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学实验指导大纲(上实验课用)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1052360课程名称:食用菌栽培学/Edible Mushroom Cultivation学时:54 (理论36,实验18)学分:2.5适用专业:园艺开课学期:3开课部门:生科院先修课程:微生物考核要求:考查使用教材:《食用菌栽培学》,杨新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食用菌栽培学主要研究大型真菌可供人类食用的真菌,主要任务是研究其生命活动规律、栽培技术和利用方法,目的是生产更多更好的食用菌产品,以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和生命活动规律,掌握食用菌栽培常用使用技术,为今后从事食用菌生产打下基础。
三、学时分配章节课程内容学时绪论绪论 2第一章食用菌的形态 2第二章食用菌的分类 2第三章食用菌的营养生理 2第四章食用菌的生态 2第五章食用菌的消毒与灭菌 2第六章食用菌的菌种生产 4第七章平菇栽培 4第八章香菇栽培 4第九章双孢蘑菇栽培 4第十章草菇栽培 3 第十一章金针菇栽培 3 第十二章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2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学好理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能掌握食用菌的栽培技术。
五、教学内容绪论1、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食用菌的基本概念第二节食用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第三节发展食用的意义、食用菌的发展前景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食用菌的基本概念和学习本课程的意义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食用菌的概念难点:广义食用菌与狭义食用菌的区别4、教学建议根据标本讲授。
第一章食用菌的形态1、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形态结构与分类地位第二节生理及生态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食用菌的生物学知识,生理及生态特点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食用菌的形态和分类地位,生长的环境条件难点:食用菌生长的环境条件4、教学建议重点讲述食用菌的形态和生长条件。
第二章食用菌的分类1、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食用菌的形态结构第二节食用菌的分类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食用菌的形态结构3、教学重点难点食用菌的形态结构4、教学建议重点讲述食用菌的形态和结构。
1340036《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大纲
GDOU-B-11-213课程简介课程简介:我国食用菌的自然资源,人工栽培历史、产量水平、营养价值及我国食用菌生产在世界上的地位和我国发展食用菌的广阔前景。
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分类、生活史及食用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管理方法。
食用菌生产全过程的基本操作技术:制种程序及设备仪器的使用、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各级菌种的制作方法,菌种质量检查及选育和保藏等。
介绍蘑菇、香菇、平菇、木耳、草菇等等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和技术。
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植保、植科、园艺等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其目的是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能掌握食用菌栽培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要求掌握食用菌栽培的理论基础知识,掌握食用菌的制种技术,实践学会多种具有代表性的食用菌栽培技术。
期未考查为评分依据。
三、面向专业:植保、植科、园艺等专业四、先修课程:微生物学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讲授内容,涉及微生物学知识;在“微生物学”课程学习后再开课为宜。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第一章概论(1学时)第一节食用菌的基本概念食用菌(edible fungi) (A)、蘑菇(mushroom)(A)第二节食用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C)营养价值、药用价值、观赏价值第三节发展食用的意义、食用菌的发展前景(C)第二章食用菌的生物学知识(3学时)第一节形态结构与分类地位食用菌的一般形态结构与主要识别特征(A):伞菌子实体结构:菌盖、菌褶(或菌孔)、菌柄、菌环、菌托、孢子印等;营养体:菌丝与菌丝体特征;孢子:有性孢子与无性孢子;特殊组织化形体一子座、菌索、菌核。
分类地位及主要种类(A):子囊菌::块菌(Tuber)、羊肚菌(Morchella)、冬虫夏草(Cordyceps)、担子菌:1.层菌纲:有隔担子菌纲:担子分隔。
代表种:银耳、木耳;无隔担子纲:担子无隔。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指导书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指导书(请仔细阅读实验内容步骤,每组必须完成实验,每次实验实习签到制,学习委员负责签到,实验分组按照调整后的快速繁殖实验分组)1.资源方向六个实验,发酵两个,选前两个!2.资源的第一个已经做完(培养基我们已陪完,做后五个,其中第三个不做,到时候改蘑菇组织分离)3、发酵方向的实验不用做,直接抄报告就行前言1.实验总体目标《食用菌栽培》是农学、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三个专业的选修课程。
根据课程性质要求,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基本技术的实训和制种能力、栽培能力的培养,主要任务是完成食用菌生产技术的操作训练,掌握制种中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具备制作母种、原种和栽培种的能力;掌握食用菌生产中的主要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具备当前主栽品种的栽培能力和生产经营能力。
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进行食用菌生产的能力。
