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石·美玉——贾宝玉人格美原型论(定稿1)

合集下载

石幻“玉”,“玉”归石——试论《红楼梦》中贾宝玉与玉的关系

石幻“玉”,“玉”归石——试论《红楼梦》中贾宝玉与玉的关系

石幻“玉”,“玉”归石——试论《红楼梦》中贾宝玉与玉的关系摘要:从三方面分析《红楼梦》中贾宝玉与玉的关系。

通过对玉的五德和用途的阐释揭示了贾宝玉的品德和在贾府中的地位及作用,以及作者安排玉伴宝玉一生的用意:通灵宝玉意在“通灵”,即《红楼梦》的现实意义——警醒世人。

关键词:玉;贾宝玉;玉性;玉的用途;象征;地位;灵性;石性;爱此一泉石,玲珑出自然。

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

不求邀众赏,潇洒做神仙。

摘自富竹泉著《考室礼记》手稿曹雪芹一生对石头情有独钟,此诗是他在写《红楼梦》前作的《题自画石》。

从诗中不难看出曹雪芹试图以石头为契机,构思《红楼梦》的消息。

反过来,从已经读过《红楼梦》的角度看,就更容易发现:曹雪芹的这首诗是对《红楼梦》中“石头”命运的完整概括,而《红楼梦》中的石头神化不仅具有归结全书的结构性意义,而且直接规范了贾宝玉的生命模式。

既有玉性又有石性。

通灵宝玉意在“通灵”。

石的幻化——“玉”《红楼梦》第一回顽石补天的故事,女娲炼石补天,唯有一块石头未得入选,日夜悲号,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从此,这青埂峰下顽石的幻相——通灵宝玉就一直神秘地伴随着宝玉的人生,是宝玉的生命之源。

无论他怎样用力的摔、砸,它都毫无损伤;而当它主动离开时,宝玉就失去了心智灵性,“真是一个傻子似的”,也就是说,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生命本体,是其精神、灵气之所居,而肉体形态的贾宝玉不过是一个物质外壳而已。

承载宝玉灵气的通灵宝玉又是整个故事的旁观者、记录者,是信息接收器和传输器。

“待劫终之日”“石归山下”“复还本质”。

当空空道人由此经过时,“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这就是刻写在石头上的文字,即全部《石头记》,是全书故事的全息集合。

空空道人把它从头到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世间方有此书,取名《石头记》,又缘于书中盛载石头城信息。

“玉”的品德这里的“玉”指的是两类,一为通灵宝玉,一为贾宝玉。

作者把通灵宝玉设为贾宝玉落草即衔的命根子,必对贾宝玉的品德与性格有深远影响。

文献综述范文一

文献综述范文一

中国古代文学(文献综述范文)1《从逃情到逃禅——宝玉形象的真实内涵及文化意蕴》文献综述《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作为全书的核心人物,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对象。

长期以来,有关贾宝玉的相关研究,一直是《红楼梦》研究的焦点。

由于贾宝玉研究牵涉到红学诸多方面的问题,如作品主题、作者归属等等,因此,所有《红楼梦》的研究,又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对贾宝玉形象的探讨。

如此一来,有关贾宝玉的研究就成为《红楼梦》人物形象研究中最受关注的一环。

本文拟从论文所涉及的方面入手,梳理有关贾宝玉研究的概况,以为论文的写作提供参考。

一、关于贾宝玉“叛逆”性格的研究在用“叛逆”这把尺子来衡量贾宝玉时,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贾宝玉是他的时代的叛逆”[1]。

吴组缃认为,贾宝玉不但是“自己阶级的叛逆者”,而且“日益发展了他的进步思想”,虽然“许多贵家公子的恶劣习气和腐朽观念,最初贾宝玉也同样沾染了”,“但随着在生活环境中他所面对的重大事件给予的刺激和教育”,“他的思想品格里一些腐朽恶劣的东西就慢慢减少了,清除了”,在他的“思想性格中民主主义因素已经具备规模”,可以看做一个“新人的典型”。

[2]何其芳认为,贾宝玉“对于一系列的封建制度都不满和反对。

他反对科举、八股文和做官。

他违背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和严格的等级制度。

他讨厌封建礼法和家庭的束缚。

他把四书以外的许多书都加以焚毁,那当然包括许多封建统治阶级极力提倡的著作。

这样一个大胆的多方面的并且不知悔改的叛逆者,是不能得到赦免的”。

[3]冯其庸认为,曹雪芹塑造的贾宝玉和林黛玉“是这个封建大家庭的孽子贰臣,是这个家庭的叛逆,是从这个腐朽的封建大家庭中分化出来的异端分子”;“他们的叛逆思想和叛逆行为,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思想界的先进思想和斗争精神。

可以说,他们是一对洋溢着18世纪中期的时代精神的典型。

他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起到了启蒙的作用”。

[4]首先打破“叛逆说”一统天下局面的,是起庸的《贾宝玉是叛逆吗》一文。

贾宝玉的真性情——浅析贾宝玉的人物形象

贾宝玉的真性情——浅析贾宝玉的人物形象

——浅析贾宝玉的人物形象陈新辉(江西新建五中)《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是多层面、多方面的。

本文仅从人物形象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窥一斑而知全豹”来了解这部巨著的杰出成就。

贾宝玉是《红楼梦》里的男主人公,是小说中进步力量的代表。

他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是曹雪芹大力肯定的人物。

宝玉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具有哪些思想性格的特点呢?这里我从三个主要的性格方面对他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正邪合一《红楼梦》伊始,曹雪芹就通过贾雨村对宝玉的人格进行了解释。

