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理论(一)

合集下载

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分析移情与反移情
分析移情
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将对过去重要人物的情感转移到治疗师身上。
分析反移情
指治疗师对患者产生的情感反应,可能影响治疗师的判断和干预。
处理
治疗师需对移情和反移情进行识别、分析和处理,以保持中立和客 观的态度,并促进患者的心理成长和治疗进程。
04 精神分析的实践应用
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05 精神分析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精神分析面临的挑战
01
理论基础争议
精神分析的理论基础存在争议, 其假设和概念缺乏实证支持,导 致其科学性受到质疑。
02
治疗方法单一
03
治疗时间过长
精神分析治疗方法相对单一,对 于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患者可能不 够灵活和个性化。
精神分析治疗时间通常较长,需 要患者和医生投入大量时间和精 力,可能增加患者脱落的风险。
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01
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师运用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对神经症、 人格障碍、心境障碍等心理障碍进行深入分析和治疗。
02
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师关注患者的潜意识冲突和早期经验对当前 心理状态的影响,通过自由联想、释梦、移情与反移情等技术
,帮助患者解决深层次的心理问题。
03
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注重患者的情感表达和 自我觉察,促进患者的人格成长和心理成熟。
目的
02
通过自由联想,帮助患者挖掘潜意识中的冲突和心理创伤,从
而促进心理成长和治愈。
应用
03
自由联想常用于探索患者的童年经历、无意识的动机和情感等。
释梦
释梦
是精神分析的重要手段,指对梦境进行解析,以揭示梦境背后的 潜意识内容。
目的
通过释梦,帮助患者理解梦境中的象征意义和无意识欲望,从而 促进心理治疗。

精神分析的主要理论

精神分析的主要理论
精神分析的主要理论
一、概述:
奥 地 利 精 神 科 医 生 精 神 分 析 理 论 创 始 人
20 世 纪 著 名 的 心 理 学 家
Sigmund Freud
了解精神分析理论对 我们有很大的帮助
为什么呢?
二、主要理论
意识层次论 人格结构论 性心理发展理论
意识层次论
意识 潜意识 前意识
人格结构论
超我 自我
本我
本我(id):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遵循 “唯乐原则”,幼稚,不理性,不辩幻想 与现实。 自我(ego):人格中最重要的部分,遵 循”现实原则”,人格的执行部门。 超我(superego):人格中代表理想的 部分,遵循”至善原则”,理智、明辨是 非,有监督管制作用。
意识
前意识
人们当前能 够注意到 的心理活 动
无法被个体 感知的心 理活动
潜意识
潜意识的心理活动是一切意识活动的基础, 心理障碍的发生正是因为人们压抑在潜意识中的 心理矛盾、心理冲突,导致病人产生焦虑、抑郁、
内疚,进一步导致心理症状乃至躯体症状的发生。
心理治疗就是要帮助病人发现潜意识的心理冲突
和矛盾,症结一旦找到,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了。
S.Freud认为在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 性的压抑、欲望不能满足和冲突不能解决, 是日后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
三大贡献
为新的医学模式奠定了基础 开创了医学史上第一个心理 治疗方法

对人类文化影响深远
三大局限
缺乏实验验证 科学性低 带有泛性论色彩
三个修正
由强调本我转向自我的作用 由强调性力转向重视个人实
口欲期:出生到1岁半以内。
口腔性格:自私、 自恋、依赖

第三章 精神分析与大众传播

第三章 精神分析与大众传播

(四)引发受者的潜意识 南方“黑五类” 南方“黑五类”食品有限公司 英国多家媒体指责这些奥运 圣火护卫队“具有攻击性” 圣火护卫队“具有攻击性” 2012年伦敦奥运筹委会主席 2012年伦敦奥运筹委会主席 科勋爵更是用‘暴徒’ 科勋爵更是用‘暴徒’来形容护 卫队成员。 卫队成员。 英国著名电视主持人康妮• 英国著名电视主持人康妮•胡 克在完成圣火传递后给自己一位 朋友打电话。她说: 朋友打电话。她说:“你有没有 注意到那些穿蓝衣的家伙? 注意到那些穿蓝衣的家伙?他们 气势汹汹,难道不是吗?” 气势汹汹,难道不是吗?
二、人格发展阶段论与大众传播的对象性
所谓大众传播的对象性, 所谓大众传播的对象性,是指针对特定的受众提供特 定的内容以满足他们特定的需求。 定的内容以满足他们特定的需求。 人格发展阶段论启示我们, 人格发展阶段论启示我们,大众传播要取得预期的传播 效果,不仅要考虑到受众个体的认知发展水平,在节目定位、 效果,不仅要考虑到受众个体的认知发展水平,在节目定位、 节目内容与形式等方面还应遵循不同阶段的个体人格发展的 特点。也就是说,大众传媒要采取受众能够接受的形式, 特点。也就是说,大众传媒要采取受众能够接受的形式,要 能反映各个不同阶段的心理矛盾。 能反映各个不同阶段的心理矛盾。
第四节 人格发展阶段论与大众传播
一、人格发展阶段论
埃里克森认为自我是一个独立的力量, 埃里克森认为自我是一个独立的力量,而不是本我和 超 我压迫的产物。它是人的过去经验和现在经验的综合体, 我压迫的产物。它是人的过去经验和现在经验的综合体,并 且能够把进化过程中的两种力量——人的内部发展和社会发 且能够把进化过程中的两种力量——人的内部发展和社会发 展综合起来,共同引导心理性欲向合理的方向发展, 展综合起来,共同引导心理性欲向合理的方向发展,决定着 个人的命运。 个人的命运。 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按照生理和心理成长的过程, 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按照生理和心理成长的过程,分为 八个阶段 : 表4—1 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危机和相应品质