⒉适用专业年级:农学,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第5学期⒊实验课时分配实验项目实验要求实验类型每组人数实验学时实验一母种培养基的制备必做验证 5 3 实验二无菌操作与母种转接扩繁必做综合 3 3 实验三组织分离与孢子分离培养技术(这个实验不做,到时候改做蘑菇组织分离)必做综合 3 3 实验四原种与栽培种的制种技术必做综合 5 3 实验五平菇栽培技术与管理方法必做探索 5 44. 实验环境:环境洁净,用房较多。
食用菌生产最怕污染,需要洁净的环境条件;贮料、配料、灭菌、接种、发菌、出菇等对环境要求各不相同,需要相对隔离。
5. 实验总体要求:本实验体系为学生独立进行食用菌生产能力所必需的最低要求。
学生必须掌握每个实验的主要技术要点。
6. 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建议(1)重点:无菌操作技术,平菇栽培技术与管理方法(2)难点:无菌操作技术,出菇管理(3)教学方法建议:对无菌操作多进行严格训练,对各个实验技术要点进行抽查考核,对平菇栽培成立兴趣小组,由兴趣小组负责出菇管理。
实验一母种培养基的制备(培养基已配完,大家直接去把木耳菌种和观赏性平菇接到PDA培养基上即可)一、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母种培养基的制备技术、试管棉塞的制作技术、试管捆扎技术等。
食用菌栽培技术教学大纲
食用菌栽培技术教学大纲一、引言食用菌是一种充满营养、口感鲜美的食品,近年来备受关注。
为了培养专业的食用菌栽培技术人才,制定一份完备的教学大纲显得尤为重要。
本大纲致力于提供全面的食用菌栽培技术知识和培养指南,以便学生能够掌握菌类的生长环境、种植技巧、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二、理论教学1. 食用菌的基本概念和种类分类a. 食用菌的定义和特点b. 常见食用菌种类及其特征介绍2. 食用菌的生物学基础a. 食用菌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b. 食用菌的营养需求和生长环境要求3. 食用菌的种植方法a. 菌种的选择和保存b. 基质的选择和配制c. 栽培环境的构建和调控4. 食用菌的疾病和虫害防治a. 常见病害和虫害的识别和控制方法b. 疫病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措施5. 食用菌的采收和贮藏a. 采收的时机和方法b. 食用菌的处理和贮藏技巧三、实践教学1. 食用菌菌种培养实验a. 菌种的制备和保存方法b. 菌种的分离和培养技术2. 食用菌基质配制和培养a. 基质种类的选择和配比方法b. 基质的消毒和包装技巧3. 食用菌生长环境调控实验a. 温度和湿度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b. 光照和通风对菌类生长环境的调节4. 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实验a. 病害和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b. 化学和生物防治措施的评估和比较5. 食用菌的采收和贮藏实验a. 采收的时间和方法探究b. 不同贮藏方式对菌类质量的影响实验四、考核方式1. 学科知识考核a. 闭卷考试b. 平时成绩评定2. 实验操作考核a. 实验报告评分b. 实验操作技能评估3. 综合能力考核a. 设计实验方案和解答问题b. 小组合作能力评估五、教学参考资料1.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用手册》2. 《食用菌生物学基础》3.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技术》六、教学进度安排本教学大纲的教学进度参照标准教学学时安排,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时间,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的时间比例。
七、结语食用菌栽培技术教学大纲是培养专业食用菌栽培技术人才的重要指导文件。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食用菌栽培技术英文名称:The techniques of edible mushroom cultivation课程性质:专业发展课课程属性:非独立设课适用专业:生物科学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36;课程总学分:2开设学期:第七学期先修课程:基础化学微生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生态学二、课程简介食用菌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在教学实验和实践中,首先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同时,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如何栽培食用菌,而且应当理解某些技术步骤和技术程序中的具体措施或组合栽培的原理,使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水平。
这样的毕业生就能在生产实践中,具备较多的自由权,具有更高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技术革新的能力。
三、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本课程是与食用菌栽培技术理论教学同步开设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通过本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用菌的生物学基础知识,食用菌母种、原种及栽培种制种技术及常见和珍稀食用菌的栽培技术。
学习本门课程的要求:1. 要求学生在实验前认真做好预习准备,了解实验原理方法步骤,独立或分组完成实验,实验结束后需提交实验报告;2. 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菌种分离、培养技能与主要食用菌栽培技术,能在生产实践中,具备较多的自由权,具有更高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技术革新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实验报告:1. 预习报告做得规范、全面;2. 在进行实验时,认真记录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应该有实验情况分析、实验结论;3. 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必须事先做好实验方案并按方案实施;4. 报告的最后要完成要求解答的思考题。
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从实验态度、实验动手和观察能力、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三个方面进行考查。
评价结构比例:实验态度占10%、实验动手和观察能力占50%、实验报告占40%。
