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导写:事物的对立面(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点评)
高考作文写作备考:关于“碰撞”的作文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
高考作文写作备考:关于“碰撞”的作文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碰撞,生活中时有发生。
车与车的碰撞,鸡蛋与石头的碰撞,海浪与礁石的碰撞……当然,也有这样的碰撞:情与法的碰撞,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传统和现代的碰撞,不同文化的碰撞……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一、立意指导:碰撞,正如材料中所给出的,既有物质层面“实”的碰撞,也有精神层面“虚”的碰撞。
我们既可以从“实”的碰撞中得到启示,也可对“虚”的碰撞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碰撞是个过程,它是碰触摩擦、切磋交流、取长补短、融合共生的过程。
碰撞,既要包容异己,也要不失自我。
碰撞,可以是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新与旧的纠葛、拉扯,也可以是自我内心不同意识或者矛盾思想的碰撞,是自我消灭、自我蜕变式的隐性混战之后,浪漫回落、复归平静的美,那是能力的拔高、思考的深沉、内蕴的丰厚、境界的升华。
碰撞,大大小小,时有发生,惟其如此,这个世界才越发精彩;当然,它有时也会给人带来痛苦,甚至是灾难。
而我们所希望看到的碰撞,不是你死我活的争斗,不是非生即死的较量,而应是直面差异的交流、高下之间的竞争、取长补短的融合,应是差异中多元、迥异中相互协同的一体化繁荣。
二、存在问题:1、立意上,误将具有“对比点”与“对立性”的两种事物的“并列式”存在即视为“碰撞”,不合逻辑,准度不够。
2、论证以“例”代“理”,而非就例说理,叙多而议少,繁叙而浅议。
3、论证生搬硬套,穿靴戴帽,贴“标签”,叙议虽能结合,但不能做到“明点”与“暗合”相得益彰,论证无力。
4、论证缺少梯度,不分角度,平面打转,没有深度与高度。
5、文章主次不分,详略无别,东拉西扯,面面俱到,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6、书写潦草,随意涂抹,语言平淡,缺少亮度。
【精彩片段】碰撞本反映出的是两种物体的接触与摩擦,或激烈得迸发出一瞬间的火花,又或轻柔得像无事来过。
高考仿真模拟材料作文:“ 认识自我 ”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
高考仿真模拟材料作文:“认识自我”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名人名言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
——《世说新语·品鉴》只要你是天鹅蛋,就是生在养鸡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安徒生童话》在所有缺點中,最无可救药的是轻视我们自己。
——蒙田你需要经常在口袋里装上两张纸条,一张上面写着:我只是一粒尘埃,另一张上则写着:世界为我而造。
——犹太谚语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一个真认识自己的人,就没法不谦虚。
谦虚使人的心缩小,像一个小石卵,虽然小,而极结实。
结实才能诚实。
——老舍参考论点1.正确认识自己;2.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3.学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4.做最好的自己;5.距离产生美;6.要社交,更要独处。
必备佳段1.李贺说:“我生二十不得志,一心愁谢如枯兰。
”才二十岁的人,心旌已经褴褛。
像他这样的年龄,正是旁人急于升官晋爵,正是他人期望宦达的年代,而他却不顾及这些。
当我们像剥茧一样打开他心灵之门时,才被他的这种自我认知打动。
跟随他人的期望,可以名声显赫,可以争取物质生活的充裕,然而正是他认清自我,才不至于迷失自己,总能找到属于他内心的安静。
2.“我是谁”是人类思考的永恒问题,“认识你自己!”这句刻写在希腊圣城德尔斐神殿上的著名箴言,成为苏格拉底以及后世众多思想家难以回避的话题。
“我是谁?”姓名只是我的一个代号,撇去代号我又是谁?职业只是我的一个身份,撇去身份我又是谁?《论语·为政》中孔子说:“君子不器。
”当代哲学家李泽厚在《论语今读》中这样阐释:“人不要使自己成为某种特定的工具和机械。
”人是天地间特有的价值存在,当人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的时候,当他发现自我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时,人的思想就产生了。
文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犹如攀登台阶,无论在哪一层,阶下总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也有人在俯视你。
有人认为,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到真正的自己。
也有人认为,抬头不自卑,低头不自得,才是从容淡定的自己。
高考作文写作:如何面对诽谤抹黑 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点评)
高考作文写作:如何面对诽谤抹黑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点评)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我们不时会遇到流言蜚语,甚至诽谤和抹黑。
如何应对呢?有人说,嘴长在别人身上,耳朵在自己身上,根本不必听。
也有人说,经受流言蜚语和赢得赞誉一样,是生活的常态,不如淡然处之。
也有人说,面对恶意侮辱抹黑,不能做“沉默的羔羊”,必须勇敢反击。
也有人说……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呢?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命题方式:审题要点: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
