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简易方程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教案(4)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教案(4)](https://img.taocdn.com/s3/m/6ea1f3ba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88.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教案(4)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是学生在掌握了方程的基本概念和等式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解简易方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总结解简易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方程和等式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对公式和性质的运用不够熟练、不能灵活运用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解简易方程,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难点:引导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方法。
2.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2.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3.教学素材:相关的生活情境和实例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课题,如:“小明有苹果和香蕉两种水果,苹果的个数是香蕉的2倍,如果小明吃了3个苹果,那么剩下的苹果和香蕉的个数比是1:2。
请问,小明原来有多少个苹果和香蕉?”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列出方程,如:2x - 3 = x + 2,并让学生思考如何解这个方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解这个方程。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给予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道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简易方程》数学教案设计
![《简易方程》数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771ce07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e0.png)
《简易方程》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简易方程》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简易方程的概念,能够熟练地解简易的一元一次方程。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式学习和实际操作,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解简易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应用等式的性质进行方程变形。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一些简单的实例引入方程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方程是表示数量关系的一种方式。
2. 新知讲解:
(1) 定义方程,强调方程必须包含等号。
(2) 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特点。
(3) 讲解解方程的基本步骤:移项、合并同类项、求解未知数。
3. 实例解析:
分析并解决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解方程的过程。
4. 小组活动:
设计一些解方程的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答。
教师在旁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5. 总结反馈: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自我评价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四、作业布置:
1. 完成课本上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找一些生活中的一元一次方程问题,尝试解决。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我将反思学生对简易方程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解方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在下次教学中做出相应的调整。
人教版数学教材第九册中第四单元简易方程教案设计
![人教版数学教材第九册中第四单元简易方程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3bef11b4b35eefdc8d333a8.png)
我的教学设计XXXXXXXXX中心小学XXX(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教材第九册中第四单元简易方程中的第一小节用字母表示数的第二课时,用字母表示公式这一内容,它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教材对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显得枯燥,而且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有许多知识和规则与原来的认识和习惯不同,而这些知识和规律又是学习方程的主要基础。
2、教学对象分析:五年级的孩子在知识经验与认知水平上都有一定的积累高度,所以在学习本节内容时会觉得枯燥无味,但是凭他们的知识经验积累会很快适应这种由学习数字到学习字母的过渡过程,从而产生新的认识为学习简易方程积累必备的知识经验。
3、教学环境分析:为体现课改精神,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进行自主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的认识。
使学生知道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及读写方法。
2、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学习中的成就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用字母表示公式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1、口述我们学过的用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
2、出示长方形、正方形。
(小黑板)(1)请学生说出这两种图形的名称。
(2)用语言叙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公式。
二、教学实施1、用字母表示公式。
(1)理解字母表示的意思。
通常用S表示面积,用C表示周长,用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和长方形的长,用b表示长方形的宽。
(2)尝试用字母表示这两种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3)指名读公式,老师板书:S长= a·b 或S长= ab C长 = 2( a+b )S正= a·a 或S正= a² C正 = 4a(4)观察用字母表示的公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充分观察、交流后,老师引导学生明确。
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简易方程 教案2 等式的性质(一)
![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简易方程 教案2 等式的性质(一)](https://img.taocdn.com/s3/m/47374d13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eb.png)
