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制因素对甘草中有效成分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影响

合集下载

浅谈甘中药甘草炮制工艺研究

浅谈甘中药甘草炮制工艺研究

浅淡中药甘草的炮制工艺研究摘要:甘草为常用大宗药材,药食兼用品种,年需要量约6万吨左右,位列诸药前列。

近年来,家种甘草的生产和销售量趋增,市场较野生品畅销。

甘草国之药老,有“十方九草”之美誉,被大量用于临床配方,同时,甘草提取物被广泛地工业、化工等领域,并有大量的出口。

甘草数量巨大,行情人为性不强,随着家种品的市场占有量增加,关注力明显在增加。

关键词:甘草,炮炙,炼蜜,蜜炙1.引言中药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医疗实践的产物,其中中药有效成分不易散失,副作用小,中药方剂可因症、因病的不同随时加减,对于治疗慢性病及疑难杂症有明显的疗效等优点,使中药成为现在药疗主流。

而在临床应用中,药品的疗效是否显著,能否充分发挥它的临床效应,达到治疗目的,炮制这个环节就非常重要。

因为中药材的炮制加工是保证临床医疗根本,只有炮制到位才能使中药的“四气”、“五味”等得以在临床上很好的发挥。

甘草做为中医临床常用的大宗中药品种,我们就有必要研究它的炮制工艺了;甘草在临床应用中,炙甘草是其常用的炮制品。

甘草蜜炙后功能主治的侧重点由清热转为补脾,但目前对甘草蜜炙补脾的炮制机理尚不明确,相关的成分、功效研究比较薄弱,部分理论问题存在异议,工艺仍未规范化。

因此需要确定其工艺,对甘草炮制前后的变化进行研究,初步探讨其炮制原理。

本论文以甘草不同炮制品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化学成分比较、炮制工艺、药理等一系列研究,具体内容如下:各种甘草提取物大多对小鼠脾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炙甘草作用最显著,说明甘草蜜炙后确能提高其补脾功效;生甘草单纯加热、加入炼蜜或两个因素单纯加合并不能等同于炙甘草,只有将两个因素有机地结合才能体现炙甘草的补脾作用。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蜜炙法炮制甘草是有道理的。

研究结果表明,甘草蜜炙后功效重点转为补脾,与其饮片成分发生的质变和量变有关。

2. 甘草概况2.1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l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a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的干燥根及根茎。

甘草不同部位药用成分及营养成分分析

甘草不同部位药用成分及营养成分分析

甘草不同部位药用成分及营养成分分析发布时间:2023-02-20T09:25:35.565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19期作者:王新民 *1,陈玉娇1,康谨1,2,魏志华1[导读]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索氏抽提法、凯氏定氮法及原子吸收法(AAS)对甘草不同部位有效成分和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

王新民 *1,陈玉娇1,康谨1,2,魏志华1(1.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郑州450046;2.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郑州 450046)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索氏抽提法、凯氏定氮法及原子吸收法(AAS)对甘草不同部位有效成分和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甘草主根中甘草酸含量和多糖含量最高,甘草苷含量略低于不定根中甘草苷含量,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均高于药典规定的标准,地上部茎叶部位的三种成分含量均最低;甘草各部位中总黄酮类成分含量顺序为:地上部茎叶>主根>支根>不定根>芦头,地上部茎叶含量最高为42.53mg/g;各部位中粗脂肪及粗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异,粗脂肪含量在2.48-4.13%之间,而粗蛋白含量在14.28-16.67%之间;甘草各部位中矿质元素表现各异,其中地上部茎叶部位含Fe元素最高,Ca、Zn和Mn元素含量最高部位均在不定根。

本研究可为合理开发利用甘草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甘草;HPLC;UV-Vis;甘草苷;总黄酮;多糖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根和根茎,为大宗常用中药,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应用广泛[1]。

甘草的入药部位为根及根茎[2],在采收加工甘草药材时往往产生大量的非药用部位,处理不得当会造成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

按照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本着变废为宝的原则,通过探究甘草植株其他非药用部位的药用成分及营养成分,为提高甘草植物资源的利用率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甘草炮制方法对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的影响

甘草炮制方法对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的影响

炮制条 件下甘草 中甘草苷 和甘 草酸的含量。结果 : 不 同炮制条件 下, 甘草 中甘草苷 、 甘草 酸的回收 率较高 , 均> 9 5 % 。其 中, 甘草
2 5 % 蜜灸、 6 0℃烘制 6 0 m i n时 , 甘 草苷、 甘草酸 的含 量均最高 , 分别 为 1 . 7 2 %、 2 . 0 2 %。结论 : 本研 究方法简单、 可靠、 重现性好 , 可
4 3 4 0 0 0 ,C h i n a )
ABS TRACT OB J E C T I VE:T o p r o b e i n t o t h e e f f e c t s o f l i q u o r i c e p r o c e s s i n g o n c o n t e n t s o f l i q u i r i t i n a n d g l y c y r r h i z i c
甘草为临床 常用 的 中药 之一 , 具 有祛 痰 止咳 、 清热 解 毒 、 调合 诸药等效果 , 其 化学成分为三萜 皂苷类及 黄酮类 , 典 型代
2 0 1 6 1 2 2 5 ) 经甘肃 中医药 大学 生 药学教 研室 专家 鉴定 为 豆科
植 物 甘 草 的 干 燥 根 。甘 草 次 酸 对 照 品 、 甘 草 苷 对 照 品 均 由 中
D O I 1 0 . 1 4 0 0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2 1 2 4 . 2 0 1 7 . 0 6 . 0 3 0

要 目的 : 探 讨甘草炮制方 法对甘草苷和甘 草酸含 量的影响 。方 法: 采用不 同方法炮制甘 草 , 建立 高效液 相 色谱 法测定不 同
WA N G S h i h u a ( D e p t . o f P h a r m a c y , J i n g z h o u Ho s p i t a l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H u b e i J i n g z h o u

甘草炮制方法对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的影响分析

甘草炮制方法对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的影响分析

甘草炮制方法对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的影响分析诸葛怡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中药房 浙江 杭州 310003【摘要】目的:分析甘草炮制方法对甘草苷以及甘草酸的含量影响。

方法:对甘草采取不同的方法炮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的炮制条件下的甘草当中甘草苷以及甘草酸含量进行测定。

结果:甘草在不同的炮制条件之下,甘草酸与甘草苷回收率均>96%,回收率相对较高。

当中,甘草应用25%蜜灸并于60℃下进行60min烘焙时,甘草酸与甘草苷含量均相对最高,分别为2.02%与1.72%。

结论:甘草应用25%蜜灸并于60℃下进行60min烘焙方法相对简单且可靠,同时重现性更好,可对甘草质量进行控制控制。

【关键词】甘草炮制方法;甘草酸;甘草苷;影响[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8)06-124-02甘草是中医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味中药,其具清热解毒、祛痰止咳且具有调合诸药等良好效果,甘草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类与三萜皂苷类,其中典型的成分代表为甘草酸与甘草苷[1]。

在对甘草进行使用前,需要对甘草进行炮制[2]。

当前,甘草主要的炮制方法为盐灸、醋灸、炒制、酒灸以及蜜炙等。

本研究分析甘草炮制方法对甘草苷以及甘草酸的含量影响。

1 基本材料1.1 主要仪器 美国Waters生产的Waters 2695型高效液相色谱仪;PDA检测器;大连依利特公司生产的C18保护柱;Kromasil C18色谱柱;必能信超声公司生产B3200 ST型超声震荡仪;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公司制备AE240型的电子分析天平;1.2 试剂与药品 高效液相色谱级乙腈与甲醇(美国,迪马试剂公司);优级纯的磷酸(实验室自制);水(实验室自制);生甘草片(内蒙古亿利公司,国药准字H20044312);甘草干燥根。

