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第二十九课-诗词两首(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5下23《古诗两首》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5下23《古诗两首》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激趣,导入新课师:我们先看一幅图片,看到这种荷花,想到什么词来形容它?生:这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

生:这是一朵亭亭欲立的荷花。

师:说得很好,在800多年前,南宋的大诗人杨万里,在杭州的西湖的净慈寺送别好友林子方的时候,也看到了西湖的荷花,心里非常的高兴,于是就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我们一起来把他读一下。

生:(生自由大声读课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图片的出示,既创设了学习的情境,同时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自主学习古诗师:这首诗,有几个字我注上了拼音,大家读一下,注意一下这些字的读音。

生:(生齐读加拼音的字)师:大家在读的时候要注意这些字。

好的,我们在读的时候注意要学会准确地断句,大家再读一遍,看怎么停顿?生:(生再自读课文)师:一起读一下,注意停顿。

生:(生齐读课文)师:请哪位同学读一读。

生:(一生大声地读课文)师:注意题目中的停顿也要处理好,再请一位。

生:(一生再认真地读课文)师:好的,刚才两位同学朗读中的停顿处理得很好。

我们也来一起读一读。

生:(生再次自读课文)师:这首诗还是比较好懂的,请大家先自己找一找,看还有没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

生:四时同。

师:谁能理解?生:(积极地)四季相同。

师:哦,就是指与四季相同。

生:(不解地)毕竟师:哦,“毕竟”不懂,我们先看一看题目中的净慈寺(简介净慈寺),那么在课文中的“毕竟”可以理解为倒底。

刚才我们同学提到的“四时”就是指四季,那么三四句中有没有?生:(疑惑地)接天莲叶。

师:四个字都不懂吗?生:接天?师:什么叫“接天”?生:连接着天?师:哦,就是与天相接。

比如说我们远眺,就能看到地与天相接。

后面一句呢?生:别样红?师:谁能理解?生:就是不一样的红。

师:哦!就是不一样的红,别样我们现在已经很少用了,这是宋代一种俗语,特别的意思就叫别样,比如说特别好,就说我今天别样好。

那么我们整首诗的意思,大家再读一读,边读边理解。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两首—游园不值 1教学实录 苏教版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两首—游园不值 1教学实录 苏教版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游园不值 1教学实录苏教版(课前,学生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古诗)师:好啊,课前同学们背了这么多的诗歌。

古诗可以读、吟、唱、咏,有人说诗是推敲出来的。

这让我想起一位诗人,这个人叫——生:贾岛。

师:读过这首诗吗?出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生:读过。

师:谁愿意给大家读。

(一女生读得很精彩)师:你读得字正腔圆。

可以按照我们今天这样来读,两句,实际上就是一个字儿一个字儿。

其实我们还可以按照古人最基本的一种读法。

同学们,咱们学过汉字的四声,有一声二声,这样的两声我们可以拉长声音,三声和四声我们可以读的就要短促一点。

你看,第一句,闲是几声?(生:二声。

)居是几声?生:一声。

读的时候就可以拉长些,读成:闲-居-。

下面师生一起读:少邻并。

下面我可不说了,看看,该怎么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一男生像模像样读。

(众掌声)师:一会再试着读。

刚才她读的时候特别注意“敲”字。

我把“敲”字画了红色的。

有同学知道推敲在这里的故事吗?生:当时贾岛在想到这首诗的时候,不知道用“推”好还是“敲”好。

他经过反复斟酌以后想到“敲”能突出夜色的静,然后就把“敲”列到古诗的第四句里了。

师:但他这灵感来自于一个人给他的建议,这人是——生:这人好像是韩愈。

……(课件出示: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窦老师带着大家一起用古人最基本的方式读。

(平声读得长,仄声读得短,并加手势指导)师:有意思,谢谢亲爱的同学们。

但你发现没有,贾岛的这首诗是《寻隐者不遇》。

刚才是——生答《题李凝幽聚》,都是拜访人。

但是有一点,李凝见没见到咱不知道,反正人敲门了。

不过这位隐者他就真的没有见到。

贾岛却偏偏把它写下来了。

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想必吟成这首诗,背后的故事,推敲出来的字句,一定很多很多。

