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校本课程教案
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教案
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描述细胞的结构,了解细胞的功能,以及细胞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 描述细胞的结构,并理解各部分的功能;
2. 了解细胞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细胞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教学活动:
1. 观察实验:通过显微镜观察不同类型的细胞,比较它们的结构差异;
2. 图片展示:展示不同类型细胞的图像,让学生辨认其中的结构;
3. 组织细胞模型:学生分组制作细胞模型,用以加深对细胞结构的理解;
4. 演示视频:播放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视频,引导学生深入了解;
5. 小组讨论:讨论细胞在生物体内的作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评估方法:
1. 观察实验结果;
2. 细胞模型的制作;
3. 参与小组讨论;
4. 课堂练习和问答。
教学资源:
1. 显微镜;
2. 不同类型细胞的标本;
3. 细胞结构的图片资料;
4. 细胞模型制作材料;
5. 视频资源。
拓展活动:
1. 参观生物实验室,观察和学习更多有关细胞的实验方法;
2. 阅读生物学相关书籍或文章,了解更多有关细胞的知识;
3. 自主设计实验,探索细胞的特性和功能。
教学反思:
1. 学生是否能清晰地描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学生对细胞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有何认识;
3. 学生是否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细胞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初中生物实验校本教材教案
初中生物实验校本教材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酵母菌的呼吸反应,了解生物体的呼吸作用过程。
实验材料:酵母菌、玻璃试管、蔗糖溶液、装有水的试剂瓶、玻璃棒、小玻璃器皿、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
1. 将一小团酵母菌放入小玻璃器皿中,加入适量的蔗糖溶液,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2. 取一个玻璃试管,将装有水的试剂瓶颈对准试管口,将试管倒立放入水中,确保试管口与水接触。
3. 快速将酵母菌和蔗糖溶液混合液倒入试管中,注意不要让液体溅到试管外面。
4. 观察试管中液体变化,并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呼吸作用过程。
5. 记录实验结果,并总结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原理:酵母菌通过呼吸作用将蔗糖分解产生能量,并释放二氧化碳和水。
在试管中加入蔗糖溶液后,酵母菌开始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会溶解在水中,使试管中的液体产生气泡。
注意事项:
1. 操作时需小心,避免液体溅到身体或眼睛。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3. 实验过程中如有不适应,请及时向老师求助。
教学亮点: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生物的呼吸作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
拓展应用: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其他生物体的呼吸作用过程,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初中生物校本课程教案
初中生物校本课程教案
课时:1课时
教材:校本教材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的分类及特点;
3. 了解细胞的生命活动。
教学内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
2. 细胞的分类
3. 细胞的生命周期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难点:理解细胞的分类及特点。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幻灯片图片,引发学生对细胞的好奇和探究。
2. 提出问题:什么是细胞?细胞的结构有哪些?细胞有哪些分类?细胞的生命周期是如何进行的?
3. 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和示意图展示,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分类和生命周期。
4.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实验操作,观察不同类型的细胞结构。
5.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强化对细胞的理解。
6. 作业布置: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准备:
1. 幻灯片图片
2. 显微镜及生物玻片
3. 实验用具和材料
教学评估:
1. 学生实验操作的观察记录
2. 练习题的答题情况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细胞为主题,通过实验操作和讲解,引发学生对细胞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细胞的基本知识。
下节课将进一步探讨细胞的功能及生命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在生物世界中的重要性。
生物实验课教案(精选4篇)
生物实验课教案(精选4篇)生物实验课篇1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的地位与作用本实验出自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的一个观察实验。
该实验的目的通过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能够描述出植物种子的主要结构。
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观察操作能力,又为学好种子的萌发过程奠定了基础。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原实验的实验材料仅仅只有一种大豆种子,大豆种子只能代表双子叶植物种子这一类种子的结构。
书本对玉米、小麦、水稻等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未设计实验进行观察,其实对学生了解种子的种类以及结构是不利的。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将实验材料换成了绿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学生可通过观察绿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比较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的异同。
四、实验器材浸泡过的'绿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碘酒、刀片、放大镜五、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淀粉遇碘变蓝六、实验过程1、分别取三粒绿豆种子和玉米种子,放置在吸水纸上2、将一粒绿豆种子的种皮剥开;另外一粒绿豆种子剥去,并用手掰开的两片子叶;3、将一粒玉米种子的果皮剥开;另外一粒玉米种子用刀片进行纵切,并在剖面滴加碘液。