本题题干要求考生对“流言蜚语”的看法。
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抓住关键词,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过程:所给的材料属于思辨型议论文材料。
材料的第一句话是说“流言蜚语,甚至诽谤和抹黑”普遍存在于生活中,第二句提出怎样应对生活中的“流言蜚语,甚至诽谤和抹黑”,第三句分别列出人们面对“流言蜚语,甚至诽谤和抹黑”的几种不同看法或态度:一种是根本不必去听;一种是淡然处之;一种是勇敢反击。
当然,材料中“……”表明还有其它不同的看法。
给材料提示,注意关键词:(1)生活中,小到个人,大到国家。
个人、国家;(2)流言蜚语,甚至诽谤和抹黑,三种不同层次的关键:流言蜚语(个人层面,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诽谤(人民内部矛盾或国与国非战略层面矛盾)、抹黑(国与国层面战略性矛盾)。
参考立意:淡然地面对流言蜚语;保持战略定力,行稳致远;对于恶意诽谤者,必须选择恰当的机会在适当的场合予以澄清;面对抹黑,不仅要坚决回击,还要揭露其背后的恶毒目的;高姿态面对流言蜚语,不屑理睬;……参考素材:印第安纳大学心理学家唐纳·埃德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对谣言的反应决定该谣言的命运。
埃德花了三年时间听取了79个女孩的谈话。
高考作文导写:紧随时代,奋然前行(附:文题详解及范展示)
高考作文导写:紧随时代,奋然前行(附:文题详解及范展示)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风云变幻,流年更迭。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歌,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专属的主旋律。
在社会方方面面的光影变幻中,我们都可以窥见时代的发展变化。
新时代的领路人指出:“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历史无言,时代从不会亲口向我们诉说它的变幻,但我们却能在事物的古今对比中,感受到旧时代的谢幕、新时代的来临,体味到时代的发展。
或是教育方式的更新与转变,或是多元文化的交融与共生,或是思想观念的进步与发展,或是科研领域的转变与深入……21世纪对历史的中国而言,是一个展翅高飞的时代;21世纪对世界的中国而言,是一个脱胎换骨的时代。
大地沧桑巨变,时代催人奋进。
时代是流动的,是变幻的。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根据材料,以“我的时代使命”或“我与这个新时代”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健康生活:自我管理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审题限制性1.真实情境限制。
题目提供的写作情境包含两部分,一是新时代的领路人的讲话,时代潮流浩荡向前,两种人的不同属性和表现,并让人们从古今对比中感受新时代的来临,体味新时代的发展。
二是对21世纪中国新时代的概括。
考生的审题立意、布局谋篇要由此出发,不可脱离材料另起炉灶。
思维的落点是“我的时代使命”是什么或“我与这个新时代”有何关系,这是题目的题旨所在。
2.典型任务限制。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这一指令提醒考生对“以上材料”进行延伸思考。
以“我的时代使命”或“我与这个新时代”为副标题,这一任务还限定文章的主人公是“我”——新时代的中学生,也限定文章的内容。
3.价值观判断的限制。
高考作文写作:故事性材料作文 辩论稿(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写作:天一顶尖大联考故事性材料作文辩论稿(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丙吉是西汉名臣。
有一次,丙吉外出,碰上有人在打群架,死伤惨重,丙吉经过时却不闻不问,掾史对此感到非常奇怪。
丙吉向前走,碰上有人赶牛,牛喘气吐舌,丙吉停下来,派骑吏问:“赶牛走了几里路?”椽史认为丞相前后失问。
有人因此指责丙吉。
丙吉说:“百姓斗殴死人,有长安令、京兆尹处理,我作为丞相只一年一次检查他们的政绩优劣,上奏皇上或赏或罚而已。
宰相不过问小事,但春日未热,牛喘气吐舌,恐季节失调,又有什么灾害,好预先防备,这是三公要管的大事,因此过问。
”掾史才心服,认为丙吉识大体。
班级要举行一场辩论赛,辩论双方需对丙吉做法持赞同或反对观点。
请结合上述材料,选择正方或反方写一篇辩论陈词,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
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充分,符合文体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评析此为故事性材料作文。
故事人物:西汉名臣丙吉、西汉大臣掾史、百姓、赶牛人、骑吏。
主导事件:就丞相关注赶牛人而忽略百姓斗殴这一做法,是合理还是不合理。
驱动任务:写一篇辩论稿,明确赞同还是不赞同的观点;辩论词的格式。
对于丙吉的这一做法,是考生比较容易审出的立意,因为丙吉说:“百姓斗殴死人,有长安令、京兆尹处理,我作为丞相只一年一次检查他们的政绩优劣,上奏皇上或赏或罚而已。
”,可知赞同的立意角度:明确管理边界,严守自身职责定位。
丙吉还说:“宰相不过问小事,但春日未热,牛喘气吐舌,恐季节失调,又有什么灾害,好预先防备,这是三公要管的大事,因此过问。
”,可知赞同的立意角度:主大计者,必执简以繁。
由于掾史心服了,还认为丙吉识大体。
赞同的立意角度:做事知轻重,识大体;对于掾史的做法,也是对的。
无论事情大小,都是百姓生息,只要是官员,都应该给予管理,而丙吉却前后失问,且只让派骑吏问:“赶牛走了几里路?”因此,可以反对丙吉。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材料作文(议论文)(附题意剖析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材料作文(议论文)文题:根据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一位台湾女作家,在她的散文中,写了这样的句子:“初夏的日子,阳光改变了空气的气味。