它就会引发大家的思考。

为什么他要把这不遇记下来呢?于是窦老师就读了一些诗。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9课《诗词两首》ppt教学课件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9课《诗词两首》ppt教学课件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 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 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相接, 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 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 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这些诗是我们古代先辈为我们留下 的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我们宝贵的精神 财富,我们今天也来学学古人,用我们 自己手中的笔,来夸夸我们的杭州西湖, 写一两句诗。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南宋 爱国词人______。写的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 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题 目,题意是“夜间行进在黄沙岭的路上”。
下面是中国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 的一项是( ) A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B孙悟空------大闹天宫 C诸葛亮------三顾茅庐 D刘姥姥------进大观园
xià n
岭上景色: 月光十分明亮,鹊儿被惊醒了,从树枝上 飞起,引起树枝摇曳;半夜里清风吹拂,传来 声声蝉鸣。 岭下景色: 清风送来一阵阵稻花的清香,传来一片青 蛙的叫声,使人觉得仿佛是在争说丰年。 天气变化及词人愉快的感受: 遥远的天边星辰稀疏,在山前下起了轻微 的阵雨。过去熟悉的在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在 “路转溪桥”后才忽然见到。
1.背诵古诗。
2.同学们课外收集描写西湖美景的诗 文 ,读一读。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西湖六月的风光到底和别的季节不一样。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 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莲叶接天 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 艳丽鲜红。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 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 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 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 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 美。

5下23《古诗两首》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5下23《古诗两首》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古诗两首》课堂教学实录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十册《古诗两首》执教时间:2010年4月6日执教班级:孙庄镇仁桥小学五(1)班执教老师:刘小祥教学过程:《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精心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来玩对对子的游戏,看谁对得又好又快?我出“天”,你对——生:我对“地”。

师:我出“山高”,你对——生:我对“水长”。

师:我出“上有天堂”,你对——生:我对“下有苏杭”。

师:苏州、杭州真美,杭州最美在哪里?生:杭州最美的地方是西湖。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描写杭州西湖的两首诗。

这两首古诗分别是——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十三课《古诗两首》。

(板书课题)。

谈起西湖,我们不得不谈起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就是苏轼。

师:你对苏轼了解多少?生:他还有一个名字叫苏东坡。

师:他叫苏轼,号东坡。

生:苏轼,字子瞻。

师:还有吗?生:他是宋代的大诗人。

师:我们知道唐宋有八大家,其中他们家是人才辈出,有父亲苏洵,弟弟苏辙,还有苏轼,一共三人。

苏东坡现在是西湖最好的一张名片,他曾经在杭州做了五年的通判,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这个职务。

在杭州期间他还筑了一道堤,今天我们叫他“苏堤”,将来我们到杭州可以去看一看被称为杭州一大风景的苏堤。

在杭州期间他留下了很多的诗词书画,今天让时光倒流900个年头,一起到杭州西湖,随着诗人一起去感受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

师:(板书课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起来把题目读好。

师:题目比较长,该怎样读正确呢?生:题目中包括了时间、地点、事情。

师:真聪明,这样就把节奏读出来了。

谁来把题目读一下。

生:(生饱含感情地读题)师:你是怎样理解题目的呢?生:这是六月二十七日在望湖楼写的生:时间是六月二十七日,正值夏季,地点在望湖楼师:“书”什么意思?“醉书”又怎样理解?生:书是写,醉书是指喝醉酒时所写。

【由对对子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九课诗词两首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九课诗词两首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九课《诗词两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默写本课诗词。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诗词的意思,感受诗词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3、初步认识诗与词这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有关辛弃疾、杨万里的资料;阅读名家有关这两首诗词的赏析文章;西湖荷花图。

