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笔记
高中政治必修4 学习笔记 第三单元 第八课 课时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课时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学习目标 1.说出对待外来文化的两种错误观点,科学描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含义。
2.结合有关实例,阐释如何正确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运用“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的知识,结合现实生活的典型案例,分析说明如何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4.正确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一、面向世界博采众长1.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观点(1)表现: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__________________。
(2)评价:历史和实践证明,这两种观点都是________的。
2.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1)文化发展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保持________的心态。
(2)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____________、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____________、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想一想:博采众长就是要吸收外国的一切文化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立足国情交流互鉴1.原因(1)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______作用。
(2)中国共产党人把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______的发展。
2.要求(1)立足中国______,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______为主,为我所用。
(2)坚守__________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在现代社会,高效工作已经成为了每个人都需要追求的目标。
无论是在学校、公司还是自己的事业上,提高工作效率都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很多人却很难做到高效工作,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工作效率低下。
那么,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呢?本文将从时间管理、专注力和工作技巧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首先,时间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
合理地安排时间,合理地分配任务,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工作进度。
要做到时间管理,首先要学会制定计划。
每天早上,列出当天的任务清单,按照优先级进行安排,确保重要的事情先做。
其次,要学会拒绝。
有些任务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亲自去做,可以委托给他人或者利用工具来完成。
最后,要学会利用碎片时间。
比如在等车、等人的时候可以看书或者回复邮件,充分利用这些时间来完成一些小任务。
其次,专注力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要提高专注力,首先要学会屏蔽外界干扰。
在工作时,可以选择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关闭手机和社交媒体,让自己完全投入到工作中。
其次,要学会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
不要一心多用,要专注于当前的任务,做到心无旁骛。
最后,要学会休息。
适当的休息可以帮助恢复精力,让我们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工作中。
最后,工作技巧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
学会使用一些工作技巧可以让我们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
比如学会使用一些办公软件,可以帮助我们更加高效地处理文件和数据。
另外,学会一些时间管理的工具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番茄工作法、GTD等。
这些工作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提高工作效率是每个人都需要追求的目标。
通过合理的时间管理、提高专注力和学会一些工作技巧,我们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二政治必修三走进文化生活知识点
高二政治必修三走进文化生活知识点
知识梳理
1、当代文化素描
(1)的发展是文化产品的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与流通成为可能。
(2)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
2、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1)表现:
“喜”的表现: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忧”的表现:文化市场的和传媒的,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2)对策:
①不能放任自流,需要、。
②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
3、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的特点,为此应该提供、风格多样的文化产品。
而只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笔记
2013-2014学年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基础知识整理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一、体味文化1.文化万花筒(1)文化现象的特征:文化形式多种多样;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2)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范围既包括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如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3)文化的特点: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是什么(1)文化的形式: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文化的力量(作用)文化作为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它能够在人们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3)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对阻碍社会的发展。
注意: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同步,不能简单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高中政治复习笔记整理
高中政治复习笔记整理高中政治复习笔记(一)1.文化与生活含义: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意识形态部分,也包括非意识形态部分2.文化与生活特点: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形成的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长跑离不开物质载体3.文化与生活作用:(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人认识世界和世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成长历程中,还表现在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中。
(2)文化对经济、政治的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表现为:(1)科技与教育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
(2)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高中政治复习笔记(二)1、生产决定消费人类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产品消费了,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3、非公有制经济①内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②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③态度: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4、公司:①含义: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②形式:特殊形式(国有独资公司)和基本形式(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高中政治生活笔记
必修二《政治生活》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循序渐进厚积薄发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第一单元公民观一、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主体广泛、权利广泛)、真实性(制度、法律、物质保障)。
二、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1.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即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1)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2)政治性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1)民主选举: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2)民主决策①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②意义:决策者的角度:a.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b.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公民的角度:a.促进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b.提高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
(3)民主管理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4)民主监督①渠道和方式: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新形式(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②意义:既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也有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③如何行使: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4.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有序的政治参与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1)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是判断有序与无序的准绳);(2)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3)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高中必修二政治笔记(全部按课上老师所教而做的笔记)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第一框题: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1.国家:a.产生: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b.本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c.根本属性:阶级性d.国体: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性质,又是由占统治阶级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的特点和本质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3.人民民主的特点(1)广泛性:民主主体广泛;民主权利广泛。
(2)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广大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4.人权:我国政府关于人权基本观点: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根本的人权;保护和促进人权必须从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入手;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充分享受人权的前提和保障5. 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6.民主与专政:民主含义: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我国的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统一的民主与专政的区别:含义;阶级不同联系: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7. 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立国之本。