贾雨村提出一个观点,就是世界上有一种人的品性是由正邪二气灌注到灵魂里面以后形成的。

贾雨村认为,贾宝玉是一个秉正邪二气的人物,他的“邪气”反映在他对当时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反叛,而这种反叛体现在他对非主流社会边缘人的兴趣和关爱上。

宝玉是钟鸣鼎食之家的贵族后裔,荣国府的法定继承人。

但贾宝玉恰恰偏离主流,总有一些奇怪的想法和行为,突出的表现就是自我边缘化。

在《红楼梦》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中,宝玉和秦钟、柳湘莲、蒋玉菡等社会边缘人物关系密切。

贾宝玉除了对男性中的社会边缘人赋予特殊情感外,他对大观园中的青春女性也关爱备至。

宝玉曾说过:女儿是水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

这些“混话”在当时“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就是一种叛逆。

贾宝玉拒绝接受封建正统教育,表现出对社会边缘人的喜爱和关心。

但宝玉毕竟不是一个彻底的反对封建礼教的代表。

宝玉痛恨仕途经济,主张恋爱自由,但他厌恶、对抗的只是那个社会的政治。

贾雨村说宝玉秉正邪二气,按当时封建社会的标准衡量,宝玉身上还是有“正气”的。

举个例子,荣国府过年大开宴席,族长贾珍带着贾琏给贾母敬酒,玉字辈以下的男子立刻离开座位跟着跪下,一个封建伦理的固有秩序在荣国府里呈现了。

宝玉在当时大家族和谐的气氛下,自愿选择了跟随贾珍和贾琏下跪,这样的描写值得我们深思。

二、多重人格《红楼梦》中,贾宝玉的人物性格是非常复杂的、多层面的。

《红楼梦》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龄官划蔷痴及局外》是非常重要的一回。

《红楼梦》人物形象分析之贾宝玉 课件40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红楼梦》人物形象分析之贾宝玉 课件40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心,亦今生意中不想之乐也。因歪

在床上,心内怡然自得。忽又思及 贾琏惟知以淫乐悦己,并不知作养

脂粉。又思平儿并无父母、兄弟姊 妹,独自一人,供应贾琏夫妇二人,

贾琏之俗,凤姐之威,他竟能周全 妥帖,今儿还遭荼毒,想来此人薄
命,似比黛玉尤甚。想到此间,便
又伤感起来,不觉洒然泪下。
香菱换裙:

香菱道:“这是前儿琴姑娘带了来
的 ,姑娘做了一条 ,我做了一条,

今儿才上身。”

宝玉跌脚叹道:“若你们家,一日

遭踏这一百件也不值什么。只是头 一件,既系琴姑娘带来的,你和宝

姐姐每人才一件,他的尚好,你的 先脏了,岂不辜负他的心。二则姨

妈老人家嘴碎,饶这么样,我还听

见常说你们不知过日子,只会糟蹋 东西,不知惜福呢。这叫姨妈看见
与大人争光,凭他生的怎样,也是
该打死的。” (56回)

宝玉思想性格的弱点:
虚无主义、宿命论倾向;

“人生如梦”——“化烟化灰”

逃避责任; 金钏儿、晴雯之死;

纨绔子弟习气;

脚踢袭人; 因茶撵茜雪;

因扇撵晴雯;

“《红楼梦》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 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
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
坚守“木石前盟”;

否定“金玉良缘”;

背离封建伦常秩序 “女清男浊”观;

朦胧平等观;

“重情不重理”; “不安本分”,“一味随心所欲”;
关 叛逆性格发展过程;

进入大观园;

论贾宝玉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论贾宝玉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论贾宝玉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曹雪芹一部《红楼梦》,打动千万人心,不同人生经历的人读红楼梦往往看到不同的世界,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品味红楼梦,亦有不一样的感受,真是所谓“一人一部红楼梦”。

贾宝玉这一形象作为《红楼梦》极大成就之一,正如书中开篇“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所言,《红楼梦》反复永读,难得其味,而贾宝玉的典型意义也需要我们细细品读感悟,才有可能解其中之味。

假宝玉与真顽石女蜗补天之时炼成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补天石,最后一块无才补天,被弃在了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背弃的遭遇注定了真顽石的反抗个性。

以至于顽石竞通了灵性,“自去自来,可大可小”。

虽因无才补天而“自怨自愧,日夜悲哀”,却也落得逍遥自在,能到各处游玩。

后至警幻仙子处,将他留在赤霞宫中,赐名神瑛侍者。

最后请求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将他携入红尘,去那温柔富贵乡走一回了却心愿,终于投胎贾府。

他一出生,嘴里便衔下一块玉,这就是贾宝玉的神化来历。

说他是假宝玉,既表明了他不是真玉,而是顽石的化身,又从现实层次表明了贾宝玉不是俗世所认可的齐家治国的“宝玉”,而是不成大器的“无用之才”,正因如此,贾宝玉自然要反抗,反抗传统,反抗封建,即便如此,假宝玉正是作者心目中至真至纯,至善至美的理想人物形象。

以俗世的眼光看,宝玉必然要与金钗结合,正所谓“金玉良缘”,而事实上,作者认为正因此宝玉非真而假,只有同样自然未经雕琢的黛玉才是贾宝玉的归宿,这就是“木石前盟”这一典故。

黛玉曾经这样质问贾宝玉“: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

尔有何贵?尔有何坚?”一下把宝玉问得哑口无言。

玉在古典文化中象征着高贵、清雅、智慧,而石却象征着卑贱、平俗、愚昧“,在假宝玉身上凝结了事物的正面与反面、是非与优劣、善良与丑恶,正像原文对贾宝玉的描述:让人“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得不肖,说不得善,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账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说不得好色好淫,说不得情痴情种。

