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
1、测量点埋设
1.1浇筑0#块时需埋设对应水准点。
1.2埋设各梁段标高测量点,梁顶面标高测点设置1-10号测点,小里程端1、2、3、4、5,大里程端6、7、8、9、10,边测点距翼缘外端0.4m,次外测点距翼缘外端3m,中点在中轴线上;梁底测点A,B,H,K位于梁段前端底部内吊杆(吊带)对应处。
如图,
2、测量点观测
2.1在每个梁段立模时(浇砼前),浇注当前节段混凝土后(浇砼后),准备好张拉当前节段对应钢束前(张拉前),张拉当前节段对应钢束后(张拉后),结构体系转换前后(边、中跨合拢、拆临时锚固)测量和记录梁面所有已埋设水准点处标高。
2.2每个节段的标高测量,尤其是立模标高和浇注砼后标高的测量,要求安排在年平均气温附近及温度较恒定时段,建议一般安排的早上6:30之前,特殊情况下可安排在天气多云时。
2.3每个节段的施工过程测量4个工况的标高:浇筑前,浇筑后,张拉前,张拉后。
2.4梁顶标高测量需设立短钢筋作标识点,短钢筋安放时需与梁内钢筋网焊接,下
端贴紧模板,测量时标尺立于短钢筋顶部,梁顶标高数据需扣除短钢筋顶部到梁顶结构面距离。
3、测量数据记录
3.1挂篮及模板系统行走到位后按提供的理论梁底立模标高进行立模(标高误差小
于1cm);同时记录实测梁底立模标高,加上对应处梁高后,得出实测梁顶立模标高,做平均处理后填入标高反馈数据表。
3.2梁顶面所有已埋设水准点处标高原始数据在经过处理(扣除短钢筋外露量后对
梁顶标高求平均)和定性判别(保证无明显不合理数据)后,填入标高反馈数据表。
3.3对边跨现浇直线段支架进行预压处理,并记录和提供在与待浇筑梁段同等(或略大)重量的重物加载下的支架变形数据,以及重物卸载后的支架残余变形数据。
3.4边跨和中跨合拢前,观测和记录好每天的气温变化情况,以及梁体的变形规律,为合拢做好准备。
3.5现场提供当前节段标高的同时需提供之前浇筑所有梁段标高。
4、施工标高数据的提供
4.1根据设计资料建立桥梁和挂篮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并整理计算数据。
4.2分析和判别现场试验数据(混凝土弹性模型、强度,挂篮和支架变形规律、预
应力束摩阻系数)。
4.3用试验数据重新调整部分计算模型参数并重新计算和整理数据。
4.4为现场提供各个待浇注梁段的立模标高,以及混凝土浇注后的标高数据。
4.5分析现场标高反馈数据,判别已提供标高数据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并对以后待
浇注梁段的立模标高预测值进行修正。
4.6悬浇梁段标高提供数据表。
4.7立模标高是指挂篮及模板系统行走到位后并可靠锚固后,钢筋没有绑扎前,待
浇筑梁段前端面的标高。
确定立模标高时,依据梁底水准点标高立模。
4.8各梁段端面结构顶面(不含横坡、防水层厚度)标高,即为梁顶标高,此标高为
中间3点高程平均值,毫米精度;1,5,6,10四点标高作为参照,不参与平均计算。
4.9浇筑前标高为立模标高,梁段前端底部内吊带(吊杆)对应处的高程测点标高为
梁底立模标高,加上梁高得出梁顶立模标高。
5、实例说明
以40+64+40m连续梁为例,悬浇梁段标高反馈工作量。
5.1单侧悬浇段数量为7段,共有38个标高测试截面;
5.2每个悬浇段前端面顶部设置5个水准点,底部设置2个水准点(不设短钢筋);
5.3支架上现浇的0#段中心及端面,边直线段端面的顶部各设置5个水准点;
5.4标高反馈数据表中共需记录42个工况下的标高数据;
5.5全桥梁顶面共埋设水准点(短钢筋)190个;
5.6至全桥二期恒载铺设完毕,共需测量和记录标高数据1148个。
6、注意事项
6.1施工工序决定桥梁成桥的内力和线形。
线形监控工作的本质是对未施工结构部
分的力学行为进行预测,预测建立在既定的施工工序基础之上,如果工序改变,会导致原来的预测结果可能有重大误差,且很难调整已施工结构部分。
6.2现场测量数据的采集,需固定专人负责线形监控和协调工作,负责监控测量台
帐的及时建立和数据的统计备案工作,并严格按照统一规定和格式及时上报标高测量数据给线形分析人员。
6.3所有测量监控点随着梁段的不断延伸要加强保护和利用,每阶段测量工作完成
后,须在一日内将数据整理完毕。
6.4工区线形监控负责人必须对桥梁各截面设计高程、各工况测量高程、截面高度
实测数据进行初步判别和把关,对异常数据要及时核对和改正。
6.5施工过程中,现场测量人员需跟踪观测各连续梁墩台沉降,即0#块中心水准
点高程变化,并对桥梁结构顶面高程及时修正,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6.6对于施工现场出现的同一联桥中各中墩对应施工挂篮结构或重量不同、同一联
桥中各中墩施工不同步且0#块施工日期相差较远等情况,监控人员需及时通知线形分析方。
6.7应及时提供合龙方案(包括刚性骨架构造及顶推力作用位置、方式)和按规定
进行边跨现浇梁段支架预压试验并向监控方提供试验数据,对于主跨小于100m的连续梁,在合龙之前的倒数第3个悬臂段浇筑前或更早阶段浇筑完成边跨现浇直线段并提供支架预压试验数据;对于主跨大于100m的连续梁或刚构桥,在合龙之前的倒数第5 个悬臂段浇筑前或更早阶段浇筑完成边跨现浇直线段并及时向线控方提供支架预压试验数据,现场须按照线控方提供的标高调整现浇段支架顶面高程,之后浇筑边跨现浇段。
6.8在边跨或中跨合龙前,至少要连续三天在凌晨、中午及傍晚三个时段观测和记录桥梁线形监控点随气温的变化规律并向线控方及时提供高程数据,线控方在确认满足合龙条件后,现场才能浇筑合龙段混凝土并进行后续施工。
桥梁边跨或中跨合龙后,在分批次张拉预应力束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梁体外观,若有裂纹产生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并分析原因,合龙束张拉后,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测证明梁体状态正常之后方可割断预应力束。
6.9现场测量人员须严格按照线控方提供的标高进行立模;严格控制箱梁截面尺寸;
严格控制预应力筋管道定位工艺及接头工艺。
线控方需定期深入施工现场对线控情况进行指导和验证,确保大跨度连续梁的线形监控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