甘草次酸以及甘草苷的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2 方法和结果2.1 设置色谱条件 Kromasil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05%磷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控制0.8ml/min,检测波长为252mm与276nm,柱温控制28℃。

甘草及其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甘草及其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甘草及其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甘草,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自古以来就在中医药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甘草及其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这些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甘草药理作用的理解,也为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拓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文旨在综述甘草及其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以期为甘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我们将重点关注甘草的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等药理活性,以及甘草酸、甘草次酸等主要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机制。

通过系统回顾和综合分析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我们期望能够为读者呈现一幅甘草及其活性成分药理活性研究的全面画卷,为推动甘草的现代化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启示。

二、甘草及其活性成分概述甘草,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应用历史。

其味甘、性平,入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

近年来,随着现代药理学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甘草及其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受到了广泛关注。

甘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苷等。

甘草酸是甘草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肝损伤等作用。

甘草次酸则是甘草酸的代谢产物,同样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甘草苷则具有抗病毒、抗肿瘤等活性。

甘草的药理作用广泛,涉及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个方面。

其活性成分通过不同的机制,对多种疾病具有治疗作用。

例如,甘草酸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组织损伤,对于肝炎、胃溃疡等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甘草苷则可以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和肿瘤细胞增殖,对病毒感染和肿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甘草及其活性成分还具有与其他药物协同作用的特点,能够增强其他药物的疗效,减少副作用。

因此,甘草在中医药临床应用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药理活性的深入研究对于拓展其临床应用范围和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甘草及其活性成分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涉及多个治疗领域。

批量生产炙甘草对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影响探讨

批量生产炙甘草对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影响探讨

批量生产炙甘草对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影响探讨[摘要]目的:采用同一批甘草药材,连续批量生产成3批炙甘草,对蜜炙前后,其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变化进行分析比较。

方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7nm。

结果:批量生产得的炙甘草,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均有明显损失。

结论:《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炙甘草中甘草苷的含量限度与甘草药材的限度一样,均为≥0.5%,有待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批量生产;炙甘草;甘草苷;甘草酸;含量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

甘草在中医方剂中使用广泛,有“十方九草”之说,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作用;蜜炙后有增强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的功效。

《中国药典》2010、2015 和2020年版这3版均规定,甘草酸的含量限度从甘草药材的2.0%下降至炙甘草的1.0%,相对合理;甘草苷的含量限度与甘草药材的一样,均为≥0.5%。

但在实际生产中,发现甘草药材经过蜜炙,批量生产得的炙甘草中甘草苷的含量有明显损失,《中国药典》的规定值得进一步探讨。

本文根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1]收载的炙甘草的炮制方法和检验方法,采用同一批甘草药材,连续批量生产3批炙甘草,分析比较蜜炙前后,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的变化情况。

1仪器与材料1.1仪器Agilent LC126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Agilent公司);BT125D型电子分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KQ-300DB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QY-300型往复式切药机、CY-700型滚筒式炒药机(富阳康华制药机械有限公司);甘草苷对照品(批号:111610-201908)和甘草酸铵(批号:110731-202021)均购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乙腈为色谱纯,磷酸为优级纯。

甘草化学成分研究

甘草化学成分研究

甘草化学成分研究引言甘草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传统中药的植物,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等功效。

然而,关于甘草的化学成分研究仍有许多未知之处。

本文旨在探讨甘草的化学成分种类、含量和影响因素,以及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为深入开发甘草资源提供理论支持。

背景甘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

甘草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菌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和制药工业。

然而,甘草的化学成分复杂多样,且其含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生长环境、采收时间、炮制方法等。

因此,对甘草化学成分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现状甘草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萜类、苯丙素类等。

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明显的抗炎、抗氧化作用。

此外,甘草还含有多种三萜类化合物,如甘草酸、甘草苷等,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等作用。

苯丙素类化合物也是甘草的重要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甘草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

首先,对甘草样品进行了提取和纯化,采用不同极性的溶剂依次洗脱,分离出不同的化学成分。

然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各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

同时,本研究还采用了质谱、核磁共振等手段对化学成分进行了结构鉴定。

结果与讨论通过上述研究方法,我们发现甘草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萜类、苯丙素类等。

其中,黄酮类化合物甘草苷的含量最高,其次为甘草酸。

而其他成分如芒柄花素、甘草西定等含量相对较低。

此外,我们还发现甘草化学成分的含量受到采收时间、炮制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在采收时间方面,夏季甘草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冬季最低;而炮制方法则对甘草酸等成分的含量有显著影响。

结论本研究深入探讨了甘草的化学成分种类、含量和影响因素,以及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

结果表明,甘草中含有多种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学成分,如黄酮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和苯丙素类化合物等。

这些成分的含量受到生长环境、采收时间、炮制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粉碎粒度对甘草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不同粉碎粒度对甘草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ge . Co cu i n: f r n o re n l so Di e e t c mmi u i n d g e a o sg i c n n u n e o is l t n o fe t e c n t u n s i f n t e r e h s n in f a ti f e c n d s ou i f e f ci o s t e t n o i l o v i
 ̄r nel udc rma ga h ( L ) to . eutT ecnet o bv — e t n de et e cntu nsi i mac i i ho t p y HP C me d R s l:h o tns faoe m ni e f ci os tet nw l q o r h o f v i d
cnet o b v— ninde et ecntuns mogclvt (r i ) cr ep w e f ie n emm n t nd— otns f oe— t e f ci o ste t a n ut a d o l l o c o dr f r t o iui e— a me o f v i i e wdii o d fe o
L eh n ,i Qnyn C e i ,huB o n ,hoJ ̄u i c egLu iga ,h nT n Z o at g Z a ujn D a e (h n i i oi l p l a o oa oa Tc n a C lg ,a unS ax 00 3 ) S ax Bo gc pi t nV c in eh i o ee Ti a h ni 3 0 1 l aA ci t l c l l y
詹 隧髻嚣 蝴
— — — —— — — —一 … … … … … … …

浅谈甘中药甘草炮制工艺研究

浅谈甘中药甘草炮制工艺研究

浅谈甘中药甘草炮制工艺研究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浅淡中药甘草的炮制工艺研究摘要:甘草为常用大宗药材,药食兼用品种,年需要量约6万吨左右,位列诸药前列。

近年来,家种甘草的生产和销售量趋增,市场较野生品畅销。

甘草国之药老,有“十方九草”之美誉,被大量用于临床配方,同时,甘草提取物被广泛地工业、化工等领域,并有大量的出口。

甘草数量巨大,行情人为性不强,随着家种品的市场占有量增加,关注力明显在增加。

关键词:甘草,炮炙,炼蜜,蜜炙1.引言中药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医疗实践的产物,其中中药有效成分不易散失,副作用小,中药方剂可因症、因病的不同随时加减,对于治疗慢性病及疑难杂症有明显的疗效等优点,使中药成为现在药疗主流。