4、先用肉眼对种子的外形进行观察,然后用放大镜对种子的结构进行对比观察。
七、实验效果1、通过观察发现玉米种子一层皮即果皮剥去后,里面还有层皮,就是种皮,使学生亲眼看到我们平时所说的玉米种子其实是果实。
而绿豆只有一层皮即种皮,所以绿豆是种子。
2、通过对比观察两种种子的结构,了解到像玉米这种单子叶的植物和绿豆这种双子叶植物的结构的异同。
八、自我评价通过实验创新改进,我认为是成功有效的,主要体现如下:1、学生通过亲眼观察了解到我们食用的许多农产品有些是果实有些是种子。
2、通过增加对玉米种子的观察,更加形象生动的补充了学生对种子的种类及结构差异性的漏缺。
3、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观察操作能力和学生处理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生物实验课教案篇2目的要求:1、设置一个适于蚯蚓生存的环境并饲养蚯蚓。
初中趣味生物校本课程教案
初中趣味生物校本课程教案
课程内容: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了解生物的基本知识和生物多样性。
适用年级:初中生
教学目标:
1. 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了解生物的基本知识,包括生物的定义、特征、分类等;
3. 探索生物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生物世界的热爱;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
1. 生物的定义和特征;
2. 生物的分类;
3. 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似和差异;
4.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
第一课时:生物的定义和特征
活动1:观察身边的生物,讨论生物的共性和特征;
活动2:介绍生物的定义和主要特征,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类身边的生物。
第二课时:生物的分类
活动1:介绍生物的分类原则和分类方法;
活动2:让学生根据生物的外形、行为等特征分类不同生物。
第三课时:生物的多样性
活动1: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种类的生物,讨论它们的相似和差异;
活动2:设计小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生物的特点和习性。
第四课时:生态系统
活动1:介绍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活动2:组织户外探索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教学评价:
1. 学生参与度:通过课堂互动和实践活动,检查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 学生理解能力:通过课堂问答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活动和户外探索,检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课程反思和总结:
总结本节课程的教学效果,讨论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对下一次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教案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教案教学目标:
1. 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生物学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方法
3.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生物基本概念
1. 生物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生物的分类和系统发育
3. 细胞结构和功能
4. 遗传学基本概念
第二部分:生物实验技能
1. 实验室安全规范
2. 实验设计和步骤
3.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4. 实验报告写作要点
第三部分:生物科学研究方法
1. 观察和描述生物现象
2. 提出假设和设计实验验证
3. 数据采集和分析
4. 结论和意义
教学活动:
1. 听课和讨论
2. 实验操作和观察
3. 小组合作项目
4. 实地考察和调查
5. 学生报告展示
评价方式:
1. 课堂参与和表现
2. 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3. 作业和小组项目
4. 考试和期末报告
教学资源:
1. 教科书和课件
2. 实验器材和材料
3. 生物学期刊和资料
4. 学术论坛和科学网站
教学环境:
1. 实验室和讲堂
2. 电子设备和多媒体教学
3. 图书馆和实地考察地点
4. 在线学习平台和社交媒体交流
课程总结:
通过本学期的生物学教学,学生对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方法,培养了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了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希望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科研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生物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教案
组织学生参加生物实验操作技能 竞赛,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分析和实验报告撰写 等方面。
实验操作技能竞赛活动安排
步骤 1. 确定竞赛的目的和主题; 2. 制定详细的竞赛规则和评分标准;
实验操作技能竞赛活动安排
3.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并提交方案; 4. 对提交的方案进行筛选和评审; 5.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技能竞赛; 6. 对竞赛结果进行总结和表彰。
化和生理需求。
03
实验技能培养
实验设计原则与步骤
科学性原则
实验设计应基于科学理论,遵循科学方法 ,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对照原则
为了排除干扰因素,需要设置对照组,以 便更好地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
单一变量原则
实验过程中应控制其他变量不变,只改变 要研究的变量,以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
重复原则
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03
环境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
措施来保护环境。
05
实践活动安排
实地考察或参观活动安排
目的
通过实地考察或参观,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生物学的应用和实际环境中的生物 现象。
举例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生态保护区、农业示范基地或生物科技企业,了解生物多样 性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农作物种植技术以及生物技术的应用。
评价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 握程度,可以通过作业、 测验、考试等方式进行评 估。
自我评价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 评价,培养他们的自主学 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师自我评价及改进措施提
01 教学内容评价
