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

合集下载

学与教的原理

学与教的原理

学与教的原理学习和教育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知识传递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学与教的原理是指人们在学习和教育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规律和原则,它们对于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和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学习和教育的角度,探讨学与教的原理。

首先,学与教的原理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认知、情感、兴趣等方面存在差异。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学与教的原理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学习是学生自身的行为,他们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再次,学与教的原理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科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不同的学科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教授抽象概念和理论知识时,可以采用讲授和解释的方法;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时,可以采用实验和讨论的方法。

只有选择了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最后,学与教的原理要求教师要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实践。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教师需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及时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只有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提供支持。

总之,学与教的原理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它们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该深入理解学与教的原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

同时,学生也应该根据学与教的原理,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自己的发展和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教与学联动机制范文

教与学联动机制范文

教与学联动机制范文教与学之间的联动机制是一种双向的交流合作机制,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和学习的深入进行。

教师通过建立与学生的良好互动关系,主动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

学生则通过与教师的积极互动,提出问题、分享想法和经验,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以促进自己的学习和全面发展。

首先,教与学的联动机制需要建立良好的教师学生关系。

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个别面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看法,及时矫正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保证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赞赏学生的努力和成绩,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其次,教与学的联动机制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交流和反馈的机会,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问题。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在线平台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座谈会、班会等活动,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学校和职能部门,促进教学和管理创新。

再次,教与学的联动机制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价和反馈机制。

教师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作业、考试、实验报告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和问题所在,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同时,教师还可以定期向学生反馈课程进展和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引导学生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最后,教与学的联动机制需要建立共同发展的机制。

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学术研究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教育学书籍、参与教学研讨会等方式,了解最新的教学理论和经验,借鉴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

浅谈教与学的关系

浅谈教与学的关系

浅谈教与学的关系一、教学过程中,只有把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才能打造高效课堂。

但目前由于一些教师误解了新课程理念的精髓,从而误导了课堂教学的走向,偏面强调一方面的思想和做法,完全违背了课堂“教与学”辩证统一教学思想。

例如,有些课只强调教师教,而忽视学生学,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变成了教师主宰一切,包办一切,课堂上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指挥棒下看看听听,并简单的动动手,动动口,而没有让学生真正的动脑,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完全被剥夺了,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窒息了课堂教学的活力,扼杀了学生思维。

有些课,又只过于强调学生学,而忽视教师的教,认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完全让学生在整个课堂中自导自演,把课堂变成了学生的表演课,而失去了教师应有启发引导互动的作用,教师成了观众,这种没有教师参与而只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最终只能在热闹的情景中失去方向而流于形式,无功而返,课堂毫无效益可言。

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时,不要忘记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定不能离开教师的主导作用.二、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发挥其主导作用针对“教师主导作用”含义理解的不同,教师在课堂中采取的教学方式也会不同,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也一定不同。

究竟教师主导作用的实质是什么?教师主导作用的实质在于引导启迪,在于教会学生学习.课堂决不应该成为老师表演的舞台,而应该成为师生思想交流和知识交流的场所.教学过程更不能单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应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从学科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自主发现的引导者,从教学活动的主宰者转化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具体来说:第一,引导者的作用。

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求知;使学生真正地学会从观察和分析事实出发,探求事物的真谛,把握知识的本质规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创造性工作的真实过程,领会归纳式的科学研究方法.第二,参与者的作用,教师要依据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内容及目标,安排教学过程,随时根据课堂里出现的新情况调整教学步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创境设问,师生互动,启发学生合作探究。

浅谈语文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

浅谈语文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

语文教学教与学关系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教学生学"是当代教学论的一个著名论断,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全新的"教学观"与"方法论",符合我国教育的战略方向。

<br 一、正确理解教与学的关系"教学"二字当然包含着"教"与"学"的含义。

从教师的角度讲,教师的"教"就是在发挥主导作用;从学生的角度讲,学生的"学"就是在发挥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主导"与"主体"、 "教"与"学"绝不能简单地分开来谈。