而在临床应用中,药品的疗效是否显着,能否充分发挥它的临床效应,达到治疗目的,炮制这个环节就非常重要。

因为中药材的炮制加工是保证临床医疗根本,只有炮制到位才能使中药的“四气”、“五味”等得以在临床上很好的发挥。

甘草做为中医临床常用的大宗中药品种,我们就有必要研究它的炮制工艺了;甘草在临床应用中,炙甘草是其常用的炮制品。

甘草蜜炙后功能主治的侧重点由清热转为补脾,但目前对甘草蜜炙补脾的炮制机理尚不明确,相关的成分、功效研究比较薄弱,部分理论问题存在异议,工艺仍未规范化。

因此需要确定其工艺,对甘草炮制前后的变化进行研究,初步探讨其炮制原理。

本论文以甘草不同炮制品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化学成分比较、炮制工艺、药理等一系列研究,具体内容如下:各种甘草提取物大多对小鼠脾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炙甘草作用最显着,说明甘草蜜炙后确能提高其补脾功效;生甘草单纯加热、加入炼蜜或两个因素单纯加合并不能等同于炙甘草,只有将两个因素有机地结合才能体现炙甘草的补脾作用。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蜜炙法炮制甘草是有道理的。

研究结果表明,甘草蜜炙后功效重点转为补脾,与其饮片成分发生的质变和量变有关。

中药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探究

中药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探究
综 合 医学
中药炮制含苷类药 物的影响探究
盛 钰 赵 欣 贵 州 医科大 学 贵 州 贵 阳 5 5 0 0 2 5
摘要 :对 中药炮制的相关资料进行 了回顾分析并 总结 。结果表 明,中药炮制对 药物 中所含苷类成分的量有所影响 ,以至 于使 药物 的性能发 生改变 ,缓和 了药性 ,也使 药物 降低 了毒性 ,最后 药效得 到加 强。 关键词 : 中药炮制 苷类 药性 中图分类号:R 4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6 7 1 . 5 8 3 7 ( 2 0 1 5 ) 8 . 0 2 9 4 O 1
2 中药炮制对药 物中苷类的影响 2 . 1 中药炮制可 以保护 药物 中的苷类 植物 的根 、花 、果实等所含苷类较 多,炮制 时可按 照含 苷类药材 的性质 决定炮制 方法 , 从而使药材 中的苷类得 到保
护 ,以保 障药材的具备 良好质量 。 植物 中除苷 以外还存 在许 多酶 ,苷类 与这些酶通 常位于 同一组 织但 不存在 于 同一细
物 的具体性质来选择合适 的炮制 方法 , 使药物 的作用得 到完 全 的利 用 。 参考文献 [ 1 ] 骆科 忠.中药炮制对含苷类药物 的影响. ( { 大家健康 ( 下
苷类是一种中药中的主要有效成分 , 并分布广泛 ,它 的 含量决定着药物的药性 、药效甚至毒性 。因为如水 、酒精类
的有机溶剂能够将其溶解 ,所 以炮制 中药 时需要谨慎对 待, 避免将其 中的有效成分破坏或减少 。再有,酸类能够水解苷
类 ,故 而醋制法 是一种有 效降低药 物中毒性 苷类 的可取方 法; 为 了提 高药物 中的有 效苷类 的含量, 酒炙法是一个不错 的选择 ,以使药效得到加强 ;另外 ,利用加热法可 以灭活药 物 中的酶类 ,起到保护苷类有效成分 的作用 。总之 ,因为 药 物 中含有各种复杂 的苷类成 分, 所 以药物的炮制应 当按照药

炙甘草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炙甘草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炙甘草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张燕丽;孟凡佳;田园;刘鹏;张晓娟【摘要】甘草作为一种补益中草药,以其丰富的化学成分和强大的药理作用而被广泛应用.炙法会影响甘草的化学成分组成,改善药理作用.研究表明炙甘草及化学成分或者有效部位,具有抗抑郁、改善免疫功能、调节心律失常、抗肿瘤、抗炎等功效.本文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两个方面综述国内外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展望炙甘草临床应用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期刊名称】《化学工程师》【年(卷),期】2019(033)008【总页数】5页(P60-63,66)【关键词】炙甘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抗抑郁;研究进展【作者】张燕丽;孟凡佳;田园;刘鹏;张晓娟【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 Fisch.)为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之称[1]。

甘草作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补益中草药,其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根与根状茎粗状直径1~3cm,外皮褐色,里面淡黄色,气微味甜而特殊。

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

目前,甘草主要分布于新疆、内蒙古、宁夏、甘肃、山西等地,在亚洲、欧洲、澳洲、美洲等地都有甘草的分布,并且大都有传统的药用和其他用途。

从古至今,甘草广为药用,在《神农本草经》[2]中就将其列为药之上乘;医药家陶弘景将甘草尊为“国老”,有言:“此药最为众药之王,经方少有不用者”。

由于其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又有“十方九草”之说[3]。

传统中医药中,甘草分为生甘草和炙甘草,生甘草性偏凉,长于泻火解毒、化痰止咳等;大量研究表明炙法[4]会使甘草中的化学成分甘草总黄酮增加,以及其他的化学成分组成发生变化,会对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产生影响。

甘草炮制工艺研究

甘草炮制工艺研究

甘草炮制工艺研究甘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被誉为“人类健康宝库”。

古代医家留下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着甘草的炮制工艺,它的炮制工艺对当今的中草药药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以《本草纲目》为基础,结合今日现代化的药学技术,从甘草的炮制工艺进行研究。

一、甘草炮制前准备甘草可以用来治疗一系列病症,但是要让它发挥出最大的药效,需要经过炮制。

炮制的前提是要对甘草的杂质、湿度、脂肪无机物含量等进行合理的处理。

1.清洁在炮制前,要先对甘草进行清洁。

常用的清洁方法有洗涤法、水浴法、浸泡法等,也可以使用机械方法,如振动筛、鼓风机等。

清洁后,要让甘草完全干燥,防止发霉变质。

2.去皮甘草需要及时去皮,因为皮中含有一定比例的多元糖,影响药效,而且这些多元糖也容易被潮湿的环境所氧化。

3.排水甘草中的水分含量也会影响它的炮制工艺,因此在炮制前需要排出水分,使水分含量达到15%左右。

二、甘草炮制1.拆分甘草由花果、茎、叶三部分组成,要根据药材的质量特征,选择不同的炮制工艺;比如,过硬的茎不容易被捣散,应先将茎横断,再用研磨机捣碎成粉末;而花果因其本身较为脆弱,可以直接用研磨机捣碎。

2.炮制研磨好的甘草粉末要结合药物的质量特征,选择正确的炮制工艺和方法。

常见的炮制方法有淬火法、烧制米糊法、烤制米糊法等,其中烧制米糊法是最常用的炮制方法,它能够最大限度地调整甘草的结构和性质,从而达到有效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的目的。

三、甘草炮制后处理炮制完成后,要先对甘草粉末进行检查,检查其质量,也要对它的活性物质进行综合的测定,这样可以更好地确定药效。

最后,甘草炮制完成后,要进行稳定性检查,比如湿度和温度的测定,以及色彩、气味、粒度等的测定,以便保证药物的质量稳定。

综上所述,甘草的炮制工艺是一门技艺,它要结合药物的质量特征,对甘草进行良好地炮制,以达到最佳效果。

白岩松曾经说过:“好药有三:把它做好,把它用好,把它吃好。

”每一位药师都应该做到把药品炮制好,这样在保证治病救人的同时,也能让药物发挥最佳的效果。

甘草的炮制对其主成分的影响

甘草的炮制对其主成分的影响

甘草的炮制对其主成分的影响摘要炮制品中,甘草酸的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生甘草、蜜炙、醋炙、酒炙、姜炙、黄连汁炙、黑豆汁炙、盐炙、胆汁炙、炒黄、炒焦、米炒、麸炒、蛤粉炒、滑石炒、清蒸、砂炒。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各种甘草炮制品中主要成分的含量。