教学课件学生准备:搜集有关词的资料,大致了解诗与词的异同;搜集描写夏季景色的诗词。

教学重难点: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词的意思、感受诗词中描绘的意境。

课时划分: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出示课件吟唱《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1、激发学生对词的兴趣,感受其中之美。

2、结合课文链接了解词与诗的不同。

3、明确:“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词题。

4、释课题:夜行黄沙道中:夜间行走在黄沙岭的道路上。

5、出示课件简介作者: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工于词,为豪放派词人代表,人称“词中之龙”,亦有作品写农村生活小景,清新可爱。

著有《稼轩短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重点指导“见”的读音,并理解其意。

3、学生再读课文,读好停顿。

重点指导朗读: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三、品读课文,理解句意1、学生边默读课文,边借助字典和注释逐句理解词意。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4、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黄沙:黄沙岭(地名)③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林。

④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⑤见:同“现”。

5、教师小结:月儿出来惊动了树枝上的鹊儿,轻轻吹拂的夜风中不时送来阵阵蝉鸣。

稻花飘香沁人心脾,驻足聆听那一片蛙声,好似在为人们的丰收而欢唱着。

乌云四起,透过云隙可以看到稀疏的星光。

骤雨初来,雨滴已经洒向山前。

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转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突然出现在眼前,这该叫人多么高兴啊!四、深入课文,体会意境,悟诗情:1、师: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山乡夜行中的所见所闻。

《29古诗两首》名师教学实录多篇

《29古诗两首》名师教学实录多篇

《29古诗两首》名师教学实录多篇《29古诗两首》名师教学实录1题西林壁教学目的:1、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3、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4、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重难点: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1、引入新课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

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

生说风景(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 师: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二、讲解2、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并把不认识的字勾出来。

3、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师: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为老师朗诵一次。

生读古诗,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重点:卷舌音、平舌音)4、范读古诗,讲读法。

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

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

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

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师:请同学们再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

生齐读古诗5、明确学习任务,组织自学。

师:在这堂课中我们要完成以下的学习任务(出示学习任务),请读一遍。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激励学生)好,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完成前四项学习任务。

如果遇到了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

(合作学习)(课堂预计:自学过程中,学生在解释诗时会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办法:讲学法,我们在解释古诗时,通常要使用拆分法,所谓拆分法,就是将一句诗分成若干个部分分别加以解释,然后将这些解释联系起来。

同时你还必须联系整首诗的内容来解释,举例说明。

)6、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

师:你们的任务完成了吗?生汇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9.诗词两首课文讲解l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9.诗词两首课文讲解l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9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来源:学。

科。

网]清风半夜鸣蝉。

[①你对这两句诗有什么体会?]【知识点详解】①这两句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动景表达在“惊鹊”和“鸣蝉”两个词上;静景表达在“明月别枝”“清风”上。

一个“惊”字,把半夜“明月”“清风”下的寂静景色描画得令人悠然向往。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②如何样明白得这两句诗?]【知识点详解】②如此写既有嗅觉所感,又有听觉所闻。

寥寥几笔,就把田野上下的景致绘声绘色地勾勒出来了。

层次分明,静中有动,真切感人。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③“七八个”“两三点”这些数量词的运用好在哪里?]【知识点详解】③“七八个”“两三点”这几个数量词的巧妙运用,道出了“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适气氛和乡土气息相吻合。

[来源:学.科.网]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xiàn]。

[④“见”字的运用好在哪里?]【知识点详解】④“见”是显现的意思,使人有别开生面之感。

词人正想避雨时那家茅店就显现在眼前了,这种乐趣专门是难得。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看起来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看起来在谈论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飘浮,闪耀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浙淅沥沥的小雨。

诗人急忙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

往日见过的土地庙邻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突然显现在他的眼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如何说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yǔ]四时同。

[①从这两句诗中,你能感受到西湖景色之美吗?]【知识点详解】①能。

尽管诗人没有具体描画西湖美景,但能从他赞扬的语气中感受到。

西湖六月的景色,风光与其他季节确实不同。

这是诗人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更强化了西湖之关。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②“碧”和“红”两个词好在哪里? ]【知识点详解】②诗人用“碧”“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冲击,莲叶无边无际看起来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八单元 29 诗词两首》教案_11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八单元  29 诗词两首》教案_11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诗词两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诗词的意思。

