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药资源学教学大纲
大学教学大纲_中药资源学

《中药资源学》教学大纲resources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第一部分大纲说明课程代码:S0912开课时间:第二学期总学时数:36学时开课部门:教学实验中心、生药教研室授课对象:硕士生考核方式:开卷考试40%,研究报告30%,平时成绩30%预修课程:药用植物学或中药学主讲教师:可燕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周秀佳,《中药资源学---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参考资料:张荣汉,《中药资源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年版。
郑汉臣,《生药资源学》,上海: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王文全,《中药资源学》,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年版。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教学的任务和目的:中药资源学是一门多学科、跨学科性质的新兴边缘学科,也是一门中药学与资源学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其主要研究内容为中药资源的种类、数量、地理分布、时空变化、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不断增加,许多药用动植物资源面临日益减少乃至濒危的境地,本科程开设目标在于让更多的中医药研究及从业者了解中药资源的现状,更好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药用资源。
第一章绪论1.主要内容介绍中药资源学的概念、中药资源学的意义,中药资源学的发展历史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2.教学要求了解中药资源学的概念、意义、发展历史及其主要研内容,明晰中药资源学教学目标。
第二章中药资源与自然和社会环境1.主要内容介绍中药资源与非生物因素如光照条件、水分条件、空气条件、温度条件和土壤条件等的相关性,及与生物因素如植物因素、动物因素和人类经济和社会的相关性。
2.教学要求了解生境的概念,了解中药资源与其生存和周围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第三章中药资源的种类与分布1.主要内容介绍我国中药资源的种类、数量,我国药用动植物的9个分布区的行政区划、气候植被特点和主要中药资源种类。
中药资源教学大纲

中药资源教学大纲中药资源教学大纲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认可度不断提高,中药资源的教学也日益重要。
中药资源教学大纲作为中医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指导性和规范性的作用。
它旨在培养学生对中药资源的认识和了解,提高他们的中药资源利用能力,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中药资源的概述中药资源是指中药材的来源和特点。
中药材是中医药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中药资源教学大纲应包括中药资源的分类、特点和分布情况等内容,让学生全面了解中药资源的基本情况。
二、中药资源的采集与加工中药资源的采集与加工是中药学中的重要环节。
中药资源教学大纲应包括中药资源的采集方法、采集时间和采集地点的选择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中药资源的采集规范和注意事项。
同时,还应介绍中药资源的加工方法和加工工艺,让学生了解中药资源的加工过程和技术。
三、中药资源的质量评价中药资源的质量评价是中药学中的重要内容。
中药资源教学大纲应包括中药资源的质量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中药资源的质量要求和评价标准。
同时,还应介绍中药资源的质量控制方法和质量控制技术,让学生了解中药资源的质量控制原则和方法。
四、中药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中药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是中药学中的重要内容。
中药资源教学大纲应包括中药资源的利用方法和利用价值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中药资源的利用途径和利用价值。
同时,还应介绍中药资源的开发方法和开发技术,让学生了解中药资源的开发原则和方法。
五、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是中药学中的重要任务。
中药资源教学大纲应包括中药资源的保护方法和保护措施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中药资源的保护原则和方法。
同时,还应介绍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法和可持续利用技术,让学生了解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原则和方法。
六、中药资源的研究与创新中药资源的研究与创新是中药学中的重要内容。
中药资源教学大纲应包括中药资源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中药资源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
《中药资源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药资源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4301789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修读学期第六学期学分 2 学时32 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 Medicinal Resources适用专业制药工程先修课程中药学、药用植物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二、课程的地位及作用中药资源学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形成、蕴藏量、品质、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自然科学,是在生物学、农学、林学、中药学、地理学、化学和管理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吸取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多学科、跨学科的新兴边缘学科。
主要内容包括中药资源的构成与分类;中药资源的自然分布和道地药材;中药资源的调查;中药资源的化学成分;中药资源评价; 中药资源的开发与与可持续利用、中药资源的保护;中药资源的管理等内容。
三、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使学生掌握:1. 握中药资源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2. 中药资源的调查方法步骤及调查手段;3. 中药资源的分布特征和分布结构特点;4. 常见中药材资源品种的种植、加工、分布;5. 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开发与利用;6. 本学科的研究的意义及现代研究的进展。