精神分析理论[1]

精神分析理论[1]

弗洛伊德的生平与著作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出生于现属捷克的摩拉维亚的一个小城镇弗赖堡。

父亲是个不得志的犹太呢绒商人,因生意上的失败全家迁至德国的莱比锡,在弗洛伊德四岁时又移居奥地利维也纳,在那里弗洛伊德一直生活了近八十年。

弗洛伊德一生著述甚丰,先后发表论文、著作三百余篇,后人编辑的《弗洛伊德全集》共24卷。

主要代表著作有《梦的解释》(1900)、《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1901)、《性学三论》(1905)、《图腾与禁忌》(1913)、《精神分析论》(1917)《超越快乐原则》(1920)、《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1921)、《自我与伊底》(1923)、《幻想的未来》(1927)、《文明及其缺憾》(1930)等。

(一)精神分析的对象弗洛伊德把无意识现象的内容作为精神分析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在最早形成的理论中,弗洛伊德就断言:“精神过程本身都是无意识的,有意识的精神过程不过是一些孤立的动作和整个精神生活的局部。

”在弗洛伊德看来,无意识的精神活动远比有意识精神活动重要得多。

意识过程在人的全部精神过程中不过是极小的一部分,就像大海中的冰山,浮在水面上的部分是能够被人看到的,但却只是整个冰山的一小部分,而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则为冰山的大部分。

在弗洛伊德看来,无意识就像冰山水下的部分,在人的全部精神活动中占主要地位。

因此,弗洛伊德主张,精神分析所研究的对象应当是无意识的内容,而不是像以往那样,仅限于对意识内容的研究。

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又可以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

潜意识概念是精神分析的核心,潜意识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以及与本能冲动有关的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

正常人的举目言谈、日思夜梦、偶然失误,神经症患者的各种症状,以及宗教、科学、艺术等活动,无不受它的支配和影响。

精神分析的方法1. 自由联想就是精神分析者让患者在全身心都处于放松的情况下,进入一种“自由联想”的状态,不给患者的思路以任何有意识的引导,但是患者必须如实地报告他所想到的一切。

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

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它的影响远不是局限于临床心理学领域,对于整个心理科学乃至西方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均有深远的影响,它的影响可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相提并论。

它有以下几种基本理论:一、精神层次理论该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

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好像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

人的心理活动有些是能够被自己觉察到的,只要我们集中注意力,就会发觉内心不断有一个个观念、意象或情感流过,这种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叫做意识。

而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或生命力却在不知不觉的潜在境界里发生,因不符合社会道德和本人的理智,无法进入意识被个体所觉察,这种潜伏着的无法被觉察的思想、观念⒂ 刃睦砘疃 怀浦 币馐丁O乱馐赌私缬谝馐队肭币馐兜牟愦沃屑洌 恍┎挥?快或痛苦的感觉、觉、意念、回忆常被压存在下意识这个层次、一般情况下不会被个体所觉察,但当个体的控制能力松懈时比如醉酒、催眠状态或梦境中,偶尔会暂时出现在意识层次里、让个体觉察到。

二、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精神分析主要理论

精神分析主要理论

精神分析主要理论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 是奥地利医学家S.弗洛伊德创建的治疗神经症的一种方法。

其理论的中心概念是无意识;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欲望和冲突被压抑在无意识中仍影响着意识,并可表现为神经症症状。

弗洛伊德的理论可分为两个时期,早期理论一般指他在1920年以前的精神分析理论。

主要包括:①意识和无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分为3 个部分: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指个人目前意识到的一切。

前意识指虽非目前意识到的但可以通过回忆而变为意识内容的一切。

无意识则指被压抑而不能通过回忆再召唤到意识中的一切;这通常是不为社会规范所容的欲望。

②压抑和抵抗。

人的某些本能欲望常常是不被社会风俗、习惯、道德、法律等所容的。

因此,欲望与规范就产生激烈的斗争,往往是欲望迁就规范受到压抑。

由于压抑的无意识欲望不能闯进意识域里来,患者难以联想起自己的隐私这种现象,弗氏称为抵抗或抗拒。

③泛性论。

一个人从出生到衰老,一切行为动机,都有性的色彩,都受性本能冲动的支配。

神经症的产生,就是由于性本能冲动受到压抑而得不到满足的结果。

精神分析理论指出,在性的后面有一种潜力,这种潜力常驱使人去追求快感。

这种潜力被叫做里比多,又称性力。

里比多的发展分为: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以及生殖期等。

④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

人的行为受本能的支配,但同时又要受现实的限制。

因此,人的心理也就有两种系统,每种系统各受特殊的原则支配。

第一种系统受快乐原则的支配,形成于婴儿期;第二种系统除受快乐原则支配以外,还受现实原则支配,形成于婴儿期以后。

1920年以后,弗洛伊德对他的理论开始作了一些比较大的修正。

形成了他的后期理论。

主要包括:①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

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和自我本能虽然各有不同的目的,但最后都是指向生命的生长和增进。