”一位大陆评论家说:“这样写很好,用的是美文笔法,善用通感,讲究炼字,刻意经营。
”我看了不禁哑然失笑,因为我的女儿4岁时就“通感”过。
冬天里我时常晒被子,晚上睡觉时女儿说:“妈妈,我最喜欢睡晒过的被子,里面有太阳的味道。
”撇开母女亲情不说,平心而论,我觉得女儿的话说得比散文家更生动些。
记得一位大画家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艺术家。
”不知什么缘故,有不少孩子长大了反而变蠢了呢![题意剖析]这则材料涉及到四个人物:台湾女作家,大陆评论家,“我”,“我”的女儿。
中心人物是“我”,中心内容是“我”的评价和“我”的疑问。
与评价有关的关键词语是“哑然失笑”和“平心而论”。
“笑”什么?“笑”评论家说台湾女作家“善用通感”,而“我的女儿4岁时就‘通感’过”。
“论”什么?“我觉得女儿的话说得比散文家更生动些。
”“我”的疑问是:“不知什么缘故,有不少孩子长大了反而变蠢了呢!”一般同学根据“我”的疑问与评价提炼观点,可能会认为孩子长大了之所以变蠢的原因是长大了失去了儿童时的天真,变得世故、做作起来。
因此立论为:只有保持真纯的童心才能富有想象力。
于是在论述中揭示原因,大谈成年人的社会对孩子灵魂的污染,甚至大批应试教育的危害性。
下面我们来品读四篇考场佳作:[佳作欣赏之一]天才是怎样消失的一考生每一个孩子都是艺术家。
不是吗?台湾女作家的一个句子,被评论家如此赞誉,至少说明这样的妙句在成人作品中是不多见的。
然而这样的句子从孩子口头不经意间便说出来了。
可见,孩子真有散文天才!不妨再看看《台湾儿童诗选》里面的几句诗:“妈妈是酒,爸爸喝一口就醉了。
”“我们去郊游,春雨悄悄地跟去。
结果春雨又笑又闹玩得好开心,我们只好看她玩。
”多么充满稚趣而又多么精巧别致的句子!真让不少成人作家汗颜。
高考作文写作: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点评)
高考作文写作: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点评)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博弈论大师谢林在他《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一书中这样阐述个体的微观选择与宏观行为之间的关系:你的每个选择,都与别人有关系,不但会影响到别人,而且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社会,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想。
要求:角度自选,题目自拟;不得宿构,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
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
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
【审题】材料主要讲博弈论大师谢林在他《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一书中阐述个体的微观选择与宏观行为之间的关系。
需要抓住关键语句“你的每个选择,都与别人有关系,不但会影响到别人,而且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社会,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分析立意。
“你的每个选择,都与别人有关系”,人以群分,互相依赖,每个人都不是独立的个体,万事万物都是有联系的。
“不但会影响到别人,而且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社会”,重视自己的选择,让自己的选择给他人带来积极的影响,给社会带来正能量。
“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人和人总是在互相碰撞并且互相适应,人们的所作所为总是影响着其他人。
人们到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他们的行为目标,取决于其他人是如何行动的。
当个人将自己放在集体或社会环境下来考虑的时候,这种考虑对社会风气的产生和维护,以及众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促进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立意:影响的作用;万事万物都是处在联系中的;每个个体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重视个体行为等。
【素材】1.强大的力量其实就是由一个个弱小的力量凝聚而成的。
一块砖砌在墙里,没有人可以搬动它,但是一块砖放在街道上,任谁也可以将它移走。
高考模拟作文写作:“性命 生命 使命” 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
高考模拟作文写作:“性命生命使命”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作文题]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平庸的人只有一条命,叫性命。
优秀的人会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
卓越的人则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这则材料出自当代著名小说家、编剧麦家的名言。
“性命”“生命”和“使命”分别代表了生存、生活和责任,也分别代表了人生由低到高的三种境界。
同样为人,平庸的人只是为了生存而存在,他们追求一日三餐的温饱,没有高远的目标,也没有伟大的理想,每一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优秀的人珍惜性命的同时,更加注意提高内在修养和生活质量,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精彩。
他们虽然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延年益寿,但能拓宽生命的广度。
生活有了更广阔的空间,性命自然就更有意义,就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生命”了。
