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合集下载

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的实施、特别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正确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首先要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

教师要由教学的主宰、中心,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要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主人。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

1、在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首先在预习中要求学生就文题及文章内容提出问题,课堂上合作解决。

2、在读文的方式上尊重学生的习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读自己认为写的最好的内容。

在动笔圈画时了可以用自己习惯的符号。

3、回答问题时,不把答案确定唯一,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意发言,只要说的有道理有自己的见解我都与以肯定。

4、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在阅读中督促学生养成圈画好词、好句,标注重点内容的帮助阅读理解的好习惯,使学生会阅读,爱阅读。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成为“教学之本”。

5、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

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为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每节课前都让学生搜集一些相关的知识或文章在课堂上学习交流,既充实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又让学生体验到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转达给同学们而受到同学赞许的快乐。

二、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建设开放的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如何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师生关系的不良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因此,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关于如何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几点建议。

首先,尊重学生。

教师作为师长,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

尊重学生不仅意味着不侵犯他们的隐私和尊严,更要从心理上给予他们应有的关怀和理解。

教师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要充分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和表达权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三,公正对待学生。

教师应当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仅要给予各个学生应有的关注和指导,还要遵循公正的标准来评价他们的表现。

教师在批评和表扬学生时应具备客观公正的眼光,不偏袒任何一位学生。

学生对公正的师生关系有着强烈的需求,只有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建立起坚实的师生关系。

第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每位学生在学习上与生活上都有其独特的需求和问题。

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而特殊的个体,教师要增强对学生的包容和理解,进一步把握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天赋,帮助学生实现个人潜能的发展。

最后,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连接。

师生关系不仅是一种教育关系,更是一种情感互动。

教师应当培养与学生之间的深厚情感纽带,让学生感受到师长的关怀和鼓励。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参与他们感兴趣的活动、给予关怀和鼓励等方式来建立情感连接。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依赖,提高学生对教育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总之,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沟通、公正对待学生、关注学生差异和加强师生情感连接都是处理师生关系的重要策略。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良好保障。

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是当前教改的关键问题之一。

少教多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合一、教学相长是时下通行的几种说法。

如果想达到教学的理想效果,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思考。

少教多学“少教多学”的意思很简单,即教师少教点知识,让学生自己多学点知识;教师教学时间少点,学生自学时间多点。

具体说,“少教”,就是教师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不要事事全包,教也要教在关键处,使学生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而学生通过一定努力自己能理解、掌握的知识要尽量不教、少教;“多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去发现、探究,从而学会学习。

第一,从理论上看,不教或少教是明智选择。

人本主义强调,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知识不是教师传授的,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关键是学生要主动建构。

第二,从实践上看,不教或少教有可能效果更好。

1991年,山东高密四中扩班,因种种原因,新扩出的两个高一班暂时没有语文老师。

学生没办法只能自修近一个学期。

大家都捏了一把汗,担心这个班的成绩差得太多了。

谁知道,期末考试成绩却让大家大跌眼镜——这两个没上语文课的班级不仅基础知识部分不比平行班差,而且阅读和作文的成绩还比平行班好。

怎样才能做到少教多学呢?第一,保证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

第二,给予学生自学的权力与自由。

第三,教给学生自学方法。

为什么老师不教或少教这么难?一个是老师有责任心,讲了心里就踏实了,不讲心里不踏实,意思是,反正讲过了,讲了还不止一遍,尽心尽力了,学生不会是学生的事;一个老师有担心,不讲或少讲,校长会说,家长会说,会指责老师不负责任。

其实说到底是胆量不够,所以说不讲需要很大的勇气。

换句话也可以说,敢讲课不算本事,敢不讲课才算本事。

先学后教所谓“先学”,不是学生漫无目的地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问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内容。

高校教学改革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高校教学改革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高校教学改革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学改革是高校教育体制变革的重要内容,旨在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而要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关键在于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是传授知识、技能和理念的过程,而学则是获取、吸收和运用知识、技能和理念的过程。

