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第三次工业革命

合集下载

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了什么

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了什么

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了什么?2011年由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撰写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出版,2012年4月英国《经济学》杂志发表其编辑保罗·麦基里《制造和创新:第三次工业革命》一文,“第三次工业革命”概念不胫而走,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所谓“第三次工业革命”,主要是指上世纪70年代以来以信息和新能源技术创新引领并孕育的新一轮工业革命,不仅包括“制造业数字化革命”,而且包括“能耗互联网革命”,还包括生物电子、新材料和纳米等技术革命。

类似前两次工业革命,随着新技术创新在多产业显现并加速扩散应用,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重新塑造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将给人类社会带来比前两次工业革命更为广泛深远的影响。

从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看,第三次工业革命具有其历史必然性。

它是人类社会解决能源枯竭和严重生态问题的根本出路。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大规模使用化石能源为基础的。

但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资源,经过多年开发利用不仅面临着枯竭,而且已经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因此,新技术革命浪潮应运而生,其核心之一就是要解决资源和能源枯竭及其生态问题,所以有学者甚至认为这次技术革命浪潮是以绿色技术革命为主要特征的。

正是站在这样一个战略制高点上,西方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正在加快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在替代传统能源上已初见成效。

它是信息技术革命和人工智能等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工业化进程看,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是使用机械生产替代人的劳动,降低生产成本,第三次工业革命也不例外。

但与前两次比较,第三次工业革命有一个重大差别,就是用机器替代脑力劳动,并在更大程度上替代体力劳动。

在过去30年里,信息技术革命日益向智能化迈进,机器人在制造业、农业、物流、服务和家务劳动等领域的广泛使用,越来越把人们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可以预见,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革命发展,人类社会将走向智能化。

它是新材料和纳米等技术革命广泛扩散应用的现实后果。

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我国未来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性选择
首先,可再生能源革命或绿色技术革命应该成 为我国未来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性选择。
在过去的十年中,虽然我国工业的信息化水平 不断提高,单位GDP的能源消耗不断下降, 但是能源消耗总量仍然不断上升,能源自给率 大幅度下降,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特别是 今年1月在我国中东部地区130万平方公里发 生的长时期雾霾天气警告我国:可再生能源革 命已刻不容缓!
能源的新格局
在21世纪到来之际,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将实现 在家庭、办公区域以及工厂中自助生产绿色能 源的梦想。
此外,正如人们在互联网上可以任意创建属于 个人的信息并分享一样,任何一个能源生产者 都能够将所生产的能源通过一种外部网格式的 智能型分布式电力系统与他人分享。
原有的纵向权力等级结构正向扁平化 方向发展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支柱:
1、向可再生能源转型; 2、将每一大洲的建筑转化为微型发电厂,以便就地收集可再生
能源; 3、在每一栋建筑物以及基础设施中使用氢和其他存储技术,以
存储间歇式能源; 4、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每一大洲的电力网转化为能源共享网络,
这一共享网络的工作原理类似于互联网(成千上万的建筑物能够 就地生产出少量的能源,这些能源多余的部分既可以被电网回收, 也可以被各大洲之间通过联网而共享); 5、将运输工具转向插电式以及燃料电池动力车,这种电动车所 需要的电可以通过洲与洲之间共享的电网平台进行买卖。
中国的能源潜力应用方向
中国蕴藏了丰富的煤炭和天然气资源,这一诱 惑使中国倾向于更加依赖日渐式微的传统能源。
然而,煤炭和天然气固然令人兴奋,但是相比 于巨量的可再生能源而言,却是如此的苍白无 力。
可以说,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地位正如沙 特在石油产业中的地位一样,中国每平方米的 可再生能源潜力要远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其他国 家。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以及影响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以及影响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其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中部地区,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

随后自英格兰扩散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1.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

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了政治基础。

随后的百年时间内,资产阶级通过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以及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

