常是教学内容中较为抽象、复杂或需要深入思考的部分。
教案——厘米、分米和米
《厘米、分米、米》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厘米、分米、米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1分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数、整米数)。
根据1厘米、1分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3、通过合作,学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知道“厘米、分米和米”的大概长度。
2、让学生自己制作一把尺子。
3、学习如何准确的测量身边的物体。
四:教学重难点点掌握1厘米、1分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建立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观念,能用米尺较准确地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十: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导入1.让学生们用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钉子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五花八门:有4拃那么长,8根小纸条那么长……)2、教师谈话:同学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结果却都不一样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3、导入: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也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课桌到底有多长。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在测量物体时,所使用的单位和测量的方法.(板书课题:厘米、分米和米)4、师: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
(扩展介绍:厘米在国际上,都用字母cm来表示。
板书:cm)5、师:如果我们测量稍微长一点的物体时,一般用“分米、米”做单位进行测。
(本节课主要讲“厘米”,“分米和米”会粗略的讲一下)(二)学习新课(在最后将引出“分米”)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师: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长呀?师: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米的测量与应用教案设计
米的测量与应用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
1.米的测量方法;
2.米的应用;
3.米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米的测量方法;
2.能正确使用米;
3.掌握米的换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通过售货员描述米的种类介绍米,激发学生对米的测量与应用的兴趣和探究欲。
2、展示
根据教师提供的米粒,学生自己动手练习测量米的方法,如量杯法、砝码法等。
3、讲解
讲解米的应用方法,如煮饭、制作米饭、制米粉等。
4、实践
学生自己动手将米煮熟,并用米制作糯米团和饭团等。
5、检查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进行自我检查,并且老师对学生的测量方法和结果进行监督和检查。
6、补充
补充米的换算方法,如千克和克的换算,单位m和cm的换算等。
7、练习
以实例的形式进行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总结
学生总结所学内容,以便于下一步学习和掌握。
四、课堂效果
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和测量的方法掌握了米的测量和应用,同时也了解了米的换算方法,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此外,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增长了知识,同时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对孩子的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五、教学设施
1.米粒;
2.量杯;
3.砝码;
4.水;
5.电饭锅;
6.米饭、米粉等材料;
7.实例题。
六、教学评价
本课程的题目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方向,所以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并且认真听讲,学习和实践积极性较高,形成了积极、阳光、创新的课堂氛围,要对本次教学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认可。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认识米-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认识米-苏教版教学目标:1.学习认识米的重要性,明白计算长度时用米作为单位。
2.学会使用标准尺寸计量器进行长度测量和估计。
3.能够合理运用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类能力。
教学内容:1. 认识米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明白米是计算长度的重要单位,所有的尺寸测量基本上都必须以米为标准。
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如下:•通过展示不同米数的钢尺,让学生认识米的长度。
•将米的长、宽、高和其他物品的长度进行比较。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米数的分组比较。
2. 使用计量器进行长度测量在学生了解米的基础上,需要让他们掌握使用计量器进行长度测量的技能。