主导与主体、教与学是密不可分的互动关系。

当我们说一位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好时,一定是他真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当我们说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好时,一定说明了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主导作用,而且会进一步促进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课堂的生命活力就表现于此。

因此,教与学存在于课堂上的时候,绝不是"此涨彼消"的关系与状态:不是"此涨彼消""此消彼涨"。

例如,课堂教学是师生在共同培育果实,而不是在"分西瓜"。

如果简单理解成"分西瓜",那教师分多了,学生自然分少了;教师分少了,学生自然分多了。

这种简单的理解,往往导致的后果是:教师为了让学生多分点"西瓜",自己该讲的不讲了,该问的不问了,该导的不导了,该教的不教了。

这哪里有"主导"的存在呢?只有我们正确理解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才能正确认识"主导与主体"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浅谈教与学的关系

浅谈教与学的关系

浅滩教与学的关系作者:杨丰杰教师与学生、教与学他们两者之间的新型关系。

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即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所起的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认知和态度等,它是各种教育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证明,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最直接、最具体、最经常、最活跃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使教师和学生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相互之间建立亲密关系,体验愉快情绪,产生工作和学习的愉快感;同时,师生之间建立良好愉快的关系,有助于建立相互之间信任和了解的关系,令教师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个性特点,使教师的工作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

可见,师生关系对教师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否及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师生关系是一个包含着多种内容的复杂的关系体系,可以从不同的层次对它进行考察。

(一)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关系。

由于教师相对于学生在知识、经验、智力、品行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所以教师的任务就是发挥这些优势,通过“教”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丰富社会经验,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同时,学生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就必须进行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学”。

这样在“教”和“学”的双向活动过程中,师生之间便产生了特定的工作关系。

正因为如此,这种关系一般不为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意愿所左右,如并不因为教师对某个学生的喜爱,或学生对某个教师的喜爱而产生这种工作关系,它是客观存在的。

(二)师生之间的组织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的结构中各自占有不同的位置,履行不同的职责,这种不同的地位和职责,从组织上和制度上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即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教师是领导者,学生是被领导者;教师具有当然的权力和权威,学生要听从教师的教导。

然而,这种组织制度化的师生关系,在不同的教育观点指导下,乃至教师不同的教育修养和个性品质影响下,其具体表现形式是有差别的。

教与学的关系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关系

教与学的关系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关系

教与学的关系是师生关系的重要体现,既承载着师生关系,又制约着师生关系,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我们都不能否认,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中的核心关系,教学改革理应首先从厘清教与学的关系入手。

●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从哲学角度讲,教与学的矛盾构成了教学中的主要矛盾,教与学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仅是教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之间人与人主体关系的具体表现,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沟通、交流、互动的基本方式。

矛盾即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同一关系的反映,因此,教与学的关系理应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从矛盾的统一性看,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们彼此之间不仅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结合,而且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贯通。

从矛盾的斗争性看,二者又存在着相互反对、相互限制、相互否定的关系,也正因为如此,在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存在着教与学二者谁为中心、谁为主、谁更重要乃至于谁先谁后、谁多谁少等方面的争论,而且这些争论都对课堂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导致了重教还是重学的“钟摆”现象。

对待教与学关系,无论是重教还是重学或是以教为中心还是以学为中心,都是将二者关系简单化、绝对化、对立化,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究其根源在于只看到教与学矛盾的对立属性即斗争性,而忽视了教与学矛盾的同一属性即统一性,从而造成了教与学陷入非此即彼有我无你的矛盾斗争之中。

教与学的矛盾作为教学中的主要矛盾,同时又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二者势必存在着矛盾的主要方面牡丹江市第四中学刘瑞民时,又有几个教师能做到呢?因此,教师在“异构”时一定要做到“目中有生”。

阅读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阅历层次、学习期待,以及他们对这篇课文的了解情况,思考自己的教学内容。

