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论文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体会的论文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和观察白兰燕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病之一。
它是内科急危重病,静脉溶栓治疗是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
溶栓要尽快、尽早,充分而持久地使相关梗死血管相通。
溶栓时间越早,梗死范围越小,病死率越低。
详细的病情观察、心电监护、溶栓后的护理和并发症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对42例AMI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1.1一般资料:从2007年10月到2009年5月我科收治42例均AMI患者采取溶栓治疗,其中25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45-78岁,其中2例合并糖尿病。
结果:治愈35例,好转5例,因颅脑出血死亡1例,因循环障碍至低血压合并血糖病死亡1例。
1.2主要治疗手段:溶栓治疗的同时口服氯吡格雷150mg,同时嚼服阿司匹林0.3g/日,3天后改为0.1g/日,以后长期服用。
其他治疗包括给氧、静滴硝酸酯类药物等。
在0.9生理盐水100ml+尿激酶150万Uivgtt30分钟滴完。
以后克塞针剂60mg皮下注射共7天,并给于监护生命体征。
2、护理2.1溶栓治疗具备的条件(1)持续胸痛超过半个小时,含硝酸甘油或心痛片症状不缓解者。
(2)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大于0.2mv。
(3)年龄≤70岁,70岁以上高龄患者视具体情况而定。
(4)无溶栓治疗禁忌症。
(5)发病小于等于6小时或6-12小时,心电图ST段明显抬高或不伴胸痛者。
2.2溶栓前的准备工作治疗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及血型,心联心电图;并立即给予持续高流量氧气吸入3~5L/min,。
吸氧时间一般为患病第1~2周24 h高流量吸氧(3~5 L/min),以后改为低流量吸氧(1~2 L/min),病情稳定后改为间断吸氧。
并做好心理护理。
2.3溶栓前的护理应迅速地把患者送人安静、抢救设备齐全的监护室内进行心电监护,护送时应避免振动,入监护室后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不良刺激。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体会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体会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临床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及时制定有效的护理计划,并执行相应的护理措施。
当AMI合并心力衰竭时,患者的病情更加复杂和严重,合理的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我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体会和分析:一、患者情绪支持与疼痛管理在AMI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中,往往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压力和焦虑。
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需求,给予情绪上的支持和关怀。
重点关注患者是否存在疼痛,及时评估疼痛程度,选择合适的镇痛方法(如药物治疗或其他非药物疼痛管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舒适感。
二、呼吸护理与水电解质平衡管理AMI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往往出现呼吸困难、心肌缺血等症状,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记录呼吸频率、呼吸深度等指标,并及时采取措施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AMI患者还常常伴有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测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等指标,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三、药物治疗与监测AMI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常常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护理人员应详细了解患者的药物情况,对于所需的药物(如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等)进行监测,确保患者按时按量用药。
护理人员还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电图等指标,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四、心理教育与康复指导AMI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需要得到全面的心理教育和康复指导。
护理人员应详细向患者和家属解释AMI合并心力衰竭的病情和护理措施,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做好饮食、运动、药物等方面的自我管理。
还应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应对可能出现的心理压力和焦虑等问题,提高其康复信心和生活质量。
AMI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需要全方位的关注和干预,旨在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例护理体会

C H 』 N E S E C 0 M M U N I T Y D 0 C T O R S
急性 心肌梗死患者 2 4例 护 理 体 会
张兰平 翟 超 楠 罩 吸 氧 4~6 L / 分, 合 并 左 心 衰 时 可 在 湿
除室内的异 味; 使用 相对柔 和 的灯 光 , 减 少室内空 问 的亮 度 ; 提 供 松软 舒 适 的床
视 的时间 , 使各 种声音 降到 最低 限度 , 关 掉暂 时不需要使用 的设备 ~ 。 出院指 导 : 患者 病 情 稳定 后 即可 出
院 。保 持 愉 悦 的心 情 避 免 情 绪 激 动 ; 注 意
摘
要 目的 : 总 结 急性 心肌 梗 死 患 者 的
护 理 经验 。 方 法 : 回顾分 析 2 4例 急 性 心 肌梗死 患 者 临床 资料 。结果 : 2 4例 急 性
休息 , 避免劳累 , 逐步增加活动量 ; 饮 食宜
清淡 、 易消化 、 少量 多餐 , 保持 大便 通 畅 ; 戒 烟 酒 。出 院 后 遵 医 嘱 规 律 服 药 , 定 期 到
医 院复 查 。
讨 论
有发病 急、 病情 危 重的特 点 , 精 湛 的护 理
技 术 至 关重 要 , 可 以促 使 心 肌 梗 死 患 者 快
铺、 被褥 , 协 助患 者 采 取 舒 适 的 卧位 ; 保持 病 室安 静 , 尽量 减少人 员 的走动 , 限制探
4 7 6 6 0 0河 南 永 城 市 人 民 医 院 ( 商丘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6 1 4 x . 2 0 1 3 .