四、课程学时学分、教学要求及主要教学内容(一) 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学时分配章节主要内容总学时讲授实践第1章绪论 4 4 0第2章中药资源的构成 6 6 0第3章我国的中药资源 6 6 0第4章中药资源调查 2 2 0第5章中药资源的化学成分 6 6 0第6章中药资源评价 2 2 0第7章中药资源开发利用 2 2 0第8章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4 4 0第9章中药资源管理 4 4 0(二) 课程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第一章 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自然资源的概念、类型和基本属性;2.掌握中药与中药资源;掌握中药资源的属性;3.熟悉中药资源的地位和作用;4.了解中药资源学科的形成和发展;5.了解中药资源学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完整版)中药资源学

第一章:绪论1、中药资源学:是研究重要资源的特点、种类、分布、蕴藏量、活性成分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科学。
2、中药: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使用的治疗、诊断、预防疾病和对人体保健发挥作用的物质。
3、自然资源:①可再生资源,如生物资源②不可再生资源,如矿物资源4、中药资源的特点:①地域性:地道药材: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质量好、疗效高、产量大的药用种类。
②再生性③共存性④多用性⑤可解体性5、中药资源学的研究内容:{药用动物植物矿物资源种类及其地理分布、产量(含蕴含量)、资源更新}(1)重要资源调查的技术:传统调查技术:踏查和访问调查法、详查和样地调查法、统计报表、抽样调法现代调查技术:RS技术、GIS技术、GPS技术、3S技术(2)药用动植物资源区划与产地适宜性分析①区划:地域性、综合性、宏观性②产地适宜性分析:单品种产地适宜性区划、单项地理生态因素区划、多项自然生态区划(3)药用动植物资源的野生抚育和可持续利用(实行围栏保护封育)野生抚育:生理生态学研究、资源学研究、生物学研究(4)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动态规律和合理开发利用研究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利用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应以药物开发为中心并进行其他多产品的开发(5)积极寻找和扩大药用动植物新资源(6)濒危药用动植物资源的评价和监测问答题:请你为保护濒危药用动植物提出意见?答:1、要对药用动植物资源区划和进行产地适宜性分析,这样能因地制宜。
2、可以实行围栏保护封育。
3、合理开发利用研究4、积极寻找和扩大药用动植物新资源,这样能取代那些濒危的药用动植物资源。
第二章:传统的中药资源区划及其资源状况1、关药区:野山参、关黄柏2、怀药区: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怀山药3、浙药区:浙贝母、麦冬、玄参、白术、白芍、杭菊花、延胡索、温郁金4、川药区:川芎、川附子、川牛膝、川贝母5、南药区:广藿香6、蒙药区:黄芪、甘草、知母7、维药区:肉苁蓉、甘草、锁阳、阿魏、枸杞8、藏药区:冬虫夏草、大黄、甘松9、海药区:昆布、海藻、石决明、牡蛎第三章:中药资源自然属性的构成1、药用植物种类(87%)①藻类②菌类③地衣类④苔藓类⑤蕨类⑥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2、药用动物种类(12%)3、药用矿物种类(不足1%)第四章:中药资源的应用种类1、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而中药材又是饮片和中成药的原料2、民间药:也称草药,是指在局部地区的草药医生和民间用来防止疾病的天然药物和加工品,通常根据经验用药,无医药理论指导,也无统一的加工炮制工艺3、民族药:我们少数民族使用的、以本民族传统医药理论和实践为指导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3700多种)(1)藏药(2)蒙药(3)维药(4)傣药(5)壮药(6)其他民族药第五章:我国中药资源的自然分布三大自然区域:(1)东部季风区域:以纬向分布最为明显(东部湿润)(2)西北干旱区域:以经向分布最为明显(西北干旱)(3)青藏高寒区域:以垂直分布最为明显(青藏高寒)第六章:中药资源的垂直性分布1、植物的垂直分布受:山林的水平地带的制约、山体高度、山脉走向、坡向、地形、基质、局部气候等影响2、中药资源垂直分布具有以下特点:①一般山体越高,垂直分布的种类越多,种类的构成也越复杂②每一个山地的药用植物垂直分布带谱的基质与该山体所在地的药用植物水平地带分布类型是一致的,在一个山体只能看到它所在的水平地带以北的植物类型③从低温山地到高温山地,药用植物的垂直分布带谱有繁到简,垂直带的高度也逐渐的有高到底④从东部的湿润地区到西北的干旱地区,药用植物的垂直带谱逐渐由少到多,而垂直带的高度逐渐增高第七章+第九章:中药资源蕴藏量和中药资源调查1、①蕴藏量:是指某种药用动植物资源在一定的时间和区域范围内的自然蓄积量,分为总蕴藏量和可利用的蕴藏量②产量:是指家种(养)的药用动植物的生产量③单体产量:指一株(只)药用动植物资源药用的平均产量④经济量:是指药用动植物在一定时期和区域内具有经济效益的那部分蕴藏量。
中药资源学教学大纲

中药资源学教学大纲中药资源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中药资源学是一门研究中药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科学。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中药资源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了解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方法,培养学生对中药产业发展的创新思维和领导能力。
二、课程目标1、掌握中药资源的分类、分布、生态和生物学特性等基本知识。
2、了解中药资源的采集、加工、贮藏和保护方法,以及中药的质量评价和安全性保障措施。
3、掌握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和创新方法,了解中药新药的研究和开发过程。
4、了解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管理策略,培养学生对中药产业发展的创新思维和领导能力。
三、课程内容1、中药资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系统。
2、中药资源的分布、生态和生物学特性。
3、中药资源的采集、加工和贮藏方法,以及中药的质量评价和安全性保障措施。
4、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和创新方法,包括提取工艺、分离纯化、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等。
5、中药新药的研究和开发过程,包括药效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毒理学研究、临床试验等。
6、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管理策略,包括资源保护、生态平衡、合理利用、社区参与等。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掌握中药资源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实验操作: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中药资源的采集、加工、贮藏和评价等实践技能。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中药新药研发案例,使学生了解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和创新方法。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5、网络辅助教学:利用网络平台,提供丰富的中药资源学学习资源和互动交流机会。