因此,他把它们联成一体,称为生存本能。

为了与生存本能形成两极性,于是他又假设了一个死亡本能。

死亡本能不是表现为一种求死的欲望,而是表现为一种自杀的欲望。

4理论基础之精神分析理论1

4理论基础之精神分析理论1

“每一个人,无论是正常人还是神经症患者的
某种行为或言语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用全部防御 机制中的一个或几个特征性的组成成份。”
只要能够运用这些防御机制来维持平衡,而没
有表现出适应不良的行为,那就不能看作是病 态。只有在不适当的时机,不适当地应用防御 机制以致不论在自己内心安宁方面还是与他人 的交往方面都和他的生活不相称、不相和谐时 才可以称之为病态。
梦的工作是通过凝缩、置换和再修饰等把原来杂乱无
章的东西加以整合为梦境,这就是梦者能回忆起来的 显梦。对梦的解释和分析就是要把显梦的重重化装层 层揭开,由显象寻求其隐义,达到治疗的目的。
梦的工作
隐梦
梦的分析
显梦
阻抗分析
所谓阻抗是指病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回避某些敏感问题,
有意无意地使治疗重心偏移。
精神分析治疗的原理及特点
1、基本原理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心理疾病患者的异常行为表现以及他们 所意识到的内心体验,其真正原因在于来访者早年生活的心灵创 伤以及由此遗留下来的被压入潜意识的矛盾冲突。 精神分析的工作,就是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那些童年创伤 和痛苦体验挖掘出来,成为意识的东西。治疗者启发来访者重新 认识这些经验并加以分析、解释,使来访者获得一种情感体验的 领悟。来访者一旦洞悉自己问题的根源,对自己的心理动态与病 情有所领悟有所了解,特别是明了到潜抑的欲望、隐藏的动机, 或不能解除的情结等,就有可能去正视冲突与焦虑,摆脱情感的 羁绊,理智地对待它们,症状也就会随机消失。
如酸葡萄反应、甜柠檬反应
(4)移置,是无意识地将指向某一对象的情绪、意 图或幻想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替代的象征物上,以 减轻精神负担取得心理安宁。如找个替罪羊发一通火。 (5)投射,是指自我将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或观 念归因(投射)于客观或别人。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精神分析理论(一)课件

精神分析理论(一)课件

精神分析理论(一)安娜·弗洛依德、、埃里克森自我心理学霍妮、弗洛姆社会文化学论弗洛依德:古典精神分析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科胡特:自体心理学沙利文人际关系论米切尔:主体间学派精神分析学的发展脉络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出生于犹太籍的商人家庭。

•1881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1882-1885年从事脑解剖学研究。

•1886-1938年私人开业治疗精神病。

•先用催眠术,后改用宣泄法治疗精神病人。

1892年创立精神分析(自由联想法),1990年出版《梦的分析》,精神分析学正式形成。

传略•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的兴趣源自于1884年他与布洛伊的合作。

•布洛伊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医生。

当初,人们认为歇斯底里症是女性特有的紊乱症,他们采用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称为“宣泄法”(talking out)。

•安娜的案例•布洛伊曾采用宣泄法治疗一个名为安娜的21岁女病人。

她因受到激励表达出其感情和情绪,一些病状随之暂时或永久性消失。

•安娜病情后,布洛伊在此后一年几乎每天都花几个小时去探望她。

由于移情的作用,两人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致使布洛伊的婚姻也受到威胁。

于是他决定停止对安娜的治疗,致使安娜受到刺激而突然暴发歇斯底里分娩症。

•布洛伊携妻离开维也纳,安娜的治疗交由弗洛伊德。

•1885年,弗洛伊德赴法国师从沙可学习催眠治疗法。

目赌了催眠的治疗效果。

• A. 从沙可处认识到,把歇斯底里症作为心理失调来治疗而非器官失调来治疗是可能的。

• B. 弗洛伊德曾听沙可断言,他的一位患者的障碍有着重要的“性”的原因。

•受沙可启发,使弗洛伊德茅塞顿开,并逐步相信神经官能症等障碍是性的发展不当导致的。

回维也纳后,弗洛伊德尝试了一段时间催眠术,但效果不佳,因他发现并非所有的患者都能够接受催眠。

一、无意识理论无意识或潜意识是精神分析的核心概念和内容,是弗洛伊德的理论基础。

弗洛伊德认为,意识是可感知、觉察的心理部分,无意识则包括个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和本能有关的欲望,它们是被压抑或排除在意识阈限之下的,也称潜意识。