所 引起 的 局 部 心 肌 缺 血 性 坏 死 。 良好 的 护 理 对 于 降 低 此 类 疾 病 的 死 亡 起 到 了 不 可替代 的作用 , 为此, 近 年 来 收 治 急 性 心
毕业论文心肌梗死doc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摘要】急性心梗病人的症状一般以持续性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口服硝酸甘油后不缓解,同时伴有心电图动态改变及心肌酶增高,患者发病时露出焦虑、恐惧,有濒死感,这是一种应激产生的情绪反应。
在抢救时,要动作敏捷,护士在护理过程中一方面要做好细致的病情观察,及时准确地予以治疗,一方面要加强心理护理,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关键词:心肌梗塞;急性病;护理[ Abstract ]symptom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General precordial pressing pain, not relief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nitroglycerin, accompanied ECG dynamic change and rising, patient anxiety and fear when exposed, a dying interested, this is a kind of stress produce emotional reaction. In the rescue, Spry, nurses in nursing process on the one hand to meticulous observation, timely and accurate treatment, on the one hand, to strengthen the mental care, better cope with the treatment and care.Key word:myocardial infarction;Acute disease;care目录前言 (3)1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义及临床变现 (3)1.1定义 (3)1.2 临床表现 (3)2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 (3)3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观察与护理..................................3-5 3.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3)3.2 溶栓的护理 (4)3.2 饮食护理 (4)3.3心理护理 (4)3.4疼痛护理 (4)3.5生活护理 (4)3.6保持大便通畅 (5)3.7加强监护意识 (5)3.8康复指导 (5)4讨论及护理体会................................................5-6 5疾病预防. (6)结论 (7)致谢 (7)参考文献 (8)前言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心肌梗塞的护理体会

心肌梗塞的护理体会【摘要】近年来,我国心肌梗塞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并有向青年人转移的趋势。
心肌梗塞是内科危重症,发病率高,常因并发心源性休克,左心衰竭等合并症死亡。
发病后,除及时用药治疗外,合理而有效地护理对挽救患者的生命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总结了心肌梗塞病人住院后的一般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以及患者对疾病的态度,并发症的护理对策。
通过对心肌梗塞病人进行密切全面细致的护理,使患者消除心里顾虑,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早日恢复健康。
【关键词】心肌梗塞护理健康教育本文来自中国论文发表中心(),了解更多信息请登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民经济得到飞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及生活方式近20年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中国人口老龄化进展带来心血管患病人数增多,2005年底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7%,中国人口进入了急剧老化的时期,发达国家经历人口年轻型向老年型发展用了大约30-40年,而在中国这个过程只用了 10年,预计至2025年65岁以上老人占人口比重将接近翻番,达到14%,而24岁以下人口则从2005年占总人口的37%持续下降到2025年时的29%。
老年人的生理问题之一就是血管硬化,因此老龄化带来的直接相关后果就是心血管病发病率持续上升。
多种因素致使我国冠心病及其严重类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快速上升,并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和生命、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
由于心肌梗塞是内科危重症,死亡率高。
因此,发病后,除及时用药治疗外,合理而有效地护理对挽救患者的生命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心肌梗塞概述1.1心肌梗塞的定义心肌梗塞又叫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即心肌缺血性坏死。
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1]。
新活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

新活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1. 引言1.1 患者背景介绍本文基于一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该患者名为张明,是一名65岁的男性。
张明平时是一名退休教师,因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患有高血压和高血脂。
在一次晨练时,突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被紧急送至急诊科就诊。
经过一系列检查和诊断,确认其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
由于病情较为严重,张明需要接受新活素等药物治疗,并进行心血管手术。
他的家人对他的病情非常担忧,而张明本人也感到恐惧和焦虑,面对未来的康复之路充满了困惑。
护理人员需要在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张明全面的护理和支持,帮助他尽快康复。
这一部分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情况和需求,为后续的护理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
1.2 诊断情况在进行护理体会的探讨之前,首先需要对患者的诊断情况进行清晰的介绍。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通常会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心率不规则等症状。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通常会通过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标志物检测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估,以确认患者的确诊情况。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坏死,而心力衰竭则是由于心脏功能减退引起的机体对血液的不足反应。