2 等式的性质(一)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材53-54页,小电脑的内容,解方程⏹教学提示本课的重点是能解简单的方程,会检验方程的解。
这节课是学生在理解了等式的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解方程的过程。
让学生独立解方程,在小组内交流后,熟悉解方程的过程,极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渗透代数化思想,并通过验算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掌握形如x+a=b、x-a=b的方程的解法,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基本原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练习本⏹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复习引入。
x+5.3=10 15+x=401.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解方程的?学生交流,用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2.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什么问题?学生交流,一要写解,二要注意检验。
设计意图:复习上节所学的知识,为这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探究新知:1. 出示小电脑的问题:X-10=70吗?师:老师给你一个方程,你能求出这个方程的解吗?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
师:你能说说自己是怎么解的吗?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计算。
学生交流: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也就是方程x-10=70的两边同时加上10,抵消掉等式左边的10,这样等式的左边只剩下x。
X-10=70X-10+10=70+10X=80师:你会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吗?学生自主检验,然后交流。
检验:方程左边= X-10=80-10=70=方程右边所以,χ=80是方程X-10=70的解。
2.出示:54页第4题。
提问:你是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的?学生独立完成,先寻找等量关系式,再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
(1)一张桌子的价钱+一把椅子的价钱=一套座椅的价钱(2)西瓜的总数-卖出的个数标准体重=剩下的个数……提问:你们能试着解方程。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走进动物园(简易方程教案)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走进动物园(简易方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ec6712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9c.png)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走进动物园(简易方程教案)第四单元走进动物园——简易方程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研究的。
由研究字母表示数到研究方程,是学生又一次接触初步的代数思想,这既是对所学四则运算意义和数量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又是为今后进一步研究代数知识作准备,在知识上衔接上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解简单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和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能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应用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应用等式的性质,理解和较熟练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
五、教学措施11、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激发学生研究的热情。
2、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自主研究。
3、引导学生转变思维方式。
在此之前,学生解题一般列“算术式”,称为算术法。
本单元首次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这在思维方式上是一个大的转变。
因此,初学方程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实现由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转变。
4、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寻求等量关系,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实例,进行找等量关系的专项练,为列方程解题扫清障碍。
5、注重解决问题策略与方法的指导。
6、捉住关键突出重点。
课时安排:14课时2第1课时课题:喂熊猫——方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科书49-50页教学目标:1、借助天平的均衡道理,相识学会等式的意义。
2、在等式的基础上理解方程的意义及其判断方法。
3、会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透露施展阐发数量关系。
4、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判断方程的方法教学难点:用含未知数的等式表示数量关系。
数学教案-简易方程
![数学教案-简易方程](https://img.taocdn.com/s3/m/b246786c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19.png)
数学教案-简易方程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简易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的解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简易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的解法。
2.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解法,特别是移项和化简。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
2.教学道具:天平、砝码等。
3.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简易方程的概念。
例如:小明体重40千克,小华体重x千克,他们两个人的体重和是多少?让学生尝试用方程表示这个问题。
2.讲解简易方程的概念讲解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讲解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讲解方程的解法:移项、化简、求解。
3.演示方程的解法以具体例子为例,演示方程的解法。
例如:解方程2x+5=17。
步骤一:移项。
将等式两边同时减去5,得到2x=12。
步骤二:化简。
将等式两边同时除以2,得到x=6。
步骤三:求解。
得出方程的解为x=6。
4.练习解方程让学生独立练习解方程,教师巡回指导。
选取一些典型的题目,如:3x-7=11,5x+8=32等。
5.小组讨论(1)如何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有解?(2)如何判断一个方程有唯一解?(3)如何判断一个方程有无穷多解?7.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简易方程的概念、方程的解法以及判断方程解的情况。
8.作业布置(1)练习册第3页第1、2、3题。
(2)思考:如何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五、课后反思1.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在讲解方程解法时,部分学生对于移项和化简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2.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的讨论积极性较高,但部分学生对于方程解的情况判断不够准确,需要加强训练。