只有这样,教学活动才能做到“两情相悦”。

正是带着这样的认识,在另一次“同课异构”活动中,本校的邓老师和汤老师是这样组织教学的:上课内容是语言表达题———“时文短评”解题指导。

谈教与学的关系

谈教与学的关系

谈教与学的关系在当前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能不能有效地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落到实处,关键是教师能不能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正是这种关系的内涵。

现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上述内涵的理解谈些个人的想法,与各位同仁商榷,以求抛砖引玉。

一、教师应该树立“教与学”辩证统一的教学思想对课堂教学,原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用相互联系的观点进行过分析,指出:“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下,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教程。

割裂教与学的联系就会破坏这一过程的完整性,使其丧失存在的基本特征和条件。

”因此,教学过程中,只有把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才能打造高效课堂。

但目前由于一些教师误解了新课程理念的精髓,从而误导了课堂教学的走向,偏面强调一方面的思想和做法,完全违背了课堂“教与学”辩证统一教学思想。

例如,有些课只强调教师教,而忽视学生学,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变成了教师主宰一切,包办一切,课堂上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指挥棒下看看听听,并简单的动动手,动动口,而没有让学生真正的动脑,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完全被剥夺了,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窒息了课堂教学的活力,扼杀了学生思维。

有些课,又只过于强调学生学,而忽视教师的教,认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完全让学生在整个课堂中自导自演,把课堂变成了学生的表演课,而失去了教师应有启发引导互动的作用,教师成了观众,这种没有教师参与而只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最终只能在热闹的情景中失去方向而流于形式,无功而返,课堂毫无效益可言。

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时,不要忘记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定不能离开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发挥其主导作用针对“教师主导作用”含义理解的不同,教师在课堂中采取的教学方式也会不同,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也一定不同。

谈教与学的关系

谈教与学的关系

谈教与学的关系在当前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能不能有效地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落到实处,关键是教师能不能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正是这种关系的内涵。

现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上述内涵的理解谈些个人的想法,与各位同仁商榷,以求抛砖引玉。

一、教师应该树立“教与学”辩证统一的教学思想对课堂教学,原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用相互联系的观点进行过分析,指出:“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下,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教程。

割裂教与学的联系就会破坏这一过程的完整性,使其丧失存在的基本特征和条件。

”因此,教学过程中,只有把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才能打造高效课堂。

但目前由于一些教师误解了新课程理念的精髓,从而误导了课堂教学的走向,偏面强调一方面的思想和做法,完全违背了课堂“教与学”辩证统一教学思想。

例如,有些课只强调教师教,而忽视学生学,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变成了教师主宰一切,包办一切,课堂上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指挥棒下看看听听,并简单的动动手,动动口,而没有让学生真正的动脑,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完全被剥夺了,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窒息了课堂教学的活力,扼杀了学生思维。

有些课,又只过于强调学生学,而忽视教师的教,认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完全让学生在整个课堂中自导自演,把课堂变成了学生的表演课,而失去了教师应有启发引导互动的作用,教师成了观众,这种没有教师参与而只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最终只能在热闹的情景中失去方向而流于形式,无功而返,课堂毫无效益可言。

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时,不要忘记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定不能离开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发挥其主导作用针对“教师主导作用”含义理解的不同,教师在课堂中采取的教学方式也会不同,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也一定不同。

浅谈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

浅谈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

浅谈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浅谈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教”,而是学生“学”到多少,学到什么,这也是教学工作的最终目的。

基于这个因素,学校和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学”。

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必须围绕学生的“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发展。

一、以人为本,设计教案教师要熟悉学生基础,了解学生知识面,就是说要“找准教学的起点”。

理解课文内容时,既不要过高估计学生知识深度和广度,更不能低估学生,频繁设计一些学生已经知道、理解的问题,这样可能浪费教学时间,同时,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激情。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已经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能够了解什么,需要学习什么,然后根据课文的内容设计出相应的措施,以便在上课时及时作出引导和调整。