英国资产阶级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

因此,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地主贵族为了生产肉类和商品粮以供应城市的需要,扩大投资,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同时加速进行圈地。

资产阶级则大力鼓励圈地。

政府通过议会立法使圈地合法化。

地主贵族依靠国家机器,强迫农民服从圈地法案。

农民无力负担圈地费用,或因失去公有地使用权而无法维持生产和生活,被迫出卖土地。

圈地运动配合工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工业原材料,以及能供养更多的非农业人口,虽然产生了许多不公,客观上确实是工业革命的一个必要前提。

此外,工厂手工业的蓬勃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

从15世纪发现新航路起,许多欧洲国家在亚、非、美三洲各自建立殖民地。

至18世纪,这些殖民地不仅为它们提供原料和商品出口市场,还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为了满足因世界贸易所引致的庞大需求,人们便开始采用机器和其他方法来提高产量。

综合以上种种原因,从而引发了工业革命。

1.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技术革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一是蒸汽机的使用,改变了以往的生产只能依赖人力和畜力的局限,为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提供了廉价而充足的动力。

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同义词第三次工业革命一般指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1]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1]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在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2] 第三次科技革命它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贫富差距逐渐拉大,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2]中文名第三次科技革命外文名 The third revolu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设计领域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等兴起地美国标志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等的发明时间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相关人物爱因斯坦、冯·诺伊曼等革命背景新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新科学技术革命,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这次科技革命被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既是由于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也是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对高科技迫切需要的结果。

[1]革命经过重大发明第三次技术革命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领域的重大革命。

空间技术的利用和发展是这次技术革命的一大成果。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空间技术发展的新纪元,也极大地刺激了美国。

1958年,美国也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

【03】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

【03】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

【03】⼈类历史上的三次⼯业⾰命考测点三⼈类历史上的三次⼯业⾰命[考点扫描]1.列举⼯业⾰命中的重⼤发明.2.探讨⼯业⾰命的影响.3.列举第⼆次⼯业⾰命的重⼤事件.4.说出第三次科技⾰命到来的标志.5.概述第三次科技⾰命的影响.[考点详解]⼀.第⼀次⼯业⾰命.⼯业⾰命⼜叫产业⾰命,是指资本主义由⼯场⼿⼯业过渡到⼤机器⽣产,它在⽣产领域和社会关系上引起了根本性变化,18世纪60年代⾸先发⽣在英国,是从发明和使⽤机器开始的,到19世纪上半期,机器本⾝也⽤机器来⽣产,标志着⼯业⾰命的完成,英国之后,法、美等欧美各国也相继进⾏了⼯业⾰命。

1.英国最先发⽣⼯业⾰命的有利条件:(1)雄厚的资本,(2)充⾜的劳动⼒,(3)丰富的资源和原料,(4)海外贸易的迫切需要.其前提条件是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导致英国⼯业⾰命产⽣的直接原因是⼯场⼿⼯业⽆法满⾜不断扩⼤的市场需要.英国⼯业⾰命开始的标志是⽡特改良蒸汽机,它的投⼊使⽤使⼈类进⼊了“蒸汽时代"。