只有教学相长、教与学相辅相成,才能真正推动高校教学改革持续向前发展。

要充分认识教与学的关系。

教与学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展开的互动过程。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引导者,学生是知识的获取者和运用者。

教与学是彼此交流、共同成长的过程,要坚持“因材施教、因学而教”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要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这种单向传授的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也难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倡导多种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改革,包括问题驱动式教学、案例教学、项目驱动式学习、翻转课堂等,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加强教学过程的质量评价。

教与学的关系关键在于教学过程的质量和效果。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规范学习行为,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应该注重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融合,注重因材施教,因学而教的贯彻落实,从而有效地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

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教学环境。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而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教学环境是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

要重视学校文化的建设与传承,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培育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乐观向上的学习心态。

也要加强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的建设,提升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为教与学的融合提供良好的外部保障和条件保证。

在高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需要共同努力。

如何协调好教与学的关系

如何协调好教与学的关系

如何协调好教与学的关系祖山兰亭中学毛慧敏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地学习,掌握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

它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面共同参与的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在学生认识客体的活动过程中起引导和指导作用。

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联系、作用、制约,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才能推动教学过程不断进步,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协调好教与学的关系,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呢?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加强师德修养,塑造人格魅力。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

所以,德高望重的教师常常会得到学生更多的敬重与信赖。

因此,我们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做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完善人格。

二、转变教师角色,树立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其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效果,传统的教育观念使教师有时自觉不自觉地以自己为中心,把自己摆在居高临下的位置,教师就是权威者,就是知识的代言人,忽视了学生的情感,疏远了师生间的距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我们应积极转变教师角色,树立新型师生关系。

用我们的真爱去感染和同化他们,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去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关心他们,接受他们,尊重和理解他们,与他们一起体验生活的苦与乐,感受人生的真善美。

三、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紧张而又沉闷的课堂不仅影响教师的情绪,也会抑制学生的思维,疲乏而低效。

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学生,才能毫无顾忌地充分发表意见。

为此,我们需要破除教学上的“师道尊严”观,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意见,特别是要正确对待片面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意见和想法,避免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教与学的统一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矛盾,而矛盾的解决主要靠教师。

一抓教师的主导作用,要重在“课堂少讲多练”、“课外能给予自主引导”两个方面求突破。

二重细节抓规范,“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细节是一种力量,教师要在“细”字上作文章,在“实”字上下功夫,教学准备要精心,教学实施环节要精细。

教师要善于做学生学习规范的管理者,要科学制定规范、努力以身示范,抓规范要有恒心和耐心,做到对细节时时关注,对规范常抓不懈,抓反复,反复抓,使之成为学生的习惯。

年级部要把规范问题提升到教师敬业精神高度,抓实抓紧抓好。

如何在教案编写中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平衡关系

如何在教案编写中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平衡关系

如何在教案编写中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平衡关系在教案编写中,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平衡关系至关重要。

一方面,我们需要提供足够的教学指导,确保学生获得正确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促进他们的主动探究和创造力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教案编写中实现教与学的平衡,并提供一些建议来帮助教师处理好这一关系。

一、明确教学目标在编写教案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

同时,教学目标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并为他们提供发展的空间。

二、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在教案编写过程中,教师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应该包括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等等。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注重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方式。

在教案编写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启发性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案例分析等方法,促进学生的思考和独立思维能力的发展。

通过启发式教学,教师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应该考虑提供一些适当的学习资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主学习。

这些资源可以是课外阅读材料、网络学习网站、实践活动等等。

通过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更好地拓展自己的学习领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和反馈在教案编写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和反馈。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写作业、参与课堂互动等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进一步促进教与学的平衡关系。

总结起来,教师在教案编写中要注意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平衡关系。

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注重启发式教学、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以及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和反馈等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实现这一目标。