3.课后作业的布置要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对简易方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综合练习(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综合练习(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43064362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7a.png)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综合练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方程求解方法;2.通过综合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做题态度。
二、教学过程1. 温故知新首先,让同学们回顾一下前几课所学过的知识:简单方程求解方法以及如何列方程。
再通过例题来巩固。
2. 练习时间接下来将进入综合练习时间。
例题1:公司有35名员工,其中男性占总数的40%。
求公司中女性的人数。
解答:设女性有x人,则男性有35-x人。
由题可得,男性占40%,即:$35 - x = 0.4 \\times 35$化简得:x=21因此,女性的人数是21人。
例题2:把一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字去掉,得到的数字比原来的数字少42。
求原来的数字。
解答:设原来的两位数是ab,则去掉个位数字后得到的数字是10a,原来的数字减去去掉个位数字得到的数字就是42。
即:10a+b−(10a)=42化简得:b=42因此,原来的数字就是a42。
同学们可以在课堂上仿照例题的方式来解答以下几道题目:1.问题:有一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字为2,各位数字之和为4。
求这个数。
2.问题:1个数的百位是2,个位比十位大3,这个数是什么?3.问题:一个4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7,把4个数字位置反转后得到另外一个4位数,这两个数之和为13002。
求这个4位数.4.问题:有一只鸟,它头上有几个狗?(提示:0~9之间的数字)(同时老师将会在课堂上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讲解)3. 总结归纳针对学生在做练习时发现的问题,老师将提出一些总结和归纳,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方程求解和列方程的方法。
三、小结本节课主要让同学们通过练习掌握简单的方程求解方法,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练习题,巩固知识点,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希望同学们可以认真对待每个题目,不断提升自己的做题能力。
《简易方程》教案
![《简易方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71db49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39.png)
《简易方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方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理解等式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解简易方程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方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 等式的概念3. 解简易方程的方法4. 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方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解简易方程的方法,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解含字母的方程,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方程的定义和性质。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方程的解法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运用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将方程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方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方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讲解方程的解法步骤。
3. 讲解等式的概念:强调等式与方程的区别,讲解等式的性质。
4. 解简易方程:引导学生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方法,进行练习。
5. 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展示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进行练习。
7. 布置作业: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方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维过程,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
3. 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提出新的问题解决方案。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购物、计算利息等。
2. 介绍方程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
3. 组织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方程的解法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实例分析: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方程解决。
《简易方程》教案
![《简易方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7ad20d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2e.png)
《简易方程》教案一、谈话引入师: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学习《简易方程》单元的相关知识,课前请同学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回顾整理,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二、汇报交流、复习整理(一)单元知识点梳理师:这是同学整理的结果。
看了他的整理,你知道了什么?预设1:他把这个单元学习的知识按学习的顺序进行整理,还举了例子。
通过他的整理能看出本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
预设2:知道了用字母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预设3:他还整理了用字母表示运算律和计算公式,我想给他补充含有字母的式子书写的要求。
预设4:我们认识了方程,根据等量关系列出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还学习了两条等式的性质,并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然后还学习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学生的交流,结合举例复习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含有字母式子的书写。
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二)沟通知识间联系师:还有同学是这样整理的,你有什么发现?预设:他是画图整理的,不仅整理了知识点,还表示了哪些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
引导学生结合作品交流知识之间的联系。
