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一散文阅读一那茶那人——人在草木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文通练一那茶·那人——人在草木间
微导语
“茶”这个字,拆开笔画就是:人在草木间。

每天的日子,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最后一个字“茶”,微妙地超越其他,以自身的一脉苦涩酿就了遍地清芬,这是植物日常又慷慨的给予。

自从祖先与一片叶子相遇,茶便在波澜起伏的人类进程里扮演着风雅的角色,西湖龙井也从无名到有名,从寻常百姓的家常饮品到帝王将相的尊贵贡品,从中华名茶到世界名品。

而对于茶农黄建春,茶就是茶,是土地丰厚的馈赠,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他的日月天地,是他的草木山水。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阅读文签:抒情散文+醉于茶
茶之醉
叶文玲
①并非茶道里手,更不是品茶行家,皆因茶的无与伦比的魅力,使我这只会喝“大碗茶”的人,也想说一通关于茶的痴话。

②“水甜幽泉霜雪魄,茶香高山云雾质”,茶的品格可谓高矣!行家道得好:茶,是一杯淡,二杯鲜,三杯甘又醇,四杯五杯韵犹存。

如此品饮,自是品出茶的神魂底骨。

我还尤为赞同这个发现:喝茶可滤梦。

③二十多年前,我曾被一支歌曲撩起了浓浓的乡思,撩拨得那样神魂颠倒,于是,接连几夜,我美梦连绵,梦中,我变成了恣肆快活的“叫天子”,逍遥翩飞在故乡的青青茶园,那歌曲,便是至今享誉荧屏舞台的《采茶舞曲》。

④茶,能歌亦能舞的茶,品雅味且醇,是世人公认的无酒精最佳饮料。

酒不醉人人自醉,茶亦然;茶还能醒酒,品位自然比酒更高出一筹。

⑤茶,入诗又入画的茶,解忧助文思,在与饮食、医药、园艺、陶瓷、科技、文学、宗教、礼仪、民俗等众多领域的因缘上,堪称物中之最。

关于茶的戏文,关于茶的诗画,更是清妙隽永,无以数计。

我难以忘怀一篇关于茶的奇文,作者的慧眼,不但青睐茶的自由洒脱的生,更独识了茶的“壮烈而缠绵的死”,那是一首《茶之死》的绝唱!茶,确确实实是以自身的一脉苦涩酿就了遍地清芬。

诗人闻一多,曾称自己的粮食是“一壶苦茶”。

茶的奉献与牺牲精神,堪与革命志士的崇高境界相映照,融为一体。

茶,既是他们的精神食粮,亦是他们的精神象征,无怪沉醉墨海的人,没有一个不爱茶。

⑥不久前,我再次被茶的神话迷恋得颠三倒四,那是在参观西子湖畔双峰村的中国茶叶博物馆之后。

⑦用不着我来做广告文字,这座为弘扬中华民族茶文化而建的博物馆,将会与西子湖的每一处美妍绝伦的景点一样,嵌入游人茶客的心屏。

所以,我还是忍不住要说,虽然彼时只是匆匆一游,但当我依次观瞻了茶史、茶萃、茶具、茶事、茶俗五个展厅,当我粗粗得知了茶之种、茶之制、茶之藏、茶之用、茶之饮等有关茶事之后,我无异于听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历史和美学课。

浮立在青青茶海中的“茶博”,无疑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又一袖珍本。

虽然
感叹自己这辈子绝对成不了“茶博士”,却极愿身心俱得碧玉色琥珀光的茶汁常洗涤,如若能像茶树一样生得坦荡,活得蓬勃,即便火烹水煎,亦不枉一生。

⑧不怕得罪酒仙们,我还想说一句:尽管酒与茶常相亲,茶却比酒更高洁。

酒固然与诗更结缘,但酒酣耳热之际,常常会成酒糊涂;因酩酊而误国误军机的凡例,更不胜枚举。

酒喝到极处,充其量只能成为酒仙;品茗致茶,却能化仙成圣。

“茶圣”陆羽的《茶经》,在一千余年前就赫赫然载入史册,而好像还没有一部什么酒经,能与之均衡,更没有谁因为是“酒圣”,而歆享世人的膜拜和崇敬。

⑨世事很多是令人费思量的。

虽然在发现和利用茶上,中国是世界之最,但是,比之轰然而起四方响应的酒文化热,茶文化的进一步倡导和研究,在当今,既显得姗姗来迟,又相形清淡。

君子之交淡如水早有古训,但在某些据说是“无法替代”的场合,依然是肴如山叠,酒若水流。

而在下自己,有时也在这样的场合中,一边不会喝也得喝地抿两口,一边惶惶然地继续那费思量的思量。

⑩于是又想到兰亭。

兰亭书法节是伴着绍兴一年一度的酒文化出场的。

曲水流觞,流的是酒杯,但当外国友人或游客们兴尽人散后,一杯清茗可不可以照流不误呢?我想,只此改革,“书圣”王羲之即便地下有知,也不会抗议的。

⑪忽又联想到文学,想到散文,于是,我又确认:“洁性不可污”的茶,其品位就像散文,而骨格清奇非俗流的散文,就是色香味俱绝的好茶。

⑫多么希望天下茶客多于酒徒,多么欣喜茶家——散文家的队伍浩浩荡荡,愈来愈壮大。

⑬这可不是醉话。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极愿身心俱得碧玉色琥珀光的茶汁常洗涤”,运用比拟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茶对人的文化熏陶。