对所教授的生物知识进行评价 ,包括难易度、实用性等方面 。
生物校本课程教案
生物校本课程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细胞结构与功能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器的组成和功能。
3. 能够描述和解释细胞的代谢过程和能量转换。
教学重点:1. 细胞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2. 细胞的代谢过程和能量转换。
教学难点:1. 理解细胞的代谢过程和能量转换。
2. 掌握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投影仪。
2. 细胞结构模型或图片。
3. 实验材料和设备。
4.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细胞结构的图片或模型,引发学生对细胞的兴趣,并提问学生是否知道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导入(10分钟):通过简短的讲解和示意图,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器。
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结构的功能是什么。
展开(25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细胞器进行研究,并制作小组展示。
每个小组需要介绍所选择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并给出一个例子。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并与全班分享所学到的知识。
3. 实验: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细胞膜的渗透性。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了解细胞膜的重要性和功能。
巩固(10分钟):通过练习册上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练习后进行讲解和答疑。
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的代谢过程和能量转换,并提醒学生下节课将探索这一主题。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生物学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一个细胞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撰写一篇小论文,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理解。
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展示的表现。
2. 练习册上的练习题完成情况。
3. 学生撰写的小论文。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兴趣,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教案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教案【篇一: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案】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案目录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课题2.腐乳的制作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三.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课题1.菊花的组织培养课题2.月季的花药培养四.酶的应用课题1.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课题2.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五.dna和蛋白质技术课题1.dna的粗提取与鉴定课题2.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六.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课题2.胡萝卜素的提取七.生态环境与生活课题1.环境保护课题2.低碳生活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 果酒和果醋制作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
2、能力目标:①学生根据果酒制作的原理设计果酒制作过程,体验制果酒的实践操作②在对果酒制作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环节,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和严谨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果酒酿制历史的追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渗透sts 教育。
教学重点:①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②设计制作装置制作果酒和果醋教学难点: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教学过程引言: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很多事物都走在世界前列,酒也一样,有着它本身的光辉篇章。
在酒的记载中,有许多关于酒的有趣传说。
猿猴酿酒说——猿猴的主要食物就是含糖水果,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节收贮大量的水果在“石洼”中,一段时间后,就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流出,这就是最早的果酒。
在国内市场上,近几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果酒,如枸杞酒、青梅酒等。
果酒与生活——果酒中虽然含有酒精,但含量与白酒、啤酒和葡萄酒比起来非常低,一般为5到10度,最高的也只有14度。
因此,被很多成年人当作饭后或睡前的软饮料来喝。
果酒简单来说就是汲取了水果中的全部营养而做成的酒,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氨基酸。
有时候即使生吃水果也不能吸收的营养,通过果酒却可以吸收,因为营养成分已经完全溶解在果酒里了。
生物教案校本课程
生物教案校本课程一、课程简介本教案为生物课校本课程的一份教学材料。
该课程旨在通过有趣的实验和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了解生物基础知识,如生物的结构、功能、分类和遗传等,同时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掌握生物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能够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并且可以进行实验操作。
3. 能够理解和分析生物的分类和演化。
4. 能够了解和掌握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且能够进行相关实验操作。
5. 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生物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方法:通过PPT课件和教师的讲解进行研究和讨论。
2.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并进行实验操作,如细胞的染色体观察。
3. 生物的分类和演化。
方法:通过图片和实例进行研究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和演化历程。