2.⼯业⾰命的⼤致发展过程是:(1)棉纺织机械的发明和改进,(2)改良蒸汽机,(3)冶⾦,采矿部门采⽤机器⽣产和蒸汽作动⼒,(4)交通运输⾰新。

3.⼯业⾰命中的重⼤发明:(1)1785年英国机械师⽡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2)1807年美国⼈富尔顿制成第⼀艘汽船,1819年⼀艘美国轮船成功地横渡⼤西洋,(3)英国⼯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车机车.⼯业⾰命中⾄关重要的⼀环是⽡特制成改良蒸汽机4.⼯业⾰命的影响⼯业⾰命不仅是⼀次技术⾰命,也是⼀场深刻的社会变⾰,对我们⼈类社会的各⽅各⾯都产⽣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A 这次⼯业⾰命创造了巨⼤的⽣产⼒,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B 使社会⽇益分裂为⼆⼤直接对⽴的阶级:⼯业资产阶级和⼯业⽆产阶级, C 也改变了世界的⾯貌,使东⽅从属于西⽅.D 使世界⽇益成为⼀个彼此联系不可分开的整体.⼆.第⼆次⼯业⾰命1.第⼆⼯业⾰命是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当时科学技术主要集中表现为以下三个⽅⾯: (1)新能源的发展和利⽤.(2) 内燃机和新交通⼯具创制.(3)新通讯的发明,特别是新能源电⼒的⼴泛应⽤使⼈类进⼊了: “电⽓时代", 电⼒的⼴泛应⽤是第⼆次⼯业⾰命的显著特点。

三次工业革命归纳

三次工业革命归纳
对生产生活影响(科技是双刃剑)
汽船和火车扩大了人类活动范围,方便了人们出行、运输等生活。但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
电灯带来光明、飞机和汽车方便人们出行。都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但也带来环境污染、交通事故
可利用网络学习、发邮件、聊天等.但网络使不健康内容更易传播,部分青少年网络成瘾影响了身心健康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推动
主要内容/主要发明家及成就
①工业革命开始标志: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②1783年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③交通运输:1807年美国富尔敦发明汽船.1814年英国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火车
①发明大王美国人爱迪生1879年发明电灯,
②1885年德国卡尔·本茨制成第一辆汽油内燃机的汽车。
③1903美国人莱特兄弟制成第一架飞机
1945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网络诞生. 1996年第一只克隆羊诞生. 2003年中国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
交通工具信息工具
汽船、火车(蒸汽机车)
汽车、飞机
/有线电话、电报
宇宙飞船、航天飞机
电子计算机互联网
动力(机)
珍妮机(人力)→水力织布机(水力)→蒸汽机(蒸汽)
三次工业革命
名称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开始-完成时间
18世纪60年代开始-
19世纪上半期完成
19世纪末开始-
20世纪初完成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
主要标志/核心
以蒸汽机的发明及广泛使用为标志
以电力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
以电子计算机(核心)、原子能、空间技术应用为标志
理论基础
牛顿的力学
汽车飞机的动力机是内燃机;电灯动力机是发电机,动力是电力

「历史学习」一张图看懂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

「历史学习」一张图看懂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

「历史学习」一张图看懂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

工业革命早期,人们被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人们从农庄搬到城市,全家大半生都在工厂工作。

工业化及其随同的变化提高了世界多数人们的生活标准。

较之过去,有更多的货物可以供用,成本也较低廉。

工业化也改变了政府。

许多国家推行帝国主义以支配各种原料和市场,进而支持工业的发展。

工业工人(无产阶级)学会了组织与谈判的技术。

因此,民主的进程加速,因为工人要求对于社会的管理,有更多的发言权。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中期,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变革,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这场革命是以发明、改进和使用机器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

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

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在这一时期里,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工业重心由轻纺工业转为重工业,出现了电气、化学、石油等新兴工业部门。

由于19世纪70年代以后发电机、电动机相继发明,远距离输电技术的出现,电气工业迅速发展起来,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内燃机的出现及90年代以后的广泛应用,为汽车和飞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也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

化学工业是这一时期新出现的工业部门,从80年代起,人们开始从煤炭中提炼氨、苯、人造燃料等化学产品,塑料、绝缘物质、人造纤维、无烟火药也相继发明并投入了生产和使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更新换代,人们越来越注重工业革命的改革和发展,而以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系为切入点,可以更好地解释其变革和影响。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主要包括钢铁、汽车、电力、化学和石油等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这标志着从机械时代向化学时代的转变,对于现代工业的底层结构和根本性质的改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钢铁和石油的开采和生产将人们从煤和木材的依赖向更广泛、更广泛的资源方向转移。

同时,汽车和电力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更迅速、更便捷地进行交通和通讯,进一步增加了产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