第二章 第一节 精神分析理论

第二章   第一节 精神分析理论

(一) 精神层次论
2.潜意识(无意识): 1、人们对自己的一些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不能意识到。其
中包含一些是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或者个人生活准则的原始欲望; 早期被压抑的愿望,被压抑的童年经历与事件;来自种族遗传经 验。
2、人们在清醒的意识下面还有潜在的心理活动在进行着 。 3、潜意识会在检查功能弱的情况,如梦中浮现并获得满足; 也会通过口误、笔误、一些神经症症状等表现。
性生活不等于生殖,"力比多"是性生活的真正动力。"力比多"是一种 力量、本能,有时表现为性本能。比如,婴儿的性生活就是从吸乳开始的, 以后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特征。儿童以父母为对象的选择倾向称为:"俄 狄浦斯情结""厄勒克特拉",具体表现是男孩依恋母亲、女孩依恋父亲。到 了青春期,"力比多"就导致孩子摆脱父母,去寻找新的性对象。
29
(三)儿童心理发展阶段论
弗洛伊德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性欲最敏感的区域或 处于显著地位的动欲区会发生转移,不同年龄阶段的婴幼儿都有 其不同的主要动欲区、根据动欲区在身体上的不同定位,人的性 心理发展也即人格发展有五个不同的阶段:
口唇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生殖期
30
1.口唇期
(1)年龄:0-1岁 (2)性敏感区:口唇、舌、牙齿 (3)口腔期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前口腔期和后口腔期 ➢前口腔期是指婴儿从出生到满8个月,唇和舌是主要的动欲
39
3.性器期(3-7岁)
认同作用: 在解决恋父和恋母情结的过程中,儿童以自己同性别的父
亲或母亲为榜样,模仿他们,认同他们,这样不仅使儿童获得 男性或女性行为风格,而且还把父母的道德观念,社会态度内 化为儿童自己的东西,从而形成儿童第二个自我,即超我。

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二、精神分析理 论评述
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贡献在病理心理学领域。在当时的年 代,它不仅消除了心理障碍的神秘感和超自然解释,还开创了 全新的研究领域,尤其是开创了以精神分析疗法为代表的深层 次的心理治疗,被认为是现代心理治疗的开端。弗洛伊德提出 的系统的人格理论对人性的解释也是划时代的。
精神分析理论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因理论的依据缺乏有力 的实验验证和数据支持。弗洛伊德过分强调早期性本能的压抑 是人格发展不健全和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过分强调无意识冲 突的作用而忽视了社会环境、文化对人格发展的影响。而且其 结论大多来源于对精神病人的观察,与正常人的情况有较大的 区别,因此结论的代表性也受到质疑。
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又称心理动力理论, 19世纪末由奥地利维也纳的精神病医生 弗洛伊德(Freud S,1856—1939)创立。
弗洛伊德
第一节 精神分析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潜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最重要的发现是潜意识。
他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 潜意识 前意识 三个层次。
(二)人格结构理论
精神分析学说认为:
人格是由 本我 自我 超我 三部分构成。
人格构成
本我——快乐原则 自我——现实原则 超我——道德原则
三者平衡发展,构成健全人格。
道德原则 现实原则
超我 (Superege)
自我 意 识 (Ego)
前意识
快乐原则
本我 ( Id)
潜意识
(三)性心理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发展即是性心理的发展,精神分析理 论认为人的心理在性本能驱力和环境的影响下,经历了五个发 展阶段,不同阶段发展得顺利与否对以后的人格有重大影响, 特别是童年时代的欲望满足和挫折与人格形成发展的关系密切。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一)精神分析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一)精神分析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S.Freud)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在与精神病人的长期接触中,他发现许多人的发病与其童年早期经验有关,因此提出重视早期经验对个人社会化和人格形成的作用。

1.人格的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1)本我: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

(2)自我:对外感受、认识、适应现实,对内负责管理本能冲动和欲望的疏泄。

(3)超我:是从自我中发展起来的部分,是人格中的最高层次和理想部分。

本我自我超我是什么原始的自己被现实了的本我道德化了的自我遵循原则“快乐原则”现实原则“理想原则”目的追求快乐追求现实追求完美特点无意识的人格结构中的理性部分自我理想和良心构成2.人格发展的阶段(1)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主要是本能的发展,本能的根源在于身体的紧张状态,多集中在身体的某些部位,称为动欲区。

(2)将人格发展分为五个时期,即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3)如果某一时期的矛盾没有顺利解决,性的需求没有满足或过度满足,儿童就会在以后保持这个时期的某些行为,即“停滞现象”。

(4)“退行”是指当个人受到挫折或焦虑时,他就会返回到早期发展阶段,出现幼稚行为,如哭泣、抽烟、酗酒等。

(5)性器期是弗洛伊德发展阶段理论中最复杂和争议最大的阶段。

发展时期年龄段动欲区快感来源“停滞”的人的人格口唇期初期0-8个月嘴吮吸手指口欲综合型人格晚期8个月-1岁撕咬活动口欲施虐型人格肛门期1-3岁肛门对粪便的排出与克制“肛门排泄型”或“肛门滞留型”性器期3-6岁生殖器最显著行为现象:恋亲情结、认同作用潜伏期5、6-12岁--对性器兴趣的消失,生活圈扩大生殖期12-20岁--两性期埃里克森:继弗洛伊德之后,对精神分析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贡献最大的是美国心理学家。