初步认识诗与词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并背诵、默写本课诗词。

过程与方法: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词意境。

感受中国古诗词之美、语文之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感受诗词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词的意思,感受诗词中描绘的意境。

教学准备:根据预习卡要求认真完成作业。

教学过程:导课: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诗词,感受中国传统诗词的神奇魅力!(书写课题)下面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片!美吗?你看到了什么?在八百多年前的南宋,六月中旬的一个早上,旭日东升,晴空万里,从西子湖畔的净慈寺走出来两位风度翩翩的读书人,一位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另一位是他的好友林子方。

当两位来到西湖堤岸,看到满湖碧绿的荷叶,娇艳的荷花,杨万里心情大好、诗兴大发,随即口占一绝,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写景名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范读、齐读,注意读出诗的节奏)学习提示一思考:1、对照注解理解诗意,向大家介绍在你面前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2、你最喜欢哪一句?理由?(请同学们拿出预习单,同桌交流,指名回答1。

)是的,满湖的荷叶青翠欲滴,满湖的荷花,格外美丽,所以作者高声吟诵:(毕竟西湖六月中,·······)满湖的荷叶无边无际,满湖的荷花娇艳无比,所以作者高声吟诵:(毕竟西湖六月中,·······)(指名回答2)“无穷碧”“别样红”形成鲜明对比。

那是什么样的碧啊?(提问)是一望无边的绿,是无边无际的绿,是接连天际的绿,绿得充满生机。

就在这满眼的绿色中出现了一抹红,那是什么样的红呢?(提问)在朝阳的照耀下,荷花格外红艳,红得透明,红得鲜亮,红得耀眼。

语文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

语文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

《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

一声问好之后,我想和大家套套近乎,你们都多大了?生:12,13师:奥,12,13,这是花一样的季节。

这个季节也是爱做梦的季节。

同学们你们都做过梦吗?生:做过。

师:爱做什么梦?生:白日梦(大笑)师(笑):美梦,白日梦。

那么,你们有梦想么?生:有。

师:老师也有梦想。

特别是来到我们曲阜大地,孔子的故乡,就梦想着能和孔子一样和众家弟子72贤才侃侃而谈,在辩论中见真知,在读书中享人生。

不知道我们的梦想能否实现。

生:能。

师:看来,梦这个字是有些意思的。

在明朝有个人,他把自己的前半生当做梦来回忆,并且写成了书,这个人就是张岱,这本书的名字就是《陶庵梦忆》大家是从哪里看到的?生:注释。

师:大家很聪明,很会学习。

陶庵指的是谁?生:张岱。

师:大家不要小瞧了张岱,我国当代有个著名学者对张岱有个评价,大家看大屏幕(展示课件)生1(读):明文第一,非张岱莫属,陈平原。

尤其是《陶庵梦忆》篇篇都是好文章,每次读《陶庵梦忆》,总是其乐融融。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陶庵梦忆》中最美的文章----《湖心亭看雪》,美文共欣赏,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下文章,开始。

生(自由读)师:谁给大家来朗读一下。

(生举手)生2读师:大家注意仔细听字音。

师:读得怎么样?生3:第一段中读错一个字师:还有要说的吗?生4:我觉得还应该注意每段的情感。

师:好,要求更高了。

生5:还有“独往湖心亭看雪”中间应该停顿,刚才他一句读下来了。

师:是的,注意停顿表意才能更清晰。

这个句子应该怎样停顿?生:在“独往”和“湖心亭”后面。

师:给大家示范一下。

生读师:刚才大家不仅按我的要求读准了字音,还听出了节奏和情感。

下面看大屏幕,注意以下字音。

哪个同学读一下?生6读:是日更定余强饮三大白,崇祯雾凇师:我注意到一个字,他读得有些犹豫,哪个字?一起说。

生:崇祯。

师:大家齐读两遍。

生读师:还有一个字毳衣炉火生读师:每个同学自由把重点读音读两遍。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八单元 29 诗词两首》教案_10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八单元  29 诗词两首》教案_10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是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十九课的一首词,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茅店、社林、溪桥等。