五、实验项目、学时分配情况六、实验内容实验一食用菌母种培养基的配制目的要求:学会母种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实验内容1、培养基配方2、培养基的配制3、分装试管理4、灭菌5、摆斜面主要仪器设备药品材料: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电炉、铝锅、天平、切菜小刀、切板、烧杯、捆扎绳、棉花、试管(18x180mm或20x200mm)、1.5mm厚的长木条、试管架、漏斗、漏斗架、橡皮管、玻璃管、止水夹、牛角勺、棉花、纱布、酒精灯、75%酒精、高锰酸钾、富尔马林、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维生素B计划时数:4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性质:必做每组人数:2人实验二母种的转管及分离技术目的要求:1、掌握母种转管继代培养技术;2、掌握制作母种的基本技能。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大纲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大纲《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食用菌栽培学(英文):Edible Mushroom Cultivation课程编号:12371093课程学分:2.0课程总学时:32课程性质:专业课二、课程内容简介(300字以内)《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林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我国食用菌的自然资源丰富,人工栽培历史悠久,且我国是农林业大国,具有丰富的原材料。
可见,我国发展食用菌的广阔前景。
本课程主要介绍——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分类、生活史及食用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管理方法;食用菌生产全过程的基本操作技术:制种程序及设备仪器的使用、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各级菌种的制作方法,菌种质量检查及选育和保藏等;介绍蘑菇、香菇、平菇、木耳、草菇等等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和技术。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本课程属于应用微生物范畴,技术性强,是农林业与生物类学生的专业选修课。
通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食用菌栽培相关知识,掌握食用菌各级菌种培养基的制备过程;学会制作各级菌种的基本、技能。
掌握主要食用菌栽培技术,以便在今后实践中运用于新产业的开拓。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2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简要介绍食用菌的概念、种类,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及在我国农林业生产中的位置及现状。
以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
2. 教学重点与难点:要求学生掌握食用菌及食用菌学的概念;理解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了解我国发展食用菌的有利条件。
广义食用菌与狭义食用菌的区别是本章内容的难点。
第一节概述(0.5学时)一、食用菌的概念二、食用菌的营养价值三、食用菌产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第二节中国古代食用菌发展简史(0.5学时)一、发展简史二、早期的食用菌栽培技术第三节食用菌生产的现状及展望(0.5学时)一、国内外食用菌生产的性质和地位二、展望与思考第四节食用菌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0.5学时)一、食用菌栽培学的性质和地位二、食用菌栽培学的任务三、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基本要求作业与思考题:(1)谈谈你对食用菌的基本认识。
食用菌栽培教学大纲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大纲(生物技术专业适用)编写单位:生物技术系生物技术应用教研组编写人:张平审核人:审批人:批准日期:2006年9月1日目录课程说明第一部分教学基本要求第二部分教学时数分配表第三部分理论教学内容第四部分实验教学内容第五部分实训教学计划及考核标准第六部分课程考核方案说明本大纲是根据2005级三年制高职生物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计划而制订的。
食用菌栽培技术为生物技术应用专业的必修课之一。
为适应高职教育的改革要求,也为了适应我国、我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本大纲根据2005级教学大纲的基础重新修订。
修订后的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上注重了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并引进了食用菌科研生产成果,增加了各论方面与栽培相关的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在于使学生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动手技能和技巧,从而掌握系统食用菌栽培技术,为从事食用菌栽培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和实验、实习三种形式进行教学,其中理论讲授为62学时,课堂实验66学时,总计128学时,8学分.本课程于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开设.执行本大纲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如下:1、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课堂讲授注意少而精,强调理论的应用性,并做到学以致用.2、本课程涉及学科较多,难度较大,理论讲授时应注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有效方法,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3、采用多媒体教学注意课件与教学内容的适合性,并注意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协调运用,以提高教学效果。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生动教育法,加强教学互动,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做到教书育人。
5、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加强过程考核,注重教学信息反馈和教研,保证教学效果.第一部分《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基本要求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任务《食用菌栽培学》是微生物学的农业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生物技术应用为研究对象的重要专业课程。