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宪法。
(2)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怎样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时期有了新的要求: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生,推进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二框题: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1.政治权利和自由含义: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2.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法律资格:a、国籍b、年龄c、政治d、能力(2)含义:我国选举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3)地位: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1+必修2)学习笔记
普通高中课程学习成果丛书政治笔记(配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必须具备的条件:A、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B、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C、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D、商品一定离不开流通领域,一旦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自然属性——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社会属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1、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3、有价值的物品一般有使用价值2、①货币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注:偶然的物物交换不是等价交换。
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③货币的职能:A、基本职能:流通手段,只需现实货币,价值尺度,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B、其它职能:(1)贮藏手段,足值的货币(2)支付手段,交钱与交换时间不同。
例:到银行取工资。
(3)世界货币,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3、纸币:①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②产生:金属货币使用不便,易磨损③职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注: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
④发行: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通货膨胀:供小于求;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通货紧缩:供大于求;物价下降,纸币升值;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高中政治笔记整理
高三政治整理1.政治制度的区别:大的方面来讲有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而世界上除中国、越南、朝鲜、古巴、老挝外都为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中主要为总统制共和制(如美国)和议会制共和制(如德国、以色列)这两种。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半总统制半议会制(如法国,但是法国总统的权力并不弱于总统制国家的总统)、君主立宪制(如泰国等,日本和英国就不说了,因为它们既可以算作议会制也可以算作君主立宪制)、君主专制(如沙特阿拉伯)。
2.什么是民主集中制?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是什么?1.民主:就是让大家发表自己的意见(即群众意见).2.集中:就是把大家的意见集中起来,做为领导决策的参考.3.民主集中制:共产党制定的领导制度,既让群众发言,又让领导者有绝对的决策权力.这个制度在实施时常常是集中的成分大于民主的成分.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
削弱和否定它,就会损害党的战斗力,以至瓦解党的组织。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与集中的统一。
它要求充分发扬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保障党章规定的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的民主权利,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朝气蓬勃,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贡献于党的事业,并有效地监督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
要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实行正确的集中,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统一,在行动上做到步调一致。
党章规定: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全党必须严格遵守这些原则,加强纪律观念,坚决纠正无组织无纪律、阳奉阴违、各行其是的现象。
3.君主立宪制日本、柬埔寨等。
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主义国家以世袭的君主(国王|天皇)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按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它的产生是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互相妥协的结果,君主立宪制在当代主要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形式。
4.如何健全和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政治知识点总结笔记高中
政治知识点总结笔记高中一、政治学基本概念政治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研究政治是其核心内容。
政治是指国家和政府的活动、制度和行为,涉及政治权力、政治决策、政治秩序和政治价值观等内容。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政治文化、政治思想等。
而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历史研究、比较研究、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等,以求全面深入地了解政治现象和问题。
二、政治制度与宪法1.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政治组织和运作机制的总称,包括国家机构、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等。
政治制度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它决定了政治权力的结构、分配和运行方式。
常见的政治制度包括总统制、议会制、联邦制和专政制等。
而不同的政治制度对国家的政治稳定、治理效率和民主程度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2.宪法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律,是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规范和框架。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机构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国家的基本政治原则和价值观等内容。
宪法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根本基础,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对国家的政治运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政治思想与政治制度变革1.政治思想政治思想是对政治现象和问题进行思考和解释的理论体系,包括对政治权力、政治秩序、政治权利和政治理念等内容的研究。
政治思想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活和政治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价值观和社会意识形态。
常见的政治思想包括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保守主义和共产主义等。
2.政治制度变革政治制度变革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改革,旨在调整和优化政治权力的分配、政治机构的组织形式、政治文化的形成和政治思想的发展。
政治制度变革对国家政治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有效地提高政治治理效率、增强政治体制的稳定性、增进政治体制的民主性和公正性。
四、政治文明1.政治文明的概念政治文明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政治文化和政治思想的一种发展状态,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标志。
2020年高中政治全套笔记
高中政治复习知识点总结全套必修1 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提示:第一,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第二,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只是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显示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货币流通规律: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筒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1.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2.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3.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4.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5.有利于实现扩大就业,缓解我国的就业货币流通次数压力;6.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
●汇率的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利:1.有利于中国进口;2.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家成本下降;3.国内企业对外投资。
弊:1.不利于中国的出口;2.可能加剧市场投机行为;3.中国吸引海外投资优势减弱;4.出口减少可能导致国内就业压力加大;5.可能导致出现通货紧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供求对价格的影响: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造成通货膨胀,物以稀为贵)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造成通货紧缩,货多不值钱)*通货膨胀的解决方法:采用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通货紧缩的解决方法: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行国债,投资环境设施建设,扩大出口。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一、政治1. 政治思想(1)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理论体系,它包括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等。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阶级斗争,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历史的必然性。
(2)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而发展形成的。
它的核心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创新,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
2. 政治制度(1)国家国家是一个具有独立主权、领土、人民和政府的统一体。
国家的主要职能包括立法、行政、司法和国防。
(2)制度政治制度是指国家和政府的组织形式、决策程序和权力机构。
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有不同的特点,例如总统制、议会制、君主制等。
3. 政治经济(1)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由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包括市场竞争、自由议价和资源的自由流动。
(2)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由政府对经济进行集中管理和计划安排的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的主要特点包括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和指导、生产要素的公有化等。
二、文化1. 文化传统(1)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包括了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礼仪风俗等。