语言也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

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

例如:借“惊鹊”“鸣蝉”“蛙声”,使这幅农村静谧的夜景洋溢着一派生机;更以稻花飘香,人们互说丰年,显示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和人们淳厚的情感。

在这里,我们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作者笔下这一个个生动的画面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快乐情感的流露。

短短几句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读后却让我们情不自禁的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生活美。

上阙写月明风清的夏夜,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独有的声音,展现出山村乡野特有的情趣。

下阙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出现,词人夜行乡间的乐趣便被刻画的淋漓尽致。

全诗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对象分析本课教学根据我班学生已有的基础----对以往古诗的学习,学生已掌握基本学习古诗的方法。

在课堂上已具有基本自学的能力。

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充分展开想象,思维活跃,主动参与多种活动。

因此,学习本课适合情景教学,让学生通过品读词人自然清新的语言,来体会真挚朴实的情感,精湛的创作技法,领会作者细腻的表达,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的特点。

(三)教学环境分析我校教育教学设备先进,拥有“班班通”设备,并创建了自己的校园网站,打造了数字化教学平台,学生对于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司空见惯,所以我们每节课都能充分运用多媒体上课,通过直观、形象、生动、色彩鲜明的多媒体课件,有效的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极大的方便了老师的指导,学生也特别乐于接受。

二.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词,认识词独特的表达形式。

语文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

语文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

《湖心亭看雪》课堂教学实录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杭州之盛在于西子一湖,大多数人会选择什么季节出行?生:冬季。

师:大多数人!生:春季或者夏季。

师:在这样的季节可以看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对于大多数人,会选择一天中什么时间去西湖呢?生:早上。

师:我们的作者张岱在冬季去西湖。

他究竟想要借助表达些什么呢?我们读文言文,首先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如第二自然段中有一句“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师: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会读了吗?生:会。

师:把我们昨天预习的结果展示给我们的老师。

生: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不错啊,朗朗书声是我们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同学们会翻译了吗?“上下一白”的“白”是什么意思?生:全。

师:你怎么知道解释为“全”?生:根据全文的意思。

师:我们还可以通过怎么样的方式来了解文言词的解释呢?课下注释,根据课下注释的标注来了解个别词的解释。

今天老师教给大家一个解释的方法。

“一身是胆”的“一”是什么意思?生:全。

师:由此可以推断,“上下一白”的“一”解释为“全”,这就是推断法。

我们再来看个成语“面面俱到”,“俱”是什么意思?生:全。

师:你能精确翻译这个句子吗?“拥毳衣炉火”。

看到这个句子,你感觉到了天气怎样的状况呢?生:十分寒冷。

师:从哪个词中能恨明确地感受到“十分”呢?生:拥。

生:表达出来了,毛皮大衣本来就说明了寒冷,又说道火炉,更能体现了。

生:我觉得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师:请说说你的理由。

生:如果十分寒冷,那应该是紧紧裹着。

师:大家注意到了吗?刚才这位男生用了一个词语“紧紧裹”,我们再来翻译下。

我们再来看一个句子“湖上影子,”人教版教参上是这样翻译的,哪位同学来读一下。

生:读翻译。

师:两个红字“道”、“叶”,写出了景物什么特征?生:简洁。

生:孤独。

师:影子这个词语确实能够体现出“孤独”,但影子是淡淡的。

痕、点、芥、粒又写出了什么呢?师:你认为可以用什么两次来形容呢?生:条。

西师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29诗词两首导学案

西师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29诗词两首导学案

平滩镇白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导学案”年级:五年级主备课:谢丽执教者:谢丽审核:课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词。

(2)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词的意思。

(3)根据词意,借助图画,展开想象,品味词的意境美。

2.过程与方法:凭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件,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和师生互动、讨论,达到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难点解析教学重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词的意思。