4. 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方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遗传学常识和实验方法。
5.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四、教学项目1. 看图说话——了解生物的分类和演化。
2. 鸡蛋的变化——了解动物细胞结构和功能。
3. 种子的发芽——了解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
4. 遗传的实验——基本遗传实验方法的掌握。
5. 生物的谜题——生物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
五、教学评估1. 记录学生实验操作的流程和结果。
2. 分享实验方法和结果。
3. 小组讨论和汇报。
六、总结本教案是一份实用性很强的生物校本课程,内容丰富、生动有趣,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考能力。
校本教案初中生物实验
校本教案初中生物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与比较动植物细胞在显微镜下的特点,了解不同细胞类型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加深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理解。
实验材料:
1. 显微镜
2. 玻璃载玻片
3. 小刀
4. 小勺
5. 植物细胞片(如洋葱片)
6. 动物细胞片(如口腔拭子)
实验步骤:
1. 将植物细胞片和动物细胞片分别放在玻璃载玻片上。
2. 在细胞片上加一滴水,并用小刀轻轻刮去表面污物。
3. 用小勺将植物细胞片和动物细胞片慢慢推入显微镜的物镜下。
4. 调节显微镜直到清晰可见细胞结构。
5. 依次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形态、大小、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特征,并比较两者的异同之处。
6. 记录观察结果,并画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示意图。
实验结果与讨论:
1.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在形态、大小、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如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较大的中央液泡,而动物细胞则没有细胞壁和中央液泡。
2. 通过观察与比较,学生可以加深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理解,进而认识到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3. 本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与理解。
备注:本实验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进行调整与拓展,增加实验内容与难度。
生物校本教研活动教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生物校本教研活动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与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条件,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4.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
三、活动内容1. 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2. 光合作用的条件3. 光合作用实验4. 学生讨论与交流5. 教师总结与反思四、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实验药品、实验指导书等。
2. 学生准备:预习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准备实验记录表格。
五、活动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引导学生回顾光合作用的过程。
2. 讲解光合作用的条件(1)教师讲解光合作用的条件,如光照、二氧化碳、水等。
(2)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分析光合作用条件的重要性。
3. 光合作用实验(1)教师演示实验步骤,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2)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4. 学生讨论与交流(1)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
(2)学生讨论光合作用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
5. 教师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次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
(2)教师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3)教师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六、活动评价1. 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情况。
3. 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的提高情况。
七、活动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农场、果园等,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研究,探究光合作用的其他相关内容。
生物校本课程教学案例
生物校本课程教学案例1. 教学目标本教学案例旨在通过生物校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教学内容本次生物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生物的组成与结构- 生物的功能与特征- 生物的进化与分类- 生物的生态与环境3. 教学活动设计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教学案例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活动一:观察与记录学生将被要求在校园或周边环境中进行观察,并记录所观察到的生物种类、数量和特征。
通过观察与记录,学生能够加深对生物组成与结构的理解。
活动二:模拟实验学生将在实验室内进行简单的生物实验,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生物的功能与特征。
教师将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活动三:讨论与辩论学生将分成小组,就生物的进化与分类进行讨论与辩论。
通过交流和合作,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生物的进化与分类原理,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活动四:实地考察学生将前往生态环境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学生将学会如何进行野外观察和数据收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 教学评价本教学案例将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评价,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能力提升。