主要研究甘草的炮制对其主成分的影响。

标签:甘草;甘草酸;炮制;紫外分光光度法1 实验材料甘草:购买于哈尔滨同泰大药房经鉴定为豆科植物乌拉尔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备用。

液体辅料:蜂蜜、黄酒、盐水、姜汁、黑豆汁、胆汁、黄连汁、米醋、固体辅料:大米、黄土、麦麸、洁净河沙、滑石粉、蛤粉。

对照品:甘草酸单铵盐(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2 炮制样品的制备取净甘草片,分别采用上述辅料炮制,即得盐炙、酒炙、醋炙、姜汁炙、黑豆汁炙、蜜炙、黄连汁炙、鱼胆汁炙、清蒸、酒蒸、麩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炒黄、炒焦、炒炭等炮制品。

3 测定波长的确定取甘草酸单铵盐对照品适量,用水溶解稀释成浓度约为40μg/mL的溶液,以水为空白,照分光光度法在220~360nm波长之间扫描,结果在252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故选择252nm为测定波长4 标准曲线精密称取甘草酸单铵盐2.50mg,用50%的乙醇定容于50ml的容量瓶中,然后用50%的乙醇分别定容于25ml的容量瓶中,在252nm处,测吸光度,结果表明,甘草酸单铵盐在2ug~30ug/m1范围内,吸光度(A)与浓度(C)之间呈线性相关系。

5 样品的测定精密称取样品5mg左右,置于100ml的锥形瓶,再加入50%的乙醇溶液20ml 密封好后,超声提取20min后,在252nm处测其吸收度。

计算含量,结果见下图表1可知:甘草酸的含量生甘草>蜜炙>醋炙>酒炙>姜炙>黄连汁炙>黑豆汁炙>盐炙>胆汁炙>炒黄>炒焦>米炒>麸炒>蛤粉炒>滑石炒>清蒸>砂炒。

简述炮制对含苷类成分的影响。

简述炮制对含苷类成分的影响。

简述炮制对含苷类成分的影响。

炮制是中药制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含有苷类成分的药材来说,炮制过程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苷类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但在药材中存在着稳定性不高、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

通过炮制处理,可以改善苷类成分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提高药效。

下面将详细介绍炮制对含苷类成分的影响。

炮制可以降低苷类毒性。

有些药材中含有一些具有毒性的苷类成分,如天花粉、川乌等。

经过炮制处理后,苷类成分会发生一定的转化,降低其毒性。

例如,炮制后的川乌中的乌头碱含量明显降低,毒性也相应减轻。

这是因为炮制过程中,高温能够使苷类成分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从而转化为较低毒性的物质。

炮制可以提高苷类成分的稳定性。

苷类成分在药材中往往比较不稳定,容易受到光、热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分解。

而经过炮制处理后,药材中的苷类成分会发生一系列物质转化和结构改变,使其更加稳定。

例如,炮制后的何首乌中的苦草苷含量相对较高,而且不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分解。

炮制还可以提高苷类成分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苷类成分往往具有较低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难以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而经过炮制处理后,苷类成分的物化性质发生了改变,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也得到了提高。

例如,炮制后的黄芪中的黄芪苷溶解度更高,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炮制还可以改善苷类成分的药效。

苷类成分在药材中往往以原型形式存在,药效较低。

经过炮制处理后,苷类成分会发生结构改变和物质转化,从而提高药效。

例如,炮制后的麻黄中的麻黄素含量明显增加,药效也相应提高。

炮制对含苷类成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降低苷类毒性、提高稳定性、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以及改善药效等方面。

炮制过程中的高温和其他处理方法能够使苷类成分发生一系列的物质转化和结构改变,从而提高药材的药理活性。

然而,不同的药材和不同的炮制方法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同时,炮制过程中也需要注意控制好炮制温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处理导致苷类成分的破坏或转化不完全。

甘草润制前后药用活性成分比较研究

甘草润制前后药用活性成分比较研究
维普资讯
时珍 国医 国药 20 0 7年 第 1 卷 第 8期 8
L HZ E E IIEA DM T RAM DC EE R H2C S H  ̄7 O .8 O 8
关键词 : 甘草; 水处理 ; 多糖 ; 甘草苷 ; 甘草酸 ; 黄酮
中图分 类号 : 2 3 1 R 8 .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80 0 (0 7 0 —8 4 2 1 0 -8 5 2 0 ) 810 - 0
Co mpa io ft e Ac i e Co p ne t n Gl c r h z r ln i s h Pr c s e y W a e r s n o h tv m o n s i y y r ia u a e ss Fic o e s d b tr
F ENG We ,WANG We — u n , HAO P n —a , HEN Yu — ua , I i i nq a Z igrn C n h LU L
( . e g U i rt hns Mein , ei 0 1 2 C i ;2 H bi dclU i r t, h i h a g 1 B n n e i o C i e d ie B qn 10 0 , h a . ee Mei nv sy S i zu n v sy f e c g n a ei j a
O o 1 C ia) 5 o 7. hn
Ab ta t Obet e T e r i n o pr t u o pnnsi Gyyri rl s i hadt a esm l r— sr c : jc v od t mn adcm ae h f r m oe t n l r z ua ni Fs n esm a p spo i e e eo c c ha e s c h e