1.针对弗洛伊德理论的不足之处,埃里克森提出了自己的发展观。

(1)他认为发展是内在本能与外部文化和社会要求相互作用的结果。

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产生还有其深刻的思想文化渊源。在心理学上,弗洛伊德关于"意识"的论述来源于莱布尼茨的微觉说,赫尔巴特的意识阈,和费希纳意识运动的学说。他的心理观则受布伦塔诺的影响较大。在哲学思想上,叔本华的无意识概念、他和尼采的非理性主义、哈特曼的无意识研究都能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找到影子。与此同时,18、19世纪哲学中盛行的享乐主义动机学说的影响更是体现于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理论当中。在科学思想上,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观与赫尔姆霍茨的能量守恒观点有密切关系;而他的本能论的依据则是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
1. 精神分析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2.早期精神分析理论
3.新精神分析理论(见前沿新知)
1、精神分析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精神分析理论的产生是19世纪末奥地利社会经济、政治条件及社会生活的产物。当时的奥地利,在经济上,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社会的阶级矛盾更加尖锐;在政治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相互交织,广大人民遭受封建主义、资产阶级和民族主义三重压迫,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在社会文化上,当时的奥地利仍处于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宗教气氛浓厚,两性禁忌甚严,人们正常的性欲望、性生活等不到满足,性本能受到极大压抑,造成人们精神上的巨大创伤和内部紧张的冲突状态。社会外部恶劣的政治条件和压抑的文化环境与个人内部的紧张冲突交织在一起,致使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也正是为了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应运而生。
2、早期精神分析理论
(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意识有意识和无意识之分,意识是与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是人能体验到的部分;而无意识是包括个人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与本能有关的欲望部分,这些欲望和冲动因受到禁忌和法律等的控制而压抑到意识之下,虽然不被意识但未被泯灭,仍在不断活动,随时有可能被召回到意识之中,这可召回的部分就是处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前意识。人被压抑的欲望以性欲为主,弗洛伊德认为性的后面有一种潜在的力量促使人去寻求一种不受约束的快乐或快感,他称之为"力比多"。"力比多"是人的本能能量,是人作出一切行为和人格发展的源动力,个体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与性欲有密切关系,他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冲动e而非理性的,以寻求快乐为原则;超我则按社会的道德准则行动,按至善的原则活动,遵循伦理原则;自我既要满足本我的即刻要求,又要按超我的客观要求行事,自我是按现实原则活动。人格这三个系统在人格发展的各阶段--从口唇期一直到生殖器期的五阶段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另外,梦的解释,生本能和死本能,焦虑和自我防御机制

精神分析的核心理论

精神分析的核心理论

精神分析的核心理论精神分析是心理学和心理治疗领域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和方法。

它由维也纳的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所创立,通过对个人心灵深层意识的探索和解析,揭示了很多关于人类心理行为的秘密。

本文将重点探讨精神分析的核心理论。

1. 无意识: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之一是无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人格结构由三个层次组成: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无意识是个人内心中最深层的部分,包含着那些被个体主动或被动地排除在意识之外的思想、欲望和冲突。

通过分析无意识中的内容,可以洞察个体内心深处的冲突和心理问题。

2. 动力冲突:精神分析认为心理问题的根源在于个体内心中的动力冲突。

这些冲突源于个体的本我(本能的冲动)、超我(道德原则)和自我(个体的现实感和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这些内心层面的冲突会导致焦虑和不适,并通过无意识的防御机制来加以掩盖和保护。

精神分析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揭示和解决这些冲突,帮助个体实现心理的平衡和健康。

3. 冲突解决:精神分析认为,个体内心的冲突解决过程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冲突得不到解决或被过度压抑,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和症状的出现。

通过无意识的解析和意识化过程,个体可以自我认识和理解内心冲突,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恢复内心平衡和整体健康。

4. 梦的解析:精神分析理论中,梦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无意识的表达形式,通过梦的解析可以了解个体内心冲突和欲望的隐藏信息。

他提出了梦的象征解析方法,即通过对梦中的符号和隐喻的解读来洞察个体的内心世界。

这种解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精神分析治疗和个体的自我认识。

5. 转移与治疗:精神分析强调了治疗过程中转移的重要性。

转移是指个体将对早期亲密关系的情感和期望投射到治疗师或分析师身上。

通过分析和解决这种转移现象,可以帮助个体理解和解决早期关系中的冲突和问题。

精神分析治疗的目标是通过分析过程中的转移,帮助个体实现内心冲突的解决和成长。

精神分析解析1

精神分析解析1

一、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学派起源于S Freud,初始它被看作是治疗神经症的工具,之后逐渐发展为心理学理论并涉及到文学,艺术,宗教,教育及儿童发展等各个层面。