如何处理小学数学中教与学的关系

如何处理小学数学中教与学的关系

如何处理小学数学中教与学的关系第一篇:如何处理小学数学中教与学的关系如何处理小学数学中教与学的关系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既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要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即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协调好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是教学的关键。

那么,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怎样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呢?在当前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能不能有效地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关键是教师能不能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正是这种关系的内涵。

现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一谈个人的想法。

一、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教学是认知与情感相互促进的过程。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形成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

因为良好的学习心理是基于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及愉快的学习环境。

而环境的营造和求知欲望的激发有赖于教师的操作,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能让学生自我表现、展示才能的表演机会,创设帮助学生发展的条件,让学生尝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在民主、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产生自觉、积极、进取的心态进入学习。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程序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教学内容呈现的顺序与方法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那么,在教学中就便于学生寻找规律、发现知识间的联系,就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迁移到新的情景中来,主动探究,获取知识。

如:教学“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时,先出示“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同时对大家说:“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加、减法及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请同学们猜一猜,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当同学们猜对了课题后,又启发学生想一想:过去学习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时,主要研究了哪些方面的问题?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促使学生把过去学过的方法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为新课的学习作出很好的心理准备。

如何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教与学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教与学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教与学关系在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应建立起有效的互动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因为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反应才能产生积极作用。

教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尊重学生,全方位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一、教师思想观念转变,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突破口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

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达成共享、共进。

这是积极互动,是真正的“教学相长”。

这就要求教师要打破一人说了算的局面,除了相互之间的“尊师爱生”的道德关系外,更多的体现民主平等、积极互动,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自尊心,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氛围上是和谐的。

它的核心是师生的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

由此就决定了教师在新型师生关系中的角色,不是领导,不是严父,不是法官,不是“上帝”,而应当是导师、朋友、助手和模范。

二、尊重与理解,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一位教育家在论述教育的功能时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尊重,首先是尊重学生自尊心,这是学生心中最敏感的角落。

因为自尊心是一个人要求得到别人的肯定、重视以及自我肯定的一种积极情感,是不断追求向上的内动力,也是生活的精神支柱。

只有尊重,学生才感到师生平等。

这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

理解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基础,是积极行动的先导。

身为人师,教师首先要理解与尊重自己的教育对象,理解并尊重他们的追求、情感、兴趣、爱好与需要,永远记住自己的工作是因有学生存在而存在的,平等对待学生。

如何处理好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第一,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出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

课堂教学应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不能光是教师讲、学生听。

科学知识不是教师讲懂的,而是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悟懂的。

作为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好探索知识的引路人,而不要当保姆,抱着学生走,包办一切。

第二,建立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毫无顾忌地充分发表意见,课堂气氛才会活跃,为此需要破除教学上的“师道尊严”观,正确对待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不同意见,特别是要正确对待片面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意见和想法,避免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增加学生自己学习的活动量。

以学生为主体主要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的学习活动(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去学习知识,而要做到这一点,仅仅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他们的学习要求是远远不够的(当然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要使他们爱学习、会学习,具备学习能力。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认识的主体。

第四,花功夫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般学生都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也很差。

要求一个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是根本不可能的。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是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发展的。

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自己能看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看;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应尽量让他们去做;读、写、算、说……都是如此。

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教师应给予一定的启发、诱导,重点应放在方法的指导上,其余都尽量让学生自己活动。

这样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就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教学反思建立有效的教与学关系

教学反思建立有效的教与学关系

教学反思建立有效的教与学关系在教学反思中建立有效的教与学关系教与学关系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涉及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建立有效的教与学关系对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探讨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建立有效的教与学关系。

一、教师角度1. 培养关爱学生的情感作为一名教师,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关爱学生的情感。

教师要以平等、公正、关爱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尊重他们的个人差异和需求。

在教学中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关心他们的情绪和身心健康,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被重视和关怀,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2. 营造积极的教学环境为了建立有效的教与学关系,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营造积极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授课能力和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课堂秩序的管理,确保学生能够专注于学习,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3. 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与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与指导。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技巧,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帮助。