甘草炮制条件对18α-Gly和18β-Gly含量及比例的影响

甘草炮制条件对18α-Gly和18β-Gly含量及比例的影响

甘草炮制条件对18α-Gly和18β-Gly含量及比例的影响赵燕燕;李杨;刘丽艳;柳亚飞;高博【摘要】研究甘草在炮制过程中不同炮制条件对甘草中主成分差向异构体18α-甘草酸(18α-Gly)和18β-甘草酸(18β-Gly)及杂质含量和比例关系变化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采用Durashell-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0.01 mol/L高氯酸铵(氨水调节pH至8.20)-甲醇(体积比为48∶52)为流动相,流速0.8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50℃,进样量10 μL.观察炮制时间、炮制温度对甘草饮片中主成分和杂质的含量及对甘草酸2个差向异构体比例的影响.经炮制后的甘草主成分总合量较甘草饮片均有所下降,炮制时间的延长会使甘草饮片主成分的损失量逐渐增加,但对甘草饮片中主成分异构体18α-Gly和18β-Gly的比例关系无影响.当炮制温度小于90℃时,炮制温度和炮制时间对甘草饮片中的主成分异构体(18α-Gly 和18β-Gly)和杂质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当炮制温度达到140℃后,炮制时间的延长会使18α-Gly和18β-Gly分解,主成分含量显著降低.甘草的主成分和杂质对各炮制因素具有一定敏感性,可考虑作为炮制程度的一个辅助质量指标引入甘草质量控制体系.【期刊名称】《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35)002【总页数】9页(P138-146)【关键词】甘草;炮制条件;甘草酸;差向异构体;变化规律【作者】赵燕燕;李杨;刘丽艳;柳亚飞;高博【作者单位】河北大学医学实验中心,河北保定071000;河北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河北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河北大学医学实验中心,河北保定071000;河北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河北大学临床医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7;R9第一作者:赵燕燕(1960-),女,天津人,河北大学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药学以及将现代分离技术用于临床、药学、食品、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Key words: licorice;processing conditions;glycyrrhizic acid;isomer;change rule甘草在中国产区辽阔,产量巨大,具有多种药理作用[1-3],主要以饮片形式出口并应用于临床.中药炮制是中国人民在数千年的医疗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进、发展形成的一套传统制药技术,和中药复方一起构成了中国医药学的2大鲜明特色.中药炮制品作为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医院、药房以及制剂生产中.但目前中药炮制工艺参数缺乏统一的量化标准,造成各地制法不一,导致所含化学成分的性质和含量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使药理作用与毒性、临床疗效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直接影响中医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4-5].甘草酸2个差向异构体虽然在自然界、制剂中或在体内很难发生差向异构化,但在一定的化学条件下能发生构型的改变,李立威等[6]将18β-甘草酸盐经碱液处理后再酸化转化为18α-甘草酸,Ignatov等[7]将18β-甘草酸与甲醇在盐酸酸性条件下作用,再经苯甲酯化,其产物经分离后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得18α-甘草酸.二者构型发生异构化后,在理化性质、药效学、药动学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均产生显著差异[8-9],可能会影响药物的作用性质、作用强度和安全性,以及治疗效果或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10].2010版《中国药典》规定,按干燥品计算,甘草药材中甘草酸的含量不得低于2.0%,但炮制对甘草酸含量及18α-Gly与18β-Gly比例有何影响,药典中未做明确规定.目前,国内外相关领域在中药甘草的炮制方面没有完整系统的研究[5,11-12],使得甘草的炮制工艺缺乏准则,难以控制其质量和用量.现有检测方法[13-14]均以甘草酸单体总含量为评价指标,而对甘草酸提取物中18α-Gly和18β-Gly的准确定量分析,以及炮制方法对18α-Gly和18β-Gly异构体比例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尚未见相关文献报道,造成产品内在质量控制的缺失,有待进一步研究.本实验以18α-Gly 和18β-Gly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RP-HPLC法,同时对甘草饮片中主成分18α-Gly和18β-Gly及杂质进行了含量测定,并对甘草饮片和不同条件下的炮制品进行比较,考察炮制时间和炮制温度对标准品混合物和甘草饮片中主成分和杂质的含量,以及对18α-Gly与18β-Gly比例变化的影响,为甘草质量标准的制定和炮制工艺规范化提供依据.LC-10ATvp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SPD-M10Avp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CLASS-VP工作站;AUW120D十万分之一电子分析天平(日本岛津公司);超纯化水机(重庆颐洋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DELTA-320型酸度计(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KQ5200E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SK-1快速混匀器(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 TGL-16G型台式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RT-9型中药粉碎机(浙江省缙云县超力机械厂)孔径0.45 mm标准检验筛(浙江上虞市道墟张兴纱筛厂).18α-Gly标准品(批号:10B001S,ALPS制药)、18β-Gly标准品(批号:05C11S,ALPS制药)、杂质A标准品(批号:10B002S,ALPS制药)、杂质B标准品(批号:10B003S,ALPS制药)、甘草原药材和甘草饮片来源于安国中药材市场(经我校生药学教研室专家鉴定,产地:甘肃,批号:20121229)、炼蜜、高氯酸铵(分析纯).甲醇(色谱纯,天津市康科德科技有限公司).水为二次去离子水.色谱柱Durashell -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0.01 mol/L高氯酸铵(氨水调节pH至8.20)-甲醇(体积比为48∶52),流速0.8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50 ℃,进样量10 μL.1.3.1 线性关系和检出限精密吸取18α-Gly、18β-Gly、杂质A和杂质B标准品储备液各1 mL,分别置于10 mL容量瓶中,用流动相定容至刻度,摇匀,得质量浓度为100 μg/mL标准品溶液,用流动相逐级稀释成一系列质量浓度不同的溶液(100.0,50.0,25.0,10.0,5.0,1.0,0.5,0.1 μg/mL),按照“1.2”项下色谱条件上机分析,记录色谱图,以进样质量浓度(X)(μg/mL)对峰面积(Y)作图,绘制标准曲线.按3倍信噪比计算检出限.1.3.2 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回收率量取标准品溶液,按照“1.2”项下色谱条件进行分析,连续进样6次,以峰面积为指标计算18α-Gly、18β-Gly、杂质A、杂质B 4个化合物的RSD(n=6),考察方法的精密度.取同一批次的甘草饮片溶液6份,按“1.2”项下色谱条件进行分析,以峰面积值为指标计算4个化合物的RSD(n=6),考察方法的重复性.取同一批次的甘草饮片溶液,按照“1.2”项下色谱条件上机分析,分别在0,1,3,5,7,10 d时进行测定,以峰面积为指标计算4个化合物的RSD(n=6),考察甘草饮片的稳定性.精密量取甘草饮片溶液、蜜炙甘草溶液各9份,每份10 mL,按甘草饮片溶液、蜜炙甘草溶液中各待测浓度的80%,100%,120%分别加入18α-Gly、18β-Gly、杂质A和杂质B标准品各3份,按“1.2”项下色谱条件上机分析,记录色谱图,考察方法的加样回收率(n=3).1.4.1 标准品溶液精密称定18α-Gly、18β-Gly、杂质A和杂质B标准品适量,分别置于10 mL容量瓶中,体积分数为50%甲醇溶解、定容,分别配制成质量浓度为1 mg/mL的标准品储备液,于4 ℃冰箱中保存备用.精密量取适量标准品储备液于10 mL容量瓶中,体积分数为50%甲醇溶液定容,作为标准品溶液.分别精密量取各标准品储备液适量,置于同一容量瓶中,用流动相定容,摇匀,得混合标准品溶液.1.4.2 标准品混合物精密称定18α-Gly、18β-Gly、杂质A和杂质B标准品适量,其中18α-Gly和18β-Gly的质量比为1∶15,将4种物质混合均匀,得标准品混合物.1.5.1 标准品混合物精密称定标准品混合物适量,分别置于称量瓶中,分别在不同温度(40,60,90,140 ℃)下烘制不同的时间(0.25,0.5,1,2,4 h),待标准品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精密称定等量的炮制后的粉末20份,分别置于25 mL容量瓶中,加入流动相溶解,冷却至室温后,用流动相定容至刻度,摇匀,作为标准品混合物储备液,于4 ℃冰箱中保存.精密量取标准品混合物储备液适量,分别置于10 mL容量瓶中,流动相定容,摇匀,作为标准品混合物溶液(质量浓度为50 μg/mL).1.5.2 甘草饮片根据2010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Ⅱ D)中蜜炙法所记载的闷润方法对甘草饮片进行闷润,即先将炼蜜加适量沸水(质量分数约10%)稀释后,加入甘草饮片拌匀(每100 kg甘草饮片用炼蜜25 kg),闷透.单层铺于搪瓷盘中,分别在不同温度下炮制不同时间,取出,用中药粉碎机粉碎,过孔径0.45 mm筛.取甘草饮片粉末0.15 g,以及相当于0.15 g甘草饮片的蜜炙甘草粉末,分别置于25 mL容量瓶中,精密加入25 mL流动相,称定质量,超声处理40 min[15],冷却至室温,再称质量,补足损失质量.摇匀、离心,取上清液,用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作为甘草饮片溶液和蜜炙甘草溶液.分别量取混合标准品溶液、甘草饮片溶液、甘草饮片中加入混合标准品溶液、蜜炙甘草溶液、以及蜜炙甘草中加入混合标准品溶液.按照“1.2”项下色谱条件上机分析,专属性实验色谱图见图1.2.2.1 线性关系和检出限对18α-Gly、18β-Gly、杂质A和杂质B的线性关系及检出限的考查结果表明,18α-Gly、18β-Gly、杂质A和杂质B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7.069×103X+4.668×103(r=0.999 9)、Y=7.736×103X-4.030×103(r=0.999 9)、Y=1.413×104X-6.727×103(r=0.999 9)和Y=1.202×104X-5.002×103(r=0.999 9).待测物质量浓度在1.00~1.00×102 μg/mL内线性关系均良好,检出限分别为0.30,0.30,0.25,0.25 μg/mL.2.2.2 方法学考察对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回收率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18α-Gly、18β-Gly、杂质A和杂质B色谱峰峰面积的RSD值均小于1.85%,甘草饮片溶液在10 d内检测稳定性良好,2010版《中国药典》规定,高效液相色谱法RSD应小于2%,考察结果符合药典要求,加样回收率见表1.取标准品溶液,按照“1.2”项下色谱条件上机分析,调节检测灵敏度,使主成分色谱峰的峰高约为满量程的25%.分别取标准品混合物和甘草饮片,按“1.5”项下方法进行炮制,按照“1.2”项下色谱条件上机分析,记录色谱图至主峰保留时间的3倍,分别计算几种待测成分的含量.