预设:方程是根据等量关系列出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才能列出方程。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有关系,因为是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会列方程、会解方程,才能列方程解决问题。
小结:在整理和复习的时候,既要关注学习了哪些知识,还要主动的找一找知识间的联系。
师:通过分享同学们的作品,我们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全面的回顾。
看看下面的问题你们能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吗?三、巩固应用,深化理解(一)夯实概念【学习任务一】下面的说法正确吗?正确的话“√”,错误的画“×”。
1.独立完成。
2.交流汇报。
(1)第1题,通过举反例的方法说明说法不正确。
当a=1时,a2<2a;当a=2时,a2=2a。
(2)第2题,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说明说法正确,进一步体会字母和数一样可以计算。
(3)第3题,引导学生交流判断的方法。
简易方程教学
![简易方程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22a0f57b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84.png)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教材简介: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以及简易方程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本单元的内容分为两节,第一节的主要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表示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和数量关系。
第二节的主要内容是方程的意义,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简易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些内容的编排体系如下表。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2、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1.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
2.用好教材资源,适当扩展联系实际的范围。
3.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课时安排:1.用字母表示数3课时2.解简易方程12课时1.用字母表示数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一)教学反思: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系统接触代数知识。
这一单元学生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初中代数知识的学习。
因此,我将其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学习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时反馈出学生C与S不分。
为此,我用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记忆:摸图形的周长时就要用手沿边画一周,所以是C;摸面积是时就要用手把物体的表面全部都摸到,所以是S。
通过这种动作形象记忆法,绝大多数同学能够正确区别这两个字母的含义。
今天十分紧张的在一节课内完成了全部教学内容,但从作业反馈来看却差强人意。
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省略乘号写出各式子问题较大。
如b×1应该简写成b,而学生却常常会写成1b,没想到1乘任何数还得原数;x×x应该简写成x2,可学生却往往习惯于只省略乘号写成xx;(a+b)×2应该简写为2(a+b),而学生却常常会写成(a+b)2,忘记将数字放在字母的前面。
2、作业格式错误。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一)》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6aa0f4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32.png)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一)》教案用字母表示数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与计算公式。
2.初步体会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或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目标:一、情境引入屏幕显示:一条新闻A月6日中午12:00,警方接到110报警电话:在h高速公路上,有x个犯罪嫌疑人驾驶着车牌号为沪B·T0555的出租车,以每小时V千米的速度朝S方向逃跑。
警方快速出击,经过t小时的追捕,将他们成功抓获。
师:在以上的信息中,你看到了哪些新的表述方式?师:根据以上的信息,你认为字母可以表示什么?总结,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以虚拟的新闻为情境,让学生体会用字母可以表示固定的数、地名、方向、时间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引导探究1.字母表示固定的数。
出示3组题。
题目:28+□=127 □=3 6 9 ○ 15 21 △ 27 … ○= △=1 4 a 16 25 b 49 64 81 … a= b=(1)学生独立思考,算出图形或字母表示的数。
(2)小结:这三道题都是用图形或字母表示什么?(用字母表示数)讲述:通过刚才的题目,我们可以发现在数学中经常会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
[设计意图:呈现方式从等式过渡到数列,使学生通过观察不同形式的数学内容,层层深入,步步抽象,使之对用字母表示数从不同方面了解其意义和作用,不断加深用字母表示数的印象。
]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
师:回忆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也是用字母表示的?(1)、复习运算定律。
(2)、尝试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
(3)、自学38页关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之间乘号省写的内容。
a×b=b×a可以写成a·b=b·a或ab=ba3.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计算公式。
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简易方程 教案4 列方程解决问题
![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简易方程 教案4 列方程解决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53aa13e4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eb.png)
4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57-58页,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提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纵观整个五年级教学,解方程是学生学习方程的基础,而列方程解决问题又将是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连接,因此该部分不管是对于数学来讲,还是对于学生来讲,都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学会这部分对于学生继续学习稍复杂的方程又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探索并掌握用形如x±a=b ax=c的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分析、交流与总结的过程,掌握列简单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使学生方程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列出正确的方程,并能解答正确难点理解方程的结构原理,理清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练习本⏹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复习旧知导入解下列方程:3x=9 x-5=15 105÷x=2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小结解方程的注意事项。