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观察记录、实验报告、讨论参与和实地考察报告等。
5. 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本教学案例需要以下教学资源:- 校园或周边环境- 生物实验室及实验器材- 图书馆或互联网资源- 生态环境实地考察场地通过合理安排教学资源的使用,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研究积极性。
6. 教学时间安排本教学案例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时间安排,建议将教学活动分散在一段时间进行,以确保学生有足够时间进行观察、实验和讨论。
7. 教学效果评估在教学结束后,将进行教学效果评估,了解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态度等方面的提升情况。
评估结果将为今后的教学改进和优化提供参考。
以上是本次生物校本课程教学案例的基本框架和设计思路,希望能通过这个案例促进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初中生物实验校本课程教案
初中生物实验校本课程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果实,学习了解不同果实的特点和分类。
实验材料:
1. 苹果、梨、香蕉、橙子等各种果实
2. 刀具
3. 果实图示卡片
实验步骤:
1. 切割果实:老师将各种果实切割成适当大小,并展示给学生观看。
2. 观察果实外观:让学生仔细观察每种果实的外观特点,如形状、颜色、表面纹理等。
3. 比较果实:让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将果实进行分类比较,如圆形果实、椭圆形果实等。
4. 根据果实分类:学生将观察到的果实分类,用图示卡片进行整理。
5. 结论:老师带领学生讨论各种果实的分类特点,并总结出结论。
实验评估:
1. 学生是否能正确观察和描述果实外观特点。
2. 学生是否能准确分类各种果实。
3. 学生是否能根据观察结果得出正确的结论。
延伸实验:
1. 观察果实的种子分布情况。
2. 观察果实内部结构。
实验注意事项:
1. 使用刀具时要小心操作,以避免意外伤害。
2. 对过敏果实的学生进行提醒,避免接触过敏果实。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残留果实,保持实验室清洁。
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学生能够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果实,了解了解果实的外观特点和分类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校本课程教案高中生物
校本课程教案高中生物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 生物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 生物的结构与功能3. 生物的遗传与进化4. 生物的生长与发育5. 生物的环境与生态教学方法:1. 探究式学习:组织实验、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2. 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发表观点,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实验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动的故事、图片或视频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授课:讲解生物知识点、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学习内容。
3.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课堂互动,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评估方式:1. 日常测验: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力。
3.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4. 期中/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整个学期所学知识的综合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 教科书:教育部指定的高中生物教材。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实验器材:生物实验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
4. 图书资料:生物相关图书、期刊和教育资源。
5. 网络资源:生物视频、实验案例等网络资源。
备注:本教案仅作为参考范本,具体教学过程和方法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师生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高中生物优秀校本课程教案
高中生物优秀校本课程教案
科目:生物
年级:高中
课题:细胞生物学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理解细胞膜的特点和功能
3. 掌握细胞分裂的过程和意义
4. 进一步认识细胞器官的功能和协作
教学重点:
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细胞膜的特点和功能
3. 细胞分裂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难点:
1. 细胞器官的功能和协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呈现一张细胞结构图,让学生讨论细胞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生物体内的功能。
二、讲授(20分钟)
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细胞膜的特点和功能
3. 细胞分裂的过程和意义
三、实验操作(30分钟)
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和细胞分裂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学中的知识。
四、讨论与总结(15分钟)
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五、拓展延伸(10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例如自主探究细胞器官的功能和协作,或者了解不同类型的细胞在生物体中的分布情况。
教学评价:
通过实验操作和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通过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
(以上仅为一份示范的高中生物优秀校本课程教案范本,具体内容可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
大学生物实验课教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大学生物实验二、授课对象:大学生三、教学目标:1. 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科学素养。
四、教学内容:1. 实验原理2. 实验器材与试剂3. 实验步骤4. 实验现象与分析5. 实验结果与讨论五、教学时间: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入本次实验。
2. 阐述本次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二、实验原理1. 介绍实验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原理与实际应用的关系。