B.第⑨段联系现实,认为现在喝酒场合多过喝茶场合,体现了作者对于酒的厌恶与反感。

C.文章用记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来表现茶的魅力,表达作者对茶的喜爱。

D.文章结尾与题目照应,言简意丰,耐人寻味,引起人们对茶与文学的思索。

答案B
解析“体现了作者对于酒的厌恶与反感”错,从文中看,作者写现在喝酒场合多过喝茶场
合,是为了说明与酒文化热比起来,茶文化的进一步倡导和研究显得清淡,并没有对酒的厌恶与反感。

2.本文写的是“茶”,却多次出现对“酒”的描述,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将“酒”与“茶”并提,引出“茶”亦能醉人,解释照应题目。

(2)以“酒”衬托“茶”,突出“茶”更为高洁,不会使人糊涂误事,甚至还可以化仙成圣,为人所崇拜。

(3)将“酒文化”与“茶文化”的发展进行比较,表达了对“茶文化”进一步倡导和研究的期盼。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思考写“酒”的内容与主要内容“茶”之间的关系,注意这些文字中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思考这样写的作用、表达的艺术效果及作者表达的意图等。

最后联系全文主旨作答,作答时注意联系题目,综合思考。

3.请探究标题“茶之醉”的丰富意蕴。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茶味醇厚,让人沉醉;②故乡的茶园让作者在梦中沉醉;③茶生得自由洒脱,坦荡蓬勃,令人神往;④茶的牺牲奉献精神,是对文人墨客精神的滋养与象征;⑤品性高洁的茶如同清奇不俗的散文,耐人品味。

解析此类题目一般可以从标题的浅层(实的层面)含义、深层(虚的层面)含义、象征意义及主旨的角度思考。

针对本题,要结合文中和题目有关的句子思考分析,然后归纳整合。

答题时注意要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逐层分析标题的意蕴。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阅读文签:写人散文+茶农的情感世界
茶农
苏沧桑
①暮色四合的时候,黄建春在一张小矮凳上坐下,点起了一根烟。

烟袅袅地从他指尖逸出来,原本最忙碌的时光,仿佛一下子变慢了。

只有鸟鸣声、茶青在炒茶机里翻滚的微弱的沙沙声。

②他的手,是天生炒茶的手:五指合并,严丝合缝,从指根到指尖,有微微弯曲的弧度,与炒茶锅紧紧贴合,手工炒茶的“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十大手法全都精通。

茶农的日常工作繁忙,茶园开垦,茶苗培育,茶苗种植,施肥,除草,喷药,采茶,晒青,摇青,炒青,包揉,烘干,挑选,包装。

茶季一到,黄建春忙不过来,只好放弃手炒,
和大多数茶农一样改半机械化炒茶,两台炒茶机,一锅炒二两干茶,耗时六分钟左右,第二遍要用龙井辉锅机集中翻炒,耗时四十分钟。

从午饭后到晚上十一点,争分夺秒,一天能出八斤新茶,其间,他要晾晒茶青,筛茶,加料,包装,全是一个人。

唯一的休憩,便是忙里偷闲点一根烟,喝几口茶。

③即使如此,他炒茶也极为讲究,茶青薄摊晾晒到湿度恰到好处,去除青草味和苦涩味,也去掉了茶青里残余的大部分刚性。

炒前用手挑过,用畚斗畚过,炒出来后再用手挑过。

他还有窍门,第一步青锅的火候、第二步回潮的时间、第三步辉锅的火候,都把握得无比精确。

刚炒出来的茶不好喝,要过一个星期,等退火了才好喝。

④黄建春是村里炒茶最好的人之一,他炒出来的茶叶,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尤其是色泽乌润,手感如丝绸,无比光滑,拿到转塘茶叶市场卖,一般比别人价格高一两百元。

⑤他抽了一口烟,思绪回到了十六岁。

十六岁,兄弟俩跟着父亲开始采茶炒茶,可怜的一点茶地只能勉强糊口。

娶了老婆生了孩子后更困难了,修房子连十块钱都借不到,别人怕他们家太穷还不起,那一个个鄙夷的眼神,连同借钱这件事,让他的心像一个沙袋,二十年来承受着一只拳头的反复击打。

⑥两兄弟便去石矿开挂车,将石头运到慈溪余姚,来回一天一夜,一到家又去采茶、开荒。

多年下来,黄建春终于积攒了六亩多、二十几块零零碎碎的茶地,前前后后造了五次才把房子造成。

茶季过后,黄建春也不闲着,去驾校当教练,教练车一开回来,不吃饭也不休息,又去开荒。

一个茶季,全家跟打仗一样,纯收入也才六万元左右。

同样的龙井茶,会推销的人家,一年能卖三十万,也有不地道的茶农,家里没那么多茶树,就去外地进茶青,冒充西湖龙井卖。

他不会作假,也不会推销,除了一些老客户要头几茬明前茶,其余的他会拿到茶叶市场卖,所以“没花头”的。

⑦但即使没花头,也要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地做好茶,不倒自己的牌子,虽然他的茶连商标都没有。