师:学习方程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方程来解决问题。
板书:用方程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简单的方程。
,有利于实现知识的迁移,为学习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做好知识的储备。
(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动物园,今天我们一起来观看几种珍稀鸟类(多媒体出示丹顶鹤、白鹭、白天鹅,黑天鹅的照片),师: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预设:(1)有25只丹顶鹤,丹顶鹤比白鹭多9只,我提出的问题是白鹭有多少只?(2)我发现有60只白天鹅,白天鹅的只数是黑天鹅的4倍,我提出的问题是:黑天鹅有多少只?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要求白鹭有多少只?要先弄清楚白鹭与丹顶鹤之间的数量关系,自己独自思考,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我想用算术法解决,师:能具体说一下吗?生:既然知道丹顶鹤有25只,又知道丹顶鹤比白鹭多9只,那用丹顶鹤的只数减去9就是白鹭的只数,列式为:25-9=16(只),所以白鹭的只数为16只师:这个方法不错,还有其它方法吗?生:我想用方程,师:用方程的话,要找到等量关系,谁能分析一下本题的数量关系学生分析的数量关系:(1)白鹭的只数+多的只数=丹顶鹤的只数(2)丹顶鹤的只数-多的只数=白鹭的只数(3)丹顶鹤的只数-白鹤的只数=多的只数师:那等量关系找到了,能列出方程吗?学生独立解决。
小学 五年级 数学 上册 人教版 第四单元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教学参考】
![小学 五年级 数学 上册 人教版 第四单元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教学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95d4c25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42.png)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四单元简易方程—教学设计【教学参考】第(1)课时课时教案方程的意义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学准备: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据实际变换为其它实物)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对,它是天平。
同学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方程的意义》。
二、新知学习: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书:1只空杯子=100克;第二步,往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问:发现了什么?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100克重,现在还需要增加砝码的质量。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杯子和水比200克重。
现在,水有多重,知道吗?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
问: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300.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
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用式子怎样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250。
像这样含有求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对,叫方程。
请大家试着写出一个方程。
2.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认识。
学生试着写出各种各样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三、巩固提升:请学生完成“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
对于不是方程的几个式子要说明其理由。
教学实录:五年级数学第四章——简易方程的教案备课
![教学实录:五年级数学第四章——简易方程的教案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07e075fe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39.png)
教学实录:五年级数学第四章——简易方程的教案备课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简单方程的概念
2.掌握第一元素的基本应用方法
3.学会在合适场合运用方程求解问题
4.提高寻求方法的能力
二、教学形式
通过老师讲解、自主探究、小组讨论、课堂练习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步骤
1.情境导入
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告诉学生方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情形,如解决加减乘除问题的思维方式。
2.授课和演示
老师引导学生了解方程的基本概念,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方程的基本结构和求解的方式。
3.学生自主探究
让学生在小组内自己发现问题,运用刚刚学过的方法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增强寻求方法的能力。
4.学生互动交流
学生按照学习笔记,在小组内交流解题思路和步骤。
减小学生因为思考不全面等问题造成的错误,增强学生辨别问题的能力。
5.防范思维习惯方法的局限
给学生创造不同的场景和条件,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方程解决问题。
在解题过程中提出问题反思,自我批评和改善,及时纠正思维习惯和方法的局限。
四、教学评估
在课堂上适时的开展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对方程解题的方法获得及时的反馈,及时进行补充和完善,并给学生足够的较量去展示自己的成绩。
五、教学反思
本课教案组合灵活,内容全面,设置多样,这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和掌握简单方程的概念和应用方法,也使老师对教学过程中需要改善
的成为更加明显,下一次呢需要更多的细节准备,如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互动交流来改善自己的认识和方法。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教案(4)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教案(4)](https://img.taocdn.com/s3/m/a95276b1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4e.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教案(4)一、教学目标1.了解简易方程的概念。
2.掌握通过多种方式解简易方程的方法。
3.能够独立解决简易方程问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简易方程的意义。
2.掌握基本的简易方程解题方法。
3.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方程的求解过程。
3.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简易方程。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简易方程的相关知识点和例题。
2.板书内容:简易方程的定义、解题步骤等。
3.范例题目:准备一些简易方程的练习题供学生课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过的简易方程知识,复习解简易方程的一般步骤。
第二步:讲解1.讲解简易方程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简易方程。