二、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始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是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以及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兴起。

这是一个互联网和电脑化的时代,对于经济结构和社会变革具有极大的推动力。

信息技术不仅使得信息传递变得更加快捷和便捷,也促进了新产业的生长和新技术的引入。

同时,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了一个新的产业领域和发展方向,为全球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在许多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但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其中最显著的相似之处是他们都是以技术和创新为主导的工业转型和社会变革。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械化、化学和能源及交通的发展,以及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计算机技术、通讯和可再生能源的兴起,都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进一步挖掘生产力潜力,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

此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之间的联系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科技链的延伸。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发生在制造业,而第三次工业革命主要发生在信息和电子技术领域。

两者的差异在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人们与信息科技的互动置于经济和生活的核心。

因此,可以将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视为科技链中不同环节的延伸。

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机械化,即机器生产普遍取代手工劳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气化,即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自动化(数字化),即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兴起;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智能化(信息化),即信息技术的升级创新与应用。

从18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以18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

这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以机器大工作代替工场手工业,使人类进入机器时代。

第二次科技革命,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它把社会的工业化提高到一个崭新阶段,使社会生产力进入电力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中期,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

人类面临的这一新科技革命,将使世界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它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为前沿,以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应用为特征,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信息时代。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互联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工业一体化为代表,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无人控制技术,量子信息技术为主的全新技术革命。

这是一场全新的绿色工业革命,它的实质和特征,就是大幅度地提高资源生产率,经济增长与不可再生资源要素全面脱钩,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脱钩。

以历史视角观察,用工业化的角度观察,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即绿色革命已经来临。

绿色工业革命的目标首先是实现碳排放的“脱钩”,这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促使已有的“黑色”或“褐色”能源“绿化”,即采用能耗更低、更清洁的方式使用化石能源,使单位能耗的污染强度下降;二是促使化石能源的使用与经济产出之间“脱钩”,尽量减少化石能源在经济生产和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三是促进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的大幅上升,并促进这类能源的利用最终占据主导地位。

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机械化,即机器生产普遍取代手工劳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气化,即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自动化(数字化),即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兴起;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智能化(信息化),即信息技术的升级创新与应用。

从18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以18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

这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以机器大工作代替工场手工业,使人类进入机器时代。

第二次科技革命,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它把社会的工业化提高到一个崭新阶段,使社会生产力进入电力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中期,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

人类面临的这一新科技革命,将使世界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它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为前沿,以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应用为特征,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信息时代。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互联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工业一体化为代表,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无人控制技术,量子信息技术为主的全新技术革命。

这是一场全新的绿色工业革命,它的实质和特征,就是大幅度地提高资源生产率,经济增长与不可再生资源要素全面脱钩,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脱钩。

以历史视角观察,用工业化的角度观察,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即绿色革命已经来临。

绿色工业革命的目标首先是实现碳排放的“脱钩”,这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促使已有的“黑色”或“褐色”能源“绿化”,即采用能耗更低、更清洁的方式使用化石能源,使单位能耗的污染强度下降;二是促使化石能源的使用与经济产出之间“脱钩”,尽量减少化石能源在经济生产和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三是促进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的大幅上升,并促进这类能源的利用最终占据主导地位。

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指的是从1970年代到现在的工业化发展阶段,也被称为“数字化革命”或“智能化革命”。

它涉及了经济、技术、文化、社会等多重变革,被认为是对21世纪经济发展最重要
的支柱。

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突破,使受其影响的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可以说是在经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业界最显著变化之一。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信息技术、精细化生产、全球化。

从信息技术方面来讲,第三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大量的高科技信息技术的开发,如:计算机、网络技术、无线通讯、数据库技术等,这些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企业的经营模式,带动了企业的发展。

其次,精细化生产的普及也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特征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大量使用,实体企业可以通过虚拟管理、精准销售、精细生产及质量控制等来提高效率,以抢占市场份额。