浅析贾宝玉的人物形象

浅析贾宝玉的人物形象

浅析贾宝玉的形象贾宁(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 2008级 1 班 20081103180 )指导教师:付希亮摘要:鲁迅说:“自从《红楼梦》出来以后所有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红楼梦》以其异常出色的艺术形象和思想底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尤其是《红楼梦》塑造贾宝玉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本文将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贾宝玉的形象进行探讨。

三个方面分别是:开篇楔子里的神话;贾宝玉和贾政的父子冲突;及宝玉与大观园群芳的关系。

关键词石头入红尘神瑛侍者父子冲突婚姻爱情一《红楼梦》开卷第一回便讲了两个紧密联系的神话。

一个是无才补天的顽石静极思动,爱慕世间繁华富贵想到红尘见识一下,享受一遭。

幸得一僧一道携入红尘,历尽人间种种后又化为一块顽石,乃将其所历幻缘镌刻其上。

后来经几世几劫之后恰被访道寻仙的空空道人遇见,便将其上的故事抄录下来。

又说空空道人因空见色,因色生情,传情入色,从此自号情僧。

另一个神话是西方灵河三生石畔赤瑕宫护花的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欲下凡历幻缘,而未还他灌溉之情的绛珠仙草愿随其下界以眼泪还之。

笔者认为开篇这个楔子里的神话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是了解贾宝玉形象甚至整个故事的关键所在。

但是这个神话故事似乎又一些矛盾之处。

即补天顽石与神瑛侍者,贾宝玉三者之间存在的不衔接和甚至是割裂。

这可能与《红楼梦》作者批阅十载,一本多改,以及版本流传的讹误、脱文有一定关系。

限于篇幅无法展开论述。

依据脂砚斋的点评大体上可以认为石头即使神瑛侍者,同时也是尘世中的贾宝玉。

原本有补天之质的顽石未得入选,后自经锻炼灵性已通,被警幻宫的警幻仙子看重,留在赤瑕宫当上神瑛侍者,于灵河畔日夜灌溉绛珠仙草。

仙草得化人形,便欲以眼泪还侍者的甘露之惠。

于是便又了人间大观园的种种故事。

现兹将神话故事的关键部分摘录如下: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只单单剩下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峰青埂峰下。

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具得补天,唯自己无才人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宝玉原型考论(一)

宝玉原型考论(一)

宝玉原型考论(一)【内容提要】文章以一定的史实记载为依据,运用实证和谜语的方法,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从作品本事、宝玉特征、宝玉生日、宝钗黛玉、宝玉姐妹、其他人物等几个方面,对宝玉原型为顺治的四子和硕荣亲王这一论点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对《红楼梦》中的许多疑难问题均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理解。

《红楼梦》是部史书,作者乃丧失皇子身份及帝位继承权之人,《红楼梦》以谜语和小说形式隐写了作者的这种身世遭际。

作者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以广博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种种未为人在小说创作中加以使用的谜语手法为工具,隐写了一段鲜为人知和犯朝廷大忌的清宫秘史。

由此也就形成了《红楼梦》有利于其它一切小说的独特风貌,使它得以成为千古奇书,成为人类文化遗产中无与伦比的宝贵财富。

笔者拟在《红楼解味》专着中对其各方面内容详加探讨。

本文拟就贾宝玉这个人物的生活原型做些简单的论考,希望海内外方家指正。

一、《红楼梦》本事梗概先将作品隐写的史实简单介绍一下,否则考查人物原型时有许多问题都说不清楚。

清世祖福临与十一弟博穆博果尔的福晋有染,在与福临的冲突中,十一子一念之差诈死于世,稳居西洋教士汤若望处,成了他的仆人潘尽孝。

顺治封弟妻为贤妃、皇贵妃,即深受顺治宠爱的董鄂妃。

由于二人私通在先,故董鄄妃大约在1656年十二月六日(本文日期均为夏历)被册封皇贵妃之前早产生下一子。

董鄂妃以弟妻身份入宫并专宠,本来就使许多嫔妃不满,加上顺治欲立此子即皇四子为太子,更加激起了其他嫔妃的嫉妒。

于是宫中流言四起,说皇四子实际上是十一子的骨肉。

顺治生母孝庄文皇后本不赞成儿子纳弟妻之为,又恐此子若真是十一子骨肉,则她千辛万苦、费尽心机才为自己儿子争来并不惜下嫁多尔衮才得以巩固的大清皇帝的宝座便将落入十一子生母懿靖大贵妃一脉之手,1]这显然是她所无法容忍的。

于是她极力反对顺治立此子为太子,同时又暗中唆使十一子要“儿子”。

顺治与母亲产生了激烈冲突,二人各不相让。

在此僵局中孝庄文皇后装病。

贾宝玉是人世间的“美玉”

贾宝玉是人世间的“美玉”

贾宝玉是人世间的“美玉”——略论人性的核心价值是爱郭道成合肥老年大学古典文化班本学期,老年大学古典文学班黄先明老师对《红楼梦》进行系列解读。

他的诸多感悟与分析,既有独特的见解,又有新鲜的观点。

这给我以启迪,又促我再读《红楼梦》,深深认识到这部书不仅是优秀的古典小说,也是一部社会学经典著作。

其作者曹雪芹不仅是伟大的文学艺术家,而且更是伟大的思想家。

若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在其著作中就蕴含着人性的核心价值是爱的哲理,由此作者在故事的叙述中,以诸多人物为陪衬,用许多篇幅刻意塑造了贾宝玉这个典型人物。