Freud的理论,特别是他提出的无意识愿望对人心理的影响,迄今仍是解释和治疗心身疾病,阐明神经症机理的卓有成效的理论依据。

精神分析理论可看成是从心理冲突这一观点来看待人的本性,人的思维即是反映冲突的过程,这种冲突有时是意识的,但主要是无意识的。

无意识冲突对人的思维和行为具有主导作用和重要影响,非理性的意念(性和攻击)与外界现实在内心引起的冲突是导致人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异常的原因。

人的心理过程反映出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之间不可调和得矛盾。

人类成长的过程即是社会化的过程,是融合社会观念、价值、规范和禁忌的过程,这一过程早期在家庭,以后在社会环境中完成。

在此过程中挫折、失望、冲突和愤怒是不可避免的。

人类的思维与躯体的反应有关,从种族进化论角度看,躯体的反应是朝向生存本能的。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受享乐原则支配的,寻求快乐、躲避痛苦的原则统治人的一生,但这一现象在出生后的前几年中最为明显,婴幼儿期对快乐和痛苦的体验对人的心理形成至关重要。

精神分析理论也认为思维和行为都事出有因,情感和冲突都绝非偶然,都与当事人婴幼儿期所经历的体验互相关联。

目前的冲突和性格特征都可追溯到儿童期的幻想、愿望等,更与儿童期所经历的疾病、事故、剥夺、虐待、遗弃等重大事件休戚相关。

但这些关联大多都是潜意识的,所以当事人不会察觉到这些联系,这是因为以往和目前的某些思维活动可经过防御机制的作用,使意识活动转为潜意识活动,这种防御方式是避免不愉快和痛苦的有效手段。

精神分析理论还认为人的精神活动来源于动力,即内驱力,具体可分为性力和攻击力。

因为人的生物属性,这两种力量常与本能冲动同日而语。

在人的精神活动中,内驱力往往二者同时出现,但常常是以一种为主。

内驱力受内外环境的刺激而兴奋,这种兴奋反应可引导思维活跃,最终达到满足,消除紧张。

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心理咨询期中作业一、精神分析理论:(一)理解:精神分析理论为弗洛伊德所创立的一个学说,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它的影响远不是局限于临床心理学领域,对于整个心理科学乃至西方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均有深远的影响。

在心理咨询中,主要的部分有:无意识和压抑理论、性心理发展学说、人格构成学说和神经症的心理病理学说。

精神分析的主要方法有:自由联想、梦的分析、抗拒的分析、移情的分析、解释等。

(二)评价:精神分析理论认识到了潜意识的存在、主张从过去了解现在、对梦境进行分析,注意观察和运用移情关系。

从产生条件看,精神分析不是传统的学院心理学,而是在精神病(psych sis)治疗实践中产生的。

从研究对象来看,精神分析不是研究正常的人,而是治疗失常的人,例如变态行为、人格失常等问题.从研究内容来看,精神分析不是侧重研究传统心理学如感知、思维等显意识心理问题,而是著重探讨潜意识、情欲、动机及人格等更深层次的内容,故又把它称为深度心理学。

从研究方法来看,精神分析不是采取有控制的实验室实验法,而是运用临床观察法.从精神分析的特点可知,该理论与心理咨询与治疗有著密切的关系,它既是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理论,又给心理咨询与治疗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实施的方法。

因此,学习和研究精神分析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三)适用领域:1、在临床领域的应用实践弗洛伊德提出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时的依据就是他在做医生时治疗经验的总结,所以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提出后必然在临床领域得到大量的应用。

在心理咨询中,常见的经典精神分析技术主要有:自由联想、、沙盘和绘画技术等等。

咨询效果的评估,不能仅仅局限于精神分析的评估手段,还要根据来访者自己的叙述、判断,借助于一些心理测量手段以及其他方面的分析观察,做出一个较为全面、准确的评价。

近年来的精神分析方法,运用精神分析的原则和理念,采用现代的咨询模式,可以在数月内短期治疗,精神分析正逐渐走向实用、普遍和有效.2、在教育文化领域的应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在教育文化方面提供了很多的方法与技巧,建立了一些价值观.弗洛伊德将人性和人类文明社会相对立,人性就是人的本能,特别是性本能;文明或文化就是人类社会生活本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分析理论(一)安娜·弗洛依德、、埃里克森自我心理学霍妮、弗洛姆社会文化学论弗洛依德:古典精神分析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科胡特:自体心理学沙利文人际关系论米切尔:主体间学派精神分析学的发展脉络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出生于犹太籍的商人家庭。

•1881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1882-1885年从事脑解剖学研究。

•1886-1938年私人开业治疗精神病。

•先用催眠术,后改用宣泄法治疗精神病人。

1892年创立精神分析(自由联想法),1990年出版《梦的分析》,精神分析学正式形成。

传略•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的兴趣源自于1884年他与布洛伊的合作。

•布洛伊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医生。

当初,人们认为歇斯底里症是女性特有的紊乱症,他们采用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称为“宣泄法”(talking out)。