借助图画,展开想象,品味词的意境美教学难点:根据上阕词意,自学下阙词意。

体会词的意境美。

课前准备教师:电脑课件学生:搜集有关诗词和辛弃疾有资料学案导案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我能说说我对词的了解。

2、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题意。

(夜间行进在黄沙岭的道路上.)3、我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作者。

教师揭示课题,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通过老师写课题,你发现了什么?你对它有什么了解?2、讨论题意。

(1)你从课题上读懂了什么?(夜,点明时间;行,点明动作;黄沙,点明地点。

)(2)用自己的话说出题意。

3、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我能掌握词的读音。

要注意见:读xiàn ,同“现”。

2、我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学习诗词首先要做到读准字音。

板书:知音看课件,听老师朗读,你发现了什么?2、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练读。

(3)指名读。

(4)师生评议。

4、齐读。

三、细读理解品位感悟1、我能边默读词的上阕想每句话的意思。

2、我能在小组中合作学习,讨论上阕词的意思。

3、我能通过交流、做题、朗读弄清上阕词的意思。

别枝”现在有三种解释,①离开枝头。

②斜枝、树枝;③另外一枝。

在本词中选哪一种?讨论: A. 是什么送来一阵字音读准了,我们还要明白词意。

29古诗两首课堂实录

29古诗两首课堂实录

29古诗两首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好,在夏日的星空下,在冬日的为炉旁,在也许听过爷爷奶奶讲那些古老的故事,这些故事常常引起我们美好的遐想,从今天开始,我们要来学习第八组课文,我们将听到更多生动有趣,想象奇特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29课,请同学们先来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古诗两首
师:使我们先去自学第一首古诗,乞巧,作者林杰,恳请同学们先自己去听听这首古诗,特别注意把字音读准,
师:谁给大家来读读这首古诗呀,
师:念得极好,谁也说实话听听
师:不错,接下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读读这首古诗。

师:同学们,这首诗的注释比较太少,接下来就恳请你们再一次韵头古诗,想一想是不是稀奇古怪的地方,待会儿可以明确提出去。

师:有不懂的地方吗?可以提出来
生1:我不太明白乞巧就是怎么回事
生2:我来帮你吧,课后有一个资料袋,我就是通过读资料袋知道乞巧的意思的。

冀教版语文(2019春季)五年级下册-6.古诗二首(课堂实录)

冀教版语文(2019春季)五年级下册-6.古诗二首(课堂实录)

6.《古诗二首》《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实录一、引入。

师:西湖是一首歌,是一幅天然图画,是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游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的倾倒,更有文人墨客写不少诗句赞美歌颂。

今天要学习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便是其中一首。

二、了解诗人。

师:请同学们点击按钮“著名诗人“开始第一步的学习。

快速浏览诗人的相关资料后,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读一读,时间4分钟。

(生自主浏览信息)师:通过上网浏览,你了解到些什么?生:我知道苏轼是北宋诗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生:我知道苏轼的诗自然豪放而富有理趣,有着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生:我知道苏轼是眉州眉山人,是咱们四川的骄傲!生:我知道苏轼小时侯经常背书、抄书,学到了许多知识。

师:正由于苏轼从小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再加上刻苦,所以才成为才华横溢的艺术家。

他一生创作了许多诗歌,《饮湖上初晴后雨》便是将西湖的神韵描写到极至的一首诗。

三、学习生字。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自由小声地读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生读古诗)师:谁来读读这首诗?(一生读)师:谁来评一评?生:我认为徐可睿读准了生字的读音,而且态度大方。