从他一言一行的形象描写中诠释了怎样做人,如何爱人的有关人性论的根本问题。

首先,做人必须低调,只有用低调的眼光去看人看事,才能发现美,由此产生爱的情感,宝玉在生活中处处做到了。

他在五十一回中,自比是“一棵老杨树”,把病中的晴雯等丫环比作“才开的白海棠”。

丫环麝月说,你可以比作松柏,若自比杨树也太下流了,宝玉笑道:“松柏不敢比,连孔子都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凋也。

’可知这两件东西高雅,不怕羞臊的才拿他混比呢。

”又如在五十二回中,丫环鸳鸯曾发誓,总不和宝玉讲话,宝玉日夜不安,此时见他又要回避,宝玉便上来笑道:“好姐姐,你瞧瞧我,我穿这个好不好。

”更由于他做人低调,出于对别人的爱,其人性格和蔼,不固执己见。

如五十四回里,在园中坐船游览时,宝玉道:“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不叫人拔去。

”黛玉道:“读了李义山的诗只喜欢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

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

”宝玉道:“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就别叫人拔去了。

”其次,宝玉在处人处事时,以多种形式显现其爱心。

如二十一回里,湘云洗了面,翠缕便拿残水要泼,宝玉道:“站着,我趁势洗了就完了,省得又去费事。

”说着便走过来,弯腰洗了两把。

紫鹃递过香皂去,宝玉道:“这盆里的就不少,不用搓了。

”这天然资源之一的水,是我们维持人类生命之根本。

珍惜它,爱护它,不也可以折射出对人类的一种爱心吗。

又如在二十五回里,贾环素日原恨宝玉,却每每暗中算计,故意装作失手把那盏油汪汪的腊灯向宝玉脸上一推,只听宝玉“哎呦”了一声,宝玉左脸上溜燎泡出来,宝玉道:“有点疼。

美玉藏顽石公案

美玉藏顽石公案

美玉藏顽石公案
摘要:
1.美玉藏顽石的背景与来历
2.顽石与美玉的象征意义
3.美玉藏顽石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4.人们对美玉藏顽石的不同解读
5.美玉藏顽石对后世的影响及启示
正文:
美玉藏顽石,原是一则源于《红楼梦》的公案。

这则公案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纠葛为主线,通过顽石与美玉的传说,展示了作者对人性、命运和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

顽石与美玉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顽石代表着平凡与坚韧,美玉则象征着高贵与纯洁。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就是美玉的化身,他具有极高的文化修养和善良的人性;而林黛玉和薛宝钗则分别代表着顽石与美玉的结合,她们各有特点,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格象征。

美玉藏顽石这一公案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不仅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多元,还表达了作者对命运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在《红楼梦》中,美玉藏顽石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传达了作者对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反思。

然而,美玉藏顽石这一公案在不同的读者心中,有着不同的解读。

有人认为,它揭示了人性的善恶两面,以及善恶之间的较量;有人认为,它暗示了命运的无常和社会的虚伪。

这些解读丰富了美玉藏顽石的内涵,使其成为了一个
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现象。

总之,美玉藏顽石这一公案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启示人们要正确认识自己,努力克服人性的弱点,追求真实的自我。

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要关注社会现象,敢于揭示社会黑暗,推动社会的进步。

浅谈《红楼梦》中贾宝玉形象

浅谈《红楼梦》中贾宝玉形象

浅谈《红楼梦》中贾宝玉形象第一篇:浅谈《红楼梦》中贾宝玉形象目录摘要关键词正文一、贾宝玉形象的典型性二、浅谈贾宝玉性格形成的原因三、浅析作者对贾宝玉这一形象的态度参考文献010第二篇:红楼梦中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分析贾宝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男主角。

他是女娲补天弃在青埂峰下的一块顽石和赤霞宫神瑛侍者转世真身,荣国府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次子。

因衔玉而诞,系贾府玉字辈嫡孙,故名贾宝玉,贾府通称宝二爷。

他是大观园女儿国中唯一的男性居民。

一、曹雪芹的性别角色意识与贾宝玉的“男人解放”形象《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一个封建贵族阶级内部的叛逆者形象,是封建社会崩溃前夜的新人形象,这几乎成了今天广大红学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共识。

而当我们以男人解放思想为背景重读《红楼梦》时,便会发现,曹雪芹对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处处流露出对传统的男性社会性别角色的颠覆。

毫不夸张地说,曹雪芹是具有初步两性平权意识与男人解放思想的作家,虽然,受其时代的局限,他可能根本不知道性别角色是怎么回事。

但在他塑造的贾宝玉这一人物身上,凝聚了男人解放思想所信奉的诸多理念,这一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形象,同时又是传统社会性别角色的叛逆者。

让我们试以男人解放的视角,重视审视一下宝玉的形象。

1.贾宝玉背叛了“男人应该事业有成”的性别角色意识儒家文化观念下的理想男人应该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贾宝玉是被其所属家庭寄予厚望的一个人物,贾政等人对宝玉的期望,自然是“深精举业”,平步青云,光宗耀祖。

然而,贾宝玉一生鄙弃功名利禄,最恨所谓“仕途经济”。

这种“不思进取”,是与传统社会性别角色对男人的要求背道而驰的。

在贾宝玉那里,与功名相对的,是“风月诗酒”,他沉浸其中而自得其乐。

第五回写宝玉跟着秦氏找午睡之处,先进上房,见挂着一幅画和一副对联,画为《燃藜图》,画的是刘向勤学苦读,而对联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宝玉忙说:“快出去,快出去!”对功名厌恶到这种地步。