同时,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及时纠正错误,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还应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生角度1. 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学生在建立有效的教与学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应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学生需要保持良好的学习动力和充沛的学习能量,对待学习要有责任心和积极性,主动与教师互动,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与教师一起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2. 注重自主学习与反思学生应注重自主学习和反思。

他们应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知识,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还应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培养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的能力,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自主学习和反思,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

高校教学改革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高校教学改革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高校教学改革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高校教学改革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举措,而“教与学”的关系是高校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

教与学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既要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式。

只有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才能推动高校教学改革取得实效。

高校教学改革要重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他们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要加强教师的学科知识储备,提高专业素养。

教师要深入学科研究,注重学术创新,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

要注重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培养。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

教师还应注重自身的教学反思和提升,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高校教学改革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式。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受益者,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方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学生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学术研究。

教学改革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到各种学习资源,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学改革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网络学习和远程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高校教学改革要加强教与学的互动与合作。

教学改革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合作。

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互动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改革还需要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合作,借鉴彼此的教学经验和成功案例,共同推动教学改革的进步。

怎样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怎样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怎样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一方面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学习。

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有条件的。

这些条件在以往的接受学习中,往往被教师剥夺了,现在要一一还给学生。

这些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个是学习语文的兴趣。

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且使这种兴趣长久地保持,学生就一定“爱学”语文。

一个是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学生如果能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就会对语文学习充满自信,就一定能“学好”语文。

一个是学习语文的方法、习惯。

学生如果在大量的、自主的语文实践中,渐渐领悟、习得,积累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了一些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学会运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语文,学生就真的“会学”语文了,实现了叶圣陶先生所期望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理想境界。

另一方面,要发挥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以指导学生“爱学”语文,“学好”语文,“会学”语文。

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

这样,每一个学生必然热爱你,必然喜爱你所教的语文课程。

如果你能不断地用自己人格的魅力打动学生,不断地用自己对祖国语文的热爱影响学生,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定会越来越浓。

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

这样,每一个学生必然热爱你,必然喜爱你所教的语文课程。

如果你能不断地用自己人格的魅力打动学生,不断地用自己对祖国语文的热爱影响学生,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定会越来越浓。

教师要重视创设学习语文的环境,使学生在校园、在走廊、在教室,都置身于良好的语文学习的环境之中;教师在课上要营造融洽的学习语文的氛围,宽松,愉悦,师生之间极具亲和力,学生只要有疑问,随时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随时可以发表,师生平等对话,同学间无拘无束地交流,人人都全身心地投入,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不断地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展示课内学习所得,展示课外学习收获,肯定每个学生学习的进步,使每个学生特别是使“后进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愉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高校教学改革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高校教学改革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高校教学改革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高校教学改革是当前教育系统中的热点问题,其核心是要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实施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教与学的关系,导致改革效果不明显,甚至出现一些负面影响。

要想取得真正的教学改革成效,就必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本文将分析高校教学改革中教与学的关系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我们要理解教与学的关系。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教就没有学,没有学就没有教。

教是指教师以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一种过程。

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素质的过程。

只有教与学相互配合,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学习的效果。

高校教学改革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就需要在教学设计、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评价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改革。

教学设计是处理好教与学关系的重要环节。

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学科的要求和教学的目标,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就需要在教学设计上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体地位。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需求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学习。

在教学设计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教与学的有效结合。

高校教学改革还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教与学关系的重要环节,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教学的客体。

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就需要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理念的更新。

要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需要重视师德师风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还要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提高教师对教与学关系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促进教师和学生的良性互动,共同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

教育评价也是处理好教与学关系的重要手段。

教育评价是指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学的改进。

教学中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中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中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摘要: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围绕某个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以达到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相互教育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对解决本学科中的疑难问题,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起到良好作用。