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如下:•展示标准的计量器,并讲解如何正确使用。
•进行计量器的测量练习,让学生熟悉计量器的使用方式。
•进行小组测量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运用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掌握测量技能后,需要让他们运用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如下:•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米的知识解决问题。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问题解决,可以让他们在课后报告解决方案。
4. 发展学生观察、比较和分类能力在这节课的最后,需要让学生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观察、比较和分类能力。
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如下:•将不同尺寸的物品分成小组,进行比较和分类。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物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鼓励学生思考,将物品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PPT呈现教学•讨论式教学•小组讨论•个别教学教学评价: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认识到米的重要性,掌握使用计量器进行长度测量的技能,并能够运用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类能力也应该得到发展。
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课堂答问、小组讨论和完成任务等。
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公开课教案《厘米和米的认识》教学设计附反思(含试卷)
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公开课教案《厘米和米的认识》教学设计附反思厘米和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100厘米。
2、通过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4、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小朋友们,上次阿福去裁缝店做了一件新上衣,结果满意吗?为什么?这次阿福又来做长袍了,请看.(出示阿福做长袍的情境图)师傅吸取了教训,买了一把尺子,师傅用尺子给阿福量完说:“长1米。
”可徒弟连忙说:“不对,不对,长100厘米。
”如果你是阿福,现在你会有什么样的疑问?生1:1米=1oo厘米吗?生2:尺子没变,为什么师傅和徒弟说的不一样呢?师:是啊,怎么说的不一样呢?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米的认识。
(板书课题:米的认识)二、自主探索,(一)认识1米的长度。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那一厘米有多长?在你的印象中1米有多长?比划一下。
师:那到底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请看,这就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
(师画线段)比划一下。
想不想亲身体验一下米究竟有多长?生:想师:想一想,用米尺来量1米的长度时,为了保证精确,应该注意什么?生:要把米尺拉直,手要握住住两端,不能握住太多。
那我们一起来试试:(1)每个小朋友手中有一个米尺,请你轻轻的拉齐米尺的两端,(示范)这时你两臂之间的距离是多少?手臂不要动,手指轻轻一松,放掉米尺,看一看,你两臂伸开的距离就是米。
再试一试,同桌合作,一个比量,一个用尺子量。
(2)测量几步为1米。
(3)谁来告诉老师,1米有多长?生:手臂,3步的长了来表示(二)感知一米的高度。
师:看,象这样把米尺竖着放,从地面到墙上的哪个位置的高度是1米?请大家估计一下,从老师脚底到哪个位置的高度是1米? 1米正好到老师的腰部(师站在米尺前量)。
幼儿园关于米的教案优质7篇
幼儿园关于米的教案优质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条据文书、汇报材料、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reflections, written documents, reporting material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幼儿园关于米的教案优质7篇认真撰写教案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控制课堂时间的利用,教案的准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果,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幼儿园关于米的教案优质7篇,感谢您的参阅。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米》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米》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米》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P4及练习一第3、4、5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活动中认识米,建立l米的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建立1米的表象。
教学难点:
理解1米=100厘米。
教学准备:
师:米尺、一支铅笔、一根筷子、卷尺、皮尺。
生:长的绳子、学生尺、铅笔。
教学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用米尺完成对物体的测量,掌握测量方法。
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米、用米量学生活动设计
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米、用米量学生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读写1米、2米、3米、4米、5米。