合并这两种疾病的患者,往往因心功能受损严重,病情变化快速,需要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来稳定病情。
诊断结果对于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至关重要,只有准确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护理人员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工作,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存率。
在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时,及时有效地获取和评估诊断结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护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1.3 护理重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这类患者常常情况危急,需要及时、正确的护理来确保他们的生命安全和康复。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不仅要做好生命体征监测、药物管理等基本护理工作,还要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和康复护理,以全方位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
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心梗的护理在心梗患者的生活中是十分必要的,心梗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导致心肌严重而持续缺血,引起局部坏死,造成临床上一系列严重的心血管及胃肠道症状。
营养治疗是心梗综合治疗手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心肌缺血面积,防治并发症,减少复发率等。
心梗的护理包括心梗病人的饮食,心梗病人的活动,心梗治疗的药物。
1 心梗病人的饮食原则和要求1.1 急性期卧床休息,在发作后3日,由他人协助下给予流食,可选米汤、菜泥、藕粉、去油肉汤等。
每日进食总量1000--1500毫升,可分5--6次给予,以避免一次食入量过大而使膈肌升高,加重心脏负担。
此阶段禁用牛奶、豆浆、浓茶、咖啡、浓肉汤等有刺激性或胀气食物。
1.2 进入稳定期后,可选用半流食,例如面条、面片、碎菜、肉末、馄饨、粥等,应保持清淡且易消化的食物。
随病情好转,再过渡到软饭。
1.3 可适量增加含镁丰富的食物,这是由于镁可能有助于保护缺血心肌。
成年人每日镁需要量为300--400毫克,来源于有色蔬菜、小米、面粉、海产品等。
1.4 注意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1.5 进入恢复期后,饮食原则及可用与忌用食物应与冠心病时的要求相同,特别应注意防止复发。
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二级预防,成为临床最有效的药物之一。
2 心梗病人的活动注意事项休息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至关重要,此举能使病人的体力得以恢复,精神上得到安慰,进而减轻心脏的负荷。
而不合理的活动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悲剧。
在床上的活动亦应减少到最低限度,心梗后第一周应完全卧床休息,加强基础护理,帮助病人吃饭、洗脸、翻身、解大小便。
许多病人不愿意在床上大便,他们执意起床解便,这是不可以的。
一定要耐心说服病人床上排便,不可用力过猛地排便,否则,易发生心脏破裂或猝死。
如果大便干燥排便困难,可用缓泻药帮助排便。
第二周之后,可以在床上做四肢活动、坐起。
当休克与心衰症状消失后,可做四肢被动与主动的活动,以减少或避免血栓的形成。
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病, 又因疾病的特点不便于 随时 向别 人诉 说痛苦 , 故其求 医愿 望强烈 , 对治疗康复期望值较高 。为减 轻患者痛苦 , 预 防并致 、 专业的身心整体 护理 和专科护理尤为重要 , 护士应严格交接班 , 多巡视病房 , 及 时发
践, 2 0 0 9 , 2 2 ( 2 ) : 2 3 0 — 2 3 1 .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6 — 2 8 )
心需求。
心肌 梗 死 的护理体 会
马 巧 荣
( 中信机 电制造公司总医院, 山西 运城 0 4 3 8 0 1 )
心肌梗死是影 响人类健康并危及生命的常见病 , 随着经济 发展和生活水平 的逐渐提高 , 近年来 我国急性心肌梗死 的发病
血块堵塞冲洗管等引起 膀胱痉挛 ,患者常有下腹部持续隐痛 , 阵发性剧痛等不适 。 护士应加强巡视 , 向患者及家属耐心解释 ,
3 讨 论
前列腺增生类患者病痛时间长 , 且常合并心 、 肺、 血管性疾
保持病室安静 , 温湿度适宜 , 协助患者勤变换体位。 及时清除尿 道1 3溢液 , 保持臀部 和会阴部及外生殖 器周围清洁干燥 , 以减
现 问题 , 及 时处 理 。
参考文献
要, 如有 血凝块及时抽吸。 教会患者有效使用镇痛泵 , 疼痛不适
影 响休 息睡眠时可 自行按键增加 给药剂量1 3 1 , 或遵 医嘱给予地
西泮 。
2 . 6 心理护理
此类 患者 因病 变部位特殊 ,临床上常需
【 1 ] 吴在德 , 吴肇汉 . 夕 科 学[ M ] . 第 7版. 北京 : 人 民卫生 出版社 , 2 0 0 8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一旦发生,不仅对患者本人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也对其家属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作为护理人员,我在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触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护理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在此总结了我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希望对同行有所借鉴。
首先,及时发现和识别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征象对于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包括剧烈胸痛、气短、冷汗、面色苍白以及恶心和呕吐等。
作为护理人员,我们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措施,如给予镇痛药物、静脉血栓溶解剂等,以缓解疼痛和稳定患者的病情。
其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为了给予患者最佳的救治和护理,我认为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心脏监测技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情况需要实时监测,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动脉血气分析等。
护理人员需要熟练掌握这些技术,能准确地解读和分析监测结果,及时发现和处理心脏相关的问题。
2.药物治疗知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接受一系列的药物治疗,如抗凝血、抗血小板和调脂药等。
护理人员需要了解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症、不良反应等,并能正确推荐和管理患者的药物治疗。