关键词:教学关系教学实施中,处理好教师与学之间“教”与“学”的关系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一、正确定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般情况下,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活动的计者、引导者和管理者,学生则主要是教学活动参与者、落实者和被管理者。

研讨式教学的最大点是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对其思维能力、分析解问题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研讨式教学中,教师学生的关系不再是主动与被动、传授与接受的单关系,它要求学生以更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仓性来参与教学活动,这不仅有利于巩固以前所学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通过研式教学,学生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教以便于教师随时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指导平;学生则会在教员有针对性的指导中变主动学自觉学习为运用性、创造性学习。

由此可见,教与学生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相长、辩证统一的关系。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学习讨论活动的引导在研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给予学生有指导,又要为学生讨论留出展开思维的空间,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讨论。

为此,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实施研讨式教学时,教师要对教材的点与难点、整个学科的框架结构及前后章节内容联系等都要一清二楚,提出的问题既要与本节教内容密切相关,又要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要尽可能与某一现象或事例联系起来,也可选择一些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

这样提出的问题才有针对性,才不至于脱离学员的实际。

第二,教师对讨论的问题、要达到的目的、进行的方法和步骤以及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都要有通盘的考虑,制定出完整而具体的计划。

一般来说,对于重点内容进行复习性讨论,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或以班为单位进行,以达到加深理解、巩固记忆的目的;对于疑点、难点及重点问题进行研究式讨论,则以班为单位组织,教师可事先引导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进行复习,提出分析问题的思路,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几种答案,让学生讨论分析,最终找出正确答案。

高校教学改革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高校教学改革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游戏掉线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有些朋友一碰到游戏掉线就开始犯难,不知道该如何去解决游戏掉线的问题。

引发游戏掉线的原因:
一、网络不佳
二、游戏服务器
3、共用网络
4、无线网
一、网络不佳
有的朋友家里利用的网络不太稳定,常常出现网络波动、丢包等情况,在游戏中就会出现游戏掉线的情况。

解决方式:可以先检查网络有无丢包率,若是有丢包可以联系下宽带商帮你查看一下网络。

如果是网络波动引发掉线,从头连接一下游戏就可以够了。

二、游戏服务器
有时候游戏掉线是游戏服务器的原因出现游戏掉线的情况,比如:服务器过载、拥堵或你本地的网络与游戏服务器连接不好等情况
解决方式:可以联系游戏商,也可以利用迅游来解决
三、共用网络
有的朋友家里利用一根网线几个人一路利用,他人在进行下载、在线看电影或玩游戏,也是会影响到你的游戏
解决方式:避免用网顶峰期玩游戏。

若是常常玩游戏的话仍是建议自己利用一根网线
四、无线网
有的朋友玩游戏时利用的无线网络玩游戏,无线网络本身稳定性就不太好,容易出现
网络丢包等情况的发生,很容易出现游戏掉线。

解决方式:可以重启下无线网络进行尝试,游戏最好是用有线比较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呼伦贝尔市莫旗尼尔基一中刘春和邮编:162850
内容摘要:
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就是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的关系,辩证地看它们是师生矛盾关系的两个主要方面,是对立统一关系,要处理好教与学这两者的关系就必须把握好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的关系,其关键是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扬教学民主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把握好两者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主导作用主体地位辩证平等和谐
一.在当前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能不能有效地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落到实处,关键是教师能不能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正是这种关系的内涵。

现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上述内涵的理解谈些个人的想法,教师应该树立“教与学”辩证统一的教学思想.对课堂教学,原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用相互联系的观点进行过分析,指出:“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下,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教程。

割裂教与学的联系就会破坏这一过程的完整性,使其丧失存在的基本特征和条件。

”因此,教学过程中,只有把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才能打造高效课堂。

但目前由于一些教师误解了新课程理念的精髓,从而误导了课堂教学的走向,偏面强调一方面的思想和做法,完全违背了课堂“教与学”辩证统一教学思想。

例如,有些课只强调教师教,而忽视学生学,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变成了教师主宰一切,
包办一切,课堂上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指挥棒下看看听听,并简单的动动手,动动口,而没有让学生真正的动脑,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完全被剥夺了,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窒息了课堂教学的活力,扼杀了学生思维。