五、评估方式1、课堂提问和表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思考能力。
2、实验操作报告: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后,撰写实验报告,展示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总结能力。
3、期末考试:通过笔试形式,全面考察学生对中药资源学理论和实践的掌握情况。
六、课程资源1、教材和参考书:提供中药资源学的教材和参考书,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
《中药资源学》教学大纲

《中药资源学》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Science of Chinese Medicinal Resources总学时:32 讲授学时:32学分:2先修课程:生物化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适用专业:中药学开课单位:医学院一、课程简介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形成、种类构成、质量与数量组合、地理分布、时空变化规律、开发与综合利用,以及保护和管理的科学。
是中药学专业的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主要内容涉及到中药资源学性质、任务和发展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特别是药材产量与质量、可持续利用、新资源的寻找与开发利用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在理论上能总体把握保证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技术路线和社会基础,深刻认识中药材质量形成的机制以及地道药材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了解中药资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在知识上掌握我国中药资源的构成、自然分布和中药区划、药材品质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及资源开发利用途径等。
在技术上掌握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的基本环节、中药资源保护的基本措施以及中药资源调查研究和科学管理方法。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内容:1.1 自然资源与中药资源1.2 中药资源学的形成与发展1.3 中药资源学研究的目标与任务教学要求:1.掌握中药资源、中药资源学概念、中药资源的范畴及特点。
2.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
3.了解中药资源学形成、发展及研究目标任务。
授课方式:讲授第二章中药资源的种类与构成(2学时)教学内容:2.1 按自然属性划分的中药资源种类与构成2.2 按社会属性划分的中药资源种类与构成2.3 按生产特点和来源划分的中药资源种类与构成教学要求:1.掌握我国植物类中药资源的分布及特点,主要民族药的构成。
2.理解动物及矿物类中药资源。
3.了解源于野生、人工、生物技术、进口、引种的中药资源。
授课方式:讲授第三章中药资源的分布与区划(4学时)教学内容:3.1 中药资源的分布3.2 中药资源区划教学要求:1.掌握我国中药资源区划系统及其代表性药材。
中药资源学课程设计

中药资源学课程设计课程目标本课程通过对中药资源的认识,介绍其基本概念、分类、起源、资源区划和保护等内容,使学生对中药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授课内容和方式主要内容1.中药资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中药资源的起源和演化过程3.中药资源的地理分布和资源区划4.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授课方式1.理论授课:通过讲述相关理论知识,的方式介绍中药资源学的基础知识。
2.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操作、田间实习等方式,进行实践操作,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和实际应用。
教学计划第一章中药资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第一节中药资源的基本概念1.中药资源的概念和定义2.中药资源的结构和分类3.中药资源的生态环境第二节中药材的分类1.按物候期的分类2.按生长习性和用途的分类3.按药用部位的分类第二章中药资源的起源和演化过程第一节中药资源的起源1.中国中药的起源2.中国传统医学的起源第二节中药资源的演化过程1.中药资源的演化历史2.中国中药资源的地域分布第三章中药资源的地理分布和资源区划第一节中药资源的地理分布1.华北中药资源2.华南中药资源3.西南中药资源4.西北中药资源5.东北中药资源第二节中药资源的资源区划1.中药资源的分级和管理2.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第四章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第一节中药资源的保护1.中药资源的濒危和保护2.中药资源的种质资源保护第二节中药资源的利用1.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2.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限制和问题实践操作1.认识中药材的基本属性2.药材基源的调查和研究3.中药材的收获、制备和加工技术实验4.中药材的鉴定与评价实验课程评估1.期末考试成绩2.实验报告成绩3.课堂表现成绩教学资源1.参考书目:–《中国植物志》录取的中草药的概述–《中国药典》2.实验设备:–分离器、微波炉、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3.实验教材:–《中药资源学实验教材》总结本课程主要讲述了中药资源学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旨在让学生掌握中药资源的分类、起源、资源区划和保护等知识,在实践操作中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和实际应用,达到对中药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的目的。
中药学教学大纲纲要大纲.docx

中药学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参考 累 教 教学目标 学时 计 学 理 实 学 方 论践时 法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22讲 1 .了解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 总授 系,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 论用药的需要。
第2.了解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分的一 一般采收原则 .章第 中药产地、采集两节。