2.能够用米量给出物品的长度,并且通过反思看看哪一个物
品是最长的。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同时提高
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
1.认识米、用米量
2.比较不同长度的物品
三、教学步骤
第一步:复习
老师可以通过在黑板上画一些长度图形让学生回忆1米、2米和3米的长度。
第二步:引入
1.老师出示一大米尺子。
2.老师给学生看一些长条形的东西,比如长方形、三角形等
等,并让学生给出估计值来。
第三步:实践学习
1.老师分组让学生互相合作,在1米的尺子上找到最短的物
品,最长的物品等等。
让学生通过这一活动来加强对米的认识。
2.让学生成对比较长的物品,然后再进行排序。
之后让学生
将它们放在一起来进行比较。
第四步:归纳总结
让学生在小组内回答:谁找到了最短的物品?谁找到了最长的物品?然后在全体学生中共同讨论出答案。
第五步:评估和延伸
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活动表现进行评估。
四、教学评估
让学生用竹条、书本等各种不同的物品,然后用1米尺子进行测量。
用一个表格让学生记录他们测量的结果和他们选择的物品。
五、教学延伸
让学生在家里找到不同长度和形状的东西,然后用1米尺子进行测量。
在下一次课堂上,让他们带来他们找到的最有意思的事物,进行分享。
认识米用米量教案_小学二年级教案
教案主题:认识米,用米量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米的概念及其常见用途,并学会使用米量单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测量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珍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米,学会使用米量单位。
教学难点:学生能准确使用米量单位。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2.米、量杯、刻度尺等实物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老师出示一些常见的食物,如面包、饼干、米饭等,请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食物的特点。
2.老师引导学生关注食物中的米饭,并问学生米饭是由什么做成的。
二、新课呈现(15分钟)1.老师向学生展示一碗饭,并告诉学生这是由米煮成的。
引导学生思考米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老师出示米的图片,并告诉学生这是米,它是一种粮食,是人们常吃的食物。
引导学生了解米的特点和用途。
3.老师向学生介绍米的量杯和刻度尺,并解释这些工具的作用。
教师让学生模仿示范,使用米量杯和刻度尺测量一些米的量。
三、讨论和实践操作(20分钟)1.老师与学生一起进行一些实践操作活动,如测量一杯米需要多少克、多少毫升,将一些米倒入量杯并比较不同杯里的米的重量和体积等。
2.老师鼓励学生合作小组进行讨论,用米量单位表示一碗米饭、一杯米等。
学生展示他们的测量结果并交流讨论。
3.老师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介绍米的生产和加工过程。
引导学生懂得珍惜粮食、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四、小结(10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学会了使用米量单位,并了解了米的生产和加工过程。
2.教师布置学生的作业: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关于米的作文,并带来下节课分享。
五、拓展延伸(20分钟)1.学生将自己的作文朗读,并进行互相评价和改进。
2.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每组选取一种粮食(如小麦、玉米等),了解并介绍这种粮食的特点、种植和加工过程。
3.学生展示小组活动成果,并进行互动交流。
六、课堂练习(15分钟)1.老师出示一些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图片中的物品,用米量单位表示它们的重量或体积。
教案:认识米,如何用米量物品
教案:认识米,如何用米量物品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米的常见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能够用米量物品,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米的常见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弄清量米、重米的区别及其使用。
三、学准备
教师:米量杯、米、水杯、玻璃球、毛笔、纸张。
学生: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笔等写作工具。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加深对米的认识
请学生拿出一个米量杯,观察杯上的刻度,询问学生:“这个量杯上的数值代表什么?”同学们纷纷大喊:“代表米的重量!” 指导学生认识不同单位的米的重量值。
2.认识米的单位
教师为学生出示一张米的单位表,指导学生逐一认识常见的米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如: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等。
3.认识量米和重米
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何时用量米,何时用重米来量物品。
如:测量水的体积需要用量米;测量头发或玻璃球的重量需要用重米。
4.如何用米量物品
教师示范如何用米量物品,例如:用米量杯量出500毫升水,以及用米量杯量出50克玻璃球。
5.练习
让学生自行练习如何用米量物品,如量出本身的体重、书的重量等。
六、巩固和展示
请学生选择一种他们觉得合适的物品,并用米量杯、米来量出它的重量或体积,然后进行展示。
七、作业
要求学生根据今天的内容,写一篇300-500字的读后感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采用了一些情境化的案例和示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米的换算和使用方法。