通过《食用菌栽培学》的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食用菌的基础理论,掌握食用菌栽培的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食用菌的储运加工、工厂化生产的基本方法,了解国内外食用菌研究的最新动态。
《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大纲-植物生产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食用菌学是园艺专业的的科类选修课,本课程通过理论授课、实验实训完成教学内容。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较为系统的掌握食用菌生产的理论和技能,为从事食用菌生产、科研、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等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学时分配(黑体,小四号字)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黑体,小4号字)绪论第一节食用菌的概念和种类学习要点:掌握食用菌的概念,了解食用菌的分类方法及种类。
第二节食用菌生产的意义学习要点:了解食用菌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及经济价值。
第三节国内外食用菌生产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学习要点:了解食用菌产业的历史及国内外现状,理解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趋势。
重点:食用菌的作用及其产业的特点难点:产业的发展趋势第一章食用菌的生物学基础第一节食用菌的形态结构与生活史学习要点:掌握食用菌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结构及特性,以及掌握食用菌的有性和无性生物史。
第二节食用菌的生理生态学习要点:了解构成食用菌细胞的化学元素,掌握食用菌对养分的需求,常用的碳源和氮源。
第三节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学习要点:掌握常见几种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
重点:1、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结构和特性2、常见的几种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难点:食用菌对养分的需求第二章食用菌的制种技术第一节菌种生产的基本设备及程序学习要点:掌握菌种、制种的概念,了解菌种的类型以及掌握制种的工艺流程。
第二节菌种的分离与培养学习要点:了解灭菌、消毒的概念和区别,掌握各种菌种培养基的制作方法,掌握组织分离法的制种技术及菌种扩大培养的技术。
第三节菌种质量检查、保藏与复壮学习要点:了解菌种的保存原理,掌握常用保存方法。
重点:菌种分离中常用的组织分离法的技术。
难点:菌种的类型和制种的工艺流程,组织分离法的菌种制作技术,菌种的保存原理。
第三章食用菌的菌种选育食用菌的遗传与变异学习要点:掌握食用菌的遗传特点。
第二节食用菌的常规育种学习要点:掌握食用菌孢子分离技术,了解食用菌的选择育种、诱变育种的程序,重点掌握食用菌的杂交育种技术。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指导大纲(上实验课用)
实验一食用菌分类与形态观察•目的: 了解食用菌分类方法, 学会观察食用菌形态结构。
•材料: 各种伞菌的新鲜子实体(香菇、平菇、金针菇、茶树菇、白灵菇、杏孢菇、白平菇), 子囊菌的干品, 野生食用菌的标本。
平菇、香菇的孢子印。
分类参考书, 显微镜等。
•方法:1.取新鲜子实体观察伞菌的结构, 绘图说明。
2.观察平菇孢子印颜色、大小、形状。
•完成下列表中内容。
食用菌分类与形态观察表1. 中生2. 偏生3. 侧生4. 无菌柄5。
圆柱形 6. 棒状7. 纺锤形8. 棒锤形9. 分枝状10. 基部联合11. 基部膨大呈球形12. 基部膨大呈臼状13. 菌柄扭转14. 基部延长呈假根状圆形 2. 半圆形 3. 圆锥形 4. 卵圆形 5. 钟形 6. 半球形7. 斗笠形8. 匙形9. 扇形10. 漏斗形11. 喇叭形12. 浅漏斗形13. 圆筒形14. 马鞍形1. 子囊菌门盘菌目羊肚菌科(子囊果具蜂窝形或吊钟形菌盖)块菌目块菌科和地菇科角菌目麦角、虫草2. 担子菌门木耳目、银耳目、花耳目属于胶质菌类,非褶菌目、伞菌目鬼笔目和马勃目属于腹菌类实验二母种培养基制作一、实验目的掌握斜面试管培养基的配制、消毒与灭菌等制作过程, 为菌种转管、组织分离制作母种打下基础。
二、常用培养基配方1.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去皮马铃薯200克, 葡萄糖20克, 琼脂20克, 水1000毫升, pH自然。
2.PDA综合培养基去皮马铃薯200克, 葡萄糖20克, 琼脂20克, 磷酸二氢钾3.0克, 硫酸镁1.5克, 维生素B10.05克, 水1000毫升, pH自然。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天平、电炉, 18×180毫米试管, 止水夹。
纱布, 棉塞, 牛皮纸, 皮筋, 手套、菜板、刀、恒温箱, 三角漏斗、支架(每组一套)。
手提式高压灭菌锅。
马铃薯、葡萄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琼脂等。
四、实验步骤与方法1. PDA培养基的配制2. 装管、捆把3. 灭菌锅内加适量水→灭菌物品放内锅→加热→压力表0.05Pa 时放气→压力表1.15Pa (121-126℃)时计时30分钟。
讲稿-12食用菌栽培实验指导
实验一母种培养基配制(4 学时)一、实验目的掌握固化培养基的配制,学会棉塞的制作方法。
分析有天然原料与无天然原料培养基在配制过程中的不同。
二、基本技能训练内容制备马铃薯滤液;融化琼脂;培养基的分装;棉塞的制作。
三、主要仪器设备与材料天平、称量纸、牛角匙、精密pH 试纸、量筒、刻度搪瓷杯、试管、三角瓶、漏斗、漏斗架、玻璃棒、烧杯、试管架、铁丝筐、剪刀、棉花、线绳、牛皮纸、皮筋、纱布、电炉、菜刀、菜板、小铝锅等;马铃薯、葡萄糖或蔗糖、麸皮、琼脂、水。
四、实验方法1、配方(PDA):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15~20g,自来水1000ml, pH自然。
2、制作方法1)制滤液:马铃薯去皮和芽眼,切成0.5mm粗的长条,称取200g放入锅中,加水1000ml, 将其煮沸后再文火煮20min。
用双层纱布过滤,滤液用水定容至1000ml。
2)化琼脂:将滤液加热至即将沸腾时加入琼脂,不断搅拌(控制火力不要使培养基溢出或烧焦)。
琼脂完全融化后加入剩余原料,并使其溶解(用热水不足水量)。
3)分装:通过漏斗装置,趁热将培养基分装于试管中,装量约占试管高度的1/4(分装三角瓶以不超过其容积的一半为宜)。
管口或瓶口不要沾染培养基。
4)制棉塞:棉花以白色长绒的不脱脂棉花为宜。
根据试管口大小取棉花,将其卷成棉塞,最好外包一层纱布。
将棉塞塞入试管口。
棉塞长度约6~7cm,塞入试管2/3。
要求外表光滑,外包的纱布无皱折,松紧适宜等。
5)包扎:管口堵入棉塞后7 或9 支试管扎一捆,棉塞部分用牛皮纸包扎。
在包装纸上标明培养基名称,制备组别和姓名、日期等。
五、实验报告要求完成实验报告、详细记录培养基配制过程,并回答分装的技术要求有哪些?实验二母种的转管与组织分离(2 学时)一、实验目的清楚无菌操作要点,熟练操作母种转管、组织分离技术。
能正确分析自己的接种结果。
二、基本技能训练内容接种环境的处理;母种的转管;组织分离。
三、主要仪器设备与材料超净工作台、酒精灯、接种环、火柴、尖头镊、酒精棉球、大镊子、75%酒精、标签纸等;空白斜面培养基、平菇母种、平菇子实体等。
《食用菌栽培》教学大纲