而卓越的人则比其他人多一个“使命”。
“使命”是一定要把事情做成、做好的责任,是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一种责任。
他们把自己的生命同国家、民族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肩上有着沉甸甸的担当,这就是神圣的使命。
没有使命,再优秀的生命,也难以活出人生的精彩。
优秀的人可能会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很精彩,可那毕竟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的事情。
而卓越的人,因为心中有神圣的使命感,所以能对国家、社会和人民高度负责,忠于职守,做出贡献。
使命感是前进的动力源泉,没有明确而崇高使命感的人,注定不会走得太高太远。
因此,“性命”只能证明你活着,“生命”可以证明你活得有意义,“使命”则证明你活得高贵,活得伟大。
三者相比,“使命”无疑为人生的至高境界,也是本题的最佳立意。
这则材料具有明显的思辨色彩,解读时要运用辩证的观点,全面、合理地进行审视,多角度、多侧面加以分析,不能肯定其一,否定其余,步入极端化误区。
本题可有如下立意:①生命诚可贵,使命价更高;②肩负神圣使命,舞出精彩人生;③铭记责任,彰显人生的价值;④从优秀走向卓越;⑤走出“小时代”,弄潮“大中国”;⑥铁肩担道义,使命铸辉煌。
2021届高考语文作文押题:把事情做对才明智(附:文题导写及范文点评)
高考作文模拟押题写作:把事情做对才明智(附:文题导写及范文点评)材料展示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的一生是由一件件事情累叠而成的。
有人认为,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
也有人认为,把事情做对比做对的事情更明智。
要求: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3.不得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套作。
文题导写这个题目具有浙江、上海、江苏高考作文题目的“海派”特点:该材料看似简单,写作时还需要细致,辩证地论述。
“做对的事情”,强调“对的事情”,是说要选好人生发展的方向;“把事情做对”,强调把遇到的(即使不是很称心的)事情,(也)尽力去做好。
题目中列出的前一种观点,强调“做对的事情”(选好做事的方向,即选好人生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后一种观点,强调“把事情做对”(即把遇到的事情做好)比“做对的事情”(选好做事的方向,对自己的人生发展有利)更好更重要。
因为人生不如意者常八九,不能企求一帆风顺。
再说,做暂时不属于自己理想的发展方向的事,有时是社会的需要。
用2018年上海卷作文题的话来说,就是“被需要”的问题。
这种事做好了,也是一种宝贵的历练,可以增进自己对社会的适应性,积累经验,以便能应对好人生道路上各种复杂的局面。
根据上述理解,写作本题可立意为:1.做对的事情(选好做事方向)是人生的重要选择。
2.把事情做对(把遇到的事情做好)是人生的明智之举;3.既做对的事情(选好要做的事,即选好人生的发展方向),又把事情做对(把遇到的需要做的事情做好),这是明智的人生选择。
无论侧重于写“做对的事情”,还是侧重于写“把事情做对”,都可以,但不能只论说一个方面而忽略另一个方面。
这个立意尤其需要辩证论述。
当然,也不是说两个方面的论述平均使用笔墨,有所侧重也是可以的。
例文评点把事情做对才明智李欣欣人生在世,我们总是要将一件件所做过的事情堆叠在脚下,为人生的高度奠基。
高考作文指导:“相信与怀疑”等2篇导写(附:范文点评)
2021高考考场作文指导:“相信与怀疑”等2篇导写(附:范文点评)文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校门外有一家杂货店,生意非常好。
偶尔有学生在店里买东西时忘记带钱,他们对老板说:“我没带钱,晚上给您送来,好吗?”老板总是回答:“没问题!”奇怪的是,老板从不记账。
有人问:“你不怕学生不还吗?”老板说:“我相信他,他会还的。
”(2)明代文人陈继儒的《小窗幽记》中有这样一句话:“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
此满腔杀机也。
”(3)时任人民日报社评论部主任的北大校友卢新宁在北大的演讲中说:“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
”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于“相信与怀疑”,青少年常常有很多困惑。
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要求:自拟标题,明确立意。
【审题指导】此为新材料作文。
作文三则材料都围绕相信和怀疑而写,但是三则材料侧重点又略有不同。
材料一:小店老板对学生一定还钱的相信,相信每个待还钱的孩子都是好人。
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实际上因该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有了老板的善良和信任,即使不想还钱的孩子都会不好意。
是老板的善良和信任唤醒了某些孩子心中的善良和信任。
何其难能可贵,为老板的善良淳朴点赞。
材料二:“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
此满腔杀机也。
”意即:听到别人做了善事,就对此事持有怀疑态度;听到他人做了坏事,却十分相信此事,这表明内心充满敌意和怨恨。
正所谓境由心生,一个内心阴暗肮脏的人怎么会相信世间有善良和正义呢?材料三:卢新宁的话真实的反应了现实世界中已经非常可怕的事实,一切正义的东西都成了稀缺物,那么这个社会是何其可怕?是一个正直的人对世风日下的担忧。
归根结底是人们内心思想出了问题,没有正确三观。
综观三则材料一个正面的材料,两个反面的材料,正反对比直指所有的信任和怀疑,其实都是人的内心思想的问题,境由心生,物随心转,心之所向,境之所在。
【高考作文指导】议论文写作:正反式结构方法指导(附写作模板、标题及范文)
议论文写作:正反式结构方法指导(附写作模板)姓名:班级:一、概念正反对比法,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