•安娜的案例•布洛伊曾采用宣泄法治疗一个名为安娜的21岁女病人。

她因受到激励表达出其感情和情绪,一些病状随之暂时或永久性消失。

•安娜病情后,布洛伊在此后一年几乎每天都花几个小时去探望她。

由于移情的作用,两人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致使布洛伊的婚姻也受到威胁。

于是他决定停止对安娜的治疗,致使安娜受到刺激而突然暴发歇斯底里分娩症。

•布洛伊携妻离开维也纳,安娜的治疗交由弗洛伊德。

•1885年,弗洛伊德赴法国师从沙可学习催眠治疗法。

目赌了催眠的治疗效果。

• A. 从沙可处认识到,把歇斯底里症作为心理失调来治疗而非器官失调来治疗是可能的。

• B. 弗洛伊德曾听沙可断言,他的一位患者的障碍有着重要的“性”的原因。

•受沙可启发,使弗洛伊德茅塞顿开,并逐步相信神经官能症等障碍是性的发展不当导致的。

回维也纳后,弗洛伊德尝试了一段时间催眠术,但效果不佳,因他发现并非所有的患者都能够接受催眠。

一、无意识理论无意识或潜意识是精神分析的核心概念和内容,是弗洛伊德的理论基础。

弗洛伊德认为,意识是可感知、觉察的心理部分,无意识则包括个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和本能有关的欲望,它们是被压抑或排除在意识阈限之下的,也称潜意识。

在意识和无意识之间还有一种前意识,就是在无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潜意识则是不可召回的。

•梦的解释•弗洛伊德发现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迂徊的道路。

通过梦境的解释,可以发现神经症患者最终被压抑的欲望。

•梦通过其特有的工作方式:凝缩、换位、戏剧化和润饰,表现了非本来面目的欲望,即显梦。

通过对梦的分析和解释,由显相寻示其隐义。

希区柯克的电影《爱德华大夫》中,就有借助梦的分析揭示潜意识心理活动的内容。

•梦的动作机制主要有四种:•(1) 凝缩——几种稳义以一种象征出现,如一盏灯象征性着做梦人曾居住过的房子和家具;•(2) 移置——把不愿接受的观点移置为乐意接受的思想;•(3) 戏剧化——将欲望表现为具体形象,如在梦中与一异性调情;•(4) 润饰——醒后把错乱的梦境加以条理化,使之更能掩饰真相。

二、人格结构学说•弗洛伊德在潜意识概念基础上提出了其人格学说,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的。

•本我是最原始、与生俱来的、无意识的人格结构部分。

它由先天的本能、基本欲望所组成。

•自我是意识的人格结构部分,根据外部世界的需要而活动,对本我进行压抑和控制。

•超我是一般所说的良心,即由外部要求内化而成的内部规则。

弗洛伊德认为,在正常情况下三者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平衡关系遭到破坏时就会产生神经症。

三、人格动力•弗洛伊德把人看做是一个复杂的能量系统,该系统的能量源泉均来自于本能。

本能总是寻求立即解除紧张,求得满足,求得快乐。

但现实世界,不可能让本能立即获得满足,因而便产生了焦虑。

•人格动力过程的核心概念就是本能和焦虑。

•生的本能——代表着爱和建设的力量,死的本能——则体现着恨和破坏的力量。

•死的本能向外表现时,成为破坏、损害、征服的动力。

•死的本能向外侵犯受到挫折的时候,往往退回到自我内部,成为一种自杀的倾向。

•死本能的活动范围广泛,不限于杀人和自杀,也包括自我谴责、敌手之间的嫉妒以及对权威的反抗等。

焦虑论(anxiety theory)•焦虑是一种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惊恐等感受交织在一起的情绪体验。

与恐惧相比,焦虑的原因较为模糊。

•根据对自我造成威胁的根源来自外界环境、本我和超我三种情形,焦虑分为:•现实焦虑: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

•神经性焦虑:担心本我的冲动会战胜自我时所引起的焦虑。

•道德焦虑:个人良心上的不安。

对焦虑的防卫机制(defense mechanism)•压抑(repression)——自我把意识不能接受的欲望、冲动、情感和记忆抑制到潜意识中。

•投射(projection)——自我把不能接受的或不好的欲望、冲动和意念归咎于别人。

•内向投射(introjection)——将指向外界的敌视、攻击、伤害等冲动和情感,转而指向自己。

•反向形成(reaction formation)——把某种不容许的冲动、欲念潜意识地转化成强烈的相反形式。

对焦虑的防卫机制(续)(defense mechanism)•升华(sublimation)——将本能的欲望冲动转化到被社会所赞许的目标和对象上去。

•认同(identification)——自我与某一对象潜意识地视为等同,以解脱自我焦虑。

•合理化或文饰作用(rationalization)——用一种自我能接受的、超我能宽恕的理由来代替自己行为的真实动机或理由。

对焦虑的防卫机制(续)(defense mechanism)•解脱(undoing)——用一种象征性的事物或行为来抵消已经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