当然,教师要心里“装”着学生,要尊重他们的学习差异,设计课堂时要设计好难度不一的问题,既要让优秀学生学习有深度,又要让一般学生学习有进度,直面班级中的各类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二、依据情境,巧妙教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往往由课堂上学生们的学习情绪决定,学生学习积极性高,精神饱满,自然一堂课的效果就好;反之,学生上课时精神不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就不牢。

对于不同的学情,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加以调整。

1、利用学生积极学情,充分传授知识。

积极学情,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积极的学习态度、机灵的提问答问、主动的寻难设疑、新颖的解题思路,幽默的语言等。

对于这样的课堂积极学情,教师应充分加以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实现“还学于生”的目的。

2、巧妙引导课堂,消除消极学情。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由于知识面狭窄或对知识一知半解而出现理解上的偏差,甚至有科学性、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

为此,教师应当积极直面,处之泰然,在课堂上尽力转化这种教学氛围。

比如在语文课堂中,教师既要整体、系统把握知识结构,更要引导学生主动认识语文知识体系。

浅谈教与学的辩证关系与现代意义

浅谈教与学的辩证关系与现代意义

浅谈教与学的辩证关系与现代意义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

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一、教育与教学教育是按既定目标对人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培养的活动过程。

它的内涵是依据培养目标塑造一个人。

教学是教育活动整体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

是对知识、经验、方法、能力的传授过程。

它的内涵是充实、壮大一个人的内涵。

教育与教学是不可割裂的,是相辅相成的。

“课堂教学”就是指在确定时间、地点、场合下所进行的教者向学习者传授知识、经验、方法、能力并指导其进行学习的活动过程。

狭义的教学简单说来,就是教师“教学生学”。

作为教师来讲教授过程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

作为学生来讲,知识是重要的,但是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知识的方法。

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的重要环节。

也是教育的主要内容。

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摄取知识途径有很多,如学校教学、课外活动,各种形式的劳动、学生集体组织的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家庭活动等,这些成为现代教育中学校教育活动广泛运用的途径,各种途径相互作用影响学生发展。

但学生学习的主课堂目前仍旧是课堂教学。

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认知活动”。

二、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等于学,是教与学之间的第一种关系。

这种关系意指,教师教多少,学生也学多少。

就是人们常说的“名师出高徒”的关系。

在教学里,由于对教与学的关系认识得不完整,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两者割裂开来。

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从教师那里接受知识,教与学成为一种知识的传授关系。

反映到教学方法上,就表现为注入式的教学。

针对这种状况,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讲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

也就是“讲”要向“用不着”讲转化,“教”要向“用不着”教转化。

“讲”和“教”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用不着讲”、“用不着教”才是教学的目的。

教学反思教与学的互动

教学反思教与学的互动

教学反思教与学的互动教学是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它不仅仅是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也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思考与积极参与。

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相互促进,相互成长。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教学反思对教与学互动的重要性。

一、教学反思促进师生双方的共同学习教学反思是教师进行自我评估和专业成长的过程。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回顾自己在教学中的所思所行,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同时,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反馈中获取宝贵的教学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供更好的教学效果。

而学生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也可以梳理和总结所学知识,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

因此,教学反思的实施,既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

二、教学反思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教学反思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桥梁。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通常只是被动接受教师的教诲,很难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而通过教学反思的过程,教师可以主动询问学生对教学的看法和理解,倾听学生的声音。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反思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教师进行讨论和互动。

这种双向的沟通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从而根据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化的教学。

而学生也可以从这种互动中得到及时的指导和支持,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三、教学反思促进教师的个人发展教学反思是教师进行个人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教师可以思考自己在教学中取得的成就和遇到的挑战,总结经验并形成新的教学策略。

同时,教学反思还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激发教师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整能力。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师可以实现个人发展的目标,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四、教学反思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学反思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反思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思考和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和策略。