师:你能读一读吗?(一生读)师: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齐读)四、理解诗意。

师:同学们顺利地完成第二步“识字词”的学习。

初读了古诗,你能用一句话说说懂了什么吗?生:我知道这首诗也是在描写夏日西湖的美景。

生:我还知道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不同的景色。

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生:我不知道“方”和“亦”的意思。

生:我不知道“西子”的意思。

生:我不知道作者为什么把西湖这个地点和西施这位美女联系起来。

师:你真会提问。

下面,请点击“课文学习”,你们心中的小问号会有答案。

如果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自学后小组讨论交流)师:哪个小组来汇报学习的结果。

生:我代表小组发言。

我们通过查阅“诗歌注释”知道“方”是正、恰的意思。

“亦”是“也”的意思。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9诗词两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_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9诗词两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_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9诗词两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_西师大版一. 揭题、解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师:净慈寺、林子方,专门好,再读一遍。

从题目中你读到了什么。

生:早上走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师:谁走出净慈寺呀生:杨万里检查预习了几遍师:如何样读出诗的味道呢生:(读诗师:再来读读看生:读诗,(声音专门响亮师:老师打手势,跟着老师读。

看出来了吗,手动得快就读得快,跟着老师读。

生:跟着老师的手势读诗二.初读本诗,明白得诗意师:跟刚才有什么不一样?生:顺口,押韵了,师:学着刚才的提示来读一读生:(打手势读诗师:你们读诗句,朱老师读后面三个字。

学生读诗,老师重复后面三个字。

师:你听出来我读的有什么特点吗生:押韵,师:你看我把哪几个字读得专门长,生:中、同、红师:别让你的声音被子我盖住了,配乐读,你们读后面三个字。

师:这么读,好玩吗?我给你们配上音乐,你们自己读。

生:如何说西湖六月中——师:我从你们表情中能看出来,被诗沉醉了,时刻长了,让你那个人也专门有味道。

课堂上学习古诗,除了诵读,还要做什么?生:明白得诗的意思师:对了,把你明白得了的读给同位的同学听,不明白得的向他请教。

有什么不明白得的生:莲叶如何接天的呢师:是呀,我也有疑问,谁能告诉他生:莲叶专门高专门多,和天接到一起了。

假如远处全是莲叶,就像接天了师:人们看眼前,只能看到莲叶,远看就看到莲叶,再向远处看,看到要看不到的尽头,确实是莲叶和天接在一起了。

感谢你们,我也明白得了。

把这种明白得带到诗里去,自己读,跟着自己的节奏,不要受别人的阻碍生:(自由读诗三.感受诗境,体诗人情感师:学到这儿,反复读了好几遍了,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专门壮观师:这么读读诗,就看到了壮观,了不得,还看到了什么生:专门漂亮师:读读诗,就看到了漂亮的景。