同时在结合复杂练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对单位换算的敏感度和认知深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021年优选:认识米 用米量优秀教学教案说课稿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4页及做一做,练习一的第5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估测、测量等活动,体会“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会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建立“1米”单位长度的表象,发现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通过估测的活动,建立估测意识,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建立1米单位长度的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难点: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1米=100厘米。
【教学设计】一、复习引入活动1:用手势来表示1厘米的长度。
思考1:生活中1厘米长的物体有哪些?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大约是几厘米(如手掌的宽,一拃的长,数学书的长)。
思考2:要想知道黑板的长度,怎么办?活动2:找2~3名学生动手测量黑板的长度。
思考3:对于这几位同学的测量你想说什么?预设1:用学生尺的最大刻度为一段连续量,再相加,最后求出黑板的长是400厘米,这样测量有点慢,太麻烦了。
预设2:提出厘米尺太短了,要用更长的尺子量。
在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用厘米做单位,可以用厘米尺进行测量,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就需要用更长的测量工具——米尺或者卷尺来测量,需要用一个新的长度单位(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认识米,用米量。
(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分层次、有目的进行复习,通过测量黑板的长度造成认知冲突,从而产生需要一个更大的测量单位或工具的需求,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参与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1)认识米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的时候,需要用到更长的尺子,(出示米尺)这是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
米是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可以用来测量较长的物体。
谁愿意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①量一量黑板的长,测量了几次,结果是多少?②说一说测量的感觉。
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认识米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认识米教学设计活动背景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主题活动在幼儿园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也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主题活动,幼儿可以渗透到各个活动中,以特定的主题为出发点和核心,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提高幼儿对生活的敏感力,对未知事物的探究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主题活动以认识米为主题进行设计,旨在通过多种实践活动的设置,让幼儿了解米的种类、生长环境、特点以及米在饮食中的重要性,激发幼儿的探究欲和学习兴趣,提高幼儿对于所生活的环境的认知能力,同时锻炼幼儿的灵活运用能力。
活动设计活动目标1.认识米的种类,学习区分白米和杂交稻米。
2.了解米的生长环境及特点,了解米在不同地域的生长习惯及对水质、气候、土壤等条件的要求。
3.学习米的饮食价值及米的营养成分。
4.发现米的用途及不同的食品,培养幼儿的口味,增强其食品品尝和分辨能力。
活动流程第一天主题:认识米的种类和生长习惯活动形式:宣布主题,小组讨论、实地观察1.宣布本轮主题,让孩子们欢欣鼓舞地开始本轮活动。
2.教师与孩子们讨论、认识和了解米的种类以及不同种类的外观和特点。
3.观察米芽,并了解大米的生长习惯和生长所需条件。
第二天主题:米的环境及营养成分活动形式:科学实验、互动问答1.教师与孩子们进行科学实验,通过比较不同水质、土壤和气候下的水稻生长情况,了解水稻生长需要的条件。
2.互动问答:教师对米的营养成分进行讲解,让学生从中发现米的饮食价值。
第三天主题:学习米的用途和饮食文化活动形式:饮食品尝、手工制作1.饮食品尝:教师为孩子们准备不同用途的米制品(如米饭、米粉、米线、米饼等),让孩子们全面感受米的多种食品形态,培养孩子们对食品的口味品尝和感受。
2.手工制作:教师为孩子们准备环保材料,通过实践动手制作米饼蛋糕,并让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感受米的粘性、韧性和柔软性。
第四天主题:、展示及教学反思活动形式:互动讨论、展示活动成果、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教案[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建立1米的表象,能够识别生活中的一些常用物体长度。
(2)使学生在实践中找到规律,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1.2过程与方法:
在计算机探索长度测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能力以及观察、归纳、概括的数学能力。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早日常生活中的魅力,认识到一些测量工具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获得成功的体验。