浅谈课堂教学的教与学

浅谈课堂教学的教与学

浅谈课堂教学的教与学作者:刘志华来源:《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4年第10期【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67-01在素质教育的大旗下,各种教学模式百花齐放。

不管是哪种教学模式,无一例外的都把课堂教学的研究放在了首位。

课堂教学是实践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搞好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

结合本人在教学中的体会,浅谈下个人对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理解。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教与学可以理解为两种角色:教师和学生。

教与学的关系就可以理解为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地位。

教与学也可以理解为两种行为:教师教和学生学。

教与学的关系就可以理解为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和学生学之间的时间分配问题。

二、代表性教学模式的分析(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完成特定的教学内容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

其特点是教师口授、板书,学生耳听、笔记。

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及时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媒体是教的工具,教材是教的内容,教学大纲是教的大纲,教学计划是教的计划,学生的成绩是教师教的水平的反映,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环境则是提供给教师表演的舞台。

一句话,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构都是围着教师转的”。

(二)现代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这种教学思想和模式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行协商会话、协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有利于情境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建立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还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式与发展,即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他教学媒体或其他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

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

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

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作者:黄採凤来源:《教育前沿·理论版》2010年第02期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150-01说起课堂教学,只要有几年教学经验的教师,都能说出一套一套的教学方法,然而,教学方法的好坏与教学效果的优劣,应该怎样看呢?我认为:要看一堂课是否成功,不能只看教师怎样教,更重要的是要看学生如何学。

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既要注重教师的“教”,更应注重学生的“学”,“教”的目的在于“学”,教师不只是让学生“学好”更要让学生“会学”。

正如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驾驭课堂教学,让“教”服务于“学”。

一、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的兴趣。

”因为,兴趣是一种动力,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的力量。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这件事情是他比较感兴趣的事,那么他一定非常愿意去做,既使再苦再累,困难重重,他都心甘情愿地去做。

所以,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驾驭课堂教学,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具有好奇、好问、喜欢听故事等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化“被动”为“主动”,从“跟我学”到“我要学”。

比如: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课时,我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设计这么一个故事,15.76和157.6本来是对经常在一起玩的小伙伴,可是由于157.6比15.76大,经常欺负15.76,有一个叫"小数点"的魔术师看了,很生气,要在书写时治一治这个157.6,便趁它不注意,悄悄地从7的右下角跑到1的右下角(教师演示,把小数点从7的右下角移动到1的右下角)。

这时,这个157.6变成了1.576,还能神气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我便顺着学生的话说下,小数点的本事可真不小,只要移动一下它的位置就能使这个数的大小发生如此变化。

教育实践中的教与学的关系与互动

教育实践中的教与学的关系与互动

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定义:学生之间通过合作、交流、讨论等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目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实施方式:小组讨论、项目合作、角色扮演等 优势: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促进知识掌握和应用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互动
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互动性 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实现实时互动交流 利用教育游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影响和互动关系
教与学的定义:教指传授知识的过程,学指获取知识的过程。 教与学的关系:相互依存,教是学的引导,学是教的反馈。 相互影响:教师的教法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学情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 互动关系:通过课堂互动、讨论、实践等方式促进教与学的融合,提高教育质量。
03
教与学互动的必要性
提升教育质量的需求
教与学互动有 助于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 积极性,增强 学习动力。
通过教与学的 互动,教师可 以更好地了解 学生的学习需 求和问题,针 对性地调整教 学方法和策略, 提高教学效果。
教与学的互动 有助于培养学 生的沟通能力 和合作精神, 提高学生的综 合素质和社会 适应能力。
良好的教与学 互动关系可以 促进师生之间 的情感交流, 增强教育的人 文关怀,提高 教育质量。
分层教学:针 对不同层次的 学生,采用不 同的教学方法 和内容,使每 个学生都能得 到适合自己的 教育。
合作学习:通 过小组合作、 讨论等方式, 培养学生的团 队协作能力和 自主学习能力。
探究学习:引 导学生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 培养创新思维 和实践能力。
个性化教学: 关注学生的个 性差异和特长, 采用个性化的 教学策略,促 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
学习知识。
05