对照式结构形式上是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一实一虚,在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或用其它对立的两方做对比来发议论、抒发感情,记人叙事。
的结构形式。
这种方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将发生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的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或者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
通过这样的对比,对错误的或者差的事物予以否定,对正确或者好的事物进行肯定。
这种对比叫做“横比”。
对比的另一种情况是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
这种对比叫做“纵比”。
例如《纳谏与止谤》中,通篇都使用对比手法,把虚心纳谏的齐威王和粗暴止谤的周厉王进行对比,古人与今人进行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产生了强烈的效果。
二、基本结构正反对比式是一种常见的横式结构,也是初学议论文者喜欢运用的一种结构模式。
众所周知,自然界事物无不处于矛盾之中,有成功就有失败,有高尚就有卑贱,有美好就有丑恶,有正面就有反面。
在议论文写作时,运用对比式,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进行对照比较,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就显得格外分明。
具体地说,就是在论证过程中既要正面说理,又要反面阐述;在对比分析中,表明正确的观点,从而达到写作的目的。
正反对比式的结构,既可以体现在段内句与句之间,也可以体现在段与段之间。
简单地说,就是“正面说了反面说”或“反面说了正面说”,它对于议论的深入,论点的突出,说服力的增强,都是有莫大的裨益的。
1、在序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2、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和摆出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论证最后进行结论。
它的特点是两种看法或者论据之间为一正一反的关系,或通过正反对比明辨是非和通过正反衬比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
三、结构模式1、引论(提出中心论点)2、本论(证明论点)(1)正面论据1+分析论证(分论点)(2)正面论据2+分析论证(分论点)(3)反面论据+分析论证(分论点)3、结论:通过正反对照进行总结,表明正确观点,照应全文四、使用正反对比法应注意的问题第一、围绕中心论点选择比较材料,确定对比点。
高考作文写作:责任与自由 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点评)
高考作文写作:责任与自由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点评)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壁上挂着寒暑计。
天冷了,里面的水银下降;暖了,它就上升。
从来没有差错,人们说它是一个好的寒暑计。
一天,寒暑计怀疑了它的生活:“我为什么要随着气候行动呢?我愿意向上,就向上;我愿意向下,就向下。
甚至我愿意休息,休息就得了。
我似乎应当尊重自己的趣味。
”它在壁上自由行动。
于是人们说它是一个废物,把它摔在了地上。
这则寓言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详解】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
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
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这是一道寓言材料类作文。
审读该则寓言故事,应抓住寒暑计的独白与心理来揣摩其深刻内涵,寒暑计认为“我似乎应当尊重自己的趣味”,它的我行我素,它的唯我独尊,它的自以为是,它的与外在世界隔绝的“自由行动”,导致了它的最终命运——“人们说它是一个废物,把它摔在了地上”。
这给我们一个启发:人是社会的人,不可能有绝对的自由;人的自尊必须有他律的制约;否定了他律,自尊也没有保障。
【立意】1.个人自由与社会职责2.责任与自由3.尊重自我与遵守规则4.自由随意应有限度【范文展示】在责任与自由中前行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春华秋实,松涛柳韵,这是追求自然的自由;见贤思齐,少立大志,心怀天下,心系苍生,这是完善社会的责任。
历史不会偏废其中,责任与自由在历史的缝合点滚滚而来。
以天下为己任,是被老祖宗翻来覆去的话题。
漫漫五千年,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再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社会责任总伴一腔热血,满怀豪情,回肠荡气,发聩于历史的风口浪尖。
高考作文写作备考:关于“碰撞”的作文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
高考作文写作备考:关于“碰撞”的作文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碰撞,生活中时有发生。
车与车的碰撞,鸡蛋与石头的碰撞,海浪与礁石的碰撞……当然,也有这样的碰撞:情与法的碰撞,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传统和现代的碰撞,不同文化的碰撞……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一、立意指导:碰撞,正如材料中所给出的,既有物质层面“实”的碰撞,也有精神层面“虚”的碰撞。
我们既可以从“实”的碰撞中得到启示,也可对“虚”的碰撞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碰撞是个过程,它是碰触摩擦、切磋交流、取长补短、融合共生的过程。
碰撞,既要包容异己,也要不失自我。