有些课,又只过于强调学生学,而忽视教师的教,认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完全让学生在整个课堂中自导自演,把课堂变成了学生的表演课,而失去了教师应有启发引导互动的作用,教师成了观众,这种没有教师参与而只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最终只能在热闹的情景中失去方向而流于形式,无功而返,课堂毫无效益可言。

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时,不要忘记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定不能离开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发挥其主导作用。

针对“教师主导作用”含义理解的不同,教师在课堂中采取的教学方式也会不同,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也一定不同。

究竟教师主导作用的实质是什么?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作了精辟的论述:“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在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如。

”可见教师主导作用的实质在于引导启迪,在于教会学生学习。

课堂决不应该成为老师表演的舞台,而应该成为师生思想交流和知识交流的场所。

教学过程更不能单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应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从学科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自主发现的引导者,从教学活动的主宰者转化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教学效果的裁决者转化为合作探究的激励者,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具体来说:第一,引导者的作用。

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求知;使学生真正地学会从观察和分析事实出发,探求事物的真谛,把握知识的本质规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创造性工作的真实过程,领会归纳式的科学研究方法。

第二,参与者的作用,教师要依据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内容及目标,编写导学案,安排教学过程,随时根据课堂里出现的新情况调整教学步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创境设问,师生互动,启发学生合作探究。

第三,促进者的作用。

教师必须及时地督促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的落实以及学习进程的推进,确保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劲头和课堂高效。

第四,激励者的作用。

教师要针对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和学生对学习目标完成的情况及时进行鼓励,特别要关注学困生,激励每个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教师要真正承认和激发学生主体作用. 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只有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真正承认学生是学习、认知和发展的主体,通过课堂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把思维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生成问题,在相互交流中解决问题,在自我反思中拓展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的主体作用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体现:第一,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强烈的学习欲望。

第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能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学习行为。

第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创新实践。

第四,学生要加强复习,重视知识的巩固和迁移,不断反思、升华、拓展问题。

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捕捉学生心理,教学教到学生心上,使学生从“老师要我学”转变为“老师我要学”,并真正认识到“为何学”、“如何学”,“学何用”;二要不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会,钻得深,效益高;三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充分发挥学生聪明才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四要在环节上狠抓预习、笔记、互动、作业、复习、考试、总结等的落实。

四.教师要注重教法和学法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变教师的讲堂为学生的学堂,变以教师讲为主为以学生学为主,变以学生听为主为学生说和做为主,变学生个体封闭学习为互动交流开放学习为主。

同时,还要注重教法和学法的统一,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基础,探讨教师的教法,教师要做到熟悉教材知识体系,研究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再把知识、目标转化成基础性问题、探究性问题、拓展性问题,成为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使学生按照学习方案学习,人人都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起点,人人都基于解决属于自己的学习问题,人人在分享他人问题和成果的同时生发新的智慧,人人都能获得比较充分情感体验和不断增长的自信,从而更加喜欢课堂,感到学习是满足求知欲的一种快
乐,为终身学习的能力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教师的"主导"几乎完全代替了学生的"主体",使课堂教学缺乏活力。

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过分依赖教师与书本,造成主体意识淡薄,缺乏创新精神,阻碍其素质全面发展,这显然与素质教育的宗旨相悖的。

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突破传统课堂教学中制约学生个性的陈旧框框,当务之急是提高教育者的理念。

参考文献:
王彦王枬,教育叙事—从文学世界到教育世界《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张晓乐框架理论视野下的道德叙事[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黎加厚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2004 年第10 期
丁钢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北京),2003年第2期
作者简介:刘春和、男、本科学历、中教高级、研究数学教育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