在不同炮制条件下,标准品混合物和甘草饮片中各成分百分含量见表2.2.4.1 炮制时间对标准品混合物和甘草饮片中各成分含量及18α-Gly和18β-Gly 比例关系的影响同一温度不同时间点标准品混合物和甘草饮片中18α-Gly和18β-Gly质量分数与比例关系分别见图2a、图2b,其他杂质(杂质A、杂质B及其他杂质)质量分数见表2.标准品混合物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点,随着炮制时间的延长,18α-Gly 和18β-Gly的含量逐渐降低,杂质A和杂质B含量逐渐升高.当炮制温度小于90 ℃时,在同一温度点,炮制时间对18α-Gly和18β-Gly、杂质A和杂质B含量的影响不明显;随着炮制时间的延长,18α-Gly和18β-Gly的损失量,以及杂质A和杂质B的增加量基本相同,仅在2.85%左右,没有其他杂质生成.当炮制温度达到140 ℃后,随着炮制时间的延长,加速18α-Gly和18β-Gly分解,含量显著降低至20%以上;杂质A和杂质B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其他杂质的生成量随之增加. 甘草饮片中甘草酸主成分的质量分数为2.94%,经炮制后的样品主成分总含量较炮制前均有所降低.同一温度点,随着炮制时间的延长,甘草酸主成分异构体总含量逐渐减少,杂质A和杂质B的百分总含量逐渐增加.与炮制时间对标准品混合物的影响相似,当炮制温度小于90 ℃时,在同一温度点,炮制时间对甘草饮片中的主成分异构体(18α-Gly和18β-Gly)和杂质A、杂质B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当炮制温度达到140 ℃后,炮制时间的延长会使18α-Gly和18β-Gly分解加快,主成分含量显著降低.同一温度点,炮制时间对标准品混合物和甘草饮片中主成分异构体18α-Gly和18β-Gly的比例关系无影响.2.4.2 炮制温度对标准品混合物和甘草饮片中各成分含量及18α-Gly和18β-Gly 比例关系的影响同一时间不同温度点标准品混合物和甘草饮片中18α-Gly和18β-Gly质量分数与比例关系分别见图3a、图3b,其他杂质(杂质A、杂质B及其他杂质)质量分数见表2.标准品混合物实验结果表明,在同一时间点,随着炮制温度的升高,18α-Gly 和18β-Gly的含量逐渐降低,杂质A和杂质B含量逐渐升高.当炮制温度小于90 ℃时,随着炮制温度的升高,18α-Gly和18β-Gly的损失量和杂质A、杂质B的增加量仅在3.27%左右,没有其他杂质生成,说明炮制温度对含量变化影响不明显;当炮制温度达到140 ℃后,18α-Gly和18β-Gly的含量显著降低,杂质A和杂质B含量升高,并有其他杂质的生成.甘草饮片实验结果表明,在同一时间点,随着炮制温度的升高,甘草饮片主成分的含量逐渐降低,当炮制温度达到140 ℃后,18α-Gly和18β-Gly的含量降低更加显著,与炮制温度对标准品混合物的影响相似.同一时间点,炮制温度对标准品混合物和甘草饮片中主成分异构体18α-Gly和18β-Gly的比例关系无影响.1)为了使测定结果能更准确地反映炮制因素对其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课题组在实验中选用了同一批次、同一产地的甘草饮片,并用18α-Gly、18β-Gly、杂质A和杂质B的混合标准品进行同步的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甘草在炮制过程中,炮制时间的延长和炮制温度的升高均会导致甘草饮片中主成分异构体18α-Gly和18β-Gly的部分分解,其总含量较甘草饮片有所降低.但炮制过程中未发现主成分异构体的构型转变,同时,不影响二者的比例关系.对于生成的其他杂质,在临床应用中是否会使其药效发生改变或引起毒性反应,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2)甘草饮片相对于原药材,要经过洗、晾、晒、润、切等炮制过程,使18α-Gly和18β-Gly含量有所降低.因此对于甘草以原药材入药的,收获后,不可暴晒;炮制过程中不可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以免有效成分过度丢失.采用烘制法炮制时,烘制温度60 ℃,烘制时间1~2 h较为适宜.该炮制条件克服了传统方法中火候难以控制、质量稳定性差、劳动强度大等缺点,具有便于操作、温度和时间可控,外观性状和内部质量较好,质量稳定性好、便于贮存等优势,同时无污染,适于工业化生产,效率较高、经济环保.【相关文献】[1] UKI A,BISWAS A,DAS T,et al. 18β-glycyrrhetinic acid tiggers curative Thl response and nitric oxide Up-regulation in experimental visceral leishmaniasis associated with the activation of N F-kB [J]. J Immun,2005,175:1161.[2] UTSUNOMIYA T,KOBAYASHI M,ITO M,et al. Glycyrrhizin improve the resistanceof MAIDS mice to opportunistic infection of Candida albicans through the modulation of MA1DS-associated type 2T cell responses [J]. Clin Immunol,2000,95 (2):145-155. [3] CRISTINA FIORE,MICHAEL EISENHUT,et al. Antiviral effects of glycyrrhiza species[J]. Phytother Res,2008,22:141-148.[4] 杨柏灿,潘颖宜. 甘草“调和”的影响因素探析[J]. 中成药,2013,35(1):155-156.YANG Bocan,PAN Yingyi. Influence factors analysis of licorice“reconciliation”[J].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2013,35(1):154-156.[5] 席先蓉,陈庆. 正交设计研究甘草蜜制工艺[J]. 中国中药杂志,2001,26(7):460-462.XI Xianrong,CHEN Qing. Research of licorice honey processing with orthogonal design[J].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2001,26(7):460-462.[6] 李立威,代旭勇,程志刚. 18α-H-甘草酸二铵的制备[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8,25(4):309-312.LI Liwei,DAI Xuyong,CHENG Zhigang. Preparation of diammonium glycyrrhizinate[J]. Chin JMAP,2008,25(4):309-312.[7] IGNATOV D V,PROKOF’E V YU I,IPATOVA O M,et al. A simple method for preparation of 18alpha-glycyrretinic acid and its derivatives[J]. Bioorg Khim,2003,29(4):429-433.[8] 宋红波,刘茜,赵辉,等. 甘草酸铵类制剂中甘草酸差向异构体的分析[J]. 药物分析杂志,2012,32(5):883-886.SONG Hongbo,LIU Qian,ZHAO Hui,et al. Analysis of 2 epimers in ammonium glycyrrhizinate drugs[J]. Chin J Pharm Anal,2012,32(5):883-886.[9] ZOU Qiaogen,WEI Ping,LI Jing,et al.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18α-and18β-glycyrrhetic acid in human plasma by LC-ESI-M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pharmacokinetics[J]. Biomed Chromatogr,2009,23:54-62.[10] 茹仁萍,赵灏,陈晓瑾,等. 18α-、18β-甘草酸及其不同配比物对大小鼠的抗炎作用[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9(23):1995-1998.RU Renping,ZHAO Hao,CHEN Xiaojin,et al. Investigation of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among 18α-,18β-glycyrrhizic acids and their different proportions in rats and mice[J]. Chin Hosp Pharm J,2009,29(23):1995-1998.[11] 陈方,朱卫星,李爱光,等. 恒温干燥法蜜炙甘草对甘草质量影响的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9):1660.CHEN Fang,ZHU Weixing,LI Aiguang,et al. Influence of constant temperature drying method on quality of honey-fired licorice [J].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Research,2006,17(9):1660.[12] 朱卫星,李爱光,陈方,等. 正交实验优选恒温干燥法蜜炙甘草的工艺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8):1407-1408.ZHU Weixing,LI Aiguang,CHEN Li,et al. Optimal constant temperature method of honey-fried licorice with Orthogonal design[J].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2006,17(8):1407-1408.[13] KVASNICKA F,VOLDRICH M,VYHNALEK J. Determination of glycyrrhizin in liqueurs by on-line coupled capillary isotachophoresis with 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 [J]. J Chromatogr A,2007,1169:239-242.[14] YUAN X D,HU M Y,KOH H L,et al. The quality control and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of nonvolatile and volatile bioactive compounds in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by HPLC and GC [J]. Curr Pham Anal,2011,7 (2):133-140.[15] 赵燕燕,石敏健,刘丽艳,等. 4代甘草酸制剂主成分异构体及杂质含量差异分析与变化趋势[J]. 药物分析杂志,2014,34(2):247-254.ZHAO Yanyan,SHI Minjian,LIU Liyan,et al. Analysis of content differences and variation trends of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isomers and related substances in the four generations of glycyrrhizin preparations[J]. Chin J Pharm Anal,2014,34(2):247-254. [16] 赵燕燕,石敏健,刘丽艳,等. 对中国国家药品标准甘草酸单铵盐中有关物质及含量检测方法的改进[J].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4(4):372-380.ZHAO Yanyan,SHI Minjian,LIU Liyan,et al. Improvement on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related substances of ammonium glycyrrhizinate in national drug standars of China[J].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4,34(4):372-380.。