第一锅新茶出来,叶底细嫩,如花朵一般,他从来舍不得自己喝,喝的都是清明后的老茶,卖相差的那种。

不是喝不起,不是死要赚钱,是太辛苦了,只有他自己知道,在每一片茶叶上,他从未吝惜过自己的体力。

⑧睡在山上的父亲说,这是老天的恩赐,传了一千两百多年,不能白白扔了。

是啊,祖
上传下来的茶园怎么能放弃呢?祖上传下来的手艺怎么能放弃呢?他不太懂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却知道好好做茶,心无杂念,随遇而安,是最心安理得的谋生方式。

他用最无害的方式与茶同生共存,守护着中国根深蒂固的传统美德。

⑨他喜欢这栋二层小楼,巨大的老香樟树像一双大手覆盖着小楼,常让他想起父亲的手。

推开门就能看到后山的茶园,溪流潺潺,鸟儿啁啁,常有同村的女人们在溪边洗衣服,把衣槌捶得很响,在空旷的山谷回荡,还能望得到山上的父亲和儿子。

心里憋闷时,他会抽根烟,和他们说说话。

⑩除了这座二层小楼,空地靠马路的那一边是他造的四层楼房。

儿子去世后,妻子越来越消沉,两人积累多年的矛盾也越来越大。

他知道她心里难受,劝不了她,最终分开过了,但没地方去,他仍留她在家里,和女儿女婿一起住在四层楼里,他自己则搬到了靠山的两层楼。

她会帮他采茶,但不会和他一起吃晚饭,她常常消失,不知道是和姐妹出去玩了,还是躲起来了。

女儿很能干,在外面上班,女婿特别勤劳。

他自己拼命干活,是憋着一股劲,趁自己吃得了苦,将来老了要花钱、要出去旅游什么的不用向女儿女婿要钱,不给他们添负担,不给他们丢脸。

黄建春的恐惧是“穷怕了”。

⑪山里的天黑得早,他抬头望了望向晚时分的路口。

他七十六岁的老母亲,每天坐一个小时公共汽车到杭州城里的八字桥菜场摆摊卖茶,这时该回来了。

⑫他将香烟掐灭,余烟袅袅不肯散去,仿佛一道舒展不开的眉,又仿佛想再说点什么。

(节选自苏沧桑《与茶》,《人民文学》2018年第11期,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的手工炒茶,茶农辛苦,产量也低,黄建春忙不过来,就买了两台炒茶机,改成半机械化炒茶,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B.作者不仅详细介绍了黄建春高超的炒茶技艺和对“茶道”的坚守,还写了他的过去与现在,艰辛与遭遇,体现了生活本色和作者的匠心。

C.黄建春和妻子分开的原因是他整天忙着劳动,忽略了妻子和孩子,导致儿子意外去世,这从侧面表现了他对事业的执着与忘我。

D.文章开头点燃一支香烟,引发回忆,结尾再次提到掐灭香烟,首尾呼应,叙事舒缓,展示了黄建春丰富的精神情感世界。

答案C
解析“黄建春和妻子分开的原因”分析不准确,从原文看,分开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儿子的去世,二是“两人积累多年的矛盾越来越大”。

5.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黄建春这一形象。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手艺精湛,他是村里炒茶最好的人之一。

(2)勤恳能干,开荒,种茶,采茶,炒茶,造房,去驾校当教练。

(3)生活简朴,他从来舍不得喝新茶,喝的都是清明后的老茶,卖相差的那种。

(4)诚实本分,他不会作假,也不会推销,也“没花头”的。

(5)随遇而安,他心无杂念,只知道好好做茶,心安理得地谋生;内心苦闷,儿子去世,妻子因矛盾和他分开过。

(6)心地善良,他拼命干活挣钱,不想给女儿女婿添负担,不给他们丢脸。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注意把提取出来的信息归纳分类,条理作答。

6.文章第②段和第④段的描写多用短句,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第②段描写多用短句,节奏明快,表现了茶农日常工作的繁琐和劳动节奏的紧张,如“茶农的日常工作繁忙,茶园开垦,茶苗培育,茶苗种植,施肥,除草,喷药,采茶,晒青,摇青,炒青,包揉,烘干,挑选,包装”。

另外,多用短句还表现了黄建春工作的艰辛,如“他要晾晒茶青,筛茶,加料,包装,全是一个人”。

(2)第④段描写多用短句,是为了突出黄建春所炒茶的品质。

如“他炒出来的茶叶,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尤其是色泽乌润,手感如丝绸,无比光滑”。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了解短句的作用(使语言通俗易懂,简洁明快,有生活气息),然后找到运用短句的语句,抓住重点词语,结合语境分别深入思考表达的意义、表达的效果。

答题时注意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同时注意第②段和第④段要分别作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