3.心肺复苏技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的情况下,护理人员需要立即采取心肺复苏措施,包括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和使用自动体外振荡器等。
熟练的心肺复苏技能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我认为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沟通和情感支持也是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常需要长时间的住院治疗和康复,期间会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
作为护理人员,我们应该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关心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慰藉。
例如,听取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痛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康复训练,解答他们对疾病和治疗的疑问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研究论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研究论文【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理;护理[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因为本病为突发性疾病再加上其发病率高,早期死亡率高,患者又都有剧烈的胸痛胸闷症状,濒死感油然而生,患者一旦发病心理变化复杂,思想负担重,可直接影响治疗和康复,因此我科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状态对患者实施了全方位的心理护理措施,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我科1995年7月至2006年7月共治心肌梗死患者98例,年龄28岁~72岁,男性82例,女性16例,其中5例是外伤、手术后3d~10d的患者。
2结果经过积极治疗正确的护理措施以及全方位的心理护理,除了8例患者医治无效死亡外,其余都治愈出院。
3心理分析由于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对疾病的认识、症状的轻重以及经济状况不同,他们的心理状态及其需求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患者往往有以下不同的心理特征。
3.1恐惧紧张心理由于患者表现胸闷、胸痛,有的还有血压下降、大汗淋漓、烦躁不安甚至有濒死感,又与亲人分离进入陌生的监护室,还包括众多的仪器,使患者产生紧张恐惧感。
首先向他们解释精神因素与疾病相关的道理,并采取放松治疗方法调整其紧张恐惧心理。
3.2渴望信赖心理希望得到医务人员的关心和帮助,渴望得知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如何,是否能治好自己的病。
3.3沮丧苦闷心理有的患者经济状况不好,其中有3例患者是外伤、手术后发病的,出现沮丧苦闷问题。
3.4盲目乐观心理有的患者胸闷、胸痛病症状不严重、持续时间短,所以存在着侥幸心理,过早下床活动。
4护理措施心理护理是通过护士的语言、态度、行为来完成,要求护士根据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社会角色的不同,以热情、亲切、和蔼的态度对待患者、正确运用艺术性语言给予恰当的心理护理。
4.1抢救医务人员要镇定自如忙而不乱积极对患者进行抢救。
操作时应轻、快、准,对患者要态度和蔼,使患者信任我们。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论文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167-01【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护理体会。
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例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急救护理,观察抢救效果。
结果: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过积极抢救护理均好转出院,住院天数21-28天,抢救成功率100%。
结论:通过急救护理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常见的急症,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心肌梗死90%以上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血栓形成而引起的,因此在临床抢救护理中,溶栓是关键。
为此本文将对2010年7月-2011年6月期间我科收治的8例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急救护理,抢救及时,患者均抢救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7月-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50-65岁,平均年龄58岁。
有6例患者血压均低于正常值,另2例患者血压测不出。
1.2 方法1.2.1. 快速准确判断病情及早发现,及早住院,并加强入院前就地处理。
患者入院后,监护和一般治疗。
急性期绝对卧床1~3天;吸氧并注意保暖;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变化及血压和呼吸,监护3~5日,必要时监测肺毛楔入压和静脉压;低盐、低脂、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畅,1周下床活动,2周在走廊内活动,3周出院,严重者适当延长卧床与住院时间。
1.2.2 镇静止痛用吗啡或杜冷丁肌注,4~6小时可重复一次。
烦躁不安者用杜冷丁和非那根肌注或静注。
1.2.3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调整血容量前3天缓慢补液,监测患者中心静脉压及尿量,留置导尿及指导患者学会并适应床上使用便盆,减少体力消耗,注意出入平衡。
1.2.4 采集血液标本快速对患者血心肌酶谱、血电解质等进行检验,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经验。
方法:进行密切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加强饮食与便秘,休息。
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及时发现和控制并发症。
结果:认真做好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消除紧张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结论:有针对性的做好护理工作,防患于未然,准确判断,及时处理对病人的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体会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是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
其特点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心肌酶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或心室壁破裂,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优质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是2008——2012年2月在我院收住的病人。