因此,企业可以不断改进其各项管理活动,以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实现精益生产。

最后是全球化,全球化主要指企业和国家之间的市场进程,意味着企业可以实现跨国界的经营,经济从国内向国际范围扩散,企业可以更好的运用资源,更加有效的经营。

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跨国公司能够更快的利用网络实现跨国贸易、消费、资金流等,实现快速增长。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出现使得工业发展变得更加快速,把人类社会推向更高的发展水平。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对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影响,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胜出,必须将信息技术、精细化生产和全球化相结合,不断开发更加高效的生产工艺,把握机遇,运用技术的优势,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机械化,即机器生产普遍取代手工劳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气化,即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自动化(数字化),即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兴起;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智能化(信息化),即信息技术的升级创新与应用。

从18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以18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

这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以机器大工作代替工场手工业,使人类进入机器时代。

第二次科技革命,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它把社会的工业化提高到一个崭新阶段,使社会生产力进入电力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中期,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

人类面临的这一新科技革命,将使世界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它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为前沿,以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应用为特征,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信息时代。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互联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工业一体化为代表,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无人控制技术,量子信息技术为主的全新技术革命。

这是一场全新的绿色工业革命,它的实质和特征,就是大幅度地提高资源生产率,经济增长与不可再生资源要素全面脱钩,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脱钩。

以历史视角观察,用工业化的角度观察,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即绿色革命已经来临。

绿色工业革命的目标首先是实现碳排放的“脱钩”,这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促使已有的“黑色”或“褐色”能源“绿化”,即采用能耗更低、更清洁的方式使用化石能源,使单位能耗的污染强度下降;二是促使化石能源的使用与经济产出之间“脱钩”,尽量减少化石能源在经济生产和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三是促进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的大幅上升,并促进这类能源的利用最终占据主导地位。

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是指当今时代各国在经济发展中发生的巨大创新运动。

俗称“互联网+”,它是基于“网络+”技术、信息智能化、“物联网”技术将人、物、服务和信息相互融合连接起来,成为一个协同网络系统的技术运用。

它涉及许多新技术,如工业
4.0、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
AR/VR、机器人等。

它的发展是由网络的发展所带来的经济
变革和社会进步。

目前,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影响世界各个行业,使得各种新技术和新服务不断推出,并且有助于改善传统行业的创新性和竞争力。

例如,第三次工业革命为全球范围内的制造及服务行业带来了重大的改变。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有助于加强制造业的高效节约,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延迟和损耗,改善产品的质量,有效利用生产资源,并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体验。

第三次工业革命还有利于提高服务行业的专业性和创新性,加快服务行业的发展,满足消费者更多样化的需求,提高服务行业的竞争力。

此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第三次工业革命技术进行自动化创新。

他们把数字和机器学习技术应用于财务管理、资源管理和流程管理等方面,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升级,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综上所述,第三次工业革命旨在实现制造业的自动化升级,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结合,改善制造业的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制造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可以扩展到更多行业,为世界经济带来更多可能性。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比较内容
第一次(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
第二次(电力革命)
第三次(新的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七八十年代
20世纪四十年代
前提
资本主义代议制在英国的确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
二战后资本主义推行福利制度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局稳定
生产力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新中国的科技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密切相关。中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国家主权独立是发展经济、科技的必要前提;认清国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发展经济、科技的保证;要坚持改革开放、科教兴国的方针政策。
科学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新能技术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技术革命群体化、科学技术社会化、发展进程高速化
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产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理论基础
牛顿的力学
法拉第的电磁学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能源
煤炭
电力、石油
核能
实质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电气化发展到自动化、智能化进入ຫໍສະໝຸດ 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知识信息时代
交通工具
汽船、火车(蒸汽机车)

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又称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一个多技术、多领域、多国家的发展过程,其核心在于科技信息领域的创新。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机技术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力技术相比,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更为深远和广泛。