《食用菌栽培》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食用菌栽培总学时:64 理论学时:40 实验学时:18 教学实习3天周学时:4说明一、使用的教材《食用菌栽培》农业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常明昌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
二、内容的处理重讲基础知识、菌种生产技术、主要菇类的栽培技术。
删减银耳、灵芝、猴头等其他菌类的栽培技术。
根据学时及生产实际情况,及时补充发展前景好的珍稀菇类的栽培技术。
三、基本要求。
1、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农业高职的特点,注重知识、技能与素质的综合协调。
加强直观教学,创建网络课件、开展第二课堂、小科研及参与生产实践等兴趣活动,切实使学生掌握食用菌生产技术。
2、秋季是多数食用菌生长的季节,为便于加强实践教学,本课程最好选择下学期开设。
3、教学中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及前瞻性,密切联系我国和我省食用菌生产实际,以便做到学以致用。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在农业微生物学、真菌学、蔬菜学、发酵工艺学、生物技术等科学相互交叉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种植类专业的一门实用技术课及必修课。
主要任务是开发食用菌资源及生产原料资源,掌握食用菌最佳生长规律、良种选育及菌种扩大技术、主要菇类和珍稀菇类的高产栽培新技术。
使菌类蔬菜在人体健康、高效农业及生态农业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用菌的基础理论、菌种生产及栽培新技术,为日后从事食用菌科研、技术开发、推广及应用等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程对象农业生产与经营、蔬菜、生物工程、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等专业三、课程教学目标食用菌生产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在教学中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强化实践教学,使学生牢固掌握食用菌的基础理论及生产技术,并能利用其原理对生产技术进行实践及革新。
在教学中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及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一定高等专业人才素质及带领农民劳动致富的能力。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大纲.doc
《食用菌栽培技术》教学大纲―、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农业微生物学、真菌学、蔬菜学、发酵工艺学、生物技术等科学相互交叉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种植类专业的一门实用技术课。
主要任务是开发食用菌资源及生产原料资源,掌握食用菌最佳生长规律、良种选育及其主要菇类的高产栽培新技术,使菌类蔬菜在人体健康、高效农业及生态农业建设屮发挥更大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切实掌握食用菌的基础理论、菌种生产技术及主要菌类的栽培技术,加强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日后从事食用菌科研、技术开发、推广及应用等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实验教学的目的与基本要求《食用菌栽培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课教学是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加深和巩固对理论教学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
通过一系列操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熟练掌握各级菌种的培育技术及主要栽培管理技术,并能利用其原理对生产技术进行实践及创新。
培养学生具有尊重事实,专心致志,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在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中规范操作、仔细观察、认真记录数据的习惯;实验后正确分析及处理实验结果的能力。
为口后能独立从事食用菌生产及研究等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掌握实验目的及设计思路,了解实验原理,掌握开设实验的操作方法与技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得出相应结论,提交具备综合分析与应用能力的实验报告。
对于设计性实验,自查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审查通过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并提交具有一定见解的实验报告。
教师应该认真讲解,细心指导和演示,负责巡视检查实验课的各个环节,认真评阅实验报告,进行实验教学总结。
实验过程中要遵守实验规章制度,爱护实验财产和仪器设备,保持实验室卫生。
三、实验考核方式及办法本课程对学生成绩的考核评分方法是以平时综合表现(到课情况、实验态度、动手能力等)、实验报告、实验操作技能考核组成。
2022农学食用菌栽培学实验指导书
2022农学食用菌栽培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食用菌代料栽培
一.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初步掌握木屑、棉籽壳等固体培养基的装袋灭菌技术和接种技术。
二. 实验原理
利用木屑、棉籽壳等富含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农副产品代替段木,适当添加辅料,可进行一些木腐性真菌的代料栽培。
三. 主要仪器及试材
〔一〕试验材料
棉籽壳、麦麸、石膏粉、白糖、PE袋、平菇菌种、杏鲍菇菌种、毛木耳菌种、金针菇菌种、线团、塑料环、塑料盖等。
〔二〕仪器设备
电热蒸气灭菌锅、台秤、铁锹、桶、超净工作台、培养室等。
四. 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实验方法
本实验采取熟料袋栽法进行平菇、杏鲍菇、猴头、毛木耳和金针菇代料栽培。
〔二〕培养基配方
平菇、杏鲍菇和猴头:棉籽壳78%、麦麸20%、石膏粉1%、白糖%、含水量60~65%。
毛木耳和金针菇培养料配方:棉籽壳74%、麸皮25%、石膏1%
〔三〕实验步骤
配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发菌管理→→出菇管理
五. 实验考前须知
1. 遵守电热蒸气灭菌锅操作规程,杜绝事故发生。
2. 遵守无菌操作原那么,熟练掌握接种技术。
将接种后的菌袋搬到接种室,标记菌种名称、接种日期和接种人员代码〔班级、学号〕,调温22±2℃,避光培养。
1、平菇、杏鲍菇、猴头、毛木耳和金针菇拌料和装袋过程中需要注意那些问题?