甘草的炮制和应用

甘草的炮制和应用

甘草的炮制和应用
邓小敏
【期刊名称】《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年(卷),期】2012(000)003
【摘要】甘草为常用中药材,临床上广泛应用,炮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其临床疗效。

本文对甘草的炮制作简述,重点对其临床应用研究进行总结。

【总页数】2页(P148-149)
【作者】邓小敏
【作者单位】河源市卫生学校,广东河源517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7.71
【相关文献】
1.甘草炮制方法对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的影响 [J], 王世华
2.甘草在不同配伍中及炮制前后甘草酸的含量变化研究 [J], 叶花;王嘉琛;刘培;王科;王鹏飞;段秀俊
3.炮制因素对甘草中有效成分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影响 [J], 刘磊;吕冬梅;杨薇
4.甘草炮制方法对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的影响分析 [J], 诸葛怡;
5.甘草含有的甘草苷和甘草酸受炮制因素的影响探讨 [J], 李海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炮制实验研究设计炮制因素对甘草中有效成分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影响院系药学院班级2012级中药学(专升本)一班姓名周雪学号2012129048河南中医学院二零一三年六月炮制因素对甘草中有效成分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影响(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46)摘要目的:探讨炮制因素对甘草中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的影响。

方法:筛选适当提取方法,采用HPLC-DAD技术,ZorbaxSB-C18 ODS反向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0.1%(体积分数)甲酸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50 nm和276 nm。

测定了同一产地、同一批次的甘草和炙甘草中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

结果:甘草经蜜炙后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增加(P<0.01)。

结论:炮制因素可显著增加甘草中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

关键词甘草甘草苷甘草酸炮制高效液相色谱甘草系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ienxisFisch)的根及根状茎,俗称灵草、蜜甘、蜜草、国老、甜草等,性味甘平,能调和诸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中药之一。

甘草在中医临床应用中有甘草和炙甘草之分,其中甘草指生甘草,为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生用入药者。

炙甘草又名炙草、蜜炙甘草,为生甘草片用蜂蜜拌匀,再炒至不粘手取出摊晾,然后入药者[1]。

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制、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2]。

在古代方剂中甘草与炙甘草应用区别明显:甘草性甘偏凉,长于泻火解毒、化痰止咳;而甘草经蜜炙后味转甘温,以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力胜。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炙甘草能抗多种心律失常;甘草和炙甘草的调节免疫作用存在明显的差异,蜜炙甘草的调节免疫作用显著强于甘草。

炙甘草应为临床补气用甘草的最佳炮制品,可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3]。

由此可见,甘草经炮制后理化性质发生变化,其性味功能也有所改变。

我们以甘草中最主要的2种有效成分甘草苷(liquiritin)和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为检测指标,采用HPLC-DAD法比较甘草炮制前后这2种成分含量的变化,从化学成分角度来探讨中药炮制的合理性、科学性。

1 仪器与试药1.1仪器Shimadzu LC-10A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包括SCL-10Avp System Controller、SPD-M20A DAD二极管阵列检测器、LC-10 ADvp泵、FCV-10ALvp四元低压梯度洗脱系统、LC-Solution色谱数据工作站;梅特勒托利多AE240电子天平(瑞士Mettler Toledo公司);Millipore超纯水机;超声波清洗器(型号SK250LH,上海科导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甲醇(色谱纯,美国J.T.Baker 公司);水为超纯水;其余试剂皆为分析纯。

1.2 试药对照品甘草苷(批号:06121824)及甘草酸(批号:06110101)由上海同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甘草(批号:20071229;产地:甘肃)及炙甘草(批号:20071229;产地:甘肃)药材购自徐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中药饮片厂,经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杜长俊副主任中药师鉴定为真品。

甘草和炙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的炮制加工品。

2实验方法与结果2.1 色谱条件色谱柱:Zorbax SB-C18反向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分别为250 nm和276 nm。