这次革命的时间跨度主要是20世纪40至50年代,并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以美国为代表。

其科技成就包括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分子生物学以及遗传工程等领域的重大突破。

例如,1945年美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54年苏联建立了第一座核电站,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1969年美国实现了阿波罗11号登月等。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在于它是在科学实验和理论知识突破的基础上,将理论上升为实践并实现日常应用。

此外,与之前的工业革命相比,它更多地依赖于多方面、多专业的协同推动创新,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与合作共同推动了科学技术向全面方向发展。

对于人类社会,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还深刻影响了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生活体验方面。

空间技术的开创使人类探索太空从梦想变为现实,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跃也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

此外,第三次工业革命还对社会和产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方面。

互联网技术促进了民众的诉求多元化和复杂化,推动了大量准公共知识平台的建立,提高了人们的知识水平和民主意识。

同时,市场需求也变得更加个性化、定制化和多元化,创业环境更为有利,商业精神快速成长。

传媒业、能源业、金融业和零售业等行业也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总的来说,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技术和社会变革,其深远的意义和影响正在不断地显现和扩展。

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和意义【最新】

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和意义【最新】
4.第三次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美国
①技术条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取得胜利,美国积极研制新式武器。如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电子计算机等。这些都对战后科技革命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科学理论出现的重大突破,也是其技术基础,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②物质条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加强以及美国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优越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国内市场广大,有利于规模生产。③制度条件——美国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宪政国家。社会政治的相对稳定,是其政治保障。④文化条件——美国人来自世界各地,融合了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特别是在二战中,利用战争的交往形式,争夺到最多的科技人才,带动本国人才的培养。二次大战前后涌入一批优秀欧洲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冯·诺伊曼等。⑤二战后以来,美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积极采取措施推动科技事业的发展,直接促成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在美国兴起。5.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深远影响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前提条件:①二战结束,世界局势的相对安定。②电子科学理论出现突破,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③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学技术迫切需要的结果。发展特征:①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没,使科研探索领域不断开阔。③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另一方面,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④军事技术率先突破,而后带动民用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特征。
(1)第一次科技革命,既是一次生产力的巨大变革,又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生产力上:改变了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也改变了产业结构。①工业革命由手工操作向大机器生产过渡。②手工工场被新兴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所取代。③纺织、冶金、采煤、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资本主义工业的五大支柱。社会变革上:①引起了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变。物质产品的丰富,社会条件的改良与生产力发展的巨大要求使英国人口呈现出了爆炸性的增长。与此同时,英国社会的流动性也随着工业化特别是交通运输业的发达而大大加速了,导致英国工业经济中心的扩散和城市化的浪潮。②引起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人运动兴起。③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新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确立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确立,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拓展殖民地,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另一方面,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猛烈地冲击着这些地区的旧思想和旧制度。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④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自由主义改革的高潮,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强大,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科学认识与战略思考按语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如何走出危机实现复苏就成为全球性的争论,为此也引发了国外诸多学者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讨论。

第三次工业革命不同于18世纪后半叶以英国纺织机械化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以20世纪初福特汽车公司大规模生产流水线诞生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它以数字化制造及新型材料应用为代表,建立在互联网和新材料、新能源相结合的基础上,将使全球技术要素和市场要素配置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也将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个性化制造的崭新时代。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实质是内涵丰富的、多层次的,是已经发生突破但仍处于演进中的工业系统变革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不能简单理解为由3D打印、计算机模拟等个别新的制造技术和设备的出现和应用引起的整个工业系统的突变,其实质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多层次的,是已经发生突破但仍处于演进中的工业系统变革。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突破性表现在已形成了一个“多维、立体”的新生产制造技术体系及技术经济范式。

这个体系的底层是高效能运算、超级宽带、激光粘结、新材料等“通用技术”,中层是以人工智能、数字制造、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制造技术和工具,高层是应用了前述新的通用技术和制造技术的大规模生产系统、柔性制造系统和可重构生产系统。