2、固体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的条件及考前须知?
3、如何降低菌袋的污染率?
4、发菌阶段管理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5、平菇、杏鲍菇、猴头、毛木耳和金针菇出菇管理各自的技术要点是什么?。
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大纲
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大纲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大纲食用菌栽培学是现代农业领域的一个重要学科,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对食用菌的认可度提高,食用菌栽培学的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食用菌栽培学教学的重要性、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
一、食用菌栽培学教学的重要性食用菌是一类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丰富营养、美味可口的食物,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食用菌栽培学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食用菌的了解和栽培技术的掌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此外,食用菌栽培学的教学还能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二、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内容1. 食用菌的分类和特点:教学内容包括食用菌的分类、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和生理特点等方面,使学生对不同种类的食用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教学内容包括食用菌的培养基制备、菌种的选择和培养、培养环境的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使学生能够掌握食用菌的栽培技术。
3. 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功效:教学内容包括食用菌的营养成分、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等方面,使学生了解食用菌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三、食用菌栽培学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是教学的重要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食用菌栽培学的教学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地考察和实习实训:食用菌栽培学的教学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习实训,让学生亲身参与到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食用菌栽培学教学的评价与展望食用菌栽培学教学的评价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学大纲
《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食用菌栽培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园艺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学时 2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食用菌栽培学是现代生物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是园艺、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之一。
它是在近代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等基础课的基础上发展迅速的一门新兴的应用科学。
其目的就是研究食用菌高产的理论和栽培技术。
具体来说,要研究食用菌生长发育规律和产量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并探讨和解决食用菌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措施,从而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二、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食用菌栽培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1).基本知识:掌握食用菌栽培学的基本概念,了解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生活史。
2).基本理论:理解食用菌的生长与发育规律,掌握食用菌的制种与栽培的理论,使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3).基本技能:掌握食用菌栽培学的一些基本实验技术及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掌握食用菌的制种技术与主要菇种的栽培技术。