碰撞,可以是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新与旧的纠葛、拉扯,也可以是自我内心不同意识或者矛盾思想的碰撞,是自我消灭、自我蜕变式的隐性混战之后,浪漫回落、复归平静的美,那是能力的拔高、思考的深沉、内蕴的丰厚、境界的升华。
碰撞,大大小小,时有发生,惟其如此,这个世界才越发精彩;当然,它有时也会给人带来痛苦,甚至是灾难。
而我们所希望看到的碰撞,不是你死我活的争斗,不是非生即死的较量,而应是直面差异的交流、高下之间的竞争、取长补短的融合,应是差异中多元、迥异中相互协同的一体化繁荣。
二、存在问题:1、立意上,误将具有“对比点”与“对立性”的两种事物的“并列式”存在即视为“碰撞”,不合逻辑,准度不够。
2、论证以“例”代“理”,而非就例说理,叙多而议少,繁叙而浅议。
3、论证生搬硬套,穿靴戴帽,贴“标签”,叙议虽能结合,但不能做到“明点”与“暗合”相得益彰,论证无力。
4、论证缺少梯度,不分角度,平面打转,没有深度与高度。
5、文章主次不分,详略无别,东拉西扯,面面俱到,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6、书写潦草,随意涂抹,语言平淡,缺少亮度。
【精彩片段】碰撞本反映出的是两种物体的接触与摩擦,或激烈得迸发出一瞬间的火花,又或轻柔得像无事来过。
高考作文模拟导写:变和不变(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模拟导写:变和不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2022•咸阳模拟)外太空空间站新建起“三室一厅”,元宇宙模糊了虚拟与现实,时空概念在多个维度被刷新;中东难民冲击脆弱的欧洲联盟,美军急切飞离阿富汗泥潭,俄乌竞相屯兵,大国角力让全球关系空前承压。
当今世界正经历着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
中国外部安全环境风险和隐患增多,内部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面临核心科学技术引进受限等难题。
纵使时代变迁,但是总有一些东西亘古不变,值得我们坚守,比如勤劳善良、温厚朴实的美好品质,不屈不挠、迎难而上的勇气,命运与共、和平友好的道义担当;正如电视剧《觉醒年代》所言:“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
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的使命。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变与不变,应如何应对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应如何处理变和不变的关系?请结合实际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触动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本题材料由两部分构成,第一段是从“变”的角度进行阐述: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做法和态度在变,中国的国家实力在变;国家的眼光、视野、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要变,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要变....第二段从“不变”的角度进行阐述:迎难而上、不屈不挠的勇气不能变;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的精神不能变;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勤劳勇敢的品质不能变;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不能变;命运与共,和平友好的美德不能变;终身学习、勇于探索的求知态度不能变,构思上,“变”与“不变”的思辨关系需要呈现。
思考“时局之变”和中国应对的“变”或者“不变”之间的关系。
行文中,考生需要结合国内外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展开分析,否则流于宽泛空洞。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个性与规则”导写及范文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个性与规则”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尊重、张扬个性,有利于发展、创新,牢记、遵守规则,有利于自律、前行。
如果只强调张扬个性,规则便不复存在;如果只机械遵守规则,个性则可能被淹没。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于800 字。
【审题指导】材料句分析:材料有两句话:①尊重、张扬个性,有利于发展、创新,牢记、遵守规则,有利于自律、前行。
②如果只强调张扬个性,规则便不复存在;如果只机械遵守规则,个性则可能被淹没。
第①句话说“张扬个性”与“注重规矩”各有优点;第②句说“张扬个性”与“注重规矩”要适可而止。
引导语:“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写出对材料的“感悟和思考”,感悟和思考要结合个人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来谈,体现当下青年积极有为、健康发展的积极需要,那么,有些规则必须遵守,有些个性必须张扬。
在个性和规则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在理想和实际之间适度结合。
还应认识到,个性与规则是一对矛盾统一的关系。
没有无规则的个性张扬,也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
个性如水,适度张扬,可以卷起千堆雪,而水失去了规则的岸,就会泛滥成灾。
论据可以古今中外兼顾,尤其是时代创新的鲜活事例。
【参考立意】关键词:张扬个性、遵守规则辩证综合立意,既要兼顾个性,又要遵守规则1.左岸个性,右岸规则2.张扬个性应有度3.遵守规则而不拘泥4.个性引领,规则尊重5.个性与规则齐飞6.在个性与规则中起舞7.张扬个性须理性8.遵守规则不盲从9.个性是水,规则是岸【优秀范文】1从心所欲,不逾矩李清照曾言“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晓之以情,阐个性之大义,华夏兼有服章之美;礼仪之大,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乃规则之约束。