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40——78岁。
按who诊断标准,根据心电图的动态演变确定梗死部位:前壁11列、下壁6例、前壁3例,广泛前壁4例、高测例2例下壁合并后壁2例、广泛前壁合并下壁2例,死亡4例,死亡率%13,主要并发症有心力衰竭6例,心源性休克5例,心律失常8例。
2..护理2.1休息发病1—2周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肌负荷,特别是发病48h 之内,因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
故必须给予绝对的卧床休息,尽量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
在卧床期间可给予适当的被动和肌肉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护理并发症发生。
2周后视病情可以在床上自主活动。
2.2饮食与排便的护理:进食不宜过饱,少量多餐,以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富含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急性期应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排便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中至关重要,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用力排便会使病情加重,甚至增加猝死的危险性,指导病人养成在床上排便的习惯,多食蔬菜和水果等粗纤维食物,也可以遵医嘱给予缓泻剂,必要时使用开塞露或低压灌肠,人工排便等方法,预防和缓解患者的便秘。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分析论文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分析论文1一般资料患者33例。
男性21例,女性12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52岁。
接诊时,除3例意识障碍外,其余均神志清楚,自诉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心电图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ST-T改变;急救地点为患者家中、宾馆、饭店、办公室及娱乐场所。
2急救体会2.1AMI患者的急救准备急救人员要有较强的急救意识,准备好急救药品和医疗器具,随时做好出诊准备,在接到出诊电话后,立即出车,并根据呼救者在电话里描述的病情,做好相应的准备。
2.2AMI患者的现场急救2.2.1接诊后的医嘱嘱咐AMI患者和家属要冷静并保持室内安静,不要慌忙送往医院,要帮助患者就地平卧进行家庭急救。
禁忌剧烈搬动,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各种轻微的活动都会增加心肌工作量,从而增加心肌耗氧量和加重心肌缺血,继而可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嘱咐患者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mg或速效救心丸10粒。
这些药物虽不能根治疾病,但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供,防止梗死面积的进一步扩大,为下一步急救争取时间,降低死亡率。
在有条件的家庭可立即给予吸氧。
因AMI患者心肌耗氧量增加,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心肌缺氧,所以吸氧不但可以提供心肌的需氧量,而且可以预防心肌进一步损伤,减少梗死面积。
2.3医生到达现场后急救2.3.1生命体征的监测到达现场后,将患者就地平卧,立即给予吸氧、心电图检查,观察有无病理性Q波以及有无ST-T改变,询问病史,测量血压、脉搏、体温及呼吸。
同时,给患者以精神安慰,以稳定其情绪。
2.3.2镇静止痛AMI患者均有心前区疼痛伴濒死感,如不及时止痛,会加重心肌缺血。
应立即给予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服,如不缓解可肌注度冷丁50~100mg。
2.3.2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为保证一次穿刺成功,我们常选用粗大且直的肘正中静脉,采用Y型静脉留置针,用3M敷贴妥善固定,便于静脉给药及搬运时不易脱出及外渗。
3安全转运对AMI患者进行初步的现场急救处理后,应尽快转入院内进一步治疗,据文献报道,AMI患者转运途中发生心律失常及心性猝死者占院前死亡的10%~2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论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通过收集、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的治疗及护理,总结和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策略。
方法:回顾我科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5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分析总结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策略。
结论:密切观察病情、积极救治、实施有效护理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1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427-01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1],也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故正确诊断,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是抢救生命和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1 临床资料自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我科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5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55岁至85岁,平均70岁,其中急性前壁22例,急性前间壁19例,急性下壁7例,急性广泛前壁5例,其他部位2例,5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心肌酶学作为确诊的依据。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2 护理2.1 溶栓护理:早期溶栓治疗能有效缩小梗死范围,改善心泵功能,降低病死率,已成为治疗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由于溶栓的尿激酶,肠溶阿司匹林,溶栓后肝素等抗凝剂溶栓药物的应用,因此要观察患者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瘀斑及大小便,呕吐物的颜色,及时发现溶栓并发症的发生[2],密切观察各种心律失常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备好各种抢救药物及仪器。