这个体系的有效运行形成了全球化生产、个性化制造、社会化制造等新的技术经济范式。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演进性表现在这场变革还处于“梯度、渐次”推进过程中。

例如,高效能运算、虚拟设计与制造是近期跨国公司加速推进、应用的先进制造技术,3D打印技术的发展处于由传统日用消费品、医疗器械向汽车、航空等新领域快速渗透的阶段,而可重构生产系统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先进工业国家为迎接全球制造和个性制造、为解决大规模定制系统无法很好地解决产品成本和产品多样性、产品性能之间冲突所做的战略性技术准备,目前仍然处于科学研究和概念设计的阶段。

国外的科学家、未来学家和媒体之所以在今天大肆宣扬“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念,并不是因为前面提到的基础制造技术刚刚出现,事实上,这些基础制造技术的发明和工业应用大多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而是由于经过了长期的科学探索和技术积累,这些基础技术的技术成熟度和经济成本已经达到了使其在制造领域进行较大规模应用和推广的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第三次工业革命
高中课本:“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这次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然而,曾担任过前欧盟委员会主席罗马诺·普罗迪顾问的美国趋势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在接受采访的开始就说:“高中课本上的概念大错特错。


在他看来真正的工业革命包含两个同时存在、互相影响的因素:能源革命和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

能源的革命会改变人类生产生活聚存的方式,而人类聚存方式的改变必然会带来信息交流和传播方式的革命。

里夫金如此颠覆性的定义方式,决定了课本上所学的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概念也需修改: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水力灌溉系统、人类聚居村落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最好的例证就是中国的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发掘、城市的形成和印刷出版、系统化教育以及电报电视网络媒体的出现。

而里夫金之所以提出第三次工业革命必须出现也是建立在能源危机和信息危机两个层面。

为壳牌工作的地球物理学家金·哈伯特曾在20世纪50年代预测,大约在2025年至2035年间,“全球石油产量峰值”会在“哈伯特曲线”上达到顶峰极限。

而国际能源署在《2010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中写道,这个峰值(日产7000万桶)在2006年就已经达到了,从此之后能源开采会日益困难、成本提高,全球经济震荡。

经济衰退在2008年到来。

建立在能源集中垄断之上的生活方式和信息交流方式也在发生着调整危机,电话、广播和电视的通讯技术孕育于能源集中的体制中与垄断商业的基本结构相互依存,公立的系统化教育更是由上而下地知识灌输,这样的知识信息系统也正在受到社交网络等媒体“信息扁平化”的挑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阿拉伯之春”,国家权力下个人意识的深度觉醒。

我问了里夫金一个在他书中未曾提及的“敏感”话题:如果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社会性的革命相伴随,那么深植于国家垄断、资本垄断的能源体系、信息体系如果要发生变革,怎能不带来政治和社会的暴力革命?
里夫金显然更相信如果他的书《第三次工业革命》能够带来国家层面的、国家联合体层面(欧盟、联合国)的意识转变,国家和国家联合体应该会选择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不会被动地应对。

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一个笃信权力扁平化的社会主义自由派。

他相信“经济是一种有关信任的游戏。

虽然人们通常认为商业交往是靠真金白银来维持,现实的股票金融系统却总是以一种公众的信任作
为依托来运作”。

与其说《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一本有关风能、太阳能、氢燃料储存、插电式电动车的科技书,或者说关于新能源经济和能源互联网的经济书,不如说它是探讨建立另外一种“信仰”的可能——让地球和人类都享受到绿色的正面能量——带领人类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后碳时代的实用经济计划。

里夫金说随着技术的突破和更多采用新技术的规模经济,2012年光伏发电的成本可以降低至与化石发电价格相当,传统石油能源的开采因为越来越依赖水下钻井在近海大陆架上的开发,导致成本上涨。