11讲 1 .了解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二 授系,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章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
2.了解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分的一般采收原则。
第 中药的炮制。
11讲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熟悉火制三授 法等常用炮制方法章第 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 22讲 1.掌握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及中四毒性五节。
授 药治病的基本原理。
章2.掌握四气的概念,所表示药物举的作用,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 意义。
例3.掌握五味的概念,所表示药物4.掌握升降浮沉的概念,升浮与沉降的不同作用,升降浮沉 与药物性味的关系。
影响升降浮 沉的因素,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 导意义。
5.掌握归经的概念,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6.掌握为什么必须把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结合起来 全面分析,才能准确地掌握药性。
7.掌握毒性的概念,引起中毒的原因及解救方法,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第 中药的配伍22讲 掌握中药配伍的目的,药物“七 五授 情”及各种配伍关系的含义,配伍用药原则。
章第 用药禁忌。
22讲掌握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六授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的内容章第 用药剂量及煎煮时间与方法七章各 1. 发散风寒药论 掌握:麻黄 桂枝 紫苏叶 (附 第 紫苏梗 ) 防风 荆芥 羌活白芷一熟悉:香薷 细辛苍耳子 (附章苍耳草 ) 生姜 (附生姜皮生姜汁 ) 藁本 辛夷 参考:葱白 胡荽 柽柳 (注: 各章节中的附药一般为参考药 )2.发散风热药掌握:薄荷 牛蒡子 桑叶 菊 花 葛根(附葛花) 柴胡 熟悉:升麻 蝉蜕 蔓荆子了解:淡豆豉 (附大豆黄卷 )解表药的识别与鉴赏参考:浮萍木贼实验:解表药的识别与鉴赏22 讲 1.熟悉用药剂量与药效的关系及授确定剂量大小的依据。
中药资源学教学大纲

《中药资源学》教学大纲(中药专业)一、课程教学目标1、任务与地位:中药资源学是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学生在学习完中药学、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学后上的另一门专业课程,通过该课程教学及教学实习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对中药资源的在制药、中药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及今后从事中药研究及中药工作有一个基础及帮助。
2、知识要求:掌握中药类植物生长的环境要求、环境特征、环境特性、中药资源的分布特征和分布结构特点、中药资源(中药新资源)的调查方法步骤及调查手段;熟悉常见中药材资源品种的种植、加工、分布、中药资源与化学的关系;中药资源的保护及更新内容;新的中药资源寻找及寻找方法及过程;了解中药资源学研究的意义及现代研究的进展。
3、能力要求:本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除完成教材上相关的内容讲授外,还应现代中药资源研究新内容和研究新方法作介绍,要求学生认真作好笔记和完成相关的作业;实习调查时,学生应在教师和实验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完成调查方法应用及调查实习报告撰写,分析调查成功经验和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认真完成实习报告。
通过具体的资源调查实习,学生具有初步资源的调查方法及手段和实际操作技能,为学习生药学、制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和药物合成反应等课程奠定相关。
学生今后可从事中药资源开发、中药新药生产、中药学研究、中药药理等相关的工作。
也为学习中药GAP生产技术、中药农业工程、中药新产品开发学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也为在今后的中药研究、开发及从事中药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数分配1、要求:掌握中药类植物生长的环境要求、环境特征、环境特性、中药资源的分布特征和分布结构特点、中药资源(中药新资源)的调查方法步骤及调查手段;熟悉常见中药材资源品种的种植、加工、分布、中药资源与化学的关系;中药资源的保护及更新内容;以选定的教材为基础,讲授过程中,以讲授法为主,有时还辅以挂图和实物(药材品种、地图等),以增强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中药资源学讲义(第一章)

二、气候要素及其指标
(一)气候要素的定义 从各方面反映气候特征的统计量称为气 候要素。 主要气候要素有:光照、温度、降水、 湿度、蒸发、风、云等。 气候要素是随时间、空间而变化的。一 个地方的气候要素需要30余年的观测记录, 才有代表性和指导意义。
(二)对生物起重要作用的主要气候因素
1、光照强度和时间
B 活动积温与有效积温 在农林生产中,常用活动积温和有效积 温来表示某一地区的热量条件。植物有效 生长的下限温度称为生物学最低温度(生 物学零度)。 温带植物日平均温度5 ℃ ,亚热带10 ℃, 热带18 ℃ 活动温度: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温度 称活动温度。 有效温度:活动温度与生物学最低温度 之差称有效温度。
3、降水资源 全国降水量特点: A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南方大于北方,山地多于平地,沿海大于 内陆。 B 夏季大于冬季(夏季占53.3%,冬季 占8.6%) C 北方降水集中在夏季,雨季短;南 方全年分布较均匀,雨季长。
(三)我国气候区划
中科院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根据上述指 标和600多个气象站的资料,经过若干次修改后, 完成了三级气候区划,把我国从北到南分为9个气 候带、22个气候大区和45个气候区。 1、一级区划——气候带(按热量状况划分) 指标: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 ℃的积温值, 最冷月平均气温和年极限最低温。 分界线指标:积温在4250~4500为温带和亚热 带分界线指标;以8000℃为亚热带和热带的分界 线指标。 气候带数:在每一带中再分出北、中、南三 带,故把全国分为9个气候带,青藏高原另列为高 原气候区。
B 降水量: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的垂直降 水,在水平面聚集的水层厚度,称为降水 量。计算单位为mm,精确到一位小数。
C 降水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称为降水 强度。其单位为mm/d,或mm/h。(常用)
中药资源学教学大纲

