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日积月累《蝉》教学课件(部编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借助秋风的传送,有了秋风的吹动,才有了蝉 声的远传,而诗人却独具匠心,他强调这声音的远传是由于“居高”的缘故。这 里所说的“居高”不仅仅指身体栖息在高处,还蕴含着一层更深的意义,品行也 要处在一定的高度。这两句话的弦外之音是说:做官做人都应该立身高处,德行 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得以远播。而声名之所以远播完全是人格美的力量,
写作背景:受太宗知遇之恩而作
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 —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
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 况的意味 。
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 品格。”(《唐诗别裁》)
一读诗歌,读准诗词
1.注意字音及节奏。 2.从形式(体例)上判断诗歌的类型。
《蝉》 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三读诗歌,赏析诗歌
托物言志、借景抒
情、动静结合、虚
4.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实相生、借古抒怀、 以动衬静、以乐景
✓ 托物言志
写哀情……
5.学习了这首诗,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 我们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让自己成为 一个品格高洁的人。
四读诗歌,总结诗歌
• 内容: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 露水,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的 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 手法:比兴、托物言志 • 情感:讴歌了蝉的高洁品格,抒发了作者追求心地
纯洁的胸怀。阐明了一个道理: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
巩固拓展
• 文中的蝉带有什么样的喻意?
喻指清高尊贵的人。
• 你能读出诗中“高”字的几重含义?
两层含义: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 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以之比人, 不光是 地位高,品格也高。
新沟精华学堂
Jinghua Education
五年级上学期语文园地一
《蝉》【唐】虞世南
授课:湛老师
学习目标
1.流利地诵读诗歌。 2.理解诗意。 3.体会作者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 4.背诵、默写诗歌。
交流感知
会读会写下列生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蝉( chán)緌( ruí) 桐( tóng)
jí 狼藉 藉
jiè慰藉
作者与写作背景
虞世南(558~638)唐初书法家、文学家。字伯施,越州 余姚(今属浙江)人。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人称虞 永兴。能文辞,工书法,亲承王羲之七代孙僧智永传授, 继承了二王(羲之、献之)的书法传统,外柔内刚,笔致 圆融遒丽,与欧阳询、禇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书法 家。正书碑刻有《孔子庙堂碑》。诗多应制之作,文辞典 丽。编有《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
绝不是通过依附于别人,见风使舵,或是借助什么权势、关 系、捧场等形式 就能够得到的。
三读诗歌,赏析诗歌
1.一、二句从哪些方面写了蝉的特点?有什么 作用?
• 从蝉的形状、食性和声音写了蝉的特点。 • 运用比兴的手法暗示自己身份高贵和品格高洁。
比兴手法
• “比兴”本来包含“比”和“兴”两种修辞手法,但 人们谈论古典诗歌和民歌时常“比兴”连及,当以 “兴”为主,兼有比喻作用,有时即指“起兴”一法。 由于“起兴”具有引发、联想等作用,故常置于篇章 的开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比方 。 兴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借物咏物
二读诗歌,理解诗意
垂緌饮清露
• “緌”是古代身份较高的人系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 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帽带。
• 清露 :纯净的露水,古人认为蝉栖身高树,只喝清洁的露 水
翻译: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吮吸着清澈 甘甜的露水 。
二读诗歌,理解诗意
流响出疏桐
• 流响:指接连不断的蝉鸣声
翻译:连绵不绝的蝉鸣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 传出。
三读诗歌,赏析诗歌
2.联系全诗说说居高声自远中“高”的含义。 高: ①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 ②指品格高洁
三读诗歌,赏析诗歌
3.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体现了作者 的什么情怀?
✓ 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 ✓ 作者认为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借助外
力,自能声名远播。强调人格的力量。 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格的热情赞颂。
• 作者借本诗抒发何种议论?
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明远播。
谢谢收听!