2. 教学重点/难点
2.1教学重点:
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2.2 教学难点:
体会1米的实际长度,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3. 教学用具
课件、多媒体设备、米尺等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长度的测量单位:厘米,那么谁能上黑板测量一下黑板的长度呢?
生:学生上黑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
师:同学们感觉用刻度尺测量是不是很不方便呢?有没有感觉刻度尺太短,黑板太长呢?
生:刻度尺太短要通过多次移动刻度尺才能够测量出黑板长度。
师:今天,我给同学们提供一种新的测量工具—米尺。
生:用米尺测量黑板长度就比较简单了。
师:出示情境图片。
师:图片上面的这个测量工具就叫做米尺。
(多媒体出示图片)
二、探究新知(一)、米的认识
师:前面学习过长度单位厘米,现在我们来看看另一种长度单位。
长度单位:厘米符号:cm 长度单位:米符号:m 进制转换:1米=100cm
生:认识米的符号,搞清楚米和厘米的换算关系。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个题目。
(多媒体出示题目)
一个方桌,长为80厘米,宽为60厘米,那么长和宽是多少米呢?。
师:现在我们来进行换算。
100米=0.8米长=80厘米=80÷
100米=0.6米宽=60厘米=60÷
师:现在我们我们分小组来看一个题目,看哪个小组算的又快又好。
(多媒体出示题目)
一个双人床,长为200厘米,宽为180厘米,那么长和宽是多少米呢?。
生:分小组进行计算。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正确答案,看看哪个组做的最棒!(多媒体出示答案) 100米=2米长=200厘米=200÷
100米=1.8米宽=180厘米=180÷(二)、米的感知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下面这个题目?(多媒体出示问题)你能给下面的物体找出正确的答案吗?小明爸爸身高 500cm 一个鸡蛋的长度 0.12米一支铅笔长度 0.06m 旗杆的长度 1.75米
生:小组件讨论怎样给左边的物体长度找到答案。
师:同学们要细心感知,米的长度究竟有多长。
生:同学们给问题连线。
师:多媒体出示答案
师:现在我们来看下一个问题?(多媒体出示问题)你能在下面的括号中填上正确的单位吗?。
1、一根手指的长度大约为7() 2、一栋教师的高度大约为3()
3、一个二年级小朋友的身高大约为1.2()
4、你的老师身高大约为176()
5、 __的长度大概为 192(),其宽度为 1.28(
6、一块橡皮的长度为5()生:互相探讨填上合适的单位。
师:多媒体出示答案。
三、米尺认识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米尺有哪些部分构成?生:米尺就是由刻度构成的。
师:米尺有哪些刻度呢?(多媒体出示答案)
)
师:你知道米尺的一小格代表什么吗?(多媒体出示答案)
师:你知道米尺的5小格代表什么吗?(多媒体出示答案)
师:你知道米尺的1大格代表什么吗?(多媒体出示答案)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米尺的长度?(多媒体出示答案)
四、米尺测量
师:现在我们来测量一下下面这个木块的长。
(多媒体展示测量步骤)第一步:米尺有刻度线的边缘和木块的长边对齐
师:注意:测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齐零刻度线,读数的时候一定要平视,不能够斜视。
三、巩固提高
师:现在我们看看哪个测量方法是正确的?各小组抢答(课件出示题目)
生:该测量方法错误,零刻度线没有对齐。
生:该方法错误,没有放到物体上面。
师:现在我们自己独立完成下面的题目。
(多媒体出示题目) 1、蚂蚁的身体长为1m 。
2、房子的高度为3.5cm 。
3、电线塔的高度为25cm 4、一根香蕉长为10cm 。
5、一支钢笔的长度为8m 7、一棵大树高为8cm 。
生:同学们通过前面的练习很快做出答案。
师:多媒体出示正确答案。
师:同学们分小组为下列物体填上正确的单位。
(多媒体出示题目) 1、一个西瓜长为15() 2、一个葡萄长为2() 3、一根黄瓜长为0.14() 4、鸵鸟的身高为3() 5、长颈鹿的身高为350() 6、黄鹂鸟的体长为8()生:各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师:多媒体出示答案
1、一个西瓜长为15( cm )
2、一个葡萄长为2( cm )
3、一根黄瓜长为0.14( m )
4、鸵鸟的身高为3( m )
5、长颈鹿的身高为350( cm )
6、黄鹂鸟的体长为8( cm ) 7 方法:长度:米(m )米尺使用:
1、和被测物体边缘对齐
2、和零刻度线对齐
3、读数时要平视 8 作业布置
一、给下列动物填上正确的单位: 1、公鸡的身高约0.25() 2、小狗的身高约45() 3、小马的身高约1.4() 4、鹦鹉的身高约15() 5、小猫的体长约22() 6、大象的身高约2.2()解析:
1、公鸡的身高约0.25( m )
2、小狗的身高约45( cm )
3、小马的身高约1.4( m )
4、鹦鹉的身高约15( cm )
5、小猫的体长约22( cm )
6、大象的身高约2.2( m )二、单位转换: 1、25cm= m 2、1000cm= m 3、2.5m= cm 4、400cm= m 5、1.5m= cm
6、20m= cm 解析: 1、25cm=0.25m 2、1000cm=10m 3、2.5m=250cm 4、400cm=4m 5、1.5m=150cm 6、20m=2000cm
课堂小结
今天这堂课同学们要学会另一种单位长度“米”,要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转换,并能够用米尺探索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和规律,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测量长度的问题,希望你们能用今天学习的内容去解决。
这节课主要为了让同学们掌握米的意义以及米尺的使用,在教学中涉及了学生互动,分组学习等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
位。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寻找、知识。
并在授课中采用多媒体手段,这样学生才能更加清晰的掌握米尺使用的过程。
板书
第2节米的认识长度单位:米(m )米尺使用:
1、和被测物体边缘对齐
2、和零刻度线对齐
3、读数时要平视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