《中药资源学Resources Sci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1112020068)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一、课程说明1、课程的目的和任务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地理分布、时(间)、空(间)变化、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专业课之一。
Resources Sci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is a comprehensive applied science to study resources type, quantity, quality, distribution,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reasonable utilization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which is a professional course for the students major in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了解中药资源学的基本概念、掌握中药资源学的基本理论,在掌握中药资源的分布规律和调查方法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经济效益的优化技术,合理安排中药资源的采收、加工和综合利用等,为人民保健事业和制药工业提供质优量足的中药材原料,培养学生既具有深厚中药资源理论功底,又具有一定实践操作的技能。
Through systematic study in the course, make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basic concep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master the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On the basis of mastering the distribution rules and investigation research methods of the resourcesof Chinese medicine, the students are capable of using economic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the harvest, processing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the Chinese medicines resources, provide sufficient amount of raw Chinese herbal medicinal materials for health care and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nd cultivate students possesstheory found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and have certain practical skills.2、课程的内容和基本要求掌握中药资源和中药资源学的基本概念。
中药资源学-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课-天目

《中药资源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中药资源学课程名称(英文):Chinese Medicinal Resources 课程编码:01023011 开课学期:第4学期学时数、学分数:48学时2.5学分适用专业:中药学先修课程: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基础生物化学、农业气象学、生态学等;后续课程:药用植物栽培学、药用植物育种学、药用植物加工学等。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本套大纲是为适应我校药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在总结以前大纲编写质量和使用情况的基础上,按照中国农业出版社“十五”规划教材《中药资源学》的教学内容,遵循培养目标,适宜于四年制教学需要。
大纲包括理论教学的内容学时安排,总学时数为32学时,在使用时,特别强调与教材的配合。
本大纲内容以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分别表示各章节中药资源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程度;并对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加以突出。
以培养适应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的人才为目标,以满足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和实现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中药学、药用植物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为基础,突出理论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有机结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系统性知识的学习,其内容涵盖了不同的理论和技术层面,既包括了相关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也介绍了该学科领域发展前沿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以适应新世纪对创新性中医药人才的需要。
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4学时基本要求:了解中药资源的概念、萌芽、历史及形成发展,以及国内外天然药物资源的研究历史、研究成果及现状。
了解与中药资源相关的期刊杂志和网络资源,能够充分利用这些共享资源。
第一节中药资源与中药资源学一、有关中药资源的概念二、中药资源的特性三、研究中药资源的意义四、中药资源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学习要求第二节中药资源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一、中药资源学的萌芽及历史二、中药资源学科的形成三、中药资源学科的发展第三节国内外天然药物资源研究现状一、天然药物资源种类二、我国天然药物方面的研究成果三、国外天然药物资源研究历史及现状四、新的天然药物寻找研究第四节中药资源信息应用一、专业书籍二、中药资源相关的期刊杂志三、中药资源相关的网络资源重点:把握我国天然药物方面的研究成果、国外天然药物资源研究历史及现状。
中药学教学大纲

中药学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
4-h/.参考
学时
累 计 学 时
教
学 方 法
教学目标
理
论
实
践
总
论 第
早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
发展。
2
2
讲
授
1.了解中药的产地与药 效的关系,以及在保证药 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 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 用药的需要。
2.了解植物药采集季节 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 药用部分的一般采收原 则.