正解情种顽石贾宝玉之三

正解情种顽石贾宝玉之三

正解情种顽石贾宝玉之三在说正文之前,我特别强调一下上一篇文章《正解情种顽石贾宝玉之二》最重要的内容:红楼梦的写作意图和红楼三假(假的宝玉,假的金玉良缘,假的太平盛世)!如果读者能看懂这两个关键内容,那么你就是彻彻底底看懂红楼梦了,再也没有人能忽悠你了!相信我,没错的!新观点给你一个真实的红楼梦!还有,我也重点强调一下我们阅读红楼梦的正确态度:我们必须尊重原著!原著怎么说,我们就怎么理解,不要强行曲解原著,更不要搞什么阴谋论,这样我们才能看懂红楼梦,才能看到真实的红楼梦!好了,刚才我说的话都是金玉良言,请读者务必记住!我们现在就开始说正文吧。

现在我突然发现一个“新证据”来证明贾宝玉是顽石,那么是什么新证据呢?其实就是木石姻缘!其实也不算是新证据,只是以前我虽然在那篇文章《解说金玉良缘和木石姻缘》中解说过木石姻缘,但是那时只是按部就班埋头苦干一味地解说,而一直没有想到用它来直接证明贾宝玉是顽石,直接揭露批驳旧观点错漏百出荒诞不经,幸亏现在恍然醒悟突然想起来了,这也是一个最重要最有力最确凿的证据,哈哈!好,我现在就用木石姻缘来证明贾宝玉是顽石。

首先,我们从原著中可以知道木石姻缘指的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姻缘,因为木指的是绛珠草亦即林黛玉,那么很明显,石指的就是贾宝玉,因此就证明了贾宝玉就是顽石!此外,我们也可以用反向思维来证明旧观点是错误的。

首先,按旧观点说的贾宝玉是神瑛侍者,又因为木石姻缘指的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姻缘,好,既然旧观点说贾宝玉是神瑛侍者,又关石什么事呢?由此可见,旧观点无法自圆其说,因此就证明了旧观点是错误的,因此贾宝玉就是顽石!所以,新观点是正解,旧观点是歪理!哈哈!所以,读者朋友们不要再被旧观点的那一套歪理忽悠误导了!!!但是,旧观点不但百般抵赖不思悔改,还继续污蔑攻击新观点,还继续忽悠误导读者,好,我红楼第一人会继续写《正解情种顽石贾宝玉》系列文章的,继续揭露批驳旧观点错漏百出荒诞不经,继续一层一层的扒了旧观点的画皮,我要彻底灭了旧观点,为民除害,让它不能再继续污蔑攻击新观点,不能再继续忽悠误导读者,旧观点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哈哈哈哈哈!本来作者写顽石故事和还泪故事这两个神话故事就已经说明了这两个故事都很重要,而不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另外一个却可有可无,还有,就已经重点说明了顽石,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一起去人间造历幻缘,享受荣华富贵温柔乡,历尽悲欢离合炎凉世态,一起共同演绎宝黛钗爱情悲剧。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形象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论红楼梦贾宝玉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形象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论红楼梦贾宝玉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形象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论|红楼梦贾宝玉》摘要:论《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形象引言《红楼梦》在继承中国古代小说艺术传统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创造和发展,达到了我国古典小说前所未有的高峰,贾宝玉是《红楼梦》中贯穿始终的重要人物,《红楼梦》中对宝黛的爱情描述,突破了以往作品中那种郎才女貌,一见钟情,花前月下,密约幽期,以及悲欢离合,金榜题名,夫贵妻荣的模式,而是细致入微地描写了他俩相知相爱,达到思想感情上的默契的曲折过程,表现了他俩纯真的爱情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形象姓名:学号:学习中心: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二〇一二年 X 月目录引言.............................................................2 一、贾宝玉的性格(一)贾宝玉对封建制度的叛逆性.................................3 (二)尊重女性、热爱女性、崇拜女性、同情女性....................5 (三)贾宝玉具有初步民主主义思想...............................7 二、贾宝玉的爱情(一)宝钗与宝玉的金玉良缘....................................8 (二)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悲剧....................................10 结论............................................................12主要参考文献....................................................14 摘要贾宝玉这个艺术典型一如现实中的人一样,他的思想性格,是他的生活环境中多方面复杂的条件和因素,在他的具体遭遇和经历里,给予影响,发生作用,而于不知不觉中形成起来的。

关于贾宝玉的议论文(精选9篇)

关于贾宝玉的议论文(精选9篇)

贾宝玉的议论文关于贾宝玉的议论文(精选9篇)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贾宝玉的议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贾宝玉的议论文篇1贾宝玉生下时口中含的那块玉,是女娲补天时遗漏下的一块石头,而《红楼梦》“满纸”的“荒唐言”也就由此展开……初降凡间时,口中衔玉的他,早已被冠上了“贾府接班人”的帽子,被人们寄予了沉重的希望,可这并不是他想要的,他只想和自己身边的“姐姐妹妹”们每天嬉笑打闹,只求她们同看着他,只想为她们做点什么,最后让她们守着自己死去。

在命运的安排下,他见到了与自己前世有盟的黛玉,两人一见如故,志同道合,在这个虚伪的世界里,只有黛玉才是真正懂他的人。

薛宝钗、袭人、史湘云都曾劝他要考取功名、光宗耀祖,而这些,黛玉从没说过,这更加表明了他们思想、立场的一致。

在那样的一个封建社会里,在那样的一个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主宰的封建社会里,贾宝玉却“反叛”的与表妹黛玉自由相恋,他把心都“掏”给了黛玉。

可不幸的是,只因他有玉,便需要金来配,于是他红线的那一端系的是宝钗而不是黛玉;而黛玉,她的病自从她起身进入贾府,见到宝玉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无法痊愈,就注定要为宝玉伤尽一生的心、流尽今世的泪,就注定无法再离开宝玉。