新沟精华学堂
Jinghua Education
二读诗歌,理解诗意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居高:指栖息在高处,语意双关。 • 藉:凭借
翻译: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 而不是依靠秋风。
第三、四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写蝉声 远传的原因,暗写人美名远播的原因,是全篇比兴寄托的 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 论。
• 第二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远传。
• 梧桐是一种枝干很高大的树,古人认为这种树很高贵,是凤凰经 常栖息的地方,在形容梧桐时又用了一个“疏”字,更让人想象得 出梧桐树枝干的高挺清拔,这句话点出梧桐树高高的枝头,是蝉 “居高”的位置,得出那蝉声是悦耳动听的,是持续的、不停止的; 诗人运用了“流”字与“出”字,又使蝉声传送的过程形象化,仿 佛让人感觉到那声音象是一泓泉水在梧桐枝叶之间瞬间猛地喷发而 出,从力度和响度上创造一种可感性极强的感觉。虽然这一句只写 声,但似乎可以超越声音让人看到人格化了的蝉的那种站在高处, 清俊飘逸的形象,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 发挥才让人觉得字字有根 。
写作背景:受太宗知遇之恩而作
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 —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
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 况的意味 。
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 品格。”(《唐诗别裁》)
一读诗歌,读准诗词
1.注意字音及节奏。 2.从形式(体例)上判断诗歌的类型。
《蝉》 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三读诗歌,赏析诗歌
托物言志、借景抒
情、动静结合、虚
4.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实相生、借古抒怀、 以动衬静、以乐景
✓ 托物言志
写哀情……
5.学习了这首诗,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 我们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让自己成为 一个品格高洁的人。
四读诗歌,总结诗歌
• 内容: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 露水,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的 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 手法:比兴、托物言志 • 情感:讴歌了蝉的高洁品格,抒发了作者追求心地
纯洁的胸怀。阐明了一个道理: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
巩固拓展
• 文中的蝉带有什么样的喻意?
喻指清高尊贵的人。
• 你能读出诗中“高”字的几重含义?
两层含义: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 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以之比人, 不光是 地位高,品格也高。
新沟精华学堂
Jinghua Education
五年级上学期语文园地一
《蝉》【唐】虞世南
授课:湛老师
学习目标
1.流利地诵读诗歌。 2.理解诗意。 3.体会作者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 4.背诵、默写诗歌。
交流感知
会读会写下列生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蝉( chán)緌( ruí) 桐( tóng)
jí 狼藉 藉
jiè慰藉
作者与写作背景
虞世南(558~638)唐初书法家、文学家。字伯施,越州 余姚(今属浙江)人。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人称虞 永兴。能文辞,工书法,亲承王羲之七代孙僧智永传授, 继承了二王(羲之、献之)的书法传统,外柔内刚,笔致 圆融遒丽,与欧阳询、禇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书法 家。正书碑刻有《孔子庙堂碑》。诗多应制之作,文辞典 丽。编有《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
绝不是通过依附于别人,见风使舵,或是借助什么权势、关 系、捧场等形式 就能够得到的。
三读诗歌,赏析诗歌
1.一、二句从哪些方面写了蝉的特点?有什么 作用?
• 从蝉的形状、食性和声音写了蝉的特点。 • 运用比兴的手法暗示自己身份高贵和品格高洁。
比兴手法
• “比兴”本来包含“比”和“兴”两种修辞手法,但 人们谈论古典诗歌和民歌时常“比兴”连及,当以 “兴”为主,兼有比喻作用,有时即指“起兴”一法。 由于“起兴”具有引发、联想等作用,故常置于篇章 的开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比方 。 兴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借物咏物
二读诗歌,理解诗意
垂緌饮清露
• “緌”是古代身份较高的人系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 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帽带。
• 清露 :纯净的露水,古人认为蝉栖身高树,只喝清洁的露 水
翻译: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吮吸着清澈 甘甜的露水 。
二读诗歌,理解诗意
流响出疏桐
• 流响:指接连不断的蝉鸣声
翻译:连绵不绝的蝉鸣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 传出。
三读诗歌,赏析诗歌
2.联系全诗说说居高声自远中“高”的含义。 高: ①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 ②指品格高洁
三读诗歌,赏析诗歌
3.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体现了作者 的什么情怀?
✓ 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 ✓ 作者认为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借助外
力,自能声名远播。强调人格的力量。 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格的热情赞颂。
• 作者借本诗抒发何种议论?
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明远播。
谢谢收听!
新沟精华学堂
Jinghua Education
二读诗歌,理解诗意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居高:指栖息在高处,语意双关。 • 藉:凭借
翻译: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 而不是依靠秋风。
第三、四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写蝉声 远传的原因,暗写人美名远播的原因,是全篇比兴寄托的 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 论。
• 第二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远传。
• 梧桐是一种枝干很高大的树,古人认为这种树很高贵,是凤凰经 常栖息的地方,在形容梧桐时又用了一个“疏”字,更让人想象得 出梧桐树枝干的高挺清拔,这句话点出梧桐树高高的枝头,是蝉 “居高”的位置,得出那蝉声是悦耳动听的,是持续的、不停止的; 诗人运用了“流”字与“出”字,又使蝉声传送的过程形象化,仿 佛让人感觉到那声音象是一泓泉水在梧桐枝叶之间瞬间猛地喷发而 出,从力度和响度上创造一种可感性极强的感觉。虽然这一句只写 声,但似乎可以超越声音让人看到人格化了的蝉的那种站在高处, 清俊飘逸的形象,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 发挥才让人觉得字字有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