还看到了什么呢生:我觉得还能够看到诗人对林子方的不舍师:对了,还写了情,我们到诗中去品一品诗中的情(暂缺)师:一个碧字让这莲叶变得丰富了,前面还加上无穷,看起来看到了什么生:一片的绿色,专门壮观师:把我们都带到绿色的海洋里,谁来读生:接天莲叶无穷碧师:如此的碧,而这荷花却生:别样红师:红得像什么?什么缘故这么红生:被朝阳映射的,师:还有什么缘故,联系上文看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五年级语文第二十九课:诗词两首(教学实录)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五年级语文第二十九课:诗词两首(教学实
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认识诗与词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并背诵,默写本课诗词.
2.学会本课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诗词的意思.
3.感受诗词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辛弃疾,杨万里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词的意思,感受诗词中描绘的意境.
教学过程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一,交流课前资料,区别诗词异同
1.简介作者及黄沙岭.同学互相补充.
2.讨论题意及表达方式.
(1)今天我们要学的诗词,他们的作者所处的朝代都在宋代.一首是词,一首是诗.什么是词 (它是诗的别体,最初是配乐唱的,有长短句之分,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词题.
(2)你从课题上了解到什么 (夜,点明时间;行,点明事情;黄沙,点明地点.)
(3)用自己的话说出题意.(夜间行进在黄沙岭的道路上.)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要求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练读.
(3)指名读,师生评述是否正确,流利.
重点指导朗读: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见”同”现”,抓住”见”相机理解”茅店”“社林”“溪桥”从而感知词句意思,还可引导按我们现在的说话顺序来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句意
1.再读读课文,感受夜的美妙,夜行的惊喜.你们会越来越喜欢这首词,会用诗人般的眼光感受到这夜晚的美妙,而且也会用诗一样的语言描绘这夜行的乐趣.
2.学生学习,师了解情况.
3.交流学习情况.
(1)交流学习上阙.
师:你最喜欢哪句词根据学生发言介绍.
①指导朗读,体会这夜晚的静,奇,美.”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月光十分明亮,鹊儿被惊醒了,从树枝上飞起,引起树枝摇曳;半夜了,清风吹拂,传来声声蝉鸣.
②指名感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创设情景体会喜悦.”蛙声”是怎样的作者通过嗅觉,听觉来加以描写.
师:好一支欢快的丰收交响曲,好一个热烈的丰收庆祝会,此时,它们在说着什么闻着沁人心脾的稻花香,听着此起彼伏的蛙鸣,你的心情怎样
指导朗读该句.
③小结,过渡到下阕.皎皎明月,徐徐清风,鹊飞枝摇,蝉叫声声,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这个夜晚真美妙呀,我们都沉醉在其中
了.(齐读上阕)
(2)交流学习下阙.
①指导欣赏,体会意境.
不知不觉,看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遥远
的天边闪烁着七八颗星星,黄沙岭下起了阵雨.)
伴随着两三点雨滴,可能还会出现——(耀眼的闪电,隐隐的雷声)引导学生读出这样的意境.
②指导朗读,了解心境.
此时,他迫切需要的是——能躲雨的地方.
理解”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中表现出的惊喜.
四,总结全文
1.小结:读到这里,你感觉这个夜晚是——生机勃勃,丰收在望.
这次夜行充满了——喜悦,乐趣,惊喜.
2.齐读这首词.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这首诗,并试着背诵.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一,揭示题目,复习学习方法
1.以往学习古诗采用的是哪种学习方法 (学生回顾:采用的是三步学习法——一知诗句,二抓字义,三入诗境.)
2.继续采用这种学习方法来学习古诗.
本诗的作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板书作者名)简介作者.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大意
1.初读.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指名朗读,指导正音:”净”“竟”“映”这三个字都是后鼻音;”寺”是平舌音)
(2)指名再读.读出诗的韵味,注意断句.(指导学生自读自悟,怎样断句好.)
2.理解诗句意思.
(1)读了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把自己从诗中读懂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说清楚.)
(2)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毕竟,四时,接天,无穷,别样等词语)
(3)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吗先和同桌练一练.再指名说.
三,联系实际,展开想象
1.联系生活中的荷花,回忆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
上头”.诗人杨万里所见的是西湖六月的荷塘,当时的景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起来欣赏这首诗的朗诵,走进那个夏天,陪着杨万里的好友林子方走出净慈寺到西湖边去走一走,看一看.
2.让学生静静地听范读,静静地想象.
3.你看到当时的景象了吗说一说,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是怎样的”碧”和怎样的”红”.”无穷碧”:不仅指荷塘一望无际,一片片圆圆的荷叶挨挨挤挤,像给西湖铺上了一层绿地毯,还指荷叶的”绿”富有变化,嫩绿,浅绿,草绿,碧绿,深绿,浓绿……绿得充满生机.”别样红”指在朝阳的照耀下,荷花格外红艳,红得透明,红得鲜亮,红得耀眼.)
4.小结:这”无穷的碧”和”别样的红”,给作者视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怪诗人一走出净慈寺就脱口称赞——”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5.让我们再来美美地吟诵一番,把这一幕刻入我们的脑海里.
6.配乐诗朗诵,指导熟读背诵.
四,课外拓展
在不同的诗人笔下,夏季的景象有着不同的特色,关于夏季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 (课后题)
老师也给同学们推荐几句:
1.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范成大)
2.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陆游)
3.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白居易)
选择你喜欢的背一背.
五,归纳总结学了诗词两首,本课的词与诗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异同呢 (都是写夏季的自然风光,不同点在于一首是词的形式,一首是诗的形式.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