中华文化以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为核心,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
(2)世界文化世界文化是指全人类的文明和文化遗产,包括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文字、艺术形式、宗教信仰等。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互动对于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文化创新(1)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指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技术和产品,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科技创新对于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民众生活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2)文学艺术创新文学艺术创新是指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形式,拓展文化领域的创新空间。
文学艺术创新对于传承和发展人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三、生活1. 生活方式(1)健康生活健康生活是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身心健康,预防疾病和疾病。
高中政治必修4 学习笔记 第三单元 第八课 课时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课时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学习目标 1.结合有关实例,阐释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的道理。
2.科学分析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对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发展的意义,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过程中,树立各民族文化平等意识。
3.树立国际眼光,争做文化传播交流的使者,在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有益成果,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一、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1.文化交流的意义(1)文化交流构成了_________的重要动力。
(2)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______不仅不会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反而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______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2.文化交流的要求(1)坚持求同存异、____________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2)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______,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想一想:开展文化交流就是为了传播本民族文化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1.必要性(1)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______。
(2)文化因______而多彩,文化因______而丰富。
(3)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______成果;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______。
议一议:加强文化交流、交融,是不是就会使得不同民族文化走向文化的统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重要性:人类正是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______,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______、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
高中政治必修4 学习笔记 第三单元 第七课 课时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时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学习目标 1.结合有关实例,阐释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要求,懂得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有关案例,分析说明如何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增强文化自信。
3.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核心与作用,描述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过程。
认同中华民族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4.积极主动参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1.创造性转化:必须按照____________的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有____________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______和______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使之与____________相适应、与____________相协调。
想一想:“硬核”“佛系”等网络新词是不是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时代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创新性发展:必须按照当今时代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进步和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____、拓展和______,使之成为适合当今____________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
议一议: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彻底抛弃原有内容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基本内涵(1)内容: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______________、勤劳勇敢、____________的伟大民族精神。
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范文九篇
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范文九篇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1xxx,男,汉族,出生于xx,高中学历,在安顺市公安局支队直属工作至今,该同志现实表现如下:一、思想、政治上的表现该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积极参加党支部组织的活动,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坚持用党新时期的理论武装头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讲政治,讲大局,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的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各项重大决定。
能够自觉抵制不良倾向,积极参加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注意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党靠拢,自觉维护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思想进步,具有牢固的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二、道德品质上的表现该同志热爱祖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诚实有信,待人诚恳、友善;能够坚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工作生活上的表现该同志在工作中,谦虚好学,任劳任怨,认真负责;尊敬领导,团结同志,积极进取,能够较好的处理与领导和同事的关系。
对客户热情周到、积极服务。
办事情即能坚持原则,又能主动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具有一定的协调和组织能力。
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身作则,廉洁自律。
在生活上,勤俭朴素,遵纪守法,无不良嗜好,孝敬老人,关爱家人。
该同志工作表现突出,多年来在学习、工作、思想情况等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提高。
在支部党小组的教育考察下,经支部研究同意,可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
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2政治立场坚定,党性观念较强。
该同志十分注重学习,除坚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及十七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重要思想理论外,还积极参加县委、政府组织开展的各项学习活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该同志党性观念和大局意识较强,能够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决策部署坚决认真,在原则问题和重大事件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具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
做事干练果断,工作能力突出。
高中政治笔记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5.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组织和
活动原则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含义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表现
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
-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
宗旨
人民当家作主
How
1.核心是坚持和改善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
-共产党执政,领导、支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坚定不移地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必须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
-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监察等机关具体行使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地位
国家权力机关(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体系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性质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职权
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地位
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常设机关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行使全国人大部分职权)
民主集中制原则
基石
人民代表大会
地位
根本政治制度
基本内容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
-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高中政治必修三随堂笔记
第一单元: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题:体味文化一:文化:1.含义: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内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3.文化的内涵:(1)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对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化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2)我们所说的“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文化与文明不能等同,文明是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4.文化的特点: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人类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是需要培养的。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5、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6.文化的力量具体表现(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个人成长;落后的、腐朽没落的文化会把人引向歧途。
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阻碍作用。