孔子笑曰:从心所欲,不逾矩。
高考作文写作训练:面对不同观点立场,我们应该展开辩论还是保持沉默?(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写作训练:面对不同观点立场,我们应该展开辩论还是保持沉默?人们对待生活总有不同的观点和立场。
有人相信理越辩越明,可以通过辩论统一认识;也有人认为即使你再有说服力也难以改变对方立场,不如选择沉默。
面对不同观点立场,我们应该展开辩论还是保持沉默?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材料解读写作详解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作文材料,继而进行立意分析,列出几则立意,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及自身积累,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进行写作。
材料新鲜,从材料中提炼最重要的观点,同时这个观点可以运用到各个方面。
无论是个人生活,学生教育,做事模式,都可以有所展现。
对于这道作文题目,可以认为“人们对待生活总有不同观点和立场”是因为我们的认知上产生的偏差,那么接下来,我们要选择方法论。
沉默和辩论,还是比较好去选择的,我们一般来说,更加积极,更加入世的角度,才是我们对于文本来说所具有的比较好去得分的论点,因此,这篇文章,我们认为,辩论是文章更好的观点。
当然保持沉默也不算偏题,辩证分析,写适时选择,该沉默时沉默,该辩论时张口也可以。
诚然,人们对待生活总有不同的观点和立场。
持有不同观点的人仿佛站在天平的两端,然而思想的天平必然会倾斜,否则人类只是思想趋同的机器。
有些人认为应展开辩论辨明真理,另有人则认为立场难以改变而选择沉默。
殊不知,真理是客观而需明辨的,而对于观点立场,我们不能一味地改变他人想法而因循“和而不同”之道。
君子和而不同。
“正是不同才构成了我们这个世界。
”是故,面对不同的观点与立场,我们要保持思想天平的动态平衡,使得社会秩序有条不紊却有所生机,寻求君子之“和而不同”。
打开新闻,我们几乎天天可以看到外交部发言人批驳某些国家的某些人对中国的污蔑和诽谤,试想,在谣言四起的当下,我们如果默不作声,会不会给人理屈词穷的错觉?所以,当辩则辩,不能含糊。
那么我们是不是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什么对象,都要辩论一番呢?当然不是。
辩论是好东西,我们要掌握并运用它;但也不能不分场合,不看对象。
2022届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不争与争(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毛泽东:“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争”与“不争”,“争什么”与“不争什么”,似乎都可以争论不休。对此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紧密结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3、杨绛的不争。杨绛不举行签名售书仪式,不为稿费转赠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提出条件,不接受百岁生日祝福和采访,真正做到了心静如水,不求名利,甘于寂寞,与世无争。杨绛生、也没有室内装修的寓所。自1977年一家人搬进来,她就再没离开过。无论是对爱情的态度,还是对文学的态度,抑或对社会的态度。正是有着“不争哲学”,她才能把不平常的岁月当成平常的日子,始终以宁静的心情对待这忙碌甚至庸俗的世界。
然而,不争,并不意味着一味地忍让,而是不斤斤计较,在整体上宏观把握;同时,我们必须坚持自己恒定的原则,在大事上不可退让。前者是怯懦的表现,后者才领略到了“不争”’的真正含义。
所以,当争时,必须争!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民众流离失所,痛苦不堪,却依然不敢愤然反抗。鲁迅先生曾发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痛恨之叹,可见,“争”,何其重要!纵观历史长河,哪一次变革,不尽是争的结果?从茹毛饮血,到灿烂的文明世界,从视生命如草芥,到人生而平等的思想转变,有多少英雄人物为了社会的一点点推进而壮烈牺牲?商鞅车裂而死,变法却流传下来;布鲁诺慷慨就义,终在鲜花广场上留下为真理而奋斗的身影;保尔终身为革命奔走,实现了他璀璨的人生价值……争,是勇气,是信念,是克服人性本懦的外在表现!面对契机,我们要争;面对原则,我们要争;面对科学真理,我们要争;面对国家大义,我们更要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导写:事物的对立面(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点评)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意大利的普里莫·莱维在《被淹没与被拯救的》中说:“可能因为我们本是社交动物,那种‘我们’和‘他们’泾渭分明的需要如此强烈,以至于这种行为模式,这种敌、友二分性,胜过了其他所有模式。
”
生活中,我们常常主动或被动地进入这种“非此即彼、非彼即此”的二元对立境地,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体验或感悟。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能写成诗歌。
不得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套作。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是高考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是考生写作的重中之重。
虽然高考写作时间很有限,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必须舍得花5分钟来审清题意。
不同类型的作文在审题上有不同的侧重点。