进样量:20 μl,流动相:A为0.1%(体积分数)甲酸水溶液,B为甲醇,用前超声脱气30 min,洗脱程序见表1。

记录65 min色谱图。

理论塔板数按甘草苷和甘草酸峰计应不低于4000。

表1 梯度洗脱程序时间(min) 流速(m·lmin-1) A(%) B(%)0 1.030 1.050 1.065 1.0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甘草苷对照品3.68 mg、甘草酸对照品2.46 mg,用70%甲醇水溶液溶解并定容于5 ml棕色容量瓶中,得甘草苷0.736 g·L-1及甘草酸0.492 g·L-1的0号混合对照品标准贮备溶液。

从中精密量取适量,用流动相配成甘草苷浓度为0.368、0.184、0.092、0.046、0.0184、0.0092 g·L-1及甘草酸浓度为0.246、0.123、0.0615、0.03075、0.0123、0.00615 g·L-1的1~6号混合对照品贮备液。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甘草粉末及炙甘草粉末(过60目筛,烘干至恒重)各0.2 g,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20 ml 70%甲醇,称定重量,室温放置1 h后超声处理(功率250 W,频率40 kHz)40 min,取出锥形瓶擦干后放冷到室温,再称重,用7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上清液经0.45 μm 滤膜滤过,取续滤液供HPLC分析。

2.4 方法学考察2.4.1 线性关系考察精密吸取“2.2”项下已制备的各不同浓度的混合标准贮备液(0~6号)20 μl注入色谱仪,测定峰面积,以甘草苷或甘草酸浓度(g·L-1)为横坐标(X) ,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得直线回归方程。

2.4.2 检测限和定量限取0号混合对照品标准贮备液,用0.1%甲酸水溶液-甲醇(70:30)依次稀释制成一系列由高到低的梯度浓度溶液并进样分析,测定峰面积约为噪声10倍(S/N=10)时的进样浓度为定量限(QOD),测定峰面积约为噪声3倍(S/N=3)时的进样浓度为检测限(LOD)。

结果甘草苷和甘草酸的QOD分别为0.0069 mg·L-1和0.0077 mg·L-1,LOD分别为0.0023 mg·L-1和0.0031 mg·L-1。

2.4.3 精密度试验精密移取1号混合标准贮备液20μl,重复进样6次(2次进样之间间隔约30min),测定峰面积,结果甘草苷平均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RSD)=0.498%,甘草酸平均峰面积RSD=0.742%;精密移取1号混合标准贮备液20 μl,连续分析6天,每天进样1次,测定峰面积,结果甘草苷平均峰面积RSD=1.67%,甘草酸平均峰面积RSD=2.71%。

结果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4.4 重现性试验取炙甘草样品6份,按“2.3”项下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处理,制成6份供试品溶液,按“2.1”项下方法测定,结果甘草苷平均含量为0.09683 g·L-1,RSD=1.83%;甘草酸平均含量为0.1358 g·L-1,RSD=2.36%。

结果表明此方法重现性良好。

2.4.5 稳定性试验取同一份炙甘草样品溶液。

在配制后0、2、4、6、8、12、24 h进样,测定峰面积,结果甘草苷平均峰面积RSD=0.827%,甘草酸平均峰面积RSD=0.964%。

结果表明24 h内样品溶液稳定。

2.4.6 回收率试验精密移取0.2 ml已知甘草苷及甘草酸含量的炙甘草样品溶液9份,每3份分别精密加入甘草苷浓度为0.1 g·L-1及甘草酸浓度为0.14 g·L-1的混合对照品溶液0.16、0.20、0.24 ml,按“2.1”项下方法同时测定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

2.5 不同样品中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测定取甘草和炙甘草样品各6份,按照“2.3”项下方法制备,按“2.1”项下方法测定。

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

结果表明,甘草经蜜炙后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均增加(P<0.01)。

3 讨论3.1 提取溶剂的选择我们比较了80%氨性甲醇提取后酸化定容、80%甲醇、70%乙醇(中国药典2005版测定甘草苷的提取溶剂)、70%甲醇对甘草苷和甘草酸的提取效率及色谱峰峰型的影响,其中70%甲醇效果相对略好,又考虑到流动相采用甲醇-0.1%甲酸水溶液,因此,采用70%甲醇冷浸超声提取。

3.2 检测波长的选择采用DAD检测器,在完成色谱数据采集后,可在不同的提取波长下进行定量分析。

参考中国药典2005版规定的甘草苷和甘草酸的检测波长,再结合甘草苷和甘草酸的DAD全波长扫描图谱,最终选择276 nm为甘草苷的检测波长,250 nm为甘草酸的检测波长。

3.3 流动相系统的选择甘草的成分复杂,为尽可能地使甘草成分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我们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一系列优化。

流动相方面,试验了乙腈-水[4]、甲醇-水、乙腈-甲醇-水等,发现当流动相中有乙腈时,出峰较晚的组分分离效果不佳,且乙腈试剂昂贵,毒性大,选用甲醇-水二元系统进行分离测定,可使待测组分和干扰组分较有效分离。

由于甘草酸为有机弱酸,且易解离,峰形拖尾,因此,考虑在流动相中加入一定量的酸作为抑制剂,之所以用甲酸而不用冰醋酸[1]、磷酸[4-5]、磷酸缓冲盐等,是考虑到后续可直接采用已建立的流动相条件进行液质联用分析及对色谱柱的保护。

总之,选择0.1%甲酸水溶液-甲醇作为流动相,简单、经济、有效。

3.4 固定相的选择预实验考察了大连依利特Hypersil ODS2、大连依利特Kromasil C18(250 mm)、大连依利特Kromasil C18(150 mm)、大连依利特Hypersil BDS C18、岛津Shim-Pack CLC-ODS、安捷伦Zorbax SB-C18 ODS等色谱柱,结果发现,Zorbax SB-C18 ODS色谱柱给出的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峰形及分离度均较好。

3.5 柱温的选择在确定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情况下,分别考察了25、30、35℃柱温,预实验结果表明30℃柱温下峰形及分离度较好。

3.6 炮制因素对甘草苷和甘草酸影响的分析为使测定结果更准确地反映炮制因素引起的化学成分变化,我们选用了正在上市销售的同一产地、同一批次的甘草和炙甘草药材。

检测结果表明,炮制因素可显著增加甘草中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

其原因可能是甘草苷和甘草酸热稳定性好,甘草经蜜炙后蜂蜜充分渗入甘草组织内部置换出部分水分,且蜂蜜覆盖于甘草表面能防止空气中氧及二氧化碳与甘草中有效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有效延长了甘草的贮藏时间。

由此可推断中医用药讲究炮制,目的是利用多种辅料的助溶作用或成分结构发生变化,提高有效成分的检出率,从而提高疗效,改变适应证。

参考文献[1] 崔淑芬,张信青,Frank SCL等. HPLC指纹图谱应用于炙甘草的炮制研究[J]. 中成药,2007, 29(11):1636~1639.[2] 王国喜, 门闯.浅谈中药炮制[J]. 河南中医, 2008, 28(12):89~89.[3] 王明喜, 石志强. 生甘草炙甘草临证应用考辨[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5, 19(4):383.[4] 闫永红, 段天璇, 王文全, 等. 野生及栽培甘草HPLC指纹图谱[J]. 中国天然药物, 2006, 4(2): 116~120.[5] Xie J, Wang W, Zhang Y, et al. Simultaneous analysis of glycyrrhizin, paeoniflorin, quercetin, ferulic acid, liquiritin, formononetin, benzoic acid and isoliquiritigenin in the Chinese proprietary medicine Xiao Yao Wan by HPLC [J]. J Pharm Biomed Anal, 2007, 45(3): 450~4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