从教学实践看教与学的逻辑关系

从教学实践看教与学的逻辑关系

从教学实践看教与学的逻辑关系
教等于学,是教与学之间的第一种关系。

这种关系意指,教师教多少,学生也学多少。

就是人们常说的“名师出高徒”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能会出现学生所学多于教师之所教的情况,从而构成教与学的第二种关系。

这种关系亦可谓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一般而言,只要学生上课能认真听讲,对教师所提出的要点仔细咀嚼,并将这些新知识、新技能与以前所学的有关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比较、综合,触类旁通,这样,“学多于教”是绝对可能的。

教大于学,是教与学的第三种逻辑关系。

这种情况是说,学生对于教师所教的东西无法全部吸收,只能学到部分内容。

至于每个学生究竟能学到多少,则取决于学生个人的能力和努力程度了。

综上所述,是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可能存在的几种情形。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认真设计教学,力求能使教学呈现“学多于教”的情形,追求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的品质好坏主要取决于“教”与“学”双方的互动关系。

要想追求卓越的教学品质,一方面,教师应当进行切实的努力,认真设计教学,科学施教,改进教法,不断发现,正确引导、及时修正教学。

另一方面,教师应努力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动机,统力配合,最终才有好的教学效果。

教与学的关系是什么

教与学的关系是什么

教与学的关系是什么
首先,教与学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基本的一种关系。

教与学各以对方的存在为自身存在的前提,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其中教师是主导者,学生则是主动者。

其次,要回答,教与学相互影响与作用的规律有两个侧面,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即主导与主动的统一。

最后,还要回答,教师和教的活动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教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基础,学生的学是教师的教的出发点和归宿。

总之,教学活动就是在这种教与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情况下
不断进行的。

教与学:二者关系还需深入思考

教与学:二者关系还需深入思考

教与学:二者关系还需深入思考教与学:二者关系还需深入思考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是当前教改的关键问题之一。

少教多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合一、教学相长是时下通行的几种说法。

如果想达到教学的理想效果,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思考。

少教多学“少教多学”的意思很简单,即教师少教点知识,让学生自己多学点知识;教师教学时间少点,学生自学时间多点。

具体说,“少教”,就是教师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不要事事全包,教也要教在关键处,使学生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而学生通过一定努力自己能理解、掌握的知识要尽量不教、少教;“多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去发现、探究,从而学会学习。

第一,从理论上看,不教或少教是明智选择。

人本主义强调,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知识不是教师传授的,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关键是学生要主动建构。

第二,从实践上看,不教或少教有可能效果更好。

1991年,山东高密四中扩班,因种种原因,新扩出的两个高一班暂时没有语文老师。

学生没办法只能自修近一个学期。

大家都捏第三,避免出现“导”之无方,“放”之无度,缺乏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引和监控,导致先学处于无序、无效状态,自主变为“自流”。

比如,有些老师知道要少讲,但不知道自己要讲什么;拟定的导学提纲也只是知识点和训练点及习题的堆积,缺乏对学生阅读和思考的引导。

其次,有针对性地教。

学生自学后,教师要弄清学生哪些懂了、哪些不懂,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

简言之,教学生不会的,这才是教学的要害。

凡是学生自己看书能懂的,不教;凡是看书不懂但自己想想能够弄懂的,不教;想想也不懂但经过同学之间讨论能懂的,也不教。

以学定教“以学定教”有三层含义,第一,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学习情况,来确定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第二,根据学的目标来确定教的目标,根据学的内容来确定教的内容,根据学的方式来确定教的方式,根据学的进度来确定教的进度。

关于教与学之间关系的理解

关于教与学之间关系的理解

关于教与学之间关系的理解第一篇:关于教与学之间关系的理解教学作为一种活动形式,它涉及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种互动的双边关系。