三、先修课程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食用菌栽培学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生理生态、制种技术、病虫害防治以及栽培管理技术等方面。
由于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需要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等专业基础知识,在讲授内容时一定要讲清基本概念,通过习题、实验、实习掌握食用菌的制种与栽培技术。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本课程可根据实际情况因此施教,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教师授课与学生自学、教学实习相结合,充分利用投影、幻灯、录像等手段或应用多媒体教学,以求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实验课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如何栽培食用菌。
六、课程教学内容绪论(2学时)1.教学内容(1)食用菌栽培学的定义,食用菌栽培学的内容和任务;食用菌栽培的意义;(2)食用菌栽培的发展及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食用菌分类与形态观察•目的:了解食用菌分类方法,学会观察食用菌形态结构。
•材料:各种伞菌的新鲜子实体(香菇、平菇、金针菇、茶树菇、白灵菇、杏孢菇、白平菇),子囊菌的干品,野生食用菌的标本。
平菇、香菇的孢子印。
分类参考书,显微镜等。
•方法:1.取新鲜子实体观察伞菌的结构,绘图说明。
2.观察平菇孢子印颜色、大小、形状。
•完成下列表中内容。
食用菌分类与形态观察表1.中生2.偏生3.侧生4.无菌柄5。
圆柱形6.棒状7.纺锤形8.棒锤形9.分枝状10.基部联合11.基部膨大呈球形12.基部膨大呈臼状13.菌柄扭转14.基部延长呈假根状圆形2.半圆形3.圆锥形4.卵圆形5.钟形6.半球形7.斗笠形8.匙形9.扇形10.漏斗形11.喇叭形12.浅漏斗形13.圆筒形14.马鞍形1.子囊菌门盘菌目羊肚菌科(子囊果具蜂窝形或吊钟形菌盖)块菌目块菌科和地菇科角菌目麦角、虫草2.担子菌门木耳目、银耳目、花耳目属于胶质菌类,非褶菌目、伞菌目鬼笔目和马勃目属于腹菌类一、实验目的掌握斜面试管培养基的配制、消毒与灭菌等制作过程,为菌种转管、组织分离制作母种打下基础。
二、常用培养基配方1.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去皮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pH自然。
2. PDA综合培养基去皮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磷酸二氢钾3.0克,硫酸镁1.5克,维生素B10.05克,水1000毫升,pH自然。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天平、电炉,18×180毫米试管,止水夹。
纱布,棉塞,牛皮纸,皮筋,手套、菜板、刀、恒温箱,三角漏斗、支架(每组一套)。
手提式高压灭菌锅。
马铃薯、葡萄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琼脂等。
四、实验步骤与方法1.PDA培养基的配制2.装管、捆把3.灭菌锅内加适量水→灭菌物品放内锅→加热→压力表0.05Pa 时放气→压力表1.15Pa (121-126℃)时计时30分钟。
4.摆斜面。
灭菌后将试管取出斜放在一根1厘米左右厚的木板条上,使试管内斜面的长度为试管长度的3/5。
放置凝固后备用。
五、作业思考题1.制作PDA培养基过程中,为什么要用牛皮纸将整捆的棉塞部分封盖灭菌?2.灭菌时,加热水沸后,在锅内压力升至0.5Pa 时,为什么要打开放气阀?3.写出试管培养基制作的工艺流程。
4.消毒与灭菌是同一概念吗?为什么?原种即二级种,就是将试管中的母种,接入菌种瓶内,等菌丝长满后形成的菌种。
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初步掌握原种培养基的配料、装瓶(袋)、灭菌、消毒、接种、培养等生产工艺流程。
并了解原种培养基的不同配方及不同的制作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天平,立式或卧式高压灭菌锅,菌种瓶或菌种袋(菌种瓶口径3厘米,容积750毫升),塑料套环,塑料绳,擦布,锥形捣木。
称,大盆麦粒,麦麸,棉籽壳,不锈钢锅,石膏,碳酸钙,白糖,牛皮纸,皮筋,三、培养基配方1.木屑米糠培养基(适用于香菇、木耳、猴头菇、杨树菇等木腐生类食用菌):木屑(锯木屑)78千克,米糠或麦麸20千克,石膏1千克,蔗糖(俗称白糖)1千克。
料水比为1:1.4~1.6,使含水量达到60%,即用手握抓材料时指缝现水而不滴水。
2.麦粒培养基(适用于平菇、草菇、猴头、金针菇等):麦粒200千克,蔗糖2千克,碳酸钙2千克,水500升。
3.棉籽壳培养基(适于多种食用菌):棉籽壳78%,麦麸10%,玉米粉10%,过磷酸钙1%,白糖l%,水料比约1:1.1-1.2。
四、实验步骤与方法1.培养基的配制1)木屑米糠培养基的配制:拌料:根据计划生产原种的数量,计算出各种原料的用量,分别称取后,将不溶性辅料和主料掺拌均匀,将可溶性辅料加入水中溶解,逐渐泼入拌好的主料中,掺拌均匀,继续加水拌料。
拌料时,边加水,边测含水量,以便控制水分,不至过多或不足。
含水量的测定:拌好料后,用手抓一把培养料在手中紧握,手指缝中有水渗出但不下滴为适宜。
料水比约为1:1.2-1.4装瓶(袋):将培养料装入750毫升的菌种瓶(或500毫升罐头瓶)中,边装边捣实(但不宜过紧,太紧则透气性差,菌丝生长不良),以手按结实有弹性为宜,一直装到菌种瓶的瓶肩处。
打孔:培养料装好后,用锥形木棒从瓶中央向下打一个洞,洞深离瓶底部2~3厘米,这样一是可以增加瓶内氧气;二是有助于菌丝沿着洞穴向下蔓延;三是便于固定菌种块,不致游动而影响成活,有利于瓶下部菌丝生长良好。
擦瓶:打洞后,用湿毛巾或湿布多次将瓶口和瓶外粘附的培养料擦净,擦干,以免接种后污染包扎:塞上棉塞,用牛皮纸将瓶口及棉塞包住,用绳扎紧。
也可在瓶口上先放一层牛皮纸,再盖一层聚丙烯塑料薄膜,扎紧瓶口。