第
早
?
中药产地、采集两节。
1
1
讲
授
1.了解中药的产地与药 效的关系,以及在保证药 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 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 用药的需要。
2.了解植物药采集季节 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 药用部分的一般采收原 则。
第
早
?
中药的炮制。
1
1
讲
授
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熟 悉火制法等常用炮制方 法
第
四
早
?
四气、五味、升降浮沉、 归经、毒性五节。
4.攻下药、峻下药大多 作用峻猛,有的有毒,要 求掌握用法(包括炮制)、 剂量及禁忌,以保证用药
安全。
第
四
早
1祛风湿散寒药 掌握:独活木瓜蕲蛇(附 金钱白花蛇)熟悉:川乌(附:草乌)威灵仙
了解:雷公藤
参考:蚕沙老鹳草松节 乌梢蛇(附:蛇蜕)寻骨 风伸筋草海风藤路路通
2.祛风湿清热药 掌握:秦艽防己 了解:络石藤稀莶草 参考:丝瓜络穿山龙桑 枝臭梧桐海桐皮
第
六
早
《中药资源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药资源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4301789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修读学期第六学期学分 2 学时32 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 Medicinal Resources适用专业制药工程先修课程中药学、药用植物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二、课程的地位及作用中药资源学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形成、蕴藏量、品质、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自然科学,是在生物学、农学、林学、中药学、地理学、化学和管理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吸取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多学科、跨学科的新兴边缘学科。
主要内容包括中药资源的构成与分类;中药资源的自然分布和道地药材;中药资源的调查;中药资源的化学成分;中药资源评价; 中药资源的开发与与可持续利用、中药资源的保护;中药资源的管理等内容。
三、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使学生掌握:1. 握中药资源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2. 中药资源的调查方法步骤及调查手段;3. 中药资源的分布特征和分布结构特点;4. 常见中药材资源品种的种植、加工、分布;5. 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开发与利用;6. 本学科的研究的意义及现代研究的进展。
四、课程学时学分、教学要求及主要教学内容(一) 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学时分配章节主要内容总学时讲授实践第1章绪论 4 4 0第2章中药资源的构成 6 6 0第3章我国的中药资源 6 6 0第4章中药资源调查 2 2 0第5章中药资源的化学成分 6 6 0第6章中药资源评价 2 2 0第7章中药资源开发利用 2 2 0第8章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4 4 0第9章中药资源管理 4 4 0(二) 课程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第一章 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自然资源的概念、类型和基本属性;2.掌握中药与中药资源;掌握中药资源的属性;3.熟悉中药资源的地位和作用;4.了解中药资源学科的形成和发展;5.了解中药资源学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中药资源学》课件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生态效益
文化传承
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 感。
05
中药资源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野外调查与采样技术
野外调查
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和文献资料收集 ,了解中药资源的分布、生态环境和 生产情况。
采样技术
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选择具有代表 性的中药材样本进行采集,并按照标 准方法进行样品处理和保存。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利用基因工程和分子标记等技术,开展濒危中药材的遗传 改良和品种选育工作,提高抗逆性和适应性。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探索人工模拟生态环境,为濒危中药材提供适宜的生长条 件,促进其自然更新和繁衍。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采用组织培养、细胞培养等技术,对濒危中药材进行快速 繁殖,增加种群数量。
贡献。
02
中药资源的种类与分布
药用植物资源
01
02
03
药用植物资源概述
介绍药用植物的定义、分 类、分布和应用情况。
常用中药材品种
列举常用中药材品种,如 人参、黄连、枸杞等,介 绍其药用价值、产地和采 收加工方法。
药用植物资源保护
强调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介绍保护措施和 相关法规。
药用动物资源
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
中药资源学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 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具 有重要意义。
中药资源学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中药资源学的历史可以追 溯到古代,伴随着中医药
学的发展而发展。
中药资源学讲义(第二章)

的监测和评估。
分子生物学技术
应用基因测序、PCR等技术手段, 研究中药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子 机制。
信息技术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 手段,对中药资源进行数据挖掘和 知识发现。
案例分析:某地区特色中药材资源研究
案例背景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与展望
综合评价
对药材的毒性、不良反应等进行评估,确 保用药安全。
综合考虑药材的性状、内在质量和安全性等 因素,对中药资源的质量进行全面评价。
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资源储量评价
对中药资源的蕴藏量、分布范围及特点 进行评估,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评估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当地社会 经济发展的贡献及潜力,促进资源的
合理利用和产业发展。
生态环境评价
分析中药资源所处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适宜性及承载能力,确保资源开发与 环境保护相协调。
可持续利用策略制定
根据评价结果,制定中药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策略,包括保护优先、合理利 用、加强监管等方面。