“教”和“学“应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

而“教”和学又是通过教师和学生来执行的,所以“教学”归根结底,其实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

作为具有高智商的情感动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结合起来的”教“和学,也就必然的离不开情感的交流与碰撞。

所以我们应该辩证统一的认识“教”与“学”之间的内在关系。

纠正以前对于“教”与“学”的片面或是错误的认知理解。

不能认为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学,不能认为“教”与“学”是一种对立的关系,它应该这样被定位,教学是一种以师生的情感为纽带,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参与为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

我们有了这样的认识,才能谈得上正常的教学开展,教学成绩的提高,否则,教学就是徒有其谈,不得要领的。

如果“教”与“学”不相容,只是互相排斥,两张皮,各行其是,就南辕而北辙了。

这样的师生关系只是简单的机械与产品之间的关系,这样没有情感作为桥梁连接的师生关系无助于教育教学,所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质量的重要保证。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桥梁的建立主要在于教师。

教师在这一温暖而艰巨的建设过程中,担当是工程师的角色,而学生则是施工者。

双方的良性结合,才能建成优质而有效的情感桥梁。

那么,如何才能建成?我想,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平时的相处中都可以去实施和展开。

第一、平等爱生,这是核心和基础。

第二、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信任,这是师生之间交往的主体。

第三、创造适度宽松愉悦的教育教学坏境,这是师生之间情感桥梁工程的色彩和光照。

当以上三个方面都能达标时,这座师生之间有助于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工程就竣工了。

而基于其上的教育教学效能如何?只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形象工程?还是教育教学质量的繁华热闹、卓有成效呢?则是涉及到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艺术、教育教学技能和专业水平等方面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教”,而是学生“学”到多少,学到什么,这也是教学工作的最终目的。

基于这个因素,学校和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学”。

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必须围绕学生的“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发展。

一、以人为本,设计教案
教师要熟悉学生基础,了解学生知识面,就是说要“找准教学的起点”。

理解课文内容时,既不要过高估计学生知识深度和广度,更不能低估学生,频繁设计一些学生已经知道、理解的问题,这样可能浪费教学时间,同时,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激情。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已经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能够了解什么,需要学习什么,然后根据课文的内容设计出相应的措施,以便在上课时及时作出引导和调整。

当然,教师要心里“装”着学生,要尊重他们的学习差异,设计课堂时要设计好难度不一的问题,既要让优秀学生学习有深度,又要让一般学生学习有进度,直面班级中的各类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二、依据情境,巧妙教学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往往由课堂上学生们的学习情绪决定,学生学习积极性高,精神饱满,自然一堂课的效果就好;反之,学生上课时精神不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就不牢。

对于不同的学情,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加以调整。

1、利用学生积极学情,充分传授知识。

积极学情,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积极的学习态度、机灵的提问答问、主动的寻难设疑、新颖的解题思路,幽默的语言等。

对于这样的课堂积极学情,教师应充分加以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实现“还学于生”的目的。

2、巧妙引导课堂,消除消极学情。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由于知识面狭窄或对知识一知半解而出现理解上的偏差,甚至有科学性、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

为此,教师应当积极直面,处之泰然,在课堂上尽力转化这种教学氛围。

比如在语文课堂中,教师既要整体、系统把握知识结构,更要引导学生主动认识语文知识体系。

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应调动学生积
极性、主动性,自觉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温故而知新,优化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三、注重反馈,反思教学
课后,教师应该思考课堂上传授了什么给学生,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了多少,自己在讲课中哪些地方引导得好,学生理解透彻;哪些知识没有讲清讲透讲到位,还需要进一步巩固。

同时,要注意及时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从而调整方向,为下一步更好教学作准备。

同时,也能切实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研水平。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教学,既体现在课前的引导,又体现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的点拨,还体现在课堂是对学生知识结构和素质的提升,将学生零碎的知识转变为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源泉。

新课标下的教学,需要我们适时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人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促使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