清洁能源是必然的选择。

我插了一句:“应该还感谢中国政府对太阳能产业的补贴和中国光伏产品制造业的廉价劳动力吧。

但美国政府仍然增加了反补贴、反倾销税,这都不利于清洁能源的利用。

”他无奈地停了一秒,开始阐述,为什么奥巴马总统不懂得第三次工业革命,而对核电、离岸石油的开采更感兴趣。

即使批准了绿色经济复苏计划,他批准的太阳能、风能、页岩、地热等等项目,也是让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延续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惯有的体制中——集中管理、统一分配。

如果把无数建筑大楼改造成为小型发电厂(无论该地区是富有风能还是太阳能),只需给屋顶装上太阳能板、小型风轮发电机,多余的电力利用氢储存就能输送回智能电网。

这样一个双向输送的电力网只需将美国西南部地区2.5%的太阳照射转化成电能,就足够美国全国的用电量。

但问题在于假使建立集中式的智能电网,住户和商业用户能够通过智能仪表和传感器实现电网数字化,谁拥有实时电流监控
的远程信息数据?国家还如何垄断电网?里夫金很认真地和我谈起放弃传统的集权式电力输送和供给控制,将数以千计的小型能源生产者纳入智能电网,让更多的竞争者分享信息能源网络的数据、参与输电基础设施与供给业务的市场结构势在必行,这也是社会权力扁平化的必然趋势。

我知道,在这个问题上里夫金用学者的智慧打了个太极,逻辑上进行了一次倒因为果的论证。

不可否认的是,里夫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绝非理想性想象。

2009年来自世界各地的前沿公司,IBM、飞利浦、施耐德、通用电气、西门子……把西班牙圣安东尼市规划成第一个后碳经济城市,之后有摩纳哥公国制定的总体规划,为罗马市、荷兰乌特勒支省制定城市规划,再后来有世界闻名的IBM设计服务的里约热内卢智能城市……IBM在智能电网的建设方面已经提出了分别针对美国和欧洲的改良创新模型,已经为欧盟提供分布式智能效用网络的技术支持。

按照里夫金的想法,他认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因为能源的集中带来了国家市场和民族国家政府的形成。

而第三次工业革命,能源的分散将会带来通信媒体、基础结构超越地理疆界的“洲际化”,正如互联网将人类连接到一个分散、合作式的虚拟空间里一样,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人类连接到一个与其平行的泛大陆政治空间中——分散的、合作式的、网络化的。

他谈起了欧盟、东盟,尤其是非洲联盟与欧洲正在商讨的“沙漠计划”——在非洲的大片沙漠上大规模投资开发太阳能发电站、氢存储和电力输送产业。

到2050年,“沙漠计划”输送的电力将能满足欧洲15%的用电需求,而非洲当地的相关产业的知识
技术引进、工作机会的增加也将使非洲受益。

里夫金说,如果中国和印度开放边界,允许相邻国家快速发展共享电网,中国将在不远的将来很快超越欧盟的某些技术领域,成为可再生能源科技的先驱国家——建设零排放的绿色能源建筑、发展氢存储、建设智能电网、生产插电式交通工具。

对于“沙漠计划”,我的回应是“这难道不是‘生态殖民’?”里夫金说:“年轻人,不要这么悲观和消极。

当洲际时代到来,现实的国际关系将从地缘政治转变为生物圈政治。

因为所有的人都应该知道,这个星球上生存的不只有人类,而人类的发展正在以无数微妙的方式通过反馈回路摧毁这个星球。


里夫金一直强调自己是二战后出生的老人家,在自己的认知中知识和信息体系只可能是中心垄断的,只可能是由上至下垂直传递的,而“你们”生活和出生在网络时代拥抱各种平等的信息,是多么的幸运。

里夫金想打开一扇窗,并想象了外面的风景,窗外的世界究竟是何模样或许真的需要走出去创造——“你们不要再犯一次我们这个世代的美国人犯过的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