03 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 用
中药资源保护政策法规与措施
国家政策法规
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对中药 资源的采集、保护、利用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
01
中药资源依赖生态环境
中药资源的生长和分布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保护生态环境是保护中药
资源的基础。
02
中药资源保护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通过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恢复。
03
中药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
在中药资源开发过程中,可能会与生态环境保护产生矛盾,需要加强监
(完整版)中药资源学(2)

名词解说中药资源:往常指在必定空间范围内可供中医药使用的生物质源和非生物质源的总称,包含植物药资源、动物药资源、矿物药资源。
道地药材:指经过长久医疗实践证明,拥有特定种质、特定产区、独有的生产加工技术或加工方法而生产的质量、疗效优秀的药材。
民族药:指一些少量民族独有的药材,民族药医疗系统独到,用药习惯和惯用药用种类与中医中药有较大不一样,包含了藏药、维吾尔族药和蒙药等。
样地:采纳抽样检查方法所抽取样品的实体,在中药资源检查中称为样地,是进行精准检查观察的地块。
样方:在对密集散布的草本植物进行种类检查或药材实行采收时,受工作量限制,一般将地区范围较大的样地再区分红为若干小的单位,只对此中部分单位做详尽观察,称其为样方。
药材蕴殿量:指一个地区某一期间内某种中药资源的总积蓄量。
药材经济量:指一个地区某一期间内某种中药资源有经济效益那部分储藏量,即只包含达到标准和质量规格要求的那部重量,不包含幼年的、病株或达不到采收标准和质量规格的那部重量。
药材年允收量:指均匀每年可同意采收药材的经济量,即不影响其自然更新和保证可连续利用的采收量。
“ 3”技术:主要包含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世界定位系统GPS。
“ 5”技术:主要包含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世界定位系统G PS、与其亲密有关的专家系统ES 和智能决议系统IDSS。
就地保护:将药用动、植物质源及其生产的自然环境就地加以保护,进而达到保护药用动、植物质源目的。
异地保护:又称迁地保护,马上珍稀濒危药用种类迁出其自然生长地,保留在动物园、植物园、栽种园内,进行引种驯化研究。
离体保护:即充足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来保留药用动、植物体的整体、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等。
中药资源可连续发展:在可连续发展思想引导下,从实质出发,依赖富裕远见的宏观调控政策、先进的经营管理体制,就地取材确定中药资源发展战略与选择发展模式,合理利用中药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发展后劲,保证今世人及后来辈人对中药资源的需求不停获取知足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资源学Resources Sci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1112020068)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一、课程说明1、课程的目的和任务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地理分布、时(间)、空(间)变化、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专业课之一。
Resources Sci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is a comprehensive applied science to study resources type, quantity, quality, distribution,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reasonable utilization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which is a professional course for the students major in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了解中药资源学的基本概念、掌握中药资源学的基本理论,在掌握中药资源的分布规律和调查方法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经济效益的优化技术,合理安排中药资源的采收、加工和综合利用等,为人民保健事业和制药工业提供质优量足的中药材原料,培养学生既具有深厚中药资源理论功底,又具有一定实践操作的技能。
Through systematic study in the course, make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basic concep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master the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On the basis of mastering the distribution rules and investigation research methods of the resources of Chinese medicine, the students are capable of using economic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the harvest, processing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the Chinese medicines resources, provide sufficient amount of raw Chinese herbal medicinal materials for health care and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nd cultivate students possess theory found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and have certain practical skills.2、课程的内容和基本要求掌握中药资源和中药资源学的基本概念。
掌握我国中药资源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
掌握中药资源的调查研究方法。
掌握药用植物的资源化学和植物化学分类学的基本理论;掌握药材的品质形成及影响因素。
掌握道地药材的基本概念及特征,了解其形成的原因,变迁与发展。
掌握《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中药材规范化种(养)植(殖)的技术要求及认证标准。
掌握中药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的方法和途径。
了解中药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措施。