2. 分析实验原理中的关键点,如反应条件、反应物与产物等。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 介绍实验所需的器材与试剂,如试管、移液器、滴定管等。
2. 强调实验器材与试剂的准确使用方法。
四、实验步骤1. 详细讲解实验步骤,确保学生理解每一步骤的目的和操作方法。
2. 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实验现象与分析1. 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
2. 强调实验现象与实验原理的关系。
第二课时一、实验结果与讨论1.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规律。
2. 讨论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差异,分析原因。
二、实验报告撰写1. 讲解实验报告的撰写方法,包括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结果与分析等。
2. 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确保实验报告内容完整、准确。
三、总结1. 总结本次实验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 强调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四、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
2. 思考实验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如提问、讨论等。
2. 实验操作技能: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熟练程度。
3. 实验报告:检查实验报告的内容完整性和准确性。
八、教学反思:1. 课后反思教学过程,总结教学经验。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生物实验校本课程教案
生物实验校本课程教案【篇一:高二生物校本课程教学设计】高二生物校本教材教学设计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理解糖类代谢,识记脂类和蛋白质代谢,掌握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了解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3.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合理选择和搭配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能维持人体健康,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教学重点糖类、脂类、蛋白质的代谢。
教学难点1.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
2.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葡萄糖在人和动物体内变化图解;脂肪在人和动物体内变化图解;氨基酸在人和动物体内变化图解;氨基酸转换过程;脱氨基过程;思考题。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启发式教学发法课时安排:2课时课型:新课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屏显思考题。
1.食物中的葡萄糖代谢途径有几条?回答:①分解成二氧化碳、水释放能量;②合成肝糖元和肌糖元;③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二.新课:(一)脂质的代谢1.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并回答问题(1) 脂质主要包括哪几种物质?(2)食物中的脂肪在人体和动物体内怎么变化?2.学生回答:①储存在皮下结缔组织、肠系膜等处;②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并释放能量;③转变成糖元等。
3.教师总结并点拨4.学生讨论探究:人体内血脂增高会患病吗?5.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过渡:在细胞内含量只比水少,占细胞干重50%以上的化合物是什么?(回答:蛋白质。
)(二)蛋白质代谢11.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并回答问题:提问:食物中的蛋白质主要包括什么?(回答上:植物性蛋白质,动物性蛋白质。
)经消化最终分解成什么?(回答:氨基酸。
)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随血液到全身各组织细胞,首先发生什么变化?(回答:合成各种组织蛋白质和一些特殊蛋白质。
)提问:你能说出几种组织蛋白质和特殊蛋白质的名称吗?(回答:肌球蛋白、肌动蛋白、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酶、胰岛素等。
初中生物学科校本教案
初中生物学科校本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 理解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基本过程;2. 能够区分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3. 知道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和环境条件;4. 学会使用观察、实验等方法研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和环境条件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实验工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课堂互动游戏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幅植物生长的图示,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二、探究(15分钟)1. 给学生看一些观察植物生长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描述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
2. 老师向学生介绍植物生长需要的养分和环境条件,让学生总结出生长植物的关键因素。
三、实践(20分钟)1. 老师带领学生进行观察植物生长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
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植物生长的规律,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
四、讨论(10分钟)1.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分享植物生长实验的结果,讨论不同养分和环境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老师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总结植物生长的规律和方法。
五、总结(5分钟)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和生长所需的重要因素。
2. 学生回答总结问题,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作业(5分钟)留作业,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不同植物的生长规律,并写出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生物实验教案