2.2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特征,防止并发症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都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人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血流动力学变化,心率失常是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也是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常发生于24h之内,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护士必须熟悉患者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心率及st段变化,并建立静脉通道,备好各种抢救仪器及设备,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敏锐感[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在早期护理中,及时发现症状并进行急救措施是关键。
药物治疗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需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
情绪支持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护士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理解和关爱。
饮食调理包括控制盐分和脂肪摄入,有利于降低心脏负担。
康复护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护士需要持续关注患者的康复情况。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在于及时干预和全面照顾患者,对患者的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护理工作的挑战和收获在于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同时也能感受到患者康复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
护士的专业知识和关怀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坚强后盾,值得珍视和努力。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体会、早期护理、药物治疗、情绪支持、饮食调理、康复护理、总结、重要性、挑战、收获。
1. 引言1.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在我的工作中,我发现早期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在发现患者出现心梗症状后,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抢救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护士需要保持冷静和专业,迅速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为患者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
药物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重要环节。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我们护士需要正确地给患者按时服用药物,并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除了药物治疗,情绪支持也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很多患者在得知自己患上心梗后会感到恐惧、焦虑和沮丧,我们护士需要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他们温暖和关怀,帮助他们战胜心理困难,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在饮食调理方面,我们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和医嘱,合理调配膳食,避免高脂肪、高盐、高糖等对心脏有害的食物,保证患者营养的均衡摄入,促进康复和恢复。
康复护理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最后关键环节。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我们护士需要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和康复训练,帮助他们逐步恢复身体功能,重返社会生活。
观察治疗与护理心肌梗塞病人体会论文

观察治疗与护理心肌梗塞病人的体会【摘要】早期普及心肌梗塞防病知识,可降低心肌梗塞发病率,良好的护理、及时的治疗可减少死亡率,因此做好心梗护理尤为重要。
【关键词】心肌梗塞;观察;治疗;护理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25-02急性心肌梗塞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高脂、高糖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使得心肌梗塞的发病率急骤上升,猝死病人增加,发病趋于年轻化。
笔者体会到只有早期普及心肌梗塞防病知识,可降低心肌梗塞发病率。
良好的护理、及时的治疗可减少死亡率,因此做好心梗护理尤为重要。
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1.1 先兆表现约半数病人发病数日或数周新发生的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发作频繁且程度加重持续时间长、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效果不好,或有乏力、胸闷、心悸,气急、烦躁、等前驱症状。
发作时伴恶心、呕吐、大汗和血压波动、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症状。
1.2 疼痛为最早出现、最突出的症状,其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更剧烈,难以忍受,病人常烦躁不安、大汗、恐惧、频死感,多无明显的诱因,疼痛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经休息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无效。
1.3 胃肠症状急性心肌梗塞,尤其是下壁心肌梗塞当膈肌受刺激时可表现为脸突下或右上腹剧痛,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重症者可发生呃逆。
2 完善相关检查积极配合治疗2.1 心电图检查可见病理性的q波,st段呈弓背上移,t波倒置。
2.2 实验室检查常见白细胞数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心肌肌钙蛋白i或t的出现和增高。
肌酸磷酸激酶、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等升高。
2.3 一般治疗休息、吸氧和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血压、呼吸心率的变化。
2.4 解除疼痛遵医嘱给予吗啡、杜冷丁注射,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2.5 再灌注心肌2.5.1 溶栓疗法在起病6小时以内使用纤溶酶原激活剂溶解冠脉内的血栓,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使心肌得到再灌注。
2.5.2 急诊ptca或支架植入术。
2.6 消除心律失常、控制休克、治疗心力衰竭2.7 其它治疗抗凝疗法、-受体阻滞剂和极化液疗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