第二框题:文化与经济政治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1)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1)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民为了更好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公民的文化素养影响公民政治权利的行使>(2)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1、文化在当代国际竞争中的作用和地位(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2)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2、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综合国力(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高中政治必修三笔记
高中政治必修三笔录高中政治必修三笔录第一课:文化与社圞会第一框:体圞味文化1、文化万花筒: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不表现出各自独有的色彩。
2、文化是什么:a、含义:它是相关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所有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此中,既包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存心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含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b、文化的特点:文化是人类社圞会独有的现象; 文化是人们社圞会实践的产物,文化是一种修养,是经过参加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渐获取的。
3、文化的力量: a、文化的形式:文化拥有特别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圞仰、道圞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人们进行文化生产、流传、累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b、文化的社圞会作用:是一种社圞会精神力量,它能够在人们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圞化为物质力量,对社圞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类影响,不单表此刻个人的成长历程中,并且表此刻民圞族和国圞家的历圞史中。
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1、互相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a、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的关系: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圞会生活的三个基本事域。
a、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应。
b、必定的文化由必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必定的政治、经济,赐予政治、经济以重要影响。
c、不一样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一样,对社圞会发展的作用也不一样,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使社圞会的发展,落伍的、腐败的文化则会对阻挡社圞会的发展。
2、互相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度中a、文化与经济互相交融,主要表现:经济发展中科技作用愈来愈重要,经济发展为推动文化发展确定物质基础。
b、文化与政治互相交融,重要表此刻,参加政治生活需要较高的文化修养,霸权主圞义国圞家借助文化浸透以推行强圞权政治。
3、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a、综合国力,又称国圞家力量、国圞家实力、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主圞权国圞家生计和发展所拥有的所有实力( 物质力和精神力) 及国际影响力的协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文化生活》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循序渐进厚积薄发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文化生活》主要线索1.文化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影响人的特点、方式——优秀文化塑造人生2.文化创新:文化多样性与传播——文化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根本途径、基本途径)3.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中华文化集中体现在民族精神上,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4.文化建设: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文化建设重要内容:选择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要求、根本保证、关键——先进文化的核心、灵魂、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一文化的作用一、一般意义上文化的作用1.文化对社会的作用(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2)文化对经济、政治的作用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对综合国力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文化对个人的作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个别意义上文化的作用1.文化多样性的意义(1)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的共同文化财富。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传统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3.中华文化的作用(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2)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4.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2)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这个路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2)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6.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
必背:有关“如何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的问题提示:精神力量+经济政治+综合国力+表现+塑造+特点(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反作用与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4)、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5)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先进、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发动、腐朽、落后的文化则会把人们引向歧途。
(7)、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二文化的发展一、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发展1.横向:文化传播(1)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①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②原则: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要推动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促进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④既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又要反对“封闭主义”。
(2)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2.纵向:文化继承(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保持和发扬;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移风易俗”,改造或剔除;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2)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文化传承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3)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社会实践是影响文化发展的根本因素,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教育等。
3.实质:文化创新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立足于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封闭主义”、“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
二、个别意义上的文化发展1.中华文化的发展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坚持包容性。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即先进文化建设。
必背:1、有关“如何进行文化创新”的问题(1)、根本途径:社会实践。
(2)、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成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基本要求: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4)、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
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涉取营养。
(5)、客服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以及“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必背:2、有关民族精神的综合试题(1)、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什么?一、重要性:精神纽带、精神支柱和中华民族之魂。
二、必要性: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三、民族生存: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2)、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怎么做?一、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用。
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三、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四、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五、发挥人民的主体地位。
三文化的建设一、国家角度1.大力发展先进文化(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3)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不断创新。
(4)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5)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6)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2.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应积极发展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3.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对于繁杂的文化市场,国家应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对于落后文化,要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
对于腐朽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二、个人角度1.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2.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3.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4.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2)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加入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行列中。
必背:有关“思想道德建设”的综合类试题(1)、从国家角度看一、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的文化环境。
二、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实现文化的高度自信和自觉。
三、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