2.介绍简易方程解题的基本方法,例如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
3.通过范例题目演示解题过程,让学生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技巧。
第三步: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老师可以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四步: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简易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通过简易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步: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过的知识点,强化记忆。
六、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思考如何运用简易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写出思路。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解简单方程的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
祝教学顺利!。
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简易方程 教案1 方程的意义
![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简易方程 教案1 方程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cc055fa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ae.png)
1 方程的意义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49-51页,方程的意义。
◆教学提示教材首先通过天平演示引出等式和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接着通过实例让学生自己写一些方程。
方程的意义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能用一些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为下面的学习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方程的意义,弄清等式与方程两个概念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建构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动手操作、细心观察的学习习惯,发展数学思考、语言描述、概括应用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
难点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学生准备练习本⏹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师:我小时候喜欢玩一种游戏,相信你们也一定玩过。
看--(课件演示两学生玩跷跷板)生:(兴奋地说)跷跷板!师:这个游戏里也含有数学问题。
瞧!他俩为什么不玩了?生1:一边的学生太重,另一边的学生太轻。
生2:两边的同学体重不一样,不能正常玩。
师:如果让你玩,你想怎么玩?为什么?生:我会找一个和我体重一样的同学玩,这样跷跷板就会平衡,玩起来比较轻松。
师:这位同学用了“平衡”一词,说明跷跷板两边的同学体重是一样重,或者说两边的同学体重是相等的。
(板书:平衡、相等)师:受跷跷板平衡的启发,人类很早就发明了称物体质量的天平。
(出示实物天平)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游戏情景引入新课,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诱导”出了“平衡”,为“等式”概念的引入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1.操作天平,体验“平衡”的意义师:看!这就是一台天平。
科学课上见过吧。
谁来说一说天平的使用方法呢?生:一盘内放物品,另一盘放砝码;当天平的指针指在中央时,表示天平平衡;放砝码时要用镊子……师:你的介绍很详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一、本单元知识框架厂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的意义简易方程解方程稍复杂的方程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大约有60%的学生对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的正确率较高,学生对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都理解了。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地找出题目的等量关系,会列方程关会解答方程。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找出题目的等量关系,会列方程关会解答方程。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简易方程1会用字母表示数,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第一课:用字母表示数(一)教学内容:教材P44—P46例1 —例3 做一做,练习十第1 —3题教学目标: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 、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
并能初步应用公式求周长、面积。
3 、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教学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教学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例1(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行图中,数的排列规律。
问:每行图中的数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指名口答)2、学生自己看书解答例1的(2 )、( 3)小题提问请学生思考回答:这几小题中,要求的未知数表示的方法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用一些符号或字母来表示的)师: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
问:你还见过那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女口:扑克牌,行程A B两地,C大调……•二、新授:1、学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例2:(1)学生用文字叙述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运算定律。
(2)如果用字母a、b或c表示几个数,请你用字母表示这个运算定律。
网(3)当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看书45页“用字母表示.............. •”这一段。
(4)你还能用字母表示其它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吗?请学生在草稿本上能写几个写几个,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根据学生写的情况师逐一板书。
(学生在表示时,一定要清楚表示的是哪一个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 x b=b x a 乘法结合律:(a x b) x c=a x (b x c)乘法分配律:(a+b)x c=a x c + b x c减法的性质:a- b —c=a—(b + c)除法的性质:a* b * c=a * (b x c)2、教学字母与字母书写。
引导学生看书P45提问:在这些用字母表示的定律、性质中,哪一个运算符号可以省略不写?是怎样表示的?(请一生板演)a x b=b x a (a x b) x c=a x (b x c)可以写成:a • b=b • a 或ab=ba (a • b) • c=a • (b • c)或(ab) c=a(bc)(a+b)x c=a x c+ b x c可以写成:(a+b) • c=a • c + b • c 或(a+b) c=ac+ bc其它运算符号能省略吗?数字与数字之间的乘号能省略吗?为什么?(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说说)师强调:只有字母与字母、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才可以省略不写。