2)棉籽壳培养基的配制:棉籽壳原种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同木屑培养基的相似,只是装瓶时培养料的压实要比木屑的紧,因棉籽壳颗粒较大,且能留有较多的空隙。
3)麦粒培养基的配制:浸料:将小麦粒用水浸4-8小时,煮沸20—30分钟,煮沸的过程中就加入蔗糖。
最后使麦粒熟而不开花。
滤去水分(滤液可制母种培养基或栽培时拌料用),摊在通风处晾30—40分钟,使麦粒表皮不湿为宜。
装瓶:加入碳酸钙,拌匀后装瓶。
装瓶时要注意边装瓶边将瓶轻轻地扣动,使瓶内培养料松紧度上下一致,装至粒面至瓶肩部。
瓶口包扎同前。
2.灭菌包扎好的料瓶(袋)放入高压灭菌锅内进行灭菌。
在1.5千克/平方厘米压力下,灭菌2小时即可。
如用土蒸锅常压灭菌,须将水烧开后继续蒸10小时,缓慢降温后取出使用。
六、作业思考题1.原种培养基装满瓶后,为什么要用湿毛巾或湿布多次擦洗瓶外和瓶颈?2.原种培养基装好后,为什么要在当天及时进行灭菌?3.原种培养基装瓶后,用锥形捣木在其中内插一个圆洞的目的是什么?4.原种培养基装满瓶后,其瓶的上部培养料是松一些好,还是紧一些好?为什么?5.培养料装得过松过紧都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实验四菌种分离——组织分离法•一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菌种的组织分离技术。
•二实验原理•食用菌的子实体是由菌丝扭结、组织化形成的,其菌丝从子实体上分离下来以后,给予适当的条件,又可以萌发生长,形成菌丝体。
由子实体分离得到的菌丝体,其菌丝细胞为双核的,经过出菇试验,可以直接作母种使用。
•组织分离是常用的食用菌菌种分离技术,也是常用的菌种复壮方法。
•不同食用菌的最佳组织分离部位不尽相同,双孢蘑菇、香菇、平菇以菌盖与菌柄相连结处的组织较好,金针菇以菌柄上部为佳,猴头以心部菌肉为好,木耳、银耳以耳基为好。
有菌幕的菇类,可以在菌幕破裂之前取材,其菌幕包被的内部菌丝组织是无菌的,可以取其菌柄、菌盖或菌褶进行培养。
•三、实验用具与材料•超净工作台,酒精灯,尖头镊,消毒用酒精棉球,解剖刀,接种针,斜面培养基,香菇、平菇子实体,培养箱等。
•四、实验步骤• 1.准备斜面培养基。
• 2.选择种菇,选取已长到特征明显,生长健壮,朵形好,接近子实体成熟期的子实体• 3.切取组织接种•撕裂法:蘑菇、香菇、平菇等子实体较大的菌类,用菌肉组织进行分离时,可以采用撕裂法暴露内部菌肉。
左手持试管,用小指夹住菌盖的一部分,右手持接种针尖头,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右手小指与环指夹住菌盖的另一部分,从菌柄中央撕开菌盖,露出菌肉,右手小指夹住试管的棉塞拔出棉塞,试管口在酒精灯火焰上烧灼灭菌。
在香菇、平菇子实体的菌盖与菌柄相连结处取材,尖头插到菌肉中,切割菌肉,注意不要碰触子实体的任何一个外向面,以免沾上杂菌或杂菌孢子,将菌肉用力钳断,取黄豆粒大小的菌肉块,放到试管的斜面培养基上,烧灼管口与棉塞,塞好棉塞,烧灼镊子,操作完毕。
•4.培养•将接好组织块的试管放入25℃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天后可见组织块产生绒毛状菌丝,10天至15天菌丝即可长满斜面。
再转一次试管即成母种。
•培养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有无杂菌污染,出现污染的及时捡出。
实验五母种、原种接种扩大培养(板书用)一、实验目的熟悉母种、原种接种操作技能。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接种钩(针),酒精灯,镊子、、火柴,记号笔,记录本,75%酒精及棉球、95%酒精,母种试管斜面,灭菌好的原种培养基。
三、实验步骤与方法1.无菌测定灭菌后的培养基,随机抽出数支斜面试管培养基,置25—28℃的温箱中培养3天,培养基表面仍光滑,无杂菌出现,证明灭菌彻底,即可供接种使用。
2.接种操作过程无菌操作要点:①无菌箱在启用前先灭菌,将待接种的斜面试管、酒精灯、火柴、接种针等放入箱内,紫外线照射半小时以上。
超净工作台则要先灭菌20分钟。
②双手洗净。
打开工作灯,将双手伸入接种箱内,点燃酒精灯。
用75%酒精的棉球擦拭双手,擦拭方向由前向后。
③左手平托两支试管,拇指按住试管底部,外侧一支是供接种用的菌种试管,内侧一支是待转接母种的斜面试管,两支试管的斜面都应朝上。
右手持接种钩,将接种钩的顶端烧红,并将整条接种柄在火焰上过几次灭菌。
④将两支试管的管口部分靠近火焰,用右手同时夹住两个棉塞。
拔掉两支试管的棉塞,并立即以火焰灼烧管口,并适当转动。
操作过程在不离酒精灯火焰一寸远处进行。
⑤用冷却的接种钩,在长满菌丝的斜面挖取少许菌丝及培养基,然后轻轻抽出试管。
迅速伸进待接试管中,将种块置于培养基的中部,盖好塞子。
接种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试管与桌面平行,不要远离酒精的火焰,周而复始。
一支母种可扩接20—25支试管。
贴上标签(或用记号笔),注明菌种或菌株名称及日期。
⑥原种接种:3.菌种培养接好种的试管和原种,放在25℃条件下培养,每隔2-3天检查一次。
遇有杂菌的试管要及时选出,以免污染其他试管。
7~10天后菌丝就可长满试管。
原种30天左右长满。
作业:归纳原种和试管种的接种全过程。
实验五母种接种扩大培养一、实验目的通过对接种箱常规消毒、斜面试管培养基母种(即一级种)接种和培养,基本熟悉母种接种操作技能。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电热恒温培养箱,接种钩,接种针,酒精灯,搪瓷杯,高锰酸钾,福尔马林,母种试管(18×180mm),火柴,记号笔,钢笔,标签,工作记录本,250毫升磨口瓶,75%酒精及棉球、95%酒精,升汞。
斜面培养基,斜面母种。
四、实验步骤与方法1.无菌测定灭菌后的培养基,随机抽出数支斜面试管培养基,置25—28℃的温箱中培养3天,培养基表面仍光滑,无杂菌出现,证明灭菌彻底,即可供接种使用。
2.接种操作过程无菌操作要点:①无菌箱在启用前先灭菌,将待接种的斜面试管、酒精灯、火柴、接种针等放入箱内,紫外线照射半小时以上。
超净工作台则要先起动20分钟(或按说明书操作)。
②双手洗净。
打开工作灯,将双手伸入接种箱内,点燃酒精灯。
用75%酒精的棉球擦拭双手,擦拭方向由前向后。
③左手平托两支试管,拇指按住试管底部,外侧一支是供接种用的菌种试管,内侧一支是待转接母种的斜面试管,两支试管的斜面都应朝上。