生物实验教案生物实验教案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物实验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物实验教案篇1生物实验室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
本节课是学生进入中学后第一次走进实验室,因此在本书以至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都占有重要位置。
认真组织并上好本节课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起着重要作用。
关于常用实验器具的名称和作用,学生在以后的实验中将逐步接触到,本节课做一般了解即可。
显微镜是研究生物科学不可缺少的工具,生物实验中最常用到的观察仪器,所以关于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主要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分析初一新生对于实验课具有强烈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对于实验室常有一种神秘感,他们没有受过在实验室内学习的规范教育,进入实验室后,很有可能不知道遵守实验室规则,不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操作、观察和思考,因此需要教师认真准备,组织好教学。
设计理念通过学生走进实验室,熟悉实验室的环境,认识实验室中常用的实验器具,亲身感受科学实验的氛围,使他们认识到遵守实验室规则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条件。
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识别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器具;2.说明显微镜主要部件的结构及作用。
技能性目标1.尝试使用显微镜。
情感性目标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2.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实验常用器具(每实验台一套)、显微镜(包括示范镜)、培养几名参观实验室的引导员。
学生:搜集有关显微镜发展史、显微镜用途以及电子显微镜的资料。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示和建议组织教学一、引言在小学自然课上,同学们就非常喜欢学习与生物有关的知识,升入中学后我们就要在生物实验室中学习了,老师看到同学们非常兴奋,可是你知道在生物实验室里我们都能做些什么呢?小组讨论,发表见解⑴能做实验⑵能观察生物等等本节课在实验室上二、讲授新课实验室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实验校本课程教案【篇一:高二生物校本课程教学设计】高二生物校本教材教学设计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理解糖类代谢,识记脂类和蛋白质代谢,掌握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了解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3.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合理选择和搭配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能维持人体健康,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教学重点糖类、脂类、蛋白质的代谢。
教学难点1.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
2.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葡萄糖在人和动物体内变化图解;脂肪在人和动物体内变化图解;氨基酸在人和动物体内变化图解;氨基酸转换过程;脱氨基过程;思考题。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启发式教学发法课时安排:2课时课型:新课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屏显思考题。
1.食物中的葡萄糖代谢途径有几条?回答:①分解成二氧化碳、水释放能量;②合成肝糖元和肌糖元;③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二.新课:(一)脂质的代谢1.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并回答问题(1) 脂质主要包括哪几种物质?(2)食物中的脂肪在人体和动物体内怎么变化?2.学生回答:①储存在皮下结缔组织、肠系膜等处;②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并释放能量;③转变成糖元等。
3.教师总结并点拨4.学生讨论探究:人体内血脂增高会患病吗?5.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过渡:在细胞内含量只比水少,占细胞干重50%以上的化合物是什么?(回答:蛋白质。
)(二)蛋白质代谢11.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并回答问题:提问:食物中的蛋白质主要包括什么?(回答上:植物性蛋白质,动物性蛋白质。
)经消化最终分解成什么?(回答:氨基酸。
)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随血液到全身各组织细胞,首先发生什么变化?(回答:合成各种组织蛋白质和一些特殊蛋白质。
)提问:你能说出几种组织蛋白质和特殊蛋白质的名称吗?(回答:肌球蛋白、肌动蛋白、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酶、胰岛素等。
)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是什么?(回答:核糖体。
)蛋白质合成后是否永远不变呢?(回答:否。
)讲述:有些蛋白质合成速度非常快,如老鼠的肝脏被部分切除后,可在10~20天恢复原样,组成人肝脏的蛋白和血浆蛋白大约10天更新一半。
提问:氨基酸进入细胞后还会发生什么变化?回答:氨基转换作用。
)、屏显氨基转换过程图并讲述。
结论:通过转氨基作用,形成新的氨基酸。
讲述:谷丙转氨酶(gpt)在肝脏中含量最多,当肝脏发生病变时,gpt大量释放到血液中,医生把化验血液中的gpt含量作为诊断是否患肝炎等疾病的一项重要指标。
(回答:脱氨基作用。
)提问:你能记得氨基酸的通式吗?(回答: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屏显脱氨基过程图并讲述。
]结论:通过脱氨基作用,氨基酸分解成含氮部分(氨基)和不含氮部分。
提问:氨基可转变成什么?(回答:尿素。
)主要在哪里转变?(回答:肝脏。
)尿素排出体外的途径主要是什么?(回答:排尿,排汗。
)不含氮部分还会发生什么变化?(回答: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并释放能量,也可以合成糖类和脂肪。
)实例:用氨基酸饲养饥饿的动物,发现肝糖元含量升高,说明了什么?(氨基酸可转化为肝糖元。
)用氨基酸饲养动物,发现体内存积脂肪,说明了什么?(氨基酸可转化为脂肪。
)小结:(略。
)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三大营养物质进入人和动物体内后的代谢过程,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三)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2学生阅读:p71的该部分内容。
教师指导:列出如下提纲:(1)在同一细胞内“三大代谢”是同时进行的还是依一定顺序进行?(2)糖类如何转变成氨基酸?为什么不能转变成必需的氨基酸?(3)蛋白质如何转变成糖类?(4)糖类在什么情况下转变为脂肪?(5)在正常情况下,三大营养物质为人和动物提供能量的生理顺序是怎的?学生回答:(1)同时进行。
(2)糖类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如丙酮酸),可以通过转氨基作用,生成相应的非必需氨基酸。
由于糖类分解时不能产生与必需氨基酸相对应的中间产物,因此,不能转变成必需氨基酸。
(3)蛋白质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氨基酸,可以通过脱氨基作用等,转化为糖类。