The basic concep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resources and resources sci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in species, quantity and distribu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investigation methods. Basic theory of resources chemistry and chemotaxonomy of plant. Forming of the quality of medicinal materials and influence factors.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geo-authentic Chinese crude drugs, understand the causes of their formation, change and development. Master the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for Chinese crude drugs’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standards of normalized planting and raising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Master the methods and means for development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resources. Understand the basic methods and measures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3、学分:34、学时:515、性质:必修课6、教材选用及主要参考书教材:郭巧生主编《药用植物资源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8月;周荣汉、段金廒主编《植物化学分类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3月。
主要参考书:段金廒、周荣汉主编《中药资源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11月;王文全主编《中药资源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9月;周荣汉、段金廒主编《植物化学分类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10月。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3学时)[基本内容]1.中药资源的概念、范畴、特征及作用2.中药资源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3.中药资源学的范围和任务4.中药资源学的形成和发展5.中药资源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基本要求]1.掌握“资源”、“中药资源”、“中药资源学”的含义;掌握中药资源的特征。
2.熟悉中药资源学研究内容。
3.了解中药资源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4.明确中药资源学的学习任务。
5. 了解中药资源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二章中药资源的种类(1.5学时)[基本内容]1.药用植物资源种类2.药用动物资源种类3.药用矿物资源种类[基本要求]了解我国药用植物、药用动物、药用矿物资源的种类和组成。
第三章中药资源的分布和区划(1.5学时)[基本内容]1.中国地势和气候特点2.中药资源分布概况3.中药资源区划[基本要求]1. 了解我国地势和气候特点,掌握我国中药资源的分布区概况,熟悉各分布区的资源优势。
2. 了解中药区划的目的、任务和原则,了解我国中药区划系统。
第四章药用植物资源的蕴藏量(3学时)[基本内容]1. 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我国各省区药用植物蕴藏量及产区3.我国主要药用植物的蕴藏量及产区[基本要求]1. 掌握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了解我国各省区药用植物蕴藏量及产区。
3. 了解我国主要药用植物的蕴藏量及产区。
第五章中药资源的调查研究(3学时)[基本内容]1.中药资源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中药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3.中药资源调查的准备工作4.中药资源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5.中药资源调查注意事项6.中药资源调查室内整理工作7.中药资源调查报告的撰写8.现代信息技术在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基本要求]掌握中药资源的调查与评价的基本方法;了解不同中药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方法的异同点。
第六章药用植物化学分类学与中药资源化学(21 学时)[基本内容]1.植物化学分类学的概念2.植物化学分类学的任务3. 植物化学分类学的产生和发展4.分类等级系统与物种概念5.植物化学分类学的性质和研究方法6. 植物新陈代谢及其产物7.特征性化学成分8.生物合成与化学分类9. 化学成分的原始与进步10.植物化学成分-分类学依据11.植物类群的化学分类学12.药用植物资源化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实例[基本要求]1.掌握植物化学分类学的概念。
2.了解植物化学分类学的任务。
3.了解了解植物化学分类学的产成和发展。
4.重点掌握植物分类等级系统与物种概念。
5.了解植物化学分类学的性质,掌握植物化学分类学的研究方法。
6.掌握初生代谢产物、次生代谢产物和异常次生代谢产物的概念;了解植物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
7.重点掌握植物特征性化学成分的概念及其特点。
8.了解生物合成与化学分类之间的关系。
9.掌握植物化学成分的原始与进步的标志。
10.重点掌握非蛋白质氨基酸的主要种类;了解氨基酸在植物化学分类学中的应用。
11.掌握生物碱的结构和分类和在植物界中的分布;掌握甜菜拉因类的结构特点和在植物界中的分布,及其化学分类学应用。
12.了解糖的分类;掌握各种苷类的结构特点和在植物界中的分布。
13.掌握酚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在植物界中的主要分布。
重点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结构类型及分布类群,了解其主要生物活性和用途及其分类学意义。
14.了解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掌握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类型,在植物界中的分布及其分类学意义;掌握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类型,在植物界中的分布。
15.了解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类型,在植物界中的分布;重点掌握蒽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及主要分布的类群。
16.了解鞣质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类型和富含鞣质的植物类群。
17.了解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类型,及其生源合成途径;掌握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生物合成途径和在植物化学分类中的应用;重点掌握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类型及在植物界中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