方法对48例重症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的基础护理和症状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其急救护理,疼痛护理,溶栓护理,心理护理及生活护理等,观察其护理及治疗的效果。
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时的抢救治疗,48例重症心肌梗死患者中35例治愈,12例好转,2例死亡。
结论重症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急,病情严重,若抢救不及时可使患者死亡。
因此在护理常规的基础上,要重视患者的疼痛护理、溶栓护理及心理护理,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疏导,通过有效的护理,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关键词】重症心肌梗死;临床护理;体会
重症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严重的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局部的心肌坏死[1]
的加快,重症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生率也升高,此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抢救不及时病死率高,是心内科常见的急重症,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元凶。
心力衰竭、休克及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并发症。
据who 资料统计,心肌梗死患者40%-60%在起病后1h内死亡,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发病初期救治不当,使病情恶化[2]
期,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病死率。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1年10月-2012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重症心肌梗死患者共48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4岁。
梗死部位:广泛前壁22例,侧壁5例,后壁14例,下壁7例,主要临床表现:胸痛伴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18例,以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10例,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14例,以心源性休克为主要表现6例。
其中35例治愈,12例好转,2例死亡。
2 方法
2.1 急救护理病房护士接诊重症心肌梗死患者后,应立即遵医嘱给予吸氧,采用面罩吸氧,氧流量达到4-6l/min,浓度为40%-60%,早期充分吸氧可减轻呼吸困难,改善心肌缺氧,减小心肌梗死的面积。
给予床边心电、呼吸、血压监测,监测心律的变化,做全导连心电图,根据心电图判断心肌缺血的部位。
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以确保给药途径通畅,保证药物可以随时进入患者的体内。
患者在24小时内必须连续监测,并且在病室内备好必要的抢救药物和设备,如急救车、除颤器、呼吸机及起搏器等用物。
2.2 溶栓护理溶栓治疗是近年来治疗心肌梗死的最有效最经
济的方法之一[3]
及时询问有无活动性出血及消化道溃疡等溶栓治疗禁忌症,应用溶栓药物后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者口腔黏膜有无出血,观察小便的颜色,有无出现黑便等出血倾向,及时送检出凝血时间、心肌酶,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按时足量完成患者的溶栓治疗,监测心肌酶和心电图动态变化,以便了解治疗效果的情况。
2.3 疼痛护理重症心肌梗死患者会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
疼痛,会引起焦虑、恐惧、烦躁等不良情绪,会加重心肌缺血缺氧,使梗死面积进一步扩大,因此要立即给予镇静止痛,遵医嘱可给予吗啡5-10mg皮下注射止痛,根据病情可用地西泮镇静。
在使用止痛药时应多加注意药物的剂量和间隔时间,以防止药物浓度过大,抑制患者呼吸而导致患者死亡,并且要注意防止药物成瘾性的发生。
2.4 基础护理重症心肌梗死患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护士协助患者一切生活需要,病房保持安静,急性期专人护理。
若患者疼痛彻底缓解,病情稳定又无并发症可在床上活动,若有心衰等并发症应延长卧床时间。
患者开始应禁食,待胸痛症状缓解后可进食流质、低盐易消化饮食。
要加强排便护理,指导患者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若大便干结不易排出,应给予酚酞、开塞露等润肠剂和温肥皂水灌肠通便。
2.5 心理护理重症心肌梗死为突发性疾病,发病时会出现强烈的心前区疼痛,患者易出现恐惧、焦虑、抑郁及紧张的心理,情绪波动大易对病情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做好心理疏导在整个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认真细心的向患者解释该病诱因、病情、治疗过程,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的人际关系,消除患者恐惧、紧张心理。
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指导家属不要再患者面前表现出不良的情绪,以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治疗。
2.6 出院指导患者出院时指导患者多注意休息、避免疲劳、避
免情绪激动、保持心情舒畅、坚持服药及定期复查,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注意饮食的调节和改变以往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上应低盐、低脂,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解大便,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避免诱发心肌梗死的原因。
3 讨论
重症心肌梗死发病急,病情变化快,致死率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
在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出现并发症前患者的异常症状,特别是在患者溶栓治疗过程中,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加强心理护理,尽一切可能消除患者焦虑、恐惧、抑郁的心理,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促使治疗过程顺利和护理措施的有效实施,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吴红霞,韩双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77-78.
[2] 韩丽霞,石爱辉,万里霞.急性心肌梗死24例院前急救与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131-1132.
[3] 张宏芳.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12,5(1c):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