(4)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能大量转化成脂肪。
(5)糖类——脂肪——蛋白质。
提问:同一细胞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是什么?(回答:同时进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过程。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回答:糖类、脂类、蛋白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教师说明:①在人和动物体内,脂肪一般不能转化为氨基酸,而在一些植物和微生物中可以转化。
②糖类、脂类、蛋白质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例如,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大量转化为脂肪,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③糖类、脂类、蛋白质之间还相互制约。
例如,正常情况下,糖是供能的主要物质,但糖供应不足或糖代谢障碍时,由脂肪和蛋白质供能;当糖类和脂肪摄入都不足时,蛋白质分解增加,反之减少。
)小结: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转化和制约是机体对生存条件,特别是对食物状况的适应,这就是生命系统能动性的表现。
学生讨论:(1)用谷类食物喂养鸡鸭,鸡鸭能迅速肥育的原因是什么?(2)只以肥肉养狗,经测定其体内血糖含量基本稳定。
为什么?(3)以瘦肉分别饲养健康狗和患病狗,发现健康狗的体重增加,患病狗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分析其原因是什么?答案要点:(1)谷物中糖在鸡鸭体内转变成了脂肪。
(2)肥肉中的脂肪在狗体内转变成了葡萄糖。
(3)瘦肉主要是蛋白质,经过狗的消化吸收,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了相应的转化。
转变脂肪3师生归纳:在同学们阅读、讨论的基础上,诱导大家得出如下结论:(板书)可以三大营养物质之间转化需要教师强调:三大代谢是同时进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新陈代谢过程(要辩证地分析问题)。
学生活动:趁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之际,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糖类、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的转化关系图表(其他同学在下面观察、讨论、试画)。
教师评价:对准确规范者给以表扬;对偏差错误者给予启发;对下面同学画对者给予鼓励,不对给予提示、纠正。
师生归纳:(板书)教师强调:(1)中间产物在转化中的重要性。
(2)酶和atp在转化中的必要性。
(3)饮食中三大营养物质的科学性。
教师概括:根据学生对以上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的叙述,查漏补缺、改错纠编,并概括性地指出“三大代谢”的共性。
(1)直接利用,建造组织。
(2)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3)转化合成其他物质(四)质代谢与人类健康阅读资料并回答问题:1.人体中的血糖怎样保持稳定?人体血糖的正常值是多糖的症状及解决办法?糖尿病人的糖从哪流失?讲述并回答:①食物中的糖类,肝糖元分解,非糖物质转化。
②80~120 mg/dl。
③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低血糖早期症状;喝一杯浓糖水;惊厥、昏迷;因为脑组织供能不足;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
④糖从尿中排出。
学生回答:分别请四位同学依次作答,若有困难,教师启发并激励评价。
合作探究:教师演示:出示题例投影片[例1]人在饥饿吃了油条,经消化、吸收、供能后,其主要的终产物是______和_________,它们由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泌尿等排出体外。
学生讨论:(1)油条含有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哪些?(2)这些物质的代谢终产物是什么?(3)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有哪些?4师生归纳:(1)油条的主要营养物质有淀粉、脂肪和蛋白质。
(2)淀粉的代谢终产物是co2、h2o、能量;脂肪的代谢终产物是co2、h2o、能量;蛋白质的代谢终产物是co2、h2o、能量、尿素。
(3)co2和一部分h2o由呼吸排出体外;一部分h2o由皮肤形成汗液经出汗排出体外;大部分水和全部的尿素经泌尿系统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答案要点:co2 h2o 呼吸出汗教师演示:出示题例投影片[例2]一个内分泌正常的非遗传肥胖病患者的患病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教师指导:这是同学们比较关心的热门问题,特别是女同学爱吃零食,而且多为含糖量较高的食品,又不喜欢运动,想健美、想苗条吗?多想想。
学生讨论:(1)肥胖的本质是什么?(2)能转变为脂肪的物质有哪些?(3)脂肪主要储存在何处?(4)控制饮食的目的是什么?(5)提倡运动的意义是什么?学生回答:(1)脂肪过多;(2)糖类、蛋白质;(3)皮下、大网膜、肠系膜;(4)减少脂肪的最终来源;(5)消耗体内过多的脂肪师生归纳:通过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和多方面的详细分析,通过教师科学的引导(特别注意不能挫伤某些“胖”学生的自尊心),共同总结出肥胖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肥胖原因:(1)多吃少动,食物供过于求。
(2)食物中脂肪的成分增多。
(3)体内多余的葡萄糖和蛋白质也可以转化成脂肪而储存。
预防措施:控制饮食,加强锻练。
教师强调:引起“肥胖”的原因很多,除大家分析到的原因之外,还有内分泌活动失调和遗传等多方面原因。
若咱们同学或亲人、朋友有此之嫌者,万不可盲目减肥,应先检查后行动。
三、总结:同学们说一说本节课你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四、作业:1.动物在饥饿状态下,首先在组织内降低含量的物质可能是( )a.糖元b.氨基酸c.血糖d.脂肪答案:c2.下列关于人体的糖类、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相互转化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5【篇二:《身边的生物科学》校本课程】身边的生物科学龙城中学张秀华目录课程介绍3引言4 第一课时:第一节熟吃甘薯 5 第二课时:第二节玉米和健康8 第三课时:第三节多吃蔬菜10 第四课时:第四节水果种种 13 第五课时:第五节公鸡为什么能及时报晓? 16 第六课时:第六节狗鼻子嗅觉灵敏 19 第七课时:第七节蚊子叮人 21 第八课时:第八节馒头和酒酿 24 第九课时:第九节藕断丝连 27【课程名称】身边的生物科学【课程类型】学科拓展类【课程资源】新编【主持开发】张秀华【学习对象】高一学生【课时安排】9课时。
【场地设备】教室、实验室、农田、超市【课程说明】国家教育部早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就提出了研究性学习。
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
研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大凡已经进入高中的学生,绝大部分都已经顺应了学校的学习生活,形成了接受式学习的惯性,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和主动探索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有效的引导。
“研究”这个词本身就具有挑战性,为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