可是他们的感情却让贾府的领导人们感到恐慌,便急急忙忙让宝钗嫁给宝玉,让“金玉良缘”去阻断“木石前盟”,结果是,他们成功了,随着木石前盟的断裂,黛玉带着无尽的悔恨与伤感,在留下一句“宝玉,你好……”后匆匆离去了。

曾经的那句“你死了,我做和尚去”也随着黛玉的命陨而成为了事实。

拥有贾母的宠爱,“无人敢管”的特权,宝玉应该是幸福的,可是同时,他所信任、倾心的人一个个都离他远去了:在王夫人的过分关心下,金钏跳井而死;在袭人的搬弄是非下,四儿以及很多丫鬟都被赶出了大观园,而曾为他深夜补裘的晴雯更是惨死在家中。

贾宝玉是人世间的“美玉”——略论人性的核心价值是爱

贾宝玉是人世间的“美玉”——略论人性的核心价值是爱

贾宝玉是人世间的“美玉”——略论人性的核心价值是爱
郭道成
【期刊名称】《网友世界·云教育》
【年(卷),期】2012(000)023
【摘要】本学期,老年大学古典文学班黄先明老师对《红楼梦》;进行系列解读。

他的诸多感悟与分析,既有独特的见解,又有新鲜的观点。

这给我以启迪,又促我再读《红楼梦》,深深认识到这部书不仅是优秀的古典小说,也是一部社会学经典著作。

【总页数】2页(P26-26,27)
【作者】郭道成
【作者单位】合肥老年大学古典文化班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贾宝玉是人世问的“美玉”——略论人性的核心价值是爱 [J], 郭道成;
2.唯爱使人不凡——解读《人世间》里的爱情与婚姻 [J], 马媛颖
3.母爱是人世间最值得歌颂的爱——浅析《土家妈妈罗长姐》的创排 [J], 李沂
4.略论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J], 周先慎
5.颂真善美人性润普通人心灵——我编《大众周末·人世间》板块随想 [J], 郭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正解情种顽石贾宝玉之五

?正解情种顽石贾宝玉之五

正解情种顽石贾宝玉之五读者朋友们,我红楼第一人又回来了,呵呵!读者朋友们,我现在为什么要这么大力揭露批驳旧观点?因为凭我这十年写文章的经历,我知道如果我再不大力揭露批驳旧观点,那么新观点就会昙花一现石沉大海,因为旧观点一直长期垄断控制了红学界和网上有关红楼梦的东西,旧观点忽悠读者那么多年,如果再没有人揭露批驳旧观点,那么旧观点可能还能继续忽悠读者几百年,直到下一个有能力揭露批驳旧观点的红楼梦有缘人出现!新观点真金不怕火炼,正确无误铁证如山,旧观点经不起考验原形毕露,错漏百出荒诞不经!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阳光总在风雨后!自古正邪不两立,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就是要彻底推翻误人子弟的旧观点,给读者一个真实的红楼梦,让读者不再被旧观点忽悠误导愚弄蒙骗,这是我的初心,也是我的目标!有志者事竟成!新观点必定彻底推翻旧观点。

好了,现在让我们来评论新旧观点解红楼梦都解得怎么样?新观点解红楼梦解得切解得切,而旧观点解红楼梦狗屁不通,哈哈!说到这,如果还有人对旧观点还抱有幻想,好,那么我现在就列出十个问题让你拿去问旧观点,看看旧观点如何解释说明自圆其说,如果旧观点能解释得正确无误合情合理,那么我就心服口服,哈哈!请看:(友情提醒:旧观点必须拿出最重要最有力最确凿的证据)一:如何解释作者自云新观点列出关键点:原著第一回开头的作者自云已经明明白白说明石头记亦即红楼梦是作者的自传,红楼梦写的就是作者的亲身经历。

原著:【此开卷第一回也。

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

故曰“甄士隐”云云。

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

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馀,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

《红楼梦》石头原型批评

《红楼梦》石头原型批评

《红楼梦》石头原型批评发布时间:2021-11-01T08:35:09.809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1期作者:孟林[导读] 石头原型在《红楼梦》中有着特殊的意蕴。

孟林西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部甘肃省兰州市 730000摘要:石头原型在《红楼梦》中有着特殊的意蕴。

曹雪芹以顽石的文化寓意构造出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和性格底蕴,并以身负“补天”使命而无法施展和被压抑的情感表现自己的悲剧人生观,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反封建的意义。

关键词:《红楼梦》;石头原型;悲剧;反封建引言原型批评由诺思洛普·弗莱(Northrop Frye)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期提出,其主要观点集中在《批评的剖析:神话原型批评》一书中。

弗莱吸收人类学和精神分析学派的集体无意识来建构自己的学说,他认为文学起源于神话,神话中包含并蕴藏着后代文学发展中的一切形式和主题,所以神话是文学的原型。

《红楼梦》中的石头原型要从它的书名说起,《红楼梦》虽然是本书流传最广的名字,但是并不是本书最开始的名字。

其实在书中作者曹雪芹就给出四个名字《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和《红楼梦》,其中第一个便是《石头记》。

话说,这石头是当年女娲补天的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头所剩下的一块。

在青埂峰下自怨自艾,百年未有人问津。

后来在一僧一道的帮助下,经历了太虚幻境,又伴随着贾宝玉的诞生走下人间,历尽悲欢离合。

但是,这个“无才补天去”的顽石来到人间也没实现家族的托付的宏愿,来到人间也只是徒劳地走一遭,最后只落得个“白茫茫大雪好干净”,从来处又回到来处。

石头这个原型在《红楼梦》中贯穿始终,对其探讨有利于整体把握《红楼梦》的主题意蕴,为其增加一个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中国的玉石中国人对石头特别是其中的玉一直有着特殊的情感,对石头也是有着富有深刻历史底蕴的理解。