•固着(fixation)——行为方式发展的停滞和习惯反应的刻板化。

•退行(regression)——心理发展因受到挫折而重新倒退到较为原始的水平。

三、人格发展•性心理发展是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按照力比多投射的身体部位,弗洛伊德把性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1)口腔期(the oral stage,0-18个月)•性本能通过口腔活动得到满足,如咀嚼、吸吮或咬东西。

•若母亲对婴儿的口腔活动不加限制,儿童长大后的性格将倾向于开放、慷慨及乐观;若其口腔需要受到挫折,则未来性格发展可能偏向悲观、依赖和退缩。

•弗洛伊德认为早期的经验对人格的发展会有长期的影响。

•(2)肛门期(the anal stage,18个月-36个月)•随着成熟,婴儿获得了依照自己的意愿大小便的能力。

按自己的意志大小便是满足婴儿性本能的最主要的方式。

•成人对婴儿进行大小便训练,要求婴儿在找到适当的场所之前必须忍住排泄的欲望,这与婴儿的本能产生了冲突。

•弗洛伊德认为母亲在训练婴儿大小便时的情绪气氛对其未来人格发展影响重大。

过分严格的训练可能会形成顽固、吝啬的性格;而过于宽松又可能形成浪费的习性。

•(3)性器期(the phallic stage,3~6岁)•儿童开始对自己的性器官产生兴趣,性器官成为全身最敏感的部位,儿童常以抚摸性器官获得快感。

•弗洛伊德认为,此时儿童会产生想与异性父母有性爱关系的欲望,即所谓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

在正常发展情况下,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会通过儿童对同性父母的认同,吸取他们的行为、态度和特质进而发展出相应性别角色而获得解决。

•(4)潜伏期(the latency stage,6~11岁)•此阶段儿童的性本能是相当安静的,有关性的和侵犯的幻想大部分都潜伏起来,埋藏在无意识当中。

•性器期时性的创伤已被遗忘,一切危险的冲动和幻想都潜伏起来,儿童不再受到它们的干扰。

•儿童可以自由地将能量消耗在为社会所接受的具体活动当中去,如运动、游戏和智力活动等。

•(5)生殖期(the genital stage)•一般女孩于11岁开始,男孩于13岁开始。

随着生殖系统逐渐成熟,性荷尔蒙分泌的增多,性本能复苏,其目的是经由两性关系实现生育。

•此一时期的心理能量主要投注在形成友谊、生涯准备、示爱及结婚等活动中,以完成生儿育女的终极目标,使成熟的性本能得到满足。

述评•优点:•重视潜意识的研究,不仅扩大了人格心理学研究的范围,而且对个体行为的深一层认识提供了条件。

•重视早期经验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重视行为的历史原因,强调行为发展的重要性,这对现代发展心理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缺点:•过分强调了潜意识和性本能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

•他的人格的研究资料,主要是对精神病人的诊断经验和自我分析,缺乏实验性的量化研究,很难重复,有些结论已被否定。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阿德勒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的郊区,排行第三。

父母是较富裕的犹太谷物商人。

•阿德勒年少时体弱多病,家庭生活并不幸福。

•体弱多病、身材矮小——自卑。

早年经历导致强调早期记忆对个体心理的重要影响。

传略(A.Adler,1870-1937)•1895年获得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是眼科与内科医生。

后对与生理失调有关的心理学以及精神病理学发生兴趣。

•1899年遇见弗洛伊德,并跟随弗洛伊德学习10年,成为当时精神病理学分析的核心成员之一,在1910年阿德勒担任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主席一职。

•阿德勒与弗洛伊德并无多少共同之处:•性欲因素,尤其是童年期的性欲因素,是微乎其微的…各种被压抑的、婴儿性欲的概念,甚至连同那个潜意识本身都要抛弃……•1911年,阿德勒退出协会,自立门户,创立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的主要观点一、自卑(inferiority)与补偿(compensation)•阿德勒认为,人生而不是完整无缺,所有人抑或多数人可能在生理器官及功能上不及他人,由此导致自卑感。

•自卑既可能摧毁一个人,也可能激励一个人发愤图强,即以取得优越来补偿。

•自卑感在性格上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方面愧不如人,另一方面掩饰自己的缺陷而力图装腔作势,高出于人。

•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

有生理缺陷的人,力求补偿,结果反而使缺陷器官的机能超过了完好的器官。

自卑是坏事吗?•阿德勒后来把补偿的概念从生理学的领域扩展到心理学的领域,认为儿童的心理几乎完全受补偿作用的支配。

•儿童看到成人比自己优越,一方面感到自卑,一方面力图克服缺陷以求达到优越的目标。

这一推一拉的过程继续终生而不停止,从而使个体达到更大的成就。

二、追求卓越(striving for superiority)•阿德勒接受尼采的“超人哲学”,认为人都有一种向上意志,权力意志,即追求征服、追求优越,永不停留。

•阿德勒认为:•自卑感能导致积极的发展,或引起自卑情结,即执着企图控制他人和极端追求权力。

•追求卓越既会带来利益,又会产生危害。

如果一个人一心追求自己的优越而忽视他人和社会的需要,就会形成一种自尊情结:专横跋扈,爱虚荣,骄傲自大,自以为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