3、教学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例3(1):师:字母不但可以表示运算定律还可以表示公式、及数量关系。
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你能写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吗?学生先自己试写,然后小组交流,看书讨论。
问:(1)两个相同字母之间的乘号不但可以省略,还可怎样写?怎样读?表示的含义是什么?(2)字母和数字之间的乘号省略后,谁写在前面?师强调:a表示两个a相乘,读作a的平方;2省略数字和字母之间的乘号后,数字一定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4、练习: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x x x m x m 0.1 x 0.1 a x 6 3 x n x x8 a x c教学例3 (2):学生自学并完成相关练习。
两生板演。
师强调书写格式。
三、巩固练习:1、完成做一做1、2题。
要求:第1题在书上完成。
第2题先写出字母公式,再应用公式计算。
2、练习十:第1 - 3题先独立解答后,再集体评议。
四、总结:今天你学到什么知识,你体会到什么?五、作业:《轻松练习》的第28-29页。
教学反思:学生对一个数的平方的书写不是很规范,还有就是数与字母相乘的简写,数字没有写在前面。
第二课时:用字母表示数(二)教学内容:教材P47—P48例4 做一做,练习十第4 —6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 、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
3 、能较熟练地利用公式、常用数量关系求值。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复习。
1、用字母表示数,有哪些好处?但要注意什么?2、用字母a、b、c表示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等。
请学生结合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说说其含义。
3、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b表示宽,写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4、下面各式中,哪些运算符号可以省略?能省略的就省略写出来。
2X 3 a X 7 14 + b a - 7 a x a 5 —x 0.6 x 0.6二、新授。
1、教学例4 (1):(1)引导学生看书提问: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A爸爸比小红大30岁。
B、当小红1岁时,爸爸()岁,……师: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
(2)启发学生: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可让同桌的两个同学小声讨论)结合讨论情况师适时板书:法1 :小红的年龄+ 30岁=爸爸的年龄法2:a+30提问:比一比,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表示方法,为什么?让学生发表各自意见。
在式子a+ 30中,a表示什么?30表示什么?a+ 30表示什么?(a表示小红的年龄,30表示爸爸比小红大的年龄,a+ 30即表示爸爸的年龄) 想一想:a可以是哪些数?a能是200吗?为什么?(3)结合关系式解答:当a = 11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学生把算式和结果填在书上。
2、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运算定律、公式,也可以表示数量。
3、教学例4 (2):引导学生看书讨论:(可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1)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2)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吗?(3)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4 )图中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多少?请小组派代表回答以上问题。
4、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三、巩固练习:1、独立完成P48做一做集体评议。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身高、体重情况,算算自己的标准体重,并讨论:比标准体重轻说明什么?如果比标准体重重,又说明什么?3、独立解答P49第4题做完后在投影仪上展示评议。
(问问字母、式子表示的含义)四、作业:1、独立完成P50第5题2、独立完成P50第6题教学反思:学生对数量关系理解不够,因此对用字母表示数还是不够准确。
第三课时:用字母表示数(三)教学内容:练习课,教材P51 - P52练习十第7- 13题教学目标:1、能较熟练的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2 、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数量。
3 、会利用公式、常用数量关系求值。
教学重、难点:能熟炼地运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填空:(1) a+ a= ( ) a x a=( )(2 )当a=5 时,2a= ( ), a 的平方=( )2、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操,五年级站了x列,平均每列20人,六年级有a人。
说出下面各式所表示的意义:(1)30x (2) 30x+a (3)a —30x3、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
二、综合练习:1、独立解答P51第7题师巡视指导个别学困生。
投影展示,集体评议,注意评讲求值的书写格式。
2、讨论口答P51第8题注意指导学生理解(3)小题,3x表示投中3分球得的总分数。
3、分小组完成P51第9题请几个小组派代表说说式子表示的含义。
4、独立完成P52第10- 12题师注意巡视指导学困生。
三、全课总结:通过练习,你还有什么疑困?你觉得你掌握得比较好的知识是什么?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地方是什么?四、发展练习:1讨论P52第13题请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集体讨论。
2、在下面算式中,a、b、c、s各代表什么数?a b c sx 9s c b a教学反思: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还是不够好。
第四课时方程的意义教学内容:数学书P53-54及“做一做”,练习十一1-3题。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具准备: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据实际变换为其它实物)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对,它是天平。
同学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二、新知学习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书:1只空杯子=100克;第二步,往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问:发现了什么? 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100克重,现在还需要增加砝码的质量。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杯子和水比200克重。
现在,水有多重,知道吗?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
问: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300.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
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用式子怎样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250。
像这样含有求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对,叫方程。
请大家试着写出一个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