立意力求新颖、高远而深刻。
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而没有主题的文章则是无根之木。
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关键。
要使立意深刻高远并非要宏大叙事,而是要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要能用看似不起眼的生活小事,甚至是一个动作、一句话、一次微笑、一个眼神等来揭示重大的思想意义,反映震撼人心的主题,来反映考生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作文”与“做人”相统一,才能提高作文的思想格调与社会价值,才能用笔下的文章启发人、感染人。
审题:
二元论认为世界上存在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灵和物。
灵魂的本质在于思想,物的本质在于广延,二者的本质不能互换,不能决定、不能派生,彼此完全独立。
这是建立在世界具有精神和物质两个独立的本原的基础上,即是典型的“非此即彼、
非彼即此”的二元对立方式。
题干引用意大利犹太人化学家的普里莫·莱维在《被淹没与被拯救的》中说的一段话,说明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陷入对“我们”和“他们”泾渭分明的二元对立境地,提示语中强调“生活中,我们常常主动或被动地进入这种‘非此即彼、非彼即此’的二元对立境地”,考生需要就“非此即彼、非彼即此”的出世态度表明自己明确的态度,也就是要求考生在面对生活中的轻与重、大与小、冷与暖、美与丑、刚与柔、善与恶、真与假、内与外、空与满、有与无、收与放、虚与实、同与异、是与非、难与易、勤与懒、先与后、快与慢、义与利、达与穷、新与旧、平凡与伟大,要能展现个人积极正面的价值取向。
参考立意:
1.权轻才知任重;
2.对立与统一;
3.人生两对立,选择不一样的人生。
参考素材:
1. “事半功倍”并不恒等于“事倍功半”。
为什么要这样阐述呢?我们自身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拿课堂45分钟来说,作为学生,上课认真,努力学习是天职,可偏偏有些特例,但却不是不愿意学和听,而是听一半,课余翻倍赶。
这是以自我中心进行自修吗?这种方式的学习又能使自己增加多少知识呢?是认为自
己的自学能力够好还是觉得老师讲的不通俗易懂,这些都是侧面反映的要素罢了。
再看上课认真听,大脑不停的运转,眼、嘴、手三位合一,对老师所讲的都作文理解得牢牢当当。
打开练习题,飞笔疾书,这样的功效可谓比前者更佳。
2. 喜欢黑,喜欢那莫名的悲伤,喜欢那莫名的沉重,喜欢那几分沉着,几分冷静的温暖。
而喜欢白,喜欢那无边的绝望,喜欢那无边的脆弱,喜欢那几分冷洌,几分肆意的明亮。
其实,黑是白的影子,白是黑的相伴。
没有黑,又何有白,没有白,又何有黑。
对立的背后有太多的相同,如同黑的耀眼,白的明亮,又或是黑的纯粹,白的单纯。
3. 只有经历过冷,才知暖的可贵,只有经历过暖,才知冷的彻骨。
冷是那距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带着与生俱来的傲气与决然。
如绝代传人般遗世而独立。
而暖,则是那飞蛾扑火的热,带着至死方休的炽热,如熊熊大火般浓烈。
困为冷,所以不在乎窗外的流言蜚语,所以不关乎别处的天翻地覆。
因为暖,所以不计较他人的冷言冷语。
所以不计较红尘的谁是谁非,世人尽道冷眼相待他人,是如何故作清高,却不知那心如止水,冷眼旁观的背后,是对那世间万物剪不断的爱意。
如同丑的极致便是美丽,冷的内心深处便是暖的发源。
只有那经历世事沧桑的波折,只有那冷漠孤僻的外表下,才能滋生出对天地的大彻大悟,对万物的暖意相牵。
4. 对与错只不过是一墙之隔,一水之遥,亦或,一字之差,没有一件事会是绝对的对,也没有一件事是绝对的错,所有的对错终究会在站在对立的山巅上,我向远方眺望,而视线所达到的地方,是我从未见过的风景
【范文展示】
事物的对立面
什么事物都有双面,而这两个面,恰巧是对立的。
——题记
事物一:善与恶
善与恶是截然相反的两极,其实,又是相生相伴的两个伙伴。
有的人表面上十分善良,做尽了善事,却是道貌岸然小人,背地里什么丧尽天良的事全做光了。
有的人虽然口口声声自称是坏人,却是心地十分善良的一个“坏人”。
自盘古开天辟地,善与恶就存于天地之间,人类发现了它,就开始用它来判定一个人的好与坏。
这是不全正确的,比如说,一个囚犯在看见溺水者的时候会奋不顾身的下河救他,这是什么?是良知,是他善良的本质。
而一个君子会在自己将死的时候想方设法的救自己,甚至不惜伤害他人的性命,这是什么?是我们口中的好人所做出的行为,他的行为和恶的行为有何区别?
人类的善与恶没有一个特定的界限,人性的善与恶同在,有恶才会突出善,有善才会攻击恶。
事物二:光明和黑暗
夕阳释放出最后一道强光,光有多强黑暗就有多暗,光明和黑暗把世界的一切都变成黑白色的图象。
我能从黑暗中分辨光明,是因为经历了黑暗和光明,在光明与黑暗共存体验之中,建立起两者即对立而又统一的印象。
在人们处于绝境的时候,内心非常渴望希望的曙光降临,即便那是一道淡淡的烛光,也能够弃掉自己所有的绝望与悲伤。
就象人们在黑暗中不知所措般,盲目的摸索,搜寻,眼睛十分不适应,但人类除了通过黑夜的道路,无以到达光明。
所以说,光明和黑暗的存在都必不可少,若没有了黑暗,怎能衬出光明?若失去了光明,又怎么能突出黑暗的恐惧?
事物三:幼稚和成熟
什么叫做幼稚?天真无邪?单纯可爱?都是,亦或者都不是。
幼稚的表现可能就是喜欢问为什么,喜欢听故事,喜欢用最简单的思维去思考所有的问题,傻傻的笑,傻傻的哭。
幼稚是纯洁,是荷花一样的纯洁,是一种异样的美,一种脱离世事的美。
那么什么又叫做成熟?饱经沧桑?有心计?或许这些都不是。
成熟的表现可能就是做事沉着,处世稳重。
余秋雨曾经说过:“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成熟的人总是拥有一种淡定从容的美,让人为之着迷。
可是成熟的人往往把事看的太过复杂化了,失去其本质。
“幼稚”的小孩往往能看出事物本质,真正理解其含义。
其实,成熟与幼稚并没有绝对的界限。
名师点评:
文章开篇开门见山,紧扣标题,强调事物都有对立的两面,简洁明了。
然后从三个发明来论证:人类的善与恶没有一个特定的界限,人性的善与恶同在,有恶才会突出善,有善才会攻击恶;光明和黑暗的存在都必不可少,若没有了黑暗,怎能衬出光明?若失去了光明,又怎么能突出黑暗的恐惧;成熟与幼稚并没有绝对的界限。
采用片段式作文方式,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有说服力,有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