《说文解字》中对于“石”的解释是“山石也”,对于“玉”的解释是“石之美”,而且“有五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顽石·美玉——贾宝玉人格美原型论嘉兴学院平湖校区鲁云华《红楼梦》在中国的地位和影响是不言而语的,因此研究《红楼梦》也成为中国的显学。

《红楼梦》是一部小说,但它又不仅仅是一部小说,它是中国几千年文化历史浸淫下浓缩而成的一部文学大成之著,是一部纯中国式的文学作品。

我之所以这么说它,是因为我深切地感受到来自《红楼梦》与中国文化历史千丝万缕绵绵不绝的亲情与源渊关系。

今天我要讨论的是在《红楼梦》中有着特殊意义的一块顽石——宝玉。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用作者的话说“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几番增删,最后定名为《红楼梦》。

作者在小说中虚拟了一块神界仙石,传说女娲炼石补天遗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一块弃石,一块无材可补天的顽石,历经修炼,有了灵性,不免为自己无材可补天而自怨自艾。

又经神界仙人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指点、施法,它由一块大石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

不仅如此,美玉正反两面还被镌上数字,正面写着“通灵宝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写着“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具备降魔除妖的本领,最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到“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转世投胎,来到凡间。

作者虚拟这块神界石头,不是为写石头而虚拟,而是藉此隐匿真事、敷演故事。

作者借托石头向世人昭传“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以及“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的闺阁女子,作者不欲“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而使这些闺阁女子一并“泯灭也”,所以“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体现了作者不能为而为之的良苦用心。

小说由此塑造了衔玉而生的青年贵族公子贾宝玉,它如同这从神界顽石演变而来的美玉一样,既冥顽不灵又神采飞扬,有着打破旧有社会思想秩序的精神追求,是中国文学史上不曾有过的一个光彩照人美仑美奂的男子形象,是人世间的真正美玉。

小说围绕贾宝玉又塑造了各色貌美情高的青年贵族女子和平民女子,她们或聪明伶俐,或温柔敦厚,或优雅高洁,或贤淑高贵,或刚正不阿,或平和闲静,真正难以一一道明她们的好来,这众多的青年女子让一向认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世人看到了女性的光芒与伟大。

作者借助神话和想象创造了可大可小通灵性的奇石和衔玉而生的宝玉,无疑丰富了中国小说的浪漫主义元素。

但细细考查中国文化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这不是曹雪芹的独创,而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一种借鉴与继承。

中国古人对于顽石似乎是情有独钟,并在不断的文化发展中赋予了顽石丰富的内涵。

远古人类对于自然和社会有许多的无知和不理解,他们试图去解开其中的秘密,于是便有了许多在当时是合理的而在今天看来是神话的解说。

人是如何产生的?传说是女娲所造。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务剧力不暇供,乃引絙于泥中,举以为人。

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者絙人也。

”于是,世上有了第一批人,第一批黄皮肤的华人先祖。

但人又是如何繁衍的呢?《风俗通义》说:“女娲祷祠神,祈而为女媒,因置昏姻。

”有婚姻方能生儿育女,人类才有了延续的可能,故女娲又被称为是高媒之神,女娲也在传说中转变为人类的女性始祖。

然而远古人类对于女人怀孕生育充满了好奇和疑惑,他们不理解女人是如何怀孕的。

于是便有了姜女原“履帝武敏”而怀孕的说法,有了“鲧复生禹”的解说,更有了涂山氏变石生启的故事。

涂山氏变石生启可以说是最早的关于石头生人的故事。

传说禹在治水的过程中曾为熊。

大禹治水,为了打通轩辕山,变成了一只熊。

他怕妻子涂山氏看见他显现熊的模样,便叫妻子听到鼓声方可来工地送饭,不闻鼓声不能来。

每到该吃饭时,他就先恢复为人形,再击鼓。

一次在施工中不小心,有几块石子蹦到了鼓上,涂山氏闻鼓前来送饭,发现丈夫原来是一只大熊,一气之下,跑到嵩高山麓变成了一块石头。

当时涂山氏已有了身孕,变成石头后,大禹向她索子,于是石头裂开,生出一个儿子,让禹领走,这儿子便是夏启。

这些对人类生存繁衍的解说显然带神话的色彩。

在这样的神话传说中,石头是一个生命的载体,它本身不具备神灵性情因素,而在以后的文化发展中,石头以其固有的坚硬性质和奇异多变的姿态,被古代文人赋予了人格化的精神力量。

唐代散文大家柳宗元被流放到永州,写有《永州八记》,其中一记是《西小丘记》,记述小丘奇石“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的美景,感叹有奇景而为弃地无人问津的寂寞处境,似是叹石实是自叹。

柳宗元潜意识中何尚不把自己比作那些姿态别致的奇石,虽质美却价廉,被弃置永州,“农夫渔父,过而陋之”,实人生一大不幸。

于是借小丘石以自况。

诗人白居易是唐代最有名的石迷,他对收集石头很有兴趣,并以石为伴,他晚年觅得“友琴石”和“储酒石”,深感“渐恐少年场,不容垂日叟”时,不免“回头问双石,能伴老夫否?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

”诗人视石为友,石头已不再是冥顽不灵之物,而是有品格,有操守,有灵性的知己了。

米芾是北宋有名的书画家,他性情古怪,酷爱奇石,多有收藏。

他玩石如醉如痴,最有名的就是“米芾拜石”的故事。

宋人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米芾初入州廨,见奇石便“呼为兄弟”,见之三拜九叩,一直传为美谈。

米芾所爱之石,是那些形神兼备的美石。

形态上具有瘦、皱、漏、透的特点,神态上具有清、丑、顽、拙的气韵。

明代著名文学家袁宏道说:“东晋陶渊明爱菊,宋代隐士林逋好梅,米芾喜欢石头,他们并不是爱菊、梅、石,而是自己欣赏自己的清高脱俗。

”这可以说是对米芾爱奇石美石的最好注解。

明代著名的诗人于谦,在《石灰呤》中更直接地唱出了“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浩然正气之歌。

“天赐奇石,人赋妙意”,奇石的意境衍生于人的妙意。

石头本来是冰冷的,人在赏石过程中“缘物抒情,寓情于景”才使石头超脱本身的属性而与人合一,具有了灵性的内在精神思想。

明代著名神魔小说《西游记》借鉴古代神话的创作元素和历代文人人格精神元素,塑造出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独行于天地山川的人物——石猴。

它如夏启一般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盘古开天僻地,死后“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形成山川江河,花草树木。

内有一个花果山,山顶上有一石头,感受天地日月精华,“遂有灵通之意”而成仙石,并育仙胎。

“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

”就这一点而言,我们不难发现石猴的出现与古代神话的源渊关系。

石猴似物非物,似人非人,似神非神,他既具有动物的顽劣本性,又有神的无所羁伴的天性,更有人枉自尊大的欲望,所以他既冥顽不灵,独行天地,唯我独尊,又处处碰撞,时时受压,于是他与天斗,与地斗,与一切妖魔怪鬼斗,并在这种种斗争与历险中,高扬他不屈的意志和追求自由的热情,以其自身的活动显示了与世俗社会的格格不入,从而完善其高标的人格精神。

这时,他已不是一只顽劣的石猴,而是光焰连天精美绝伦的美猴,是为精神自由而战的斗士。

《西游记》的动人与流传生命,正在于它塑造了这样一只赋予人的精神追求的美猴,它宣扬着中国几千年文化历史蕴育而来的中国文人的精神叛逆,独立特行,笑傲江湖,蔑视礼俗,享受自由。

在长达三千年的中国封建历史长河里,儒家思想以其博大精深,自始至终包容着中国文人的灵魂,造就了中国文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他们满怀着雄治天下的信念,阔步朝堂高登庙宇,挥笔豪书,策论天下,也曾投笔从戎,策马纵横疆场,中国灿烂的文明历史就在他们的身体力行中演义和延伸。

但儒家思想也轻易地被汉宋统治者改造成箝制人心的思想工具,如同美猴王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压抑着中国文人的思想和精神,压抑数千年,中国文人曾经有过的激荡与昂扬在各种政治历炼中淹息,“穷则独善其身”成为中国文人远祸避险的保身良方。

名为“独善”,实为避世,是一种无能抗挣的逃避,这一种逃避并没有给中国文人带来精神的自由、人格的独立,这一种逃避凝固而成的是中国文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自我保守,读书也不再是“达则兼济天下”,而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只为了“学而优则仕”。

中国文人在思想的专制与压抑中自甘堕落,生命没有华章,生活没有色彩,他们严谨与刻板地奉守专制社会要求的忠孝礼仪,直至生命的消亡。

中国封建思想文化也就在这样的中国文人的心态中走向凝固与没落。

美猴的出现无疑是漫漫长夜里划过的一道亮丽星光,昭示着对压抑文人数千年的封建思想的大胆毁弃,对解放思想、人性自由的热烈追求与弘扬。

但这仅仅是一种大胆的幻想与追求,是作者在黑夜里行走而渴生出来的一种狂想,所以他只能把自己的理想寄寓在一只似人非人的石猴身上。

当我们再来欣赏《红楼梦》时,我们可以肯定地说,《红楼梦》中的顽石———宝玉显然是几千年文化积淀而成的一个标新立异的形象,是古代神话、历代文人价值取向,特别是《西游记》创作精神演化形成的神奇形象,寄寓着作者曹雪芹理想化人格精神追求。

《红楼梦》借鉴神话故事,既虚构了一块可大可小通灵性的顽石,但它不是简单地照搬而是创造性的运用,将美玉与贾宝玉同胎孕育,塑造了衔玉而生的贾宝玉。

在传统神话故事里,顽石只是转世人物的母胎,没有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活跃在生活舞台的是开启人类新纪元的夏启和冲击读者思想精神的石猴。

而《红楼梦》中的顽石由神界转世投胎为人间美玉,是由一种物质形态转变为另一种物质形态,这一方面,将虚拟的神界和现实的人间神奇地联结起来,平添了小说故事虚拟的神秘性,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与联想,也为小说情节的发展作好辅垫,在小说中有敷演故事的作用。

另一方面暗示着某些象征的含义。

顽石看似粗朴无用而被抛弃在青埂峰下,实怀抱美质,“鲜明莹洁”,蒙污变浊,遇明而亮,对于这样莹洁无瑕的美玉,作者又何尚不如柳宗元、白居易等文人那般爱恋呢!而这爱恋绝非士大夫一时的闲情逸致,而是寄寓着作者对污浊世界的扬弃,对明亮世界的追寻。

这种扬弃与追寻不仅仅寄寓在这块美玉上,也寄寓在衔玉而生的贾宝玉身上。

其虽为凡人,而内在精神却与神界顽石是相通的,他是一块顽石,也是一块至珍的宝玉。

贾宝玉出生在一个“昌明隆盛之帮,诗礼簪缨之族”的贵族家庭,承继着祖上的功业,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如同美玉一般招人疼爱,贾府的老祖母更把他心肝宝贝儿似的看待,而世人却这样形容贾宝玉: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衤夸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西江月》二词在世人眼中,贾宝玉是背离社会要求的纨礻夸,性情顽劣,行为乖张,不读经济文章,不走仕途道路,是一个“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无能之徒,犹如一块冥顽不灵的顽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